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
蜕变与转型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含义:近代化(现代化):即约16世纪起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 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2、近代化内容: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政治方面— 专制独裁向民主化、法制化转变
以科技为动力,手工生产向机器化、工业化、市场 经济方面— 化和专业化转变
思想方面— 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理性和经济主义转化 文化方面定民主革命纲领;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 井冈山道路的探索; 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战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双半社会结束

思想文化方面: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 流思潮
毛泽东代表的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国情相结合,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的理论 成果——毛泽东思想
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革命
(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地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引发世界 范围内三 股进步历 史潮流 工业革命 大背景下 中国社会 变化 (中国近代 化开始)
①自由主义潮流——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资产 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俄德美日)
②民族主义潮流——民族解放运动
③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潮流兴起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是资产阶级, 最突出的领域是政治领域,这一时期的成果 是:
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 经济---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阶段: 1912—1927(从辛亥革命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建立)-曲折前进 曲折:北洋军阀在政治、思想、外交上的黑暗统治,中国的近代 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前进: 经济上,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民主科学、宣传马克思 主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政治方面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制度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中共的 创立及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事件: ①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③文化:新文化运动: 前期: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政治:孙中山的斗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ontents
目录
• 起步阶段(1840-1895) •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 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1949-至
今)
01
起步阶段(1840-1895)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总结词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详细描述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 程的起点。
全国解放
03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逐渐掌握了全国的政权,解
放战争胜利结束。
04
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 设(1949-至今)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949-1978)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建 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施了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进 行集中配置,推动国家工业化 进程。
02
01
03
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依法治国
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
05
04
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洋务运动
总结词
学习西方器物的现代化尝试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一场由清朝统治阶级发起的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 事装备,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场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 输业等,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 (1840— 1919年)
1.1898戊戌变法走 君主立宪道路 2.1906“预备立宪” 3.1912辛亥革命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结果:戊戌变法 遭封建顽固派镇 压;“预备立宪 ”假立宪真专制 ;辛亥革命推翻 了君主专制统治 ,但是袁世凯窃 取革命成果真正 的民主政治并没 有建立起来
联系点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 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侵华


1905中国同盟会、1911武昌 起义、1912中华民国、清帝 退位、1912《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 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革命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 1937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 “七大” 1946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确 立多党合作、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 政
1949)
新民主主义经 济(1927--1956 )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近代化是指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法制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

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919年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程度虽有所深化,但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经济的近代化1、近代化的开始——洋务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

(2)派别:洋务派,即封建开明地主阶级代表。

(3)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之路。

(5)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6)主要活动: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立海军、创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等。

(7)历史作用:a.洋务运动是开明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学习西方科技、维持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方案破灭。

b.它的主要作用:引进了西方科技,使中国出现了机器生产,为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对外国经济扩张起了抵制作用等。

(如在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影响等方面也是很深远的。

)(8)失败根源:只学习西方科技,反对政治变革,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

(如洋务派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以学习西方科技挽救封建统治危亡。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C 60,70s,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明清时期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C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政权演变:
晚清时期(1840-1912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2.革命时期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个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近代化历程:
孕育阶段:1840-1860年 启动阶段:1860-1895年
私有制
社会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
1859年为改革内发政展, 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 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作用 相同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农民反应不积极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近代化:(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 核心:工业化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从政治制度看: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近代工业: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部门
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知识梳理】 1.政治上(读本P38)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 (原因、结果、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民阶级)
(主要史实、纲领、新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2.经济上(读本P38)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标志、影响),中国经济开始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上: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
4.社会生活上: 生活习俗变迁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 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中西合璧)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历史】复习线索串讲——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历史】复习线索串讲——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1.政治近代化(1)维新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第一,提出了在中国进行改革、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目标。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第二,为推动清政府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维新派进行了改良活动。

这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第三,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第一,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了国民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

第二,它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制度,使中国出现了一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第三,它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民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愚昧,提倡妇女解 放等 。

第四,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无论是体制上还是内容上,都真正确立了中国近代化教育模式。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努力第一,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争取和平建国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经济近代化(1)近代工业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工厂,成为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企业。

(2)经济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第一,在经济观念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确立了与近代社会相适应的“以工商立国”的观念。

第二,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第三,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前期)
作者:史海燕
教学目标:理解近代化的含义;经济近代化、政治近 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等中心内容;近代化的层次; 西方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化的启示。 能力目标: 近代化的含义,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近代化的内容,培养归纳问题能力。 通过比较中西方近代化历程,培养学生比较历史 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 • 要求学生理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实现 近代化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化不能实现的 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近代化才能 迎来新纪元。
本课到此结束,谢谢!
江苏省口岸中学 历史教研组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 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 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 厂等。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 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 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3 1866年,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 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 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 么性质的企业。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洋务运动: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过程 产生
时间
条件/原因
影响
备注
主要企业 及分布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军事工业— 经费: 产品: 管理:
民用工业— 经费: 产品:
D

3、我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根本原因是 ( B ) A、最早受到列强侵略 B、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 C、便于发展对外贸易 D、被迫辟为通商口岸 4、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 形”。“先天不足”指的是 ( ) B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5、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 B、导致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生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D、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C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回答第6题。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D )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的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 D、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重大表现。根 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戊戌变法实质上是 ( C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派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引进欧美政体,改革各级官制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最后均以失败告 终,其根本原因在于 ( C ) A、资产阶级始终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B、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发展 C、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长期延续 D、资产阶级没有进行暴力斗争
民主共和
孙中山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实质:
从封建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化
2、表现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三、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问题引导]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 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19世纪 中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 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试结合史实对 这一观点加以论证。分析指出促成“器物” 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因素。


1、“近代化”没有成功 2、先要民族独立,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3 、要有先进阶级领导 4、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为资本主义扫清道 路,但同时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不会让其 资本主义化 (中国用速成法进入“现代化”)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据此回答1–4题。 1、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 性质近代工业的人是 ( ) A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工业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2、中国的近代化从根本上说是 A、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向西方学习 C、树立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 D、发展机器大生产 (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主流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民主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
1、孕育阶段(15世纪-18世纪中期) 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发展 政治:英国──君主立宪 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2、第一次近代化浪潮(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 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政治:美国 ── 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法国── 民主共和 思想:自由主义 ──英法美等国进入近代化 3、第二次近代化浪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英法美──健全民主法制,政治模式成熟 思想:国家干预经济 ──英法美等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德意日等国也步入近代化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中西方近代化比较 教学方法:分析法、归纳法




型:专题复习课
导入新课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 中国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 鸦 片 战 争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中 法 战 争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义和团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日 俄 战 争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 化为主要标志。在近代中国,近代化也就是指 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 治、经济、阶级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其 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 近代社会。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基本经历了起步 (1840~1895年)、整体发展(1895~ 1927年)和曲折前进(1927~1949年)三 个发展阶段。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近代前期的中 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南通大生纱厂
[思考]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中国自身导;外商企业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自然经济进一步瓦 解;清政府放宽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 时放松;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讨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有没有实 现经济近代化?分析其原因。从经济近代化 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二、问答题: (2003江苏)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 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 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 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 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政治: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经济: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阶级:产生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新的阶级 教育:出现了新式学堂 科技: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B、政治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二)表现:
维新变法-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讨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政治近 代化的最终结局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早期-革新, 实行君主立宪
反对君主专制, 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
三民主义
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
民资初步发展;民资力量壮大
[问题引导]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 进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 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涉及的领域及主 流是什么? 阶段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归纳中国近代化层次: 领域
四、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思考]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 流 ,在近代化(主要是近代工业化)的道路 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相比,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 的特点、原因。


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 过程──先创办军事工业 ,后创办民用工业 官办──封建把持
五、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