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 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反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 •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 动,横扫清朝半壁江山。 经济上: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中国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思想上: •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潮”的萌发,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第四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1949) 阶段特征: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现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井冈山斗争、工农武 装割据、红军长征、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 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改定新约运动,收回“关税主权”, 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 •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思想上: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发 展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以下均为李鸿章关于创办洋务的言论: 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 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 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 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其在世界历史的性格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其在世界历史的性格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其在世界历史的性格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和经济繁荣曾经风光无限。

但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如何走向自强、振兴成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但是也是一个充满着希望与机遇的历程。

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走向新的高度。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1.自强不息的反侵略斗争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先后遭遇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西方列强和日本等亚洲邻国的侵略,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全面倒退。

中国人民只能经历了长期的磨砺和苦难,才逐渐觉醒,形成了各种抵御外敌、求民族独立与民族富强之路。

在这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为中国的振兴而努力,在思想上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如明朝时期的朱熹思想、清朝时期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的维新和民主革命,这些思想的影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革命的胜利在20世纪初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世界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获得了新生和发展的契机。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独立自主的,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富有中国特色,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获得了空前的进步。

3.改革开放的诞生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使中国开放了大门,迎接了世界发展的机遇,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在这个时期,中国引进了一批世界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国企改革,发起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特区经济、江河地区的农村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路径,它建立在中国大陆近代史的基础之上,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发展。

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给了中国式现代化一个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千百年的积淀,在道德观念、礼仪文化、家庭观念等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近代中国的历史经历给了中国式现代化一个特殊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动荡。

孙中山先生推崇的“三民主义”广为流传,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历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的实施。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始明显的标志。

在此之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封闭和落后的状态。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科技。

中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迅速成为了全球科技强国之一。

比如,中国最新的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第三,城市化的推动。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城市化的推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从47.5%增长到了60.6%。

第四,文化创新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文化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发掘和传承,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城市化推动和文化创新的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得到的。

这一路径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差异的理解_2

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差异的理解_2

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差异的理解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和比较这两种现代化之间的差异,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之间的差异。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清朝的介入,历经国家的贸易、宗教、科学和文化改革,最终在20世纪初向世界输出了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开始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

与传统的社会制度、体制完全不同,中国在一百多年前,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而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真正踏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由于历史的不同,中国式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更侧重于经济发展,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了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帮助中国迅速走向现代化。

而西方现代化则更多的强调自由,更倾向于商业化、货币化、政治化、法治化,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较少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还有一些其他区别。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社会结构以祖先制、农村化和居民间的社会关系为基础,重视家庭间的血缘关系,有时甚至会干扰官方对社会变革的设想。

虽然中国现在正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有序的人口分布状况发展,但是这种社会结构仍然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结构由城市社会、商业社会和社会经济几个不同的社会组织组成,其重心在于社会分工的细明程度以及自由的发展环境。

此外,中国式的现代化追求的是非西方的文化发展体系,以中国文化的形式推行其自身的发展方向。

例如,十九世纪的思想家鲁迅提出的“国共合作”的理念,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的“文化统一”的理念,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西方现代化追求的是基于现代技术和科学,统一世界标准的发展体系,其基础是西方文化。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之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正在影响着两种文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式的现代化注重经济发展,强调结构的变革,追求更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而西方的现代化则强调对个人自由的尊重,实现货币化、政治化和法治化,为社会自由发展搭建支撑。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热点专题二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热点解读】近代化(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习俗的近代化等。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

近代化的产生途径有“内源型”和“后发型”两种,“内源型”指的是西欧国家,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积累而实现的自我转变。

“后发型”指的是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其走向近代化的途径不是来自于内部因素,而是受到外部的刺激之后进行的“回应”和“学习”。

【史实链接】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美、德)。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追求等)。

史实链接点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历程(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方略)。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历程(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等)。

史实链接点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历程。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实链接点③: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近代以来,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从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在不断地追求中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充满了各种奋斗和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还对全球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

当时,西方列强强大的武力和经济实力的霸权威胁,让许多中国人认识到了必须进行现代化的紧迫性。

新式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手段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引领着中国人民不断地前进。

其中,洋务运动是中国尝试现代化的最早一次尝试。

洋务运动是颁布效仁时期(1861-1875)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理念的尝试。

该运动以科技发展为中心,尝试通过学习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理念来强化实力,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仍未能实现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影响。

五四运动象征着中国人民新的思想觉醒,对追求现代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并从计划经济方面入手,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开始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建设。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10年间,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农村改革、工业自力建设、科技创新和教育普及等举措,实现了一大批重大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除了中国政府的推动外,各个行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在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中国现代化进程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是,政策引导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政策制定成了重要的保障与支撑。

政策引导是各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性和成效具有重大作用。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令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更多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方案,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区别引文要厘清一个“区别”的概念,首先需要了解问题主体的含义,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时间区间以及过程。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与西方近代化分别的含义、原因以及发展历程,之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诱因出发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

正文一、中西方的近代化含义中国的近代化起源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腐朽封闭的封建王朝大门,让逾三百年未在国际舞台抛头露面的华夏民族第一次赤裸裸地暴露在蒸汽时代的闪光灯下,结束于1895年的甲午战争,史学界的一些观点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战败后割地赔款的中国也不乏有识之士在痛定思痛,首先在清廷中有一席之地的洋务派〔高级官僚〕开始发声,他们倡导一场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发展实业为主的革新运动,并且提出鲜明口号“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洋务派在清廷中央以爱新觉罗奕訢为首,地方上辅之以一批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的实力干臣。

整个运动浩浩汤汤持续15年之久,近代化的概念最早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 中脱身而来,本身就标注了浓厚的“舶来品”标签,由于封闭锁国几百年的酝酿,本土的华夏文化更是与外来的先进文明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冲突。

此外,近代化运动毕竟代表着更加优秀的生产力,所以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发展促进作用,但在僵化的封建政治体制和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农耕文明之下,这种相对先进思潮与发展方式注定是得不到生存的空间与发展时机。

世界另一头的“欧罗巴”早在18世纪就爆发了一场“从英国发起的一次技术发展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革,它更从技术领域迅速蔓延到经济、政治领域并带来巨大影响,技术领域的革新带来了更强大的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改革促进了经济与政治的发展。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西方世界的近代化进场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时代的来临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单位生产率,这直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以经济基础的改变为诱因,促成了多起政治上的变革,新的政治体制登陆欧洲。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鸦片战争(1839-1842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开始。

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战败,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辟了对外贸易并为外国列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洋务运动(1861-1895年):洋务运动是中国自主开展现代化的首次尝试。

清政府鼓励洋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产业,建立了一些近代工厂和造船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3.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综合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

该变法力图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等方面使中国实现现代化。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并导致了庚子拳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4.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开创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时代。

5.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个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爱国运动,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外国侵略,并倡导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中国现代化的追求。

6.新文化运动(1910-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挑战,倡导科学、民主、普及教育和女性解放。

这一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文学、哲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

7.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927-1945年):国共两党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进行了合作。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9.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它造成了政治混乱和经济崩溃。

然而,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逐渐恢复了秩序,并启动了开放的进程。

10.开放(1978年至今):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并实施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

这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总结起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为中国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近代史。

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和国家危机的威胁,民族危亡意识日益增强。

为了摆脱危机,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倡导学习西方现代知识,以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现代化思想逐渐演变为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

他们提出了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中国的构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自己的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提出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

这些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现代化方向。

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思想逐渐发展为以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和贸易国家之一,这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思想不断地演变和改变,但始终保持着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 1 -。

世界现代化历程[教材]

世界现代化历程[教材]

世界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历程一、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过程1、17——19世纪:亚非拉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奴役,只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模式。

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先发内生型,如英法美;后发外生型,如德意日俄)本时期,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坡仑法典、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

2、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以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为代表,产生了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

3、二战后: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如韩国与新加坡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西亚国家形成了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结构二、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阶段概况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扩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1)、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②法国民主共和政体:1791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又重行君主专制;民主与法制交替,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③美国共和政体: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及总统制;南北战争后,废除黑人奴隶制,共和政体相对完善.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主要表现: 1、中共为实行民族独立,制定民主 革命纲领,参加国民大革命运动,领导土地革命 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 山的压迫,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障碍;
2、中共在领导斗争的各个时期为实现近代化采 取了各方面的措施: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 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抗战时期,建立三三制政权、领导大生产运动, 召开中共七大,提出总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为实现民主政治和工业化参加 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人民政协;
主要特征:
(1)把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 会制度等全方位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2)已经触及到了思想、文学各方面;
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总结:
1、中国现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 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步步 深入; 2、从中国近代前期80年现代化历程来看,实施先工 业化后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但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方案都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独立地位的 丧失和专制主义统治的存在。
(2)政治民主化: 1、摆脱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 2、摆脱外来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3)思想和生活近代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现 代化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摆脱传统,走向现代化;
3、近代化的核心是: 工业化
二、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1)萌芽阶段或揭开序幕阶段(19世纪四 五十年代) 主要表现:
(一)先天的不利条件: 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准备不足; 思想准备不足;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列强的阻挠破坏;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和安定的环境。

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基本内容: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 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 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 厂等。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 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 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3 1866年,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 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 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 么性质的企业。
[讨论] 2、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
利 因素,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 近代化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 的必要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 闭 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 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 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 国,这是中国 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 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 了社会 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 程。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背景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背景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背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背景写出相关参考内容如下:一、背景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了与西方先进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背后有着复杂而独特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因素。

二、历史因素:1. 百年民族苦难: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经历了战乱、内忧外患等一系列的民族苦难,这使得国家和民众对于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渴望更加迫切。

2. 革命历程: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等一系列重要历程,这些革命活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三、经济因素:1. 面对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处于极度贫困和落后状态,如何扭转经济状况成为迫切问题。

2. 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提供了开放经济的机遇,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市场经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特点之一是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逐渐取代计划经济模式,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得以释放。

四、文化因素: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中国古代文化价值观与现代性思维有机融合,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

2. 儒家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伦理道德、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国际因素:1. 东亚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借鉴了东亚经验,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为参照和借鉴对象,吸取了东亚经济快速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和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转化和创新。

2. 经济全球化:中国积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借助国际合作和开放合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包含了历史、经济、文化和国际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选择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 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 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知识点总结现代化,这一词汇在当今社会中被频繁提及,但对于中国而言,其现代化进程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

当时,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先进技术,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落后。

林则徐、魏源等思想家率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力。

然而,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和保守势力的阻挠,这些早期的现代化尝试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洋务派发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

尽管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但由于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且未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最终以失败告终。

19 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进行政治改革。

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宣告失败。

20 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现代化进程依然艰难曲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道德,提倡白话文。

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第五讲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第五讲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2013-8-26
12
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013-8-26
13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过程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第二次飞跃:十月革命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 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社 会主义思想。
15
2013-8-26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写下《中国 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 思想萌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总结武装斗争的 经验,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 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他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写下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 和《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解放战争时期 和建国以后,他写下《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 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和《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使毛泽东思想全 面展开和继续发展。 2013-8-26 16
2013-8-26 9
(三)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阶段: 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1949一1978), 现代化在社会的政治冲突中曲折前进。
思考2: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采取计划经济模式?
1.革命战争的必然归宿。2 Nhomakorabea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求社会统一和稳定。

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都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都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都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都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开始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的现代化通常被认为始于19世纪中叶,而西方的现代化则起步于18世纪中叶,比中国早了约一个世纪。

中国的现代化开始时间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大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许多历史学家将1840年鸦片战争或1840-1860年这一时期视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被动地融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理念。

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通商口岸,这使得西方的技术和思想开始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中。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洋务运动(1860年代开始)才标志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启动。

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试图实现中国的工业化,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它确实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如李鸿章、曾国藩等,他们在全国各地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这些企业的建立不仅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萌芽,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方的现代化开始时间相比之下,西方的现代化起步要早得多。

英国的现代化起步于1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正值工业革命的开始。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包括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以及铁路的兴起。

这些技术革新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随后,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标志着西方现代化的全面展开。

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变革、美国的南北战争及其后的工业化浪潮、德国的统一和工业崛起,这些都为西方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实质:
从封建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化
2、表现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是一场“观念形态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对此 前70多年的曲折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 要的里程碑。如果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的革命,那么 新文化运动就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是一场“观念形 态的革命”。
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政治的民 主化。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是个开始。
19世纪末,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 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新的政治 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高举改革 的旗帜,把挽救民族危亡与资产阶级 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在推动中 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变的道路上 前进了一大步。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此后, 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开始 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 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 之世,怀忧国忧民之思;向西方寻求 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 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19491 .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之路 2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近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 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 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 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近代中国,近代化也就 是指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阶 级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其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 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 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 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 行动。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
临时大总统就职誓词*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倾 覆 满 洲 专 制 政 府, 巩 固 中 华 民 国, 图 谋 民 生 幸 福, 此 国 民 之 公 意, 文 实 遵 之, 以 忠 于 国, 为 众 服 务。 至 专 制 政 府 既 倒, 国 内 无 变 乱,民 国 卓 立 于 世 界, 为 列 邦 公 认, 斯 时 文 当 解 临 时 大 总 统 之 职。 谨 以 此 誓 于 国 民。
基本内容: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 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 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 厂等。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 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 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3 1866年,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 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 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 么性质的企业。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洋务运动: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过程 产生
时间
条件/原因
影响
备注
主要企业 及分布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军事工业— 经费: 产品: 管理:
民用工业— 经费: 产品:
因素: ⑴先天不足: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技术准备不足: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③人才准备不足: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 ④思想准备不足: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
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⑵面临三大政治障碍:①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与破坏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⑶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为工业化提供了
三、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问题引导]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 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19世纪 中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 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试结合史实对 这一观点加以论证。分析指出促成“器物” 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因素。
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
民资初步发展;民资力量壮大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提 示
A
B
C
D
1、中国早期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原 因
2、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技术准备不足;人才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不足 3、后天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地区分布不平衡。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下,发展畸形)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纵观中外历史,现代化有两种类型: 原发型,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传导型,即 内部条件不成熟,受西方资本主义冲击而走 上现代化的国家,如日本、中国等。 现代化进程又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 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 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南通大生纱厂
(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1、工业化的起步: 表现: 影响: 时间: 2、工业化的初步发展: 表现: 发展的原因: 影响: 时间: 表现: 3、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的原因: 特征: 影响:
时间: 4、工业化的曲折: 表现: 原因:
总结与提升
[思考]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结合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政治斗争 的影响,简要分析说明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 的历史地位。
①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反映新兴民 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②中日早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 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③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发展,为孙中山领 导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春天,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的壮大,他们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掀起了新文化运 动。同时也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 基础。
[问题引导]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 进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 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涉及的领域及主 流是什么? 阶段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归纳中国近代化层次: 领域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 学 提 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近几年中国的现代化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和热点,现代化理论已成为新一轮历史高 考命题的主导理论。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与近代化的意思相同, 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 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 个领域。这一过程,包括(1)物质生产方式 的改变(工业化),(2)民主政治体制的确 立(民主化),(3)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 (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变(理性 化)。
(一)实质:
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二)表现:
维新变法-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讨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政治近 代化的最终结局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
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
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 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⑷没有科学的决策: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
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 拖了工业化后腿。
⑸缺乏安定的政治环境: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经济 传统社会 自然经济 近代社会 商品经济 政治 以君主为代表 的贵族特权 以法律为标志 的国家权力 人本身 臣民 公民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
近代化
内涵: 从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社会
生产力方面: 手工操作——机器生产 生产方式方面:作坊和工场——工厂 主要表现: 政治制度方面:封建专制——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方面 :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兴起 ……
[讨论] 2、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
利 因素,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 近代化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 的必要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 闭 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 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 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 国,这是中国 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 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 了社会 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