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智障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由于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音乐教学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情感表达、增强社交能力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生活质量。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方法:1. 音乐游戏: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游戏,如“猜歌曲”、“找节奏”等。
这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集中力和记忆力。
2. 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表演和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参与音乐剧表演的角色,让他们在排练和表演中锻炼表达能力和舞台感。
3. 合唱团:合唱团是一种能够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形式。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加入合唱团,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音乐技能。
4. 乐器演奏:乐器演奏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自我的方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弹奏钢琴、吉他等乐器,让他们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二、音乐教学的益处1. 促进认知能力:音乐教学能够提高智障学生的认知、感知和注意力。
通过学习乐曲,他们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2. 丰富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教学,智障学生可以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3. 提高社交能力:音乐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发展社交技能。
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合作,减少社交障碍,增强自信。
4. 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音乐教学能够给智障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感。
通过这些成功的体验,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总结音乐教学对智障学生的意义重大,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促进情感表达、增强社交能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一、智障学生的特点智障学生是指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到脑部损伤等原因,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较低的一类特殊学生。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一般在标准智商水平以下70-80,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在学习、社交、情感等方面存在困难。
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能力。
三、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具体运用1. 音乐欣赏通过让智障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选择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动,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
2. 音乐表演组织智障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如合唱、舞蹈等,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乐曲和动作,让学生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示能力。
3. 音乐创作引导智障学生进行音乐创作,通过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可以提供简单的乐器和创作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音乐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培养智障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听觉记忆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如音乐拼图、音乐问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是一种通过音乐和声音来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的疗法。
可以将音乐疗法应用到智障学生的教育中,通过适当的音乐选择和音乐演奏,帮助智障学生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游戏和音乐疗法等方式,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造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智障儿童的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为了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各种创新的教育方法不断被探索和应用,音乐治疗便是其中之一。
智障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
然而,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却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教育和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能够帮助智障儿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例如,通过参与有规律的节奏活动,如击鼓或拍手,他们能够逐渐学会跟随节奏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增强对外部刺激的关注和反应能力。
同时,音乐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
一首熟悉的歌曲或旋律能够成为他们记忆的载体,帮助他们记住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在语言发展方面,音乐治疗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语言表达往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但在音乐的情境中,他们更容易开口歌唱或模仿简单的歌词。
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的变化,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和流畅性。
此外,音乐还能够激发他们的语言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
集体的音乐活动,如合唱、乐队演奏等,为他们提供了与他人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与同伴协调动作,共同完成一项音乐任务。
这种合作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智障儿童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在情感方面,音乐治疗能够成为智障儿童情感宣泄和表达的出口。
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能够引起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可能难以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可以通过音乐来释放内心的喜怒哀乐。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
智障儿童在感知能力
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而音乐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节奏、旋律和和声来刺激儿童的感
知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通过音乐,智障儿童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感
知系统,提升感知水平,改善感知能力的发育。
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着社交问题和沟通
障碍,而音乐可以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让儿童获得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能
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智障儿童可以与其他儿童一起参与音乐制作、合唱
等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
识。
音乐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着运动协
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音乐可以通过其节奏和旋律的引导,帮助儿童感知
和理解动作,提高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智障儿童可以通
过模仿音乐的节奏和动作来进行身体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活度和协调能力。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音乐,智障儿童可以得到感知能力、情绪和认知能力、社交和沟通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音乐
还可以让智障儿童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乐趣,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音乐在
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也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康复手段。
希望通过更
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于音乐带来的康复效果,得到更好的发展
和生活。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智障儿童常常面临着记忆和注意力
等认知障碍。
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弦,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通
过教唱歌曲和演奏乐器,智障儿童可以学习和记忆音符和节拍,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
音
乐还能够激发智障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智障儿童常常存在着情绪不
稳定和情绪障碍的问题。
音乐能够通过美妙的旋律和节奏来引导智障儿童的情绪,并帮助
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研究表明,音乐能够激活大脑中的情感中枢,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减轻压力和焦虑。
智障儿童可以通过唱歌、弹奏乐器和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
而增加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智障儿童常常面临着肌肉力量和协调
性等身体发展问题。
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舞蹈和节奏乐器等方式来进行,帮助智障儿童锻炼
肌肉和提高协调性。
舞蹈可以让智障儿童在音乐的引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身体运动,增强他
们的平衡和灵活性。
通过演奏乐器,智障儿童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促进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他
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它能够调节智障儿童的情绪,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它能够促
进智障儿童的身体发展,提高他们的力量和协调性。
音乐治疗应该被纳入到智障儿童的康
复计划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研究能力,音乐教学法就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有效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方法。
音乐教学法是一种以乐曲、动作、声音和节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行为训练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首先,音乐教学法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方面取得进步。
他们可以从研究乐曲、动作、声音和节拍中获得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这可以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事物特征的认识能力。
其次,音乐教学法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行为训练。
智力障碍儿童可以在研究乐曲、动作、声音和节拍的过程中,研究基本的行为概念,比如“把握时间”、“自我控制”、“接受
指令”等,从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行为训练水平。
再次,音乐教学法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他们可以研究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克服抗争心理,增加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总之,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行为训练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音乐教学法,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生活质量。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一、概述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辅助手段,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领域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音乐治疗结合了音乐和心理学的原理,通过有目的性的音乐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理论基础、应用方法以及实践效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A.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在探讨音乐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积极作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群体。
对这些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育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认知和行为上的不足,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生活技能。
教育可以提供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信,减少社会排斥感。
教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制定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B. 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背景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于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特殊教育领域,包括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学习障碍等。
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音乐对人类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直到20世纪初,音乐治疗才开始被正式引入特殊教育领域。
在20世纪初,一些医生和教育家开始探索音乐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影响。
他们发现,音乐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引言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带来愉悦的感受,还能够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产生积极作用。
在特殊儿童教育领域,音乐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性干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儿童的康复和教育中。
本文将探讨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一、音乐治疗的定义和原理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体验来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的原理在于音乐可以激发大脑的神经元活动,促进大脑的神经传导,达到调节情绪、提升认知能力和改善社交技能的效果。
音乐治疗师通过与特殊儿童进行音乐互动,引导他们表达情感、提升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
二、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语言交流、社交技能和情绪表达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已被广泛认可。
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游戏,音乐治疗师能够激发自闭症儿童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情感联系和社交技能,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
三、音乐治疗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患有ADHD的儿童在注意力、情绪控制和行为调节方面存在困难。
音乐治疗在ADHD儿童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节奏感强的音乐活动,音乐治疗师可以帮助ADHD儿童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改善他们的行为问题和社交技能。
四、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智力障碍是一种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的疾病,患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在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困难。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效果。
通过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引导,音乐治疗师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升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会融合。
五、音乐治疗在感觉统合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感觉统合障碍是一种儿童感官统合和协调能力低下的障碍,患有感觉统合障碍的儿童在感知、运动和情绪调节方面存在问题。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强大的情感表达工具,它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提高自尊心,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音乐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
智障儿童常常对外界缺乏兴趣,音乐是一种能引起他们注意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声音和节奏,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对音乐产生兴趣。
音乐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量,提升学习动力。
音乐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自尊心。
许多智障儿童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而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给予了他们展示自己才华和技能的机会。
当他们在演出中获得掌声和赞美时,他们的自尊心会得到提高。
音乐可以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智障儿童常常面临着社交困难,他们可能缺乏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音乐可以通过合作演奏、合唱、舞蹈等形式,为他们提供与他人互动的场所。
在音乐活动中,他们需要与其他儿童合作,协调动作和节奏,通过互动学习彼此尊重、合作和沟通。
这种社交经验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非常重要。
音乐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
智障儿童通常会面临身体发展的困难,例如平衡、协调和运动方面的问题。
音乐可以通过舞蹈和音乐游戏等活动,帮助他们培养身体协调能力。
在音乐节拍中跳舞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平衡能力和节奏感。
这种身体训练对于智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可以激发兴趣,提高自尊心,促进社交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训和音乐治疗,智障儿童可以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
音乐应该成为智障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播放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运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2. 利用音乐进行情感疏导智障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开发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简单易懂的音乐歌曲,让学生跟唱歌曲中的歌词,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教学特点1.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智障学生在智力、认知、情感和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表现,灵活调整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2. 强化重复学习和巩固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反复学习和巩固才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练习歌曲中的歌词和节奏,巩固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
3. 提供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智障学生在情感表达和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音乐教学正是一个能够提供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歌唱、跳舞、听音乐等形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1. 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2. 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进行歌唱和跳舞等活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音乐教学中的身体运动和舞蹈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音乐的节奏,学生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身体运动,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音乐是一种普遍的语言,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音乐教学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智障学生具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此音乐教学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对于一些具有较高音乐能力的学生,可以开设专门的音乐课程,包括声乐、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等内容;而对于那些音乐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将音乐教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利用歌曲和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工具和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利用简单易学的乐器如手鼓、小提琴等,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奏,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还可以利用视听资料如音乐录音和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还可以利用一些音乐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编排音乐剧、合唱演唱等,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
在智障学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释放情感、舒缓压力,并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学会用歌声、乐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还是一种社交活动,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唱、合奏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创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除了教师的引导,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对智障学生的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社会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学习资源和环境,并在学生学习音乐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家长还可以利用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比如给孩子听音乐、带孩子去音乐表演等,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一、音乐教学对智障学生的益处1. 丰富的感官体验智障学生可能在某些感官方面存在缺陷,如视听障碍。
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声音、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感官认知和表达能力。
2. 增强社交能力智障学生常常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
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合唱、合奏和集体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提高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智障学生可能由于自信心不足或学习难度大而丧失学习动机和兴趣。
音乐教学以其活泼、有趣的形式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促进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节奏、音高和音色等要素的运用,促进学生的身体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音乐还可以帮助智障学生释放压力,增加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二、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运用1. 选择适合的音乐材料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智障学生的兴趣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
可以选择简单明快的旋律和节奏,以及容易理解和表达的歌词,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理解。
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学需要创设积极、轻松和包容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尽量减少干扰和噪音,提供舒适的座位和工具,让学生感到安心和自在。
3. 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由于智障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学习目标,安排不同的音乐活动和任务,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和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视频、影音资料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三、音乐教学的评估和反馈1. 学生表现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应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表现和进展。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口头表达和行为表现等,评估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对音乐教学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音乐是一门多方面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增强社交能力、改善情绪状态。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音乐教学促进智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教学对智障学生的益处2. 提高社交能力:音乐教学可以通过集体合作、合唱、合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3. 改善情绪状态: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功能,它可以引起听众的情绪共鸣,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促进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声乐、打击乐、舞蹈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1. 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音乐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水平,选择简单易学、节奏明快、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室内应该整洁、明亮,教学气氛活跃、融洽。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音乐角、设置音乐装饰画、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视觉教学、听觉教学、体验教学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获得音乐的信息。
教师还可以结合故事、动作、游戏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个性化教学: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各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5.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6.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音乐教学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常有困难,而音乐可以通过声音、节奏和旋律来激发智障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可以通过敲击乐器和演奏乐器来训练他们的触觉和运动协调能力。
音乐还可以通过听辨和唱歌来培养他们的听觉和声音辨别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
音乐还可以通过音乐记谱和乐理的学习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动发育迟缓,而音乐教学可以通过舞蹈和身体韵律的活动来训练他们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
可以通过舞蹈和律动的练习来促进智障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平衡感。
音乐还可以通过敲击乐器和演奏乐器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智障学生常常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和无助,而音乐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机会。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并取得成果,智障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提高自尊和自尊心。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提高感知和认知能力,促进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并提高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加强音乐教学的运用,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8-30T11:10:42.5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贾安[导读] 在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正蓬勃发展,而其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正被人们一步步的发掘,所以有必要对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广东省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清远 511899)摘要:在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正蓬勃发展,而其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正被人们一步步的发掘,所以有必要对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音乐治疗;智障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大,但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却寥寥无几,特别是智障儿童中的应用,作为特殊教育一线的老师,则更需要对音乐治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下面就其定义、历史发展以及现状等作一简要综述。
一、概念的定义音乐治疗,又称为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我国的《中国百科大辞典》将音乐治疗定义为“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以音乐的美的感染力和疏泄作用为基础,使个体放松并从内心抑郁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疾病的驱除或改善、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1]。
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认为,音乐治疗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参与下,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2]。
近年来,国外音乐治疗界公认的说法来自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K.Brescia于1998年对音乐治疗学科的定义,即: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3]。
上述定义都认为,音乐治疗可以使人的身心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以达到身心平衡。
浅谈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作用

浅谈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作用浅谈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作用引言: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上存在异常发育或者缺陷的儿童。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如学习能力低下、社交障碍、情绪障碍等问题。
然而,新近的研究表明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作用,并解释它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
一、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的作用1.1音乐训练对智障儿童大脑发展的促进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灵敏度和大脑发展速度。
在智障儿童中,音乐教学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神经系统的激活,从而改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等方面的认知发展。
例如,通过学习音乐乐器,智障儿童可以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等。
1.2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的促进智障儿童常常面临语言障碍,音乐教学可以通过教授音乐技巧和歌唱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律动、节奏和韵律等特征,这有助于智障儿童学习语音和发音。
通过唱歌,智障儿童可以学会语音的正确发音和节奏感,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1.3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的促进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加强数学能力的发展。
音乐中的乐谱和节拍训练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量、比例和模式等。
音乐教学可以激发智障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音乐游戏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的作用2.1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的提高智障儿童往往在社交交往中面临沟通困难,他们很难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音乐教学可以提供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帮助智障儿童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音乐合作和合唱团活动,智障儿童可以与他人展开互动,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2.2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自尊心的培养智障儿童通常面临着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问题,他们常常感到自卑和不被接受。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第二,音乐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各种语言障碍,包括听
力障碍、言语障碍、语言理解障碍等。
通过音乐训练,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例如,儿童通过唱歌或说唱,可以加强对音节和韵律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发音和听力能力。
同时,音乐也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情感,从而缓解各种情绪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各种运动发展缺陷,包
括精细动作、协调性和平衡等方面。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动感,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技能。
例如,儿童在跟着音乐舞蹈时,可以锻炼自己的
协调性和运动技能,从而提高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第四,音乐可以增强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各种认知发展缺陷,包
括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等方面。
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演奏,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从而加强其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例如,儿童在学习乐理和演奏乐器过程中,可以锻炼自
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音乐的陪伴下,儿童可以放松身心,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
音乐还可以刺激儿童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官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专注力。
在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中,儿童可以进行身体运动和协调训练,促进肌肉和大脑的协调发展。
通过音乐的练习和表演,儿童可以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音乐中的旋律和歌词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通过学习唱歌和演奏乐器,儿童可以加强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并培养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还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和表演,儿童可以锻炼观察、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认知水平,促进智力发展。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可以与其他儿童和老师们一起学习、练习和表演,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通过音乐的交流和互动,儿童可以建立友谊和信任,促进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音乐表演和演出中,儿童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提高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声誉。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促进智障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语言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智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这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为他们提供更多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智障儿童音乐康复的支持和关注,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共同为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特殊儿童,是一群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与耐心去呵护的天使。
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面临着各种挑战,而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创新且有效的干预方式,正在为这些孩子的康复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音乐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音乐的各种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来促进特殊儿童在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音乐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它能够突破语言和认知的障碍,直接触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中,音乐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闭症儿童常常在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上存在困难,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也难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音乐可以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自闭症儿童能够逐渐学会与他人协作、分享和互动。
例如,在集体演奏中,他们需要根据指挥的指示,与其他小伙伴配合,共同完成一首乐曲。
这种合作的过程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而且,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可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不安,让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平静和稳定。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音乐治疗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
音乐治疗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歌曲和节奏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通过反复演唱一首包含数字或字母的歌曲,可以强化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同时,音乐活动中的动作模仿和身体律动,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发育和成长。
听力障碍儿童虽然在听力上存在缺陷,但他们可以通过感受音乐的振动来体验音乐的魅力。
音乐治疗师会运用特殊的乐器和设备,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身体感受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这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此外,音乐治疗还可以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韵律的练习,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发音技巧和语言节奏,从而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1. 引言1.1 音乐对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性音乐的美妙旋律和和谐节奏可以引导智障儿童情绪的表达和调节,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陶冶情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言语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通过合唱、音乐游戏等活动,智障儿童可以提升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社交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运动技能的提升。
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灵活性。
音乐还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思维能力。
2. 正文2.1 音乐对智障儿童情绪的调节作用音乐可以通过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方式来影响智障儿童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情绪和情绪调控能力。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情绪障碍是其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音乐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音乐还可以唤起智障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智障儿童可以找到一种情感的出口,从而释放内心的紧张和压力,进一步促进情绪的平衡和调节。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情绪调节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也为智障儿童的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2.2 音乐对智障儿童言语和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音乐还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听觉感知和语音发音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在言语方面的发展。
通过唱歌、听歌、演奏乐器等音乐活动,智障儿童可以提高自己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音乐还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培养社交技能。
在音乐活动中,智障儿童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协调、分享,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和团队意识。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智障儿童可以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合作,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30T11:10:42.5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贾安
[导读] 在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正蓬勃发展,而其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正被人们一步步的发掘,所以有必要对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广东省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清远 511899)
摘要:在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正蓬勃发展,而其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正被人们一步步的发掘,所以有必要对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音乐治疗;智障儿童
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大,但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却寥寥无几,特别是智障儿童中的应用,作为特殊教育一线的老师,则更需要对音乐治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下面就其定义、历史发展以及现状等作一简要综述。
一、概念的定义
音乐治疗,又称为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我国的《中国百科大辞典》将音乐治疗定义为“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以音乐的美的感染力和疏泄作用为基础,使个体放松并从内心抑郁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疾病的驱除或改善、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1]。
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认为,音乐治疗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参与下,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2]。
近年来,国外音乐治疗界公认的说法来自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K.Brescia于1998年对音乐治疗学科的定义,即: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3]。
上述定义都认为,音乐治疗可以使人的身心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以达到身心平衡。
笔者认为,音乐能对人体生理节律和人类情绪起重要调节作用,是对人体机能进行干预的有效途径。
将音乐治疗用于人类保健和身心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智力落后(智障)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达,人类社会总会存在着一些智力水平低于正常人的群体。
关于智力落后的定义,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给予智力落后人群有不同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所共识的是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对智力落后的定义:“智力落后是指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并且表现在发展时期[4]”由此,可以评定一个儿童是否智力落后应具有双重标准,即:智力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社会适应行为有明显缺陷。
根据智障儿童的心理缺陷,对其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的确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因此,对智障儿童实施音乐治疗,在教育过程中使用音乐治疗中最为经典的奥尔夫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和弥补智障儿童的智力和行为缺陷[5]。
二、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应用中的历史
利用音乐来治疗智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那时有一些公立和私立学校使用钢琴、吉他以及节奏乐器来促进智障儿童的语言、运动技能和社会能力,但只有少数家庭可以承受这种特殊训练的经济负担。
1800年Seguin提倡用音乐来改善智障儿童的聆听能力、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6]。
从1905年后,有关使用音乐来治疗智障儿童的文献不断出现,证实了音乐可以有效地引导情绪反应,促进记忆力、社会交流能力和运动能力,即使对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也是如此。
在19世纪中期,音乐治疗在智障机构和学校中都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较严重的智障儿童通常也就读于普通学校,但学校为他们设有专门课堂,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或治疗师对他们进行初步学习能力、个人仪表、安全和社会能力的训练。
20世纪 60年代是对智障的治疗得到重大发展的年代。
首先,旨在发展残疾儿童的教育计划纷纷建立,音乐治疗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有关音乐治疗的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这就又促进了在治疗中使用音乐的趋势。
最后,对于智障治疗的医学模式 (认为该病不可治愈)逐渐地被发展模式(强调社会、文化、运动以及语言能力的获得)所代替,而音乐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智障儿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方法。
多年来,音乐治疗师们都发现,智障的儿童和成人对音乐的反应明显比其它教育或治疗方法更为积极。
因此,音乐治疗在对智障教育的应用方面的发展较任何其它领域都要快,在美国大约 6%的注册音乐治疗师是在智障教育领域工作的。
三、我国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我国自古代就有相关音乐治疗的相关思想,而音乐作为学科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张鸿懿教授于2000年主持了立项课题“音乐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该课题在北京海淀培智中心确定了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三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最后测量结果表明音乐治疗是改善智障儿童心理能力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音乐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特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培智学校实施音乐治疗训练,是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经过本课题的实验,作为参与者之一的北京海淀培智学校认为:音乐治疗应该进入培智学校的正式教学;另一方参与者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专业也认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各项研究表明:治疗性的音乐体验可以有组织地促进正确的行为,减少不正确的行为;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奥尔夫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和发展运动技能和学习能力;音乐治疗的体验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增强语音能力;设计良好的治疗性音乐体验可以协助教授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技能,如注意力集中、听从指令、保持目光接触等;音乐治疗师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在他们的闲暇时间里参与有意义的音乐活动,包括聆听和参与音乐演奏。
四、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应用的建议
中国对音乐治疗的研究至今仅二十年左右,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很限,研究范围小。
因此,还需要更多的音乐、心理、生理、医学,教育等几方面的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尽管困难重重,但是随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殊教育领域对音乐治疗的认同会与时俱进。
在智障教育中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残障人士的重视,我国的残疾人事也加快发展步伐。
国内外先后成立了若干的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它对于改善残疾人事业
研究条件和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虽然已经有诸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了“音乐治疗”技术试验,但是数量有限,科学论证还不足够,因此要发展科研,培训音乐治疗的机构[7]。
不仅是把技术应用在高等特殊教育学校,更应是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特殊儿童中,特别是极其需要的特殊孩子中,如:智障儿童的教育中。
另外,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首先应了解评估学生现有的综合能力,其次家长、学生各任课教师以及音乐治疗师应共同商讨其治疗或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式并定期评估学生目标的达成,最后,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步,并不断强化巩固,提升综合能力。
音乐治疗作为当今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发展前景,希望其能弥补不足,为智障儿童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邵丽,王庭槐.音乐治疗的现况与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959- 962
[3]郑玉章,陈菁菁.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探索,2004(3):91- 94
[4]肖卜,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6:5
[5]《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3(3)
[6]Miller,D.M.,L.Dorow,R.D.Greer.hT e con.tingentuse ofmusicand artforimproving arithmeticscores.Journla ofMusicTh erapy,2004,11:57—64 [7]浅析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报,2010(3). 作者简介:贾安(1988.01-),男,湖北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学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培智儿童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