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工作报告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工作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依旧存在,并且日益复杂,使得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工作就是为了探究如何完善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以便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帮助,保障他们的权益。
一、前置工作在进入正式调研前,我们需要一些前置工作来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残疾人基层组织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其背景、目标、职能和作用,并对行业政策和发展现状有一定了解。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研究的调查问题和研究方案,以确保调研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调查样本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深入了解各地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我们选择了一些地区和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基层组织,包括福利院、社区服务站和残疾人协会。
在样本的选择过程中,我们注重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以获取更加客观的结果。
三、调查结果基于本次调研的数据,我们分析和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政策方面:虽然我国法律已经出台并严格实施了残疾人保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制度和政策依旧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资金拨付难、政策落实不彻底等问题。
2.组织建设方面:当前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组织覆盖范围窄,组织建设不规范,成员热情不高。
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建设计划,促进组织的发展、防范组织内部腐败、提升组织职能。
3.服务方面:残疾人基层组织的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义务服务方面,但是为残疾人提供必须服务的能力有限,需加强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并鼓励残疾人自主参与和策划服务活动,实现残疾人自治。
四、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政策方面:对政策条例进行修改和完善,明确各项的责任和义务。
切实加强资金拨付和管控工作。
推动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化建设。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一、背景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建设是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关心日益增加。
为更好地满足残疾人需求、发挥他们的潜能,建设和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和分析我国残疾人基层组织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选择调研对象上,我们选择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残疾人基层组织代表,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残疾人基层组织发展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残疾人基层组织的数量和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但不同地区和类型的组织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组织规模较小,人员组成不够多样化,活动内容相对单一。
另外,一些残疾人基层组织在组织架构、管理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残疾人基层组织面临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残疾人基层组织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匮乏、政策支持不足、人员培养和能力建设不够等。
由于基层组织的经费来源相对有限,一些组织的活动规模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由于政策对残疾人基层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一些组织在法律法规遵循、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困境。
3. 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残疾人基层组织将更加注重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建设,建立起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并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来进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互动。
四、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基层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足够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
2. 提升人员培养和能力建设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的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引进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残疾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残疾人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进一步推进全市残疾人工作一、调研目的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市残疾人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全市的残疾人工作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深入残疾人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地进行观察,并与残疾人群体进行面对面交流。
2. 资料调研:我们搜集了全市残疾人工作相关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分析当前工作的政策基础和现实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全市政府加大了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了财政投入,提升了政策覆盖面。
2. 机构建设不足:目前全市残疾人服务机构、康复中心等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机构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3. 教育和就业问题:困扰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有限,工作机会相对较少。
4. 农村残疾人关爱不足:在农村地区,残疾人工作相对滞后,关爱服务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机构建设:加大对残疾人服务机构、康复中心等的投入,提升设施设备和人员力量。
2. 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增加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与企业合作,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3. 强化农村残疾人工作: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关爱服务,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提供必要的康复和教育资源。
4.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知度,促进公众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
五、结论本次调研发现,虽然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残疾人工作,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机构建设、特殊教育和农村残疾人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公平、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
六、改进措施的具体落实1. 加强机构建设:政府可以增加对残疾人服务机构和康复中心的投入,提升设施设备和人员力量。
关于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当前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根据专委会年初工作安排,X月X旬,区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委员,在柳跃军副主席的带领下,对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听取区残联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情况的介绍,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收集资料等形式,形成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全区现有持证残疾人X名,涉及X多个家庭,X万多人口。
全区贫困(低保、低边)人口中,残疾人占了X%以上比例。
在持证残疾人中,智力残疾人有X名、精神残疾人有X名,其他重度残疾人有X名,这部分人员是托养服务的主要对象。
(一)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得到较快发展。
我区自20XX年开始,主要针对日常饮食起居需要专人护理,家庭护理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
依靠X家福利院和敬老院,共集中托养X名(低保低边X人,其他家庭X 人;一级残疾人X人,二级残疾人X人),其中劳动年龄段X人。
集中托养人员主要依靠敬老院或福利院工作人员照料,按照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给予分级护理。
(二)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全面启动。
我区自201X年开始,以劳动年龄段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为服务对象,建成了X家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
二、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一)资金投入欠缺。
区残疾人托养中心、镇(街道)敬老院和福利院入托人员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X元(扣除民政低保部分),能勉强维持托养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的开支,但公用经费等均比较紧张。
区阳光庇护中心运营经费参照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标准,每人每年X元;金塘镇、白泉镇阳光庇护中心属于市级,成立时给予一次性X万元补助和每年补贴X万元的运营经费;小沙街道、马岙街道阳光庇护中心属于区级,所有费用均由镇(街道)政府负担,经费差距较大。
(二)举办主体单一。
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增强残疾人基本服务供给调研报告
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增强残疾人基本服务供给调研报告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增强残疾人基本服务供给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对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基本服务供给水平,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首先,我们对全国各地的残疾人关爱服务机构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地都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但在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上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的机构设施陈旧、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而一些地区则在设施和设备上投入较多,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其次,我们对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中的专业人员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在一些地区,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部分机构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同时,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专业人员难以到达。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中的经费投入情况。
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在一些地区,经费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机构无法正常运作。
同时,一些机构在经费使用上存在浪费和不规范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对残疾人关爱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用于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其次,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专业人员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并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同时,在偏远地区可以采取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培训。
此外,建立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监督机制。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并加强对各级残疾人关爱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工作,形成多方监督的格局。
最后,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关爱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关爱服务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残疾人自我保护意识。
无障碍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无障碍调研分析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旨在为身体残疾人群体创造一个方便、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为了了解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对全国范围内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各地居民的无障碍设施使用情况和问题的问卷,并通过线下和线上方式进行了调查。
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2.实地考察我们代表团队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的公共场所和街道,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布局和功能进行了实地观察和验证。
三、调研结果1.无障碍设施使用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76%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使用无障碍设施。
其中,58%的受访者表示无障碍设施的易用性良好,但仍有42%的受访者认为无障碍设施的易用性有待改进。
此外,还有17%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无障碍设施时遇到过问题。
2.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无障碍斜坡设计过陡,不符合标准;其次,电梯和扶梯的使用频率较高,但设施的故障率较高,影响了使用者的正常出行;此外,一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不够宽敞,不能满足轮椅等辅助器具的使用需求。
3.无障碍设施改进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对无障碍斜坡的设计应按照标准要求,合理设置坡度和长度,以提高易用性。
其次,加强对电梯和扶梯的维护和管理,减少故障发生率。
此外,对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应进行重新设计,保证宽敞、通透,方便使用者进出。
四、调研结论1.我国无障碍设施使用情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和改进空间。
2.针对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应加大改进力度,确保设施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3.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促进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和改进。
五、调研建议1.加强无障碍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提高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深入了解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残疾人权益的保障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残疾人基层组织的架构、人员配备、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与范围(一)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范围调研涵盖了_____市的_____个区县,涉及了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等基层组织。
四、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一)组织架构逐步完善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残疾人基层组织架构,形成了以区县残联为龙头,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三级组织网络。
(二)人员配备有所加强通过公开招聘、兼职等方式,充实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三)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如残疾人信息登记制度、康复服务制度、就业援助制度等,保障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服务设施逐步改善部分地区加大了对残疾人服务设施的投入,建设了康复中心、托养中心等,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条件。
五、存在的问题(一)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不足,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二)工作经费不足一些基层组织工作经费紧张,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组织活力不够部分基层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与残疾人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了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
残疾人服务机构调研报告
残疾人服务机构调研报告残疾人服务机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评估当前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通过此次调研,可以深入了解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为解决残疾人服务领域的难题和优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 调研过程: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设计问卷并通过在线调查平台发送给残疾人服务机构,对方便实地走访的机构进行现场调研。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机构数量和分布:调研结果显示,本地区共有XX个残疾人服务机构,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区域。
其中,城市地区的服务机构数量占大多数,但农村地区的服务机构普遍较少。
2. 服务内容和领域:调研结果显示,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涵盖了康复、教育、就业、生活照料等多个领域。
然而,绝大多数机构的服务内容仍停留在康复和教育领域,对于就业和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较为欠缺。
3. 服务对象和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肢体残疾等多种残疾类型。
在服务需求方面,调研发现智力残疾人的服务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肢体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
4. 机构现状和问题:调研结果显示,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在场地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同时,部分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信息不畅、效率低下以及缺乏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此外,部分机构面临经费不足、服务范围有限、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等困扰。
5. 发展方向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农村地区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数量,优化服务内容和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资源共享和交流的效果。
此外,加大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经费投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推动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和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完善助残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完善助残设施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在助残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助残设施建设的情况,我根据相关调研和实地考察,对我国助残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以期能够完善助残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生活需求。
首先,就我国城市助残设施建设情况而言,一些大中城市的公共场所和交通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如地铁、公交车站等地方都配备了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便利。
但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导致残疾人的出行受到严重限制。
其次,针对助残设施的配套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一些地方建设了无障碍设施,但配套的服务并不完善,比如缺乏专门的辅助人员、信息服务和心理支持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残疾人就业和教育方面的助残设施建设也亟待加强。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残疾人就业和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残疾人在就业和教育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缺乏无障碍设施、缺乏专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助残设施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切实履行责任,落实助残设施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
同时,加大对残疾人的就业和教育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还应加强对助残设施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助残设施的重要性,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残疾人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我国助残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助残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让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助残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展,让残疾人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无障碍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无障碍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无障碍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社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本调研旨在评估社区内无障碍设施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观察:对社区内主要公共场所、道路及建筑进行实地考察;2. 调查问卷: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评价和需求。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为98%。
三、调研结果1. 设施现状:社区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整体较为落后。
公共场所例如商场和医院等几乎没有无障碍设施,个别建筑有安装斜坡,但存在维护不及时的问题。
道路上没有标准的无障碍斑马线,没有无障碍通道和扶手。
2. 调查结果:a) 76%的调查对象表示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足,对行动不便人士的帮助不够;b) 92%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应该加大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可达性;c) 63%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无障碍设施的缺乏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调研结论鉴于调研结果,社区应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以提高行动不便人士生活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具体建议如下:1. 修建无障碍设施:社区需要加紧修建斜坡和无障碍通道,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2. 安装扶手: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应安装扶手,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士更加方便地进入和离开;3. 完善标示:提醒公众关注无障碍设施,加强标示工作,使公众更易察觉;4. 提高意识: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行动不便人士需求的认识和意识。
五、改进建议1. 加强社区内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社区财政预算,加大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2. 鼓励社区企业和机构参与:吸引社区企业和机构参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高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速度和质量;3. 指定责任部门:设立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机构或明确责任部门,负责监督和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六、总结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行动不便人士的日常生活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现有调研结果表明,社区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残疾人公共设施研究报告
残疾人公共设施研究报告残疾人公共设施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和不便。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提升其生活质量,各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残疾人公共设施。
这些设施旨在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环境,方便他们的出行、学习和就业等活动。
本研究旨在探讨残疾人公共设施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多个城市的残疾人公共设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设施的数量、布局和可用性。
同时,也参考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政策文件,掌握全球范围内有关残疾人公共设施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政策动向。
三、研究结果1. 残疾人公共设施的数量存在不足。
虽然各国都有相关政策和法规,但实际上在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落差。
2. 残疾人公共设施的布局不合理。
一些城市的残疾人公共设施集中在某些区域,而其他区域则缺乏相关设施。
这导致一些残疾人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设施。
3. 残疾人公共设施的可用性有待改善。
一些设施存在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残疾人无法顺利使用。
四、研究建议1. 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残疾人公共设施的数量。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政策宣传和推广,引导城市各个领域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2. 残疾人公共设施的布局应更加合理。
应根据残疾人的分布情况和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相关设施,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够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3. 加强残疾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提高其可用性。
4. 提高对残疾人公共设施的普及度。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其更加关注和支持相关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五、结论残疾人公共设施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包容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发现相关设施目前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和可用性不高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善。
残联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
残联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残联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社会对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设施及服务情况,为残疾人群体的融入社会提供基础数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线上问卷调查:通过发布问卷链接,邀请居民参与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评价和需求。
2. 实地调研:前往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医院、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对现有无障碍设施进行实地考察。
三、调研结果1. 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与评价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只有少数人了解并能正确描述无障碍设施的定义和功能。
另外,针对已有的无障碍设施,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其功能和性能表示满意,但同时也有一些受访者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比如设施维护不及时、缺乏清晰的标识等。
2. 实地考察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目前许多公共场所虽然在设计上考虑到了残疾人的需求,但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一些公共交通站点的无障碍设施,虽然有轮椅坡道和无障碍通道,但由于设施维护不及时导致坡道存在损坏和障碍物堆积的情况。
此外,在一些商场和医院中,虽然有无障碍卫生间,但由于缺乏清晰的标识,导致非残疾人错误使用,给残疾人带来不便。
四、问题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问题和建议:1. 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度普遍较低,需要通过大众媒体和社会宣传提高其认知度。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无障碍设施的信息数据库和在线查询平台,让残疾人更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
2. 目前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不及时,导致存在一些设施损坏和障碍物堆积的情况。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修复无障碍设施的问题,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部分无障碍设施缺乏清晰的标识,导致非残疾人使用,给残疾人带来不便。
建议在设施上设置明确的标识,并进行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范围和意义。
4. 部分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够人性化,例如无障碍卫生间过小或不符合实际需求。
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市残疾人联合会:根据工作布置,县残疾人联合会XX县城建部门针对全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几年来,桓仁满族政治县城镇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城建、交通、残联等部门的努力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在桓仁镇内城区临街几条主要人行道共铺设盲道4,920延长米(2,460平方米),占全县临街人行道总长度21,660延长米(65,000平方米)的23%。
2、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1)、县医院和四达商厦分别设置电梯、滚梯各一处。
电梯和滚梯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全县该项无障碍设施建设零的突破。
(2)、设置路口坡道9处(包括民族广场、八千平市场、客运站、影剧院、体育馆、县医院、县委县政府及县公益事业有限公司办公楼前入门处等)。
(3)、设置人行道路缘坡道一处(县旅游局楼前)。
(4)、新建旅游宾馆、饭店,其室内外门净空宽度和走廊净空宽度基本上大于0.8米,部分新建公共场合侧所设置了坐便和扶手。
3、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县城区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委员会办公室及所属居住小区楼外公共设施、二棚甸子镇和平社区委员会所属居住小区公共设施等铺设了坡路通道。
二、存在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全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过去已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大都缺少无障碍设施,一些正在规划、设计、建设的工程项目仍没有完全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特殊群体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距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与省内先进县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1、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不系统。
无障碍设施是公用设施建设,它的建设和维护依赖于城市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以及对XX区的加快更新改造,需要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共6页】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共6页】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无障碍设施是指为老年人、身体残疾人、视力障碍人士、听力障碍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设施。
为了解目前无障碍设施的情况,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相关工作,进行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受访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和意见。
2.实地考察:选取城市中的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实地观察和评估。
3.访谈:通过对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 在受访者中,超过80%的人表示无障碍设施对于特殊群体的生活非常重要。
- 84%的受访者表示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无障碍通道和卫生间、标识不清晰等问题。
- 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宣传和推广。
2.实地考察结果:- 在考察的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中,大部分场所存在一定的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通道、坡道、残疾人扶手等。
- 但仍有部分设施存在问题,如无障碍通道存在高差、标识不明显等,影响了特殊群体的正常出行。
3.访谈结果:- 相关单位表示已经制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计划和标准,并在公共建筑和交通枢纽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造。
- 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资金不足、政策执行难度大等,影响了无障碍设施的全面推广。
四、问题分析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不足,影响特殊群体的正常出行。
2.无障碍设施的标识和使用说明不明显,特殊群体难以理解和使用。
3.无障碍设施宣传和推广不够,特殊群体对其了解不多。
五、建议和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相关知识的了解。
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在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中增设无障碍通道和设备。
3.提高无障碍设施标识的明显度和易懂性,让特殊群体能够方便地识别和使用。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培训,提供辅助器具供应发放,扶持盲人按摩业,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 设施基础建设,充实服务人才,配备服务设备和器材,大力开展各项综 合服务是全面提升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 高其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
2.2.3实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推动全县残疾 人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3.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成标准化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1处,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 按照“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需要,购置配套相关设施、设备。 3.2项目建设功能设计 项目建成后可为全县57个乡镇、544个行政村、31个社区的52000多 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 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较为完善的综合服 务。 3.3.1楼层布局 一层设厨房、餐厅、配电监控室、残疾人就业服务厅、多媒体会议 室、残疾人用品用具展示厅、卫生间及门厅和两个楼梯间、一个电梯 间;二层设康复训练室、智障训练室、脑瘫训练室、视障训练室、听障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加快新 农村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 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更加重视发展残疾 人事业,由于长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着综 合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础管理服务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范围不 顺畅的问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还不高,影响到整个小康社会 建设的步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可以满足残疾人综合服务水 平的提升,推进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 力。
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 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的要求,建成标准化县级残疾 人综合服务中心1处,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并购置配套相关设施、设 备。
城市无障碍设施的调研报告
城市无障碍设施的调研报告1. 背景与目的无障碍设施是指为身体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士提供方便的城市设施和服务。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于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城市环境,提高残疾人士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我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市区内选取了10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作为样本点,通过访问调查和实地观察,对这些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评估。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用户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期望改进的方向等方面的问题。
3. 调研结果经过对样本点的调查和观察,得出以下结论:3.1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 建筑物:大多数建筑物都有无障碍入口和坡道,但有些坡道过于陡峭,不易上下,也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 卫生间:只有部分场所的卫生间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如护栏、扶手和可调节高度的洗手台。
- 路面:部分人行道有无障碍斜坡,但存在高低差较大、斜坡太陡等问题。
3.2 用户满意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人士对无障碍设施表示满意度很低。
他们普遍认为现有的无障碍设施存在使用不便、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3.3 存在的问题- 设施不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较为薄弱,缺乏全方位的设计,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 设施质量不高:部分设施质量差,易损坏,需要及时维护和修缮。
- 意识薄弱:部分场所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宣传和培训。
4. 建设与改进方向为提升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改善用户体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4.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责任,规范设施标准和等级。
4.2 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4.3 提升设施质量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质量监管,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加强设施使用维护的管理,及时修缮和更换损坏的设施。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方便残疾人、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的设施和服务。
为了解当前我市无障碍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计划,本次调研旨在调查我市主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工作情况。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无障碍设施的种类和分布情况(2)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3)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和问题(4)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5)无障碍设施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情况2. 调研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和政策文件(2)实地调研主要公共场所,观察和记录无障碍设施情况(3)与相关单位和专业人士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无障碍设施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三、调研结果1. 无障碍设施的种类和分布情况(1)主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包括坡道、扶手、轮椅通道、无障碍厕所等。
(2)目前无障碍设施主要集中在政府办公楼、医院和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其他场所普遍缺乏相应设施。
2.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1)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需要遵循相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和标准。
(2)目前地方标准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还不够明确和具体,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和问题(1)大部分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使用率较低,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2)部分无障碍设施存在质量问题,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和安全。
(3)部分无障碍设施被非残疾人使用,导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无法正常使用。
4. 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1)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欠缺规范和专业性。
(2)部分无障碍设施因无人维护而破损,需要得到及时修复和维护。
5. 无障碍设施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情况(1)无障碍设施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较小,群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度不高。
(2)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数量和质量,提高使用率。
2. 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市残联调研情况汇报
市残联调研情况汇报根据市残联的安排,我们于近期对本市残疾人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调研目的及范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本市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和服务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服务。
我们主要对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情况、残疾人辅助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就业情况;实地走访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残疾人辅助设施的建设情况;座谈会则让我们听取了残疾人及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发现。
1. 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存在服务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范围不够广泛,服务质量不够高。
2. 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智力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就业困难较大,需要更多的就业援助和培训机会。
3. 残疾人辅助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一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到位,给残疾人生活带来了不便。
四、调研建议。
1. 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2. 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培训,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为智力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加快残疾人辅助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到位,让残疾人能够更便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本市残疾人服务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服务提供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我们将结合调研结果,不断改进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他们能够享有更加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以上就是本次市残联调研情况的汇报,谢谢!。
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内蒙古东部地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设运营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地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对康复托养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当前康复托养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效益分析;供需矛盾一、引言康复和托养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内容。
康复服务旨在综合运用医疗、工程、教育、职业、心理、社会等康复手段,提高或恢复残疾人身体功能;托养服务则主要是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都可以有效恢复残疾人的生理及心智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对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减轻家庭负担和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区迫切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高达26.25万,急需得到托养服务的残疾人5.2万,大力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编制印发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通过新建、扩建、改造等方式、基本实现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城市(地区、州、盟)都建有一所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机构,托养需求最集中的县(市、区)建有一批专业化的托养服务设施。
初步建成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和托养服务体系的骨干平台,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立项建设残疾康复、托养设施9个,103个旗县(市区)已立项建设残疾康复、托养设施65个,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得到极大提升。
二、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概况(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盟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东南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毗邻,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东部地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设运营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地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对康复托养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当前康复托养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效益分析;供需矛盾一、引言康复和托养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内容。
康复服务旨在综合运用医疗、工程、教育、职业、心理、社会等康复手段,提高或恢复残疾人身体功能;托养服务则主要是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都可以有效恢复残疾人的生理及心智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对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减轻家庭负担和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区迫切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高达26.25万,急需得到托养服务的残疾人5.2万,大力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编制印发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通过新建、扩建、改造等方式、基本实现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城市(地区、州、盟)都建有一所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机构,托养需求最集中的县(市、区)建有一批专业化的托养服务设施。
初步建成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和托养服务体系的骨干平台,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立项建设残疾康复、托养设施9个,103个旗县(市区)已立项建设残疾康复、托养设施65个,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得到极大提升。
二、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概况(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盟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东南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毗邻,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
四盟市总面积47.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9.4%。
常住人口1155.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46.2%。
国民生产总值5836.8亿元,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32.4%。
(二)残疾人基本情况根据2011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显示,四盟市约有残疾人73.2万人,占全区总数的46.2%。
目前已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37.17万人,占全区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9.4%。
经2016年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显示,目前四盟市中约有12.7万残疾人享有不同程度的康复托养服务(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约2万名),仍有11.4万残疾人急需康复救助,5.2万残疾人迫切得到托养服务(附表2-1)。
东部四盟市残疾人基本状况附表2-1(三)残疾人事业发展概况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残疾人事业的不断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已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基础服务网络。
此次调研涉及的四个盟市共有40个旗县(市区),全部成立了残联组织,占全区旗县(市区)残联总数的38.8%,在编在岗县级残联工作人员225人,占全区县级残疾人工作者总数的38.8%。
建立街道(社区)、苏木(乡镇)基层残协组织7388个,配备残协专职委员7407人,分别占全区总数的51.1%和52.5%。
东部四盟市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服务情况附表2-2(四)现有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托养服务情况预防医学、治疗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共同组成四大医学。
其中,康复医学作为20世纪中期新兴的概念,社会认知度较低,病患认可程度也相对薄弱。
现有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偏向治疗医学、轻视康复医学的现象,导致医疗机构康复资源稀缺、康复工作经验不足、康复服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庞大的康复需求人群。
经调查显示,四盟市目前共有各类公立医疗机构133家,其中开设康复科室的医疗机构97家,从事医疗康复工作的专兼职医师999人,康复服务业务用用房4.5万平方米。
但这些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康复项目单一,无法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很多医院的康复科仅能提供扎针、烤电、穴位按摩等最基础的康复理疗服务。
二是康复流程扁平,未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系统性康复服务机制。
现有康复科采取“随到随治、随治随走”的康复流程,对病患没有准确定位,对康复周期没有科学规划,缺乏整理康复理念的建立。
三是康复人才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为病患量身定制最为科学精准的康复方案。
县级医疗机构大都将重点放在治疗医师培养上,康复科的医生多数“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康复技能训练。
四是康复基础设施老化,无法实现现阶段最先进的医疗康复手段。
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康复科配备的都是淘汰老化的康复设备,有些机构甚至仅有几张按摩床和几台健身器。
三、东部地区“十二五”以来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为满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康复和托养服务需求,“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特别针对残疾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的东部四盟市,给与了重点项目经费支持,力求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一)资金投入情况“十二五”以来,我区立项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68个,批准建设面积26.1万平方米,中央累计投资2.88亿元,自治区本级配套资金1.3亿元。
同时中央和自治区两级对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设施设备购置给与补贴,截止2017年8月,共下达设备补贴资金2382万元。
东部四盟市立项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30个,中央投资1.1亿元,自治区投资7310万元,分别占全区投资总数的38.2%和56.2%,累计下达设备补贴1148万元,占全区设备投资的48.2%。
(二)机构建成情况四盟市30个立项项目中,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机构3个,分别是通辽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兴安盟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科右中旗残疾人康复中心,总建成面积3.3万平方米。
目前已建成但尚未投入使用的机构9个,包括呼伦贝尔市康复中心和阿荣旗残疾人托养中心等8个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其中呼伦贝尔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进入内装修阶段,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其余7个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也预计今年年底前陆续投入使用。
在建中的机构11个,均为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预计2018年年底以前均可完工。
未建项目7个,其中翁牛特旗残疾人托养中心、突泉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库伦旗残疾人康复中心等3个项目立项时间已达三年以上。
目前敖汉旗、阿荣旗、科右前旗正在进行办理征地手续,翁牛特旗经旗政府同意用200万元自治区项目资金购置了8套住宅楼用于残疾人托养,库伦旗旗委、旗政府未征求残联意见,将600万元项目资金挪作他用。
(三)机构运营模式目前已立项的30个项目中,除库伦旗残联和翁牛特旗残联未明确建设产权外,其余28个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均已明确产权,其中11个为合建项目,残联拥有部分楼层产权,16个为自主建设项目,残联拥有,独立产权。
目前已投入使用或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的残疾康复托养机构,采取或拟采取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残联自主经营。
由残联成立公立综合性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托养、辅具适配等综合性服务,机构采取“政府主导、绩效管理”的模式,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或无偿服务。
如兴安盟残疾人康复中心采取的就是此类模式,由盟残疾人康复中心行使管理责任,通过编外安置、公益岗位和外聘等形式配齐医务人员队伍,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康复服务。
该种经营模式避免了其他机构介入后的权责不分,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等问题,但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设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略显后劲不足,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建立起人才引进、设备保障、技术提升等一系列配套机制,才能保障机构的良性运转。
二是委托其他机构代管。
主要委托各级民政、卫生公立机构,如福利院、中医院、蒙医院等,通过签署协议,明确双方责权,由专业机构代为管理运营,在行使机构本身职能的基础上,利用公立机构在机构、人员和设施设备方面的资源优势,为残疾人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公共服务。
如通辽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就是采取此类运行模式,委托通辽市第二附属医院代为运营。
即将建成的呼伦贝尔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也拟委托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运营管理。
此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入驻机构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但在与残联行使监管责任、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和残疾人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机构切实发挥好服务残疾人的作用。
四、东部地区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社会效益分析(一)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投入使用后发挥的积极作用。
目前已建成的5个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设成果已初步显现。
自机构建成以来,5个服务机构日接待残疾人达300余人次。
在调查中,很多残疾人表示,以往接受康复服务,需要去沈阳、哈尔滨等周边大城市,交通费、食宿费价格不菲,特别是残疾儿童的语言、智力康复和成年残疾人的复健康复等,康复周期长,去外地做康复,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极高,一般家庭难以承担。
现在当地建成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各类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也为残疾人家庭减少了经济负担。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残疾人康复机构通过采取医康结合的模式,一方面承担残疾人康复、托养、辅具适配等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更为专业系统的有偿服务,极大填补了健康产业市场的需求空缺,发挥了引领现有产业,驱动新兴产业的积极作用。
如兴安盟残疾人康复中心实行康复中心、康复医院、辅具中心三个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面向全社会开展功能评定、肢体脑瘫康复、智力(孤独症)康复、神经康复、传统康复、社区康复指导和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暨让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公共服务,又为当地健全人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健康服务,得到了当地残疾人和健全人的一致认可。
(二)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无法落地带来的预估影响。
部分机构已经立项但仍未投入使用,甚至尚未开工建设的地区,无法解决当地残疾人康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的短板和缺失,一方面致使许多处于重要康复期的残疾人不能得到及时服务。
另一方面会给残疾人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变相增加了相邻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托养服务机构的工作压力,进而导致服务水平难以得到保证。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通辽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目前开展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营状态,因通辽市周边旗县区未建立残疾人康复机构,而导致大量有康复需求的孤独症儿童涌入市一级康复中心,外来残疾儿童家庭除了承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外,还要承担高昂的房租压力,而作为本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则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康复任务,机构硬件环境和师资力量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