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
《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本文关键词:悲剧性,活着,意义,形象,徐福贵《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本文简介:"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1]序这是余华对人生的独特诠释。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冷眼旁观式的写作方式向读者叙述了主人公徐福贵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本文内容:"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1]序这是余华对人生的独特诠释。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冷眼旁观式的写作方式向读者叙述了主人公徐福贵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展现了人类灵魂深处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的生存欲望,传达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福贵一生经历了从任性纨绔的富家子弟到贫穷苦难的孤寡老人的巨大变化,目睹了所有亲人死于自己面前的残酷现实,也经历了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时期[1]序。
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变迁共同构成了福贵苦难的一生。
面对接踵而至的苦难,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乐观、坚强的活着。
本文将结合福贵的人生历程,分析这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纨绔任性、乐观愚昧、平凡坚韧等特点,探讨其悲剧性形象的意义。
一、福贵:纨绔任性的"垮掉一代"福贵这一人物形象从某些方面来看颇似美国文学中"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主要指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福贵年轻的时候,是典型的"垮掉一代"类的纨绔子弟。
分点概括福贵形象
福贵的人物形象:
福贵是一个有着相当豁达心态的老者。
在极其悲惨的厄运的打击下,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贵却一次次顶住了打击,一次次走在死亡的边缘,却又一次次跌破读者眼镜,坚强而又快乐的活了下来。
或许经历的太多,晚年和老牛相依为命的福贵依然善待生活,才会在遇到“我”时能在大树底下娓娓诉述,回忆他自己的一辈子。
富贵的讲述中也不难看出富贵这种开朗豁达的心态。
或许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富贵并不会用很高级的词语来修饰自己的心情。
开心的事就会开心的笑,发自内心的笑。
难过的事也没用很忧伤的词语形容。
余华作品《活着》赏析
余华作品《活着》赏析《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坎坷的一生,出身地主家庭,从小养尊处优,吃喝嫖赌无所不占,在赌输家产后从少爷沦为贫农,从此历经苦难的一生。
人们常说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福贵也不例外。
在福贵赌输家产后,徐父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要打死福贵这个“孽子”,而是心平气和的变卖了田地让福贵把债还了,徐母跟福贵说只要人活着,穷一点也没有关系,家珍也没有因为福贵落魄离他而去,这一切让福贵反省了自己以前的胡作非为,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从某种意义来说,福贵似乎真正开始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然而命运似乎没打算放过福贵,搬到茅棚没多久徐父从粪罐上摔下离世,母亲病重去城里抓药,因多管闲事被抓了壮丁,回来时母亲已经去世,善良的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无德医生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因高烧变成聋哑人,在后来的日子里受尽委屈,最终得遇良人二喜,一家人以为可以开始幸福的生活凤霞却因难产而死,女婿二喜为养活家人在搬运时被水泥板夹死,但命运觉得给富贵的痛苦还不够多。
外孙苦根因饥饿吃豆子过多而撑死。
他的父母,他的妻子,他的一双儿女,他的女婿,还有他的外孙。
除了母亲,剩下的亲人,都是福贵送的葬,都是他亲手埋的,几十年来,福贵送完了白发人又送完了黑发人,一生经历过许多苦难与痛苦活到了最后,却不断眼见着,承受着亲人好友的死亡。
这种悲惨的人生遭遇,读者都能感到凄然落泪,何况福贵本身?种种的不幸不禁让人发问,福贵活着的意义在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种所说:“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对富贵而言,徐父离世后徐母、家珍及凤霞需要他,徐母离世后家珍、凤霞、有庆需要他……苦根死后“福贵”需要他,每次经历亲人离世都还有人是他活下去的希望,这些时候,他都不能死,他总是一次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纵观富贵的一生,从他年少时的纨绔到幡然醒悟,他幸运吗?说他不幸,但他又渡过了所有的艰辛,一直活着;说他幸运,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父母妻儿,又是何其不幸。
浅析《活着》中的福贵形象
浅析《活着》中的福贵形象摘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作家放弃先锋探索重返写实之路的乡土力作。
作家对死亡的偏爱使死亡意象构成了文本最醒目的一道风景,他以死亡为跳板揭示了人生的苦难性质、肯定了生命的韧性与生活的自在性,以及人“活着”的责任与必须,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和剖析人生的目的。
关键词:福贵死亡生命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作家放弃先锋探索重返写实之路的乡土力作。
这部小说反映了福贵这一小人物在建国前至70年代末三十年的时代浪潮中命运的跌宕沉浮,并通过主人公一生的生存状态告诉世人活着的自为性与终极性。
“《活着》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福贵不仅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亦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作者在文本中让我们看到了对传统的人性价值和道德信念的坚持和固守。
一、死亡意象《活着》中的人物都不经意地“遭遇”死亡,死亡意象似乎构成了这部小说最鲜明醒目的一道风景。
通过密集而频繁的死亡叙述,我们不能不说作家具有一种对死亡的偏爱,在余华笔下,死亡只是作家达到自己创作目的的一个阶梯、工具或手段,它不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作家将其还原为一种生命的真实,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生存方式,并以死亡为跳板,以达到升华主题和剖析人生的目的。
法国哲学家弗拉基米尔·扬克雷维奇曾指出:“只有能够死亡的才是有生命的。
”“不死亦不会有生。
”死亡是活着的参照,它为活着的生命提供意义。
不能设想无生无死的生命,那样的“生命”就是死亡。
在《活着》中,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相继死去,唯他孤零零活在世上。
面对《活着》时,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种尖锐的疼痛感。
从表面上看,福贵的败家是苦难的开始和根源,是性格因素使然,这只是一个个人的故事。
死亡是自然生命的固有特性,每人最终都逃不过死亡这把利刃的屠割。
而在《活着》中那一遍遍死亡的重复象征了人对终极命运一步步靠拢的艰难历程。
可以说,人生就是苦难,生命就是受苦。
《活着》在深沉地“叙述死亡”以后,又回到生命的原点去吟唱“活着”。
论余华小说《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论余华小说《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摘要】余华是20世纪后期的重要作家之一,评论家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叙述模式、语言特色和作家对苦难生存意识的关注上,余华在先锋小说创作时期,对现实采取尖锐的对抗态度,并以暴力、血腥、死亡为主要书写内容,而其创作转入民间介入当下文化语境后,他试图消解前期作品激越的对抗关系,书写得更多的是作品人物对命运和苦难的承受。
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富贵是苦难的象征,他在历经了人生的大灾大难之后体悟出;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能够承受生命中的苦难、对生命和生活怀有希望、保持乐观的精神。
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而活着就是生命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活着福贵死亡生命苦难《活着》是余华转变对世界对生命和现实态度的一部标志性小说,它虽然写的是乡土题材,但是它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严格意义上的乡土小说。
它的乡土是一种演绎思维出发结构的乡土,而不是具有作者真切体验的乡土。
本文将以福贵这一形象为立足点,贯穿于中国五四以来农民题材小说的发展,来剖析农民福贵的形象,深究这一农民形象的意义,以及探讨余华塑造这一形象的原因,从而了解福贵这一形象的文学价值一、在苦难的世界中,温情的活着小说《活着》中,余华以“故事”的传统范式流畅地讲述了福贵的悲剧人生,并在这种模式中潜在地传递出一种近乎悲观的态度,福贵的宿命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在作品中,作家从容地展开主人公充满苦痛的悲剧性人生履历,上演的其实是一出由死亡连缀的生命悲剧,直接将主人公安置在生与死的搏斗和抉择中,以此来考量人保持“活着”的生命信念和生命的基本品质。
福贵是生命之藤所结的一根苦瓜,他的生命之苦、命运之悲让人扼腕顿足痛彻肺腑。
但他以生拒死的勇气和洋溢着的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敬仰不已。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活着”是人的一种最朴素最基本的生存愿望和要求,它散发出的生命气息体现了生命的韧性和活力。
“活着”的福贵目睹身边亲人一个一个地永别而去,并亲手将他们埋葬,这是一种怎样的打击和摧残。
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摘要]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
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
他在无奈中遭遇一次又一次无法回避的苦难,在不可改变的现实状态中被妥协,生命的沉重让他感到更为深刻的痛苦。
痛苦让福贵得以成长,面对痛苦时福贵选择用坚忍承受命运给予他的苦难,这种坚忍让福贵拥有了将生命继续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回忆,成了福贵消解苦难的良药。
在不断的回忆中,锥心的苦难慢慢被冲淡,幸福在脑海中日渐鲜明。
探究福贵悲剧命运的原因除了有他自身的原因,还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
福贵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关键词]福贵形象悲剧原因《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
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他在无奈中遭遇苦难,在坚忍中承受苦难,在回忆中消解苦难。
造成福贵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的,有福贵的自身原因,也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
本文就福贵形象及其悲剧命运作如下探讨。
一、福贵一生苦难的悲剧命运《活着》是一部具有强烈有悲剧意识的作品,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从遭遇苦难,到承受苦难,最后苦难得以被消解,他一生命运是有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一)在无奈中遭遇苦难福贵的故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男人的故事。
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的那几代人,他们承受了战争、饥饿、贫穷、十年浩劫,一切生命最残酷的方式都以他们的生命做了实验,这个实验使人的生存状态直达底线,那就是“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使命就是活着。
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死和放弃,而是希望。
即使与命运相互仇恨,却也深深感激,无法离弃。
学术界对徐福贵的悲剧形象的评价
学术界对徐福贵的悲剧形象的评价
解析:
徐福贵是当代作家余华长篇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其一生经历了从任性纨绔的富家子弟到贫穷苦难的孤寡老人的变化。
他目睹了所有亲人死于自己面前的残酷现实,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变迁共同构成了福贵苦难的一生。
然而,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乐观、坚强的活着。
徐福贵的悲剧人生不仅仅是由于命运的安排,更多的是他本身就有着很多不良习惯,没有对人生和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也不能真正做到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就对他个人的生活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堆积到一起就将他推到了悲剧的边缘,让他成为了一个悲剧性人物。
《活着》中福贵的形象分析
《活着》中福贵的形象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9T10:32:04.675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上34期作者:王纤熙[导读] 余华活着揭示了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该部小说所刻画的是一个既现实又残酷的故事,主人公福贵的亲人都接二连三的离开了他,然而他依旧凭借坚强的意志活了下去,将普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揭示了出来。
同时,余华的小说大多数都是以死亡和苦难为中心主题,对生命意识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活着》更是深陷死亡的氛围当中,让人感到窒息。
尽管面临如此痛不欲生的境地,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活着”的难能可贵,这是因为作者深深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
本文拟从“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等方面,对其做存在主义的解读,来探完“活着”的深层意蕴。
西安外事学院王纤熙摘要:余华活着揭示了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该部小说所刻画的是一个既现实又残酷的故事,主人公福贵的亲人都接二连三的离开了他,然而他依旧凭借坚强的意志活了下去,将普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揭示了出来。
同时,余华的小说大多数都是以死亡和苦难为中心主题,对生命意识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活着》更是深陷死亡的氛围当中,让人感到窒息。
尽管面临如此痛不欲生的境地,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活着”的难能可贵,这是因为作者深深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
本文拟从“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等方面,对其做存在主义的解读,来探完“活着”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活着》;余华;富贵一、<<活着>>中“福贵”人物形象分析1.1“福贵”所处的时代背景福贵所生长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变迁的动荡时期,土地改革、三年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都通过男主人公的眼睛何亲身经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动的再现。
而在此期间,福贵也经历了与每个亲人、朋友的悲欢离合。
1.2“福贵”的家庭背景介绍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然而遭受了龙二的欺诈以后,家里的所有财产都输了个精光,他的父亲难以承受,在一次偶然中摔伤致死,养尊处优的阔少爷也从此堕落成了一个穷光蛋,但是他选择改过自新,开始了他重新的人生。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云南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中学邓怀仙摘要:《活着》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人——福贵充满苦难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巨大变化,甚至承受了所有的亲人全都死在自己前面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相伴度过余生。
面对一次又一次苦难遭遇的沉重打击,福贵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死亡,他总是忍耐、坚强、乐观的活着。
作者塑造福贵形象的根本意义在于启迪人们认识活着的真谛,最终告诉人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关键词:苦难遭遇、坚强乐观、活着的真谛《活着》是余华在20世纪风靡文坛的先锋作品。
他以一种俯视人生的高度,穿透种种表象,揭示了活着的真谛。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年轻时衣食丰裕,吊儿郎当,嫖赌成性。
疯狂赌博中输光家产,由“少爷”沦为“穷人”。
继而气死父亲,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接走,母亲劳累成疾,福贵进城抓药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枪林弹雨中侥幸存命,回到家,老娘已死,爱女凤霞因为高烧而成了哑巴。
屡遭不幸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团圆的家。
他欲靠自己在泥土里扒拉养活一家。
但贫穷还是威逼他送掉女儿以供儿子上学。
成年累月的劳累使妻子积劳成疾患了软骨病,儿子为了救县长的夫人——校长而被抽干血身亡。
女儿好不容易出嫁并怀有身孕,却因为产后大出血死去,妻子也相继撒手西去。
圆满的家庭缺口屡现,最后只剩他与女婿、外孙相依为命,可谓祸不单行。
亲人惨死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不久女婿也撒手归天,外孙在饥荒中被外公亲手煮的豆撑死。
可以说,常人所有的不幸都聚集在他的生命旅途中。
死亡、贫穷、苦难是他生活中的主旋律,他身边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被死神相继带走。
他却卑微而坚强地忍受着生活中的苦难和意外,虽然伤痕累累,但他却能努力而又淡然的活着。
他生命最终的升华是启示人们生命的意义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福贵在中国动荡时期的人生故事。
福贵是一个充满着善良和坚韧精神的人物形象,通过他的遭遇和经历,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强大和社会的残酷。
福贵是一个具有坚韧精神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福贵经历了家族的衰败、身世的变故、饥饿的煎熬、家人的离世等一系列困难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责任。
他通过卖唱、捡破烂等方式艰难维持生计,从不向现实妥协,展现了他的顽强和勇敢。
其次,福贵是一个富有善良品质的人物形象。
他对待家人无私无畏,把生活的重担扛在了肩上,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和照料家人。
在困境中,他不仅没有向家人索取任何东西,反而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他的善良和宽容让人感动,也显示了他内心的高尚品质。
最后,福贵是一个被动的人物形象。
尽管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诸多痛苦和不幸,但他却一直没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
他没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没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顺从命运的安排。
这种被动性让福贵的形象显得有些消极,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于人性的思考。
福贵是一个具有坚韧精神、善良品质但又被动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展示了在中国动荡时期普通农民所承受的苦难和生活的
艰辛,同时也借此反思了人性的强大和社会的残酷。
通过福贵的形象,读者可以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可贵之处。
《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
《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关于《《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中也不放弃。
从福贵身上人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余华小说;悲剧人生;思考[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2-0184-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86 [本刊网址]http:∥《活着》是余华在1992年创作的经典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徐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的悲剧人生。
福贵在面对生活中一次次的苦难木然面对,一种存在的悲哀让人油然而生。
虽然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但他却依然挣扎地活着。
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也不放弃,哪怕是阿Q的精神。
从普通农民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但同时也看到了一种仅追求“活着”的人生悲哀。
一、福贵的悲剧人生《活着》的开头写到作者在一个夏天刚刚来临的季节,在乡间地头遇到了个叫做福贵的老人。
当时福贵正在开导一头叫做“福贵”的老牛。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走呀,走呀。
”一个老人把自己的名字起给了一头同样老的牛,并跟牛讲道理,可见其脑海中对农民地位的认可,不可改变根深蒂固。
当老人又对牛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的时候,作者忍不住好奇,走进老人,询问这头牛到底有几个名字。
一个悲惨故事的回忆就此拉开序幕。
在老人不断回忆中,福贵的悲剧形象慢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读了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一生的生活和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福贵作为千千万万不幸遭遇者的一个典型形象的代表,既有着他独特个性特征,也有着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共同特征,简单总结起来我觉得有如下几点:一、百折不挠的坚强父亲因儿子败家一命呜呼;母亲因体力透支一病丧命;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顷刻停止心跳;聋哑女儿凤霞因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妻子家珍因长年劳累落下软骨病不治身亡;女婿二喜因遭遇飞来横祸被水泥板砸成肉酱;外孙苦根因饿极吃多豆子被活活撑死……一个曾声色犬马的地主阔少沦为贫苦农民后的漫长生涯中,其家人相继躺在田头坟地永远弃他而去,惟留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就是这篇《活着》中福贵人生的真实写照。
当福贵目睹几千国民党伤兵活活冻死在雪夜,因之哭得眼泪融化了脸上的冰雪后,当他亲历所有患难与共的亲人颓然逝去的悲痛欲绝后,孑然一身的他意念上并未对死的阴霾与召唤俯首就擒,他仍不屈不挠地执着于生,满腔热情地好好活着,“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他的顽强乐观感染和鼓舞着读者,传达出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就算世界上只剩下你最后一个生命,你也一定要好好地饱满地活着,为只此一次、生命诚可贵的本身,为活着而活。
如此,人的尊严、人的力量、人的不服输……人便不辜负了地球上最高级形态生命的美名。
正如余华在此书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艰难困苦中百般忍受而活,即便在地狱中也要擦干眼泪微笑着高唱着牧歌而活,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因此,在福贵亲手埋葬了他一个个苦命的亲人后,我们每天仍能听到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在落日的余辉里像风一样飘扬,他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充满了芬芳的泥土的气息,那是鲜活肥沃的活着的生命气息。
活着中的人性与命运
活着中的人性与命运余华的《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这本书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与命运的交织。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
福贵,原本是个富家子弟,吃喝嫖赌,挥霍无度,对家庭毫无责任感。
这是人性中的恶,是放纵与自私。
然而,当家庭败落,他开始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努力地去承担起责任,这又是人性中的善,是自我救赎与成长。
家珍,福贵的妻子,她身上体现出了人性的坚韧与善良。
无论福贵曾经如何荒唐,她始终不离不弃,默默地操持着家庭,照顾着老人和孩子。
她的爱,是无私的,是宽容的,这种人性的光辉在苦难中显得尤为珍贵。
有庆,福贵的儿子,他的纯真和善良让人感动。
为了家里的生计,每天跑着去割草喂羊,即使辛苦也从不抱怨。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他的生命在一场意外中戛然而止。
这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一个如此美好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地剥夺。
凤霞,福贵的女儿,命运同样坎坷。
因为一场病变成了聋哑人,但她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努力地为家庭付出。
她的爱情也是充满了曲折,最终好不容易找到了幸福,却又因难产而死。
她的命运,仿佛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随意摆弄。
在《活着》中,我们看到了命运的不可捉摸。
福贵一家经历了战争、饥荒、疾病等种种磨难,每一次似乎都在看到希望的时候,又被命运无情地打入深渊。
这让我们思考,命运究竟是什么?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还是只是人生中的偶然与巧合?或许,命运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在面对命运时的态度,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福贵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他依然选择活着,坚韧地活着。
这种活着,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他在命运的一次次打击下,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承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命运的不公。
人性在命运的洪流中也不断地被考验和塑造。
福贵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了一个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家珍的坚守和付出,有庆的纯真和善良,凤霞的坚强和勇敢,这些都是在命运的磨砺中展现出的人性的美好。
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1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文/孙颖摘要:余华是我国20世纪后期具有中国代表性特点的作家之一,文学领域权威评价学者对其的作品研究重点聚焦于叙述形式、语言特点以及作家个体就生存困苦、磨砺意识的表达等方面。
余华在作品创作初期,对当时时代的普遍性社会现况利用尖锐、犀利的对抗、抨击态度与血腥、死亡、暴力等阴暗描写作为作品创作主旋律。
但余华在融入民间文化主流语境后,其尝试淡化、消释早期作品中过于激进的矛盾、对抗关系,侧重书写笔下人物对时代命运、苦难折磨的承受、担当。
《活着》主人公“福贵”是余华作品中“苦难”的集中象征,其在经历命运颠沛后感悟出:“活着”应承受生命苦难,常怀希望之心。
关键词:活着;福贵;命运《活着》是我国优秀作家余华的代表作。
作者为主人公福贵刻画出了跌宕起伏的一生,生动描写了福贵从开始大富大贵致最后一贫如洗的巨大物质生活变迁过程,以及“运动”对其生活滋生形成的大量窘迫、不幸。
作者使用深厚文学底蕴与优质文学素养,细致勾勒出了福贵这一人物形象的命运、家庭所承受的各类苦难。
直到小说尾声至亲先后离开福贵,仅剩一头老牛与同样年迈的他相互取暖、相依为命,但福贵依然凭借自身的顽强意志、乐观精神坚强的活着。
深层次分析、探究作者为福贵构建的人物形象,可准确捕获到作者以作品为载体向受众传递出的“活着”的真正意义及真谛。
1 福贵的悲剧人生在福贵的一生中,即使经历过快乐精彩、乐观豁达,然而最终却均“化为虚无”。
作者采取这种喜剧式的荒诞构思将福贵这一人物形象完全趋向于悲剧化,使其常与苦难相伴。
福贵在系列巨大家庭变故后并未做出悔恨行径,而是以木然的态度持续对抗这种境遇,这也是作者对其释义的“阿Q 精神”。
儿子、女儿、妻子等家庭主要成员的逐一逝去,是福贵人生中的重大痛苦,在其承受苦难过程中均展示出了自身的有的“精神疗法”。
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分析
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分析廖 健(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州 448004)摘 要:《活着》这部小说属于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是具有先锋意义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余华塑造了徐富贵悲剧人物形象,讲述了徐富贵从大地主家庭中的少爷变成艰苦穷人,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也只能活着,不断地奔波。
文章就余华《活着》中徐富贵的悲剧形象,将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反映出的人性弱点与缺陷阐述出来。
关键词:余华;《活着》;悲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092(2020)01-0240-02余华《活着》中的徐富贵之所以有悲剧的形象,主要是受到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的影响,其主要从大地主家庭中的少爷形象,转变为艰苦穷人的形象,在这个转变中经历了很多痛苦与悲剧。
1 余华《活着》中徐富贵悲剧形象塑造在《活着》的这部小说中,徐富贵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生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青年阶段他更是吃喝嫖赌无所不作,不愿意帮助自己的父亲打理家业。
徐富贵甚至因为自己赌博成瘾,将自己的家业全部输光,导致其从富家公子变成了底层社会的人民。
并且父母也因为徐富贵不孝顺,相继因病去世,可以发现,徐富贵的人生已经从美好向着悲剧发展,在人生一开始的阶段,徐富贵享受着富贵的生活,没有体验过贫穷、饥饿,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家业,甚至挥霍着金钱与青春,这也为他后来悲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但是,徐富贵却以宿命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在后来的贫穷生活中,消极生活、默默忍受。
徐富贵的女儿因为高烧不退而变成哑巴,儿子也因为给县太爷夫人治病,所有的血液都被抽干,女儿也在后来的分娩过程中因为大出血死亡,女婿被夹死,到后来外孙也因为过于饥饿,食用很多豆子撑死。
在经历这些之后,徐富贵感到命运无常,明白了最初的吃喝嫖赌只是虚妄,如果不是因为不顾家业、贪图享乐,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徐富贵认为自身的悲剧人生是由命运控制,在最初阶段的赌博过程中,失去很多财富,并不相信命运会剥夺自己的财富,而是不断下注在赌场中挥霍家产,甚至还想在赌场中把财富重新赚回来,这和他后来的言行相互违背。
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中国农村一个叫徐福贵的家庭的悲惨故事。
徐福贵的悲剧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徐福贵的出身和命运。
徐福贵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家庭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生活艰苦。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徐福贵从小就没有太多机会接受教育和知识的积累,他的人生选择空间非常有限。
他只能依赖自己的劳动去维持生计,而且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也受到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影响,比如战争、政治运动等等,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悲痛。
第二,徐福贵的人生经历。
在《活着》的故事情节中,徐福贵从一个普通农民逐渐成为一个大地主,到最后又重新回到了被欺压的角色,甚至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
他在全书中的人生经历可以被称为一次致命旅程,他经历了疾病、贫穷、失落、苦难、欺压和死亡,被命运不幸地推向了所向无敌的结局。
第三,徐福贵的人生观。
在小说中,徐福贵一直坚信:“人生不能有过多的欲望和奢求,只要活着就是幸福的”。
这句话反映了他浅薄的人生观和悲观主义倾向,他往往低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认为生活给予他的都是苦难和负面的因素,无法突破现实的限制和束缚。
这种观念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痛苦之中,最终走向了坟墓。
第四,徐福贵的家庭和婚姻关系。
徐福贵的家庭一直处于贫穷和破败的状态,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没有能力为他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支持。
尤其是妻子,她身患重病,一直在他的身边寸步不离,给他带来了重负和精神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徐福贵的婚姻关系破裂了,他也没有能力给予妻子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从而造成了彼此的痛苦和离别。
在总体上,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刻画了一个困扰中国农民的普遍问题,即生存和尊严的冲突。
他生活在一个物欲主义、阶级矛盾、社会灾难和价值混淆的时代,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机会去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无法摆脱逆境的困扰。
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且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失败和阻碍,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残酷和无奈的现实。
论余华小说《活着》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目录一、历史原因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二、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三、各个人物悲剧命运分析四、人为什么要活着五、参考文献余华:〈〈活着〉〉,作家出版社,2010年1月胡山林:〈〈文学与人生〉〉,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胡适:〈〈人生大策略〉〉,第1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论余华小说《活着》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内容摘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感染读者,无论是开怀大笑,还是回眸微笑,无论是含泪冥思,还是泪湿衣襟。
余华先生的《活着》就是这类能使读者为之疯、为之狂、为之颠的作品,当你走进去,你就不想出来,小说主人翁“富贵”总是在你喘息间跳出来,引领你去关注他生活的每个细节。
有人说《活着》是写为了活着而活着,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然而我在小说中却读出了“悲”,含泪的悲,笑出声音的悲。
小说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示出一幅幅生活画面,但这些画面无不透露出生活的苦难,活着的艰辛。
可以说小说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性。
关键词:感染读者生活苦难悲剧性“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余华在小说《活着》中文版自序中这样说道。
是呀,一位只以金钱,名誉为追求目标的作家,他们是不会看到平凡生活的苦与乐,喜与悲,他们只是通过胡片乱造来欺骗读者,这样的为学只能称为“伪文学”。
脱离了内心世界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是不会经久不衰的。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总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阐释着普通、平凡人的生活常态。
尤其以《活着》为代表作。
他将普通人的命运绘成一幅幅生活的画面慢慢在你面前展开。
人具有社会性,决定了必须在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活,不一样的社会背景,人就会有不一样的生存状态。
《活着》依附了社会大环境,细致地描写了这种大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
小说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示出一幅幅生活画面,但这些画面无不透露出生活的苦难,活着的艰辛。
可以说小说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性。
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是如何来的呢?一、历史原因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当时封建残余思想还在人们心中存留,地主阶级的剥削性根深蒂固,地主阶级的享乐性,养成了他们好逸恶劳的习惯,小说《活着》的主人翁徐富贵就是典型的形象。
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芒种论坛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康佳琼(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重庆401331)摘要:《活着》这一部小说之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徐福贵的人生悲剧看似命运使然,实际上是徐福贵自身由于长时间的溺爱,最后败光家业,导致家庭悲剧命运的恶性循环。
而徐福贵的悲剧在于他不敢直面人生的真实,而选择用宿命逃避自己人生当中的种种苦难。
从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当中,可以看到为了活而活的人生悲剧,余华通过这一个形象更多发出了批判和警醒的思想。
关键词:徐福贵;《活着》;余华;悲剧形象《活着》这一部小说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作品,在这一部具备先锋意义的小说当中,余华塑造了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徐福贵,徐福贵从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的少爷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艰苦的穷人,经历了自己亲人的种种生离死别,到最后仍然为了活下去不断奔波。
《活着》通过徐福贵的种种忍耐以及痛苦的生活,让徐福贵展现出非常独特的人文价值,透视人性当中的种种弱点和缺陷。
一、《活着》无常的命运对于徐福贵悲剧形象的塑造在《活着》这一部小说当中,徐福贵是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出生的人,他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年轻的时候,更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根本不愿意帮助自己的父亲打理家业。
徐福贵因为嗜赌成性,最后将自己家庭当中的种种家业都在赌博场上输光了。
这让徐福贵从一个非常富贵的阔公子,跌落到社会底层中苟延残喘,而他的父亲和母亲也因为徐福贵的不孝,相继罹患疾病去世。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福贵的人生是从美好走向了痛苦,和渐入佳境的家庭不同,徐福贵一开始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没有忍饥挨饿,所以他根本不珍惜自己家中的产业,而是恣意妄为地挥霍自己的青春和金钱,这也导致徐福贵根本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好的命运。
但是徐福贵却采用了宿命的方式去为自己的因循怠惰找来了借口,以宿命为自己人格当中的缺陷找到了遮羞布,这样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是非常的愚昧的。
徐福贵的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后来对其人生当中的消极生存以及默默忍耐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福贵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他的命运却因为嗜赌成性而急转直下。
在输
光所有家产后,他的父亲气死,母亲则被迫变卖首饰租间破屋过活。
一年后,
他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他。
这时的福贵陷入了一生中的最低谷,然
而他并没有放弃,开始痛改前非,为了生存而努力。
福贵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曾靠演皮影戏为生,用自己的技艺养家糊口。
尽管生活
如此艰难,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幽默和机智面对生活的困境。
福贵的命运虽然悲惨,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
当家珍因病去
世时,他抱着家珍的尸体一步步走向西村口,将她埋在了埋着儿子有庆的地方。
他的内心痛苦难以言表,但他并没有崩溃,而是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执着。
福贵的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他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生
命的意义,顽强地活着。
他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
对命运的抗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总的来说,《活着》中的福贵是一个坚强、乐观、执着的人物形象。
他的命运虽然悲惨,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他的形象深刻地揭
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芒种论坛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康佳琼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重庆401331)
摘要:《活着》这一部小说之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徐福贵的人生悲剧看似命运使然,实际上是徐福贵自身由于长时间的溺爱,最后败光家业,导致家庭悲剧命运的恶性循环。
而徐福贵的悲剧在于他不敢直面人生的真实,而选择用宿命逃避自己人生当中的种种苦难。
从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当中,可以看到为了活而活的人生悲剧,余华通过这一个形象更多发出了批判和警醒的思想。
关键词:徐福贵;《活着》;余华;悲剧形象
《活着》这一部小说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作品,在这一部具备先锋意义的小说当中,余华塑造了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徐福贵,徐福贵从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的少爷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艰苦的穷人,经历了自己亲人的种种生离死别,到最后仍然为了活下去不断奔波。
《活着》通过徐福贵的种种忍耐以及痛苦的生活,让徐福贵展现出非常独特的人文价值,透视人性当中的种种弱点和缺陷。
一、《活着》无常的命运
对于徐福贵悲剧形象的塑造
在《活着》这一部小说当中,徐福贵是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出生的人,他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年轻的时候,更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根本不愿意帮助自己的父亲打理家业。
徐福贵因为嗜赌成性,最后将自己家庭当中的种种家业都在赌博场上输光了。
这让徐福贵从一个非常富贵的阔公子,跌落到社会底层中苟延残喘,而他的父亲和母亲也因为徐福贵的不孝,相继罹患疾病去世。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福贵的人生是从美好走向了痛苦,和渐入佳境的家庭不同,徐福贵一开始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没有忍饥挨饿,所以他根本不珍惜自己家中的产业,而是恣意妄为地挥霍自己的青春和金钱,这也导致徐福贵根本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好的命运。
但是徐福贵却采用了宿命的方式去为自己的因循怠惰找来了借口,以宿命为自己人格当中的缺陷找到了遮羞布,这样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是非常的愚昧的。
徐福贵的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后来对其人生当中的消极生存以及默默忍耐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而徐福贵的女儿因为高烧变成了哑巴,自己的儿子因为要给县太爷的夫人治病,结果所有的血都被抽干而死,自己的女儿随后在分娩中大出血而死,自己的女婿也随之罹患重病而亡,最后他仅剩下的外孙子,因为饥饿吃了太多豆子被撑死了。
接连的生离死别,让徐福贵感叹命运的无常,实际上,徐福贵当初吃喝嫖赌所追求的,不过都是一些虚妄的想法,如果徐福贵不是因为贪图享乐,或许他也能够将自己的家业保护下来。
可是和徐福贵当年来往的大地主家庭里的公子,如同龙二或者春生,到最后都在战争里面死去了。
所以对于徐福贵而言,其悲剧的形象里面,无常的命运一直对其产生着影响,徐福贵也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一种困境,只能够非常麻木地面对和生活下去。
徐福贵为自己悲惨的人生经历,总结了是命运控制的。
但是他当初在赌博过程当中失去了非常多的金钱,他却并不相信命运一定会剥夺他所有的财富,而是采用了不断地将金钱投注下去的方法,企图在赌场上将自己家庭里面的财富又重新赚回来。
这样一种前后言行上的违背,可以看出,徐福贵的人生悲剧,归根到底并不是因为徐福贵自己的命运使然,而是徐福贵自己咎由自取,尤其是徐福贵在一开始吃喝嫖赌的时候,就是因为太过骄奢淫逸,才会导致自己最后连维持家庭生活的一点钱财都没有,才会辗转颠沛流离。
所以宿命对于徐福贵而言,就是一种痛苦生活的宽慰。
徐福贵面对自己生活当中,非常多的亲人都已经离开人世,但是他内心即便是有些悲伤,也没有再去细细思考,因为徐福贵总是用命运去解释一切的不幸,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人生争取什么,徐福贵内心当中对于人生,总是最为消极的。
这样的一种消极的心态也导致他无论是自己的妻子或者自己女儿的死,都没有任何的悲号,徐福贵选择继续苟延残喘,因为他还舍不得死去,他对于生命当中的生离死别,都已经麻木。
并且徐福贵用了命运如此的借口,会缓解自己内心当中的种种内疚或者不安。
如果徐福贵在家道中落之后,能够用心去帮人家做工,或许挣来的一些钱财,也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
但是徐福贵是一个四体不勤的人,他没有选择这么去为过去的荒唐人生进行弥补,而是采用了继续消极应对的方式,用宿命继续为自己的懒惰赢取生存的空间。
二、《活着》当中徐福贵形成悲剧形象的要素
首先,徐福贵在小说《活着》里面,之所以是
005
芒种论坛MangZhong Literature总第477期
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首先是他个人的原因。
正如分析命运无常对于徐福贵的价值观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徐福贵之所以会演变成为一个悲剧的人,并不是因为命运,最首要的根源性的原因还在于他自己身上。
如果在当初还能够享有荣华富贵的时候,徐福贵就能够将自己吃喝嫖赌的习性改掉,能够听一下自己家中妻子的好言相劝,或者是听从一下自己的父亲母亲的教导,那么徐福贵也不至于将自己家中的万亩良田全部都败光,也就不用流落在社会的底层,为了活下去而苦苦挣扎。
这种影响是一系列,甚至是一种恶性的循环。
徐福贵因为在赌场上的豪赌,导致自己家中的产业全部都败光了,自己的父亲也因为这样的事情被活活气死了。
而徐福贵的妻子因为长期都在从事帮工的活计,导致她出现了软骨病,而因为自己没有钱财可以治疗自己家人的疾病,才导致自己的女儿延迟治疗,最后因为高烧变成哑巴,甚至是将自己的女儿卖掉,才能够供养自己的儿子读书。
因此,导致徐福贵陷入了人生困境并不是所谓的命运,而在于徐福贵在一开始的时候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而这一点,对于徐福贵而言,是不可能理解和醒悟的。
因为年轻的时候,徐福贵根本不通事理人情,他也不明白这一切是自己咎由自取,而到年纪很大的时候,徐福贵早已经明白自己的这些悲惨命运,都源于他自己人生当中一开始的错误选择,而他再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当初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实,只能够在悲惨的命运面前,用所谓的宿命来作为自己悲惨人生的遮羞布,也因此来自我麻醉和欺骗,避免自己接受不了人生的苦楚而选择自寻短见。
其次,徐福贵在《活着》这部小说当中,也受到了当时社会上因素的影响。
如果徐福贵落难的时候并不是遭遇了国内的战争,而是太平盛世,或许徐福贵还能够找到栖身之所,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争取一线生机。
但是战争时代,百业凋敝,熟练的工人和农民都没有办法找到稳定的活计维持自己的家庭,更何况是当初四体不勤的地主公子,徐福贵更加无法生存。
而徐福贵的母亲之所以会在小说当中死去,也是因为徐福贵去给自己的母亲抓药,但是半路被地方军队抓去了被充为壮丁,所以药物没有及时送到自己母亲那里,所以徐福贵才只能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离开人世。
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徐福贵更是因为自己这样的地主身份出身,吃尽了苦头,被众人批斗。
而且当时社会的医疗条件也十分落后,即使徐福贵有钱财,也没有办法治疗好自己妻子家珍的软骨病,更没有办法及时为分娩时候大出血的女儿进行急救处理。
徐福贵的悲剧人生,始于他自己错误的选择,而最终因为社会上种种政治和科学条件的限制,让他本来就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更加雪上加霜。
而徐福贵在《活着》当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悲剧性的人生选择,或者说徐福贵的性格缺陷,主要还是因为徐福贵的母亲当初太过溺爱他所造成的。
徐福贵当初在自己家庭当中,无论是吃喝嫖赌犯下了怎么样的过错,都不会被自己的母亲责备,因为他的母亲是非常疼爱他的。
而他的父亲当知道他将自己家庭中的财产都输光的时候,完全是急火攻心,可是他的母亲却依然愿意宽宥他,甚至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为自己的儿子徐福贵的这种不堪的性格找到了个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
实际上,徐福贵的父亲固然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吃喝嫖赌成性的人,但是这并不是徐福贵选择走向吃喝嫖赌的理由,甚至他的父亲也不至于将整个家业都败光了。
作为徐福贵的母亲,应该要对徐福贵做得不对的地方进行训斥,而不是采用溺爱的方式去关怀他,没有受到责怪的徐福贵,才会日益骄纵,最终将自己父亲和母亲的财产都输在了赌博桌子上。
一味的溺爱最后让徐福贵形成了一种骄奢淫逸的秉性,而当家道中落的时候,徐福贵也没有办法担负起这样的家庭责任,因为他的性格早已经形成,他是一个懒惰的人。
也正是因为徐福贵的懒惰,他的妻子家珍才承担了非常沉重的工作,在苦难当中,徐福贵并没有真正成熟,而是学会了对宿命的虔诚。
实际上,这种虔诚也不过是对他悲剧人生进行一次次地遮羞和掩盖,徐福贵依然面对着早已失败衰退的人生,没有办法选择逃出来,也没有选择让自己死去,而是一直都默默地忍耐,一直麻木地看着自己家人的生离死别,把命运作为一切不幸的来源和归宿。
结语
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徐福贵除了能够活下去,人生也完全没有意义了。
徐福贵为了活下去而活,实际上是人类最为原始的需求,但是徐福贵的这种悲剧的人生,却完全没有希望,也没有任何的意义,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延续自己悲惨的人生,这无疑是非常的痛苦的事实,而徐福贵选择并不直面自己的悲剧根源,而是继续活下去,继续麻木地生活,而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真正的人生意义,和徐福贵这个人物实际上也是殊途同归的。
[参考文献]
[1]吴腾飞.论余华的小说《活着》[J].文学教育(中),2011(01).
[2]徐敏君.现实的新一种———论余华《活着》[J].文学界(理论版),2011(04).
[3]乔军豫.用“活着”对抗死亡———论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的生命信念[J].昌吉学院学报,2010(02).
[作者简介]
康佳琼(1977—),女,汉族,四川万源人,硕士,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李佳怡]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