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 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反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 •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 动,横扫清朝半壁江山。 经济上: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中国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思想上: •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潮”的萌发,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第四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1949) 阶段特征: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现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井冈山斗争、工农武 装割据、红军长征、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 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改定新约运动,收回“关税主权”, 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 •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思想上: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发 展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以下均为李鸿章关于创办洋务的言论: 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 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 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 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3、近代化的核心是: 工业化
二、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1)萌芽阶段或揭开序幕阶段(19世纪四 五十年代) 主要表现:
1、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 迷梦中惊醒,萌发了以林、魏为代表 的“师夷”的新思潮; 2、《资政新篇》,被誉为"近代中 国第一个现代化方案"
阶段特征:
“师夷”和《资政新篇》只是提出了思 想和主张,都还缺乏实践 ;
(2)起步阶段(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前期)
主要表现:
1、洋务派引进和采用西方机器设备和技 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航 运、采矿、冶炼、纺织等)。这是在中 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2、筹建了中国近代海军;兴办了中国 最早的近代教育。 (1)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第一次大规 模实践,经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 主要特征: 到民用,由国营到私营的发展过程。 (2)仅仅停留在科技表层,政治体制的现 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3)带有向西方学习的特征; (4)过程艰难
主要表现: 1、中共为实行民族独立,制定民主 革命纲领,参加国民大革命运动,领导土地革命 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 山的压迫,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障碍;
2、中共在领导斗争的各个时期为实现近代化采 取了各方面的措施: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 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抗战时期,建立三三制政权、领导大生产运动, 召开中共七大,提出总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为实现民主政治和工业化参加 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人民政协;
主要特征:
(1)把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 会制度等全方位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2)已经触及到了思想、文学各方面;
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总结:

中国现代史(现代化史观下的现代中国:1949—2015)及其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现代化史观下的现代中国:1949—2015)及其阶段特征

重点复习现代史经济史部分,知识点特别注意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经济结构调整;科技部分;☆☆阶段特征☆☆第 1 页,共11 页
重点复习现代史经济史部分,知识点特别注意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经济结构调整;科技部分;☆☆阶段特征☆☆第 2 页,共11 页
重点复习现代史经济史部分,知识点特别注意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经济结构调整;科技部分;☆☆阶段特征☆☆第 3 页,共11 页
重点复习现代史经济史部分,知识点特别注意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经济结构调整;科技部分;☆☆阶段特征☆☆第 4 页,共11 页。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运动。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压力,清朝政权日渐腐败。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如何和现代化的问题。

他们研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导,他们扮演着启蒙者和者的角色。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经历了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的探索。

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战争受到了诸多阻碍,但仍然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是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

1978年,中国开始了开放政策,开启了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转型。

在这一阶段,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加速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对外开放的加深。

第五阶段是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继续加快现代化进程,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以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此外,中国还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以及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征,但都体现了中国不断追求现代化和发展的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考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考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考文章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1.发展模式的转型2.科技创新的驱动3.绿色发展的追求4.人民至上的立场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成果1.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2.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阶段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2.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3.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五、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与路径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3.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4.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使命。

本文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发展历程与成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与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1.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在发展中保持中国特色,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

发展模式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旨在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科技创新的驱动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

3.绿色发展的追求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4.人民至上的立场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

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成果1.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及启示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及启示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它 们各有各的特定内容:
民族独立是要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 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从根本上 说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近代化则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 地位,发展近代工业,从根本上说是要解 决生产力的问题。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先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任务,中国的近代化才迎来新纪元 2.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138
139Biblioteka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主要表现: 经济:①外商在通商口岸设厂。 ②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政治:①《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 思想:新思潮萌发
②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文化:洋务运动中近代教育的起步
军事:创建近代海军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⑴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⑵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⑶社会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 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⑷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2、主要成就
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纺织: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蒸汽机 交通:蒸汽汽船、蒸汽机车 第二次:电力广泛应用 ⑴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⑵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⑶交通: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⑷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 ⑸通讯:电话、无线电报 ⑹化学工业:火药、塑料、人造纤维
思想(理性化) :近代化长足发展: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方 学习已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表现
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与论战
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的 传播与论战;南京临时政府的文教措施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基本概况:
现代化的前夜:康乾盛世 在屈辱中开始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革命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四阶段 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 1949-1978年 革命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 1978年以来 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山河破碎/主权残缺/经济侵略 •四条线索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其必定失败
⑵、地主阶级: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鸦片战争后) 主张: 作用及局限: •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时间/背景: 代表人物/指导思想/目的: 前期(60年代): 洋务运动 内容 后期(70年代后): 其他: ★评价:主、客观
★器物变革
㈠、革命时期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1、“以俄为师”: 仿效苏联,走城市革命的道路
①中国仿效欧美走民主共和道路行不通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软弱性和妥协性
•背景 西方列强对中国弱肉强食的政策 本国反动势力异常强大(北洋军阀) ②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中国看到希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决定的)
•过程:
①新文化运动后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 附约 《虎门条约》(1843年) 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1856年) 《北京条约》(1860年) 条约 《爱珲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沙俄 《中俄北京条约》 (1856-1860)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影响: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 1.19世纪60年代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 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新中国成立 官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 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 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 封建专制统治的压制; 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 环境: (1)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 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 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 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在从重工业 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 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 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 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 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最 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 和速度。
近现代中国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从鸦片战 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渡而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 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 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 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 发展。

(3)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 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 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 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 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 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 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 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 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共同点: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于领 导核心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由定期选举产生 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经济上: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读本P64)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一五计划特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创举、意义) 外交上: (读本P63-64) 国际背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内容意义)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年)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以后)
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⑴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 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949年——1956年 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 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年——1978年 徘徊时期
1978年——至现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总论】
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分为三阶段: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
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制 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
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议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人民 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资产阶级专政 按三权分立的原则 资产阶级 采取两党或多党 轮流执政制度

专题: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专题: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专题: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导言:1、近代化含义: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化为主要标志,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在中国近代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表现:经济领域: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用现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领域: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思想领域:思想上的理性化(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3、中国近代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民族不能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社会生产落后,要求近代化。

前者是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生产力问题。

所以应先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以解放生产力。

由此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个主要任务,并由此解释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辛亥革命等在近代走不通的问题。

4、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知识归纳: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意义: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内容:1869年,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意义: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出现,中国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4、徘徊时期(1976——1978年) 二、阶段性特征 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巩固新生政权、恢复 和发展经济,成功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 折前进,极“左”思想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十年 “文革”。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今天)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2、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2——今) 二、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全面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老万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一、晚清时期(1840——1912)——中华民族的沉轮与希望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从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中国现代史(1949-现在) 四、向社会主义过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1949——1978)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今天)
一、晚清时期(1840——1912) ——中华民族的沉沦与希望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时期。时间 为1840——1860年。 2、现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为 1861——1894年 3、现代化的深入——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时期。时 间为1895——1912年 二、本时期阶段特征 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变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3、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而把工作重心转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上来,到1956年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持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也随着“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而奠定了初步基础。
4、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由于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加上又缺乏建设经验,中国建设并未迅速摆脱苏联的经济模式,从而形成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受其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左”的错误,如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但从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经济上的增长,也包括在挫折中积累的经济建设经验,如中共八大决策、七千人大会的总结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政治动乱很快扩展到经济领域,造成巨大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国民经济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1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城市中首要任务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发。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夺取了市场领导权。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以恢复和发展。在调整工商业的同时,政府还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村,经过三年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转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经实现了根本好转,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专题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历程

专题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历程

专题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历程一、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年)(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生产,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1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缓慢地、艰难地向现代化中国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11专题十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1专题十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 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 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 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 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方法,实现了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材料二、三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什么问题?你 认为生产关系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要求过多、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陷;变革生产 关系应注意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知识梳理
教育文化科技: 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背景、内涵、意义) 1.1958年“教育大跃进”(特点、危害) 3.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外交方面 1.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两个“拳 头”出击 2.70年代外交突破: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 系正常化(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原因)、中日邦 交正常化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材料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 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共产党 十七大报告 (4)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与教训?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 稳步发展;
4.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社会主义原则,这 反映了我国 C A.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结束 B.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 C.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七中国现代化历程.

七中国现代化历程.

• 19世纪末的清末新政也是值得一提的重大事件。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受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 国联军侵略的鞭挞后,为巩固统治而被迫进行 的改革。就其性质而言,不言而喻应是资本主 义的或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在客观上也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有 利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在清末新政中形 成的立宪派,积极倡导兴办实业,抵制洋货, 收回矿权、路权等,他们虽然反对革命派用武 力推翻清政府,但在向清政府请愿立宪遭到拒 绝后,便转而加入反清行列,支持辛亥革命。
突出特点: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1)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 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 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 真正掌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
•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 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 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
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 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 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 了民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 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 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 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 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2.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演进历程与路径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演进历程与路径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演进历程与路径展望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2)1. 现代化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4)1.1 现代化的定义与特点 (6)1.2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6)2.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表现 (9)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0)2.2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12)2.3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13)2.4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5)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 (16)1. 初始阶段 (17)2. 发展阶段 (18)3. 创新阶段 (19)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展望 (21)1. 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2)1.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3)1.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24)2.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5)2.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27)2.2 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28)3. 加强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效能 (29)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法治建设现代化 (30)3.2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2)五、结论与建议 (33)一、内容概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和特征,包括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演进历程:回顾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发展阶段和关键事件。

阐述中国现代化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路径展望: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探讨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战略建议和政策措施。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和挑战提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化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有所发展
法币政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改订新约运动
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官僚资本的阻碍
严重阻碍 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日、美等帝国主义的侵略
特征:在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尖锐复杂的历史 环境中艰难进行。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央集权加强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国际:列国争雄、优胜劣汰
思考2:中国现代化是否经历这一阶段?它给中 国现代化带来什么影响?
(二)第一次浪潮(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 英
经济工业化 法 美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政治民主化 拉美独立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
(三)第二次浪潮(19世纪晚期-20世纪中叶)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英法美等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德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
政治体制 现代化
文化领域 现代化
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中共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 文学:文学革命等 史学:史学革命
特征: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到变
革社会制度、思想文化领域等全方位变 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列强的阻挠破坏;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 的环境。
四、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五、练习
以下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我国何种经济成份?简要评 述其发展过程及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840
1860
1927
1949 1956
问题: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哪几个重要 阶段?其共同之处和各自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并分析各阶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总理衙门的设立
前期“求强”:三局一所(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后期“求富”:三局一厂(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建近代海军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特征: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经历由重工业 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私营的发展过程。仅仅停 留在表层,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 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 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 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 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 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 深刻变革过程。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政治上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经济上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
二、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经济:各国商业资本和大西洋贸易兴起 政治:王权兴起及随之而来的重商主义和中
意俄日等国也步入现代化进程。 (四)第三次浪潮(20世纪下半叶)
这是一次真正全球性浪潮,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步进行。
思考3:比较近代中国现代化历程和日本现代化历程的异同, 并分析各自对本国历史产生的主要影响?
三、近代影响中国现代化的不利因素
(一)先天的不利条件: 资金准备不足;技术准备不足; 人才准备不足;思想准备不足。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3
思考1:为什么把这一时期作为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经济现代化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思想 现代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主张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思想发展为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