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空间库建库规范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建设研究王洪;武丰雷【摘要】为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与管理难题,需要建设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以济南市为例,阐述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技术路线设计、数据库主体建设方案等内容,并对数据库系统的市场推广应用进行介绍.【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6页(P107-112)【关键词】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数据库;建库【作者】王洪;武丰雷【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1.6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进行感应、分析、整合,从而对时空中各类需求如公共安全、城市服务、民生、环保、工商业活动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智慧化,从而为城市中的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和持续地发展[1,2].地理空间资源数据库是智慧城市及各部门专题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资料,也是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础设施之一.海量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分散于不同部门,数据来源和数据格式各异,给数据共享与交流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是智慧城市的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为了对海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必须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时空数据库.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对城市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的建设进行研究.济南市地理空间数据在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使用存在一定差异,各部门的系统独立运行,导致各个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重复建设严重,给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地理空间数据本身也存在标准不一致、空间参考不一致、现势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需要建设济南市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系统,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1.1 总体目标济南市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为导向,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集成与整合济南市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资源,建成多源、多类型、多尺度、多时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数据的维护更新和共享交换机制,为济南市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智慧济南建设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提供空间基础定位基准,促进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推动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而促进城市的信息化.1.2 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是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环境支撑下,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体系,完成现有的DLG、DOM、DEM、大地测量控制点、地下管线、地名地址数据[3]、名泉数据等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项目建成后,应采用先进的外业数字化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实现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更新与维护,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全面性、权威性.1.2.1 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结合济南市实际情况,建立济南市地理空间数据的标准与规范体系,包括基础地理要素的分类编码和分层标准、数据处理标准、数据建库标准等.1.2.2 软硬件与网络环境建设全面改造和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的软硬件与网络环境,包括主服务器系统、备份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阵列、内部局域网等.1.2.3 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建设基于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和ArcGIS软件体系,结合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对空间数据组织、管理、数据结构上的技术要求,建立济南市地理空间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DLG数据库、DOM数据库、DEM数据库等.1.2.4 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与发布功能开发开发济南市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与发布功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入库更新、数据浏览、空间查询、维护、共享与交换等功能,为地理空间数据的持续更新和完善提供软件工具支持.1.2.5 数据采集与更新维护在项目后,依据竣工测量、动态更新测量、管线探测、规划报建等的成果数据,用以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促进不同比例尺地理要素之间的联动更新.1.3 总体框架济南市地理空间数据库总体框架可以分为支撑层、数据层、组件层和业务层,如图2所示:1.3.1 支撑层支撑层是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和运行环境体系两部分,该层贯穿于整个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和应用规范;运行环境体系包括网络体系、服务器、存储备份系统、安全保密系统和环境设施等.1.3.2 数据层数据层主要包括DLG数据、DEM数据、DOM数据、大地测量控制点数据、元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等.数据的存储管理等都由对应的数据管理系统来实现.1.3.3 组件层通过组件技术将应用功能分解构建为通用的、强大的、可配置的功能组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面:组织、存储、安全、备份.既各自具有独立的解决方案,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数据库管理的一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空间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功能,共同支撑数据库应用.1.3.4 业务层业务层面向系统使用者,通过采用工作流引擎规范化数据管理业务,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入库、更新、分发、产品制作等业务.数据更新业务是一个面向数据库的数据工程,机制和技术流程来保障,需要与生产系统进行有机的配合.产品制作是信息化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系统提供标准地形图和任意范围的地形图制图.数据分发功能面向专业用户的数据分发服务.2.1 标准规范编制技术路线标准规范编制的总体技术路线:首先广泛收集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和项目基础性规范,然后对所收集的规范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参照性规范,在此基础上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形成项目适用的标准规范.总体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2.2 数据建库技术路线建库工作采取以下技术路线:(1)空间数据统一采用Oracle进行存储管理;(2)以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数据库设计,并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作为表达工具;(3)采用统一的空间坐标参考,便于数据的交换;(4)入库数据整理加工和质量控制采用成熟的数据处理技术,构建智能、高效的数据加工整理平台;(5)通过数据入库质检一体化和批量任务并发入库等方式确保数据建库质量和效率.2.3 数据更新技术路线(1)通过传统动态更新测量、竣工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获取有效的更新数据源;(2)使用增量式更新、替换更新等多样化方式实现数据更新以及历史数据的存储管理;(3)采用合适的方法存储和管理历史数据,将地理实体的整个生命过程记录下来,为历史数据回溯奠定基础.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子库建设根据数据类型不同,本项目将建成DLG数据库、DOM数据库、DEM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大地测量控制点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和名泉数据库等7个不同的子数据库,如图4所示.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对海量、多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为人们提供实时的、动态的、准确的、可靠的、可以直接共享的基础数据信息.3.1.1 DLG数据库[4]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子库之一的DLG数据库,其数据主要来源于基础测绘成果的地形图数据.DLG数据库是以矢量数据结构存储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内容,包括这些地理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及相关属性信息.该数据库是多尺度集成的数据库,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1∶500 DLG数据库,覆盖济南主城区520 km2;(2)1∶2 000 DLG数据库,覆盖济南六区北部1 872 km2;(3)1∶5 000 DLG数据库,覆盖济南六区北部1 700 km2;(4)1∶10 000 DLG数据库,覆盖全市域8 300 km2.3.1.2 DOM数据库[4]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数字正射影像,其中包括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影像.为了将多种分辨率的影像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在数据入库时通过构建影像金字塔,逐层逐块建立多级索引结构,形成无缝的任意比例尺的数据库.根据影像数据比例尺不同将影像数分别建成1∶2 000,1∶5 000和1∶10 000的数据子库.在此基础上,对同一比例尺的影像数据按照倍率的方法建立适当层数的金字塔,增加一定的数据量,提高数据显示效率.具体涉及内容包括:(1) 1∶2 000 DOM数据,覆盖济南六区3 300 km2;(2) 1∶5 000 DOM数据,覆盖济南六区3 300 km2;(3) 1∶10 000 DOM数据,覆盖济南全市域8 300 km2.3.1.3 DEM数据库作为基础地理数据,DEM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质、农业、工程建设、军事、导航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济南市现有的DEM数据格网间距为10 m,比例尺为1∶10 000,覆盖济南市六区.但是,该数据格网间距较大、精度不高且覆盖区域内还有很多空洞,后续会进一步加大济南市DEM数据生产的力度.3.1.4 地名地址数据库以现有的地名地址数据为基础,经过标准化处理、重点检查、空值检查、坐标转换、编码体系转换、标准化处理等加工生产,完成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实现各类专题数据与地理实体数据的挂接[5].3.1.5 地下管线数据库通过对已有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通过对新建设地下管线的及时测量实时更新地下管线数据库.本次地下管线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为:给水、电信、电力、排水、煤气、热力、工业管道等各类综合管线约1.8万公里的数据库.3.1.6 名泉数据库名泉数据库是在名泉普查的基础上,引入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将整个泉水普查信息建立泉水信息库.在名泉数据库中,将明确标出每一处泉水的坐标、远中近景照片、出入方式、岩层结构、泉池大小、表现利用形式、历史故事传说等,并可绘制“泉水游览图”.3.1.7 大地测量控制点数据库[6,7]各类大地测量要素都采用通比例尺方式存储,适用于不同比例尺的同类大地测量要素存储在同一个物理分层.每类大地测量要素的属性数据存储在对应的点之记表、托管书表和成果表中,通过编号字段相互关联.GPS网、水准路线等存储在相应的表中,通过点位列表字段与控制点进行关联.3.2 主要技术参数3.2.1 空间参考技术参数空间参考基准:1993年济南市独立坐标系,坐标单位为米;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比例尺:地理实体成果数据涵盖四个比例尺,分别是1∶10 000,1∶5 000,1∶2 000,1∶500;其比例尺代码分别为:G,H,I,K.3.2.2 数据质量技术参数数据精度:数据规整过程中应保证与源数据精度一致,不得损失、破坏或降低原始数据精度;成果数据相邻图幅的要素要严格接边,包括数据几何接边与属性接边.由于整合时所使用的数据源不同而引起的相邻图幅无法接边的情况,需要在项目技术总结中说明.现势性:成果数据的现势性原则上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3.2.3 数据库建设指标数据资源是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共享和服务质量.要求数据资源应建立在严格一致的时空参照框架上,必须保证数据内容精准、种类完备、现势性强、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应满足以下几点内容:(1)形成济南市城市空间信息资源体系,对济南市地理空间数据资源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2)完成济南市现有所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建库、质检与入库工作,形成日常更新体制和更新技术;(3)形成专业测绘、公众专题数据处理与产品制作能力.系统建成后将兼有公益性和商业性两大服务功能,其产业化前景和规模化效益是十分可观的.系统将广泛应用于测绘工程、卫星导航、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国土资源调查等领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其应用领域如图5所示.4.1 城市概况普查根据国务院要求,济南市将开展地理市情普查工作,济南地理空间资源数据库将为济南地理市情普查提供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第一手的地理信息数据,将在济南市情普查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4.2 国土资源调查将济南市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大比例尺地图数据作为国土资源“一张图”的重要基础数据,纳入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进行管理、更新和应用,提供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服务;通过地政、矿政等行政审批和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市、县两级直接调用,为国土资源业务人员网上办理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登记发证、执法监察、矿业权审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等业务提供直观的空间定位基础.4.3 城市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以气象业务数据库、城市专题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气象地理信息Web管理与分析体系,同时基于GIS丰富的数据表现功能,搭建自动气象站气象地理信息Web共享与发布体系.4.4 交通、物流等行业根据国家、山东省和济南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和有关要求,同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联系,以将北斗导航定位服务应用于城市公交系统为突破口,逐步延伸到出租车管理、公安、消防、物流等行业.4.5 名泉景点导航泉水信息库建立后,将会对济南市的泉水旅游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泉水数据加入GPS导航系统,市民可自助找到每一处泉水,进行自驾游.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处的查询机上,游客也可以手指轻点,尽览济南泉水的全貌.城市地理空间资源时空数据库是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一部分,服务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本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多源、多类型、多尺度、多时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分层管理、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制图输出功能,而且具有数据更新维护功能,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9],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相关文献】[1] 杨乐.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2] 李杰.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3] 丁林可,王娟,宋珂,等.数字焦作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6):54-57.[4] 罗亮.数字长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D].长沙:中南大学,2011.[5] 刘成宝,杜洪涛,张坤.面向地理国情普查的济南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9):66-68.[6] 孙波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关处理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291-292.[7] 林键.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8] 李忠宝.空间技术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卫星应用,2012(2):9-16.[9] 史琼芳,肖昶,聂小波,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2012(5):40-4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截止到2017年6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截止到2017年6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 测绘与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截止到 2017 年 6 月)
序 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测试要求、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产品化测试,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评价结 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机构、 第三方测试机构、 用户及相关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软件的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评 价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基本 要求、评价体系、评定和服务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评 价。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了以总体均值和总量估计为目标的空间 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规定了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 本模型、实施过程、抽样参数、样本量计算方法、统计算法和 统计推断报告内容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具有空间分布的对象的抽样与统计推 断。 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内容、系统设计、建 库、系统集成、测试、验收、安全保障与运行维护的总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其它各类地理信息 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内容、构 成及要求,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和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和组 织、选取原则和指标、要素和属性内容、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生产、建 库、更新和分发服务。 本部分通过定义用于描述影像和格网数据所必备的框架,扩展 了现有的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提供了有关获取数据测量仪器 的特性、仪器测量过程的几何性质、数字化原始数据的生产过 程等信息。描述了从原始数据派生地理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元 数据, 包括生产过程中测量系统的特性、 处理方法和计算过程。 本部分作为 GB/T 30170-2013 的扩展部分,规定了用参数值或 函数描述空间参照的概念模式。它采用 GB/T 30170-2013 的模 式,将一个以坐标表示的位置与一个参数值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CRS),该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可 以扩展到包含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和标 记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生产、 质量控制、分发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生产、质量控制、分发和 使用。

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数据规范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规范(试行)佛山市国土资源局2005年11月目录1适用范围 (3)2编写依据 (3)2.1政策法规 (3)2.2规范性引用文件 (3)2.3参考文献 (4)3外部规范 (5)4建库存储 (5)5数据采集交换规定 (5)5.1采集单元 (5)5.2采集格式 (5)6地块编号规则 (6)6.1宗地编号规则 (6)6.2地块(图斑)编号规则 (6)7颜色规定 (6)8数据物理分层 (7)8.1基础地理数据 (7)8.2地理框架数据 (8)9基本属性 (9)9.1基础地理数据 (9)9.2地理框架数据…………………………………………………………………………………………………1 51 0属性项及代码 (18)1 0.1基础地理数据 (18)10.2地理框架数据 (19)附录A空间基准框架 (23)附录E地名分类代码表 (24)附录F计量单位及格式 (28)前言为了规范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根据现行国家、部、省在国土资源信息(测绘、土地、矿产、地环)采集、处理、建库和应用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兼顾佛山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的组成部分。

本规范由佛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提出、起草、解释。

本规范由佛山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并归口。

本规范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佛山市国土资源空间地理数据建库工作,也是地理数据采集、更新、质量控制等的基本性要求。

2编写依据2.1政策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2规范性引用文件基础测绘(1) 《测绘基本术语》GB/T 14911-94(2)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 103--2004 J 367--2004(3)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 J298-2004(4)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1(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 1005-2000(6)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8317-2001(7) 《数字地形图系列相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9)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7929-1995(10)《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5660-1995(1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12)《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 791-93(13)《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GB 12342-90国土资源(1) 《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2002(2)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2002(3)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2002(4)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2002(5)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1997(6)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7) 《土地信息数据模型》(8)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广东省修正版)》2.3参考文献基础测绘(1)《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 14912-94(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GB/T 13 989-92(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4)《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715 7-1997(5)《1:500 1:1 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 967-1995(6)《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CH/T 1006-20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 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 8-2001(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栅格地图》CH/T 1010-1901(9)《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 17797-1999(10)《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国土资源(1)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GB/T 13923 -92(3) 《地籍图图式》CH 5003-94(4) 《地籍测绘规范》、《地籍图图式》说明1994(5)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6)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一矿床学》GB/T 9649.16-1998(7)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8)广东省1:1万地形图数据入库项目数据采集技术方案(9)广东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工作实用手册(10)广东省土地利用数据库汇交标准(试行)(11)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广东省修正版)3外部规范4建库存储5数据采集交换规定5.1采集单元表5-15.2采集格式1)矢量数据(数字线划图DLG)采集成果规定为SHP格式,并经严格的拓扑检查、属性检查。

空间数据建库标准体系

空间数据建库标准体系

ISO/TC211地理信息标准(二)
15)元数据(Metadata)
16)空间信息定位服务 (Positioning Service)
17)地理信息描述 (Portrayal)
18)编码(Encoding)
19)服务(Service)
20)功能标准(Functional standards)
ISO/TC211地理信息标准(一)
1)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9)应用模式规则(Rules for Application Schema)
2)综述(Overview)
10)要素分类方法(Feature
3)概念化模式语言
cataloguing methodology)
目前,ISO/TC 211的积极成员(P成员)有31个,观察员(O成员)有 30个,并和许多有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作。我国从1994年该组织成立起 即参与工作,1995年起成为积极成员。国内的技术归口主管部门为国 家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ISO/TC 211国内技术归口办公 室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国内专家参与ISO/TC 211国际标准制定, 组团参加ISO/TC 211的全体会议和工作组会议,代表中国对该组织制 定的标准、技术规范等提出修改意见并投票等。
3)信息团体模型
信息团体模型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途径,使 得信息团体或用户维护对数据进行分类和 共享所遵循的定义;实现一种有效的、更 为精确的方式,使不同信息团体之间可以 共享数据。
OpenGIS 标准
综述、要素几何、空间参考系、定位几何 结构、存储功能和插值、要素、覆盖类型 及其子类型、地球影像、要素关系、质量、 要素集、元数据、OpenGIS服务体系结构、 目录服务、语义和信息团体、图像使用服 务、图像坐标转换服务、用于COM/OLE的简 单要素规范、用于CORBA 的简单要素规范、 用于SQL的简单要素规范、地理信息标记语 言、网络地图模型等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2.08•【文号】自然资办发〔2021〕21号•【施行日期】2021.02.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工作,部制定了《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1年2月8日附件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为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20〕15号)和《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19〕170号)要求,做好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编制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在中央一级的立体化统一管理,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保障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良好运行,服务部“两统一”职责履行,也满足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需要。

同时,推动地方各级数据库建设,支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横向联通、纵向贯通,满足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迫切需求。

(二)建设任务1.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库与集成基于全国统一的三维空间框架,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准确表达地上、地表、地下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关系及属性信息;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整合、集成与建库,形成物理分散、逻辑一致、动态更新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及变化情况,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各项管理的业务需求。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2 编制原则
先进性
本标准在编写时考虑尽量采用先进和较为成熟 的技术方法,同时考虑到所引用的标准和规范最 新版本和内容,避免存在与目前正在制修订的标 准之间产生不协调和不统一,减短了生命周期。
9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3 意见征求及处理情况
34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5 数据格式 数据库系统应支持有关的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数据格 式。
数据交换时宜符合GB/T 17798的 规定。
35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6 数据质量要求 4.6.1 数据质量描述 数据质量应采用数据质量元素描述。 数据质量元素应包括完整性、逻辑一致性、
3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1 背景
在“十五”标准化规划中,为了保持国家、省 级、城市间各级数据库在层级上,以及在同级数 据库之间的一致性和共享性,规范和更好地指导 数据库建设,适时提出了国家、省级以及城市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标准规范。本标准基于 我国的城市建设的需要,规范和指导城市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为目的进行编写的。
当采用城市独立系统时,应与国 家统一系统建立转换关系。
32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3 时间参考 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 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33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4 数据内容
数据库的数据应针对相应行政或自然区 域的范围,其内容包含地理空间定位基础数 据、多种比例尺的数字矢量地图数据(DLG )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DRG)、多分辨率的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和数字高程模型数 据(DEM)、地名数据,以及相应的元数据和 其他专题数据。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地理框架数据标准-国家地理空间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地理框架数据标准-国家地理空间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标准XB/T 2008——————————————————————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编制说明****-**-** 发布 ****-**-** 实施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发布一、任务来源和意义整合改造现有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是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相关标准研制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改造的基础。

针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应用需求,在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中,需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地理要素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反映和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而实现对象化逻辑表达。

为保证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全面展开,在现有国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实际需求,编制《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为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并给出实体代码,对于指导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本标准编制过程既考虑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也考虑了未来地理框架要素的应用需求。

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并规定了对要素实体编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程序。

因此本标准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同一性。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包括: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ISO 19101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7027 -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 917-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 917-2009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JT/T 307.1-1997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TB194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三、制定过程1.1收集分析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起草组在工作初期,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可以进行对象化的实体类型,并对说明和描述相关实体编码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国内外标准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合信息库建设的应用需求,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框架要素的实体编码规则的编写,并给出了道路、铁路、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实体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Version: 2.1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执行ISO9001:2000标准编制: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日期:日期:分发编号:目录1.前言 (4)1.1范围 (4)1.2引用标准 (4)2.总则 (4)2.1编制目的 (4)2.2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 (4)2.3数据成果 (4)2.3.1成果资料 (4)2.3.2成果格式 (5)3.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 (5)3.1数据文件命名 (5)3.2图层名称结构 (5)3.3图层定义 (6)3.3.1测量控制点(POINT)*A01P (8)3.3.2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 (8)3.3.3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 (8)3.3.4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 (9)3.3.5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 (9)3.3.6居民地注记(POINT)*B03P (10)3.3.7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 (10)3.3.8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 (10)3.3.9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 (11)3.3.10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 (11)3.3.11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 (11)3.3.12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 (11)3.3.13管线(LINE)*E01L (12)3.3.14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 (12)3.3.15管线注记(POINT)*E03P (12)3.3.16水系(POLY、LINE)*F01A、*F01L (13)3.3.17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 (13)3.3.18水系注记(POINT)*F03P (13)3.3.19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 (14)3.3.20境界注记(POINT)*G03P (14)3.3.21地貌与地质(POLY)*H01A (14)3.3.22高程点(POINT)*H01P (14)3.3.23等高线(LINE)*H01L (15)3.3.24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 (15)3.3.25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H03P (15)3.3.26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 (15)3.3.27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 (16)3.3.28植被注记(POINT)*I03P (16)3.3.29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 (16)4.数据转换流程 (16)4.1数据转换技术流程 (16)4.2代码转换、数据分层 (17)4.2.1测量控制点 (18)4.2.2居民地及垣栅 (18)4.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0)4.2.4交通及附属设施 (26)4.2.5管线及附属设施 (29)4.2.6水系及附属设施 (30)4.2.7境界 (33)4.2.8地貌和土质 (34)4.2.9植被 (35)4.2.10注记 (36)4.2.11其他特殊要求 (36)4.3数据接边处理 (36)4.4数据检查 (36)4.4.1质量控制指标 (36)4.4.2自(互)检 (36)4.4.3过程检查 (36)4.4.4最终检查 (37)5.地名数据技术规范 (37)5.1图层及属性定义 (37)5.1.1物理分层 (37)5.1.2地名代码 (38)5.2数据编辑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doc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doc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标准XB/T 2008 ——————————————————————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编制说明****-**-**发布****-**-**实施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发布一、任务来源和意义整合改造现有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是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相关标准研制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改造的基础。

针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应用需求,在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中,需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地理要素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反映和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而实现对象化逻辑表达。

为保证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全面展开,在现有国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实际需求,编制《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为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并给出实体代码,对于指导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本标准编制过程既考虑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也考虑了未来地理框架要素的应用需求。

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并规定了对要素实体编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程序。

因此本标准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同一性。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包括: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ISO 19101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7027 -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 917-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 917-2009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JT/T 307.1-1997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TB1945-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50000 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50000 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三、制定过程1.1收集分析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起草组在工作初期,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可以进行对象化的实体类型,并对说明和描述相关实体编码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国内外标准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合信息库建设的应用需求,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框架要素的实体编码规则的编写,并给出了道路、铁路、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实体代码。

地理信息标准规范

地理信息标准规范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是一项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可支持建立区域综合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素目录,用以实现不同专业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建库、存储以及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

《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 25528-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31: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duct specifications》,定义和描述了数据产品规范的通用结构和内容,规定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数据产品规范范围、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内容和结构、参照系、数据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维护、图示表达、数据产品交付等内容、要求,并通过UML模型表示相应的数据定义。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用于指导数据产品规范的编制。

《地理信息服务》(GB/T 25530-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19:2005《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标识和定义了用于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体系结构模式,并定义了该体系结构模式与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模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分类及地理信息服务的一系列实例,描述了如何创建与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

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从平台无关和平台相关两种角度,为选择与规范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指南,为开发者提供了软件开发框架。

《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B/T 25597-2010)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28:2005(E)《Geographic information-Web map server interface》,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GetCapabilities)、获取地图(GetMap)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GetFeatureInfo)等操作,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

地理信息标准规范

地理信息标准规范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是一项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可支持建立区域综合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素目录,用以实现不同专业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建库、存储以及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

《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 25528-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31: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duct specifications》,定义和描述了数据产品规范的通用结构和内容,规定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数据产品规范范围、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内容和结构、参照系、数据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维护、图示表达、数据产品交付等内容、要求,并通过UML模型表示相应的数据定义。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用于指导数据产品规范的编制。

《地理信息服务》(GB/T 25530-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19:2005《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标识和定义了用于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体系结构模式,并定义了该体系结构模式与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模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分类及地理信息服务的一系列实例,描述了如何创建与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

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从平台无关和平台相关两种角度,为选择与规范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指南,为开发者提供了软件开发框架。

《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B/T 25597-2010)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28:2005(E)《Geographic information-Web map server interface》,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GetCapabilities)、获取地图(GetMap)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GetFeatureInfo)等操作,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

arcgis数据库建库流程

arcgis数据库建库流程

ArcGIS数据库建库流程一、引言ArcGIS是一个全面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其中包括了数据库建库的功能。

数据库建库是指在ArcGIS平台上创建和管理各种地理数据的过程,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讨论ArcGIS数据库建库的流程。

二、数据准备在进行数据库建库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不同的源头,包括现场采集、影像遥感、矢量图层等等。

在准备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ArcGIS的要求。

三、数据库选择ArcGIS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包括文件型数据库(如File Geodatabase)、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以及云数据库(如ArcGIS Online)。

在选择数据库类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四、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建库的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属性。

数据库的结构通常由各种层级的要素类和表组成,而属性则用于描述和标识要素的特征。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组织形式、空间索引的建立以及数据的完整性等因素。

4.1 数据库结构设计在数据库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数据库中的要素类和表的组成。

要素类是地理数据的核心,可以包括点、线、面等不同类型的要素。

而表则用于存储非空间属性数据。

在设计数据库结构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层组织,以便于数据的管理和查询。

4.2 属性设计属性设计是确定要素类和表中属性字段的名称、类型和约束条件等。

在属性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属性字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属性分类和分级,以便于数据的分析和查询。

4.3 空间索引设计空间索引是提高地理数据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根据数据的种类和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建立空间索引。

常用的空间索引方法包括网格索引、四叉树索引和R树索引等。

基于QGIS的地理数据库设计与建库方法

基于QGIS的地理数据库设计与建库方法

基于QGIS的地理数据库设计与建库方法
概述
地理数据库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存储地理信息的工具。

在使用QGIS进行地理数据库设计和建库时,需要考虑数据结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导入和导出等方面的问题。

数据结构设计
在设计地理数据库时,需要确定数据的层次结构和关系。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点、线和面等基本要素,以及属性数据。

可以通过创建不同的图层和要素类来组织和管理这些数据。

数据类型选择
在QGIS中,地理数据可以有多种数据类型,如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进行存储和处理。

矢量数据常用于表示地物的几何形状,而栅格数据常用于表示连续分布的数据。

数据导入和导出
在建库过程中,需要将现有的地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

QGIS提供了多种导入和导出数据的方式,如导入Shapefile文件、导入CSV文件以及连接外部数据库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和导出方法,并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优化
在建立地理数据库后,可以进行一些优化操作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例如,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空间分析工具可以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等。

根据具体需求,在使用QGIS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数据库优化措施。

结论
本文介绍了使用QGIS进行地理数据库设计和建库的方法。

通过对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数据库优化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建立高效、可管理的地理数据库。

第五章:空间数据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

第五章:空间数据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

第五章:空间数据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关于Geodatabase 1.Geodatabase在⼀个公共模型框架下,对GIS通常所处理和表达的地理空间特征如⽮量、栅格、TIN、⽹络和地址进⾏同⼀描述。

2.Geodatabase是⾯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

3.ArcGIS的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是为更好地管理和使⽤地理要素数据,⽽按照⼀定的模型和规则组合起来的地理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s)。

Geodatabase是按照成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的。

这些数据对象包括对象类(Objects)、要素类(FeatureClass)和要素数据集。

4.Geodatabase对地理要素类和要素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类⼏何⽹络和要素属性表对象等进⾏有效管理,并⽀持对要素数据集、关系及⼏何⽹络进⾏建⽴、删除和修改更新操作。

5.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1.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是指在现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空间数据库的整个过程。

⼀般包括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和数据层设计等内容。

2.空间数据库的建⽴,有3种⽅法:1.建⽴⼀个新的地理数据库。

2.移植已经存在的数据到地理数据库。

3.⽤CASE⼯具创建地理数据库。

三、创建⼀个新的Geodatabase 1.进⾏设计,计划要包含哪些地理数据类、地理数据集、对象表、⼏何⽹络主关系类等。

2.利⽤ArcCatalog开始建库,步骤包括:建⽴新的空间数据库、建⽴其组成项、向数据库各项加载数据以及建⽴关系添加索引等。

①新建⼀个空的个⼈Geodatabase ②创建要素数据集:要素数据集是储存要素类的集合。

建⽴⼀个新的要素数据集,必须定义其空间参考,包括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投影坐标)和坐标域(X,Y,Z和M的范围及精度),数据集中所有的要素类必须使⽤相同的空间参考,且要素坐标要求在坐标域内。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城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和管理好地理信息数据库,就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数据库的建库方案,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1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字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数字城市”建设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包括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通过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城市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是以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数据的分发与挖掘、数据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目标,如:系统需要易于使用、管理及维护,能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成为可依托的有力工具;系统建设的结构、功能和界面需操作方便、灵活,适合各层次用户使用且易于更新和管理;系统采用基于COM组件机制和AreGIS En-gine组件包的开发方式,进而使代码实现很大程度地重复应用、保证系统广泛的自适应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内容、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精度等应采用有关国家标准;系统在设计时以系统功能方便扩充、组可重复应用为指导思想;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方法、设备、技术等,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目标是围绕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数据增值服务、数据分发、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核心业务和工作,建立满足内部和外部地理信息分发服务需要的业务系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形成信息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系统应成为综合性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和保证。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篇一: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能方便到达.(6)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相等.(7)无缝拼接原则:任意一个下级区域(如社区对于街道)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内;与其他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县边界吻合;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保证接边正确;同级区域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或出现空隙;单位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连接,不得重叠.5.城管部件普查需求部件普查的范围为建湖县建成区公共区域范围的室外地面公共空间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根据文献的有关规定,结合建湖县实际,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设定为7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及扩展部件)和88小类。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管理、分发服务和产品开发,包括1﹕500、1﹕1000、1﹕2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各种专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不同系统间的基础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以及数字化测图、编图和地图更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94-2009 地理信息术语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GB/T 21740-200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CH/T 9005-2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CJJ 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3 术语和代号3.1 术语3.1.1 平面控制系统平面控制系统是最基本的地理定位系统之一,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平面空间地址,及地理平面位置,正确反映真实世界中各种实体之间的平面位置关系。

3.1.2 高程控制系统高程控制系统是地理空间定位的另一重要系统,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相对于某一起始高程平面的高度(即高程)。

3.2 代号DLG 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4 空间定位4.1 数学基础4.1.1 平面坐标系统需要有两套系统:采用CGCS 2000坐标系。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指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内容的数据库系统。

它主要用来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查询、分析和展示。

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部分,其建库方式的选择对数据库的性能、数据管理和应用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建库方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1. 关系型数据库建库方式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关系型数据库通常采用属性数据和几何数据分离存储的方式。

属性数据存储在表格中,而几何数据则以特定的格式存储在专门的几何数据字段中。

关系型数据库的建库方式需要设计合适的表结构,并且采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优点:a) 数据结构清晰: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使得数据结构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

b) 数据一致性高:关系型数据库支持事务处理和数据完整性约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c) 数据操作灵活:通过SQL语言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查询和分析操作。

缺点:a) 性能受限:对于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关系型数据库的性能受到限制,查询速度较慢。

b) 空间索引不足:关系型数据库对于地理空间数据的索引支持较弱,空间查询效率较低。

c) 对象映射复杂:关系型数据库需要进行对象-关系映射,数据与地理实体的对应关系复杂。

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以文档、键值对或图形结构存储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非关系型数据库通常采用文档数据库或图形数据库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文档数据库采用JSON或XML格式存储数据,而图形数据库采用图形结构存储地理对象之间的关系。

优点:a) 更适合地理空间数据:非关系型数据库更适合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高效地支持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b) 数据规模扩展性好:非关系型数据库具有良好的数据扩展性,可以轻松处理大规模的地理信息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库建库规范1遥感影像数据库建库规范1.1.1建设方案(一)建设模式遥感影像数据是一种海量、昂贵且时效性强的信息资源,它的获取、更新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它的获取和更新应由指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根据政府部门的实际需求,制订影像采购计划,进行统一获取、处理,并建立相关机制确保为各部门提供共享使用。

采用“市财政统一支付、全市共享使用”的方式,开展遥感影像的获取,并通过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各应用部门提供分发和共享使用,实现“一次投资、重复使用、多方受益”集约化建设模式。

(二)建设内容根据《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以及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相关规定要求,鄂尔多斯市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应满足以下方案:其中,一类地区包括城市建成区、重点规划区(如全市16个工业园区、沿黄河地区等)及旗区主要城镇;二类地区包括城市近郊、旗区主要城镇近郊和人口聚集区;三类地区包括城市远郊、沙漠和草场、林地等。

地区分类的数据比例尺精度为:一类地区影像数据分辨率应优于1m;二类地区影像分辨率应优于5m;三类地区影像分辨率应优于5m。

考虑遥感影像的采集成本,结合鄂尔多斯市基本需求,遥感影像数据库将以航天数据为主、航空数据为辅,以航天、航空相结合的手段,构建立体数据体系,形成一个多尺度(1:500~1:2000、1:2000~1:5000、1:5000~1:10000等)、多类型(光学、光谱、微波、激光雷达等)的数据体系,满足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应用需求。

(三)组织模型遥感影像是一个大对象,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

综合考虑鄂尔多斯市建设需求,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瓦片金字塔组织模型,支持基于文件管理方式、基于文件和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等多种数据管理方式。

图1 瓦片金字塔组织模型(第二层以18度,第三层以9度划分)本方案特点为:1. 满足遥感影像多尺度的特性;2. 具有高效空间数据索引和空间数据查询能力;3. 满足遥感影像数据多源性的要求;4. 满足遥感影像数据库的无缝性;5. 实现海量遥感数据的管理。

2数字线划图数据库建库规范2.1.1建设方案(一)数据覆盖范围(二)建设内容1. 数字线划图数据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控制点数据、水系数据、居民地及设施数据、交通、管线数据、境界与政区数据、地貌数据、植被与土质数据。

2. 数字线划图数据各类对象的分类按照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设计;3. 空间形态数据按照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和GB/T20257.2-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设计;4. 数学表述按照GB/T 17798-1999《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设计;5. 不同比例尺数字线划图包含的要素,按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设计。

具体内容如下:1. 水体数据水体数据包含鄂尔多斯全市范围内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水面或有标志意义的瀑布、井等要素的空间数据特征。

2. 居民地及设施数据居民地及设施数据包括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公共服务及其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科学观测站及其它建筑及其设施等空间和属性数据。

3. 交通数据交通数据包括铁路、地下隧道、公路(含高架路)、快速路、乡村道路、街道、道路构造及其附属设施、空运设施及其它交通设施的空间和属性数据。

4. 管线数据管线数据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电力、电信等管线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按地理空间要求分为地上、地面和地下三种;按几何形态分管线和管线节点。

5. 境界与行政区划数据境界与行政区划数据包括城市各级基本行政区划要素的境界、区域及行政机构驻地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鄂尔多斯市行政区划应包括市、旗区和街道、乡镇苏木、社区等。

6. 地貌数据地貌数据应用于表现地面起伏状态和基本构造特征。

地貌数据可包括等高线、高程注记、水域等值线、水深注记点、自然地貌、人工地貌等类型。

7. 植被与土质数据植被与土质数据包括地表植被和非植被覆盖情况,包括城市绿化情况、农田耕种情况、非耕地和土质情况等。

(三)组织模型数字线划图采用5位数的编号方法,其中首位数为比例尺代码:1与1表示1:1000地形图、2表示1:2000地形图。

第2、3、4、5位数为与图幅左下角坐标有关的图号代码(1:1000地形图除外)。

其中,对于1:1000数字线划图的图号代码K1不足3位时,K2不足2位时首位补零;对于1:2000数字线划图的图号代码K1不足2位时,K2不足2位时首位补零;对于1:1000数字线划图而言,其图号代码K1的首位亦为其比例尺代码。

图号代码中K1为一与坐标Y有关的整数,K2为一与坐标X有关的整数,对于任一点(X,Y),例如(22345.70, 113456.80 )其所在的数字线划图的图幅号计算式见下表。

说明:符号INT[ ]表示对[ ]内的数取整数部分。

(四)数字线划图数据分层数字线划图数据分为七层,其分层和层码参照下表。

3三维模型数据库建库规范3.1.1建设方案(一)建设内容三维模型数据库依据是否用于可视化表现将其分为源数据分库和展现分库。

源数据分库根据要素分为建筑物、道路、水系、植被、地面、地下空间设施及其它等七个模型子库,各模型子库存放原始三维模型,每个模型含有几何、属性和纹理三类信息。

展现分库也按要素分为建筑物、道路、水系、植被、地面、地下空间设施及其它等七个模型子库,各模型子库存放用于三维可视化表现的模型,每个模型通过唯一编码与原始三维模型一一对应,并含有LOD1、LOD2、LOD3、LOD4和LOD5五个不同表现等级的模型。

其架构如下图所示:图2 三维数据构成方案(1)源数据分库1. 建筑物模型建筑物模型包括各类地上建(构)筑物主体及其附属设施、各类地下建(构)筑物(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人防工程等)的几何、纹理和属性数据。

2. 道路模型道路模型数据包括高速公路、登记道路及地下通道、人行天桥、铁路、高架线、道路附属设施等的几何、纹理和属性数据。

3. 水系模型水系模型数据包括河、湖、井、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几何、纹理和属性数据。

4. 植被模型植被模型数据包括成行栽植的行道树和绿地、种植的景观植物的几何、纹理和属性数据。

5. 地面模型地面模型数据指道路围合的自然或人工修筑地面区域的几何、纹理和属性数据。

6. 地下空间设施模型地下空间设施模型包括地上地下管线、地下人防设施、地下交通设施等。

7. 其它模型其它模型主要是指除地形、建筑物、交通、水系、植被、地下空间设施以外的模型。

(2)展现分数据库对于每一个三维数据模型,通过模型平面精度、模型高程精度、模型复杂度和纹理精度等四个指标,实现三维模型数据展现的分级管理。

方案如下表所示:(二)组织模型(1)三维模型编码每一模型需要唯一标识码,由市级行政区域地名、旗区行政区域地名、苏木乡镇行政区域地名、村区域地名、模型类型、模型顺序号和展现等级组成,如下图所示。

其中展现等级用0、1、2、3、4、5表示,0表示原始模型,1、2、3、4、5表示对应展现等级。

XXXX XX XXX XXXX XX XXXX X展现等级模型顺序号模型类型村级行政区域地名乡镇级行政区域地名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市级行政区域地名图3 三维模型数据编码规范(2)数据组织利用唯一标识码对源数据分库中每一模型的原始模型进行标识,同样利用该标识码对展现分库中该模型对应的五个展现等级进行统一标识。

源数据分库中每一模型的原始模型存储该模型的几何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及纹理信息;展现分库中每一个模型存储五个展现等级,每一展现等级通过构成关系集成了几何位置信息及纹理信息。

其关系如下所示:图4 三维模型数据组织示意4 地址编码数据库建库规范4.1.1 建设方案地址编码数据包括地名和地址数据。

地名数据库包括:行政区域名称、居民地名称、有地名意义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名称、交通线名称、纪念地和古迹名称、山名、自然地域名称、境界名称等。

地址数据库是基于门牌信息、门址信息的标准化空间位置数据,用户可根据门牌信息检索、匹配到地图上。

目前地址数据库已经成为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建设的核心数据内容之一。

图 5 地址编码分类基本地点名称类型可分为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

(1)区域地名区域地名应包含市、旗(区)、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信息和单元网格信息。

区域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与标准地名一致,是描述该区域名称的最小单元。

区域可通过代码信息进行坐标的匹配,其编码规则应符合CJ/T 213的规定。

(2)地片与小区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应包含地片名称、居住小区名称的信息。

地片与小区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准地名,是描述地片、居住小区的最小单元。

(3)街巷地名街巷地名应包含有地名标牌的街巷等。

街巷地名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街牌和巷牌标示的汉字名称,是描述街巷地名信息的最小地理编码数据库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单元。

(4)门(楼)牌地址门(楼)牌地址包括门牌地址和楼牌地址。

门牌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院)];楼牌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楼]。

符号[]表示地点描述内容;符号|表示分段;符号/表示或者;()表示可选内容。

(5)标志物地址标志物地址应包括以下内容: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与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广场、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纪念地、名胜古迹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与院落,包括医院、学校、单位等;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桥梁、道路环岛、交通站场等。

标志物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描述该标志物的标准名称,应能唯一标识特定地点。

(6)兴趣点地址兴趣点地址应包括沿街巷及小区中具有地理标识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和建筑等。

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描述该兴趣点的最小名称单元。

兴趣点地址应按以下方式唯一标识特定地点:[街巷名称/小区名称| 兴趣点]。

注:符号[]表示地点描述内容;符号/表示或者;符号|表示分段。

5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建库规范5.1.1建设方案政务电子地图在基础测绘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与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建设相似,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的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基础测绘相关规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水系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管线及其它公用设施。

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在基础测绘地形图数据基础上去除了以下内容:(1)地理空间控制信息:国家等级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数值;(2)水系及附属设施:河流的通航能力、河床底质、岸质、水源的性质属性;湖泊及水库容量、水深;堤坝的高度、长度、材质、通航能力及载重量;沼泽水深、泥深和分布范围;陡岸的比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