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开拓进取,不懈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以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选择作了精辟的论述,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

一、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十六大报告指出,13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征途中,适应跨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要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会议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在党的十五大上,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被明确强调为大会的主题和任务。2002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除进一步重申“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外,进一步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p.157)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更加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明晰了小康内涵:“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具有了更为丰满的内容。

1.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全面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要追求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必须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思想,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内容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江泽民还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2](p.2080)。

第一,中国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其中心和基础是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3](p. 15)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现代化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经济建设”。经济现代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的现代化,这是现代化基础的基础;二是工业的现代化,这是现代化的主导;三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是现代化的关键;四是国防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坚强保障。

经济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富强”二字。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总量的增长与扩大。(2)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必须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3)追求尽可能优化的经济结构。(4)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以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同时提出加强政治民主具有广泛的内容,这就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宽泛的政治层面。政治现代化,究其本质是通过改革建立高度民主与健全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有效模式。

首先,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其他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4](p.34)。这是建设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其次,明确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我国的政治体制在不少方面和环节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需要进行改革,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项改革只能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快了或者慢了,都会妨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江泽民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5 ](p.30-31) 再次,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依法治国”的理论。他认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6](p.1587)他还对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要求作了科学的阐述。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突破性意义。2001年1月,江泽民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这两种治国方略的关系,江泽民也作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6](p.1587)这是我国治国方略的又一次巨大进步,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一座崭新的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

第三,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以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繁荣我国文化事业,江泽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纲领,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p.20) 这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为了加强我国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适时地提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首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化必须代表先进的方向。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其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归根到底就是建设民族精神。”江泽民认为,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指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p.647-6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