一种基于等高线生成DEM的方法

合集下载

利用等高线制作格网DEM方法的研究

利用等高线制作格网DEM方法的研究

利用等高线制作格网DEM方法的研究石翠萍【摘要】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数字摄影测量、数字测图的重要产品,在测绘领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建立基于等高线的高质量数字高程模型为目的,介绍当前等高线生成DEM的方法,对常用的构建DEM的插值方法进行分析,并系统描述构建各种不同DEM方法的优缺点.针对规则格网(GRID)与不规则三角网(TIN)表达形式的DEM,对优化等高线数据内插方法进行系统地比较,使等高线内插DEM能够更加真实自然地反映地表情况.【期刊名称】《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28)004【总页数】5页(P17-20,27)【关键词】等高线;DEM;误差;TIN;GRID;精度【作者】石翠萍【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1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作为一种基础数据,在测绘学(地理信息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数字高程模型应用的前提是要有高质量的DEM,而等高线图作为重要且廉价的生成DEM的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数字高程模型建立的基础数据是地形高程数据,其地形数据主要通过对纸质的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对航测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野外的实地测绘等过程获得。

目前,对已有的纸质地形图进行数字化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数据来源。

等高线图是用二维平面表示三维地形的重要工具,利用数字等高线地图得到实用的数字高程模型,可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并能使DEM的精度得到有效保证。

当等高线构建的数字高程模型能够达到所需的几何精度时,等高线地形将会成为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的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

虽然用等高线构建数字高程模型也已经开始研究,但大部分文献并未对种类繁多的地形变化给予足够的关注。

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构建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

在各种地学应用中,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其质量会影响到后续应用成果的精度。

一种由等高线构建DEM的新方法-科学网—博客

一种由等高线构建DEM的新方法-科学网—博客

, 包括河流 线 和 山 脊 线 等 。 等 高 线 蕴 涵 着 大
量地形信息 , 所以在基于等高线建立 D EM 时 应 选择具有针对性 的 方 法 , 而不是选择通用的空间 ) 如反 距 离 权 重 ( 法、 样条( 插值方法 , I DW ) s l i n e p
3] 。近2 法和克 里 金 ( 法 等[ 国 K r i i n 0 多 年 来, g g) 外对由 等 高 线 构 建 D 的 方 法 进 行 了 诸 多 研 EM
如I n S AR、 尽 管 新 一 代 地 球 空 间 信 息 技 术 ( 可快速获取 L i D AR 和 数 字 摄 影 测 量 等 技 术 ) 但是传统的由人工解译地形得到的等 D EM 数据 , 高线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 用 于 建 立 D EM 的 数
1] 。 广泛应用于科研与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测 据源 [
第3 7卷 第4期 2 0 1 2年4月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 信 息 科 学 版 G e o m a t i c s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o f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3 7N o . 4 r . 2 0 1 2 A p
摘 要: 基于 HA 提出了一种由等高线建 立 D S M, EM 的 新 方 法 HA S M-O C。 HA S M-O C方法保证地形曲面 的整体光滑性 , 保证 D EM 最大程度上 忠 实 于 原 始 等 高 线 数 据 。 实 际 等 高 线 案 例 结 果 表 明 , HA S M-O C方法 与基于薄板样条原理的 H 前者比后者保留更多的 u t c h i n s o n 方法的 D EM 模拟结果及其回放的等高线差相比 , 地形特征信息 ,前者的回放等高线比后者回放等高线更忠实于原始数据 。 关键词 : 等高线树 ;HA S M 优化控制 ;薄板样条 ;H u t c h i n s o n 方法 ;等高线回放 中图法分类号 : P 2 0 8

基于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的精度评价方法探讨

基于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的精度评价方法探讨

基于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的精度评价方法探讨基于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DEM是描述地球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模型,可以用于地形分析、洪水模拟、土地规划等应用。

DEM的精度评价方法对于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等高线是指连接相同高度位置的线,可以通过测量地面的高程点,再连接相同高度的点得到。

而高程点是根据实际测量获得的具有精确高程值的点。

在建立DEM时,通常会使用等高线来推算其他位置的高程值,并利用高程点进行校正和验证。

评价DEM的精度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等高线的密度和分布:等高线的密度越高,代表所描述的地形变化越细致,DEM的精度也相对较高。

等高线的分布情况也会影响DEM的精度,如果等高线分布不均匀,那么在缺少等高线的区域,DEM的精度可能较低。

2.高程点的精度和分布:高程点是DEM建立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DEM的精度。

高程点的精度可以通过对点的测量误差进行评定。

高程点的分布情况也会影响DEM的精度,如果高程点分布不均匀,那么在缺少高程点的区域,DEM的精度可能较低。

3.DEM数据间的一致性:在利用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时,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例如,等高线和高程点所描述的地形应该是相互匹配和一致的。

如果数据不一致,那么建立的DEM可能出现偏差。

4.DEM的可视化和检验:建立DEM后,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评价DEM的精度。

通过与原始地形的对比,可以判断DEM中是否存在异常或偏移。

此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已知地形数据进行检验,验证DEM的准确性和精度。

总而言之,基于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的精度评价方法需要从等高线和高程点的精度、密度与分布以及DEM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视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评价,才能保证DEM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复杂地貌地形图等高线内插DEM算法的精度分析

复杂地貌地形图等高线内插DEM算法的精度分析

复杂地貌地形图等高线内插DEM算法的精度分析徐潇;谭衢霖;王浩宇;胡吉平【摘要】对复杂地貌条带地形图进行了等高线矢量化,利用5种典型的插值方法生成DEM,探讨基于等高线插值生成DEM不同算法的精度并评价生成的DEM的质量.结果表明,IDW算法生成的DEM精度较高,且在其上提取的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吻合度较好,分层设色图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真实地形.TIN精度仅次于IDW,但此方法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快速的一种算法.自然邻域法的精度与TIN相近,高于样条函数法;kriging插值算法精度最差,不宜在复杂地貌区域使用.【期刊名称】《遥感信息》【年(卷),期】2013(028)006【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复杂地貌地形图;等高线;内插方法;DEM;精度比较【作者】徐潇;谭衢霖;王浩宇;胡吉平【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1 引言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可靠性(精度),无论对于DEM的生产者还是使用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其精度评价已有很多研究,如Monckton等对DEM误差的量化、检测方法和空间分布等进行了研究[1];Kidner等系统地研究了评价DEM精度的数学模型[2];汤国安等研究了空间分辨率与地形复杂度对DEM精度的影响[3];刘学军等基于数据独立方法,分析研究了地形曲面参数计算对DEM精度的要求[4];王光霞、崔凯等提出一种基于分形分析的DEM精度评估模型[5]。

尽管DEM质量检查与精度评定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德国的Ackermann教授认为,决定DEM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数据获取,通过使用某种内插方法可以较高地发挥其潜在水平[6]。

基于DEM的等高线生成算法研究

基于DEM的等高线生成算法研究
第2 8卷
第 l 6期
甘肃科技
Ga s c e c n e h o n u S in e a d T c n l
2 ^ 1 8 . 6 A
21 0 2年 8月
2 2 01
基 于 DE 的等 高线 生成 算 法 研 究 M
赵彦栋
( 甘肃省 地图院 , 甘肃 兰州 7 00 ) 3 0 0
判 断该 格 网上边 线 的 T值 : 若 T= , 明该格 网的上 边线 和左 边 线都 没 有 0说 被遍 历过 , 等 高 线 可 以从 该 边 穿 行 , 行 后 将 T 即 穿
值设 为 2 。
图 内闭 合 曲线 , 一个步骤 的主要工作 就是搜 索 第 D M 起始 边 ,然后 利 用 线 性 插 值 方 法 计 算 位 于该 E 起 始 边上 的高 程值 为等 高 距 整数 倍 的 点 的 ( , ) XY 坐
标 , 该点 作 为该条 等高 线 的起 始 点 ; 二 个步 骤就 把 第 是 从 起始 点 出发遍 历 等 高 线 上其 他 的等 值 点 , 据 依

若 T=1说 明该 格 网只有 上边 线 被遍 历 而左 边 ,
定的法则将这些点连接成一条等高线。同样 的,
对于图内闭合曲线 , 起始点的搜索就是除了 D M 四 E
在 追 踪 非 图 内闭 合 曲线 时 , 首先 就是 确 定起 始 边 及起 始点 。在一个 规则 D M 的矩形 区域 内 , E 我们
并提 出了在特 殊地形有效保证等高线精 度的方法 , 等高线生 产的 自动化 、 对 准确化 、 便捷化起到 了积极 的作用 。 关键 词 : 数字高程模型 ( E ; D M)等高线生成 ; 自动化与准确化
中 图 分 类 号 :22 P 8

dem的生成与应用原理

dem的生成与应用原理

DEM的生成与应用原理1. DEM的概述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是由地面数字图像计算出的地理高程数据。

它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将地面表面上的高程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出来。

DEM非常重要,它可以应用在地形分析、流域模拟、地质勘探等领域。

2. DEM的生成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DEM生成方法:2.1 光学遥感技术光学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器上的传感器获取地面的图像数据,然后通过数字影像处理算法提取出地表的高程信息。

2.2 激光雷达遥感技术激光雷达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测量地面高程的技术。

激光雷达器发射激光束,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通过计算激光束的飞行时间来推算地面的高程。

2.3 雷达遥感技术雷达遥感技术通过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回波,并通过信号处理来得到地面的高程信息。

2.4 GPS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接收机位置,通过多个接收机之间的位置差异来推算地面高程。

3. DEM的应用DEM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形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DEM的一些主要应用:3.1 地形分析DEM可以用来进行地形分析,包括地形剖面、坡度分析、坡向分析等。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面的地形特征,例如山脉、河流、凹陷区等。

3.2 流域模拟DEM可以用于模拟流域的水文过程,例如降雨径流模拟、洪水模拟等。

通过将DEM与气象数据和水文模型结合,可以分析流域的水文特征,预测洪水的产生和演变。

3.3 地质勘探DEM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帮助判断地形特征与地质结构的关系。

通过分析DEM数据,可以找到可能的矿产资源区域、断层区域等。

3.4 地图制作DEM在地图制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DEM提供了地面高程信息,可以用来生成等高线图、三维地形模型等。

3.5 地貌研究DEM可以帮助地貌学家研究各种地貌现象,例如: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等。

生成dem

生成dem

方法一:由DWG地形图生成DEM.由DWG地形图生成DEM1.1从DWG中提取高程点数据1.1.1切割DWG地形图数据量太大,先切割再进行其他操作。

具体步骤为:用CAD2005把上、下两幅图转换成2000格式(CASS是CAD2002配套产品)-用CASS打开上、上两幅图(CAD 中没有SAVET保存选择多边形内图形功能)-“插入”-“块”-名称中打开红线研究区-去掉“在屏幕上指定点”(X,Y,Z全是0)-确定后就可以显示红线研究区-用矩形圈出研究区-“SAVET命令”-输入比例尺(10 000)-多边形保存1-选中刚画的矩形-OK。

1.1.2合并上下两幅图CAD中有一些命令,qselect可以选择满足条件的数据,就可以选择一层数据,wblock可以制作块保存选择的数据,具体步骤为:打开裁剪后的图上-“插入”-“块”-打开裁剪后的图下-去掉“在屏幕上指定点”(X,Y,Z全是0)-选上左下角的“分解”(如果不分解,整个下图就是一块,选中一条线就把图下全部选中了,删除一条线就把整个删除了,当然现在不选,可以用CAD分解命令分解开)-确定后两幅图就拼接好了-然后打开红线-再次整体裁剪两幅合并的图-打开图层管理-只显示等高线和高程数据图层-另存为CAD图。

中国3S吧1.1.3补充高程点数据由于等高线质量太差了-断线或缺少线,没有高程属性等,不用等高线生成DEM,用高程点数据生成DEM)。

具体步骤为:设置文字样式通过“格式”-“文字样式”-设置和原来的高程文字相同样式-补点用TEXT命令-用鼠标确定文字位置-确定角度为0-输入高程数据-复制高程数据文字-沿着等高线粘贴该高程数据即可(以后用回车或空格完成粘贴)-换等高线时粘上错误高程后双击文字可改-然后再复制新文字1.1.4获得高程点数据表原先已有高程点是由“高程点和高程数据注记文字”组成的,高程点提供了准确的位置(X,Y)而没有Z属性,但文字注记提供了高程值而位置是不准的,有一个解决办法可以得到准确位置的准确高程值,先得到所有点的位置数据表(包含X,Y),再得到高程数据表(包含X,Y,H),再编程实现点和高程值的匹配,具体实现方法为:点的位置数据和高程数据分别保存在两个数组中,从第一个点开始在高程数据中找距离与他小于一个定值的高程文字,这个文字的内容就是这个点的高程,找到后马上去掉这个高程文字数据,减小以后的寻找负担(在VC中可以用CUintArray作为数据数组,有删除函数,采用GetSize()得到要寻找的数据个数;当然还有一种方法是,现在已经有EXCEL数据,转换成ACESS 数据库,然后在VC中读取数据库,一个在VC中好实现读取ACESS数据库,再一个是不是速度比VC中读取EXCEL 文件快呢?具体实现时在点数据表中新那一个字段,保存高程,在另一个高程表中读取XY值比较距离,打到高程就把高程数值更新到点数据表中的新字段中,当然找到一个就把高程表那一条记录删除,当然找到一条记录最好是再接着找,要是找到两个就说明那附近有问题,一个点和两个高程数据接近,或者说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点,是不是距离设置太小了。

基于dem的等高线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基于dem的等高线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第35卷第4期2019年12月测绘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35No.4Dec.2019基于DEM的等高线自动生成方法研究殷小庆1严竞新1冉隆思2王西萍彳(1•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2,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陕西西安710054)O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ontour Lines Based on DEMYIN Xiaoqing YAN Jingxin RAN Longsi WANG Xiping摘要:等高线是数字线划图中的重要要素内容,可以反映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提出一种基于规则格网DEM自动生成等高线的方法,重点研究等高线化简算法,将坡度和坡向因子引入等高线化简过程,实现基于DEM的等高线自动生成。

通过试验测试,效果较好。

关键词:等高线;地形因子;等高线化简;等高线平滑;规则格网中图法分类号:P231.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近几年,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新型数字航摄仪、GPS/IMU等新设备的发展,使得数字摄影测量在数据获取、外业测量以及空三测量等环节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在保证精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在内业采集环节,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软件功能的改善,并未发生生产技术流程及效率质的变化,大量的人工采集工作仍然无法被计算机自动处理所替代。

在基础地理信息八大类要素(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中,地貌要素中的等高线数据较为特殊,它带有高程信息,在采集时必须配备专业的三维眼镜和输入设备,几乎完全依赖于立体视觉环境中的人工目视判断和手工绘制,难以用计算机自动化来辅助数据的采集。

特别是在丘陵地、山地和高山地等地形变化剧烈处,等高线采集费时费力,是制约内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5-11(修改稿) 基金项目:“十五”国防预研基金项目(10405020202;413040502) 作者简介:王建宇(1964-),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图形学、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 滕树钦(1977-),男,广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仿真.文章编号:1001-9081(2002)08-0030-02一种基于等高线生成DE M 的方法王建宇,滕树钦(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江苏南京210094)摘 要:文中分析了常用的插值方法,通过对等高线生成DE M 数据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分量内插方法生成DE M 数据的算法,对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DE M 网格精度作了进一步探讨,该算法已用VC ++6.0编程实现。

通过实际使用,证明该算法执行速度快,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关键词:等高线;DE M ;分量内插;算法中图分类号:TP873 文献标识码:ATHE METH OD OF MAKING DEM BASED ON CONTOUR LINEW ANGJian 2yu ,TE NG Shu 2qin(Department o f Automation ,Nanjing U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9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method of interpolation in comm on use ,and bring up the weight interpolation alg orithm to make DE M data through to research contour line in maps method of born DE M data.It analysis realized the process in detail ,and study the accuracy to make DE M mesh in further.That alg orithm has already realized by the VC ++6.0programming.It has been proofed that alg orithm carry out the speed quick and can satis fy the accuracy request ,is a practical alg orithm by actual usage.K ey w ords :contour line ;DE M ;weight interpolation ;alg orithm1 前言将彩色地图等高线层提取出来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三维显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形分析,因此必须将一个等高线矢量图转化为可以用来三维显示的DE M (数字高程模型)文件。

建立DE M 的方法有多种。

从数据源及采集方式讲有:①直接从地面测量。

例如用G PS 、全站仪、野外测量等。

②根据航空或航天影像,通过摄影测量途径获取。

例如,立体坐标仪观测及空三加密法,解析测图仪采集法、数字摄影测量自动化方法等等。

③从现有地形图上采集,例如格网读点法、数字化仪手扶跟踪及扫描仪半自动采集法等。

由于第一种方法需到实地量测大量的高程,基本上只用于内插DE M 的检测和其他用途。

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在测绘生产上经常采用,其中航测法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较小间距的高精度DE M 制作,第三种方法可应用于基于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特别是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1∶500000或更小)的DE M 的制作。

2 常用的插值方法通常选一类较简单的函数如代数多项式或分段多项式,使得P (x i )=f (x i )对i =1,2,…,n 成立。

这个P (x )就是我们的插值函数,其中x 1,x 2,x 3,…,x n 称为插值节点。

常用的1阶、2阶插值方法有:线性插值(二点插值)、抛物线插值(三点插值)、圆弧插值(三点插值)等。

高程内插算法主要有:分块内插、剖分内插和单点移面三种。

分块内插把需要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区切割成一定尺寸的规则分块(通常为正方形)。

它的尺寸大小则根据地貌复杂程度和数据源的比例尺选定,在每一分块上展铺一张数学面,相邻分块之间要求有适当宽度的重叠带,以保证数学面能够比较平滑地与相邻分块的数学面的拼接。

剖分内插则是用不规则的平面格网完全覆盖数字高程模型的水平投影。

这种不规则网包括不规则三角网(TI N )、四边形等。

每一剖分有独立的内插数学面,相邻剖分仅由它们的公共支撑点联系,如TI N 的三角形顶点。

一般不考虑剖分间的平滑问题,分块和剖分这两种内插的分块范围在内插过程中一经选定,其形状、大小和位置在该范围内保持不变,凡是落在分块或剖分上的待插点,都用展铺在该分块或剖分上的唯一确定的数学面进行内插。

单点移面其范围随待插单点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待插点位于移面形心。

单点内插的数学模型有一次、二次或三次距离函数等等。

3 分量内插算法及实现3.1 多剖面插值法生成规则数字地面模型主要在给定的图幅范围内求出N ×M (N 行、M 列)个均匀分布点的高程值,将这些点的位置及高程按一定的顺序(如行优先)保存成文件就成为数字高程文件3.DE M (或M APGIS 中的高程文件3.DET )。

从上面可以看出,求N ×M 个点是一个重复动作,只要知道一个求一个点的高程的算法,就可以生成所有的点,因此生成规则数字地面第22卷第8期2002年8月计算机应用C om puter ApplicationsVol.22,No.8Aug ,2002模型归结为求一个点的高程。

针对一个待求点,求出该点在多个剖面上的高程及权值,利用权值对高程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该点的最终高程值。

该算法主要采用了低阶插值算法,避免了高阶插值算法带来的震荡。

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在对稀疏等值线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人为地加入特征点的高程值。

3.2 分量内插法利用多剖面插值法进行等高线生成DE M 数据的工作具有地貌还原细腻,可根据用户要求更改剖面数从而提高DE M 精度等优点,但该算法计算速度较慢,同时产生某些结果数据不符合要求的“奇点”。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分量内插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能满足实际需要。

分量内插算法的思想是先将等高线通过的栅格点赋予相应的高程值,然后求出其余每个栅格点周围已赋值格网点的点数和对应的坐标值,根据这些坐标值计算距离分量,最后求出该点的高程值。

算法流程如图1。

图1 分量内插实现流程图程序实现中,类MakeDT M 中进行分量内插生成DT M 成员函数Cal —G rid 的代码如下:float M akeDT M::Cal —G rid (int n ,int dis[DD —BASE NUM][2],floatbase[DD —BASE NUM]){int i ;float sd =0.0,grid =0.0;float sdis[DD —BASE NUM ];//把格网点的坐标的X 、Y 方向值之和作为距离,计算距离分//量并统计所有格网点的距离总量for (i =0;i <n ;i ++){sdis [i ]=(float )(1.0/(dis[i ][1]+dis [i ][0]));sd +=sdis [i ];}//根据距离分量与相应的高程值相乘,再与距离总量之比,//获得分量内插程值for (i =0;i <n ;i ++)grid +=(sdis [i ]/sd 3base[i ]);return grid ;}其中参数n 为已赋高程值格网点总数,数组dis [DD —BASE NUM][2]存放已赋高程值格网点的格网坐标,base [DD —BASE NUM]存放已赋高程值格网点的高程值。

而对于每个栅格点,其周围已赋值格网点的点数和对应的坐标值用MakeDT M 的四个成员函数(分别遍历该栅格点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四个邻域内的点数及对应的坐标)计算得出。

以右下角邻域来说明其成员函数计算点数和坐标值的原理。

函数中所用到的几个参数:邻域范围参数DD —MI NM ATRIX 在系统中设置为3,即以当前格网点为起点,求3×3个格网范围的高程点;所需最大已赋高程值的格网数DD —MI NE VERY NUM 在系统中设置为2,即需要已赋高程值的格网点最多为2个;subNum 用于统计的已赋高程值格网点数;二维数组subDis[DD —BASE NUM][2]用于记录已赋高程值格网点的格网坐标;一维数组subBase[DD —BASE NUM]用于记录已赋高程值格网点的高程值;返回值就是搜索到的已赋高程值的格网点数。

遍历指定的邻域区域格网,判别有否已赋高程值格网点,接着判断区域内的当前格网点是否超出整个DT M 格网范围。

然后获得当前格网点的高程值,这个高程值有两种情况,即已赋高程值和初始化值(DD —VIR BASE ),如果当前格网点尚未赋值,则处理下一个,若已赋值则将高程值赋给高程值记录数组,记录当前格网点的格网坐标,赋给距离数组。

最后统计已赋高程值的格网点个数。

如果在指定邻域范围内没有碰到已赋高程值格网点(即flag =0),以及当前格网点坐标加上邻域范围小于整个DT M 范围,则将邻域范围扩大加1后继续处理,直至碰到已赋高程值的格网点为止。

其他邻域的函数计算原理和以上所述类似。

4 数字高程模型(DE M )的格网间距地形图等高线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DE M 。

DE M 的格网间距应取多大才能保证由等高线转换成的DE M 不丢失原有地形图的精度,亦即,如果需要的话,再从DE M 转换回来的等高线与原来的等高线相比,其误差不超过地形图的精度范围。

这里有内插算法的精度问题,但是,首先起决定性的是格网间距问题。

从原理上讲,也可以按采样定理确定DE M 的格网间隔为不超过地形图等高线最密集间隔的一半。

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误,以为DE M 格网间隔可取为等高线平面间隔值。

图2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图2所示为一地形剖面,圆点代表等高线位置。

若按等高线的间隔进行采样,就可能遇到图中x =4~5和x =6~7段的情况,由采样值重新内插回来的等高线将偏离原高程值:δh =12Δh 式中Δh 为等高距。

这就超过了一般关于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精度为三分之一等高距的界限。

若按采样定理,取Δx 为(下转第35页) 13第8期王建宇等:一种基于等高线生成DE M 的方法 种模式是把一个对象从依赖于它的其它许多对象中分离出来,因此,它也是一种在图形包、分布式数据库中反复使用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