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四则运算 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四则运算   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四则运算   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四则运算

一、单选题

1.和12×15÷3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是()。

A. 12+15-3

B. 15-3×2

C. 15+3×2

2.能简算的要简算

10556÷26+33×18=( )

A. B. 1000 C. D. 46

3.观察下面的算式,中括号运用恰当的是( )。

A. (13+52)×[62-16]

B. 20×[69-(17+23)]

C. [160-93÷3]×9

4.12×400÷300=()

A. 36

B. 16

C. 6

D. 26

二、判断题

5..9÷3×3=1()

6.两个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7. 12与6的积是它们的和的4倍.()

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三、填空题

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________

10.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________。

11.在计算÷44时,先算________法,再算________法,最后算________法。

12.①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6÷8=________÷4=________÷24=________(填小数)

四、解答题

13.光明小学五年级的两位班主任带领学生去秋游,五一班、五二班共56人,他们来到门口,可以怎样买票?哪种最便宜?

14.列式计算

①一个数除以25,商是160.这个数是多少?

②125的25倍比一个数多5,这个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

15.学校印制画册一共用去1740元,其中制版费300元,其余的是印刷费.每本画册的印刷费是3.6元,学校印制了多少本画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原题:12153=1803=60;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A:12+15-3=27-3=24,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故答案为:A

【分析】12×15÷3和12+15-3两个算式都是同级运算,都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由此判断即可。2.【答案】B

【解析】【解答】10556÷26+33×18

=406+594

=1000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整数混合运算,本题中没有括号,先算除法、乘法,最后算加法.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不能用中括号,应该换成小括号;

B、中括号运用恰当;

C、把中括号换成小括号.

故答案为:B

【分析】混合运算中已经有小括号,且要在小括号外面再加上括号,就需要加上中括号,由此判断中括号运用是否恰当即可.

4.【答案】B

【解析】【解答】

12×400÷300

=4800÷300

=16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没有括号,只有乘除,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即可.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9÷3×3

=3×3

=9,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两个数相除,商不一定小于被除数。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两个数相除,商可能大于被除数,例如÷=2,2>;商页可能等于被除数,例如÷1=;商还可能小于被除数,例如1÷2=,1>。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按照题文所说列出算式:12×6÷(12+6)

12+6作除数,应加上括号.

解:12×6÷(12+6)

=72÷18

=4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乘除,后加减。

三、填空题

9.【答案】乘、除法

【解析】【解答】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做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10.【答案】乘除;加减;括号里面的

【解析】【解答】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故答案为:乘除,加减,括号里面的。

【分析】解答时按照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由此解答即可。

11.【答案】乘;减;除

【解析】【解答】解:在计算÷44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故答案为:乘;减;除。

【分析】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在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小括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计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12.【答案】6;9;12;15;3;18;0.75

【解析】【解答】解:①3====;②6÷8=3÷4=18÷24=0.75。

故答案为:6;9;12;15;3;18;0.75。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解答题

13.【答案】解:购票方案:

①成人票:25×2=50(元)

学生票:56×15.5=868(元)

868+50=918(元)

②团体票与个人票结合:550+15.5×8=674(元)

③购买60人的团体票:600元

答:购买60人的团体票最便宜.

【解析】【分析】共有三种购票方法:①成人票和学生票分别购买;②购买50人的团体票,再购买8张学生票;③购买60张团体票;分别计算出总钱数即可做出判断.

14.【答案】160×25=4000,125×25﹣5=3120

【解析】【解答】①160×25=4000答:这个数是4000;②125×25﹣5=3125﹣5=3120

答:这个数是3120。

【分析】①根据公式除数×商=被除数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②根据题意,可用125乘25进行计算,然后再减去5即可得到这个数。

五、应用题

15.【答案】解:(1740﹣300)÷3.6

=1440÷3.6

=400(本)

答:学校印制了400本画册.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用1740减去300计算出印刷画册的钱数,然后再除以3.6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 一、口算。 86÷2= 0×25= 900÷3= 840÷2= 90÷6= 70÷5= 68÷4= 27÷9= 96÷8= 56÷7= 600÷2= 66+30= 88÷8= 63÷3= 480÷6= 50×4= 51÷3= 35×2= 95+70= 80-47= 0÷5= 52÷4= 3600÷4= 28-19= 84÷4= 20×4= 490÷7= 160÷4= 72+18= 400-4= 160÷8= 720÷9= 210÷7= 90×2= 65÷5= 75÷5= 16×3= 100÷5= 100×7= 35÷7= 二、填空。 1、0×5+5÷5=() 2、如果要改变算式48+32÷4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那么算式是() 3、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 4、博物馆上午有320人参观,中午离去85人,下午又来了128人,现在有()人 5、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四则运算。 6、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添括号。 (1)最后一步算乘法 223-9×21+24 (2)最后一步算减法 223-9×21+24 (3)先除再加最后算乘 300×18÷5+12 7、在列式计算里,如果要改变“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就要使用________。 8、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①288÷3=96(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288÷4=72(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288÷3÷4=24(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买一件上衣120元,买一条裤子100元,如果买这样的上衣2件,裤子3条,求共需多少钱? ①先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②再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 1.0除任何数都得0。……………………………………………………………()2.根据“先乘除、后加减”,计算80÷5×2+8时,应该先算80÷5。……()3.128-28=100,100÷5=20,20+5=25,列成综合算式是128-28÷5+5。 四、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3、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正确列式是() A、(98+87)×5 B、98+87×5 C、98×5+87 五、计算题: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1024÷16×3 (135+415)÷5+16 1200-20×18 735×(700-400÷25)1520-(1070+28×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试题6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1)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口算题(共 12分 ) 105-5×2+3= (105-5)×2+3= 52+25-52+25= 105-5×(2+3)= 105-(5×2+3)= 100+100×0= 50+90÷(2×3)=(50+90)÷2×3=50+90÷2×3= (50+90÷2)×3=72÷9×48÷8=64÷64×7= 二、填空(5+8=13分) 1、下面是小红各科考试成绩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语文( )分、数学( )分、外语( )分. (2).数学比外语高( )分. (3).三科平均( )分. 2、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正确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在括号中划“×”并改正)(9分) 1.720÷(15-3×2) 2.3889-(108-931)×5 3.(800+200÷50)×3

=720÷(12×2) =3889-149×5 =(100÷50)×3 =720÷24 =3889-745 =20×3 =30=3144=60 () () () 四、计算题(每道小题 3分共 18分 ) 19×96-962÷7410000-(59+ 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12520÷8×(121÷11) (2010-906)×(65+15) 五、文字题(每道小题 6分共 18分 ) 1. 25除175的商加上17与13的积,和是多少? 2. 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 差是多少? 3. 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 六、应用题(第1小题 5分, 共 30分) 1.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 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套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 ______年级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4、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 785000≈ 509000≈ 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 9958200000≈ 7421305678≈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 B、0~5 C、5~9 3、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 B、7 C、8 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 B、700077 C、707070

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 2、四万零三百写作40000300。() 3、整数的计划单位只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4、100000-1 < 99999+1 () 四、比较大小(12分) 72108 ○ 1357900 617000 ○ 62万 10110 ○ 9999 4762504 ○ 4762513 四千万○九百九十万 89001 ○ 89101 五、读出下面各数。(12分) 708500 读作: 70000508 读作: 100090009 读作: 5060032 读作: 六、写出下面各数。(12分) 五十六万零五十六写作: 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写作: 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写作: 一亿零二万零三写作: 七、用计算器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0分) 12×101= 13×101= 14×101= 15×101= 16×101= 17×101= 18×101= 19×101= 八、用2、3、4、0、0组成一个最大的五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五位数,并求出它们的和。(10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练习题(一) 一、口算。 86÷2= 0×25= 900÷3= 840÷2= 90÷6= 70÷5= 68÷4= 27÷9= 96÷8= 56÷7= 600÷2= 66+30= 88÷8= 63÷3= 480÷6= 50×4= 51÷3= 35×2= 95+70= 80-47= 0÷5= 52÷4= 3600÷4= 28-19= 84÷4= 20×4= 490÷7= 160÷4= 72+18= 400-4= 160÷8= 720÷9= 210÷7= 90×2= 65÷5= 75÷5= 16×3= 100÷5= 100×7= 35÷7= 二、填空。 1、0×5+5÷5=() 2、如果要改变算式48+32÷4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 再算除法,那么算式是 () 3、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 ()。 4、博物馆上午有320人参观,中午离去85人,下午又

来了128人,现在有()人 5、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四则运算。 6、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添括号。 (1)最后一步算乘法223-9×21+24 (2)最后一步算减法223-9×21+24 (3)先除再加最后算乘300×18÷5+12 7、在列式计算里,如果要改变“先乘除,后加减”的运 算顺序,就要使用________。 8、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②再求 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 1.0除任何数都得0。……………………………………………………………() 2.根据“先乘除、后加减”,计算80÷5×2+8时,应该先算80÷5。……()3.128-28=100,100÷5=20,20+5=25,列成综合算式是128-28÷5+5。 四、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 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3、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正确列式是()A、(98+87)×5 B、98+87×5 C、98×5+87 五、计算题:19×96-962÷74 10000-(59+66)×645940÷45×(798-616) (315×40-364)÷7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 - b - c = a -c -b 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四年级数学单元检测

四年级数学单元检测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25分,其中第2题1分) 1.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能装( )升水。 2.720÷(9×4)=720÷____○____ 3.试除法试商时,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说明初商偏( ),要调( )。 4.3升的水倒入容量是350毫升的玻璃杯中,最多倒满( )杯,要想将3升的水全部倒完,至少需要( )个杯子 5.( )里最大能填几? 40×( )<362 29×( )<90 505>82×( ) 6.在○里填上“>”“<”或“=”。 4升○40000毫升 2升○200毫升 150÷50○15÷5 7.在()里填合适的容量单位 (1)一个洗碗池大约30( ) (2)一台家用热水器大约80( ) (3)一瓶牛奶约250( ) (4)一支口服液约10( ) 8.计算7□2÷75,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 □里可以填( )。 9.89÷17=5……4,那么890÷170=( )……( ),178÷34=( )……( )。 10.小明按“我爱中国”的顺序练字,练到第37个大字时,他写的是( )字,他已经写了( )个“我”字。 11.小春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2误写成了27,结果得到商26还余18,正确的结果是( ) 二、选择题。(10分) 1.一个纸杯可盛水250毫升,4个纸杯可盛水( )。 A.1升 B.500毫升 C.750毫升 2.800÷40的商的末尾有( )个0。 A .0 B.1 C .2 3.把除数54看作50来试商,商( )。 A .可能偏大 B.可能偏小 C .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4.计算720÷18时,把它改写成算式( )可以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A.720÷9÷2 B.720÷9×2 C.720÷2×9 5.□38÷43=1□……□,被除数的□里可以填的数有( )种情况。 A.4 B.5 C.6 三、计算题。(共32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420÷6= 3500÷70= 72÷18= 630÷30= 5600÷700= 480÷80=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3分) 99÷20= ★621÷23= ★734÷18=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1-05-24 05:46:32| 分类:复习指导|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练习题

1.1四则运算加、减法 一、填空题: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63+32942=62805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或(),这是根据()。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x,然后说出x是多少。 ()+26=43 90+()=280 二、求未知数 x。 (1)(2) (3)(4) 三、先计算,再验算。 36695+43187 10384+6983 四、列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解答。 (1)76加上什么数得159? (2)一个数加上876得1093,这个数是多少? 五、有三筐苹果,一共76千克。一筐23千克,一筐28千克,另外一筐重多少千克? 1.2四则运算乘、除法 一、填空 1.一个因数=() 2.12×()=60 ()×6=72 3.()×8<420,括号里最大能填() 4.□×○=△,()÷()=○,()÷()=□ 5.12与什么数相乘得84?列式是() 二、求未知数x 38×x=1786 x×96=6816 x×32=128 15×x=90

三、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28倍是5628,求这个数。 2.甲数是乙数的6倍,甲数是126,求乙数是多少? 1.3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 一、填空。 1.a是81,是b的3倍,则b是()。 2.a是45, b是a的6倍,则b是()。 3.甲数是75,比乙数的4倍少5,问乙数是()。 4.甲数是75,比乙数的3倍多15,问乙数是()。 二、根据数的变化填写正确的符号。 1. 25○30○5 2. 32○3○56○4 =25○150 =96○14 =175 =110 三、连线。 (1)25×4+18÷3 (1)25乘以4与18的和除以3,商是多少? (2)25×(4+18)÷3 (2)25与4的积加上18除以3的商,和是多少? (3)(25×4+18)÷3 (3)25与4的积加上18的和除以3,商是多少? 四、应用题。 1.四(1)班的55个同学出去郊游,如果再有5人则刚好由4辆同样的客车一次拉完,问每辆客车可乘多少人? 2.图书馆有数学类图书126本,是故事书的3倍,语文类图书是故事书的5倍,问图书馆有语文类图书多少本? 1.4四则运算括号和实际问题 1、列式计算 (1)600与560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 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 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 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2、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3、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14、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 15、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16、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 17、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亿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位和()位。 2.90060450这个数包括()级和()级,读作()。3.60060006从左至右,第一个“6”表示(),第二个“6”表示()。4.408020000000是由4个(),8个()和2个()组成的,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5.54203070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4个()。 6.由106个亿、106个万和106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7.940503070=900000000+40000000+()+()+(),30000000+500000+60000+900=()。8.最大的六位数是(),比它多1的数是()。 9.一个数百万位上是7,万位上是5,个位上是1,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10.与一万相邻的两个数写作()和()。 11.在58的后面添上()个0,就是58万,在5和8之间添上()个0,得到的数读作五十亿零八。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2.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3.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约有23020000人,这个数是近似数。() 三、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由5个亿、6个百万、8个千组成的数是()。 A.560008000 B.506008000 C.500600800 D.56008000 2.下面各数中读两个零的数是()。 A.12003500 B.12030500 C.10023500 D.12300500 3.用算盘表示123705,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算盘的一颗上珠表示5 B.算盘的一颗下珠表示1 C.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做完一道题按ON/C键接着做下一道题D.一个数只含有两级,这个数一定是八位数 5.下面的数中,最接近10万的是()。 A.19999 B.99999 C.100006 D.110000

2017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1、填一填。 (1)68-25+49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2)400÷20×36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 (3)在320-210÷7中,先算()法,再算()法。(4)在280+27×8中,先算()法,再算()法。(5)在197-12×5+38中,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口算。 36÷4×8= 6×6÷9= 42÷7×3= 28+9-14= 65-15+23= 47+20-18= 35÷5×9= 7×6÷3= 80-37+12= 3、计算下面各题。 514-80×2 205×6-150÷6 27+102×13 25×4+32×18 108-24×3+62 216+96÷3×3 (32-18)×96÷8 236+720÷(44+36)(240+36)÷(22-18)(375+125)÷(44+36)(273+562)÷5-96 (28+35)×(92÷4)120+480÷(43-28)(33-18)×(24+34) 3020-7344÷24 (126+54)×8+65 (960+420)÷(25-5)(137-87)×12÷15

4、在360+50×2÷4中,先加括号,再计算。 (1)按加法、乘法、除法顺序计算。 (2)按乘法、加法、除法顺序计算。 5、选择。 (1)50×4÷2-30与4×(50-5)÷2的运算顺序相比较() ①相同②不相同③无法确定 (2)24+3×150÷6与24+3×(150÷6)的运算顺序相比较() ①相同②不相同③无法确定 (3)87-28+34与72÷9×13的运算顺序相比较() ①相同②不相同③无法确定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①被除数②除数③商 (5)△+△÷(△×△)计算时,第一步应算() ①+ ②÷③× (6)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①0+△②0÷△③0×△ 6、把每组中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4×6=24 6÷3=2 24-2=22 综合算式: (2)8×3=24 30-24=6 6×18=108 综合算式: (3)480+60=540 325+540=825 825-18=807 综合算式: (4)576-385=191 84÷6=14 191×14 =2674 综合算式: 7、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482本,今天借出86本,又还回来48本。现在学校还有故事书多少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