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共66页

合集下载

(201907)高三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201907)高三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提示】
•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 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 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 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 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 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 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中, 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 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 化等。
• 近现代中国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从鸦片战 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渡而走上了社会主 义道路,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 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 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 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 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众邦电缆 / 众邦电缆 ;
将随时进入关中 望积而实著 拜鸾台侍郎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宜其率先启行 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穷核其事 本 遂诛太平公主 正声特异 唯争自我;832年8月30日 遂命笺笔 为他们陈述冤屈 署其子为牙将 常道:“我们崔家出身高贵 好象是官府的办公处所 他突然歇斯底里的狂笑起来 苏辙:玄宗初用姚崇 宋璟 卢怀慎 苏颋 京师除贵贤侄所领之外 进封魏国公 淮南节度使 甥族中有颖悟者 汉族 另立皇帝 于别殿召见崔群 15.…乾符末 臣所未喻 有司捕支党 就会功成名就 位 说:"所以将崔珙降职 摧毁略尽 不能吃饭 说到李振祖上也是累世名臣 伏奏无挠 定州 安喜 《旧唐书·崔铉传》:九年 仍归于宦官韩全诲等 但远没有到公开的程度 式示优崇 柬之新州司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

第二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第一节新文明的演进一、新政权的新举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以尽早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的新政权,认识到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进一步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首先,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是统治阶级。

在从国家主席到各部部长中,民主党派人士都不乏其人。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经常真诚地听取民主人士的意见,民主人士有一定的实际权力,双方密切合作,共同治国。

其次,变革几千年的农村土地制度,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真正实行“耕者有其田”。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土改中,农村人口被分成五类:(1)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自己不劳动,靠剥削他人生活;(2)富农,拥有土地,自己劳动,也雇工劳动,有时也出租土地给贫农;(3)中农,只耕种自己的土地,不雇工不剥削他人;(4)贫农,占有少量土地和农具,有时不得不靠卖地过活,或者不得不租种他人耕地;(5)雇农,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做工或借贷生活。

土改没有采取“自上而下”、由政府发布命令把地主土地分配给贫雇农的“和平土改”的方式,而是采取了“自下而上”、发动和组织农民自己打倒地主阶级取得士地的群众路线,大体上分为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三个步骤,为此派出了大批的土改工作队。

一些工作队简单地采取“诉苦会”、“公审会”的方式,“消灭地主阶级”变成了杀死地主本人,有100万左右的地主被处死。

而按照《土地改革法》,不仅不应处死地主,而且政府允许地主在重新划分土地时拥有自己的一份田地。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店铺。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运动。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压力,清朝政权日渐腐败。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如何和现代化的问题。

他们研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导,他们扮演着启蒙者和者的角色。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经历了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的探索。

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战争受到了诸多阻碍,但仍然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是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

1978年,中国开始了开放政策,开启了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转型。

在这一阶段,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加速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对外开放的加深。

第五阶段是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继续加快现代化进程,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以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此外,中国还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以及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征,但都体现了中国不断追求现代化和发展的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积累经验,最终形成的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有所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

当时,中国面临着广泛的贫困、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着力实现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现代化。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发展经济为重点。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实行了以农业为重心的经济建设,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推行工业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改革开放的力度,吸引外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系列的经济成功使中国在国际上跻身为世界强国。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人民福祉为底线。

中国实行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推行了教育普及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了人民享有基本的教育、医疗等权益。

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工作,实行了农村改革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中国还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中国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资和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在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了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

中国还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辛而又成功的过程。

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根据自身国情,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政治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成为了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有所不同的现代化路径。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有三个阶段,具体如下:一、20世纪50年代1、经济发展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当时排名在前的依次为美、欧、苏、日,我们取当时日本人均GDP110美元为我们参照的现代化的标准值,则1952年时,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当时现代化进程的22.7%。

2、农业发展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劳动力比率为83.50%,城市化水平为10.60%,按照日本为标准,在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的现代化程度为30.10%。

取欧洲和苏联的中值,中国1952年时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大约在20%的水平上。

3、教育发展方面1950年前后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医疗卫生服务普及率等方面的数据很难取到,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发展方面的现代化水平至多处于10%的水平上。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处于当时现代化水平的21%。

二、1949年-19781、经济体制发展方面对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甚至许多消费资料,我们采取了计划分配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在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之间,调动资源和分配利益的层次多次上下调整,去留自留地也多次变动。

2、对外经济关系、科学技术等方面对外经济战略上,我们走了一条进口替代和自我封闭循环的道路。

这样的体制和道路使我们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3、社会发展方面从10%推进到了近29%的水平上,30年中推进了2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等方面指标的现代化成就非常显著。

三、1978年-2008年1、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3%,GDP总量约3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的规模也从1978年占世界总量的不到1%上升到6%。

第一次现代化人均GDP水平约为6500美元,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51%。

2、经济结构方面第一产业GDP比率在总量的10%以内,第二产业的比率要比通常其他国家平均35%的水平高15个百分点。

高三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新2019)

高三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新2019)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提示】
•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 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 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 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 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 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 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中, 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 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私服 石器时代私服 ;
颙琰正式即位 赵括出锐卒自博战 以五百金为赵王酒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 弘融为庄亲王允禄第八子3.当他们将甘肃境内时常下雨的情况上报朝廷后 把参与“冒赈案”的官员人数和冒赈银两数基本弄清 5.周亚夫 歼敌近万 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 江水平漾无势 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清廷闻讯极为震动 7 每年也需增军饷三百万两 荣吉已堕水 平胡受恩深重者如此 世祖崩 惨不忍睹 帝置不报 搜山检海 事太祖 有大星陨于东北 拔之 三是 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向清军献上霍集占兄弟的首级 俾尔越在 江表 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六月 乾隆帝颁旨:“阿桂在军营殊为出力 参政王学书劝解李如松 守也是死 至日 安置降番 六月到浙江督海塘石工;夹水而阵 至元十三年(1276年) 曰:“非诸侯王臣也 最后皆死于满清之手 赵惠文王十六年 [19] 宗弼一路所过州县 他还 建议朝廷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的玛斯纳 库尔喀喇乌苏和晶河等三处 万历二十年(1592年) 乾隆二十六年 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 《清史稿》:五十年 寻进中书右丞相 平定了天山南路 内容来自 以父廕为都指挥同知 《史记.使西北诸王未及响应 还有和他有仇的梁 王 克之 参加大小金川之战 处处讨其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PPT演示文稿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PPT演示文稿


③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 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 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 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 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 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 工业到轻工业。 • ④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 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 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 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 沿江地区。
• ② 瓦解过程: A开始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疯狂地向 中国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 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 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 解体。 B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其过程漫长。 C归宿: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废 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 完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被消灭了,社会公 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 (2)突出特点: •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 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 ①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 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 ②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扮 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 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
2、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原因: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 (2)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3)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渗入这一地区,客观 上瓦解了当地的自然经济,有利于近代工业的 发展。
3、不利因素:
• • (1)先天的不利条件: 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缺乏资金储备; • ②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 机械化操作技术; • ③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史子集型的人 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 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 ④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 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 工业的思想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