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
广西南宁市南宁外国语学校林万春
教与学“双五环节”是创新教学的基本框架,是高效教学新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即“从教主学从”转为“学主教从”,理论阐明如下:1.就指导思想而言,应该从侧重“教”转为侧重“学”
教学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是辨证发展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抱着学生走路”,一切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

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则是在正确贯彻“学生为主”原则的前提下,侧重学生的“学”。

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乃是教学生怎么‘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就知识传授而言,应该从侧重“知”转为侧重“思”
过去传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要考的“知识”记住,所以课堂教学上侧重把知识讲得详之又详,细上再细,却不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观察的余地。

这样的教学必然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的学生。

而新课程不但强调学生“学”,还强调学生“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则就会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精神就会倦怠。

“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也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只停留在要求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上,应特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变传授型为探索型,努力为学生打开思考之门。

3.就教学方法而言,应该从侧重“灌”,转为侧重“导”。

所谓“灌”,就是教师利用课堂40分钟,尽可能多得把课本内“压”进学生这个“容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其害无穷。

要变教师灌输为学生的主动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导”的作用。

古人云:“施教之法,贵在启导。

”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得到启发,引起探索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就培养学生能力而言,应该从侧重“仿”转为侧重“创”。

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适应考试,一切从考试出发,一切为了考试,所以很难发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才能。

表现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这样,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

而新课改的宗旨是人的终身教育,必须注重开发个人的智慧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而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创造力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科学,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

”意思也就是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标新立异。

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分析和实验操作,并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阐述自己的观点。

事实上,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不仅能改善学习状况,而且对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就对待教学对象而言,应该从侧重于“偏”转为侧重于“全”。

“偏”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智育,而忽视了其它各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

只重视少数学生,忽视甚至放弃学困生,这完全违背了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

而新课改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生理、劳动健康诸方面,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的平等。

所以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应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课堂练习和达标检测必须具有梯度性,让优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困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满足,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要让每
一位学生都能开口发言,参加讨论,参与活动,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6.就教学过程而言,应该从侧重“果”转为侧重“程”。

过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把前人实验得出的结论要求学生记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强化结论的运用。

因此。

当某些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或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时,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

新课改的教学中重视结论的发现过程,往往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把握准确验证结果的实验一般是不做的,多数都是“纸上谈兵”,认为如果做不成功,会引起学生怀疑结论,产生消极影响。

其实我们如果从失败的实验中总结训,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同样可以使学生学有所得,并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相反还有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如果我们尽可能的把已知的结论演译为实验和探索过程,把课本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大有帮助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本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

教学过程不能埋没人的自我认识的本性,要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