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组合拳”吸引科技人才

合集下载

2023国考申论范文: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2023国考申论范文: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2023国考申论范文: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2023国考申论范文: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吸引更多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下面将从法治建设、行政效能、市场监管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法治建设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和保障。

要提高营商环境,必须加强法规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法规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首先,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化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健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跨国公司的法律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提高行政效能行政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提高行政效能,需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首先,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在线办事服务,推行“一网通办”。

其次,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此外,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保证营商环境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市场监管,需要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效果。

首先,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加强企业自身的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避免造假和违规行为。

其次,要加强监管机构的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果和效率。

此外,还要加强对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人才培养,需要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首先,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

其次,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提高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员工技能水平。

用“组合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

用“组合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低油价给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大港油建公司(以下简称“大港油建公司”)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做大海洋、做强国际”战略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在党建引领上发力、增强人才活力上下功夫、技术创新上出实招、项目管理上见成效,助力大港油建公司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

坚持党建引领。

大港油建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力,为公司提质增效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一体谋划、系统筹划、全面布局,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协同互动、同促共进。

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公司年度工作重点内容,管好用好公司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舆论阵地,为企业发展凝聚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

四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紧盯关键时间、关键人员、关键事项,扎实开展监督检查,真正做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激发人才活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大港油建公司以突破职级限制,打破人才成长通道壁垒为主要手段,全方位释放人才动能,建立高效、超前、实用的人才管理体系和成长发展平台。

一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构建以海洋核心人才为代表的人才激励制度,强化高素质人才精准激励,完善劳务用工的管理,增强劳务人才队伍规模与实力。

同时,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共享力度,有效缓解项目一线人才短缺问题。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与素质提升,制定青年骨干培训方案,通过建立移动网络直播技术讲座培训平台,为提升员工业务水平提供保障。

三是大胆选拔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为公司打造一批既精通国内业务又能运作海外项目的互通型项目管理人才。

四是优化完善“同工同酬”政策,选拔激励优秀业务骨干,激发员工潜力活力。

持续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持续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持续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作者:麦婉华来源:《小康》2024年第08期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广东的对外经济已经不再限于简单的“引进来走出去”,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

“中国经济在转向全面复苏的同时,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建议鼓励企业加快全球化转型发展。

通过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开展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带动国内核心部件、材料、装备出口,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品牌升级,塑造自主品牌,实现从全球产品制造到全球品牌经营。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建议。

“中国汽车企业正进入国际化运营新阶段,‘出海’是必经之路。

建议加快车企海外公司项目成立的审批速度,以便及时抢占国际市场先机;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制度,加强企业‘出海’金融支持及管理,为车企推出更多符合海外场景的金融产品;建立粤商‘出海’信息交流平台,组织粤商与各行业的企业、机构、高校、智库等进行交流沟通。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

粤商代表结合自身发展畅所欲言,讲困难、提建议……这是2023年12月5日召开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的场景。

据悉,座谈会围绕“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题,粤商代表与广东省政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对话交流,共商发展良策,凝聚发展共识。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的对外经济已经不仅限于简单的“引进来走出去”,而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从原始的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更高台阶迈进。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要求,该省要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

广东通过五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合力,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有力支撑。

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以广东地区高职院校为例

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以广东地区高职院校为例

120OCCUPATION2018 06论坛Theory编辑 姜 青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以广东地区高职院校为例文/唐 飞 孙冲武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了政策“组合拳”,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推进产教融合。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

本文以广东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就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办学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2016年深圳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dfz16010)研究成果。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下文简称《办法》)等文件要求,高职院校正积极落实产教融合,从2017年高职院校质量年报部分统计数据分析,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逐年提高。

然而,总体还是“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企业没有深度融入到办学过程。

本文将根据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国家最新的政策给出建议。

一、产教融合的现状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7质量年报部分统计数据,目前衡量产教融合的核心指标包括合作企业数量、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数及毕业生数、校企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共同培养的师资人数等(见下表)。

尽管从指标的数据来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这些指标体系中缺少企业深度参与办学的贡献指标。

例如,企业资金、设备的投入,校企共同解决的技术、工艺问题等,这说明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还是浅层次、松散的,与国家提出产教融合的目标有不小的差距。

肇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

肇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

肇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研究摘要: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肇庆市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提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总基调,举全市之力、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实现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城市发展新定位。

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肇庆既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同样也有突出的瓶颈短板。

文章基于肇庆市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从功能互补、错位分工视角出发,借鉴境内外区域核心城市的发展经验,探讨肇庆市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功能互补;错位分工;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融入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2)12-0004-03(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肇庆526020)一、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发展优势(一)优越的区位优势。

肇庆市地处广东省西部,位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三大经济带”叠加交汇点,也是大湾区城市群中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枢纽门户城市。

因此,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成为肇庆市优越的发展优势之一。

(二)便捷的交通条件。

近年来,肇庆着力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已形成了“一条黄金水道、一条快速、六条轨道交通、七条高速”纵横交会的交通网络,构建“十纵八横”交通大动脉。

肇庆向东乘坐高铁35分钟即可抵达广州,抵达深圳或者相关区域也不超过1.5小时,即时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肇庆向西乘坐高铁在4个小时内,即可抵达周边5个省区的省会城市。

肇庆境内还有一条西江能够满足5000吨级航船通过。

正在规划建设的广州新机场,距离肇庆市主城区仅仅20多公里。

(三)独特的自然环境。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肇庆被北回归线横穿,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境内雨水丰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具有丰富的植被、物种等自然资源,被称作“南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宝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绝佳区域。

肇庆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70%,肇庆市鼎湖山的负氧离子含量位于全国之首;西江常年保持着Ⅱ类水质,是大湾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优质的“淡水源”。

广东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广东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广东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作者:来源:《职业》2024年第05期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实施意见》围绕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痛点难点靶向施策,确定清晰目标、完善政策体系、推出创新举措,全面优化高技能人才发展生态,从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四个方面,制定了21条政策举措。

重点解决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示范不强、评价机制不完善、使用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一是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选拔、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作用、提升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

二是筑牢产业技能根基,明确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强化职业院校基础作用、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加强培养载体建设。

三是建设高水平技能生态,构建技能生态机制、建设技能生态链、培育技能生态区。

四是深化多元化评价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方式、加强技能人才评价监管、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五是营造技能人才乐业氛围,不断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健全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进交流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

六是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保障、强化工作落实。

《实施意见》将近年来广东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行之有效的探索和特色做法纳入文件内容,着力优化政策设计,创新制度和培养模式,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一是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展现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示范新作为。

《实施意见》要求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评聘选树一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进一步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艺传承、技能攻关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打出系列助民企纾困“组合拳”

打出系列助民企纾困“组合拳”

打出系列助民企纾困“组合拳”作者:李春美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第08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民营中小微企业量多面广,是经济韧性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创新创造的重要主体。

受疫情冲击、国际环境动荡、经济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问题,迫切需要打出系列助企纾困“组合拳”,增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为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找准问题企业经营成本高。

一是融资成本较高。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利息偏高,且大多涉及担保抵押,要求高,流程多。

二是水电气等能源成本较高。

民营中小微企业中大多执行的是商业用电价,远高于居民用电价格,特别是对制造业企业而言,伴随着环保标准的持续提高,其用电成本更是逐年上升。

如高县某小企业每年仅水电气费就占到生产成本的30%以上。

三是物流成本较高。

物流环节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物流公司运营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运输费用的提高,而这些成本最终是由企业买单。

四是企业人力成本较高。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提高,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食品加工、餐饮、鞋帽服装加工等行业,人工工资占到整个成本40%—50%,还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意外伤害保险金等,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企业利润。

企业创新意识弱。

民营中小微企业大多沿用传统经营模式,主动求变、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一方面,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不足,资金实力较弱,加之规模较小,难以获得政策扶持资金。

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认为创新需要大量投入,且会面临经营失败风险,更倾向于引进先进生产经营技术和经营方式。

政企沟通不畅。

一是政府服务企业意识不强,县级职能部门往往管理多、服务少,检查多、帮助少。

比如,有部分企业反馈,经常迎接环保、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检查,各种资料和报表、清单,让企业疲于应对。

航天企业科技人才“四位一体”激励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航天企业科技人才“四位一体”激励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3年·第07期9航天工业管理现以核心技术取得竞争领先、以核心人才赢得竞争优势。

3.激发组织发展活力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实施,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日趋多元化。

同时,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对专业航天人才需求旺盛,凭借薪酬待遇优势不断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这样的人才竞争环境下,研究院薪酬分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组织发展活力不足,迫切需要完善科技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市场化激励机制。

二、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骨干人才激励力度的要求,结合研究院实际情况,构建科技人才“一二四”激励体系,突出一个导向,推动两个转型,完善四个支撑。

1.突出一个导向一个导向是指以价值创造者为本。

突出以价值创造者为本是研究院事业发展的关键和面向未来的价值导向,要尊重、依靠、激励、培养创造价值的科技人才,增强研究院内生动力。

2.推动两个转型两个转型是指激励方式转型和激励重心转型。

其中,激励方式转型是指从单点的薪酬激励向系统的激励体系转型,用足激励“政策包”,用好激励“工具箱”,形成激励“组合拳”。

激励重心转型是指从全员普适性激励转为科技骨干人才重点激励,实现激励资源向骨干人才的倾斜,彻底解决骨干人才激励不足问题,形成“高位突出、低位明显”的激励态势。

3.完善四个支撑四个支撑是指薪酬激励、事业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

在四个支撑中,薪酬激励是基本,事业激励是根本,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是保证。

三、主要措施1.薪酬激励:用薪酬留人,构建利益共同体研究院坚持发挥薪酬激励的主导和牵引作用,不断建立健全以岗位价值、任职能力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依据的薪酬激励体系,加大科技人才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分享力度,积极探索多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方式,逐步建立起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中长期激励为核心的薪酬架构。

(1)加快健全基本工资体系依托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基于任职资格标准及评价机制,建立与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相匹配的成长激励机制,将能力要素纳入基本工资范畴,实施任职资格工资,构建科技人才薪酬与任职资格评价结果挂钩的激励体系。

广东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历史经验

广东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历史经验

广东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历史经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为了各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东的发展,广东实施了重大人才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背景介绍广东地处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东开始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旨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推动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引进人才广东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包括设立人才引进计划、开展人才招聘会、与高校合作等。

首先,广东设立了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广东工作和创业。

其次,广东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人才的流动和匹配。

此外,广东还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为广东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人才广东注重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建设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和科研平台,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

广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和科研人员来广东工作和研究。

同时,广东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广东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四、成效展示广东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广东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来广东工作和创业,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广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广东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广东的人才工程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为广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五、经验总结广东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要注重引进人才,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来到当地。

其次,要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

同时,要注重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

2024年增强招商引资的计划(二篇)

2024年增强招商引资的计划(二篇)

2024年增强招商引资的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____和省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强化“一切服务招商引资、一切服从招商引资、一切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意识,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优化经济环境,加快引进各类市场主体,激活全民创业热情,逐步壮大经济总量,全力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

遵循市场规律,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发挥部门的联动作用,形成大招商的氛围。

坚持立足产业基础、壮大优势产业的原则。

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性投资主体,进一步提升产业实力,增强产业特色,提高产业竞争力。

坚持节能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

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强化污染防治,禁止引进污染和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原则。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原则。

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全力保障投资创业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招商引资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一)先进制造业项目。

引进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制造、新型建材、轻工制品等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

(二)高技术产业项目。

引进发展新型电子、机电元器件、通讯产品、生物医药和新能源及循环经济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

引进有实力企业从事茶叶、楠竹、水产品、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品牌化经营。

(四)现代服务业项目。

引进发展电子商务、星级酒店、大型超市、金融服务、物流、专业品牌店、专业市场等投资主体,加快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壮大现代服务业。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级真题及答案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级真题及答案

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测试申论(县级)真题及答案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总结广东技工教育的经验做法,并简要说明.(此题20分)要求:总结全面,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问题二:请根据材料2、3、4,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题目,写一篇短评此题30分)要求:1.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2.内容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3.条理清楚,行文流畅;4.篇幅不超过500字.问题三: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就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自拟题目,写一篇策论文此题50分)要求:1.主题鲜明,对策合理,有针对性;5.条理清楚,论证严密,符合逻辑;6.结构完整,表达准确,行文流畅;7.篇幅在800—1000字.给定资料材料1: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无论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技能人才都不可或缺.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广东技工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被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2021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21名广东“新工匠”闪耀"世界技能的奥运会",勇夺5金4银6铜2优胜奖和“中国代表队国家最正确奖〃.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盛赞“广东技工教育非常成功,选手们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表现令人惊叹〃“广东的年轻人展现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技能人才最优秀的一面〃.在巴特利看来,广东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实了广东技工教育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育非常成功.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产教融合不深、企业参与不够、人才培养与企业和产业开展需求相脱节等突出问题.为此,广东首创“校企双制〃合作办学模式,即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这一模式已被国务院纳入?关于增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成为指导推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为适应企业和产业开展需求,广东技工教育积极搭建“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全省百所优质技工院校与包括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在内的千家重点企业对接,将教学和生产实践、科研紧密融合.广东技工教育全面推行技能导向的“双证书〃制度.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培养评价重要指标.同时,实行技能学制提升实操比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操实践的时间比为4:6.实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老师在生产环境和模拟场景中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了一批根底扎实、覆盖面广的技校实训中央.广东技工教育着力建设国际合作学院(班)、深化中外校企合作、推进学生海外交流,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技师学院.技工院校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合作交流,定期选派技工院校优秀教师、治理人员赴境外培训交流,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新观念、宽视野、高素质的治理团队和专业教师队伍.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强化合作交流,邀请世界技能大赛强国和地区机构到广东开展技能比武、技术研讨,选派广东优秀专家、选手到境外开展世界技能大赛观摩学习.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广东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近400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80%面向现代产业.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打造技能人才培训的高端品牌,促进技工教育向高端开展,从2021年起,广东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国家示范性技工院校,稳固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形成为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多年来,广东技工教育在坚持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同时,还积极扩展培训对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一切有学习需求、培训愿望的人,为他们提供时机均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效劳;创造性推行送教进厂、送教进村、校镇结合等培训模式,不断输送技工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开展需求,促进全省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不断优化.材料2: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广东,40年前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突破口”,如今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在众多人才数据统计中,成绩斐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港澳台人才115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一跃成为港澳台人才总量最大、创新创业最为活泼的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留学回国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约5.8万人,创办企业3000多家,为广东经济社会开展作出了巨大奉献.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外国人才75万人次,居中国内地首位.“靓丽”的数据不仅表达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近年来,广东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5.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兴旺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方案"19人……近年来,广东围绕创新驱动开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系列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2021年初,广东又出台了?广东省深化人才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给予W年拔尖人才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为破解制约广东青年人才创新开展的问题,助力打造南粤青年创新人才高地,同年12月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假设干意见?,将广东在站博士后的生活补贴资助标准提升到每人每年15万元,同时,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在各项人才政策的吸引下,广东正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纷涌来.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磁场效应”带来的是广东创新水平的“井喷”.今年2月,?中国区域创新水平评价报告(2021)?对外发布,广东区域创新综合水平首次排名全国第一.在5个一级指标中,广东有3个位居全国第一,分别是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 3.3万家左右.毋庸置疑,“广东创新〃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广东将研究更具创新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持续通过打造高端平台来集聚人才,继续做好配套效劳,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新所需要的中介效劳.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广东将形成更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开展.材料3:2021年,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国家统计局组枳开展了2021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数据品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占人力资源总服的比制越15.5%.党政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道总量分别为729.0万人、4334.1万人、7328.1万人、4501.0万人、1692.3万人、75.9万人,较2021年分别增长4.0%、45.5%>32.0%、57.2%、61.4%、272.11%.±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6.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7.3%,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达 3.3%,分别比2021年上升4.4、1.7、1.1个百分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42.4%,Lt2021年上升8.2个百分点.人才奉献率到达33.5%,比2021年上升6.9个百分点,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尽管我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开展上呈现良好态势,然而,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问题.例如,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3%和6.2%.高级技工占比仅为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的一半,缺口高达IOOO 多万人.以高新领域人才为例.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我国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市场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猛然增加,大数据人才的供应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在人工智能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专业人才缺失已成为牵制无人驾驶应用的主要原因.专业人才短缺不仅是新兴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传统产业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畜牧业一直是我国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产业和优势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开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规模化转型期,更多养殖场把开展的目光放在了更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集约化的资源配置、工厂化的饲养治理上.然而,目前各地畜牧养殖行业的从业者绝大多数是农村分散的传统养殖户,文化水平低,养殖设备、技术、条件相对较差.同时,近年来畜牧专业可招收到的学生越来越少,畜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又选择去大城市开展,愿意留在农村从事畜牧行业的人逐年减少.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成了各养殖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材料4:人才学理论认为,人才是指那些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不是头衔、不是标签,更不是一种摆设.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能在熟悉和实践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开工作、事业、社会开展进步.在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V工区,管延安神情平淡,稳稳地拧着固定蝶阀的螺丝帽.8万吨的沉管就像一艘航母型潜艇,沉放、起浮就靠这个阀门来限制J,安装精度必须限制在1毫米以内.18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的管延安,通过20多年的勤学苦练,不但精通鎏、削、钻、钱、攻、套、钾、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得心应手.他凭着高超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的“匠心”,成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在苏州绣品街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展示了多幅姚惠芬的得意之作,作品下的名片历数了她获得的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苏绣)传承人、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未满18岁时,出生于刺绣世家的姚惠芬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在40年的刺绣生涯中,姚惠芬不断创作与创新,将传统刺绣的针法技艺与西方素描的技法融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刺绣技法-—“简针绣〃,成为当代苏绣大师.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信佬族乡团结村,支书黄大发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前后历经36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长的“天渠〃.当地人管它叫“大发渠〃.村民们以最朴实而又最隆重的口头命名方式,感谢他们的带头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鸡鸭鱼,不管家中事.这位83岁的老支书把一辈子都交给了村里,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将乡亲们带上致富路.2021年,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他又荣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农村一线、工厂车间、网络平台、科技前沿,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社会治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和职业,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解决问题,善于破解难题,提升工作绩效,促进事业开展,推动社会进步,就是人才.只有坚持将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水平作为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才真正接地气、立得住、有生命力.材料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决定着开展的进程和力量.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剧烈的人才竞争下,各地都在千方百计争夺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伴随人才流动而来的是身份改变、家庭迁徙、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诸多改变,国内外一些优秀人才往往由此脚蹦.破解这一难题,“柔性引才”具有突出的优势.所谓“柔性引才〃,是指突破国籍、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坚持以用为本,对人才“使用弹性、治理软性、效劳个性〃,充分表达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灵活的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为人才破除现实羁绊、解决后顾之忧,有助于盘活人才资源,弥补国内或区域的人才特别是领军和高层次人才的短缺,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然,柔性不是随性、任性,要警惕不良的人才政绩观,不能为充数字和门面而随意引进,对引进的人才也要建立合同契约,机制上要有约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柔性引才”这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机制科学、举措稳妥的人才引进方式正合时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素来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昔日“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潮推动了广东的跨越开展,今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度也必将助推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材料6:人才流动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人才流动的因素.例如,不同身份人员的治理方式、工资福利、晋升渠道等不尽相同;人才效劳机制不健全、个性化效劳缺乏、人事档案治理手段滞后:一些人担忧自身水平不够,一旦辞职创业失败,没有退路;而很多人愿意向上流动,不愿向下流动;愿意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单位工作,不愿意到条件差、待遇低的地方、单位工作等等,不一而足.针对这些制约,一些地方创新举措,在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上海:建立人才流动“旋转门〃机制上海建立高校智库人员引进和聘用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实现研究者在政府、企业、高校智库之间有序流动,通过推行“旋转门”制度促进研究者柔性流动.鼓励高校教师到政府挂职或到各类研究机构全职从事咨询研究工作.教师全职到政府或研究机构工作且人事聘用关系不变的,可保存事业编制.探索设立特聘岗位、兼职岗位的年薪制,用于吸引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优秀咨询研究人员.天津:“组合拳〃助推京津冀人才加速流动为吸纳更多的人才参与自贸区、自创区开展,天津市实施京津冀人才资质互认互准.凡持有三省市人社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人才,到天津双创特区就业创业将享有工程申报、企业注册等方面的便利.目前,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开展部际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建立起高级专家数据库,为三地人才共享共用.该市将利用数据库进一步加大延揽首都人才的力度,同时考虑与河北省在错位开展、产业布局中人才的互通互融问题,为本地用人单位、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寻觅人才铺设路径.贵州:引导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为了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贵州省建立完善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长效机制.逐步引导省、市、县各级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到乡镇帮助工作或挂职锻炼,在乡镇期间,享受基层工作津贴.针对大量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台政策,对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鼓励加以保证,尤其是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着力破解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难题.湖北:基层一线人才到省城挂职锻炼为增强对基层一线人才的培养力度,湖北省2021年启动了“选调基层一线人才挂职锻炼〃工程,面向全省省级以上贫困县和扶贫点的教育、卫生、农业等企事业单位,选调专业技术人才到省重点企事业单位脱产挂职学习锻炼一年.挂职期间,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省里对挂职人员每人每年还给予1.2万元标准的经费补助.材料7:“成千上万的蜜蜂,才能酿出蜜大局部科技工作者从事的是普通工蜂的工作,但没有它们,蜜就酿不出来.真正的科技躯体,每一个细胞都要激活.为此,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促进各类人才成长、更好发挥作用至关重要.中科院某研究员以数学学科为例说,从事数学研究的特点就是“慢”,出成果需要较长时间,需要国家长期稳定的支持.他希望国家更加重视科研开展环境,形成尊重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社会气氛,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心无旁萼投入科研.不同学科出成果的周期是不同的,学科成果的评价应该设置合理的评价周期.针对目前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仍偏向于招收、资助“海归〃青年科技人才的情况,中科院的另一名研究员认为,外乡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并不比海外留学回来的差.就如,他所在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体细胞克隆猴团队的一名核心成员,在博士毕业时有水平申请到国外顶级实验室,但这位博士还是决定留在国内继续挑战“克隆猴”的难题.该研究员认为:“要想取得更多重大原创突破,就要更加重视外乡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领域不同,产出不一样,评价方式应该有所区别,不能“一刀切”.评价教授研究员,在重视其论文数量、影响因子、获奖数目等指标的同时,也应重视同行评价.而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应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水平、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开展的实际奉献等.以中山大学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为核心的某科研团队,将4项专利作价1016.88万元,与广东某食品集团股份合作成立公司.该公司成立仅两年,年产值就达1.8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科研成果迅速落地,得益于中山大学在评价体制上开展分类改革,肯定了科研人员对产业法阵的实际奉献.材料8: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坚持党管人才原那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台多项举措,大刀阔斧推进人才工作简政放权.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职称评审权、用人自主权•……不断放权之下,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活力逐步释放.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减少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普遍推行一站式效劳、网上申报,通过简政、松绑,为人才创新创业减轻了负担,这些举措广受好评.虽然简政放权总体成效明显,但在有的地方、有的事项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地方在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方面,由于部门分割、权责不清,在办理绿卡等事项时,还存在审批环节多、审核要件多、办理周期长、整体效率低的问题.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对人才工作的治理.以职称评审下放为例.为保证评审公平公正,有的省份明确,政府部门要管好规划、管好数量结构、增强监督复核,并明确了处分举措,促使高校谨慎地用好这份权力.有的省份那么明确要求高校组建评审纪律监督委员会,增强纪律要求与监督,防止出现“一放就乱〃.除了做好监管,政府还需在公共效劳上加力前行.对此,有专家认为,政府在人才工作中必须从前台“唱戏〃转为后台效劳,积极向提出开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法规、提升效劳效能、优化开展环境等方面的角色转换.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方还注重培育中介组织,大力推进政府购置人才效劳,形成了政府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有序分工、良性互动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提供更好的优质公共效劳,还应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某大型科技企业在人才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上,通过集成较长一段时间内相同岗位优秀人才的一系列特征,利用大数据技术,计算出各项相同的指标,使得岗位胜任特征成为名副其实的选人用人标准,从而解决了人才评价面向未来的问题.企业的做法为政府创新人才工作技术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改革在深入,人才工作正攀上更高的台阶,加快人才法制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各方的期盼.“这些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会不会变?〃这是盘旋在不少社会中介机构负责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心头的疑虑.在他们看来,一些地方优惠政策出台时较随意,解释权归政府,容易出现无疾而终的结果.有专家认为,应将人才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建立涵盖促进人才开展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夯实根底.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总结广东技工教育的经验做法,并简要说明此题20分)要求:总结全面,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1.创新办学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院校与企业对接.2.推行双证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指标,实行技能学制和课程关系改革,建立实习基地.3.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和世界技能大赛强化境外合作交流.4.实施品牌建设.开设品牌专业,打造人才培训高端品牌.5.扩展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学制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I,为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提供教育与培训;送教进厂、进村、校镇结合.问题二:请根据材料2、3、4,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题目,写一篇短评此题30分)要求:1.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6.内容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7.条理清楚,行文流畅;8.篇幅不超过500字.【参考答案】人才是第一资源开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拥有人才资源,才能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力.因此,人才对于国家的开展至关重要.人才是创新开展的助推器.人才“磁场效应”带来的是创新水平的“井喷〃.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水平首次排名全国第一,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3个一级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创新”成为“世界名片”.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开展的重要力量.深海钳工管延安凭借高超技艺满足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高精度要求;刺绣达人姚慧芬融合中西方元素,创新刺绣技法为国腻得世界称赞;时代楷模黄大发不畏艰苦引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坚持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社会开展进步才是人才价值之所在.尽管我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呈良好趋势,但人才短缺仍是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问题.无论是高新领域还是传统行业,都因人才短缺面临着开展困境.因此,我国需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培养各领域人才,破解人才难题,才能更好聚集人才资源,努力形成社会繁荣的新景象.。

“省科技人才库”建设方案

“省科技人才库”建设方案

“省科技人才库”建设方案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省科技人才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技人才储备工作,它能够对省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广东省为例,提出“省科技人才库”建设方案。

一、研究和确定建设目标和定位省科技人才库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建设目标和定位。

针对广东省,我们可以在国家、省和地市三个层面上确定建设目标,具体如下:国家层面:建设国家级科技人才库,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工作的重要储备力量,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省级层面:建设省级科技人才库,定位于广东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基地,为广东省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地市层面:建设地市级科技人才库,定位于广东省地市层面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有力人才支撑。

二、拓展人才招募渠道,扩大人才基础为了建设一个有实力的科技人才库,首先需要建立招募渠道。

广东省可以考虑以下方式:1.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互相借鉴和吸收优秀人才;2.建立区域性研究中心,面向各行业开展调研和创新工作,吸引优秀人才加入;3.通过招聘市场招募优秀人才,引导毕业生、留学生等涌向科技创新行业;4.在科技创新领域逐步开展职业培训和技术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三、建立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为人才储备提供支持为了管理好人才库中的所有人才信息,广东省可以通过建设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系统,来达到以下目的:1.实现数据共享,让用人单位便于查询某类人才信息;2.为人才储备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学术会议、科研成果、人才评价等方面的支持;3.推动科技创新,将信息管理系统与科技创新项目实行“数据相互支持、利益相互促进”。

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想建立起一个实力强大的科技人才库,不仅要有招募计划和管理体系,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队伍,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广东省可以考虑以下建设方案:1.针对人才队伍在研究方面的独创性、变革性、前沿性等方面进行鼓励和奖励,增强创新人才的荣誉感和激励;2.增加赛事活动,建立技术交流平台,让人才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增加经验;3.举办科技经验分享会,让科技名人、企业家等分享自己的科技发展历程,激发人才斗志;4.推广通信设备,建立内部通信机制,让员工自由发挥创新思想。

人才新政:中关村的“组合拳”

人才新政:中关村的“组合拳”

中关村智造大街的外景23一是在人才激励方面,围绕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税收等关键环节,推出“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把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对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实行股权和分红激励,并给予分期纳税或取得收益再纳税的优惠政策,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市级落实政策,在制度上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在收益分配上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这些政策已推广到全国,不少经验纳入了2015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法律上为科技人员转化成果获得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在人才评价方面,打破职称、学历和任职年限等限制,率先实施“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教授级高工职称评审直通车”政策,建立了以业绩和能力为核心的评价导向,重在对人选的业绩、能力及成果转化、创新能力等考核,淡化了发表论文、著书立说、履职年限等传统硬件“指标”。

目前,小米公司雷军、奇虎360公司齐向东等461名中关村高端人才通过“直通车”取得了教授级高工职称。

三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自201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13项人才政策、人才八条、中关村先行先试10项出入境等政策,打通了引才聚才渠道。

特别是今年年初还争取相关部委出台了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为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创造条件。

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出入境新政中最受关注的“绿卡直通车”政策办理申请440余人,已有370人获得在华永久居留,办证时间从过去的180天缩短到50个工作日,被外籍人才誉为“世界上办理速度最快的绿卡”。

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探索,针对达不到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标准但为示范区创新创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外籍人才,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引进评价机制。

目前累计有94位外籍人才通过积分评估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推荐函,已有阿拉伯创业者阿哈迈德等近20位外籍人才通过积分评估拿到绿卡。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粤发[2008]15号【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08.10.07【实施日期】2008.10.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2008年10月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引擎(一)用世界眼光谋划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思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善于科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围绕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广东等重大战略部署,紧跟世界发展趋势,紧贴全省发展目标,紧盯科技发展前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文环境、创新制度环境,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首选区、安居乐业的目的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局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面对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必须以政策创新打造吸引人才新优势,以制度创新搭建培养人才新平台,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汇聚各方精英,构筑人才高地,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4•【字号】珠府〔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4日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一)发展环境从宏观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更趋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在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制约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弱,风险挑战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长2.9%,较2023年回落0.1个百分点。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持续显现,宏观政策空间仍然充足,发展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4.5%,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从珠海自身看,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珠海建市45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周年,各类政策红利不断显现。

随着过去两年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积极发展产业新赛道,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攻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增强、动能持续释放,必将带动珠海高质量发展加速崛起。

(二)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1313”思路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树立新作风、扛起新使命、增创新优势、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

打好组合拳 打赢招生攻坚战——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招生工作经验分享

打好组合拳 打赢招生攻坚战——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招生工作经验分享

Enrollment innovation招生创新编辑 吴志华打好组合拳 打赢招生攻坚战——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招生工作经验分享文/郑楚云 袁 敏 李 霞14OCCUPATION2022 01职 业OCCUPATION招生创新的招生氛围。

坚持深入各地,加强对中学的直接宣传,通过与初三、高三班主任座谈,到教室向学生宣讲,组织学生家长来校参观等,有效拓展招生渠道。

(四)强化沟通加强校内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前线招生、主场统筹、后备保障等层面实现全员参与,明确各自工作任务,酌定各专业及各校区人数,做好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分析。

同时,提升服务意识,做好家校沟通,在咨询答疑方面做到热情、耐心,待人接物方面做到细致、周到,确保内部高效协作,外部优质沟通。

二、优化流程,拉好招生工作的“链子”(一)未雨绸缪,绘制生源战况图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影响,学院对2021年度的招生形势做了“攻坚战”的科学预判,并结合既往招生经验,事先绘制了全省生源战况图。

经研判,粤西为学院主要生源地,历年来湛江、茂名等户籍学生所占招生比例较高,需保持既往态势,避免生源流失。

粤东、粤北地区生源虽相对稳定,但招生占比不高,可充分利用学院所在地区的经济、产业优势,吸引生源,扩大宣传。

而珠三角地区一直为学院招生困难地区,特别是深圳、中山、珠海、东莞等地区招生数量持续走低,需重点加强技校免学费等资助政策的宣传,并突出强调技能成长对就业创业的积极作用。

(二)抢占先机,打响招生“第一枪”学院积极利用寒假休整期开展招生简章制作事宜,年初拟定电子招生简章,3月完成纸质版招生简章的编辑、设计、印刷等工作。

有了招生简章这份有力的宣传名片,立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招生地推工作。

结合生源战况图,先后派遣招生专员到重点市县(区)进行招生宣传,主要有清远、肇庆、茂名、湛江、云浮、阳江等地区。

同时,高度重视新媒体宣传手段,利用微信公众号、学院官网、百度招生推广等方式进行线上宣传,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及报名的情况,精心设计了学院数字校园全景漫游,让新生和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和“参观”学校。

深圳市科技人才工作总结引进计划

深圳市科技人才工作总结引进计划

深圳市科技人才工作总结引进计划深爱人才圳等您来2015年,深圳人才总量422万人,目前超600万人;全职院士12人,目前66人;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目前超过2万人。

“数据”拉升的背后,是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人才集聚态势从“孔雀东南飞”向“全球英才聚鹏城”的转变。

改革创新,激发人才活力放权松绑“揭榜挂帅”树立全球引才导向、“破除四唯”由“以帽取人”转为“以岗择人”、“施展拳脚”搭干事平台强聚才“磁场”、“深爱人才”打造天下人才归心之城……今年5月,深圳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全球智汇深圳样本。

近年来,深圳持续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党管人才意见”“鹏城英才计划”等政策文件;制定人才计划优化整合方案和“鹏城孔雀计划”等政策文件。

如今,深圳已经构建起顶层法规文件、综合政策措施、配套实施办法、具体操作规程等四个层次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人才政策的领先优势不断强化。

改革始终是深圳的根与魂。

为人才松绑、向用人主体放权。

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充分释放了特区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

——抢抓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机遇,推动人才R字签证、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措施落地实施,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探索港澳专业人士执业便利化,让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更便利、来去更自由。

——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创新科技项目评审办法和人才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国内外同行专家主审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

——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探索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去编制化管理;以特区立法颁布实施科技创新条例,明确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对此,深圳探索建立全新机制的深圳创新创业学院、医学科学院,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破解“钱学森之问”提供深圳方案。

零一学院作为深圳创新创业学院“双子”学院之一,其创始人、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班”首席教授郑泉水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零一学院将以人内在的探索动力为起点,打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产业实践之间的壁垒,致力于探索全球领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谈科技人才管理工作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谈科技人才管理工作
2 0 年 起 稳居 全 国第 二 , 新 的经 济绩 效 08 创 和 创 新 环境 等 多项分指 标 位居 全 国第一。
科 技 投 入大 幅 增 加 , 省 研发 ( 全 R&D) 经
费 支 出 从 2 ( 年 的 2 96L , )1 00 0 0) 5 4 .4 元 增 / ̄ 2 1 1 年 的 约 7 0 元 ,“ 一 五 ”期 间 年 均 增 长 9亿 十 2 .%, 59 占GDP ̄重 从 2 0 年 的 11 %提 高 I 05 .2
光 , 确提 出 “ 科技 大开放 ” 发展理 念 , 胆 先行先试 , 明 大 的 大 在科 技人 才 管理 、 部院 产学 研 合作 、 村 信息化 、 技 金 省 农 科 融 、 新方 法 、 新政 策 、 进高 新 区建 发发 展 、 展 战略 创 创 推 发
性 新 兴 产 业 、 际 科 技 合 作 等 领域 进 行 了 一系 列 理 论和 实 践 国 一 探 索 , 创 了 广 东 科 技 管 理 工 作 新 局 面 , 全 国科 技 管 理 工 开 为 作 提 供 了 有 益 经 验 。在 2 1年 全 国 科 技 工 作 会 议 上 , 兴 华 01 李 被 授 予 “ 一 五 ”国 家 科 技 汁 划 组 织 管 理 突 出贡 献 奖 , 东 十 广 省 科 技 厅 被 授 予 “ 一 五 ”国 家 科 技 i 0组 织 管 理 优 秀 组 十 t ̄ J
织奖
2 0 年 度 通 过 考 核 率 达 5 %, ̄2 o 年 度 09 8 [ o7 考 核 结 果 提 高 了2 个 百 分 点 。 o
广 东 科 技 人 才 发 展 势 头 迅 猛
自 主 创 新 ,人 才 是 根 本 。 “ 一 五 ” 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打“组合拳”吸引科技人才
厚度0.01毫米,卷曲半径1毫米,这一款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上,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后刷微信;另外,戴上全球第一款可折叠的智能移动影院设备X,可以玩一把赛车游戏……这些展品,是由广东省创新团队计划和“孔雀计划”团队引进的柔宇团队研发的。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人才强省建设,推出“粤十二条”及《关于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价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打出引进和鼓励创新人才的“组合拳”,实施了“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

迄今为止,广东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共117个海内外优秀团队入选,聚集各类高端人才850名。

前四批团队实现的新增收入超过500亿元,带动上下游2800多家企业,实现产值超过117亿元。

人才评价及引进
率先推出多项措施
鼓励和培养人才创新,特别是促进产业发
本刊记者
38June 2017 / 广东经济
展,首先要在人才评价机制上进行重大改革。

“粤十二条”中提出: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将专利创造、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2015年8月,广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价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1条操作性较强的人才评价条件,包括打破职称评审上“唯论文”的评价体系,以及落实居住保障等政策。

这是广东力度最大的一次人才评价政策改革,多项措施为国内率先。

省教育厅还印发《关于广东省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审批办法(试行)》,授予24所高校副教授评审权。

为了给年轻人才更好的舞台,省科技厅牵头资助3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每人可获得100万元的科研经费。

2015年以来,共101位青年人才入选。

这一项目是培养具有重大原始创新发展潜力的科学家重大举措,也是全国地方资助35周岁以下年轻科学家成长的创举。

为使海外高层次人才足不出户便可快速办理落户、出入境、子女入学等业务,省人才服务局建立了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

该平台与相关的18个省直和中央驻穗部门网站进行对接,建设网上审批服务“高速公路”。

广东省各市也都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出人才的支持和鼓励的政策。

如河源市政府2016年8月15日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另外还将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

该市成立人才专项基金,未来五年计划引进博士研究生和正高职称人才50-80名,每人给予30万元工作经费和不低于100平方米的住房补贴。

另外,该市还对入选省“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的团队和领军人才,按省标准50%给予配套资金扶持。

对市级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按300-800万元资金扶持;领
军人才按100-200万元资助。

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17个
广东引才最有影响和效果的是“珠江人才
计划”。

到2016年8月31日,2016年广东
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
人才的申报截止,引来250个报名者,是去年
的2.5倍。

据悉,创新创业团队最高档次团队
将获8000万元资助,领军人才入选者获600
万元/名的资助。

这一计划启动以来,广东引
进117个海内外优秀团队,累计获省财政资金
28亿元资助,聚集各类高端人才850名,其
中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国内外院士31名。

前面提到的深圳柔宇科技公司成立4年,
就获得300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估值达
到数十亿美元。

团队已经获得风险投资1亿多
元,将建立柔性显示背板的生产线。

“柔宇最
大的资产是人,是团队。

”公司CEO刘自鸿
介绍。

他们拥有400多位研发人员,其中“海
归”占20%,10人为深圳“孔雀计划”团队
引进人才,被称为创新的“梦之队”。

创新创业团队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与新医
疗、电子信息、创新药物三大技术领域,前四
批共91个团队取得阶段性成效,攻破核心关
键技术,打破多项国际长期垄断;同时新增新
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等988项,实现新增收
入超过500亿元,带动上下游2800多家企业
实现产值超过117亿元。

2016年,“珠江人才计划”还实施了两
个新子项目。

一是“海外专家来粤短期工作资
助计划”,通过放宽来粤工作时间要求,取消
年龄限制,吸引海外“高精尖缺”人才来粤工
作;二是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吸引外籍
(境外)和有留学经历的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集聚储备一批中青年高层次
国际人才。

/ June 201739
广东经济
其中最具特色、最灵活的是“双短”柔性引才做法。

即从2016年1月起实施和签发《外国专家来华邀请函》,对90天以下来华外国专家短期工作豁免工作许可,简化外国专家短期来华工作的办理程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最大限度地为用人单位引进短期专家提供便利。

目前,广州、深圳可以直接办理,省直单位和其他市可到省外国专家局办理,全省已签发《外国专家来华邀请函》40多人。

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
人才工作启航
2016年“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帮扶计划”(简称“扬帆计划”)的申报工作是为粤东西北地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措施。

在公示的2016年扬帆计划项目资金分配方案中,资助经费合计约1.19亿元。

该计划至今已引进32个团队到粤东西北开展创新创业,共投入省财政1.48亿元。

所汇聚的高层次人才有17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6%。

这些团队开展的项目与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发展产业及优势联系紧密,而且其技术成果在当地转化可行性高,而且大多数团队与用人单位已具有良好的合作研发基础。

近年来,位于粤北的清远市大力实施“以升促建”,清远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此前,其大环境与珠三角城市相比,对人才吸引力远远不够。

“扬帆计划”为清远市助一臂之力,已争取到1551万元的经费居于粤东西北的榜首,引进了9个高科技项目。

如中选的精旺新能源公司是中小型民企,引进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开展“醇基燃料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研发创新。

2016年省里大力推进“扬帆计划”提质扩容增效,新增两个项目:一是探索建立“人才驿站”,按照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原则,打造柔性引才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选派“科技专家服务团”到粤东西北地区挂职服务。

这将填补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短板。

明星企业吸引全球人才聚深圳
“孔雀计划”,是深圳近年来出台的系列人才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华大基因、大疆、光启、柔宇等高科技企业都受益于该计划,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正是这些“孔雀”飞来深圳,造就了基因、超材料、柔性显示、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的明星。

在“孔雀计划”的助推下,大多数团队从组建时几名核心成员,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扩大团队,以才引才效果明显。

如光启团队从5人起步,如今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的总人数超过1400人,其中有约1/3的研究人员具有哈佛、牛津、剑桥等著名高校博士学位或著名科研机构工作经历。

深圳在产业布局上的超前视野,吸引了全球人才进一步聚集深圳。

“85后”汪远昊担任带头人的绿色建筑核心技术与材料体系研发团队,获得了深圳“孔雀计划”1000万元的无偿资助和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

截至2015年底,深圳围绕累计引进“孔雀”团队64个(其中14个团队也是省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孔雀计划”人才1664人。

2016年,深圳资助14个孔雀团队项目和3个培育项目共4.15亿元,可谓大手笔。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孔雀计划”的深化和拓展,经评审认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可获得最高1亿元资助。

创新人才Innovative talent
40June 2017 / 广东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