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体制的变革

合集下载

当前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安排及其变革

当前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安排及其变革

当前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安排及其变革——兼论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理论模式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cross Countries——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项卫星李宏瑾内容提要近年来,有关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讨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以1997年英国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为标志,各国出现了分离中央银行监管职能并成立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新趋势。

本文首先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从理论上讲,目前学术界对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理论模式:机构型监管、功能型监管和目标型监管。

本文第二部分对这三种理论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银监会成立以后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安排如果从1720年英国针对本国“南海泡沫”事件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而颁布旨在防止证券过度投机的《泡沫法》算起,人类金融监管的实践至少进行了几百年(白钦先,2000),金融监管理论也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经济学的成熟而成熟。

然而,金融监管体制安排问题,往往并非人们关注的重点。

1997年,英国政府把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将原来的9个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成立了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统一负责对各领域金融活动进行监管。

虽然早在此之前的80年代中后期,北欧各国和加拿大也都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但作为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进行的首次尝试,国际金融界对英国的此项改革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学术界有关监管体制的讨论也逐渐多了起来。

随后,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相继效仿,进行了类似的改革;欧盟的荷兰、爱尔兰等国和南非、以色列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泰国和墨西哥)也开始就这一问题进行咨询和讨论1。

全球金融危机与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全球金融危机与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单位根检验变量含义字母表示差分次数adf统计值1510pvalue结论中美贸易顺差tsruplusa100236035014452892536258337109964非平稳中美贸易顺差一阶差分tsruplusa164307535014452892536258337100001190262335014452892536258337109998非平稳汇率一阶差分304849735022382892879258355300341据表1中美贸易顺差月度序列的adf统计值大于比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下的麦金龙临界值且09964所以未能拒绝假设因而有单位根
据表 1,中美贸易顺差月度序列的 ADF 统计值大于比 第三,协整检验。运用 Engle-Granger 方法进行检验。 显著性水平为 10%,5%和 1%下的麦金龙临界值,且 p 值 由于中美贸易顺差月度序列和汇率月度序列都是单整序 为 0.9964,所以未能拒绝假设,因而有单位根。同理汇率 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用汇率对贸易顺差进行回归,方 月度序列的 ADF 统计值大于比显著性水平为 10%,5%和 1%下的麦金龙临界值,且 p 值为 0.9998,所以未能拒绝假 y = α + βxt + ε t , 设残差的估计值为 e ˆ 。如果残 设,因而有单位根。经过一阶差分后,中美贸易顺差月度 程为 t 序列的 ADF 统计值小于比显著性水平为 1%下的麦金龙临 差的序列是平稳的,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反之 界值,且 p 值为 0.0001,所以拒绝假设,中美贸易顺差序 不存在。在 Eviews 中,用汇率对贸易顺差进行普通最小二 列是一阶单整的;汇率月度序列的 ADF 统计值小于比显著 性水平为 5%下的麦金龙临界值,且 p 值为 0.0341,所以拒 乘回归,得到残差序列。生成新序列 cancha,使其等于回 绝假设,汇率序列是一阶单整的。而这的序列都是一阶单 归中的残差序列,对 cancha 进行单位根检验。 整序列,即 I(1) 。在此基础上,检验两个序列之间是否存 在协整关系。 表 2 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

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

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然而,金融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种种风险和问题,因此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深入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规律。

二、古代金融监管体制古代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上是由政府出面进行监管的,这一监管形式主要是依靠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法令与制度,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

古代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机制,例如商会的组织监督和对金融交易的规范。

三、近代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金融的监管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西方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近代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走向法制化,各国政府开始逐渐成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并建立相关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如美国的《美国联邦储备法》和英国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等。

四、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规律1. 从简到繁的发展趋势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呈现出从简到繁的趋势。

从最初的政府直接监管,到建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再到出台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法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走向法制化和专业化,呈现出了越来越复杂和完善的趋势。

2. 由浅入深的发展模式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还呈现出了由浅入深的发展模式。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监管体制也在不断深化,监管的领域也从最初的银行、证券扩展到了金融衍生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监管内容也更加细化和全面。

3. 总结与回顾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完善。

古代的政府监管逐渐向现代的法制化监管转变,监管的内容也从最初的简单到现在的全面,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不仅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体现了国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规律告诉我们,金融监管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需要时刻跟上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创新。

金融监管第四章

金融监管第四章

(2)金融监管的分权模式 将金融监管的权力在不同的政府部门或相关机 构之间进行横向分配。充当过金融监管主体的政 府机构有财政部、货币政策委员会等。分权监管 体制中的监管主体之间是平等关系,不是隶属关 系,分权的基本原则是按照金融业务的性质来确 定监管对象。(横向型) (二)金融监管对象 1、界定:被监管者,是专门从事金融业经营和投 资经济活动的企业组织、单位和个人。包括金融 中介机构、工商企业、基金组织、投资者等。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迁
一、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是由一系列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组织机 构组成的体系。
(一)金融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模式是指监管机构确定被监管对象的标准。
1、功能监管
定义:按照经营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
优势:监管协调性高、容易判断风险、避免重复和交 叉监管现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
(一)混业经营与集中监管 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业基本上是混业经营的格 局,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核心、证券业、保险业不发达。 在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下,金融监管职能基本上归中 央银行履行,中央银行是唯一的监管机构,是典型的 集中监管体制。 《麦克法登法》 授权国民银行承销和自营投资性 证券
第二篇 金融监管体系
第四章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是由一系列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 组织机构组成的体系。它涉及金融监管当局、中 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对象多个要素。本章重点讨论 金融监管要素、监管体制的发展变迁、西方主要 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和改革等问题。
第一节
金融监管当局
一、金融监管当局与监管对象
(一)金融监管当局
银行业监管委员会 审慎监管局 金融监管委员会
③ 1998年 澳大利亚 ④ 1998年4月 韩国

论英国的金融监管

论英国的金融监管

国别与地区论英国的金融监管江时学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力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文回顾了撒切尔政府实施的金融“大爆炸”的成败得失,阐述了英国金融监管向单一监管模式过渡的前因后果,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金融监管的一些新动向,并提出了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认识金融监管的不同制度安排的利弊得失、如何认识“自由银行业”、如何认识金融创新、如何认识英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等。

关键词:英国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行管制和监督。

①虽然有人不时主张“自由银行业”(free banking),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充分说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力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文将回顾撒切尔政府实施的金融“大爆炸”(B ig Bang)的成败得失,阐述英国金融监管向单一监管模式过渡的前因后果,介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金融监管的一些新动向,并提出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英国金融“大爆炸”的成败得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衰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撒切尔说,在她于1979①英国金融服务局认为,管制(regulati on)是制定管理金融企业、金融市场或金融活动的法则,监督(supervisi on)是实施和执行这些规则。

FS A,“The Turner Revie w:A Regulat ory Res ponse t o the Gl obal Banking Crisis”,March2009,htt p:///pubs/other/turner_revie w.pdf.年当政时,英国“已是一个内部资源逐渐空洞化的国家”。

①她还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我们与美国之间生产率方面出现了大的差距。

在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也很快地赶上和超过了我们。

在70年代,我们在主要工业国中的表现是最差的,而且差得很远”。

英国汇率制度演变

英国汇率制度演变

英国汇率制度演变
英国的汇率制度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主要的演变过程:
1. 金本位制度(1816-1914年):英国在1816年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以英镑为基础货币,并将其与黄金固定汇率制度相结合。

在这个制度下,英镑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相等。

2. 浮动汇率制度(1914-194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
放弃了金本位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英镑的外汇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再是由政府固定。

3.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参与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创始成员之一。

协议规定,英镑与美元的汇率固定为1
英镑等于2.8美元。

4. 浮动汇率制度的回归(1971年至今):1971年,由于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英国再次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并回到了浮动汇率制度。

英镑的外汇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波动幅度较大。

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
措施,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和进行量化宽松政策,以稳定经济和汇率。

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自由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

特别是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之后,一个放松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时代似乎已经开始。

本文将就美国、英国、日本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所实施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进行评述。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措施比较;总体评述一、金融自由化及其表现: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80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

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价格自由化。

(2)业务自由化。

(3)市场自由化。

(4)资本流动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改革对增进金融市场效率,深化金融体制以满足现实经济高效运行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美国、英国、日本在金融自由化中采取的措施及比较:(一)、美国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从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的金融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美国的金融机构的生存基础一度遭到严重动摇。

为避免全面金融危机的发生,建立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体制,美国着手对金融业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1)减少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为稳定金融秩序,通过提高银行自有资本的比例,增强了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增加的能力,从而减少破产风险。

(2)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能力。

第一,提高金融业经营效率;第二,放松了银行兼营其他金融业务的限制。

1989年以后,美联储通过对《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第20条作更宽松的解释,使商业银行得以进入新证券发行市场,银行业证券化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3)激活资本市场,恢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为增强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美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美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空间迅速增大,给各类风险喜好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力由此得到空前提高。

(二)、英国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为大幅度提高英国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英国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金融改革,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

金融服务法论的文金融服务法的兴起及对我国传统金融法的影响

金融服务法论的文金融服务法的兴起及对我国传统金融法的影响

金融服务法论文:金融服务法的兴起及对我国传统金融法的影响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发端以来,金融服务法在日、韩、澳、美等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今世界金融法制已成为金融服务法的时代。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对金融服务法进行了研究。

本文从调整对象角度出发,分析金融服务法与我国传统金融法的关系及其对后者的发展,以求引起学界的进一步探讨和争鸣。

关键词:金融服务法;传统金融法;影响一、金融服务法的兴起的背景世界范围内,金融服务法正式进入人们视野可以追溯到英国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大爆炸”式改革。

1986年之前,英国金融业具有典型的分业立法、自律监管特征。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加强,金融业竞争加剧,混业经营盛行,分业立法且自律为主的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造成了监管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很大程度上压抑了英国金融业的竞争力[1]。

于是,一部适应且能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新法律成为英国金融市场的客观需求,这种需求催生了1986年《金融服务法》。

20世纪90年代,英国爆发了一连串影响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大金融事件,最终国会在2000年6月通过了《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该法统合了英国相关金融立法,系统地规定了混业经营的相关规则,并创立了与此相对应的统一监管模式,成为举世公认的金融服务法的典范[2]。

此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不同程度地对本国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促进了金融服务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流行。

美国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的金融改革,更是对金融服务法理念的鲜明继受和发展。

金融服务法正在不断的实践中,表现出其符合当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真谛与魅力。

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学者对金融服务法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

诸多学术团体相继召开论坛对其进行研讨,相关著作也不断涌现,全国第一个金融服务法研究会也于2011年4月在北京成立,金融服务法已成为当前金融法制研究的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英国金融衍生市场 的发展和演变
$*,% 年伦敦证交所开始推出金融期权产品, ! (&’()) 这一市场被称为伦敦期权交易市场 , 主 要经营股票期权及金融时报股指期权; $*%" 年 成 立 伦 敦 金 融 期 货 交 易 所 (&/334),主要交易金融期货产品,$*%5 年之 后又开始引入金融期权产品,主要交易货币期权 及利率期权和指数期货期权。这两种业务在 $*%+ 年的大爆炸后均得到迅速的发展。 $**$ 年证券投资委员会 0/6 允许期货及期 (3(3) 权基金 将其持有资产的 $#7 投资于金融衍 (.3(3) 生产品; 允许高风险期货及期权基金 将其 持有资产的 "#7 投资于金融衍生产品, 这一系列 措施促进了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 由于 &’() 在 "# 世纪 %# 年代中后期业务 日益滑坡,以及为了应对来自法德等国金融衍生 市场的竞争,$**" 年 8 月 &’() 与 &/334 合并 为“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 ( &/33(4)。 $**+ 年 * 月 &/33(4 又与伦敦商 品交易所进行合并,但习惯上仍然称为 &/334。 合并重组后的 &/334 业务蒸蒸日上, 一度超过芝
环 球 金 融
( (F?:7>8?=G: D>G:H?I:>? E87J:?)取代了此前的 0’E K 0>F=H?:9 ’:LM7=?=:H E87J:? N 。但相对于法兰 克福的创业板“新兴市场”( O:M:7 E87J?)而 言,无论 0’E 或 (DE 均未能取得重大成功。 迫于形势,伦敦证交所终于在 $))2 年 $# 月 推出 ’?<LJ PQLR8>S: &789=>S ’TH?:I K ’P&’ N 交易 系统,以电脑自动交易撮合方式取代了原来的造 市商制度(UM<?: C 97=G:> HTH?:I),实现了交易 方式的重大转变。 $))% 年初,英格兰银行初步拟定计划,把 英国的即时清算系统通过内联网络泛欧系统 &(16P& 与其他欧共体的即时清算系统相联,由 英格兰银行负责英国国内的中央即时清算体系与 内联网络的联结,新成立的 VW(X’ 公司负责扩 大原有的网络以包容欧元的结算。 为了适应欧洲金融一体化的进展,顺应欧洲 各国证券市场纷纷走向联合以增强竞争力的潮 流, $))% 年 2 月伦敦证交所和法兰克福的德国 证 交 所 ( .:M?LR: /<7H:) 宣 布 结 盟 , 计 划 在 "### 年 $$ 月之前建设共同的欧洲证券交易平 台,但此后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 年 Y’P 推 出 技 术 板 块 &:LRE87J, 由 $2# 家已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组成。 &:LRE87J 不采用另外单独组建市场的方式,而 只是通过单独编制这一市场的指数,反映伦敦证 交所高科技企业的经营及成长状况,以利于投资 者更好地鉴别及增加对此类企业的投资。 "### 年 + 月伦敦证交所和德国证交所宣布 了合并计划,计划由它们各占 +#, 的股份,合 并成立“国际证券交易所”(= C A),将德国证 交所的主板市场并入 Y’P,将 Y’P 的创业板并入 德国证交所。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得不在 "### 年 ) 月宣布放弃。 与此同时,"# 世纪 %# 年代以来英国的货币 市场也实行了如下的一些主要改革措施: $))* 年 $ 月,英格兰银行宣布开放英国国 债的出售及回购市场。改变了此前英格兰银行中 央国债办公室(V6Z)直接交易的对象仅局限于 国债造市商、对国内外的国债投资者实行不同的 税收待遇、所有国债交易必须在英国国内清算等 做法。希望通过开放国债市场的措施吸引更多的
《国际金融研究 》 ! "##$ ! %
$&%’ 年的金融“大爆炸”还包括了对国债 (在英国被称为“金边债券”,*)15F)市场的改 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原来交易商与经纪商分离的 制度,扩大了国债造市商( G8HHF)的范围, 并以屏幕交易取代现场喊价交易。英格兰银行通 过政府经纪商进行国债市场的操作,其总体目标 是拓宽市场广度,营造一个高流动性、竞争性的 市场以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及在必要时协助对 货币的控制,特别是通过出售国债减缓货币供应 的增长。 与此同时的另一项重要改革是通过了《$&%’ 年金融服务法》,从法律上确立了证券投资局 (7B()在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的权威性 及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7B( 主要是通过证券业 的自律机构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但没有权力对 违规机构处以罚款或其它处罚,唯一的手段就是 取缔不服从管理的自律组织。因此在 $&%- 年英 国又成立了严重欺诈案办公室(7IJ),专门负 责对金融犯罪的调查和处理。 $&%’ 年 $$ 月伦敦证交所和“国际证券监管 组织”( B7KJ)进行合并重组:将原来的“伦 敦证券交易所”(L78)改组为“伦敦国际证券 交易所”( B78),并成立了一个新的证券业自 !"
!"
《国际金融研究 》 ! "##$ ! %
环 球 金 融
国外投资者,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降低政府筹 资成本,并加强对国内市场的短期货币控制,提 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年 $" 月英格兰银行进一步开放货币市 场,不再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局限于传统 的“贴现行”,允许银行及经纪商的广泛参与。 贴现行的经营也日益多样化,开始进入证券经 纪、基金管理等业务领域,不再局限于货币市场 上的短期拆借。 $**, 年 $$ 月英格兰银行中央国债办公室 (-.()推出新的国债清算系统 -.(//,首次允 许造市商对国债进行分拆(0’1/2,即将国债的 本金与息票部分拆开分别出售),这一新的清算 系统也为国债回购市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进一 步促进了英国国债市场的发展。
虽然在伦敦经营金融期权产品的市场经常被笼统称为伦敦期权交易市场,但实际上 &am市场 《国际金融研究 》 ! "##$ ! %
!"
!"#$%&! ’( %)"&*)+"%’)+, (%)+)-& 消失。 从 %# 年代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的改革措施,如允许清算银行从事住房贷款业务 ($&%#,$&%")、取消住房贷款协会同业之间限 制彼此竞争的利率卡特尔( $&%’)等等。由于 《$&(" 年住房贷款协会法》对其经营范围的严 格限制,住房贷款机构在面对清算银行等对手的 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公平 的状况,$&%( 年对《住房贷款协会法》进行修 改,扩大了住房贷款机构的经营范围,允许其进 入金融批发市场上筹集资金,并且可以改组为公 众持股公司()*+),为其进一步筹集资金开辟 了渠道。住房贷款机构和银行之间的界线开始模 糊,阿倍国民( ,--./ 01234516)住房贷款协会 籍此率先于 $&%& 年改组为公众持股银行。$&&7 年《住房贷款协会法》再次进行修改,将住房贷 款机构的经营范围从原来的“规定性业务范围” 改变为“许可性业务范围”,允许其在不违反该 法的前提下经营任何银行业务,使其与银行的界 限被进一步打破,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住房贷款 协会银行化的热潮。众多的住房贷款机构在业务 多样化的推动下纷纷进行银行化, 如阿莱斯一累 切 斯 特(,663158. 9 *.38.:2.;) 、哈 利 法 斯 (<163=1>) 、 乌 尔 维 奇 ( ?446@38A) 北 方 岩 石 (04;2A.;5 B48C)等规模居于该行业前列的机构 均在此列。目前除了全国住房贷款协会 (012345@3D.)等极少数几家之后,英国的住房 贷款协会基本都进行了银行化或是被其它银行所 收购兼并。实施转型后的住房贷款协会(尤其是 规模较大者)在存贷款、中间业务、甚至保险产 品等等方面与清算银行展开了几乎是全方位的竞 争。这一银行化的浪潮大大改变了英国原来的银 行体系格局,加剧了英国银行业尤其是零售银行 业的竞争。 (二)零售银行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除了原来的清算银行之外,"# 世纪 %#—&# 年代以来新进入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者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一是住房贷款协会,这其中如上文 提及的阿倍国民、哈利法斯等规模较大者往往拥 有相当庞大的资产规模及分支网络,并且其经营 实力也不在传统的清算银行之下;二是一些实力
!
三、英国银行业的变革
根据英格兰银行 $**" 年的分类,英国的金 融机构分为一级零售银行、二级银行、其它接受 存款机构及其它金融机构。一级零售银行主要包 括巴克莱银行、国民西敏寺银行、劳埃德银行等 清算银行及贴现行(9?@=:A;>?;B C:A@<@);二级 银行主要包括商人银行及海外银行等;其它接受 存款的机构主要是住房贷款协会(6A?DE?;B 0:=?F <>G)、国民储蓄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构则主要 指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信托公司等机构。 由于金融创新、放松管制及面临来自国内外 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始互 相渗透,相互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逐渐向经营 全面金融业务的方向发展。近二十余年来英国银 行业的变革主要表现为: (一)住房贷款协会的银行化 住房贷款协会(6A?DE?;B 0:=?<>G)是为其成 员提供购买住房贷款的互助型金融机构,在英国 的整个金融体系中曾占有相当重要而特殊的地 位。但英国金融体系中的此类特殊机构正由于近 二十年来住房贷款协会的银行化浪潮而日益趋于
!"#$%&! ’( %)"&*)+"%’)+, (%)+)-& 律性组织—— — “证券局”(&’() (二)大爆炸后的资本市场变革 “大爆炸 ” 大大巩固了伦敦证 $)%* 年的金融 券市场作为欧洲最大资本市场的地位, 在最高峰 时甚至占了欧洲境外股票交易额的 )+, 。 但从 )# 年代初开始,法、德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大力发 展其资本市场,而伦敦证交所在应用新技术方面 明显落后,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大陆的竞争, )# 年代之后英国证券市场又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改 革措施。 $))$ 年将原来的“证券局”(&’()与“期 货交易商及经纪商协会”((-./)合并为“证 券期货局”(’-(),对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实 行统一的监管。 $))" 年伦敦国际证券交易所宣布取消个人 会员,所有成员均必须为公司会员,以改善交易 所的运作并确保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更好适应 其国际化特点。 为了改变伦敦证券市场的清算效率大大落后 于法、德等国证券市场的状况, $)%) 年伦敦证 交所着手开发名为 &(010’ 的无纸化自动清算 系统,$))* 年 2 月 $+ 日英格兰银行负责开发的 中央自动清算系统正式启用,至此伦敦证券市场 才真正实现了证券交易的无纸化自动清算。根据 $))) 年末英格兰银行、伦敦证交所联合宣布的 计划,到 "##$ 年 " 月伦敦将实现 & 3 4 的交易清 算制度,而目前德国为 & 3 ",美国到 "##$ 年将 实行 & 3 $。 $))5 年 % 月,伦敦证交所决定允许本国投 资者以全球存托凭证(6.1’)方式投资外国公 司发行的证券。 $))+ 年由摩根・斯坦利等跨国投资银行合 资成立的电子证券交易所 &789:;<=>? 在伦敦投入 运作,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伦敦证交所在伦敦证 券市场的独占地位。 &789:;<=>? 使用与巴黎及法 兰克福证交所类似的全自动交易撮合系统,对伦 敦证交所的造市商制度形成了有力挑战。 "### 年 &789:;<=>? 宣布与瑞士交易所(’@A)合作成 立 B=7? C A 交易所,计划将其建成第一个泛欧洲 的蓝筹股交易所。 $))* 年 伦 敦 证 交 所 推 出 创 业 板 市 场 (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