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
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 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 下。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 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 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 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 的孤独感。
写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 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 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 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 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相关介绍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山体由 石灰岩构成。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 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飞来峰面朝 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 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 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
“前不见古人 时间角度
后不见来者”
“古人”: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未来的燕昭王一类的明君。
无古人、来着之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 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感伤。
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 见此景而涕下?
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同点:《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 的政治抱负。《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 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 豪迈气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结合注释翻译文本
大意: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
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细读感悟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 与“来者”分别指谁?
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千金市马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中郭隗与燕昭王 的一段对话,郭隗借用一则耗费千金只买来一副马骨的典 故向燕昭王说明,若想天下贤才云集而来,首先应当显示 出求贤若渴的态度。
走近作者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 700年),字伯玉,唐代诗人,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 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 《蓟丘览古》7首等。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结合注释,翻译文本
大意: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 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细读感悟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 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 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武攸宜 根本不懂军事,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 进谏,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被贬斥。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 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 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 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 诗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新课导入
千金市马骨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
己的立足点之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 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 “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蕴含的哲理 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
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 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写法探究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 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 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 旷的艺术画面。
登飞来峰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 革家。谥号“文”,故世称王 文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 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树立了“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 横。著作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 样的政治抱负呢?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比较阅读 《望岳》与《登飞来峰》两首诗结尾两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 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站得高
看得远
写景(充满生机)
抒情(踌躇满志)
随堂练习
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2.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油 然而生的是怎样的心情?与同学交流。
登幽州台歌
相关介绍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 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 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 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 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 “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