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2afe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5.png)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精选3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1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阐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老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场投身教育工作,直到____,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展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阐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建立者”、“培养全面开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化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开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开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化地互相浸透和互相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好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开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假如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答复说‘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e38f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d.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集锦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大师曰:“不随意识记是减轻脑力劳动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
不随意识记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认识某一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所完成的是什么样的脑力劳动。
儿童不通过专门记诵而获得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在记诵那些非经记诵就不能识记的东西时就越容易记住。
不随意识记是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它能把脑力解放出来用于思考,用于深入地理解事实和现象的本质。
不随意识记可以预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谈的这些,对于我们从事教学的.第一线的老师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
他告诉我们什么是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随意识记,又称有意记忆,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它具有主动性特点,适宜完成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识记任务,是学习活动最主要依靠的识记类型。
不随意识记,又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这类记忆是数量最多的。
它的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断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随意识记比不随意识记”多,常常给学生布置去读背课文,记忆词语的解释等等。
现在,我应该多让孩子们学会不随意识记。
比如,生字的教学,我会交给孩子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做动作,猜谜语,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教会孩子从故事中去理解词语,从图画中去记忆课文的内容。
为了防止死记硬背,就要加大不随意识记的比例。
对要求识记的知识,一要理解,二要思考,三要趣味化,四要扩大智力背景。
我会记住大师那智慧的光芒:“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
”杜绝让学生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2读一本好书能够发人深省,是读者产生共鸣。
学生时代,常会在寝室里和室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如今踏上社会,琐碎的事情多了,那些我想要看本好书的心情也渐渐的少了。
本学期,园领导给我们创设了专用的阅览室,投入资金购买了很多关于幼儿保健、饮食营养、学前教育方面的书籍,当然还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书籍。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5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03f6cca32d7375a5178019.png)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5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有所帮助。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1读苏霍姆林斯基一、“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
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
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b31d28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e.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苏霍姆林斯基,读来,再亲切不过的一个名字。
那种一读倾心,再读仰慕、崇拜的感觉历历在目,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寻觅大师的足音。
最初读大师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加实践的论述方式与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为文中所描绘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说是有些迷恋。
我坚信,这样的一所学校,这样的一群老师,是一所理想的教育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么懂教育,了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谛的大门里面。
他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园里探寻教育的规律,他觅得教育之真谛,微笑着将自己的教育发现呈现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并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为你已完全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无限的向往。
向往,甚至觉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国,孩子和老师们的一片乐园。
你无法抑制他那股强大的吸引力,那样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成了我终身对教育的仰慕。
似乎遥不可及,却又那么地撼天动地,仿佛不在人间,只属于那高高的云端。
我醉了,陶醉在这样的一片教育理想之乐园。
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追求和热爱!难怪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序言——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是的.,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
读罢此书,谁又不会让这一信念在心里深深地扎根呢?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谁,赋予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神奇的教育魔力?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你,我不怕千难万险,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向往之,我愿追随大师,执着追求教育的真谛,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专注、执着,才能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书海跋涉,笔耕不辍,在思考中行动,在实践中前行。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e09dc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1.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这学期我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我读了方老师推荐给我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真是获益匪浅,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尤其与学生的相处中,更是摸不着头绪,但看了这本书后,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启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无不在教育着我们,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他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做一名这样的老师。
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
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
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
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
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
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6f256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4.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1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深深被其中的教育理念所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人心。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这个领域,也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案例,深入探讨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建议不仅具有指导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每一章都像是一个教育问题的小型讲座,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激发。
”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此外,我也认同书中的教育平等观念。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天赋才能,都应该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潜力。
教育应该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而不是一种特权。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的精彩观点所震撼。
比如,他提出的“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的观点,就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是一个人能够持续发展自我、开拓视野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努力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我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得到启发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2以下是一份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心得:我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应教育主管部门之约,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c9669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8.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通用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1世界上的书籍千千万万,但是只有一种让人当初一见钟情,之后则要常常拿起——哪怕抚摩一下也好,这种书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写就。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无疑属于这样的精品。
我把这本书当成是我一生的财富,那是因为:这是一本读来亲切的书读目下的多数教育书籍,包括媒体上的某些论文,简直是比自己写文章还要累,几近“眼睛的牢狱”与“心灵的折磨”。
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长的口吻(尽管他就是校长)对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和长篇大论的理论阐释!尽管选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书都厚重如砖,但苏霍姆林斯基提炼出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教育实践来说,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边,微笑着,与你娓娓而谈,真可谓是“坐而论困,起而新教”。
奥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在致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中这样评价他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
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因此,这不是方法、技术之作,而是实践大作、心血铸就因此,我常常是把《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当成睡前难得的思想与精神的享受来对待的。
“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
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
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1d66a0af61fb7360a4c6515.png)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下面是带来的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范文篇1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伟大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的凝聚。
在这儿,我们可以聆听到许多有益的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刚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刚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成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
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到达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80c1e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5.png)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5篇(精华)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得到了很大启发。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我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
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
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就要切实负责。
而且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
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
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bf795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b.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折服。
他用他真挚的爱心、诚恳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使我们不仅有感性的认识,更有理性的提升。
读其书,就是与这位哲人促膝交谈;读其书,就是与这位伟人平等对话;读其书,真乃是受益匪浅哪!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艺术和水平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怦然一动,因为我想到了我自己。
从教这么多年来,教过的学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多年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仁至义尽”的,我自己感觉对学生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可是我逐渐发现,学生对我是“敬而远之”,这种“发现”是从我的要好的同事身上发现的。
我这名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每次与她走在一起遇到学生的时候,学生都会与她谈笑风生、亲密有加。
而对我,我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拘谨与不安。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对学生可以说是严厉有加、极尽爱心的,为何学生看到我那么不自在呢?真是白教他们一回了!我不禁愤愤然。
我同事笑着对我说:“你的‘极尽爱心’是做到了,可是完全让‘严厉有加’给掩盖住了。
你对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学生需小心地仰视你,而我,学生只要放心地平视就行了。
你呀,对学生好,也要讲究点方法嘛”,看着她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我不由地“怒火中烧”,可转念一想:她说的还真有一些道理。
回想自己以前,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许”,不许犯错误、不许违规、不许做有损于学校的事、不许这、不许那······一旦发现学生有犯禁者,便会大发雷霆,怒吼声“响彻云霄”,最后,不让这个学生“连哭带嚎”地出去绝不罢休。
学生改了则罢,如果屡劝不改,就会悲观地认为这个学生无药可救了,甚至把自己气得大有“挫败感”的感觉。
对于教育工作,刚开始我本身的热忱是非常充沛和饱满的,我总是要求自己做的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方面的原因,我承认我逐渐在懈怠。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汇总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5dbf52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5.png)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汇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篇一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文字深化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机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兴趣的机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互相联络,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泉。
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泉之一。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究过程,他认为,分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考虑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
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
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ba9c3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f.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名著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作品集,其中包括了他的多篇经典著作。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对于教育实践的启示。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得分享。
首先,本书强调了注重儿童的个体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不是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把所有的孩子塞进同一个框架里。
这样做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其次,本书还强调了教育的情感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教育者应该用心去关爱每个孩子,用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成绩和能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深入联系,才能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感的温暖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再次,本书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的主体。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答案,导致学生的机械记忆和机械应用。
教育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教育者和学生应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志向,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深入,学得更有意义。
最后,本书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自觉的公民。
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fc49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4.png)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关于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精选4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被书本的狭隘、肤浅和简单的理解,而是真知灼见,深入浅出,有很多感触与启发。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范文):1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被书本的狭隘、肤浅和简单的理解,而是真知灼见,深入浅出,有很多感触与启发。
一、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是消极的读书,而是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给人以灵魂的,首先得先去感动。
只有感动了,人才会去真心地关心和爱护他;只有真心地爱护他,他才会去珍惜别人的爱。
二、学会享受生活。
在工作中要学会享受。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困难,如何解决它,如何去帮助别人,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我们所欠缺的。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只要你用真心、用心地去体会去学习,那么你会学得非常愉悦;只要你有真情地付出,那么你会收获很多。
三、学会合作。
学会和善待每一个孩子,只有你与孩子们平等相处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并把你当作朋友,才会真正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才会更容易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当你对每一个孩子都热情地关心,他们会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并从你的一句简单的赞扬开始,慢慢地,孩子的心就会被你真实地感动,当你对他们说“谢谢”时,他们就会真正地从你的脸上露出笑容,这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关心他。
四、学会尊重。
尊重别人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是为了获得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价值。
尊重别人是一种生活方式,尊重自我,自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是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而人是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和被别人尊重的,因此尊重别人是人的一种美德。
五、学会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学会学习。
首先,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a784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b.png)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本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
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4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668f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8.png)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4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1以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时,我是怀着敬仰的态度来读他的书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当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没有方向的时候,翻一翻他的著作,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在其中。
我还感受到大师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教育家和孩子们的心理专家,这样的人在我的心中就似一名圣人,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翻越的高峰。
哪怕我们要做好大师建议中的一条,我都觉得功夫深似海,我能学一招就够我获益匪浅了。
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我静心地阅读着闫学老师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
正好为我们更好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因为我们无法成为一名教育家,但成为一名好老师还是有一点可能行性的。
读闫学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觉充满诗意,她的文笔优美、叙事流畅、内容真切,我只用了十个黄昏大约十个小时左右就读完了她的这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细读之后我发现闫学的教育观点也是很鲜明的,她不是我在新教育中见识到的一些非常另类的老师,但她的思想观念常让我耳目一新,“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记忆也需要情感与色彩”、“爱情是一扇明净的窗户”等等这些观点和理念虽然脱胎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闫学还结合了当下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后提出的,我觉得我们现在老师在教育中这些细节值得注意。
就来说说“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这个观点,在教学活动中,我喜欢在一次给孩子相当丰富的知识量,来满足现在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在活动喜欢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与与孩子进行课堂上的`交流,常常看到积极的孩子不断发言,单一些孩子一节课开始要听,不久就无动于衷,上课好像与他们无关,我试图用各种方法提醒这些孩子,但常常一会儿他们的思想又开溜了,是我精心准备的活动不受欢迎吗?未必,看了闫学的“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这篇文章,我茅塞顿开,原来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无法抑制承受高度的紧张,反而就高度的放松了,如果我在教学活动有张有弛,在活动中都给孩子想一想的时间,而不是我一问出,就希望孩子马上能回答出我的问题,给一部分思考慢的孩子都一点思考的时间,也许这些孩子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更多的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0a4c3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b.png)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篇1暑假期间,我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选集。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
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
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读完全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一、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
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
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
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
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
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
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二、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在《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教育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教育遗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嘱咐。
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6c82e1c850ad02df80417d.png)
编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甲方:乙方:签订日期:年月日X X公司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伟大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的凝聚。
在这儿,我们可以聆听到许多有益的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
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09789b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4.png)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读后感之一》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真的是像脑袋被狠狠敲了一下,瞬间清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教育那可真是个宝。
我就想啊,在我们现在这个到处都是高科技,到处都在喊着要考高分的时代,劳动教育好像有点被挤到墙角旮旯里去了。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大家都忙着做试卷、背课文,劳动课?哼,那就是个点缀,有时候还被主课老师给无情地“霸占”了。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说要搞个校园小花园的劳动活动,让我们种点花花草草。
一开始,我心里就犯嘀咕:“这有啥用啊?还不如让我多做几道数学题呢。
”可是真当我开始动手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拿着小铲子,就像握着一把神奇的宝剑,在土里挖呀挖。
那土,黑黝黝的,松松软软的,好像在对我说:“欢迎你来给我做个新造型。
”当我把花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再轻轻盖上土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好像在创造一个小生命似的。
苏霍姆林斯基讲的劳动教育,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劳动可不只是出出汗、累一累这么简单。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我们平时看不到的门。
在劳动里,我们能感受到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我就想啊,要是我们一直只埋头在书本里,那不就像一群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虽然看着有吃有喝,但是却失去了在天空自由飞翔的能力。
可是,劳动教育在现实里推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家长们呢,可能就觉得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做家务?那都是浪费时间。
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升学压力那么大,哪有那么多时间专门搞劳动教育呢?但是,我觉得这就像我们玩游戏遇到了一个大BOSS,难是难,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啊。
劳动教育要是真的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我们的教育里扎根,那我们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变成一群既有知识,又能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超人了。
这时候我就想问了,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地被重视起来呢?难道真的要等到我们这一代人都变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才来后悔吗?《《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读后感之二》《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这本书啊,就像一阵怪风,吹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
《苏霍姆利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9篇)
![《苏霍姆利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4e339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苏霍姆利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9篇)《苏霍姆利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获益良多,不但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疑难,更让我的目光看得更远、更深。
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
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
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
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
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对照我的课堂,我总是千方百计的多教,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惟恐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然而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现在想来是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诚然,帮助学生解惑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天职。
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疑,并让学生学到解疑的方法,品尝到疑问被解的快乐。
但是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解疑为目的,为问题的解决而满足。
疑问是思考的源泉和动力,吸引学生不断地去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当学生头脑中不在有疑问的时候,思维也就慢慢停止了。
成功的课堂,不是把学生头脑中的所有疑问都解决,而是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留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
我想:这样的教学就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读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自己正穿越了岁月的隧道,脱离了时空的限制,聆听着大师的谆谆教诲,或感悟、或惊讶,或……更多的则是一股跃跃欲试的激情,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学生。
《苏霍姆利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2)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
2020-05-09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下面是xx带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
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是啊,我们的学生是一本丰富的书,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师必须爱他的学生,相信他的学生,尊重他的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无限的创新能力。
读了这部专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
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
他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爱,而他的这爱,来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来自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毅的奋斗精神;来自于虚怀若谷,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不断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来自于勇攀科学高峰,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学中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顽强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学习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篇二: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
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 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
备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身感汗颜。
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为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今后一定要对他们格外关注,因为他们同样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天使,我们没有理由忽略他们的存在。
造成他们不可爱的原因是因为我缺少教育素养的过错。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篇三: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
可以说这是一本让我百看不厌的一本书,也可以说从来没有像这样一本书深深打动我。
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在这本书中他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书中告诉教师:教学并不是机械的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疏导到学生的头脑里,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在这种关系里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特征,就是培养儿童的荣誉感和自尊感。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敏锐而巧妙的、坚持不懈而严格要求的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
帮助儿童把学习看做一种要求做出很大努力地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取得成果的时候才是愉快的。
在此他又给孩子划分三个阶梯: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劳动取得成果,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
我们教师可以据此评价学生,让学生感觉到热爱劳动的乐趣,让孩子的一生中都在追求我比今天知道的多的不可动摇的愿望。
从此我们可以正确的评价学生,让孩子拥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
他还告诉我们让孩子学会在集体中交往,因为唯一真正的美是人与人交往的美。
是呀,一个人将成为怎样的人,这里有赖于他与人交往中的表现,有赖于这种交往会激起他什么养的思想,以及这种交往会把他的知趣引向何方。
他为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去发现美,他和孩子们把一些地方称之为童话角、美丽角。
让孩子在那里体验美、感知美、发现美。
因为这样孩子才会有美的心灵,才会用美去对待他人。
回想我们的教育确实也注意到此方面,但我们与作者却不能同比。
反思之,不由让自己又充满力量前进、、、、
可以说这边儿本书的点点滴滴都存在着教育,可以说读它可以排解烦恼,可以指点迷津;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以帮助,让每个人充满信心所以我会反复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