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用了比喻的修辞。
C.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不同)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左,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项表述错误,古人尚左,座位以左为尊。
故答案为:D【点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修辞、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答题时要根据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题目进行分析判断。
2.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 “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 “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①作比较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下定义⑤列数字⑥作诠释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全文,回答1-3题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①去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
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
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
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
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
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
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
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
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
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提倡“慈爱、俭啬”。
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爱是成长的必修课桂从路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常常令人感动不已。
女友患病3年不离不弃,病床前举办婚礼;洪水中坐在屋顶歇息的年轻人,原来一直在救助他人;车祸发生后血库吃紧,全城接力献血……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以温暖人心。
②说到爱,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但似乎又难以用语言表达。
古往今来,我们给这个美好的词汇注入了许许多多的内涵。
哲学家将爱视作“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渴望”,心理学家定义爱为“人与人间抛弃恐惧、不再戒备的信赖关系”。
在文学家笔下,我们能从父母的背影中理解什么是亲情,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唱中读懂一份倾慕。
虽然“什么是爱”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都包含了一项起码的内容,那就是一种关怀与给与,一种对他人真诚而无私的关心。
③对爱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对爱的追求却始终如一。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先贤就讲“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涵养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君子的德行,也是中国传统理想社会的写照。
刚刚过去的开学季,不出意料被各种开学致辞刷屏。
高校校长的寄语,无疑是新生收获的第一笔财富,而在跋涉未来的行囊中,不少人都会把“学会爱”纳入其中。
历史背景、时代条件早就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但是“学会爱”“追求爱”依然是师长们的谆谆教诲,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必修课。
④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滋养,用爱浇灌,就能让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拔节生长。
现实中,一些人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将“学会爱”视作无用的心灵鸡汤;有的精于算计、衡量得失,面对选择时不是“听从内心”而是听从利益,这些功利心态往往会滋生焦虑、走入误区。
有得有失、有风有雨,这是生活的常态。
唯有心中始终深爱,才能经风历雨收获内心的平和;唯有对世界充满善意,才能懂得与其抱怨不如奋斗的道理。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
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
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
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
”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
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
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
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A. B.C. D.【答案】 A【解析】【分析】A是“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
B是豆:形似高足盘,或有盖。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
后世也作礼器。
C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D樽zūn,指古代的盛酒器具。
形状有点像今天的痰盂,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图片和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图片诗四种古代食用盛具,仔细分析图片,判断名称和用途,做出正确的选择。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 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2023年广东中考时间是6月26日-6月28日。
2023年省统一命题地市的初中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目。
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蒹葭苍苍,。
(《诗经》)(2)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谢中书》)(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5)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下联:,人奚足算哉(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
2.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jīngētiěmǎ的征战场面:有的象放piāoyì,描续了雄奇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我们从古诗中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出蓬勃生机。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yōuxián()(2)jīngētiěmǎ()(3)piāoyì()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获取与时俱进迸发B.汲取与时俱进焕发C.获取与日俱增焕发D.汲取与日俱增迸发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带解析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阅读一百天 100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ft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揭示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含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蛋白蛋黄都要吃①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黄,尤其是血脂和血压异常的朋友,吃鸡蛋往往把蛋黄丢弃,只吃蛋清。
②事实上,蛋清与蛋黄相比,营养差远了,丢弃蛋黄只吃蛋清是非常浪费的吃法。
即使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蛋黄,适量即可。
③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集中部位,并且富含磷脂和胆碱,其脂肪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蛋黄是鸡蛋的精髓,对健康十分有益。
蛋黄中还含有甜菜碱、叶黄素、叶酸等营养保健成分。
适量食用蛋黄,与其他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等病症。
④蛋黄有一个小优点,不管用什么方法烹调,其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
有人认为,蛋黄煎煮熟透会破坏其营养成分,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
⑤蛋黄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其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经检测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 ⑤毫克左右。
但是,科学证据表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会成为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吃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
⑥已经确诊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鸡蛋,包括蛋黄。
考虑到风险因素,关键是要掌握好蛋黄的食用量,而不该完全舍弃吃鸡蛋。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
就是说鸡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同时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胆固醇效用。
相比蛋黄,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
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是鸡蛋黄的2倍。
⑦胆固醇属于脂类,人体各组织中皆含有胆固醇,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题,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必需条件。
胆固醇在体内还可以转变成多种激素。
⑧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内源性的,由人体肝脏自己产生,占人体胆固70%——80%,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外源性的,经膳食摄入,占人醇总量的70%20%——30%。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③段划线的词语“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即文章的中心论点。B.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一百天01
月日班级姓名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作者是时期(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等景色,次写海面上的波澜壮阔,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二、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中重点字的意思。
①二石兽并沉焉并: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6、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7、通过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8、开始父母的话:“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有什么作用?
9、“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请
写出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10、赏析下面句子。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11、父母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我进行了哪些教育?
12、最后一段的含义是什么?
13、你如何理解“长大”?
(二)说明文阅读
宣纸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
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
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
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
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
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
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
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
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
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
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
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
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
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
..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14、文章第①段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15、文章分别介绍了宣纸的那些特点?
16、分析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其作用?
17、“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中加点词语“通常”有什么作用?
18、文章的第⑤⑥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