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人生情感经历
[精品]人间四月天——诗人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人间四月天——诗人徐志摩的三个女人人间四月天——诗人徐志摩的三个女人往事随风人间四月天——诗人徐志摩的三个女人四月的天气,时而春光明媚,心情舒畅;时而骄阳似火,暖意融融;时而细雨淋淋,阴阴郁郁,正如人世间的爱情,幸福、甜蜜、激情、伤心、消沉、落寞,种种情愫,复杂心境,就象是那部讲述诗人徐志摩情感经历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这部电视剧热播是在2000年,九年后再看,对剧中人物除了当年的唏嘘更多了几分理解。
其实有些电影电视剧,当时观看是未必懂的,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会明白。
陈凯歌说得好:几年后你们再看《无极》就能明白。
我信,正如有些人、有些事,当时不理解不明白,若干年后,你可能会倍感珍惜倍加感动,但可惜事过境迁,伊人不再,徒留嗟叹。
其实这四月的天气,倒更象是诗人徐志摩一生情恨缠绕的三个女人,她们因徐志摩而闻名于世,因徐志摩而情萦一生。
最近网上有盘点近代十大才貌双全的女人,徐志摩的终生挚爱林徽因,被誉为近代第一才女。
后期伴侣陆小曼也因才艺双全而入选。
倒是发妻张幼仪始终淡然而寂静隐没于历史尘烟中。
张幼仪其实张幼仪才是男人最该值得珍爱的女性。
她对徐志摩的爱博大而深沉,无私而宽广,只可惜徐志摩终生相负,爱得一生辛苦。
不知来世相遇,爱人可会珍惜?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5岁时奉父母之命从师范学院辍学嫁给了18岁的刚考上大学的徐志摩,她是看到徐志摩的照片而一见钟情。
婚后次年,徐志摩即留洋求学。
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孝敬公婆,帮助掌财理家。
但因是包办婚姻,缺少感情积淀,从婚前到婚后,始终不被徐志摩所爱,甚至相当鄙弃。
这个女人跟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人,但是并不幸福。
后来张幼仪到英国陪读,知悉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两人关系自然紧张,面对徐志摩的冷漠与嘲讽,张幼仪依然故我,执着不变。
剧中奶茶刘若英的演技非常可爱,我情我痴我愿我心。
最后为了成全徐志摩追逐爱情的所谓梦想,张幼仪同意离婚,孤自在国外飘泊。
然而,人生世事,谁可预料?徐志摩并未能娶得林徽因,却和陆小曼结了婚。
徐善曾:我的祖父徐志摩,一生诗意多情志在摩登
电影《无问西东》中,泰戈尔在清华园演讲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台下黑压压的倾听者,虔诚的目光,以及因此而决定人生方向的年轻人,浸染着一股理想主义的青春气息。
而站在旁边,担任泰戈尔此次访华专职联络人与翻译的徐志摩,却正陷于精神状态极为复杂的时期。
造化弄人1922年10月15日,徐志摩乘船抵达上海。
这时距他在柏林和张幼仪离婚已有数月之久,距他远赴克拉克学院更是已隔四年。
上岸之后,他返回家乡硖石看望父母。
根据张幼仪的回忆,徐家此番团聚可谓悲喜交加,父母见到儿子留洋归来,自然感到高兴;但一听到儿子和儿媳离婚了,他们在“震惊之余又困惑难当,感觉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被儿子的行为深深伤害”。
惴惴不安地见过父母之后,徐志摩立即动身赶往北京寻访林徽因。
他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结交北京文化界的同侪。
那时,北京是全国文化艺术的中心。
到了北京,他发现导师梁启超打算把自己的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撮合在一起,并已向林家提出了婚约。
有意思的是,梁启超和林长民都是以思想进步的改革派著称,但一到儿女的亲事,他们还是向包办婚姻的千年传统低下了头。
林徽因是梁启超亲自挑定的儿媳妇,因此,他对徐志摩继续纠缠林徽因感到非常不满。
虽然梁林两家并无正式的婚约,但这两个名门望族都乐得促成这对小儿女的婚事,并把真心追求林徽因的徐志摩视作插足的第三者。
1923年1月2日,梁启超给徐志摩写了一封长信,他盛赞了爱徒徐志摩的才华,称几乎将徐志摩当自家的子嗣看待,舐犊之情溢于言表。
但梁启超也建议徐志摩重新考虑他对林徽因的感情,并希望他能浪子回头,潜心于学问和实业。
梁启超写道:志摩,当知人生树立甚难,消磨甚易,如志摩之年,实一生最可贵之时期,亦最危险之时期也,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邑侘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
在这封信中,梁启超也批评了离婚之后徐志摩与张幼仪的藕断丝连。
柏林分别之后,他们仍有书信联系,在梁启超看来,虽然二人已经离婚,但仍是事实上的家人关系。
徐志摩人生的隐痛
徐志摩:潇洒人生的隐痛诗人徐志摩是一个不甘寂寞,且永远地在追寻新的兴奋热点和新奇活法的人。
可以这样说,在他的骨子里,在他人生的词典里,无聊、平庸与缺乏鲜活生命活力的凡夫子俗子式的生活是永远地被剔除的,他就是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
这样的人生态度反映在他的爱情观中,自然是风景绚烂,奇彩无比,且耐人寻味。
但透晰这鲜活蹦跃的生命之火,偶尔也能看到甚至嗅到几缕无奈与阵阵隐痛。
(一)潇洒倜傥的诗人徐志摩,于1924年在北京结识了陆小曼,(1903年-1965年,上海人)这似乎可以说是现代气派的风流才子遇上丽质佳人。
如用志摩的话来讲是"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那柔情似水的小曼的心,自然被激活了,因而也应是这样的感受。
他俩双双要携手,互相壮着胆,向着那鼠胆的社会爆发出一声炸雷。
但当时对双方来说,都有着无论从传统礼教意义上讲也好,从法律规范方面来讲也好,都是属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但情感的激荡与撩拂,使双方都下了决心,要完成人生的重大扶择,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在这方面,志摩的胆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使社会发展、进步、文明到今天这个份上,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爱情观念不断更新,人生态度不断进化,如果回读七、八十年前志摩给小曼写下的"情书",我们仍似乎有点坐不住,心也一度被撩拨、激扬。
读志摩给陆小曼的六十六封信和在那段时间里留下的日记,便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位性情诗人在大胆追求"美、爱与自由"人生时的隐痛。
志摩爱上了小曼,在日渐添情升温的过程中,终究有了质的飞跃,那深邃永恒记忆的"Kiss ing TheFire"(火吻),是他俩携手向平庸人生的告别,向鼠胆社会的宣战书!因为他们自认为一切勇气已经具备,为了真爱、为了真美,为了人生的真自由,他们可以抛弃一切。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深深爱上小曼的志摩,为心上的人暂且囚困于人生的牢笼而百般忧急,"我的乖!你前生作的是什么孽,今生要你来受这样惨酷的报应。
徐志摩的经典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经典爱情故事徐志摩的经典爱情故事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
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
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
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
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
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
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
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
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
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
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
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
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
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
徐志摩最美的10首诗: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徐志摩最美的10⾸诗:⼀⽣⾄少要读⼀次2017.12.07他是剑桥⼤学⾼材⽣;他是著名的民国教授;他是⼀代风流才⼦、抒情诗⼈;他更是⼀代情圣。
他被鲁迅公开骂作“流氓”。
他是中国离婚第⼀⼈;他是新⽉诗派代表⼈物;他是徐志摩。
1931年11⽉,徐志摩在飞往北平的飞机上不幸坠机遇难,时年34岁。
他就这样离开了世界。
⼀直到现在提到徐志摩,我们还是禁不住的会想起他的诗。
然⽽我们貌似对他的感情⽣活了解更多于他的作品。
他经纶满腹,洒脱⾃由,风流倜傥。
但他也纯真⾚诚。
或许关于他和他诗歌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寻找,等着我们去感悟,谨以此篇纪念才⼦徐志摩。
- 01 -《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轻轻的我⾛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柳是⼣阳中的新娘波光⾥的艳影在我的⼼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我⽢⼼做⼀条⽔草那树荫下的⼀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船星辉在星辉斑斓⾥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挥⾐袖不带⾛⼀⽚云彩- 02 -《偶然》我是天空⾥的⼀⽚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你不必讶异更⽆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03 -《沙扬娜拉》最是那⼀低头的温柔像⼀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声珍重道⼀声珍重那⼀声珍重⾥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04 -《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潇洒我⼀定认清我的⽅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上有我的⽅向不去那冷寞的幽⾕不去那凄清的⼭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向在半空⾥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上有朱砂梅的清⾹那时我凭借我的⾝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襟贴近她柔波似的⼼胸消溶,消溶,消溶溶⼊了她柔波似的⼼胸- 05 -《你去》你去,我也⾛,我们在此分⼿你上哪⼀条⼤路,你放⼼⾛你看那街灯⼀直亮到天边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你先⾛,我站在此地望着你放轻些脚步,别教灰⼟扬起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影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送你归去……不,我⾃有主张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路我进这条⼩巷,你看那棵树⾼抵着天,我⾛到那边转弯再过去是⼀⽚荒野的凌乱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有⽯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在期待过路⼈疏神时绊倒但你不必焦⼼,我有的是胆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寒等你⾛远了,我就⼤步向前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云海⾥便波涌星⽃的流汞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06 -《⽉下待杜鹃不来》看⼀回凝静的桥影数⼀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坎⽉⼉,你休学新娘羞把锦被掩盖你光艳⾸你昨宵也在此勾留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听远村寺塔的钟声象梦⾥的轻涛吐复收省⼼海念潮的涨歇依稀漂泊踉跄的孤⾈⽔粼粼,夜冥冥,思悠悠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风飕飕,柳飘飘,榆钱⽃⽃令⼈长忆伤春的歌喉- 07 -《沪杭车中》匆匆匆!催催催⼀卷烟,⼀⽚⼭,⼏点云影⼀道⽔,⼀条桥,⼀⽀橹声⼀林松,⼀丛⽵,红叶纷纷艳⾊的⽥野,艳⾊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了秋容,催⽼了⼈⽣- 08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的光辉《我有⼀个恋爱》我有⼀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寂寞的灰⾊的清晨在海上,在风⾬后的⼭顶永远有⼀颗,万颗的明星⼭涧边⼩草花的知⼼⾼楼上⼩孩童的欢欣旅⾏⼈的灯亮与南针万万⾥外闪烁的精灵我有⼀个破碎的魂灵像⼀堆破碎的⽔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饱啜你⼀瞬瞬的殷勤⼈⽣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引起我⼼伤,逼迫我泪零我袒露我的坦⽩的胸襟献爱与⼀天的明星任凭⼈⽣是幻是真地球在或是消派⼤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翡冷翠的⼀夜·节选》我可忘不了你那⼀天你来就⽐如⿊暗的前途见了光彩你是我的先⽣我爱,我的恩⼈你教给我什么是⽣命什么是爱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婚姻生活
相识: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于1924年,当时陆小曼已与王赓结婚 相恋:徐志摩与陆小曼在1925年开始相恋,陆小曼与王赓离婚 结婚: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婚礼由梁启超主持
生活:婚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生活并不如意,两人经常争吵,徐志摩甚至离家出走
对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评价
徐志摩:才华横溢,浪漫多情,追 求自由与爱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识:在伦敦相识,徐志摩对 林徽因一见钟情
感情: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 复杂,既有欣赏又有矛盾
拒绝:林徽因最终选择与梁思 成结婚,拒绝了徐志摩的追求
友谊:两人保持友谊,互相欣 赏对方的才华和成就
第四章
徐志摩与陆小曼
相识背景
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于1924年,当 时徐志摩是北京大学教授,陆小曼 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
添加文档副标题
徐志摩和他的 三个女人
汇报人:
目 录
壹
贰
叁
肆
伍
徐志摩的生 平
徐志摩与张 幼仪
徐志摩与林 徽因
徐志摩与陆 小曼
三个女人对 徐志摩的影 响
第一章
徐志摩的生平
徐志摩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1897年1月15日
家庭背景:父亲是当地富商,母亲 是书香门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出生地:浙江海宁
添加标题
两人之间的爱情:轰轰烈烈,充满 激情,但也充满争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陆小曼:美丽动人,才华横溢,追 求自由与爱情
两人对彼此的影响:互相欣赏,互 相激励,但也互相伤害
第五章
三个女人对徐志 摩的影响
对徐志摩的创作影响
林徽因:激发了徐 志摩的创作灵感, 使他创作出许多脍 炙人口的诗歌
徐志摩:毕生行为都是诗,一生为爱痴狂
徐志摩:毕生行为都是诗,一生为爱痴狂徐志摩从小有"神童'之誉新月社何时成立成谜公元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保宁坊第四进院子的楼上。
他父亲给他除了按谱名用字取名章塘外,又取字檩森,小字幼申。
檩森即幼申的谐音,不过字面上看起来文雅些。
志摩这个名字,是他北大肄业赴美之前自己取的。
徐志摩童年时,正是中国新旧学制交替的时期,科举虽已废除,地方上的新式学堂尚未开办,大都仍是入私塾读书。
徐家是大户人家,有家塾。
志摩四岁入家塾开蒙,业师孙荫轩先生。
1907年,硖石开办小学校,叫开智学堂,徐志摩即转入该校读书。
成绩全班第一,有神童之誉。
提到徐志摩,就不得不提新月社,提及新月社,不能不说聚餐会。
就新月社的来历,徐志摩明确说过:"最初是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新月社'因此,既可以说聚餐会是新月社的前身,也可以说新月社是由聚餐会进展而来。
那么,他的这个聚餐会是在什么时候成立的?目前尚存争议。
一种说法是1923年初,也就是在他回国之初。
具体地说,是在这年的3月。
甚至有人干脆说,新月社成立于此时;一种说法是1923年年底,即他回国一年之后。
徐志摩1922年深秋返回国内,随即应邀四处演讲,除了在清华演讲《艺术和人生》外,他还在文友会上做题为《我对威尔斯、嘉本特和曼殊斐尔的印象》的英文演讲。
次年1月,他在"罗文干事件'中撰文支持蔡元培;春天,他经恩师梁启超介绍,在北京西单牌楼石虎胡同七号松坡图书馆(梁启超任馆长)英文部谋到了一个英文干事的差事,他自己,就寓居于此。
如果第一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他就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组织成立了聚餐会。
1922年5月,徐志摩"得罪'了郭沫若,由此和制造社交恶,而此事件最直接的后果,是他和胡适走得更近了。
之后又不经意间开罪了文学讨论会,使他认识到,他其实和他们无论是在艺术主张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他在胡适身上,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平和、诗性、唯美和绅士。
徐志摩与他生命中三个女人的情感故事
徐志摩与他生命中三个女人的情感故事客观地讲,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位女子都十分优秀。
张幼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本分而孝顺,并且,多年后,成为商界精英。
陆小曼,美丽娇艳、才艺双绝,名冠南北。
林徽因,知性美女,多才多艺,成果丰硕,中国古建筑权威。
三人的共同点是至少懂一国外语。
陆小曼与林徽因还分别被公认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徐志摩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人,出身于富商之家。
现代诗人、散文家。
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离世。
享年34岁。
中学在杭州一中学习。
后依次在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就读。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并荣获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学。
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
1923年成立新月社。
先后任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在胡适之的邀请下,他承担了北京大学教授的职责,他也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
他最为人们熟知的作品是《再别康桥》,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
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1900年生于江苏宝山,逝于1988年。
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
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
1920年,张幼仪赴欧洲与徐志摩团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徐志摩却疯狂地爱上了林。
为了追求林,徐志摩毅然提出与张幼仪离婚。
那时,林微因非常痛苦。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还是同意了徐志摩的要求。
第二年生下第二个儿子后,正式与徐志摩离婚。
1926年,张幼仪返回中国。
1927年,在东吴大学任德文教授。
1928年辞职,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并兼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1949年移民香港。
1954年,在其54岁时,与苏纪之医师结婚。
1970年代初,苏纪之去世,张幼仪搬往美国与家人团聚。
1988年,在纽约去世。
享年88岁。
为张幼仪作媒的是她的四哥张嘉璈。
当时,他任浙江都督的秘书。
一次他陪同都督到杭州一中视察工作,无意中发现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徐志摩。
【课外阅读】从徐志摩诗歌特色看其爱情观
【课外阅读】从徐志摩诗歌特色看其爱情观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比喻生动,重视意境的创造,他的爱情诗在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诗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而优美,表现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大多写得真挚、热烈、温柔、清新。
徐志摩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有自由,有美,他以其天真、直率、有趣味的情怀性格和超然的态度对待一切,云游短暂的人生。
作为近现代中国文坛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和胡适都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
两人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相近之处。
本文试图通过重点分析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探究其爱情观,同时通过比较两位诗人所持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实践,从中窥见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并从中感受与推思近代文化人的个性特点和心路历程。
潮乡海宁,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名人之地的美称,翻开海宁的历史文化名人名册,不得不提到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他是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华新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诗歌、散文受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
志摩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说他的心境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这句话是他最好的自述。
《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一、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的故事徐志摩,原名徐懋庸,后改名志摩,号青墨。
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绍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和领袖之一,也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新月派第一诗人”。
徐志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是一部浪漫的爱情传奇。
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美丽传说。
徐志摩少年时代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
他的诗作以写景抒情为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深受当时的文学界和读者的喜爱。
然而,徐志摩的一生并不仅仅是诗歌创作,更是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他与林徽因的相识相知,是一段美丽而动人的爱情传奇。
两人在北京相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才华和美貌深深着迷,而林徽因也被徐志摩的才情和风度所吸引。
两人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然而,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并不如人意,两人的感情经历了诸多波折和挫折。
徐志摩曾远赴美国留学,与林徽因的分离给两人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在徐志摩留美期间,他与另一女子私定终身,这使得他与林徽因的感情走向了分岔。
最终,林徽因与徐志摩分道扬镳,各自追寻着各自的人生。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以及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徐志摩的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徐志摩的一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他用他的诗歌和爱情故事,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的诗意人生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那轻,那娉婷,你是;
▪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 雪化後那片鹅黄,你像;
▪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 柔嫩 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 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那一夜》 作者:林徽因
徐志摩的诗意人生
▪ 徐志摩(1896-1931),1915年中学毕业,后学于 泸江大学、北洋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
学,就读于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次年入哥伦比
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政治。1920年入英国剑桥大学 研究政治经济。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1922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3年参加文学研究 会,同时又与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 适、陈源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5年任北 京《晨报》副主编。1928年与胡适、梁实秋等人 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创办《诗刊》,任主 编,同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 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 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连丧事都 由她承办主持。
陆小曼
▪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江 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 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 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 税司司长,1920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 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 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 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 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 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 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 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徐志摩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行走在四季中的爱情——徐志摩爱情诗作简论姓名杨璐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批次/层次指导教师吴进学习中心山东聊城目录行走在四季中的爱情————徐志摩爱情诗作简论论文摘要1931年11月19日,一代诗人、文学家因飞机失事在济南南部党家庄遇难。
短短三十五年生命至此结束。
他生时歌颂爱情并一直追随,死后身体归还自然却留下一首首包含爱意的情诗和满是深情劝慰的信笺。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陪伴徐志摩走过爱情四季的三个女人,于他们,是浓厚的感情,于我们,则是后世无尽探索的珍贵财富。
无疑,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徐志摩的爱情诗作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新月派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自由与爱的代表之作,其艺术魅力直至今天仍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爱情徐志摩诗歌简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的信仰的实现历史。
”这是胡适在《追忆志摩》中对徐志摩的评价。
以此看来,研究其人其诗,必定与其爱情生活密不可分。
作为生活在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他的每一首诗作不仅仅是时代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他对美与自由的颂歌,而正是这种对自由爱情的无限向往,对美的不懈追求和对诗歌新格律的提倡,使之诗作在传承后代时有了伟大的现实意义。
若将徐志摩的一生分为四季,那么每一季都是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阶段,随阅历增长及情感变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诗集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大量依据。
一、“春雨期”——理想爱情与争取自由(1921-1922年)诗人的爱情始于1915年与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结婚开始。
对于这桩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婚姻,让诗人深刻领悟到中国传统婚姻的腐朽与悲哀。
于是,1918年夏,诗人乘南京号邮轮赴美求学,受国内“五四运动”爆发和伯特兰·罗素的影响,诗人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学位,去往英国追寻和平真理,23岁的他在放弃成为中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同时,也为今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不朽传奇的道路上埋下了伏笔。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在现代作家徐志摩的一生中,有着三位非常重要的女人,分别是张幼仪、林微因以及陆小曼。
张幼仪出身江苏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她对徐志摩并不了解,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定下来的。
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
婚后不久,长子徐积锴出生.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
其时,徐志摩一心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
虽然身怀有孕,张幼仪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
张幼仪在离婚之后,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并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徐志摩在36岁不幸飞机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女儿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
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
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形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后来,张幼仪与苏医生成婚。
在她暮年,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
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感慨万千,她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并历经那么多人生荣辱沧桑。
林徽因始终清楚,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亮的过错。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
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
林徽因在《纪念志摩逝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本身性情与性格抵触,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幻想与事实当面抵触,侧面或背面激成悲痛。
”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地,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悲凉,她与后来两个男人之间的所谓感情,也只是徐志摩曾经的万紫千红,为她的寂寞搭成了最好的映衬布景。
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在束装重拾娇艳如花的四月过后,她来不迭悲伤回望,因为她生命中的另一个主要男人――梁思成出场了。
徐志摩简介2016
• 林徽因是中国着名女建筑师,也是一个着 名的女诗人、作家。一个普通女子,能够 集如此多的头衔于一身,不论是在她生活 的那个年代还是在当代,都是值得人赞叹 的。她的才气灵动,相貌出众,爱情故事 更是美得像一个动人童话。这样一个女子 怎不令人倾情? • 人们津津乐道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而她 本身却不是一个只知沉溺于儿女情长的小 女子,她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有对祖国对 社会的大爱之心;她不是一个会长时间纠 结于无端琐事的狭隘妇人。不论如何,她 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面对徐志摩的 苦苦追求,她给的回答是:“徐志摩当时 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 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 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24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徐志摩性格浪漫,情感多于理性。这种情感在他 的生活中,也留下深深的痕迹,特别是对于女性 的情感态度,对他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有人 说徐志摩有点像贾宝玉,对于女性,有一种无法 抑制敏锐感情,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徐志摩在现 实中的一些行动,往往都和女性、爱情有关。在 20年代,回国,出国,从北京到上海,办书店, 在大学兼职等,最后又回到北京任教,都和女性 有重要关系。最后,他的死,也和女性具有直接 的关系。 • 在徐志摩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和几个女性发 生比较深的感情交往。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罹难
•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 “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徐志摩他要参加当天 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 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 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 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 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 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关于他遇难的原 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北 上,以及大雾影响、主机师王贯一前晚准备女儿婚事忙 到很晚,飞行时精神太差有关。
最是那一份温柔_徐志摩_沙扬娜拉_赏读_张永军
开头就预示了不会有结果, 一份情感一开始就 预见了不能有归宿, 则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学会 恰到好处地调控可能的情感冲动, 使无限的柔 情和憧憬都适可而止, 从而把短暂的相识相聚 定格成人生中最隽永的甜蜜和回忆。 笔者以为, 徐志摩的这首《沙扬娜拉》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撼 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与其在情感表达上的把持 和节制密不可分:诗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都做到了“发乎情而止乎礼”。 他没有唐突这份 美丽的相识, 而是将其当成自己的良心一样珍 视,从而在爱与非爱、言与不言之间,找出了两 性情感之间的一种最优雅、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将有限的情欲空间升华为了无限的诗意表达和 人生惊喜。 诗人表现出的幽而不怨、哀而不伤, 使人心仪,亦使人心碎,从而为这首诗创设出了 一种别样的优雅和张力。 《沙扬娜拉》之美,美在 心灵,美在节制,美在诗人的有情而无意间,表 达出的是人生中的一种最优雅、最纯净、最健康 的惊喜。
优美的语言指涉”(李欧梵《漫谈中国现代文学 中的“颓废”》,《现代性的追求》第 141 页,北京 三联书店,2000 年版)。 在这首《沙扬娜拉》中, 诗人通过日语和汉语的嫁接, 营构出了最和 谐、最精致的叙述形式,无疑将这种技巧和能 力使用到了极致。
笔者一直以为,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 歌最能体现日记的能量和特质,因为,它最能 真实地记录下诗人的心灵经历和人生际遇。 《沙扬娜拉》, 无疑体现出了这种能量和功用, 它在最真实地记录下诗人的一次心灵悸动的 同时,亦让人最深切地体验出了诗人那“单纯 的信仰”— ——对爱、自由、美的尊 重 和 仰 慕 (胡 适《追悼志摩》,《胡适散文》第 317 页,浙江文 学出版社,2001 年版)。
再次,在语言表现上,这首小诗嫁接出了 最和谐的叙述形式。 《沙扬娜拉》作为徐志摩诗 中 的 精 品 , 体 现 了 他 一 贯 的 风 格 和 特 色 — — — 从 用词到语势无不具优雅之美。 而在这首小诗当 中,诗人又表现出了另外一种技巧和精致— —— 诗人对日语“沙扬娜拉”的妙用,为这首小诗增 添了别样的靓丽。 首先,从音韵语势上看,“沙 扬娜拉”的使用,避免了直言“再见”时的语气 短促之弊, 配合了全诗略带徐缓悠长的节奏, 从而进一步营造出情意绵绵、思量不尽的氛围 和情致;其次,“沙扬娜拉”的使用,又凸显出了 诗人的异域经历和独 到 匠 心— ——这 首 诗 原 是 写给日本女郎的,所以诗人特意选用了日语中 的“沙扬娜拉”赠别,这充分体现出了诗人的善 解人意, 亦彰显出了诗人对这份经历的珍视。 徐志摩在翻译或使用外语词时,最擅长“取其
徐志摩简介
一、生平简介
徐志摩(1897.1.15~ 1931.11.19),现代诗 人、散文家。汉族,浙 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 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 名章垿,字槱森,留学 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 用过的笔名:南湖、诗 哲、海谷、谷、大兵、 云中鹤、仙鹤、删我、 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 诗歌集
1924年《志摩的诗》收录的是1922 年-1924年作品
1897年1月 15日出生于 浙江硖石一 个大富商家 庭。
徐志摩的家庭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本 应直接连接嘉兴杭州的铁路因徐家影响弯 道硖石。)
徐志摩因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小就可以 上新式学堂,天性聪慧,兴趣广泛,好 交友。
1910年入杭州府 中学堂开始接受 新学。
1916年入北京大 学法科。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 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 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 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 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 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
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 的影响。
徐志摩生平简介
1926年,在《晨报》副刊上主编《诗 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始新诗的 格律化运动。
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徐志摩一席 担任主编,是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由上海乘飞机 到北京,因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 时年35岁。
人们感叹“一位想飞的诗人终于带着雨 天的彩霞而去。”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总共有三个女人:第一夫人张幼仪。这是一个典 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可它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因 为他跟张幼仪才真正具有家的概念: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中有世人的 普遍的认可。从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俩的的婚姻应该算是美满的。虽 说是包办婚姻,可他们的关系却非同寻常。特别是他们离婚之后所保持 的那种深厚的友谊,更是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过,有 着美满婚姻的徐志摩和张幼仪最终是离婚了。因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 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 志摩觉得这个婚姻,虽然是个好婚姻,却仅仅是个婚姻而已。而不是他 想要的爱情。 徐志摩生命中就有了第二个女人:林徽音。这是导致徐志 摩与张幼仪离婚的原因之一。据说《再别康桥》即是为她所做。徐志摩 认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于是,他离了婚,要找他 的"灵魂件侣"去了。可不幸的是,林徽音却并不是徐志摩那一类人,她 是那种为婚姻而婚姻的那类。对她来说,婚姻比爱情重要。林徽音并不 想为爱情做什么,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这是为婚姻做出杰出贡献 者),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徐志摩,并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徐志摩的恩师 的儿子定下了婚约。也许他们的爱情如故(徐志摩死后,林徽音哭得最 为悲切。),可林徽音却选择了婚姻,并没有选择爱情。这自然也在常 理之中。选择爱情而放弃婚姻的,古往今来,都是稀有之物。徐志摩的" 唯一之灵魂伴侣"的梦想看来是还没有实现了。这令立志追寻爱情(而不 是婚姻)的徐志摩万分的痛苦。他还得继续寻找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
徐志摩的诗意人生 PPT课件
生平
徐志摩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 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 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 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 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 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 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 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 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 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 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 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 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 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 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离沪 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 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 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 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 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师, 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 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 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 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 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 《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 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徐志摩介绍》课件
徐志摩的散文作品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结词
徐志摩的散文作品,如《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文作品不仅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03
徐志摩的情感寄托
尽管林徽因没有选择他,但徐志摩仍然将她视为他心中的女神,他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对她的思念和爱慕。
01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初识
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当时两人都是刚刚开始他们的文学之旅。
02
情感纠葛的发展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才华和美丽深深着迷,但林徽因最终选择了与梁思成结婚。
徐志摩深受英国文学影响,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他的诗歌风格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02
CHAPTER
徐志摩的文学作品
总结词
徐志摩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著名,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
详细描述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如《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著名。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徐志摩介绍》ppt课件
目录
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的文学作品徐志摩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徐志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徐志摩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世界
01
CHAPTER
徐志摩生平简介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裕家庭,其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他的父亲是实业家,母亲则是一位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的大家闺秀,对徐志摩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简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2006.1)赖绣媚知道徐志摩,是从《再别康桥》开始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他的诗歌,迷上了他的散文,迷上了他的生平故事……知道志摩,就不能不知道康桥——康桥,是志摩一生的情结。
如果说,祖国是志摩永远的故乡,是他的家,那里有他的‚根‛,那么,康桥同样也是志摩永远的故乡——精神之故乡,那里可以寻得他精神上的‚根‛。
一、未到康桥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1897~1931)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
小时在家塾读书,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在浙江一中就读时,爱好文学的他就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他一生中的第一篇作品——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1915年夏,徐志摩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张幼仪结婚。
但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完成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他离沪北上到北洋大学(后并入北京大学)攻读法学、日文、法文、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
在这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更燃起了他对文学的兴趣。
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并拜梁启超为师。
同时,他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
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的爱国热情,离开北大,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
留学第一年,他在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历史系进修,并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哈弥尔登”。
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经济系。
徐志摩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是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 和文学解放,徐志摩的价值 被重新肯定,影响日益扩大 ,并很快被社会广泛接受。 徐志摩的诗集、散文集、全 集大量出版。同时,文化市 场也大量地抄作徐志摩的浪 漫的爱情故事,徐志摩几乎 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一道浪漫 的风景。
• 徐志摩(1896——1931),名章序,字志摩,1896 年出生于浙江省海石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1918 年留学美国,先学银行专业,后学社会学。1921年 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 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和浪漫主 义诗歌影响,喜爱雪莱、拜伦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922年回国,曾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同时,开始大量诗歌创作。1923年参与发起新月社 ,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等人 一起提倡新格律诗。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曾 经与无产阶级文学发生激烈的论战,1931年11月19 日,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时年36岁。被认为是诗 坛上的一颗流星。
•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
飞扬,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4,徐志摩前后期诗歌特征的差异 性及其成因?
• 前期:飞动飘逸 • 后期:幻灭、空虚、感伤
徐志摩的三個女人
張幼儀 林徽音 陸小曼
徐 志 摩
2 徐志摩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 浪漫派对美的歌颂:
•
华兹华斯(《再别康桥》)
•
泰戈尔的东方田园诗绪
•
拜伦、雪莱
•
济慈的唯美
• 悲观派对死的咏叹:哈代
• 象征派对丑的揭露:波德莱尔
3,徐志摩诗歌的主要特征
徐志摩热烈的追求: “爱”、“自由”与“美”;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 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徐志摩 诗特有的飞动飘逸的风格。
• 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 ,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 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 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从此林徽因成为徐 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 个完美身影。 林徽因对徐 志摩也有很深的感情。林徽 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 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 “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
嫻淑妻子
長子徐積鍇出世之後,徐志摩即得到父母的允許負笈海外 去了,隔年,我公婆決定把我也送往國外。我們在沙士頓的 生活過得窮困潦倒,而我又懷了第二個孩子,徐志摩知道了 立刻要我把孩子打掉,我開始懷疑起這個讓我懷了他孩子的 男人,難道我一直錯看了徐志摩,一廂情願的假想他是個以 學術才華光宗耀祖、事父母至孝、為人正直的丈夫嗎? 在我懷了第二胎之後不久,他向我提出離婚,之後,他不 告而別。有一天早上,徐志摩託人帶了一個口信給我,問我 「妳願不願意做徐家的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從 那時候起,我就知道徐志摩不會再回來了。
张幼仪
• 徐志摩1915年,和张君励的妹妹 张幼仪结婚。但是,徐志摩对张 幼仪毫无感情。在英国念书时结 识林徽因,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年两人在柏林离婚,而且还 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 时的头号新闻。在离婚以后,张 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 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 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 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
林徽音
林徽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 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 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 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 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感 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 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 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 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 《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中》等。1955年4月1日去世,年仅51岁。
• 徐志摩创作过多种文学 体裁,散文、戏剧、小 说、诗歌等。其文学成 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是 20 年 代 最 有 成 就 的 诗 人之一,他的散文也是 比较优秀的。曾经出版 诗集《志摩的诗》( 1923 ) 、 《 翡 冷 翠 的 一 夜 》 ( 1927 ) 、 《 猛 虎 集 》 ( 1931 ) 三 部 诗 集 ,在他死后,陈梦家又 给他出版《云游集》。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到 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 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
• 徐志摩把自己的感 情全部倾注在林徽 因身上。1922年徐 志摩回国,就是为 了追求林徽因。林 徽因是有名的才女 ,在五四时期也是 比较著名的女性作 家。
第一,执著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 • 《沙扬挪拉》(赠日本女郎)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第二,对诗的外在形式的美有特殊的敏感
《雪花的快乐》
•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嫻淑妻子
我在法國待了三個多月,直到七弟來找我,我 才與他一
齊到德國去待產,在德國,我生下了我的第二個兒 子,同時,和徐志摩離婚。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我實在是 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沒辦法說什麼是愛, 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 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當中,說不 定,我最愛他。
嫻淑妻子
一九OO年,我出生在寶山縣的一個小村子裡,那 地方離上海不遠。我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幼儀」 ,一個是「嘉玢」,「嘉玢」是我的學名,「嘉」 是排輩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玢」是美玉的意思,我小名叫「幼儀 」,這是我每天用的名字,「幼」有善良的意思, 「儀」表示端莊、正直。不知道是不是名字的緣故 ,我先後在娘家和婆家總是努力做到進退得體,結 果我有時候覺得我沒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徐志摩是比较典型的江南才 子,相貌清秀,风流倜傥, 戴一副眼镜。他在课堂上讲 课,也仿佛在作诗,眼睛望 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 天马行空,天花乱坠,滔滔 不绝。在当时,他几乎是一 个明星诗人,成为青年文学 偶像,照片也广泛流传。特 别为许多青年女性所崇拜、 爱恋。徐志摩周围美女如云 ,有的甚至给徐志摩写求爱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