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日钓鱼岛问题及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

合集下载

从钓鱼岛事件论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事件论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事件论中⽇关系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直没有达成共识,中⽇关系也⼀直是个敏感话题。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临着困境,但是中⽇两国也没有放弃推进两国关系的努⼒。

钓鱼岛问题能够折射出中⽇关系,也能从中总结出缓和中⽇关系的⼀些途径。

9⽉7⽇上午10点15分左右,钓鱼岛久场岛西北偏北约12公⾥海域,⽇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与那国”号船尾附近和在现场海域作业的中国拖⽹渔船船头附近发⽣碰撞,巡逻船的栏杆⽀柱断裂。

9⽉10⽇,⽇本当地法院拘留中国渔船船长。

在事件发⽣以后,中国外交部⽴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古就是中国的领⼟”,要求“⽇本巡逻船不得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所谓‘执法’活动,更不得采取任何危及中国渔船及⼈员安全的⾏为”。

我国外交部连续召见⽇本驻华⼤使,强调“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主权和本国公民权益的决⼼是坚定不移的”,要求⽇⽅⽴即⽆条件放回全体中国渔民和渔船。

在我国政府的强⼤压⼒下,被⽇⽅⾮法扣押的14名渔民13⽇有我国政府包机接回,渔船也于14⽇归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安全返抵福州。

中⽇关系向来如平静的河流表⾯上看似平静在内部的暗涌不知会在何时喷涌⽽出这个暗涌是迟早要发⽣的。

⽽这次的中国渔船被⽇本巡逻船冲撞事件可以说是将暗涌喷涌到了⼈们的⾯前。

对中国来说,稳定和改善中⽇关系当然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应有之义,尽管近些年来中⽇两国形成了“经热政冷”的格局,但中国政府还是对此做出了不断努⼒。

与此对照,⽇本的举动却似乎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头,在⾏动上则是三番五次伤⼝上撒盐。

⽇本的做法,虽与国家战略短视有关,但同时更是为了防⽌在未来的世界政治演变中,⽇本进⼀步被边缘化。

所以,要在中国尚未完全“崛起”之前,激发中国内部对于⽇本民族主义和中国政府的过激反应,促使中国国家注意⼒转向、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朝不利于中国的⽅向转化。

中⽇关系在经历了从1949到1972的⼆⼗多年的敌对之后,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得到改善。

论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日本的侵略及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有争议的领土。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

但日本屡次提出所谓“购岛”计划,严重侵害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中日必须从维护两国关系、亚太局势的大局出发,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

【关键词】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冲突、合作、历史一、钓鱼岛基本介绍(一)钓鱼岛的地理位置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岛列岛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

(二)钓鱼岛拥有及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琉球)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琉球)海槽的西侧上沿。

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大陆架上,中日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援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三)钓鱼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

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钓鱼岛还是我国东海靖鱼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的紧张

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的紧张

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的紧张近年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矛盾之一。

这一争端涉及领土主权、历史纠纷和海洋资源等多个方面,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了严重的紧张局势和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就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钓鱼岛争端的缘由钓鱼岛争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中国渔民在该岛周边捕鱼,并进行了常住,显示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后来,日本通过对该岛的非法占领和强制买卖,使得该岛成为日本的一部分,并进行了一系列侵占行为。

这一过程引发了中日两国对该岛主权归属的争议。

二、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1. 外交对抗加剧:钓鱼岛争端使中日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紧张。

在争端爆发的时期,两国政府之间的外交接触减少,代表团的互访受阻,并且常态化的对峙局面成为了常态化。

2. 经济合作受阻: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受到了钓鱼岛争端的影响。

争端的升级导致两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减少,投资合作减弱,旅游业受到冲击,形成了互利互补关系被削弱的局面。

3. 安全形势恶化:钓鱼岛争端加深了中日两国的安全矛盾。

两国军队在该地区的频繁巡航和军事演习,提高了冲突和战争爆发的风险,给两国的安全环境带来了威胁。

4. 民间情感受损:钓鱼岛争端不仅影响了政府间的合作关系,也对中日两国民间情感造成了负面影响。

民众对对方国家的怀疑和敌意增加,文化交流受阻,甚至出现了一些抵制和仇视的情况,使两国民众之间的友好合作受到了影响。

三、化解钓鱼岛争端的路径1. 对话与磋商:尽管钓鱼岛争端无法立即解决,但通过坚持对话和磋商,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以及寻求共同认知的方法,有助于化解争端。

2. 合作共赢: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开展更多的经济、文化、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扩大利益的交集,增加相互间的互信与马尔他利益。

3. 国际调解: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的中立调解机构或国际法律机构来参与争端解决,依法公正的处理争端问题,推动寻找矛盾的最终解决方案。

国际社会也应加强监督,敦促中日两国寻找争议处理的和平途径。

浅谈钓鱼岛事件

浅谈钓鱼岛事件

浅谈钓鱼岛问题及中日关系2012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之际。

亚洲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关系出现严重恶化,尤其是中日钓鱼之争,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损害了两国的关系。

幅员狭小、国内资源贫乏的日本“在亚太地区和地理上所处的位置,上和防务上,容易受到被围困和被阻拦扫断生的弱点”。

有着极深危机感的大和民族一直梦想据有广阔的大陆地盘。

自16世纪丰臣秀吉起,历届日本统治集团都一直梦想走出海岛,登陆中国进而控制亚洲称霸东方,然后在海上谋求世界霸权。

二战失败后,本一直追求大国梦。

现在日本已经修改了和平宪法,前不久,又向伊克派出军队。

这是二战以来的第一次,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日本的心昭著于众,已经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惕。

今天,日本经济、技术,军事实前强大,对世界资源、市场的空前依赖,“一方面使日本远比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这一世界霸权梦想,另一方面其国家利益也使其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实现这一梦想。

”日本与中国在地缘上太相近,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范围必然有许多重叠,因此,日本视中国为地缘战略对手,决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

制造钓鱼岛争端,最重要的目的是遏制中国。

对日本而言,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日本为实现其世界军事政治大国梦和遏制中国强大的世界性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

钓鱼岛事件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表面上以日本屈服释放中国船长结束,但实际上中日双方的较量还在持续。

中日关系在历经小泉时代的谷底后又一次达到了冰点,近年来中日关系回暖的情况也开始改变,中日关系将走向何处,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际问题。

作为大学生,关注时事及国家的政策是我们应当具备的素质,中日关系在钓鱼岛事件后将如何发展,也成为我们必须正视、需要深思的一大问题。

中日关系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曾由于首相小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而进入冷冻期。

随着小泉时代的终结,中日双方一度积极共同努力,关系迅速回暖,并在鸠山成为首相后达到高潮。

然而最终由于鸠山的下台、钓鱼岛事件的爆发,双方关系又回到原点。

中日钓鱼岛之争分析

中日钓鱼岛之争分析

中日钓鱼岛之争及对策分析一、钓鱼岛问题的历史沿革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二、钓鱼岛的战略价值1、海底资源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这种诱人的憧憬,足以令人为之冒险。

这就是日本无理强硬坚持钓鱼岛主权归属的首要因素。

2、军事与政治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

我东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加上日本九洲岛使我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

在战略意义上,该列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成为我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

对日本来说,一方面,它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岛国,因此防御纵深十分短浅。

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企图推行海上扩张政策的政治意图。

对我方而言,钓鱼列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直接与琉球诸岛相对,在地理位置上,它正处于我国大陆与琉球群岛之中,东西各距200海里。

从国土防卫的角度上讲,岛屿是大陆的前沿,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

三、钓鱼岛问题的影响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国家利益,还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

从大的范围看,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两国的合作发展,不仅是在经济领域,还表现在政治文化领域。

矛盾的升级必将引发一些冲突和社会问题。

分析钓鱼岛问题的影响,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1、经济就经济领域而言,经济全球化、亚太经济区域化以及中日经济的互补性给予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中日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已经形成但如果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执意非法争夺钓鱼岛主权,进而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那必将阻碍两国的经济发展。

从钓鱼岛争端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

从钓鱼岛争端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
关键词: 钓鱼岛 反思 主权权利 中国外交 钓鱼岛的经济、战略价值及之于中国的独特意义 钓鱼岛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更主要的在于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钓鱼岛等岛屿的海底是新三纪的沉积盆地,是生成和蕴藏大量石油的一块宝地。在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日本政府心急如焚,借冲绳岛回归日本之际,宣布对钓鱼岛“重新”拥有主权。对于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资源简直就是一块大肥肉。 钓鱼岛问题的合理解决还具有深层次的独特意义。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必须确保国家威望不受损害。从内部来说,如果我们继续采取软弱的态度,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将会日益高涨;从外部来说,必然使别的国家对中国所应该拥有的权利造成轻视。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对撒切尔夫人所做的那一番坚决的谈话,恐怕香港回归的谈判要棘手得多。以前我们提倡温和的务实的外交政策,但有时似乎有点不分国家、不分时候的过于温和了。其实,现在韩国和中国对教科书事件所做出的强烈反映,本质原因就是这关乎一个国家的威望和尊严的问题。 中日关系反思 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恢复在亚洲的主导大国的地位,然后才有可能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后一个目标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尝试过。中国向一些遥远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试图发挥它的影响。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原因在于毛泽东时代推行的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外交,没有量力而行。邓小平时代推行的韬光养晦外交,为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威望的不断增长,必然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和阻碍。其一就是从日本发源的“中国威胁论”。即使中国不去招谁惹谁,中国的崛起也会使某些想永居霸主之位的国家寝食难安。 拿钓鱼岛问题,实际上是中日关系改善中的一个最大障碍。我们通过思考,可以对建交时中国的外交得出以下两点认识: A:)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儒家“礼让三分”的传统的国家,在外交上还是没有摆脱内敛的人情传统。其实,从中日建交时的大背景来看,至少谈不上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中国更为有利。尼克松下飞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美国的利益而来”。当时的美国,正因为霸权扩张过度而陷入全面的收缩,它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完全是处于全球战略的需要。而我们则事事“礼让三分”。中日关系的改善,相反是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让步和牺牲。 B:)中国作为一个缺乏现代外交传统的国家,外交方面过于粗疏和注重所谓“大局”。日本政府的纵容是其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搁置的非正规性。迄今为止,搁置的基础只是双方领导人一二十年前达成共识,并没有任何条文明确规定双方所负的责任和义务,更没有建立有效机制对于违反协定者进行必要的惩罚。这为日本极右分子在钓鱼岛上的行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日本政府在纵容极右分子活动上有恃无恐。 主权权利 日本对中国的援助和中日贸易问题。其实,这个方面的分析在日本国内已经很多了;而中国国内反而分析的不多,可能因为我们觉得这个方面确实是要感谢日本人。为了获得日本的先进技术和援助,是中国采取一直温和政策的主要原因。 从日本方面来说,援助牌已经不顾一切的打出来.中国为日本所提供的市场是巨大的,日本决不是什么施舍者,其贷款是需要归还的。相反,考虑我们前面提到的钓鱼岛的经济和战略价值,与中国现在每年得到的几亿美元的援助相比,也不是小数。日本决定禁止从中国进口大葱则被普遍认为是日本从经济上对中国进行遏制的表现,被认为是中日对抗从政治摩擦转向经济摩擦的标志。 毫无疑问,因为钓鱼岛问题而最终爆发中日冲突的话,双方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个国内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问题,而主权却首先是一个必须处理的国际关系问题。没有日本的贷款,我们仍然可能成长为经济大国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做好心理上和军事上的准备。我们并不是要寻求同日本的冲突,但在关系主权的问题上不能单方面让步。在采取坚定的外交政策和爆发冲突的极限中还有很大的余地。如果我们采取更为坚决的态度,宣示我们不可动摇的决心,同时保持相应的灵活性,做好分化击破的工作,可能更为有利。 柔中必须有刚:关于中国外交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在国际事务中无所作为不可能。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大国地位和大国威望。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边疆主权问题时更加不能无所作为。中国没有必要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四面出击,空耗国力,但是属于自己的权利一定要毫不犹豫的争取。这也不是说我们就不可以做让步,只是让步必须是公平的、合理的。就拿“搁置争议”这一点来说,中国可以说已经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容忍,可是如果有的国家阳奉阴违,或者公然挑衅的话,那么我们就只可以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宣示我们的决心。因为单方面的长期搁置、任人控制会被意味自动放弃了主权要求。 我们总的推行的是温和的外交政策,这是毫无疑问的,是当前的世界格局的要求。我们发展自身的国力永远是第一要务。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长期的,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确保我们权利的根本。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对美的温和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是理性的外交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对日柔中有刚的外交方略,也是完全正确的。关键在于坚持这些国际战略的前提下,我们的外交中要多一些就事论事的策略。我们期待并努力寻求中日的长期友好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关系到中国长远利益的个案问题上,必须有坚决的维护自己主权与尊严的决心和行动。为什么菲律宾肆无忌惮的屡次侵犯我国的南海权益?为什么我们建设国防的努力动辄被冠以“中国威胁论”的帽子,而别的国家扩军备战的努力却好象理所应当?中国是一个有地位、有力量的强国,她的决心和力量应该可以展现出来,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摘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处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

不仅岛屿本身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钓鱼岛之争是中日间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钓鱼岛的争端由来、价值等明确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时主张用相对和平的方式坚决捍卫我们的家园。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关系日本外交问题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据史料记载,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

且在此之前,从秦始皇,经三国、南宋、元代等朝,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我国人民到过澎湖列岛的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一直在中国的管辖统治之中,所以。

“无主地”的言论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这种没有依据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日本却一味声称钓鱼岛主权归其所有,日本部分右翼分子不顾中日两国的关系,肆意公然践踏国际法,侵犯中国对钓鱼岛屿的主权,由此引发钓鱼岛问题,从而导致近年来我国和中日关系的紧张化。

2、日本觊觎钓鱼岛的目的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原则支配着各国的政治与外交行为。

日本政府顽固地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主权归属,绝不仅仅是钓鱼岛本身,日本所觊觎的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军事战略价值。

(1)经济价值日本是个海岛资源,物产资源十分匮乏。

所以一直以来,对邻国总是虎视眈眈。

1895年日本就曾出版《大清国最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中国的各类资源,铁矿、磁矿、石炭、木棉、羊毛、茶叶等。

过去日本就曾因觊觎中国丰富的资源而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

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的我国东海大陆架海底资源的勘察,发现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触动了日本的神经,促使日本提出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要求。

(2)军事战略价值钓鱼岛在军事战略上的潜在价值是支配日本对钓鱼岛主权要求的另一重要因素。

以钓鱼岛事件,浅谈中日关系

以钓鱼岛事件,浅谈中日关系

以钓鱼岛事件,浅谈中日关系因2010年9月7日的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中国渔船事件,有人预测本世纪中国第一场对外冲突是在钓鱼岛爆发,鉴于钓鱼岛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成为中日双方长期存在的主要领土争端。

钓鱼岛列岛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七平方公里的小列岛,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

在政治方面,对中国来讲,它是目前中国领土被霸占瓜分的最后的一块国土,是中华民族近几百年来屡遭侵略和蹂躏的象征。

香港、澳门先后回归,台湾属于中国自己的事,更何况钓鱼岛关系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的问题。

钓鱼岛的问题还涉及美国的远东战略问题。

因为钓鱼岛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不定时炸弹,美国借此中日的不稳定因素来维持在太平洋的霸权。

美日同盟企图削弱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同时纵容,怂恿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端,挑起海洋权益的争夺战。

钓鱼岛问题的背后,联系到中美、美日,中日和亚洲地区等多方面的问题。

从经济意义上讲,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可捕鱼量达十五万吨,这样钓鱼岛之争就不再是几座荒岛的争议,而是巨大的海底资源的争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联合国亚洲远东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断定,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的可能性很大”的水域,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就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说,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

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

这样,对于长期以来对日本持友好态度的中国来说,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可耻的!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两个国家的国运兴衰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浅谈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近几年来,中日关系一直是扰乱我国人民的群众的一个心病。

中日关系能否和解,更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热点。

近日的钓鱼岛事件又一次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日关系的高度关注,最近日本政府公然搞钓鱼岛“国有化”,给本就因为参拜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纠纷等问题而趋冷的日中两国关系再次坡上一瓢冷水,使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自90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两国的正常竞争关系,使日本开始另眼看待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东亚秩序的影响。

日本主流意识认定中国“崛起”必将改变东亚秩序,从而对未来日中关系抱悲观态度。

因此,意图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尚未超过日本之时,抢先占领战略制高点。

将钓鱼岛收归日本政府管理,其意义不仅是在领土上,也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

较之中日经济合作的光明前景,两国政治关系面临着如何增加相互信任、寻求共同战略利益等一系列课题。

面对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日本既希望看到中国的稳定,同时也担心中国压倒自己取得“地区的主导权”。

甚至有极少数抱着冷战思维、坚持以邻为壑的日本政治势力公开把中国视为日本的对手,蓄意制造子虚乌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别有用心地丑化中国,明里暗里为台独势力打气,企图以此削弱中国。

少数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警惕。

如果不能及时匡正被别有用心的日本右派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敌视中国的思潮的蔓延终将妨碍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因此,中国领导人与日本朝野政治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将有助于切实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下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创】高中生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

【原创】高中生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

高中生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刘家豪【引言】对于近日中日之间的摩擦的局势分析,以下观点均从高中生角度进行分析,纯属个人见解。

一·从中日岛争及历史渊源看中日关系发展近期,中日关系持续升温,日方不顾中方警告,进行购岛计划,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进一步影响到中日间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也引发了强大的爱国思潮,中国内地多地区出现游行示威、抵制日货运动,中日关系向来如平静的河流,表面上看似平静,在内部的暗涌不知会在何时喷涌而出,这个暗涌是迟早要发生的。

就历史与现实来说,中日关系一直都很脆弱,历史问题无非是在日本做些小动作时,中国和东亚人民会提出来,但现实问题特别是利益问题,挑明了就是东海石油问题,那是不可能小打小闹的,这其中必有大动作发生。

从日本方面来说,日本需发展必须会向外发展,而向外发展,不能不正视一个“偌大”的中国。

在近现代日本一系列的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是派兵最多的国家,达到八国联军的三分之二的兵力,在1931年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可谓是一直执着于侵占中国,视线起“东亚共荣圈”的愿望。

如果在近现代日本队中国整个领土孜孜以求的侵略。

那到了日本投降之后,这种意识便化为国内重建的力量。

一个民族在短短地二十几年里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那不是每个民族都能做大的。

对于迅速强大的日本,潜意识的军国主义观念会再次升起,日本国民报恩思想是很重的,但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国家,没有民族积淀的国家,很容易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迷失,没有坚定的理性民族文化,那么民族就缺乏一种安全感,而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民族往往就会有一种非理性的因素日本的认罪的思想是很少的,日本从来就没有真正书面或者官方场合对历史问题向中国道歉过,而日本却可以向韩国很高调的道歉甚至赔偿。

如果是当年中国很慷慨大方一句话就免除了日本已经计划的天文数字的赔款,那么从那一刻起,日本也在心中刻印下,日本的失败不是中国抗战而失败的,而是败在美国的手里,“假如当年没有惹美国,那么日本不一定会失败”,这是日本国内心照不宣的共识。

从钓鱼岛争端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

从钓鱼岛争端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

钓鱼岛问题分析报告正文从钓鱼岛争端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关键字:钓鱼岛关系国家日本外交战略问题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

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

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中日关系大背景中钓鱼岛问题的处理与反思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恢复在亚洲的主导大国的地位,然后才有可能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

后一个目标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尝试过。

中国向一些遥远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试图发挥它的影响。

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原因在于毛泽东时代推行的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外交,没有量力而行。

邓小平时代推行的韬光养晦外交,为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威望的不断增长,必然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和阻碍。

其一就是从日本发源的“中国威胁论”。

即使中国不去招谁惹谁,中国的崛起也会使某些想永居霸主之位的国家寝食难安。

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些海疆问题的复杂,其关键就在于大国的操纵。

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成了一厢情愿,反而助长了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

“打狗看主人”,其实,有时候真正恼火的就是狗,必须先给狗两下子。

狗很多时候只是气球,只是主子的牺牲品。

大可不必把狗和主人看成铁板一块的。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从1949到1972的二十多年的敌对之后,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而得到改善。

因此,从一开始,中日关系的改善就不是完全自发和独立的,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试图借助日本来遏制苏联的扩张,注重的是政治,是所谓的“战略”。

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之我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

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

直至2010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撞船事件受到严重冲击。

年末,日美又展开空前规模联合军演,日本石垣市两名议员擅闯钓鱼岛附属岛屿,以“西南诸岛”为重点的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刚刚出台。

这些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背道而驰,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内伤。

至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如何看待现阶段两国关系,以及我们以何种姿态来处理中日问题,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对于日本的过激的不明智的行为,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应该意气用事。

两国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问题,发展中日两国关系,本质上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壮大我们的力量。

两国的外交,是两国实力的较量,两国实力悬殊,则两国关系的确立往往决定于强国的意愿。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说过:“方今世界各国,虽皆声称以亲睦礼仪相交往,然此全系表面文章,实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法,虽号称保全列国权利之典章,然而一旦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变动;若与己不利,则翻然诉诸武力,固无常规也。

”由此可见,两国关系处理中,重要的是要极力发展自身的力量,而不是在某个方面耍些小聪明,例如日本在钓鱼岛上的作为正是一些小聪明。

从长远看,只有自身力量强大了,才能够真正的获得主动权,保护自己的利益。

发展才是硬道理。

没有国家的富强,独立、尊严就无从谈起,外交就只能忍受屈辱。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正是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国贫民弱,在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甲午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并巨额战争赔款。

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

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

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Rabbit摘要: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

为更好地利用和延长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认真地使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认识中日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关键词:钓鱼岛冲突,中日关系,唯物辩证法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国土面积广大,与许多国家接壤,其中包括日本、朝鲜、泰国等。

自古以来,我国与各国相处融洽,关系友好,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十分复杂。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

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

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而最近于2010年9月7日发生的由日方挑起的中日船舰钓鱼岛相撞事件,无疑又将中日关系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此在处理中日关系时我们也应始终贯彻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矛盾分析矛盾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矛盾,才有运动,才有发展。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时期,还是在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中国大半国土的时期,都存在矛盾,只是矛盾的程度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

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

对于近期中日关系的思考Figo世界上也许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一样与中国有如此复杂的爱恨情仇。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自唐朝起开始大规模学习中国,把中国奉为老师。

至明朝时,出现大规模倭寇进犯中国东南沿海,此时,日本已经开始怀疑中国的实力。

万历年间,统一日本的关白丰田秀吉发兵进犯朝鲜,企图以此为跳板入侵中国,但天朝只派出一支远征军,就将刚在日本国内结束战国混乱的战无不胜的八支部队尽数赶回岛国老家。

日本又一次认识到,中国不是那么容易战胜的。

转折点出现在19世纪后期,明治天皇进行了维新,日本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并一举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大败北洋舰队。

从此日本就几乎没有停下它屠杀中国人的脚步。

直到二战,中国军民才终于以牺牲3500万人的代价把鬼子赶回了老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日本当时忙于战后重建,而年轻的共和国正受到来自西方的封锁,两国之间打交道的机会很少。

直到1972年中日建交,以及在之后的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日本给予了中国不少的帮助。

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两国之间一直存在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

这成为了一颗能随时引爆的炸弹。

近期日本在领土问题上动作不断,貌似会有大动作出现。

当然,我们也可以姑且理解为这是那一帮新上台的民主党少壮派意气用事所致,但由此带来的问题让周边国家不得不防。

月7日日本巡逻船与中国渔船相撞,日方逮捕在钓鱼岛地区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中国多次要求放人,但日本坚持用国内法裁决被捕船长。

期间中日进行了多个回合的较量,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与高层互访均告暂停,据传中国政府还对日本实行稀土禁运,最终,日本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释放中国船长,但仍旧拒绝道歉。

从资源上说,日本乃小岛国,资源匮乏,经济极其依赖外部市场。

日本对与和周边国家有争议的海域,简直是寸土必争。

这样可以扩充自己领海的面积,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优势。

日本与中国在东海海洋划界问题上的胶着战就体现了这一点,因为东海拥有丰富的油气田和其它资源。

而这,正是日本所紧缺的。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然而,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两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中日关系取得了回复发展。

但到了新世纪,中日关系又再次因为钓鱼岛问题二绷紧了弦,安倍政府的一再挑衅和叫嚣使中日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钓鱼岛历史演变及现今成因简析从有记载的历史开始,1372年中国就将钓鱼岛作为抵抗倭寇的军事前沿并进行行政管辖,设置行政区划。

在古代直至中国近代早期,钓鱼岛一直为我国实质所有。

但是自《马关条约》签订始,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开始陷入争端。

加之美帝国主义从中搅局,虽然二战失败后日本永久性失去了对钓鱼岛的主权,但是美苏争霸再次造成了这一问题的反复,然而在71年《日美协定》的签署并不具有完全足够的合法性。

同时也成为造成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直接原因。

因而,钓鱼岛主权在中日两国之间变成了关系缓和的绊脚石。

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部分日本人不再希望局限于二战结束后被迫修订的宪法,同时借助美日军事同盟的部分日本右翼力量大有抬头趋势。

在这一方面,2010年九月七日日本海上保安亭绑架中国船长的钓鱼岛事件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而后中日双方在官方、民间展开博弈,日本方面甚至令人惊讶的上演一出“购岛闹剧”。

这次事件,真正把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争端推上风口浪尖。

2.钓鱼岛(岛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及钓鱼岛的美国因素钓鱼岛地处东海中央,在不论从历史角度还是地理角度都应当是中国领土。

从其领海战略角度来说,日本曾近将一块未露出海面的珊瑚礁天平,就是为了几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

不论岛屿主权归哪一方,对另一方的领海占有都是非常大的损失。

另外,钓鱼岛面积较大,并且处于中国东海中央,并可建设必要的大型军事设施,西可攻中国大陆,南可侵宝岛台湾。

因此其处于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不论中日哪一方实质占有,对另一方都是极大的军事威胁。

其次,古往今来,钓鱼岛皆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处于大陆架重要部位同时使其具有极高的油气勘探价值。

解析钓鱼岛主权争端和中日关系现状

解析钓鱼岛主权争端和中日关系现状

解析钓鱼岛主权争端和中日关系现状 一、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经纬
钓鱼岛问题讲了好多年,现在有一个最有利的情况是我们在日本2012年9月10号“购岛”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反制措施里面包括出版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简称钓鱼岛白皮书,既有权威性,也不容易出差错,另外让大家看起来线索也比较清楚。当然,这个不存在侵权的问题,因为白皮书的工作我是介入的,包括最后审稿。
(一)钓鱼岛的地理位臵
先说钓鱼岛,钓鱼岛笼统说就是在东经123°到124°,北纬25°到26°之间,由钓鱼岛(主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北小岛等组成的一系列岛礁,整个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是最高主岛上的高华峰,是362米,其他的也都有几个岛在100米左右的高度上,这个跟我们后面讲到的问题是有联系的,因为它有足够的高度才能作为对景航行的航行标识。刚才讲了经纬度不够直观,大家在地图上可以看得出,钓鱼岛下面有几个小的,这几个是日本的小岛,冲绳县有一个岛链,零散的岛屿组成的一条线。这是电视上我们讲的日本驻军最西南端的岛,日本在这里,当然它的四个大岛还离得远。我们这里离台湾很近,离大陆最近的城市是宁德市,这是从海图上看的,钓鱼岛实际上在我们大陆架的边缘上,所以我们无论是划界,还是领土争端本身都占有足够的国际法理依据。
(二)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1、领土争端的争论焦点:历史依据、法理依据、现实状况
现在的领土争端基本上都是争三件事:一个是历史上是谁的,一个是按照法律应该是谁的,还有一个是实际状况,现在谁拿在手上。
历史依据就是所谓“四要素”:谁先发现,谁先命名,谁先实施过有效管辖,谁曾经开发利用过。法理依据随着历史的变迁,近代史讲的是近代史的法,现在讲的是战后国际法理。我们中国提出的法理主张是二战结束前,反法西斯同盟对战后日本做出的领土规定,也就是《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当然,我们也因此不承认日本主张成的日美之间的托管和归还,现实状况后面要展开详细讲。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双方关于钓鱼岛已经有了一个“搁臵争议”的约定和默契。近年随着斗争不断加剧,现在的现实状况是中国努力打破了“日本单方面控制”这种不正常的局面。

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对中日关系的思考

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对中日关系的思考

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对中日关系的思考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古至今就有剪不断理还乱故事。

1.新一轮中日危机-钓鱼岛事件2010 年9 月7 日上午10 点15 分左右,在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偏北约12 公里海域,一艘中国拖网渔船船头与日本海保安巡逻船“与那国” (Y onakuni)号船尾相撞。

巡逻船部份受损,但没有人员伤亡。

日本海上保安厅7 日晚,以公务执行干扰嫌疑罪逮捕中国渔船的41 岁男性船长。

2010 年9 月8 日早,中国驻日使馆就日方对我船长采取司法措施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但是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继续非法扣押渔船船长,我船长被非法扣押17 天之久,2010 年9 月9 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日方对在该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适用日本国内法是荒唐、非法和无效的,中方决不接受。

2010 年9 月19 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中方已经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中止了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推迟了中日煤炭综合会议。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我们坚决给以打击。

日本企图将钓鱼岛分裂出去,作为自己国家的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钓鱼岛装船事件,引发了新一轮的中日危机,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新的威胁。

钓鱼岛撞船事件,只是中日关系在政治矛盾上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日本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中国人民的心灵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创伤。

2.日本的近代侵略史和日本现代的反华行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日本侵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屠杀发生在南京。

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疯狂杀戮,血染古城,30 万以上的南京市民使和放下武器的军人惨遭屠杀,1/3 的街道和建筑物被焚毁,日军的残暴与野蛮实在是骇人听闻、罪大恶极。

浅析中日关系下的钓鱼岛问题

浅析中日关系下的钓鱼岛问题

浅析中日关系下的钓鱼岛问题近几年来,钓鱼岛问题成为中日关系一大敏感点。

日本无视历史事实,竟称钓鱼岛属于日本,并通过一系列海上争端事件来侵犯中国主权。

历史表明钓鱼岛历来都属于中国领土。

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东海海域,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岛列岛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战略位置重要。

近年来的钓鱼岛问题如下: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冲撞一艘中国拖网渔船。

2012年1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那霸)的巡逻船发现冲绳县石垣市议员仲间均等3人登上了钓鱼岛。

约20分钟后,石垣市议员仲岭忠师也登陆了该岛,2012年3月16日,由中国海监50、66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定期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巡航。

日本海上保安厅PL62号、PLH06号和PL61号三艘巡视船先后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且一直分别在海监50船和66船一侧进行尾随和干扰阻拦。

2012年8月15日,香港爱国人士冲过日本拦截,成功登上钓鱼岛,插上五星红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2012年12月5日,美国参议院在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2013财年(2012年10月~2013年9月)国防授权法修正案。

该法案明确写到将钓鱼岛作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该法案将在经过与众院协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法案强调,反对试图通过“武力威慑和动武”来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举动。

据悉,法案强调美国认为钓鱼岛“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2013年4月17日当天,中国海军170“兰州”号导弹驱逐舰以及572“衡水”号护卫舰通过冲绳近海公海海域返航,并在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P-3C反潜巡逻机和驱逐舰在宫古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舰船进行跟踪和监视。

钓鱼岛争端的趋势

钓鱼岛争端的趋势

钓鱼岛争端的趋势
钓鱼岛争端的趋势难以简单预测,因为涉及到多方的复杂利益和政治因素。

然而,可以观察到一些趋势:
1. 中日关系的紧张:中日钓鱼岛争端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以及历史问题等敏感话题继续影响着双边关系。

2. 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争夺钓鱼岛的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冲突的风险。

船只和飞机之间的对峙、冲突事件的发生以及军演的增加都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

3. 国际社会的关注:钓鱼岛争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为钓鱼岛位于东海,这一地区是全球经济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中日两国。

4. 多边机制的作用:除了双边谈判外,多边机制也尝试解决钓鱼岛争端。

相关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对话、磋商和协商等方式,试图达成共识或管理争端。

总体而言,钓鱼岛争端的趋势是在中日两国之间保持紧张状态,但目前还很难确定具体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日钓鱼岛问题及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我国对其拥有不容推卸的主权。

钓鱼岛问题也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而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

钓鱼岛主权终归何处,还是疑问吗?在经历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后期,在经历了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直至东北的沦陷、全民族的危机······正是由于上述日军占领中国的历史原因,造成中国地图中关于钓鱼岛记述有不尽相同之处,才有日本的可乘之机,为其非法窃取钓鱼岛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些只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的遗痕,而绝不能证明日本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主权。

79年前,日本制造了一个让中国人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九月十八日。

79年后,日本又制造了一个激怒中国人的日子:九月七日。

这一天,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非法抓扣在钓鱼岛附近水域捕鱼的中国渔船与渔民,并对41岁的中国渔船男性船长实施了逮捕。

这次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对我渔船的截停、登船检查和对中方船长的逮捕,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日方尽快的释放我方的船长。

否则,一旦按照日方的法律程序,中方船长遭到起诉的话,就会形成非常坏的先例。

日本的反应有两个特点:强调事件的“偶发性”、强调“依法办事”。

“在日本这个岛国,有谁需要一片充满敌意的海洋呢?”日本青年学者加藤嘉一以这个提问反驳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方主导”的观点。

依此逻辑,我们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面临社会转型艰巨挑战的中国,有谁会需要一个时不时制造麻烦的邻居呢?中日两国最近就钓鱼岛问题再次发生冲突,中国再一次成为中外媒体的焦点。

由于中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各自坚持自己立场,但又明知短期内没有松动、妥协和回旋的余地,因此涉及这一问题的任何敏感细节,对双方而言只能以官式的措辞予以回应而别无他法。

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麻生还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说法,其实都只是在重复双方的固有和不可妥协的立场。

既然这样,人们就可以理解当日本外长访华时,中日外长试图淡化领土争执,并要求北韩不要“威胁”这个地区和平的举动。

据来自东京的消息,在日本政府目前的对华政策考量中,钓鱼岛问题实际上并不占据重要位置。

换言之,日本无意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发生激烈冲突,除非有一些意外发生的情况,导致日本政府在无路可退情况下做出象征性的反击。

其后的大背景就是如前所述,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一个谁都不愿妥协的课题,而且双方立场之强硬超越双方的所有矛盾焦点。

对中国而言,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但双方可以暂时搁置主权,留待后代解决;对日本来说,从来就不存在钓鱼岛主权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搁置主权的问题。

因此,钓鱼岛问题实际上成为中日间最容易引发情绪化风波的一个议题,双方必须极其谨慎地处理。

但这样说并不等于中国不应该向世界宣示对钓鱼岛的实际主权,而且中日应就钓鱼岛问题建立双方沟通机制,实现中日利益的最大化。

在钓鱼岛主权问题解决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双方应接受对方对钓鱼岛主权的和平宣示,摈弃任何武力解决思维,并建立适当的信息通报机制。

这些提议看似天方夜谭,但是人类若经历了欧洲的千年烽火、硝烟不断的战争并最终走向联合的进程,那么对于亚洲解决类似争端问题,也就应该有勇气拿出属于亚洲人的成熟和智慧。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宿敌。

自普法战争开始,他们就结下了不解之怨。

但是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后,他们开始反思:为什么这么庞大的国家却七零八落,不堪一击!如果欧洲走向联合,那将是一番什么样的局面呢?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大大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那么拥有众多人口的亚洲呢?如果亚洲也走向联合,那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何况中日两国还是邻国!假如有一天中日走向联合,日本的经济与高科技加上中国的的资源和人口,又何惧美国哉!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为何要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呢?我们衷心希望,中日两国能以史为鉴,坦诚相待,面向未来,顺应时代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共同谱写新世纪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Rabbit摘要: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

为更好地利用和延长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认真地使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认识中日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关键词:钓鱼岛冲突,中日关系,唯物辩证法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国土面积广大,与许多国家接壤,其中包括日本、朝鲜、泰国等。

自古以来,我国与各国相处融洽,关系友好,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十分复杂。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

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

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而最近于2010年9月7日发生的由日方挑起的中日船舰钓鱼岛相撞事件,无疑又将中日关系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此在处理中日关系时我们也应始终贯彻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矛盾分析矛盾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矛盾,才有运动,才有发展。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时期,还是在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中国大半国土的时期,都存在矛盾,只是矛盾的程度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由于中日两国对历史熟悉的差异、社会制度的不同、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美国、台湾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将可能长期滞后于两国在经贸等其他领域关系的发展。

而“发展滞后、甚至时而倒退的中日政治关系与两国、两国人民发展互利友好的合作交流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是、并仍将继续是中日关系的基本矛盾[1]。

在这个基本矛盾之上,中日关系与任何事物一样,会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

在许多矛盾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

对于近期来说,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并非法抓扣我国船长詹其雄为主要表现的中日钓鱼岛冲突,无疑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

当然,钓鱼岛问题不是当前中日之间的“唯一矛盾”,中日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矛盾。

但是,作为“主要矛盾”的钓鱼岛问题起到了制约其他非主要矛盾解决的、主导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钓鱼岛问题这个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并不意味着其他矛盾也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却可以为解决其他矛盾找到切入点,创造一种相对和谐的对话气氛和条件。

对此我国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其行动的软弱性让我不敢恭维。

一味的口头抗议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当然也不能轻易走到另一个极端——直接诉诸武力。

二、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一切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因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也就是说,要更好地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积极寻求两国间的共同利益,采用合宜的外交策略,打造新的外交局面。

邓小平曾经说过,在国际事务中无所作为不可能。

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大国地位和大国威望。

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边疆主权问题时更加不能无所作为。

中国没有必要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四面出击,空耗国力,但是属于自己的权利一定要毫不犹豫的争取。

这也不是说我们就不可以做让步,只是让步必须是公平的、合理的。

就拿“搁置争议”这一点来说,中国可以说已经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容忍,可是如果有的国家阳奉阴违,或者公然挑衅的话,那么我们就只可以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宣示我们的决心。

因为单方面的长期搁置、任人控制会被意味自动放弃了主权要求。

这就是我们推行的温和的外交政策,毫无疑问的,这是当前的世界格局的要求。

我们发展自身的国力永远是第一要务。

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长期的,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确保我们权利的根本。

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对美的温和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是理性的外交政策。

我们所采取的对日柔中有刚的外交方略,也是完全正确的。

关键在于坚持这些国际战略的前提下,我们的外交中要多一些就事论事的策略。

我们期待并努力寻求中日的长期友好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关系到中国长远利益的个案问题上,必须有坚决的维护自己主权与尊严的决心和行动。

最近的钓鱼岛冲突事件,我国渔船在本国领海捕鱼的正常活动,居然遭到了日本舰船的抓扣,船长居然遭到日本政府的羁押,并声称将按日本的相关法律法令进行惩罚,这是让人无法容忍的欺凌和侮辱,这是对中国人民人权何其严重的侵犯,这是对中国领海和领土主权重大而严峻的侵略和挑衅。

对于这种公然挑衅,我们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国际环境在改变,中日关系在发展,我们采取的策略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充满信心,同时做好迎接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当然,要使钓鱼岛问题得到解决,要使中日关系步入良好发展的正轨,还有许多路要走。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我们应正确分析事物,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要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同时也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各种思想准备。

中日关系整体是往前发展的,我们应该建立起充分的信心,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促进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

事实上,中日双方关系在钓鱼岛冲突前一直展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中日双方在现实利益中互惠的大背景,即中日关系通过十几年政冷经热的发展,中日双方,特别是日本,逐渐认识到,双方实际上处于一种“双赢”和互惠的状态,而并没有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