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必修下册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下册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下册知识点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必修下册的内容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分别介绍高三历史必修下册的几个知识点。

第一部分:秦汉时期的政治生活1. 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的第一个集权中央帝国;汉武帝则进一步巩固统一局面,开创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时期。

2.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秦汉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发展,汉武帝时期推行的"著作佃禄法"使农民逐渐摆脱地主对土地的依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例如陶瓷、纺织等行业。

3. 都城建设: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而汉武帝在长安(今西安)修建了宏伟的都城,体现了统一中央帝国的繁荣与富强。

第二部分: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1.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统一南北,建立隋朝,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均田制、门阀政治等。

2. 唐朝的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盛世之中经济繁荣,政权稳定。

唐朝的科举制度使得士人们有了通过考试来进入政府担任官职的途径。

3. 文化传播与繁荣:隋唐时期,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文化繁荣,长安成为东方文化中心,引进了大量外国文化和科技。

第三部分: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 宋朝的政治变革:北宋时期,推行了科举制度,实行百官制度,通过改革削弱了地方军阀势力,培养了大量官僚。

2. 元朝的民族融合:元朝蒙古族政权统治下,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实现了汉族与蒙古族的融合。

3.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明朝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状况得到一定改善,清朝则实行了满蒙制度,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习高三历史必修下册的相关知识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新课标全 国Ⅰ 新课标全 国Ⅱ 安徽 江苏 浙江 2013 山东 广东 福建 福建 海南 海南 安徽 安徽 安徽 北京 海南 山东 2012 山东 江苏 江苏 福建 福建 天津 25·4 25·4 12·4 3·3 16·4 11·4 14·4 15·4 16·4 4·2 5·2 13·4 14·4 15·4 13·4 6·2 10·4 12·4 21·3 3·3 14·4 15·4 1·4 程朱理学 宋代土地政策的影响 汉唐间安徽农业生产 三省六部制 唐代抑商政策 中国政治制度变革 陆九渊 唐代工匠 朱熹 唐代的社会风气 南宋的赋税变化 科举制 北宋商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古代中枢机构的设置 宋代理学 君主专制的强化 加强中央集权 选官制度 宋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城市的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经济和外交 言论 汉唐与宋的对比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3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3
【考情预测】
年份 地区 新课标 全国Ⅰ 新课标 全国Ⅰ 新课标 全国Ⅱ 浙江 江苏 2014 福建 山东 广东 四川 重庆 天津 北京 海南 海南 题号·分值 25·4 26·4 26·4 14·4 3·3 38·36 15·4 13·4 13·8 4·4 12·4 14·4 5·2 6·2 考点 唐代儒学 宋明理学 北宋交子 地方制度 雕版印刷术 科举制 唐宋时期的农业 唐代均田制 古代制瓷业 唐代社会习俗 古代政府的商业政策 宋代枢密院 唐代科举制 唐代手工业 切入角度 唐代儒佛道的兴衰 理学的人性观 史料 地方志名称 宋代书坊 文献资料 农业专业户 土地买卖 景德镇的发展 官员治侈 史料 唐末割据 选官制度的变化 西方丝织技术 备注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1996年全国卷试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注意:不要全面罗列唐文化的成就,而要从中作出概括并用史实说明。

文字表达应语意准确,条理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历史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和文字表达能力。

试题虽大面积依托教材,但并不是简单地考查考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突出考查考生概括、归纳、提炼的能力。

本题要求回答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

回答特点和原因时,既要有概括性说明,又要具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

从我国古代来看,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进步,这些都是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

唐代文化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典型的例证。

答题时要注意“概括”和“说明”。

要求先概括,后说明。

前者是论,后者是史实。

史论结合的能力考查是本题的又一重要特色。

另外,本题对“文字表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同“概括”“说明’一样,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具体的考评标准。

总之,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旧题新作题。

【答案】原因:概括:①政治稳定②经济发达③对外开放说明:①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

②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出现了盛世景象。

③和朝鲜、日本、印度、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特点和历史地位:概括:①全面繁荣②兼收并蓄③世界领先④影响深远说明:①有杰出成就的各领域②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③领先于世界的项目④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的事例例2(2002年全国卷考题)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①《缀术》②唐乐③熬糖法④班田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重要历史知识的能力。

它既考查了古代文化,也考查了对外关系的内容。

《缀术》是南朝人祖冲之的数学专著,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的课本。

班田制是日本仿效唐制而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唐乐中有当时从朝鲜半岛传来的高丽乐,唐太宗时曾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4隋唐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4隋唐

中国古代历史第三单元隋唐第1课时政治【综述】隋朝:581-618唐朝:618-907总体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中华文明鼎盛时期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经济繁盛,南北经济趋平衡。

3.文化上:唐文化全面繁荣,思想方面,科技、文学和艺术成就突出.影响深远。

考点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目标】(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目的:分割相权,加强君权(2)内容:唐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3)运作顺序: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4)评价:①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合议朝政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

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

首长一般人数不多,权力较大,而委员不仅人数可以较多,而且上面应该还有一个委员长,可见到了唐代宰相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而历代皇帝并非只是为了限制相权而限制相权,限制相权的最终就是要加强皇权,所以应该选D比较合适。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保证了皇权独尊【答案】B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此题干简单,难度也小,主要是仔细审题,注意限制词:不正确。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梳理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在统一北方后,于581年建立隋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2. 隋炀帝的改革:隋炀帝杨广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包括封禅制度、均田制度等,但后期统治不善导致国家内外交困。

3. 安史之乱:唐朝初年的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安史之乱爆发,给唐朝带来严重的政治动荡和战乱。

4. 延续与发展:唐朝通过变法和政治手段,逐渐稳定国家局势,实行科举制度,开创了贞观之治。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与农业1. 天下统一:隋文帝杨坚统一华北后,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修筑了大运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2. 粮食生产: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度,有效分配了土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保证了国家的稳定。

3. 经济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家开展了轮作耕作、水利工程建设等,加强了农田开垦和水利灌溉。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与教育1. 科举制度:唐朝贞观年间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进入官府,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2. 文学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王勃、杜甫、李白等。

3. 文化交流:隋唐时期与西域、中亚等地的交流频繁,带来了佛教、回纥文化等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隋唐时期的科技与发明1. 造纸术:隋朝末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书写、阅读和传播知识的便利性。

2. 印刷术:隋唐时期,唐朝宰相韩愈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大规模印刷和流通。

3. 航海技术:隋唐时期的航海技术大幅提升,促成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加强了东西方交流。

五、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1. 与北方民族的关系:唐朝通过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与突厥、回纥等北方民族建立了友好关系,确保了边疆的稳定。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道教:①魏晋南北朝时,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2、佛教:(1)佛教的发展①西汉末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③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2)反佛: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②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最杰出的代表,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儒学:①春秋时期时期孔子提出,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蔚为大观;②秦朝时期,深受打击;③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④魏晋南北朝时,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⑤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⑥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复兴儒学运动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目的: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内容: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影响: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发展过程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朝时期②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④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④玄学盛行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知识延伸]魏晋玄学(1)产生原因:①魏晋统治集团分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隋唐时期的商业与贸易兴盛
1 通行黄金货币
隋唐时期发行的黄金货币,有一定的霸权地位,在商业贸易中得到广泛流传和使用。
2 贸易中心
长安、洛阳是当时国内贸易中心,海上贸易则以广州为中心。
3 贸易项目增多
丝绸、茶叶、瓷器、玉器、金银首饰、药材、香料等物品的贸易日渐繁荣。
隋唐时期货币与铸造技术的发展
货币发展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
政权 农业生产 手工业
隋朝之后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利最为集 中、中央权力最为稳定的时期
隋唐时期,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水利建设、耕作 技术、种植业、牧业、养蚕业等都得到了改进和 发展。
隋唐时期,手工业逐步替代原始部落的“工作”的 制度和田赋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完善。
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进步
1
科技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和科技体系,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完整通行于 社会生产、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的文明体系。
2
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蕴含了大量的文学艺术成果,如古诗歌、古书画、古剧目、古音乐等各类文化 表现形式。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注重人伦道义和宇宙观念,其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代表。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货币体系的不断 精细化,分层次、分种类、分区域、分币值。
铸造技术进步
中原地区主要采用高炉冶铁法,并且发明了石炭铁 冶炼和大成铁炉。
隋唐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
农业生产
隋唐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产量也得到了 极大的提升。
手工业繁荣
草席、丝绸、瓷器、琉璃、铜器、铁器等手工业产 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 手工艺品。

高三历史:《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 隋唐、宋元课件

高三历史:《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 隋唐、宋元课件

广东 13 科举制 广东 14 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 山东 9 海南 4 海南 3 科举制 行省制度 宋代商业的发展
浙江 13 宋代制瓷业的发展 天津 2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以古诗切入 以图片切入 以图片切入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安徽 12 儒家伦理思想 安徽 13 古代绘画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2010
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 核(门下)至执行(尚书)。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
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3.演变
(1)三省六部制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朝时三省为中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诊断参考】 知识缺陷 ●不能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唐、宋、
元中枢机构的变化。
●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尤其是宋代商业 发展的特征。 ●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情况把握不准确。 ●缺乏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力,尤其是对宋明理学的掌握。 ●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特色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对风俗画的把握。
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
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 A )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3.(2012· 安徽文综)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技能缺陷
●缺乏对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

第12节 隋唐的文化和科技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

第12节 隋唐的文化和科技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

第12节隋唐的文化和科技一、文化要点提示: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文学艺术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中外历史纲要上P42)。

隋唐宗教道教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中外历史纲要上P42)佛教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佛学繁荣,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中外历史纲要上P42)(选择性必修三P3)思想儒学■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中外历史纲要上P42)■唐朝复兴儒学(中外历史纲要上P42)①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②提出:韩愈③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的观点⑤作用: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文艺文学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中外历史纲要上P43)书法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中外历史纲要上P43)绘画①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中外历史纲要上P44)②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中外历史纲要上P44)舞蹈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中外历史纲要上P44)1【图现历史】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二、科技要点提示:①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中外历史纲要上P45);②数量巨大的中药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选择性必修二P85)。

隋唐建筑①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中外历史纲要上P45)②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中外历史纲要上P45)印刷①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中外历史纲要上P45)②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中外历史纲要上P45)化学①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中外历史纲要上P45)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中外历史纲要上P45)地理学唐朝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中外历史纲要上P45)医学①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全面总结前代经验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中外历史纲要上P45)(选择性必修二P84)②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中外历史纲要上P45)三、文化传承唐朝①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选择性必修三P80)②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选择性必修三P83)【图现历史】私学和蒙学教材3。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考点导图】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政治制度中央机构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翻车;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社会经济(1)农业: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④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成就(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2)科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②出现唐传奇。

(4)艺术:①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②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三、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1.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

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

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第一篇: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知识结构表一、政治: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①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____、____和____,分别负责____、____和____。

隋唐时期在____省下设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②作用:三省的长官都是____,相权____。

三省相互____和____,削弱了____ .保证了____。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唐朝的选官制度):①形成: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____并____了科举制。

②特点:它把____、____与____紧密联系起来,把____和____的权力,从____的手里集中到____。

③作用:有利于打破____、扩大____,提高____。

加强了____。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二、经济:1、官营手工业:①制瓷:至唐朝,已形成____两大制瓷系统;____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②纺织: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民间手工业:恢复和发展。

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2商业:① “市”的形成与发展: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②主要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____的开通、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____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高三历史:4.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素材(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4.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素材(旧人教版)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素材陈子昂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今属四川)人。

少年时家庭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发愤读书。

曾两次从军西北,熟悉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

陈子昂的诗,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过巨大影响。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是他随军北征契丹时所作。

他在军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都不被采纳,怀才不遇,失意无聊,作此歌以表达深沉的忧愤。

幽州台即蓟北楼,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

古人,历史上的卓越人物;来者,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后生。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幽州台上,想着天地宇宙的古往今来,无穷无尽,再想到自己的孤独、壮志不得施展,不禁流下泪来。

孟浩然孟浩然(约689—约740),唐朝诗人。

襄阳(今属湖北)人。

早年隐居,四十岁游长安,应试不第。

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居生活。

有《孟浩然集》。

王维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存诗近400首。

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闻名。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赞美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雪溪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高适高适(706—765),唐朝诗人。

字达夫,渤海(今属河北)人。

少贫寒,失意。

后任节度使,熟悉军旅生活,作边塞诗著名。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相近,气势豪迈。

岑参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

中年时曾两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虽未能得志,却使他的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

雄奇瑰丽的色彩,悲壮豪迈的风格,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

他的边塞诗既写军中生涯,又写大自然多变的景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全诗如下:“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__佛__教___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立 隋朝时期,儒学家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三教合归儒 道教的理论
三教并行政策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
续表
背景
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 ②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反佛
①南朝无神论思想家__范__缜___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
活跃 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 学艺术的各个门类无不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如祖冲之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 科技成就突出
《水经注》等
2.盛唐气象下的文化特征 (1)艳丽明快的色彩。既体现在唐三彩、铜镜、丝绸织物、金银器、敦煌壁画 等物质性文化上,也体现在盛唐诗歌中。
主题整合(一) 三教并立与文艺争艳
由教材理清史实
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三教并立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_道__教___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在中国盛 行,与儒学形成__三__教__并__立__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
教 三教开始融合 新的发展;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建构知识体系]
[熟记关键语句] (1)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儒学、道教和佛教三者在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很难分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始终占统 治地位的是儒学。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书法、绘画、石窟雕塑艺术,代表着这一时 期艺术的最高水平。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 列。 (4)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交往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多个方面,异 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使用前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共二大题,20小题,共5页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陈独秀热情地宣布:“这是民主主义对君主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则开始以《新青年》为阵地,与李大钊一起关注劳工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种变化说明A.知识分子思想略显混乱B.新型政党成立形势向好C.俄国道路成为大众选择D.资本主义道路已被拋弃2.唐朝许多女性的服装仿照中亚粟特人的男装款式改造而成,她们穿胡服戴胡帽,刘禹锡也有诗句描述:“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

”这反映出唐朝A.诗歌以描写服饰为主B.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审美情趣呈现多元化D.外来文化成为思想主流3.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在《三三制的理论与实际》中指出:“因要革命须要有坚强的领导的党,而处于优势的领导的党,很容易走到把持包办。

把持包办,不但广大人民不满意于当政的党,对党的本身,也很不利。

”据此可知,中共实行“三三制”A.加强政权建设的需要B.出于自身约束的需要C.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D.解决党群矛盾的需要4.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在赣南颁布“牌谕”,告诫百姓“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他们还在当地办学,功课有“考德”“诵书”“习礼”等。

这说明当时A.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强化B.阶层流动渠道逐渐扩宽C.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潮流D.理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5.1984年,国有企业开始逐步推行厂长负责制,明确了企业享有的产品销售、物资选购、人事劳动、工资奖金使用等十个方面的权利。

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企业自主权C.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D.建立现代公司制6.《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导语】⾼三会教给我们奋⽃,每个⼈都有⽆尽的潜⼒,每⼀个⼈都有⽆穷的提升空间,不经过⼀年⾎战,也许我们永远发现不了⾃⼰⾝上蕴藏的能量。

所以⾼三注定是精彩的⼀页,下⾯⽆忧考就为⼤家分享了《⾼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 ⼀、原始社会(⼆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约4000——5000年前) ⼆、奴⾪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奴⾪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的奴⾪制国家建⽴)(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制社会的⿍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制社会的⽡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历史沿⾰: 1、秦汉时期(统⼀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589年隋朝建⽴)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国时期(⼤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 4、辽宋夏⾦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时期也是民族⼤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1368年明朝建⽴)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法:以奴⾪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给⾃⾜的⾃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

【要点透析】/Item/1103.aspx1.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

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

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特点:①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

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

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高三历史古代史复习检测题200

高三历史古代史复习检测题200

高三历史古代史复习检测题200高三历史古代史复习检测题200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①曹魏②北魏③北周④前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下列各项,不属于北周武帝改革内容的是( )A.整顿吏治B.释放奴婢C.僧尼还俗D.减免赋税3.东晋南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 ) A.刘宋B.齐朝C.萧梁D.陈朝4.下列政权,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是( )A.曹魏B.西晋C.东晋D.南朝5.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B.匈奴C.氏D.羯6.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7.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对形势估计错误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C.军队战斗力不强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8.东魏统治者高欢曾对鲜卑人说:〝汉人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凌之?〞其目的在于( ) A.发展农业生产B.实行汉化政策的需要C.缓和民族矛盾D.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9.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族统治者彼此攻战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打乱原有的民族布局③各族贵族势力削弱④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l0.西晋选任官吏的主要标准是A.注重才能B.以门第家世为重C.看重品行D.才能家世并重11.曹魏时期,在屯田制度下的屯田民对土地享有( )A.使用权B.所有权C.经营权D.管理权12.下列选项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耕农负担的是( )A.代田法B.井田制C.屯田制D.均田制1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B.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北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14.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其中,成为产粮区的是①洞庭湖流域②鄱阳湖流域③成都平原④闽江流域(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15.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马钧改进翻车B.兴修了水利工程C.农耕规模扩大D.开发了边疆地区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①吴培育出八辈之蚕,蜀盛产蜀锦②发明和推广低温炼钢技术③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与以前相比,南北朝时期我国人民的食品结构中地位逐步上升的粮食作物有( )A.水稻.甘薯B.小麦.水稻C.甘薯.小麦D.水稻.粟1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中心包括①洛阳②长安③扬州④成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氾胜之书》D.《四民月令》20.下列古代科学家,在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有①贾思勰②张衡③郦道元④裴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道教的兴起和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分别始于( )A.西汉和西晋B.西汉和东晋C.东汉和西晋D.东汉和东晋22.魏晋之际出现〝玄学〞,其特点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把儒家和道家的三部典籍奉为〝三玄〞,崇尚〝清谈〞.据此,请推断〝三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论语》B.《周易》C.《老子》D.《庄子》23.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A.东汉的蔡邕B.东晋的王羲之C.曹魏的钟繇D.南朝的王献之24.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 )A.恬淡舒适B.战乱不断C.民族融合D.政治黑暗2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其中,我国佛像画的始祖是( )A.东汉的蔡邕B.三国的曹不兴C.曹魏的钟繇D.东晋的顾恺之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隋统一的条件的是(A.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B.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C.隋朝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D.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27.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建隋代北周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C.创建三省六部制D.大力弘扬佛教28.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9.在隋朝建设中隋文帝与隋炀帝的相同点是①兴建两都②广设仓库③开通运河④修筑驰道A.①②B.②C.③④D.①②③④30.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巡游享乐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31.隋炀帝时,客观上改善了北方交通状况的史实是( )A.修筑驰道B.开通运河C.最早开通江淮的江河D.修筑驰道和开通运河32.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①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33.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34.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35.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6.〝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思想37.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38.下列哪一项内容与武则天有关( )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 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C.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39.下列哪一项内容与唐玄宗有关( )A.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B.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C.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40.西汉与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是( )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B.实行十五税一C.生产关系适宜生产力的发展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41.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朝统治者( )A.重用贤臣B.励精图治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42.天宝末年,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是①〝渐肆奢欲,怠于政事〞②〝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③外重内轻,加强边防增置军镇④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委以宰相要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3.唐中期政局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 )A.安史之乱B.杨贵妃受宠C.宦官专权D.唐玄宗政治腐败44.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主要是①北方经济的破坏②中央集权大大削弱③边防空虚④客观上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一定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45.下列有关唐代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所决定B.由地方权力过于膨胀导致C.由安史之乱直接引起D.因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所致46.唐朝设置节度使后国内政治形势的特点是( )A.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加剧B.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C.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47.唐朝后期〝朋党之争〞所反映的矛盾实质是( )A.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中央和地方统治阶级的矛盾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48.唐末农民战争的特点是流动作战,主要表现在( )A.先后攻占洛阳.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B.起义军转战南北,没有建立根据地C.黄巢起兵山东,又打回到山东 D.起义军避实击虚,南下广州49.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农民战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50.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51.下列制度实行对当时的历史起了积极作用的有①秦的中央集权②魏晋的士族制度③隋唐的科举制度④三省六部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2.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①创武举.殿试②始建进士科③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④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⑤任用高官主持考试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①⑤C.⑤④③②①D.③②④⑤①53.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54.《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土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此材料所表达的中心问题是A.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的经济基础55.唐朝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共同处是( )A.有利于生产的发展B.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C.导致了军阀的形成D.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56.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④57.按前后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顺序①实行两税法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均田制破坏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58.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59.从唐朝传入新罗的技术包括①雕版印刷术②制瓷③制铜④唐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0.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①一行②义净③玄奘④法显③鉴真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61.在汉唐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A.瓷器B.丝绸C.纸张D.茶叶62.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B.使臣互往通好C.以佛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63.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 )A.制瓷技术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冶铁技术6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B.互通使臣C.以宗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65.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A.日本.天竺B.新罗.东罗马C.新罗.日本D.天竺.大食66.隋唐时期文化得以繁荣,主观因素包括( )A.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B.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C.国内各族交往密切D.对历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67.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68.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 A.《千金方》B.《四部药典》C.《本草纲目》D.《唐本草》69.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0.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值得重视的进步观点和具有进取精神的观点是①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②人类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③自然与人互相作用④实践对人们认识有一定的作用A.①④B.②③C.①③ D.②④71.唐朝专业教育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C.统治者重视发展教育D.科举考试科目的设置72.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繁荣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3.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③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④石窟艺术反映了隋唐社会繁荣的景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74.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是在A.916年B.960年 C.979年D.l004年75.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C.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D.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76.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C.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D.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77.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着眼于( )A.防止军事割据B.加强军事力量C.镇压人民反抗D.抵抗辽的进攻78.北宋科举制的发展,体现在①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②殿试成为定制③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④试卷实行糊名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79.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数量增加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豪强地主大量兼并的结果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80.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加强军事B.丈量土地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81.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D.市易法8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83.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84.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A.辽 B.金C.西夏D.蒙古汗国85.下列各项中,与契丹族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唐中期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 B.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C.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D.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86.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得到幽云十六州,它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A.北京及河北.内蒙南部一带 B.北京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C.北京及河北.辽宁西部一带D.内蒙.河北.辽宁一带87.宋太宗两次征辽失败,对宋朝最主要的影响是( )A.增加了人民的负担B.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C.军事力量减弱D.人民反抗加剧88.少数民族的首领中,接受封建文化,大力推行科举制的是( )A.耶律阿保机B.耶律德光C.元昊D.完颜阿骨打8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90.对金的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制度是( ) A.〝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B.仿效唐宋王朝的政治制度 C.科举制 D.猛安谋克制91.下列各项中,与女真族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祖先是黑水靺鞨B.北宋中后期强盛起来C.11世纪已经创制了女真文字D.曾经受辽的控制92.南宋与东晋政权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是皇室贵族南渡建立的政权②都偏安江南.不图恢复北方失地③都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纳贡④都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亡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3.宋金议和之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这主要是为了 A.南下灭掉南宋,进而统一全国B.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C.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镇压人民的抗金斗争94.下列各项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基本的社会组织B.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C.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D.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95.蒙古族最早生活的地区是( )A.斡难河源B.蒙古高原C.松花江.黑龙江下游D.辽河上游96.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B.吏部C.门下省D.中书省97.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澎湖和琉球B.河北.山东C.西藏D.岭北98.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经济发展B.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D.国家统一99.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100.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B.岭北省C.吉林省D.黑龙江省2001.C 2.D 3.A 4.B 5.C 6.D 7.B 8.C 9.B 10.B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A 20.B 21.D 22.A 23.C 24.D 25.B 26.C 27.B 28.D 29.B 30.B 31.D 32.33.C34.C 35.D 36.C 37.C 38.B 39.D 40.C 41.A 42.C 43.D 44.B 45.D46.C 47.A 48.B 49.B 50.A 51.D 52.B 53.B 54.C 55.A 56.D 57.C58.A 59.C 60.D 61.B 62.C 63.B 64.B 65.C 66.B 67.A 68.D 69.A 70.B 71.C 72.B 73.C 74.C 75.D 76.B 77.A 78.B 79.B 80.C 81.D 82.A 83.B 84.D 85.A 86.B 87.B 88.C 89.C 90.D 91.C 92.A 93.C 94.B 95.B 96.A 97.C 98.D 99.A100.A。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课件(共94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课件(共94张ppt)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扣题眼:观察表格可看出,直接参与“安史之乱”的河朔型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数量
很少。中央对中原、边疆、东南型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型藩镇形成制约,维
护了边疆安全。 析错点:东南型藩镇是朝廷的赋税之地,其余藩镇赋税多为自负盈亏,不能反映出藩镇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材料中只有河朔型藩镇和中原型藩镇互防,并未反映出其相互攻
。(4)演变过程
唐前期: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三省制下,尚书省成为最 高行政机构。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三省的 议政场所是政事堂。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 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也就是说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这 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推动机构运转。
唐太宗时期:常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 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 执行相职。
伐;藩镇割据本身是对中央集权的一种挑战。 【答案试解】 D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4、隋唐政权的更迭: 5、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1) 民族关系
咸海
回纥
外兴安岭与库页岛 靺鞨
突厥

大海


唐朝少数民族分布和疆域图
南诏
南海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 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 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朝
581
618
907
阶段特征:
时期 起止时间和朝代 总体特征 政治
经济
581-618-907
隋唐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社会全面繁荣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政治 清明、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民族、对外交往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

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3.文化交流频繁4.继承传统文化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2.天文和历法成就3.医学的进步4.建筑的成熟三、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1.古典诗歌的黄金朝代2.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著名诗人四、多姿多彩的艺术1.艺术宝库莫高窟2.异彩焕发的绘画3.巅峰时代的书法4.风格多样的乐舞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为两课时。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

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

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四、“科学技术的新阶段”一目,教材从四个方面作了介绍。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需要讲明以下几个问题:①雕版印刷术和制造火药这两项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发明的。

②隋唐时候,雕版印刷术就已经出现了;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③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朝末年,其中最早使用火药的武器是火箭。

这是本目的重点,但以上这些知识点在初中均已学过,建议老师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问:①为什么说雕版印刷术和制造火药这两项技术在隋唐时就已经出现了?②这两项技术的发明具有什么意义?同时要学生注意使用课本中的插图。

2.天文和历法的显著成就。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密切联系的,历法的不断改进,就要求天文观测更加准确和精密;而天文观测的飞跃,又会推动历法更趋科学化。

教师应讲明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我国历法在隋唐的发展和成熟。

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地观测,把地理纬度的测量和距离结合起来,同时吸收了古印度历法的有益成分,创制了系统周密、符合天文实际的《大衍历》,它表明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第二是我国天文测量取得的巨大成就。

开元十二年(724),一行先后组织了全国十多个点的天文观测,他还设计了天文仪器复矩图来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提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距离多少里”(按唐代尺度应是351里80步)的概念,是我国古代制历思想的一大进步。

一行成为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创始人。

上述内容是本目的难点,教师不必展开叙述两个历法的具体内容,但需强调刘焯的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和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的意义。

3.医学的进步。

隋唐医学的成就,在教学中要突出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及其著作《千金方》,指出《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唐朝及以往各代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还须指出隋唐医学成就中,官修的医书及少数民族编撰的医书也占有重要地位。

4.建筑的成熟。

隋唐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唐朝扩建的长安城和隋朝设计的赵州桥。

①唐都长安城基本沿用了隋朝大兴城的城市布局。

隋朝建立后,汉代旧都长安城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隋文帝于开皇二年(582)令建筑师宇文恺在汉长安城东南重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取名为“大兴城”。

在此基础上,唐朝将其进一步扩展,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城市规划的典范。

长安城对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及平安京(今日本京都)的设计、建造,都有较大的影响。

唐都长安城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②隋代留下的建筑物还有著名的河北赵县赵州桥(又称安济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设计者是民间工匠李春。

这些知识学生已比较熟悉,因而教师应重点突出: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标志着我国桥梁建筑的成熟。

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既能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水流量大时排洪;桥的大拱跨度大,桥面平缓,又有利于车马行人,这种技术和造型都在古代堪称一绝,被誉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

它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承受了各种车辆、人畜无数次的反复重压,至今安然横跨在河之上。

它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瑰宝,在欧洲,“敞肩拱”造型的桥梁直到14世纪才在法国出现,比赵州桥晚了7个世纪。

五、“文学的大发展”一目,教材主要讲了诗歌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期,人才辈出。

有关唐诗,需要把握心下内容:1.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所以会出现这种繁荣的局面,建议教师讲明以下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2.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

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

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

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

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

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

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

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

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

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

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唐代诗歌的介绍内容多,教师应从文学史的角度讲清诗歌的四个时期及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作品,注意结合唐代历史发展过程讲清各时期的特色,说明文学在唐代的大发展,并要突出盛唐时期的李白和杜甫。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一目,教材从石窟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乐舞四个方面描述了唐代艺术的丰富多彩和辉煌灿烂。

1.艺术宝库莫高窟。

首先可让学生回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有关知识,然后再介绍莫高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