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十个基本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文化建设的十个基本途径

老师们、同志们:在当前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基础教育全面走向普及的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管理,形成文化特色,培育文化品味,明确新的发展优势,确立新的发展追求。建立学校文化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建设学校文化,各地各校可以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但我想最主要有十个基本途径。

第一个途径就是确立学校文化建设品味。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

段。以前重视规模扩大,现在重视质量提升;以前重视量的普及,现在要强调内涵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加大了,学校的硬件改善了,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确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正在向纵深发展;因而,学校发展有了新的需求和动力,亟待培育一种以师生为本的新文化。现代教育制度,呼唤学校自主发展意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学校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要选择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为此,必然要求选择优良的内部治理、先进的现代管理,在学校中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学校文化建设就是继承、创新和整合;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变成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应该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进行学校文化的构建,增强学校核心发展力,和谐发展力,自觉追求高品位的文化,这是学校文化基础和重要标志。二十年前我们强调学校合格,十年前我们强调是学校特色,而今全国的中小学重视特色建设了,我想强调学校的品味建设,学校品味是学校特色进一步延伸。

第二个途径是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一说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外显为学校的行为和校风,内隐则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学校的价值观为学校全体师生指明了学校共同的向往、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这是学校取得成功并长盛不衰的必要条件。愿景与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根基,共同价值观是愿景的灵魂,学校的共同愿景是规范学校行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建设学校文化,必须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那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要建设成为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试验基地。民主能使师生员工心情舒畅,调动积极性;重大决策应该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照顾各方关切,尤其是要考虑在技术上是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在操作上是否可执行,在进度上是否能实现。同时,要提倡依法治校。学校要建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人间净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中小学的大门是面向人人敞开的。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便没有国家的未来。基础教育不能只面向精英,面向少数,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听话的学生、你喜欢的学生、班干部,而应该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面向向基

层、弱势群体,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设学校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应地,对学校文化建设也提出了要求。其一,学校要建成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实验基地。民主能使师生员工心情舒畅,调动积极性。重大决策应该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照顾各方关切,考虑其是否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同时要提倡依法治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依法制定。其二,学校要建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人间净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敞开的。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教育不能只关注精英、面向少数,而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尤其要把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用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促进社会和谐。其三,学校要建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成长乐园。要充满活力,就必须尽可能地搭建各种舞台,让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安定有序,就要让不同的人找到各自的位置,使其发挥最大潜能,各得其所,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四,学校应成为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代新人的诞生摇篮。他们应该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能吃苦耐劳。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回应教育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譬如,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做得好,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做得不好,过急过快,则农村文化生态或被打破。教师流动,在义务教育阶段成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争相推动。然而,学校文化赖以依附的载体之一教师的过快调整,则可能带来新的冲击,稀释已有的文化特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统筹考虑确定布局调整的边界,厘清教师流动的规模、比例和速度。辽宁大连、浙江嘉善、安徽铜陵、云南玉溪、新疆克拉玛依做得很好、山西的晋中做得也很好,教育部通过简报、通报,还通过中国教育报进行了表扬和推介。但教师流动有些地方操作简单化,那样就有可能会影响学校特色、品味构建,影响学校文化生态。

第三个途径是改善校长的管理行为。校长是学校的掌舵者、营造者。学校管理的事务千头万绪,但校长必需保持强烈的文化意识,避免陷入事务堆中。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论认识如何,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是否有文化自觉、是否有文化自信,决定了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厚度与广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当转变领导行为,激励人、培育人、发展人。要转变重事轻人、重权利轻品德、重他律轻自律、重效率轻价值的观念和做法,为自觉转变领导行为奠定基础。一个学校的文化离不开管理,一个学校的管理也离不开文化,优秀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管理。管理讲求制度和规范,文化讲求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融合。规范中出文化,文化中有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文化离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管理离开文化的导向便会沦落为强权的工具。

第四个途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文化建设的播种者实践者,他们通过课程与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涵盖教师观念、教师行为、教学教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