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 7种内种间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¹ 若分散营巢,每一对只利用其邻近的四个资源点(a),则每 对鸟为获取资源的平均飞行距离:
²若集中营巢,4对鸟共享16个资源点(b),则平均飞行距离为
模型说明: ¹ 划分领域较群集繁殖的平均飞行距离短 ² 在资源均匀分布的条件下,领域性易于产生
模型:在自然界的证据
长嘴沼泽鹪鹩(Cistothorus palustris)
1000
0
2.5
12.5
25
播种密度 103个/m2
2. -3/2自疏法则
自疏域的斜率一般为-3/2
自疏现象——如果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随着高密度播种下
植株的连续生长,有些植株死亡,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 日本学者Yoda 等(1963):存活植株个体平均干重(W)与种群密度
(d)关系
W = C d -a 英国生态学家J.L.Harper (1981) 研究黑麦草发现: a = -3/2(恒值) 即,W = C d - 3/2 为-3/2 法则
狐猴,低等猴类,全夜行性
• 高等灵长类—— 如狒狒 (Papio anubis)
狒狒的群体生活
—— 群较大,包括若干雄 狒和若干雌狒,其中有主 雄。主雄在交配、取食等 方面有优先权,但主雄和 次雄以及次雄之间多有互 助行为
2. 种群行为调节学说(美国生态学家V.C.Wyhne—Edwards)
¹ 随着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全部最适的栖息地将为优
二、动植物性行为(density effect)
(一)植物性别系统
雌雄同花:多数植物 植物性别系统 雌雄同株异花:少数植物(如玉米、三叶南星) 雌雄异株:极为稀少。仅占有花植物5%,如银杏、藤露兜树 优越性——(1)减少同系交配几率,具异型杂交优越性 (2)回避两性间对资源的竞争 )
(二)动物婚配制度
(3)动物界中的普遍性——
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均有等级性
高地位优势个体通常较低地位的从属个体身体强壮、 体重大、性成熟程度高,具丰富的打斗经验
生理基础:血液中有较高浓度的雄性激素(睾丸酮) 低位鸡注射睾丸酮—— 反啄食表现
举例:灵长类的社会组织 • 原始灵长类—— 如狐猴、眼镜 猴等
常食虫性,营树栖生活,夜间活 动。食物资源分散分布,一般营独居 生活,不结成社群。仅繁殖期才有社 会性接触
(一)高斯(Gause G.F.1934)假说
即竞争排斥原理,内容是: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Baidu Nhomakorabea 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 就越激烈。
G.G.Gause (1934)“草履虫”试验:
1. 竞争物种实验:.Gause 以三种草履虫作为竞争对手
双核小草履虫 P.aurelia 大草履虫 P.Caudatum 袋状草履虫 P.bursaria
(1)领域的概念
—— 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不可侵入的 空间
A. 领域行为:驱赶入侵者的行为 B. 领域保护:保证食物资源、营巢地,以获得配偶 和养育后代
—— 领域性在脊椎动物中最为突出:尤其是鸟、兽 目的:保护营巢地,从而获得配偶和养育后代
C. 动物领域行为规则
a. 领域面积与占有者体重成 正相关
—— 资源好的栖息环境:形成一雄一雌单配偶制; —— 在资源较差时,雌鸟可能与已有配偶的雄鸟配对,即使有 “单身汉”存在
—— 与每个雄鸟交配的平均雌鸟数,随着雄鸟领域中的资源质 量增高而加多
(四)社会等级
( 1) 社会等级概念 —— 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 级现象 形成基础:支配行为
—— 资源(食物和营巢地)的分布
(1)栖息地:高质食物资源,均匀分布,雄鸟占有各自良好领域 雌鸟选择:A. 与无配偶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B. 与已有配偶的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选择A 则分享更多的资源,利于单配偶制的形成 • 单配偶制意义—— a. 提高雌性对资源的分享、利用率 b. 增加雄性繁殖子代的亲本投入
车轴草 和粉苞苣的竞争 ① 单独生长 ② 冠分开,根间竞争 ③ 根分开,冠间竞争 ④ 根和冠同时竞争
似然竞争
• 一个种群个体数量 的增加将会导致捕 食者种群个体数量 增加,从而加重了 对另一物种的捕食 (妨碍)作用,反 之亦然。由于通过 共同捕食者而相互 影响,两个物种可 都不受资源短缺的 限制,因此称似然 竞争。 资源竞争 似然竞争 捕食者 + + 猎物1 猎物2 +
捕食者
+
捕食者
资源
资源竞争和似然竞争的比较
二、Lotka—Volterra 模型
美国学者Lotka (1925)和意大利学者Volterra(1926)分别提出描 述种间竞争的模型——
• 假定:两个物种,单独生长时其增长形式符合Logistic 模型,方程为 物 种1: dN1 / d t = r 1 N1 (1- N1/K1 ) 物 种2: dN2 / d t = r 2 N2 (1- N2/K2 )
2. 竞争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 竞争类型 ¹ 资源利用型竞争(exploitation competition)
—— 两生物间无直接干涉,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 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三种草履虫
² 相互干涉型竞争(interference competition)
—— 例如,杂拟谷盗和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在面粉中一起饲养时,不仅竞争食物,且有相互吃卵,进行直接 干扰
基础生态学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黄河首曲
Chapter 7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第1节 The basic concepts
(1)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 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 密度效应 Density effect 动植物性行为 领域性 社会等级 植物性别系统 动物婚配制度
• 培养:
—— 以细菌或酵母作为食物,进行竞争实验研究 (1)各种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都表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曲线 (2)双核小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一起培养,形成共存。共存中 两种草履虫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是一种竞争共存 (3)大草履虫和双核小草履虫混合培养,初期都有增长,但双 核小草履虫增长快,通过竞争排挤大草履虫死亡消失
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种现象称他感作用, 或叫异株克生。
• 他感作用例子:北美的黑胡桃(Juglans nigra)抑制离 树干25m范围内植物的生长,其根抽提物含有化学苯醌, 可杀死紫花苜蓿和番茄类植物。
思考题:
1 决定动物单配偶制的主要因素是:
a 性比 b 高质量而均匀分布的资源
c 高质量但非均匀分布的资源
例如:家鸡鸡群的彼此啄击现象 —— 经过啄击形成等级,稳定下来后,低级的一般表示妥协和
顺从,但有时也通过再次格斗而改变顺序等级 稳定鸡群往往生长快,产蛋多;不稳定鸡群个体间经常相互格 斗,要消耗许多能量
(2)社会等级的优越性——
¹ 利于种群内部的团结、稳定 ² 利于优势个体获得更多的食物、栖所、配偶优先权 (强者获得更好的繁殖机会,利于种族的保存与延续)
• 鸟类
(1)终生一夫一妻制:鹤、雁、一些天鹅等。约占鸟类0.6%; (2)繁殖期一夫一妻制:燕子、麻雀等。占鸟类总数97%; (3)一雄多雌制:雉类,多由雌鸟育雏。约占鸟类总数2%; (4)一雌多雄制:鹊、三趾鹑等,多由雄鸟育雏。约占鸟类总数0.4%
•环境决定性别现象
裂唇鱼社群(social group)
d 贫乏的资源
2 有关动物的领域效应,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动物不允许除家庭成员外其它个体进入领域; b 同样体重大小的黄牛领域面积小于老虎; c 体重越大的动物占有的领域面积越大; d 鸟类在营巢期领域面积最大
第三节
种间竞争
一、种间竞争 —— 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对别 的物种直接或间接产生抑制的现象,称~
(一)植物种群密度效应规律
1.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在很大播种密度范围内,植物的最终产量相等 (Y = W×d)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Y=W d=Ki W — 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 — 密度 Y — 单位面积产量 K i — 常数
C.M.Donald (1951):三 叶草密度与产量关系
他感作用(allelopathy)
• 竞争的特点 ¹ 不对称性 —— 指竞争各方相互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即竞
争后果的不等性
例:潮间带藤壶(Balanus)与小藤壶(Chthamalus)的竞争
藤壶 通过“覆盖”、“压挤”窒息小藤壶,剥夺其生存权 小藤壶生长对藤壶影响却很小
² 竞争结果的相关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 实验:植物种间竞争—— 根竞争与枝竞争相互作用
E.O.Wilson《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 高等动物常见一雄多雌制(原始类型),单配偶制是由其进化而
来的
• 海狗: 群居,全球多数生活 在美国普里比洛夫群岛 ——―海狗岛”; 有回游习性,冬春季 节离岛南游,夏季回游到 北方繁殖;
• 按年龄和性别分批回游抵达繁殖地:
首批10~15岁的雄海狗抵达、分割地盘,等待雌海狗; 一个月后:雌海狗群抵达—— 雄海狗在海滩上迎接,场面热烈、争 抢“新娘”。一只雄海狗可抢15~50只雌海狗,最多可拥有100多只, “妻妾成群”
(2)栖息地:高质食物资源,斑点分布,高社会等级雄鸟将占有资 源最丰富的领域 雌鸟选择:A. 与无配偶低等级的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B. 与已有配偶、高等级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选择B 则可能分享更多的资源,利于多配偶制(一雄二 雌)的形成 • 多配偶阈值
(三)领域性(territoriality)
种内关系
(2)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 同一生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种间关系可分为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两类 – 种间关系具体可分为九种基本类型
狗母鱼张开宽嘴,让小虾为它清理牙齿
虾进入鳗鱼嘴,用触须清洁鳗鱼身体
鸟儿啄羚羊身上的臭虫
黄嘴牛椋鸟在吃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虫
—— 通常由1条雄鱼和若干条雌鱼组成。 如果雄鱼不幸死去,又没有邻近雄鱼来占领“闺室”时,群中最大雌 鱼就发生性转变,迅速变成雄鱼 实验研究证明,若人工取走雄鱼,同样又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
—— 这种现象被称为:雌性先熟型雌雄同体(protogynous hermaphroidism)
2. 婚配制度决定的环境因素
根瘤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
物种个体与种间相互关系的类型
类型 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导致适合度 降低 摄食另一个体的全部或部分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具有相互利益
种内(同种个体) 竞争 自相残杀 利它或互利共生
种间 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
个体紧密关联
寄生
寄生
第二节
种内关系
一、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 —— 一定时间内,种群个体数目的增加,导致邻 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定义:某一性别的个体所获得配偶数量的多少、配偶关 系持续时间以及形成配对关系后雌雄个体在繁殖过程中 所担任的责任等,统称为婚配制度
1. 婚配制度—— 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
A. 单配偶制(monogamy) :动物中少见(鸟类较普遍),有些哺乳动物
B. 多配偶制 a. 一雄多雌制(polygyny), 如“海狗” b. 一雌多雄制(polyandry), (稀少),鸟类中有 1 % 如“距翅水雉” C 混交制(promiscuity), 鸟类中6% 一雄多雌制与一雌多雄制的混合 美洲鸵鸟
势个体占满;
² 随着密度增高,无领域或无配偶的从属个体比例增加,
其最易遭受不良天气和天敌的危害。该部分个体比例增加意
味着种群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限制种群增长;
³ 种群密度下降,无领域或无配偶的从属个体比例下降,
种群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上升,促进种群增长
三、他感作用
• 他感作用(allelopathy):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
—— 领域大小必需以能保证 供应足够的食物资源为前提,动 物越大,需要资源越多,领域面 积也就越大
b. 领域面积与食物品质有关:
体重相同时,肉食性动物较 草食性动物领域大
c. 领域行为和面积随生活史、繁殖节律而变化
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2)领域性产生的原因模型
假设:
—— 在资源均匀分布的一块地上有4对鸟营巢。
²若集中营巢,4对鸟共享16个资源点(b),则平均飞行距离为
模型说明: ¹ 划分领域较群集繁殖的平均飞行距离短 ² 在资源均匀分布的条件下,领域性易于产生
模型:在自然界的证据
长嘴沼泽鹪鹩(Cistothorus palustris)
1000
0
2.5
12.5
25
播种密度 103个/m2
2. -3/2自疏法则
自疏域的斜率一般为-3/2
自疏现象——如果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随着高密度播种下
植株的连续生长,有些植株死亡,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 日本学者Yoda 等(1963):存活植株个体平均干重(W)与种群密度
(d)关系
W = C d -a 英国生态学家J.L.Harper (1981) 研究黑麦草发现: a = -3/2(恒值) 即,W = C d - 3/2 为-3/2 法则
狐猴,低等猴类,全夜行性
• 高等灵长类—— 如狒狒 (Papio anubis)
狒狒的群体生活
—— 群较大,包括若干雄 狒和若干雌狒,其中有主 雄。主雄在交配、取食等 方面有优先权,但主雄和 次雄以及次雄之间多有互 助行为
2. 种群行为调节学说(美国生态学家V.C.Wyhne—Edwards)
¹ 随着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全部最适的栖息地将为优
二、动植物性行为(density effect)
(一)植物性别系统
雌雄同花:多数植物 植物性别系统 雌雄同株异花:少数植物(如玉米、三叶南星) 雌雄异株:极为稀少。仅占有花植物5%,如银杏、藤露兜树 优越性——(1)减少同系交配几率,具异型杂交优越性 (2)回避两性间对资源的竞争 )
(二)动物婚配制度
(3)动物界中的普遍性——
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均有等级性
高地位优势个体通常较低地位的从属个体身体强壮、 体重大、性成熟程度高,具丰富的打斗经验
生理基础:血液中有较高浓度的雄性激素(睾丸酮) 低位鸡注射睾丸酮—— 反啄食表现
举例:灵长类的社会组织 • 原始灵长类—— 如狐猴、眼镜 猴等
常食虫性,营树栖生活,夜间活 动。食物资源分散分布,一般营独居 生活,不结成社群。仅繁殖期才有社 会性接触
(一)高斯(Gause G.F.1934)假说
即竞争排斥原理,内容是: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Baidu Nhomakorabea 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 就越激烈。
G.G.Gause (1934)“草履虫”试验:
1. 竞争物种实验:.Gause 以三种草履虫作为竞争对手
双核小草履虫 P.aurelia 大草履虫 P.Caudatum 袋状草履虫 P.bursaria
(1)领域的概念
—— 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不可侵入的 空间
A. 领域行为:驱赶入侵者的行为 B. 领域保护:保证食物资源、营巢地,以获得配偶 和养育后代
—— 领域性在脊椎动物中最为突出:尤其是鸟、兽 目的:保护营巢地,从而获得配偶和养育后代
C. 动物领域行为规则
a. 领域面积与占有者体重成 正相关
—— 资源好的栖息环境:形成一雄一雌单配偶制; —— 在资源较差时,雌鸟可能与已有配偶的雄鸟配对,即使有 “单身汉”存在
—— 与每个雄鸟交配的平均雌鸟数,随着雄鸟领域中的资源质 量增高而加多
(四)社会等级
( 1) 社会等级概念 —— 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 级现象 形成基础:支配行为
—— 资源(食物和营巢地)的分布
(1)栖息地:高质食物资源,均匀分布,雄鸟占有各自良好领域 雌鸟选择:A. 与无配偶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B. 与已有配偶的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选择A 则分享更多的资源,利于单配偶制的形成 • 单配偶制意义—— a. 提高雌性对资源的分享、利用率 b. 增加雄性繁殖子代的亲本投入
车轴草 和粉苞苣的竞争 ① 单独生长 ② 冠分开,根间竞争 ③ 根分开,冠间竞争 ④ 根和冠同时竞争
似然竞争
• 一个种群个体数量 的增加将会导致捕 食者种群个体数量 增加,从而加重了 对另一物种的捕食 (妨碍)作用,反 之亦然。由于通过 共同捕食者而相互 影响,两个物种可 都不受资源短缺的 限制,因此称似然 竞争。 资源竞争 似然竞争 捕食者 + + 猎物1 猎物2 +
捕食者
+
捕食者
资源
资源竞争和似然竞争的比较
二、Lotka—Volterra 模型
美国学者Lotka (1925)和意大利学者Volterra(1926)分别提出描 述种间竞争的模型——
• 假定:两个物种,单独生长时其增长形式符合Logistic 模型,方程为 物 种1: dN1 / d t = r 1 N1 (1- N1/K1 ) 物 种2: dN2 / d t = r 2 N2 (1- N2/K2 )
2. 竞争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 竞争类型 ¹ 资源利用型竞争(exploitation competition)
—— 两生物间无直接干涉,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 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三种草履虫
² 相互干涉型竞争(interference competition)
—— 例如,杂拟谷盗和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在面粉中一起饲养时,不仅竞争食物,且有相互吃卵,进行直接 干扰
基础生态学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黄河首曲
Chapter 7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第1节 The basic concepts
(1)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 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 密度效应 Density effect 动植物性行为 领域性 社会等级 植物性别系统 动物婚配制度
• 培养:
—— 以细菌或酵母作为食物,进行竞争实验研究 (1)各种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都表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曲线 (2)双核小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一起培养,形成共存。共存中 两种草履虫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是一种竞争共存 (3)大草履虫和双核小草履虫混合培养,初期都有增长,但双 核小草履虫增长快,通过竞争排挤大草履虫死亡消失
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种现象称他感作用, 或叫异株克生。
• 他感作用例子:北美的黑胡桃(Juglans nigra)抑制离 树干25m范围内植物的生长,其根抽提物含有化学苯醌, 可杀死紫花苜蓿和番茄类植物。
思考题:
1 决定动物单配偶制的主要因素是:
a 性比 b 高质量而均匀分布的资源
c 高质量但非均匀分布的资源
例如:家鸡鸡群的彼此啄击现象 —— 经过啄击形成等级,稳定下来后,低级的一般表示妥协和
顺从,但有时也通过再次格斗而改变顺序等级 稳定鸡群往往生长快,产蛋多;不稳定鸡群个体间经常相互格 斗,要消耗许多能量
(2)社会等级的优越性——
¹ 利于种群内部的团结、稳定 ² 利于优势个体获得更多的食物、栖所、配偶优先权 (强者获得更好的繁殖机会,利于种族的保存与延续)
• 鸟类
(1)终生一夫一妻制:鹤、雁、一些天鹅等。约占鸟类0.6%; (2)繁殖期一夫一妻制:燕子、麻雀等。占鸟类总数97%; (3)一雄多雌制:雉类,多由雌鸟育雏。约占鸟类总数2%; (4)一雌多雄制:鹊、三趾鹑等,多由雄鸟育雏。约占鸟类总数0.4%
•环境决定性别现象
裂唇鱼社群(social group)
d 贫乏的资源
2 有关动物的领域效应,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动物不允许除家庭成员外其它个体进入领域; b 同样体重大小的黄牛领域面积小于老虎; c 体重越大的动物占有的领域面积越大; d 鸟类在营巢期领域面积最大
第三节
种间竞争
一、种间竞争 —— 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对别 的物种直接或间接产生抑制的现象,称~
(一)植物种群密度效应规律
1.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在很大播种密度范围内,植物的最终产量相等 (Y = W×d)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Y=W d=Ki W — 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 — 密度 Y — 单位面积产量 K i — 常数
C.M.Donald (1951):三 叶草密度与产量关系
他感作用(allelopathy)
• 竞争的特点 ¹ 不对称性 —— 指竞争各方相互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即竞
争后果的不等性
例:潮间带藤壶(Balanus)与小藤壶(Chthamalus)的竞争
藤壶 通过“覆盖”、“压挤”窒息小藤壶,剥夺其生存权 小藤壶生长对藤壶影响却很小
² 竞争结果的相关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 实验:植物种间竞争—— 根竞争与枝竞争相互作用
E.O.Wilson《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 高等动物常见一雄多雌制(原始类型),单配偶制是由其进化而
来的
• 海狗: 群居,全球多数生活 在美国普里比洛夫群岛 ——―海狗岛”; 有回游习性,冬春季 节离岛南游,夏季回游到 北方繁殖;
• 按年龄和性别分批回游抵达繁殖地:
首批10~15岁的雄海狗抵达、分割地盘,等待雌海狗; 一个月后:雌海狗群抵达—— 雄海狗在海滩上迎接,场面热烈、争 抢“新娘”。一只雄海狗可抢15~50只雌海狗,最多可拥有100多只, “妻妾成群”
(2)栖息地:高质食物资源,斑点分布,高社会等级雄鸟将占有资 源最丰富的领域 雌鸟选择:A. 与无配偶低等级的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B. 与已有配偶、高等级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选择B 则可能分享更多的资源,利于多配偶制(一雄二 雌)的形成 • 多配偶阈值
(三)领域性(territoriality)
种内关系
(2)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 同一生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种间关系可分为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两类 – 种间关系具体可分为九种基本类型
狗母鱼张开宽嘴,让小虾为它清理牙齿
虾进入鳗鱼嘴,用触须清洁鳗鱼身体
鸟儿啄羚羊身上的臭虫
黄嘴牛椋鸟在吃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虫
—— 通常由1条雄鱼和若干条雌鱼组成。 如果雄鱼不幸死去,又没有邻近雄鱼来占领“闺室”时,群中最大雌 鱼就发生性转变,迅速变成雄鱼 实验研究证明,若人工取走雄鱼,同样又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
—— 这种现象被称为:雌性先熟型雌雄同体(protogynous hermaphroidism)
2. 婚配制度决定的环境因素
根瘤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
物种个体与种间相互关系的类型
类型 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导致适合度 降低 摄食另一个体的全部或部分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具有相互利益
种内(同种个体) 竞争 自相残杀 利它或互利共生
种间 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
个体紧密关联
寄生
寄生
第二节
种内关系
一、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 —— 一定时间内,种群个体数目的增加,导致邻 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定义:某一性别的个体所获得配偶数量的多少、配偶关 系持续时间以及形成配对关系后雌雄个体在繁殖过程中 所担任的责任等,统称为婚配制度
1. 婚配制度—— 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
A. 单配偶制(monogamy) :动物中少见(鸟类较普遍),有些哺乳动物
B. 多配偶制 a. 一雄多雌制(polygyny), 如“海狗” b. 一雌多雄制(polyandry), (稀少),鸟类中有 1 % 如“距翅水雉” C 混交制(promiscuity), 鸟类中6% 一雄多雌制与一雌多雄制的混合 美洲鸵鸟
势个体占满;
² 随着密度增高,无领域或无配偶的从属个体比例增加,
其最易遭受不良天气和天敌的危害。该部分个体比例增加意
味着种群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限制种群增长;
³ 种群密度下降,无领域或无配偶的从属个体比例下降,
种群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上升,促进种群增长
三、他感作用
• 他感作用(allelopathy):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
—— 领域大小必需以能保证 供应足够的食物资源为前提,动 物越大,需要资源越多,领域面 积也就越大
b. 领域面积与食物品质有关:
体重相同时,肉食性动物较 草食性动物领域大
c. 领域行为和面积随生活史、繁殖节律而变化
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2)领域性产生的原因模型
假设:
—— 在资源均匀分布的一块地上有4对鸟营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