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型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摘要: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试图将景观生态学、景观安全格局原理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等相关理论原理和其它学科的相关理论引入都市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力求使园区的观赏性、艺术性及文化氛围达到更高的水平,为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而抛砖引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都市农业园区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城市土地的负荷,从而导致了日前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日益扩延的都市范围使得农业土地的范围越来越小,都市边缘肥沃的土地日益蔓延为都市的蔓延范围,此种现状严重的破坏了如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今时今日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耕地日益减少、全民身体素质下降等社会问题。

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对自然的依赖性最大的农业,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由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式朝着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式慢慢转变。

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设计的
视角出发,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安全格局、景观美学及园林景观相关原理对都市农业园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使都市型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都市农业园区的概念及内涵
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是指在城市内或者都市圈范围内,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等一定手段,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及资源调控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通过详细的规划来聚集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对农业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之能够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系统。

都市型农业园区的主要特征是依托于都市又服务于城市。

都市型农业园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成为现代都市农业日益发展成熟的重要的载体形式,在此种载体中发展都市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遏制了现代都市的无限制的扩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休闲娱乐、农业科研教育场所,同时也保证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

2.西安都市圈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主要以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托而发展的。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规模化、标准化型:特点为种植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集中展示出了农业化的发展水平。

2)高科技现代农业展示型:普遍采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组培育苗的现代化设施和手段。

3)农业生
产与休闲相结合型:特点为园区农业生产主体突出,观光休闲设施配套齐全,游客可参与土地租赁,果树和动物认养等农事活动。

4)民俗文化、农家乐型:其以村镇为单位,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购。

3.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依据
3.1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
1.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
对于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方法论的研究,首先应将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进行清晰的阐释和梳理。

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梳理,认为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⑴景观是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⑵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和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⑶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⑷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⑸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2.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斑块(patch) 是景观中的点状因素。

在一个较大的景观系统中可将那些点状的景观要素归类于“斑块”。

在都市农业园区中的整个景观规划范围中的绿地广场、建筑群体以及园区边界地带的公共空间都可作为斑块来看待。

2)廊道(corridor)是景观中的线形因素,其最显著的作用便是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转输载体,可以起到一定的生态作用。

廊道在景观中可分为以下三类:河道水系或蓝色网络状廊道;森林、林荫道或绿色带状廊道;街道(硬质道路)或者灰色线状廊道。

它们可分别简称为蓝道、绿道和灰道。

3)基质(matrix)景观中的面状因素。

它是作为景观区域镶嵌在生态系统背景或按照农业园区功能及生活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历史风貌特色景观、标志性景观区,亦是构成农业园区景观特征中最广泛又敏感的部分。

4)边界(boundary)属于农业园区景观生态体系各要素构成相邻系统的交界面和接触界定的区域。

在农业园区中的建成区部分,在不同功能分区为依托的园区内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属于内部生境,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的乡村城郊则属于外部生境,城乡结合部带则就属于边界区域。

它深刻地影响着环境生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5)异质性(heterogeneity)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的特征。

景观异质性包括了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6)尺度(scale)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任何景观现象和生态过程均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特征。

3.2景观美学
景观美是在特定的有限整体生态环境里,按照客观的美的规律和人对白然足够明勿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艺术性鲜明、突出、生动的形象,有力地揭示了人对白然既征服又保持和谐一致的本质。

景观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景观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美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通过人类的感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

观光农业园内一切景观形式都应体现出农业的本质,反映出对农业景观美的认识、抽象和提炼。

3.3园林景观理论
园林景观理论认为景观由景观元素构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

在园林景观理论中农业观光的主要对象是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的自然和人文观赏因素很早就被人们所发现和运用,从中外园林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农业的影子。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上找到农业观光的原始形态。

《周礼》上有:“园圃树之果瓜,时敛而收之。

”;《说文》上有:“园,树果;圃,树菜也。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典园林产生之初—周朝的苑、囿开始,园林中就栽有大量的桃、梅、瓜等农作物。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其实也是把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通过造景规划实现的过程。

借助于园林景观理论,规划建设者可以从地域特征出发,通过对植物、土地、水、场地、建筑等造景元素的规划设计,创造视觉优美、生态良好、空间舒适的观光游憩场所。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理论和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密切相关。

4.结束语
都市农业园区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因此研究都市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应从研究其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为主要研究理论基础,对于以上研究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同时也对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规划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2]汤宝荣.都市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3]郭焕成.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j]. 第五届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