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分析

近年来,随着美国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等优秀海外科教电视节目的引入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一批优秀栏目的播出,科教节目日益成为我国电视收视中的一大亮点。所谓科教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细致考察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在当前社会语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思考其利弊得失,对科教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和电视媒介的良性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的主要表现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主要表现为选材的娱乐化、叙述的故事化和制作的趣味化。

(一)选材的娱乐化

所谓选材的娱乐化,是指把受众的需求作为确定科教节目内容的根据,重视对受众的年龄层次、区域环境、文化背景、收视情趣和生活状况等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受众对科教节目的需求,从而确定节目内容。美国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科教片,在节目内容上追求的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教育与娱乐并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栏目的制片人也着重强调电视具有消遣和娱乐等重要功能,反对节目将科学知识硬邦邦地、专业地展示。有人对《探索·发现》2001年7月9日到2003年12月31日的选题作了统计,发现满足观众猎奇心态的历史和考古题材的科教片竟然占了3/4,而且在不少作品中野史突出渲染,如《承德避暑山庄》系列片中,对慈禧偷听咸丰遗诏和有关嘉庆帝传位的“谲匣”的传说就花费了大量笔墨。

(二)叙述的故事化

现在科教节目的叙事经常采取悬念、铺垫、揭秘等方法,实现对已知领域的重新发现与对未知领域的追问。

《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考古中国之河姆渡文明之谜》一片,由1973年夏天河姆渡村的村民施工时发现可疑碎石开篇,铺设悬念;随后讲述考古人员在逐层的挖掘中相继发现墓葬、陶片、石器等物,再设悬念;之后进一步对混在泥土中的褐色颗粒提出疑问,发展悬念;再通过挖掘出的大量稻谷和骨制农具以及对“干栏式建筑”的复原证实,得出结论,揭示悬念。这些节目以悬念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以具有戏剧性情节冲突的故事激起观众的求知欲,追问与揭秘结合,节奏紧凑,持续吸引观众。同时辅以沉稳、冷静、自然、细腻的叙事风格,深刻且生动,配以音乐的烘托,让观众情感专注地看完全片,并享受着知识的乐趣,大大增强了可视性。

(三)制作的趣味化

为了使故事在讲述时显得生动,科教节目在制作时往往会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视觉效果,如资料展示、人物访谈、真实再现、视频特技等。

在《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清宫秘档》、《西藏抗英百年祭》、《丧钟为谁而鸣》、《海上旧梦》等片就为观众展现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本资料和影像资料。这些古老的历史档案、书籍文字、照片图画以电视手段呈现到观众面前,贯穿到“故事”中,让人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真实与震撼。

2005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中,来自美国好莱坞的动画制作团队的很多技术程序,不但复原了许多难以用实景表现的真实历史,而且增强了视觉感染力,如:第一集中上万人运送大石的场景,明成祖在城墙上阅兵的壮观场面;第二集中的顺治进京;第三集中太和殿广场上的盛大登基典礼;第四集中李自成攻入北京,等等。尽管观众对播出效果看法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技术在中国的纪录片里还是首次大量地使用。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形成原因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电视的生存环境

随着电视频道和节目资源的极大丰富,频道之间、节目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收视率不但成为评价节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成为了电视节目制作者向广告主推销节目的重要依据。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包括科教节目在内的电视的娱乐化便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二)电视发展的文化背景

目前的社会语境充斥着娱乐的喧嚣和个体的声音,集体语言冷却,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趋向于个人化和平民化。社会语境的这种个人化特征,使观众不再满足于媒体布道说教式的正襟危坐,对娱乐、休闲、幽默性电视节目的要求开始增长。

(三)受众的心理诉求

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使人们的娱乐要求和消遣欲望空前膨胀。人们希望电视传播在提供必要信息的同时,能给人以心理快感和官能刺激,进而激活人的信息获取欲。另一方面,随着舆论环境的日渐宽松、受众主体意识的逐渐抬升,传播链中的电视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既定“议程设置”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要求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并在这种互动中实现自己的平民化诉求。

■如何看待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是电视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电视的传播特性、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了娱乐化,是广大受众选择了娱乐化。这种节目制作的理念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受众为中心,用心琢磨受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科教节目也是可以寓教于乐的。

但娱乐化手段的运用必须适度。这是因为,

(一)娱乐化助长了科学知识的情绪化传播,从而对科教信息的传播效果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那些充满了人情味儿的故事材料,夹带着休闲娱乐的气息,成为人们收看电视过程中的“兴奋剂”。观众的感官满足最大程度地替代了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从而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果,这是目前科教节目娱乐化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长期下去,将导致科教电视传播中“重美学传效、轻科学事实”的不良倾向,强化观众对科教传播中审美“奇观”的收看期待,“知”的欲望便会演变为“看”的欲望。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故宫》的总编导周兵认为,“真实再现”这一惯用手法,在带有知识性和说明性的内容中使用是值得鼓励和坚持的, 而在带有意向性和抒情性的内容中使用却要十分谨慎。

(二)科教节目中休闲娱乐成分的过度发挥,会对科教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产生不良影响,助长科教信息传播中的商业化风气。过去,由于我国科教电视工作者大多出身文科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平衡使得他们在传播科教信息,尤其是传播自然科学方面的信息时会不自觉地犯下一些错误。前些年“水变石油”、“怪坡”等伪科学事件能在新闻媒体中长时间走红,就是科教电视工作者忽视科学性的最好证明。现在,不少科教电视工作者仍然会随着各种信息来源左右摇摆。

■参考文献:

[1] 杨莉.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探析[J].山东视听,2005-2:37-39.

[2] 谢建华.媒介批判视野中的电视资讯娱乐化现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2:19-24.

[3] 俞凡.从《探索·发现》看纪录片娱乐化[J].电视研究,2004-12:66-67.

[4] 周兵.创新、实验、传承——《故宫》创作构想和反思[J].现代传播,2006-1:89-94.

[5] 郑妍.浅析当今电视的娱乐化[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5:66-67.

[6] 胡钰.科技新闻传播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71.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