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观沧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试讲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0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观沧海》,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师:同学们,上课!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
一、导入
师: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这样评论《三国演义》中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此人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战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最惨的一战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这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是谁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师:没错,他就是曹操!看来大家课下预习很认真,对曹操已经有所了解了。
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观沧海》,通过对其作品的学习我们将一起走进曹操、认识曹操、了解曹操。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大家自由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反复朗读,划分朗读节奏。
问题二:理解文章大意,找出本诗写了几层意思?
师:时间到,大家朗读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下面有哪位同学愿意朗读展示一下呢?
师:你举手最快,你很自信,就你了。
师:同学们,她读的好不好呀!她读的非常好,声音洪亮,读音正确,朗读节奏准确,声情并茂,热情激昂,富有感染力,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
大家要向他学习,请坐。
师:谁来说一下本诗写了几层意思?你想要试试,来吧。
师:这位同学说,本诗一共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交代了作者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海水和山岛,日月、星汉等景色。
你对第一层总结很正确,但是第二层你再思考一下,日月和星汉是作者看到的吗?你先请坐。
师:有谁再来说说?有请穿黑衣服的同学回答。
师:你说,日月和星汉是作者想象到的景色,而不是看到的景色。
所以说一共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了观海的地点;第二层写了看到的景色;第三层写了想象到的景色。
非常不错,你回答的既简练又准确,要是声音能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请坐。
综合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析读
师: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
现在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围绕这个字都写了什么?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开始讨论。
师:时间到。
哪组代表来说说本诗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二组代表回答。
师:你说,本诗是围绕“观”字展开来写的。
围绕这个字都写了什么?你说围绕“观”字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还有日月和星汉这些景色。
你找的仔细又全面,请坐。
那这些景色在描写手法上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
师:二组代表你来回答,你说作者写海水是动景,山岛是静景,树木百草是静景,而秋风洪波是动景。
师:那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呢?没错,这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你回答的很好,对诗句的理解没有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更深入思考了写作手法的运用,还有吗?嗯,没有了,请坐。
师:同学们?除了以上景色,还有吗?对,还有日月,还有星汉。
那这是,没错,这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这是虚景。
这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啊。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师:大家再开动下小脑瓜,作者写沧海之景是为了抒心中之情,作者想抒发怎样的感情呢?
师:你说作者是要表达对这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你说作者是想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你说作者是要歌颂生命的繁荣!还有吗?老师来给大家提个醒,曹操在征战途中经过此地作下此诗,这对他来说是统一天下至关重要的一战,同学们结合这点再思考一下。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说作者此时渴望胜利。
你说作者想要一统天下。
你说作者有宏大的报复。
这次大家理解的很到位了。
没错,作者借景抒情,想要表达自己对胜利的渴望、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报复,见到这样的景色,使得这种情怀久久不能平复啊。
四、总结和作业
老师来总结一下,作者全程都在写景,没有一句写情,这是典型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写壮景抒豪情。
表达了作者渴望胜利、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想要一统天下的伟大抱负。
提醒大家以后在分析情感的时候,一定要基于写作背景进行。
那么课下大家搜集一些寓情于景的诗句进行朗读分析,同学之间也互相分享一下。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了。
下课,同学们再见!
评委老师们好,我的试讲完毕,请问,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五、板书设计
1.你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设置的?
【参考答案】
这篇诗歌选自曹操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通过壮阔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理想。
这首诗歌整体风格是苍凉慷慨,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之一。
七到九年级阶段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此时的诗歌教学,不能再以诵读为主,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诗歌的朦胧美,因此,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由此确定了我的教学目标为:
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感情。
②通过朗诵、小组讨论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联想等方法,感悟诗歌韵味。
③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宏大的政治抱负,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
而我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难点: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宏大的政治抱负,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这首诗开头两句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开头两句是铺陈直叙地交代了观沧海的地点、方向、周围景观等。
从诗人这样直接的交代中,我们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登山观海的英姿。
“观”总领全文,可以说是全诗的线索,后面的内容也是由这个字来展开的。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
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
铺陈直叙最早是《诗经》中的一种手法,即是“诗经六义”中的“赋”,就是在诗歌中将抒发的感情和有关系的事物直接地表达出来,“赋”可以很细腻地表达,也可以起到加强语势的作用。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会如何讲解“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这一部分?
【参考答案】
我会组织小组讨论,并鼓励各个小组选代表来回答之前设置好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下这几句诗的内容?这几句诗用了怎样的手法?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书下注释,可以大致描述出诗歌的内容:海面浩瀚,波涛澹澹。
山岛突兀耸立,是最先跃入眼帘的。
山岛上百草丰美,树木繁盛。
在萧瑟秋风中,大海起伏着不尽的洪波巨澜!接着带领学生总结手法。
海水波涛荡漾,是动态;山岛远处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同时点明这一层全是写实景,为接下来讲解虚实结合做铺垫。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简单谈谈对曹操的了解。
【参考答案】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著有《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其诗歌的风格是慷慨悲壮,与曹丕、曹植被合称为“三曹”。
曹操的诗歌不受束缚,自辟新蹊,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例如:《步出东门行》本来是感叹人生的变化无常,要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用来抒发一统天下的理想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观景色。
曹操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众多唐代诗人。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关于“汉乐府”你有哪些了解?
【参考答案】
“汉乐府”一是指汉代设立的民间诗歌收集机构。
最初设立在秦朝,正式成立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然后对其内容进行配乐,在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使用。
二是指由“乐府”搜集整理来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后世文人仿照这种诗体所作的诗,就被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通常用通俗的语言,由杂言渐趋向五言,作品内容贴近生活,采用叙事写法,人物性格鲜明细致,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重思想内涵,开拓了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