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电影欣赏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电影:反权威、拼接、恶搞,代
表作《大话西游》
大卫·格里菲斯:世界电影的奠基人,世界电影之父
正论片,隐喻象征表现
蒙太奇电影理论
爱森斯坦:前苏联电影理论家,阐释了电影的寓意。
巴赞:《电影是什么》长镜头理论纪实主义。
一.法国卢米埃尔兄弟(1895.12.28)电影放映机的诞生
卢米埃尔《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纪实片。
梅里爱《奇异的汽车》
鲍特《一个消防队员的生活》第一次打破梅里爱按时间顺序拍摄不间断镜头的准则。
《火车大劫案》:几乎集中了叙事电影的所有基本元素(情节线、正反派人物、动作运动、不同场景切换)首次使用交叉剪辑和外景拍摄。
二.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格里菲斯的电影贡献:1)对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
2)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索。
3)对电影剪辑、时空和节奏所做的创新,是电影成为一门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之后的第七门艺术。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同族人》改编。
①长达三小时,彻底改变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样式和面貌,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商业巨片。
②蒙太奇(剪接)语言的叙事方法。
“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的营救”运用平行及交叉剪辑的叙事手法,使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镜头出现,描绘了完整的情节和事件。
③善于运用景别的变化来进行叙事,以加深观众印象。
特写:上衣第二颗纽扣到头顶
大特写:头部、面部
近景:腰部至头顶
中景:膝盖至头顶
远景:脚部至头顶
《党同伐异》:将不同时代剪除诛灭异己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主题饱满,表达了人类宽容和理解的渴望。
西部片的基本主题:
1)现代文明对原始野蛮的征服,是美国精神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充分体现。
(自由民主平等,高度赞扬个人人性。
)
通过曲折故事、崇尚自由、赞扬冒险来体现美国精神。
2)善与恶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谱系
正面如女性是善良美好的化身主人公多勇敢正义,反面如暴力与野蛮。
3)蛮荒文化影像
背景环境的西部特征明显,同时形成了马车追逐的特色场面。
4)英雄主义的程式化故事
①内涵(同上)
②主要特点(类型电影的特点):1>公式化的情节。
2>脸谱化的人物。
3>图解式的视觉符号。
③“定期更迭”的原则。
④创作中的“类型融合”(例:《与狼共舞》)如何认识类型电影:1)共性到个性,迎合观众的欣赏期待和道德观众。
2)从市场到艺术。
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系统:表达的程序性格式与爱因斯坦的“理性蒙太奇”相反。
1.兴起: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国际商业电影。
2.叙事结构:围绕谜和解谜的结构来组织。
3.叙事电影经典符码:
1)戏剧化的故事结构(如:《西北偏北》、《卡萨布兰卡》)
2)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3)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4)大团圆结局。
两点:封闭的故事结构与圆满的结局。
经典好莱坞理论特征
1.商业电影娱乐观众,牟取利益的价值趋向。
(《一夜风流》)
电影:(1)商品:好莱坞电影;(2)艺
术:法国;(3)政治宣传:中国
2.类型化的制作模式(梦工厂)
西部、喜剧、匪警、歌舞、史诗、惊悚
悬疑片
3.明星魅力和好莱坞制片厂制度
4.定型化的人物形象和戏剧化的故事情节5.在创作观众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保守的价值观。
好莱坞的诞生:1913,西席
米高梅(MGM梅耶)、华纳兄弟(WAMER BROTHERS)、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FOX 威廉福克斯)、派拉蒙(PARAMOUNT阿道夫)
类型片:是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
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
它们是拥有相似的主题、情节、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
如:喜剧片《摩登时代》;悬疑片《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七宗罪》;歌舞片《舞中曲》、《音乐之声》;史诗《埃及艳后》、《特洛伊》、爱情片《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爱情片:爱是唯一追求,人物内在情绪的变化是情节的主线,顺时、完整的叙事模式,表层爱情故事折射时代风云,秩序、失序、回复秩序的三段式结构模式。
新好莱坞电影
1.新好莱坞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1)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邦尼和克莱》开篇)(2)从影片表现手法上看:在情节结构上;
人物不再定型化;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
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
(《毕业生》)3.好莱坞类型片的复兴(70年代中期以后)
代表:斯皮尔伯格《大白鲨》、卢卡斯《星
球大战》
特点:1)注重应和年轻人的欣赏心理。
2)加入现代科技成分,特技摄影,数字
技术。
3)发展新的类型片,如伦理、灾
难片。
中国影视发展总论
一.开始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戏曲片《定军山》(谭鑫培)任景峰导演。
1913年,亚细亚影视公司《难夫难妻》郑正秋、张石川编导。
中国第一部原创故事片,中国电影的历程开始了。
影像——老电影老上海《徐园寻梦》23分钟。
二.四大传统
1.社会、家庭、政治伦理情节剧。
如:反思三部曲(《芙蓉镇》、《牧马人》、《天云
山传奇》);《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
火》;代表导演如谢晋。
2.东方美学风格的文人电影。
如:《小城之春》、
3.左翼电影传统(1930~1935)如:《十字街头》、《大路》、《桃李劫》
4.以上海电影为代表的商业电影,如:《火烧红莲寺》。
三.新中国红色电影:电影为主流政治建构意识形态(1949~20世纪80年代)1.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初步奠定红色电影的修辞系统。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1966:红色电影成熟时期,形成完整叙事形态,视听语言系统。
第三阶段:文革时期,三突出原则(突出正面、英雄、中心人物)造成了人物的模式化、脸谱化。
四.新时期电影的多元化思潮(1978年为标志)
谢晋的电影风格
叙事模式:
1.主人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文革极左,四清或反右斗争)
2.特定环境给主人公形成了迫害,使正义蒙冤。
3.主人公试图摆脱这种困境。
4.主人公被置于十分悲惨的境地。
5.群众同情帮助主人公。
6.极左路线对主人公迫害到极点。
7.结局:1)环境不变,主人公受不了压力,崩溃或死亡。
2)环境改变,主人公获得
解放。
《红色娘子军》、《春苗》、反思三部曲(《芙蓉镇》、《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
社会、家庭、政治伦理情节剧
概念:以家庭为中心,表现家庭的伦理冲突和伦理矛盾,道德冲突和道德矛盾,以此来折射社会现实的一批电影。
指在百年电影历史上,采用传统情节剧的模式追求戏剧性,故事性
如:《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导演蔡楚生、郑君里,主演白杨。
中国电影黄金时期的代表作。
《芙蓉镇》谢晋,主演刘晓庆、姜文
《牧马人》主演朱时茂、丛珊
特征:
A.家和国之间的交织。
B.政治和伦理的交织,反动派是换人,革命者是好人。
C.社会批判与道德抚慰交织
D.现实与言情的交织
E.采用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传奇化的叙事方法
F.伦理情节剧传统在当代的延续。
例如:90年代初期的《渴望》、《大哥,大姐》
仰承日月千秋照;俯阅江河万古流
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与《黄土地》
一.关于代的划分:
1.中国电影的开拓者(1905~1930)张石川、郑正秋
贡献特点:1)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反封
建的民主思想。
2)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
办法
2.第二代,黄金时代(1930~1949)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桑弧、汤
晓丹
贡献:1)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2)
从单纯娱乐中解放,开始比较深入的反
映社会生活。
3)艺术上坚持写实主义,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
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
4)电影开始显
出自己的独立价值。
纪实:记录生活中的真实:①同期声(现
场音)②长镜头(巴赞)③主题后行
左翼电影运动贯穿中国第二代导演的活
跃期:
吴永刚《神女》;夏衍《春蚕》;蔡楚生
《渔光曲》(中国电影第一次录入音乐,获得国际奖);费穆《城市之夜》;孙渝
《大路》;袁《桃花劫》
社会批评派:史东山《八千里路云和月》、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的《乱
世佳人》)郑君里《乌鸦与麻雀》
3.第三代(1949~1976)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曲折发展
1)1949~1965:《南征北战》、《白毛女》(水华)、《青春之歌》、《女篮五号》(谢
晋)
2)1966~1976:《创业》、《海霞》、《闪闪
的红星》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
3)枯木逢春:文革后,成荫、水华、崔
嵬、谢铁骊、谢晋、凌子风(《边城》、《狂》)李俊。
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
生活的本质,反映时代、民族风格。
具
有地方特色和艺术意蕴。
谢晋:《女篮五号》、反思三部曲
1984《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
片战争》6次百花奖
4.北影“文革”前毕业,尴尬的一代特点:1)只受苏联影响,创新能力不足。
2)提出电影不应受僵化舞台的限制,应
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
通生活的诗意、哲理,开始对历史反思。
3)带动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
第四代的中心题材。
滕文骥《海滩》、黄健中《良家妇女》、《人生》、《邻居》、谢凡飞
5.第五代:80年代从北影毕业的年轻导演,对新思想、艺术手法特别敏感,力
寻新角度。
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
第五代作为电影运动(1983~1991)
经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孩子
王》、《红高粱》、《猎场札撒》、《盗马贼》和《晚钟》到《边走边唱》告一段落
散文纪实风格和意象造型风格的先后出
现(《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表
明一场具有前卫性质的电影运动全面展
开,色块强烈的摄影,用象征性、寓言
式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
述,第五代早起电影艺术独特。
《红高粱》将早期第五代电影运动推向高潮。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情怀:探索、追求、理想、力量、生命是年代的主旋律。
如张
艺谋《红高粱》中的高粱,陈凯歌
《黄土地》中的土地和腰鼓。
“寻梦
者”姿态,关心中国人的心灵状态,
凸显第五代试图重新解读世界的企
图。
2)视听语言上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的视觉经验和欣赏习惯。
3)对历史的反思:回避现实,做时代的“觉醒者”。
4)对文学价值的开掘:文学进入电影,提升作家的地位。
5)人生认识上的深入:着眼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反思,使中国电影打到
了少有的内涵和深度,第五代导演
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具有精英主
义的立场。
6.第六代: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
贾樟柯《世界》、张元、张扬、吴文光等。
“灰色调”,边缘人进入视野,城市青年
成长的故事。
贾樟柯《世界》
主题:徘徊在城市边缘,生活在真实与虚假之间。
解读:繁华与荒凉;梦幻与现实;不出北京,走遍世界;创可贴与雨衣;汾阳来的人;埃菲尔铁塔与美丽城;Flash动画与手机短信;一天一世界
关于第六代
A.第六代电影导演
1.电影学院1985~1987导演系和摄影系学生,张元、王小帅、路学长(《卡拉是条狗》),电影偏学院派,偏个人派。
2.贾樟柯《站台》《小武》《逍遥游》王超,文学系毕业生,关心较底层人物,民工,妓女,风格偏写实。
3.中戏导演系,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走到底》、《美丽新世界》、体制内创作。
4.路川,研究生。
B.风格追求:第五代中队中国转型困境和精神的迷乱缺少关注的时候看,第六代浮出水面。
1.题材:与第五代民俗化、乡土化、历史距离化的策略不同,他们大多是重现当代城市生活和远离灾变传奇的身边日常经历。
摇滚人、艺术家、同性恋、小偷、妓女——一群不被关注的边缘人进入他们的视野,在混乱的情感纠葛。
2.叙事模式:常规电影是精心结构的善恶二次元,从冲突走向解放的叙事模式,而第六代电影却以一种随意陌生天马行空的方式来叙述生命和生命所镶嵌的处境。
执着于传达对生命和生存的理解与体验,银耳令影片视野过于狭窄、自叙色彩浓重。
4.生命状态的还原和纪实风格的追求
最早的《流浪北京》《我毕业了》;何建军的《悬恋》和《邮差》王小帅《冬春的日子》;章明的《巫山云雨》;张元《妈妈》
镜头开放性代替封闭性;情节叙事的日常性代替戏剧性;非职业演员;真实的生活场景;长镜头;突显纪实风格平民倾向。
还原生存本身在日常状态下写出人性光明阴暗,写出生命艰辛愉快,写出环境窘迫压抑,脱离主流文化队社会个体的戏剧化改造和艺术定位。
C.第六代电影意义
1.电影中首次出现耽搁的人,因为在之前中国电影出现的都是群体。
2.第六代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把电影变成了一种个人的表达。
3.叙述普通人,特别是社会中边缘人的日常人生,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试图还原声明原生态,吐出人生的无序,无奈和无可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