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建设研究综述

温泉建设研究综述
温泉建设研究综述

温泉旅游研究综述

一、国外温泉旅游研究及开发分析

1.国外温泉旅游研究

国外对于温泉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 首先得到学者们关注的是温泉旅游资源的医疗功能的研究。随着斯巴(SPA,源于拉丁文Solus Par Aqua,意为健康之水)的大发展, 各科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介入温泉旅游的研究, 其中尤以温泉地发展历史方面的研究为主。

(1)温泉旅游资源的研究。在温泉旅游发展的初期, 温矿泉资源的医疗功能是温泉旅游地的主要吸引要素, 为了提高温泉的知名度, 温泉旅游开发商纷纷聘请或雇用医学界权威人士对温泉资源的医疗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 医疗学者一直以来就温泉的医疗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如《皮肤医学临床(Clinics in Dermatology) 》, 在该杂志1996年第14期中共有10 来位学者对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以色列、保加利亚、西班牙、韩国、波兰、葡萄牙等的温泉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论述, 就各国温泉旅游资源的分布、类型、特点做了研究总结, 具有很好的资料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对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逐渐引起重视。Abdul Rahim、Samsudin等对马来西亚40个温泉进行了旅游开发潜力评估, 总结出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

(2)温泉旅游开发方向研究。20 世纪20 年代, 温泉旅游开始由医疗导向向休闲娱乐导向转变, 许多传统温泉旅游产品面临更新的问题, 而亚洲一些新的温泉也面临旅游开发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 温泉旅游开发方向的研究开始引起学者们注意。国际旅游科学家协会(AIEST)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第39届年会专门讨论了温泉旅游再开发问题, 认为传统的温泉疗养正在向新型的保健旅游转变, Claude Kaspar在会议纪要中具体阐述了新型温泉旅游地所包含的内容, 即温泉地周围优美的休闲娱乐环境、现代化的疗养设备、诊所、疗养院和治疗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专业化的疗养医生、舒适的住宿条件、一流的饮食服务等。日本学者山村顺次在总结日本温泉地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前提下,认为日本的温泉旅游地逐渐由疗养型目的地转变为观光游憩型目的地, 观光型温泉地成为温泉旅游发展的主流。

(3)温泉旅游营销研究。In Skeep提到评价一个温泉地开发的可行性时必须考虑其潜在的市场需求, 对温泉旅游市场营销的研究由此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山村顺次总结了日本不同类型温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结构, 对日本的温泉旅游市场营销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John W.Lund和Loverseed-H对北美温泉旅游市场研究得出, 同欧洲温泉疗养地以特殊病人的医疗为主所不同的是, 北美的温泉疗养地更强调健身、减压、消除疲劳和减肥的功用;而温泉

旅游者也从过去以美容为主要目的的女性旅游者为主转变为现在大多以康体、保养和消除压力为主要目的的大众旅游者,因此营销的重点和策略都应该随着转变。

(4)温泉旅游发展历史研究。二战后温泉旅游事业在欧美的发展趋于成熟, 各科学者尤其是欧美学者开始对温泉旅游发展的历史进行总结。Debo Geoff 对加拿大镭温泉度假区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 政府的介入、高速公路和小汽车等技术的进步影响温泉旅游地的发展。John W.Lund 从温泉医疗的视角详尽论述了美国及其7 个主要温泉旅游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具有相当好的资料价值; John Towner 从旅游者的角度探讨了温泉旅游的发展变化过程。Bacon-W通过对比研究英国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欧洲大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对斯巴发展的影响,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影响着英国温泉旅游的兴衰, 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海滨旅游的兴起导致了内陆温泉旅游的衰落。

2.国外温泉开发现状

在世界流行的以水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三大主题(温泉、海水和冰雪)中,温泉旅游不仅是最大的内陆休闲度假主题,也是最古老的旅游方式。早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温泉的治疗作用已经被人们所重视。中世纪时,去英国巴斯(BATH)温泉的人从未间断过。18 世纪后,温泉旅游胜地成为商贾云集的场所,为此而兴建的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使温泉疗养地成为今天的度假胜地。近年来由于海水污染和日光浴中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海滨旅游的发展开始受到制约,温泉旅游卷土重来,大有重振雄风之势。2001年贝纳德.布尔特(Bernard Burt)等出版的《全球最好的水疗地(SPAS)100 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各地温泉水疗地的开发项目及经营状况,其地区分布如下表所示:下面就代表性的世界温泉开发国家与地区加以介绍:

(1)世界温泉之乡——日本。我们的近邻日本由于是一个岛国,加上火山众多,地壳运动活跃,温泉旅游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并已蔚然成风。在日本,将露天、自然、乡村情调的温泉浴称为“风吕”。据日本《观光白皮书》记载,2000 年日本国内共有温泉26056眼,

日出水量约为380万吨,温泉地共2839处,建有温泉旅馆15638 座。温泉洗浴做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入国民生活之中。1958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温泉法》,对温泉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做了明确的规定。1971 年日本开始实施温泉疗法医师资格认证制度,明确规定了温泉疗法医师的任职条件。日本现有公立温泉医院23 家,温泉医学研究机构8 处,日本的温泉医学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2)欧美温泉开发现状。在西欧,有着温泉疗养的悠久历史,但更多的是体现保养、修养,以及消遣的功能,充分发挥了温泉的科学价值和医疗价值。17 世纪晚期,英国温泉伴随着国家经济整体增长、政治安定、都市闲暇生活丰富而开始兴盛。18 世纪中叶都市温泉的发展,出现了都市中产阶级喜欢去北方温泉,乡村绅士则喜欢去南方温泉的现象。在中欧,以德国为代表,温泉具有浓厚的疗养、保养机能。早在 1 9 7 2 年德国温泉治病的费用就占GNP 的2%,所有温泉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近代美国人对温泉地热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可谓各具特色,尽显绝招。据统计,1999 年美国共有5689 家温泉疗养院,共接待来访客人9500万人,销售总额达到 5 3 亿美元,占整个接待业市场的 2 0 % 。美国人利用其宝贵的资源,兴建了康复中心,理疗中心和休养之家,并配套建设了别墅、饭店和汽车旅馆、寄宿处和其它类型的租住房屋,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疗养度假休闲社区。总之,国外学者对于温泉旅游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体系, 积累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在温泉旅游的发展历史、温泉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方向、温泉旅游的市场特征等方面研究的成果尤为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国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偏重对大量案例的实地考察, 具有相当高的实证性和可借鉴性。

二、我国温泉旅游研究与开发分析

1.国内温泉旅游研究

中国是一个温泉大国, 利用温泉治病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中关于温泉的记载及民间传说相当多, 但基本是温泉医疗、温泉成因及温泉景观的描述性和评论性文章, 关于温泉旅游方面的文献较少。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温泉疗养事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研究成果如《中国温泉辑要》、《理疗与疗养》等论著和期刊相继出版。改革开放后, 旅游做为新兴的经济振兴手段, 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 温泉旅游开发和学术研究才渐渐为各界所关注。郭来喜、刘振礼等、刘国海等、冯天驷等先后对我国温泉的分布、基本利用状况和温泉疗养区做了论述。随着国门的打开, 以山村顺次为首的日本学者就中国温泉在观光领域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即从疗养机能向保养、观光、欢乐方面的转换形式及内容有了较为明显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以温泉为主题的观光度假区如春笋般涌现, 其中尤以南方广东的大型新兴

温泉度假区和北方辽宁的温泉疗养地为代表, 关于温泉旅游开发的学术研究逐渐引起重视。王艳平、山村顺次提出了中国温泉由汤治向疗养、保养、观光,最后娱乐方向的转换一般模式;2002 年他们就中国温泉利用演化过程和南北方、内陆温泉观光利用的实态特征、温泉观光开发资本的地域特性等展开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从时间空间二维尺度展示中国温泉观光利用实态的分布。华南师范大学区域城镇规划研究中心主持出版的《广东省从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从化温泉旅游的发展规划做了研究, 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关于温泉旅游地规划管理著作。暨南大学段银云完成了国内有关温泉旅游研究的第一篇硕士论文。此外, 辛艺峰、蒿惊雷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 张建忠、黄郁成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冯威等对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态势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

2.国内温泉开发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矿泉约有3000 多处,遍及全国各地。医疗矿泉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和台湾地区,其次是东南、东北沿海诸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温泉开发利用有两大趋势:一是以北方工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代表,建立上百所面向产业工人的温泉疗养院,如鞍山汤岗子温泉,丹东五龙背温泉等;二是以南方疗养环境较好的海南岛、广东为代表,面向高级干部服务而建立的温泉疗养院,如海南岛的兴隆温泉,广东的从化温泉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温泉旅游开发才真正开始。首先,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公费温泉治疗患者大幅度减少,既有的温泉疗养院开始走多种方式经营的路子,温泉地也逐渐从疗养功能向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方面转化;其次,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的需求日趋旺盛,开发温泉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新兴温泉度假地,在开发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或者大城市的周围,由于民间资金,以及国有资金的大量涌入,新发展了一批设施高档,规模巨大,功能多样,适应世界温泉发展潮流的综合性温泉度假地。

三、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演化模式

1国外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演化模式

1.1早期的温泉疗养地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温泉的治疗作用就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由希腊人、土耳其人和罗马人传播到北非海岸、希腊、土耳其、德国南部、瑞士以及英国[5]。1326年,第一个温泉养地“斯巴”(SPA)在比利时南部一个靠近列日的小镇缘起,斯巴后来演化成为温泉旅游度假区的代名词。1562年,W·医生著书论述了巴斯(Bath)温泉和欧洲大陆各处温泉的对各种病症的疗效作用。1626年,E·罗又宣传了斯卡伯勒地区查利比特矿泉质量高[5。温泉因此受到了众多

“求治”人们的欢迎,数量惊人的温泉疗养地在欧洲如春笋般涌现,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英国的巴斯温泉。早期的温泉疗养地是温泉旅游度假区的雏形,温泉的治疗作用成为吸引众多旅游者的主要因素,因此医疗专家的宣传作用对温泉疗养地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此时的温泉疗养地旅游功能单一,开发的一些住宿设施和温泉浴室疗养设施较为简陋。

1.2传统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17世纪晚期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伴随着欧洲各国经济整体富有增长,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扩张,政治安定,都市余暇生活整体复兴,温泉开发空前兴盛,斯巴在欧洲得以发展壮大。在英国,伦敦西部著名的温泉度假城巴斯成了上流社会重要的社会生活中心和高级女子时装设计与制作中心。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斯巴也大量发展起来。在美洲,早期的欧洲移民效仿欧洲的斯巴也开发了许多有名的温泉,如美国北方纽约州的Saratoga Spa、南方西弗吉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的White Sulphur Spa和HotSpa等,“享用温泉(Taking the water)”成为当时人们的一种时髦。此时的斯巴仍然以温泉治疗为导向,到斯巴的旅游者主要是富有的上流社会;同时为了迎合上流社会的需要,各种高档的住宿设施、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如戏剧院、歌剧院、舞厅、图书馆、娱乐场、赛马场、野营地以及供休闲散步的公园急剧增加。因此,斯巴已经不仅仅是温泉治疗的场所,而演化成为集治疗和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温泉旅游度假区。然而,到了18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医疗水平的提高,温泉的疗效开始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海水浴因具备与温泉相似的疗效而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海滨旅游度假区随之崛起并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许多传统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因此受到冷落而走向衰退。

1.3现代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19世纪以来,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可自由支配的财富的增多,便捷交通的出现[7],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都市生活环境日益恶化,使大众休闲康体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世纪20年代,以温泉治疗为主导的传统温泉旅游度假区开始向以温泉治疗和休闲娱乐并重发展的现代温泉旅游度假区转变[7]。温泉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其中尤以美国和日本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最为闻名。大多数温泉旅游度假区大都选址于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不仅建设了高档次的康体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疗养设备、诊所、疗养院和治疗设施,提供专业化的疗养医师、舒适的住宿条件、一流的饮食服务等,而且还增加了现代化的休闲娱乐旅游项目,如高尔夫球场、滑冰场、赛马场、会议中心、游乐场所和豪华沙龙等,温泉地周边的自然环境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受到严格的保护,此外,在日本,形式多样的“温泉节”及各种文化活动在温泉旅游

度假区举行,并形成了独特的“温泉文化”。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游客则由上层阶级向中层阶级和工人阶级转变。度假区的规模因此也随之扩大,旅游功能日趋多样化,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旅游度假区。

2. 国内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演化模式

2.1早期的温泉疗养院

中国温泉利用历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西安的华清池、北京的小汤山、南京的汤山、辽宁鞍山的汤冈子等温泉地无不与历代帝王将相的光临相关流传着众多的传说。然而1949年建国前全国尚无一所温泉疗养院;新中国成立后,本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温泉医疗事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迅速地开展起来。50年代开始,政府机关、专业工会、厂矿、部队等相继在温泉地建立了各种温泉疗养院(所),至60年代中期的十几年中,我国的温泉疗养院(所)大量发展到百余所。由于当时与旧苏联有着友好关系,工业基地选择在北方,为此温泉疗养院主要建立在北方工业集中地域。其中以重工业基地辽宁省为多,抗美援朝期间辽宁省的丹东五龙背温泉、营口熊岳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在接治伤员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南方以广东和福建的温泉疗养院为多。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医疗温泉的开发停滞不前,各种温泉疗养院相继关闭。

2.2第一代温泉旅游度假区

改革开放后,伴随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旅游业的发展,公费温泉治疗患者大幅度减少,温泉地对外开放,温泉地由休疗养功能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由此出现了第一代温泉旅游度假区。一方面,既存的温泉疗养院开始走多种方式经营的路子以接待大众旅游者,一是设立健康疗养部门,如辽宁省熊岳温泉疗养院、省劳改局熊岳温泉疗养院、大连市安波温泉疗养院等;二是设立所谓旅馆式的高级病房,如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疗养院;三是开设综合门诊加强普通医院治疗机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温泉作为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资源,被国内外的投资者所看好,全省新建成了一大批温泉旅游度假区,如从化温泉、中山温泉、深圳石岩湖温泉、清远银盏温泉和黄花湖温泉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的来看,此时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主要特点为规模小,面向高消费阶层,在建设上表现为温泉室内化、硬件别墅化,旅游点(区)经营项目雷同,不注重旅游环境营造,基本上是“游泳池+澡堂子”或“温泉酒店集合体”的开发模式。

2.3第二代温泉旅游度假区

1998年初试业的广东恩平金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以温泉水长流不息、露天泳场面积大、观光性强、度假功能突出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和综合开发温泉旅游资源的帷幕。随后众多以大

型的露天温泉公园为特色的新兴温泉如清新河中温泉、珠海御温泉和中山温泉等相继开放营业,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二代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阶段。同第一代温泉旅游度假区相比,第二代温泉旅游度假区有以下特点:其一,度假区开发投资规模大,建设大型的露天温泉。度假区开发规模一般超过100公顷,投资过亿元,温泉沐浴由室内搬到室外,建设不同风格、环境优美的大型露天温泉公园。其二,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配套齐全、档次高。除了原有的住宿、饮食、歌舞厅、温泉浴池外,还同时建设有商场、骑马、游戏室、高尔夫场、滑草场、运动场、野战场、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除了基本的温泉疗养旅游外,还有观光、娱乐、康体、会议、体育、民俗等旅游功能。其三,旅游者的多样化。温泉旅游者从专门化、特殊化的消费群体向大众化发展。其四,旅游开发投资模式的多样性。香港独资、国有资本、本地私人资本和香港和内地合资等多种投资开发模式。第二代温泉旅游度假区主要开发模式见表1。

五、结论

相对国外而言, 目前国内温泉旅游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存的研究成果以零散的、泛泛的面上论述为主,缺少深入的案例分析。其次,目前主要是地理学者涉入温泉旅游的研究,缺乏多学科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参与研究。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温泉旅游的发展, 相关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在温泉旅游开发上,旅游者行为规律和需求特点、客源市场的地域结构特点等都是温泉旅游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在温泉旅游研究上,目前温泉旅游开发规划研究的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现有温泉地旅游开发规划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 二是温泉旅游开发规划的理论方法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翁丽玲,中外温泉旅游研究与开发比较,商场现代化—产业经济,2008.12

2.王华,彭华,温泉旅游的发展与研究综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8 3.王华,彭华,吴立瀚,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模式的探讨,世界地理研究,2004.9

4.毕斗斗,温泉与广东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5.彭秀云,向云波,广东,台湾,与日本温泉旅游开发比较研究,经济论坛,2011.2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一、研究领域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二、研究主题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子问题 研究的总问题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子问题有四项: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3.教师文化建设;4.学生文化建设。 四、研究意义

2018年温泉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温泉旅游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产业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5)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6) 1、行业发展概况 (6) 2、行业发展趋势 (9) (1)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9) ①消费大众化 (9) ②需求品质化 (9) ③竞争国际化 (9) ④发展全域化 (9) ⑤产业现代化 (10) (2)我国温泉旅游的发展趋势 (10) ①温泉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基础资源 (10) ②温泉旅游规模持续上升 (10) ③温泉旅游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11) ④行业发展逐步规范化 (11) 三、行业市场规模 (12) 四、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4) 五、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5) 1、品牌壁垒 (15) 2、开发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壁垒 (15) 3、文化壁垒 (16) 4、资质壁垒 (16)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6)

1、有利因素 (16) (1)旅游业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植和鼓励发展的产业 (16) (2)经济增长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17) (3)舒适便捷的交通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 (17) (4)法定节假日调整及带薪休假制度实施对旅游业长期利好 (18) 2、不利因素 (19) (1)旅游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19) (2)国内旅游市场不完善 (19) 七、行业风险特征 (19) 1、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19) 2、突发事件的影响 (20) 3、旅游业的季节性特征与旅游基础设施需求之间的矛盾 (20) 八、行业竞争格局 (20)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温泉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温泉旅游的开发现状及管理 英文题目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肖丽燕 班级旅游B1011班 指导教师***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温泉旅游是指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体验旅游。温泉旅游具有文化体验性、康体养生性、时尚消费性等鲜明特征。在现实开发中,由于资源调查不充分、资源评价不客观、市场把握不准确、产品开发少创新、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出现,我国的温泉资源优势没有较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但是我国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开发的潜能很大。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地热资源预测总量有36万平方公里,而近期可开采的温泉资源就达24万平方公里。中国是中低温泉地热大国,约占全球的8.6﹪。这些数字都表明了中国地热温泉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关键词]:温泉旅游开发现状管理

Abstract Tourism refers to the hot springs and Spa for the purpose of bathing culture, which had been a single health materialized enjoying to increase to meet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 of the modern consumer, become a health-themed, reach the effect of wellness and leisure fashion experience tour. Spa tourism with cultural experiences, recreation and health, fashion, consumer and other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stic, due to inadequate resources, resource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inaccurate market certainty, less innovative in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problems of inadequate security system, our hot spring resources advantages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without better. Hot spring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is very rich,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large. According to the 2009 statistics: total forecast of 360,000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recent exploitation of hot springs of 240,000 square kilometres. Geothermal power in China is low in hot springs, 8.6 per cent of the global total. These figures show that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hot springs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in China.

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范例 天津师范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 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

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 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 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 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 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 大学之道,以德为首,德育的成功也就是大学的成功,因此中外学者都很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使之系统化和成熟化,对于指导高校道德建设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道德养成教育,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尚未建立一个科学和系统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国内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中南大学韩冬梅在《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三期发表“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重点论证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特征和根据。浙江万里学院姜彦君于2004年9月1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他的观点如下: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同时他还对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的研究方面,唐勇的《大学生的德性养成与德行塑造》一文中指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德性和德行的途径有:第一,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第二,建构合理、和谐与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第三,校园文化的有序性;第四,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王金华教授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文章比较系统地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目标与内容、实践策略、工作机制几个方面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这对科学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我国的教育部和各高校研究人员针对大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研究和访谈,其中的数据及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本身存在矛盾和出入的,我们并不提倡引用。 国内关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从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主要倾向于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而未系统地阐述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其二,国内主要倾向于研究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此类的文章也是多而多之,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并且对两者的区别也并未清楚说明。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国外温泉旅游业研究状况分析

国外温泉旅游业研究状况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温泉旅游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国外对于温泉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首先得到学者们关注的是温泉旅游资源的医疗功能的研究。随着斯巴的大发展,各国学者开始对不同角度介入温泉旅游的研究,其中尤以温泉地发展历史方面的研究为主。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了温泉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到温泉地旅游,在这种情况下,对温泉旅游的研究也随之展开,各国学者就温泉旅游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 一、温泉旅游资源的研究 在温泉旅游发展的初期,温矿泉资源的医疗功能是温泉旅游地的主要吸引要素,为了提高温泉的知名度,温泉旅游开发商纷纷聘请或雇用医学界权威人士对温泉资源的医疗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学者一直以来就温泉的医疗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众多研究成果发表于一些医学类期刊和论著,如《皮肤医学临床(clinics in Dermatology)》,在该杂志1996年第14期中共有10来位学者对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以色列、保加利亚、西班牙、韩国、波兰、葡萄牙等的温泉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论述,就各国温泉旅游资源分布、类型、特点作了研究总结,具有很好的资料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评价研究逐步引起重视。Abdul Rahim Samsudin等(1997)对马来西亚40个温泉进行了旅游开发潜力评估,总结出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日本学者德村志成在其博士论文(2002)中论及温泉资源开发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温泉旅游开发方向研究 20世纪20年代,温泉旅游开始由医疗导向向休闲娱乐导向转变,许多传统温泉旅游产品面临更新的问题,而亚洲一些新的温泉也面临旅游开发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温泉旅游开发方向的研究开始引起学者们注意。 国际旅游科学家协会(AIEST)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第39届年会专门讨论了温泉旅游再开发问题,认为传统的温泉疗养正在向新型的保健旅游转变,Claude Kasparov(1990)在会议纪要中具体阐述了新型温泉旅游地所包含的内容,即温泉地周围优美的休闲娱乐环境、现代化的疗养设备、诊所、疗养院和治疗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专业化的疗养医生、舒适的住宿条件、一流的饮食服务等。 日本学者山村顺次(1995)在总结日本温泉地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前提下,认为日本的温泉旅游地逐渐由疗养型目的地转变为观光游憩型目的地,观光型温泉地成为温泉旅游发展的主流。 三、温泉旅游市场研究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论文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

论文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 篇一:可行性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XXXXX 指导教师 XXXXX 日期 XXXX 院、系(部)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 专业及班级工程管理专业XX级 01 班 姓名及学号 XX XXXXXXX 工程管理系 XX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审查表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地较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而国内在2003年之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王帆,赵振斌,2007),因而研究水平无论从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有限。总结历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体验研究,可以发现三大主要领域: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体验式旅游。 一、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旅游的行为动力学研究,重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内驱力、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这三大范畴。 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最早从回答“人为什么要旅游”这个基本命题开始。Gray (1970)提出了两分法的旅游驱动力概念,即“漫游癖(Wanderlust)”和“恋物癖(Sunlust)”,并将前者解释为一种“推动”因素,而后者是一种“拉动”因素。他的理论揭示出旅游行为来源于“推”和“拉”两大因素的矛盾运动。Dann (1977)在Gray的基础上提出“推-拉”模型,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大概念,将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作为旅游的推力,将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作为拉力。Iso-Ahola(1982)提出了艾泽欧一阿荷拉模型,将“推一拉”理论进一步引申为“逐求”和“逃避”两个维度。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逃避的力量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以上三位学者皆旨在探寻旅游行为的一般内在驱动力。在他们看来,旅游者为什么出游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共同决定的: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但他们模型的解释色彩更重而缺少操作性。 有别于内驱力研究的一般性特征,旅游需要更贴近旅游行为而往往被等同于旅游体验动机。明确以旅游需要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中,Pearce(1988)的影响最大,他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和发展,并指出旅游体验的动机来自于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但Rynn(1997)指出Pearce所主张的从风险和安全两大维度对刺激需要加以解释是值得商讨的。他根据Beard和Ragheb的观点对旅游需要进行了重新归纳,即旅游需要包含智力的、社会的、能力的和规避刺激的需要。 有关旅游体验动机的研究大都以提供一个动机的分类框架作为目标。麦金托什(1985)的观点较为典型,他提出了旅游体验动机的四分法: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关系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Jeffrey和谢彦君(1994)对英国赴华

温泉旅游研究综述

温泉旅游研究综述 [摘要]温泉旅游是我国21世纪旅游度假的又一热点。对我国温泉旅游研究进行综述,研究主要集中在温泉旅游的概念界定及发展、温泉度假旅游开发、研究方法、发展策略等方面。在分析我国各地温泉旅游的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预测我国今后温泉旅游开发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温泉;旅游;研究综述 一、引言 温泉旅游的概念:温泉旅游是以温泉资源为核心载体,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风情、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沐浴文化以及优质的服务为支撑,以体验温泉、感受文化、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等为目的,广大旅游者所进行的观光娱乐、康体保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科普教育等一系列与温泉相关的休闲活动的总称。我国的温泉文化由来已久,秦始皇建“骊山汤”是为了治疗疮伤,徐福为了山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辗转漂流到了日本歌山县,至今当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汤温泉浴场。到了唐朝,唐太宗特建“温泉宫”,诗人也留下了不少创作,描写脂粉美女从温泉出浴的情形。我国温泉文化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温泉是洗浴的文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泡汤”;第二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游戏,强调温泉的动感、丰富;第三代温泉则是洗浴加休闲的文化,突出温泉是一种休闲旅游;第四代温泉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它不再专属年轻人,而是与上一代共同享有的引入保健概念的全新温泉。 二、我国温泉旅游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温泉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温泉旅游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泉旅游的概念界定及发展 我国众多学者对中国温泉度假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高璐,刘玲[1]指出保健养生是最高层次、最具包容性的温泉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这是温泉景区所要体现的文化之一。深度挖掘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价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5), 529-53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8584715.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e18584715.html,/10.12677/ces.2019.75090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Lu X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ug. 28th, 2019; accepted: Sep. 13th, 2019; published: Sep. 20th, 2019 Abstract Study tour,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investigative study with travel experie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which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a.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tudy tour,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curriculum design, business model, product and base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stud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such as research pers-pective,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tour theory and its pract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tudy Tour, Review, Prospect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徐璐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0日 摘要 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引发了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研学旅行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概念内涵的界定、课程设计、经营模式、产品与基地建设、研学主体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还存在研究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

中英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 材料来源情况: 本文参考文献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市场上正式出版的各种关于自由贸易区的专著以及各种关于国际贸易、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经济学杂志、学报、报纸报道,经及从互联网上获得相关的数据库资源。此外还参考了部分高校的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相关数据的获得主要来自市场上出版的各种年签以及商务部等国家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公布的统计数据。 文献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贸总协定(GATT)及其随后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全球范围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并驾齐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二者互相促进,共存共荣,却不能相互替代。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可能作为经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先行步骤,促进世界经济的逐步融合,又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巨大障碍。GATT/WTO在确立自身全球贸易领导者位的同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监督和引导的重任,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宽容与规范更好地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身的消极影响,使之在不偏离贸易自由化的轨道上快速前行,成为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GATT/WTO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关税同盟理论则奠定了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以此为蓝本先后出现了大市场理论、协议性分工理论,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日趋多样化。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国家/地区(包括单独关税区)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国外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比较多,成果也很丰富,FTA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区域内成员方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所产生的各成员方贸易发展的直接效果,二是缔结FTA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所导致的各成员方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二者也分别被称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前者以维纳(Jacok Viner)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为主,这也是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后者则相对较为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姓名: 曹秋雯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旅游42班 学号: 2224226 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曹秋雯 指导老师刘庆友 摘要: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本科生在饭店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率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众多有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我国饭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现状、流失的消极与积极影响、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学术动态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员工;流失;影响;原因 The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ao Qiuwen Tutor Liu Qingyou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ercenta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employed in hotels drops year by year. And the drai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for hotels keeps a constantly high rate. In this background, the text analyzed a lot of studies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employed in hotels, and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effect of the drain, and the reasons.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progress, academic dynamic state on research in this field,and essential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valued further from now 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mployee; drain;effects;reasons 任何行业要迅速发展都与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战略密不可分,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饭店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顺利加入WTO,外资饭店纷纷进驻,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学者们纷纷指出了我国饭店业加强人才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