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推荐文章《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阅读附答案热度:网络语言唯文明方能行现代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热度:大地的语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热度:动物的语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热度: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阅读理解题答案热度: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家园。

这一认识看似平常,却是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转变过程之后才得以成为如今的常识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材料大自然的语言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 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大自然的语言》阅读习题59.文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A.劳动人民心中的话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60.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下定义列数字B. 下定义举例子C. 作比较举例子D. 列数字作比较61.对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他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以下是就业指导网为您搜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理解该文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7分)(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2)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20xx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

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很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

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延续人类的存在。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

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逃离自己的家园。

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

但,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

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很多多荒谬举动。

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衣冠楚楚,又自相残杀。

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

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

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

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

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

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查看。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16 课大自然的语言(13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9、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保持了一致。

(2分)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的科学。

(1分)11、文中划~~~~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分)12、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_(答不超过12个字)。

(1分)1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14、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题目一: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和交流方式。

这种语言表现在动物的叫声、植物的香气、森林中的声音等形式上。

它是无需任何文字和符号的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声音、气味、视觉和触觉等感官传递信息。

题目二: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何作用?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奥秘。

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种群之间的协作机制等,从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治愈。

沉浸在大自然的声音、气味和景色中,能够使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大自然的语言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启发了艺术、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创新。

题目三: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答案及解析:要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首先要具备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只有通过敏锐的感官和仔细的观察,才能捕捉到大自然语言中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其次,要学会倾听和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不仅要聆听动物的叫声和风吹草动的声音,还要倾注心灵去感受自然界的气息和氛围。

此外,与大自然保持联系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如远足、露营等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与自然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最后,要将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利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保护环境是人类理解和利用大自然语言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并从中获得益处。

题目四:大自然的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文化?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首先,大自然的语言启发了人类艺术的创作。

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常常以自然的声音、景色和元素为灵感,将大自然的语言转化为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许多作家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色和气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 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2)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解说事理的。

(3) 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4)文中运用了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参考答案:(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2)①,概括到具体(逻辑)(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5) 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2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阅读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阅读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阅读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幺:“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阅读及答案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阅读及答案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阅读及答案参考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8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似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似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开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比拟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小题1: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2分)物候学就是:的科学。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和的说明方法?(2分)小题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2分)小题4:“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一那么农谚,请你再例举一那么农谚,并说说它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2分)参考答案:小题1: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小题1:作比拟打比方小题1:不可以,因为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小题1:略(1)这是说明方法的变式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与作用,结合文章信息用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定义。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3)了讲解明对象的特征学会判断说明顺序。

这里的说明顺序是按照春夏秋冬来安排,所以是按照时间顺序,故不能颠倒位置。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陆续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纷纷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XXX,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B) (2)(C) (3)(A)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消失不见,不再出现翩然:轻盈飞舞的样子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C)物候规律。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按照四季的变化顺序进行。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可以,因为并不影响文章的主旨。

6.作者认为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因为它们都是自然界中的声音和景象,传达着自然界的信息和变化。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可以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和景象所传达的信息和变化。

这样命题较好,因为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语言和意义。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陆续开放。

“次第”是依次、逐个的意思,表示不同种类的花开放的时间有所不同。

2)这三个例子说明了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和景象都在传达着信息,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自然界的变化来安排农事和生活。

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根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来安排农事活动。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问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学问。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学问来讨论农业生产,已经进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哺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季节推移的气候改变和这种改变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冗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拟简便,简单把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依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推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旧是根据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假设能留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开。

小题1:依据选段内容,推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2分〕 A.物候学就是观看物候现象的科学。

〔〕B.讨论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这里”指“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小题2:文中划横线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小题1:A×B×C√D√小题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白说明物候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开一些损失。

小题1:此题考察分析文章内容的力量。

A、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学问来讨论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

3、(1)“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

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2)“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

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