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4.3 人类的聚居地
一、聚落与环境
为什么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
一、聚落与环境
比较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 活动有何不同?
农
工
业
业
生
、
产
商活业来自动、服
务
业
活
动
一、聚落与环境
乡村聚落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农村
渔村
牧村
一、聚落与环境
小结
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工业和服务业
谷地延伸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 条带
________状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意义:聚落与当地__自__然__环__境____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
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处理好聚落 ___发__展___与___保__护___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世界遗产名录》:___法__国___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 ___威__尼__斯__城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平__遥__古__城____和澳门历史城 区等。
宙斯神殿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课堂活动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 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保护四合 院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房子、老房 子,而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传统。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 张,四合院变得拥挤、混乱,干脆 拆掉,盖楼房算了。
对老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 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 造,加入新的功能,如:厨房、卫 生间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一、聚落与环境
4 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堂活动
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 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 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 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 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市。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3.下图属于乡村聚落中的哪种类型?(
123456
)
A.农村 B.林场 C.牧村 D.渔村
C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23456
4.下列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
关闭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分布密集。
关闭
B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丽江古城 B.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威尼斯城
123456
)
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 D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6.连线题。 A.我国西双版纳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C.我国黄土高原 D.东南亚国家民居 E.西亚的民居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一、列表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乡村 城市
人口 密度 小
大
交通
建筑 形式
欠发达 平房 为主
楼房 发达 为主
服务 机构 少
多
经济 生产劳 状况 动方式
耕作、 欠发达 放牧、
捕鱼等 工业、 发达 服务 业等
聚落 空气 规模 质量 小 清新
大 污染重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例1】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就地取材,搭建成竹楼,通 风防潮 厚墙隔热,小窗减少白天 热风进入 上层住人习感知
【例2】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 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高温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解析:墙体厚度与气温相关,一般来说,气温越高,墙体越薄;门窗开 得较大是为了通风散热;多雨地区要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 答案:A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三节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精品课件
一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 他在这儿盖起了第一座房子。 后来又有一大批中国移民也纷 纷迁来,在这儿盖起了第二座, 第三座,第几十座,几百座房 子。于是这里成了一个———
再后来,王先生和他的后代及
村里的其他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 将这个村落迅速发展起来。几十年 过去了,这里已是高楼林立,宾馆、 商店、医院、学校一应俱全,公路、 铁路四通八达。昔日的小山村发展 成了一个中型的——
A B
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 少,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村落中房屋较分散。
B
非洲许多地方贫穷落后保留了
较为原始的村落。
A
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
C
房屋较密集。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河 畔等地)
交通便利(交通沿 线和交汇处、沿海 港口等地)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聚落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等
? 地)
1
5
A云南西双版纳
地区
B东南亚热带雨 林地区
C黄土高原
2
D北冰洋地区
E西亚热带沙漠
地区
3
4
云南丽江古城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山西平遥古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巴黎塞纳河
四老 合北 院京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要完整的保护下 来。保护四合院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房子老房子而是 保护一种优秀文化传统。你认为下列有关四合院的建 设和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要求:300字左右
A
THANK YOU!
C
A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四合院变得拥挤、
混乱,干脆拆掉,盖楼房算了。
B对老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B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解析】生产方式的不同,是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区别。歌词中的冬麦、高 粱等体现了农业生产活动。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B.应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应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应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北京胡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人类了解过去具有 极大的意义。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对这些胡同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故答案选D。
课堂小结
人类的聚 居地—— 聚落
类型 形成
发展
乡村 城市 条件:水源、土壤、地形、气候、交通、 资源等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在 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 模较大,人口众多,房 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 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 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 沿河流发展成带 状聚落。
居民与自然环境
一些特色民居往 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西亚的民居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 窗小的特点。
东南亚的民居
在东南亚 热带地区,乡 村聚落中常见 双层木楼或竹 楼,下层空着 或放杂物、养 牲畜,上层住 人。
气候干燥, 冬冷夏热,黄土 深厚直立。
黄土高原
适应游牧生涯, 搭盖迅速。
草原地区
因纽特人
就地取材, 防风保暖。
典例分析
例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 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歌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应该是 地,理由是B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自学指导(1分钟)
阅读教材P84-86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是_皖__南__古__村__落_,意大利水城 是 __威__尼_ 斯。
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城市与乡村相比较,主要差异表现在居民的( )
下图A、B、C三处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并说明理由。
从事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城市与乡村相比较,主要差异表现在居民的( )
城市与乡村相比较,主要差异表现在居民的( )
根本原因:劳动生产方式差异
。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
荒漠地区
D.
③④ D.
目前,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地区或____、____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
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确定保护标准;
D
A.地形因素 B.交通因素 C.资源因素 D.气候因素
4.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B
A.规模小 B.建筑物密集 C.道路稀少 D.有果园农田
4.读“聚落分布图”,回答问题
A C
B
(1)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沿 河而流建。(2)
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成为
聚城落市。而最优先 发展起来的
2、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一: 城市发展要将小洋楼
等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 1 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
城市发展要整齐
划一,拆除低矮古旧
建筑,建成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2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二:
小洋楼附近建钢铁 厂,工人上下班方便。
1 企业家
我要出资开个小洋楼 历史展览馆。
企业家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则根,砖据将因选地择制什冰宜么、材经料济、石实头搭用建的成原草什 么样式的房屋呢?
……
毛毡
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三:
小洋楼应该重新翻盖、 粉刷,让它焕然一新。
1
对小洋楼进行修补或
添加时,要保持其原貌,
修旧如旧。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候
雪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新授课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景观上的差别;根据收集到的聚落图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学习中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判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运用适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激发热爱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
难点:聚落与环境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内习题】
1.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C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2.(2020,兰州)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C ) ①地表崎岖 ②气候暖湿 ③交通闭塞 ④水源充足
5.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6.下列民居中,属于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 A ) A.墙壁较厚、窗户较小的民居碉房 B.双层木楼或竹楼 C.山西的平遥古城 D.北京的四合院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A.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 B.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 D两岸,地形平坦广阔,气候适宜。因此,它们应
该是最早产生城市的地区。
【答案】AD
(2)(2020,通辽)结合下图,下列区域中聚落分布密度最小的是( )
A.东亚 B.欧洲 C.北美洲中部 D.亚马孙平原
【解析】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东亚、欧洲、北美洲中部都是 聚落分布较大的地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聚落分布密度最 小。故选D。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的是(B ) A.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地形崎岖 C.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D.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各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几种搭配中不能正确 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A) A.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A.甲 B.人
C.丙 D.丁
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C)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 的聚落建筑。
B.在聚落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保存下来作为历史 人化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人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人临的问题。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人人的事情,与 其他国家人关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人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 完成第1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C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人产
④从事人农业人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的繁华人貌。读图,完成2~3题。
乡村 低 矮 少 少
有
城市
人
人 多多
人
人然景观改 变人人
人
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人劳动 人产和社会人活的场所。
耕作乡 村景观
乡村聚落
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捕人→渔村
人产人式不同
伐人→林场
乡村聚落的类型不同
城市聚落
人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劳动呢?
服
务
人
业
业
人结:
同
为
1
2
乡
村
3.特人人居与人然环境的关系。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人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墙厚 窗人
厚墙:减少传人的太阳热量 窗人:减少吹进的热人
炎热、 人燥
人亚的人居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东南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人类的居住地__聚落ppt课件29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说出城市聚落与乡村 聚落的差异。
2、通过模拟圈地运动,理解影响聚落形 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通过不同聚落房屋建筑设计活动,能 举例说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正 确的人地观。 4、培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 下文解 释指定 词语, 会写6个生字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 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 播种子 的,培 养学生 对大自 然热爱 的情感 和观察 大自然 的兴趣 。 4.重点研读第五自然段,体验神话故 事想象 神奇的 特点。 5.也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六只小喜鹊 为喜鹊 弟弟。 多么天 真活泼 的孩子。 6、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 书写规 范、端 正、整 洁。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8、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 站得高 ,看得 远”的 道理 9、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 游,这 个地方 叫鹳雀 楼,看 ,我们 到了。 播放鹳 雀楼的 录像
走进聚落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哪些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优
土壤肥沃
越
地势平坦
聚
的
地
水源充足
落
理
环
交通便利
境
资源丰富
走进聚落
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 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走进聚落 夸夸咱济南
济南
建设聚落
A 平顶
B 尖顶
C 高架屋 D 平房
E 竹楼木楼 F 砖石结构
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欣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4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除了农村外,还有牧
村、渔村、林场等聚
落形式
渔村
牧村 林场
看图,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聚落的形态与自然 环境有什么关系?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 分布的聚落呈带状
团块儿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分 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通过资料二,你认为丽江在发展旅游业时出现了哪些问题?
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民族文化和
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 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尊重当地风俗, 爱护环境等
随堂检测
1.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在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用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
人教版 七年级 地理(上)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导入新课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农村和城市, 统称聚落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 是什么导致的?
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房屋的密 度和高度 道路情况
乡村 低而稀疏 窄而稀少
城市 高而密集 宽而稠密
商店、医 自然景观 院、学校 的改变大
【活动二】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书中活动部分的资料一和资料二,回答以下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
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 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 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
聚落与环境
土壤肥沃,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 水源充足(井、 湖滨、河畔) 泉、湖滨、河畔)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交通 沿线和交汇处、 沿线和交汇处、 沿海港口等地) 沿海港口等地)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 (林、鱼、矿产)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 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 没有聚落。 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 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 形成了不同 的建筑风格。 的建筑风格。 在世界上不 同的国家和 地区, 地区,聚落 的建筑外貌、 的建筑外貌、 建筑材料等 因环境而异。 因环境而异。
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 楼上住人,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 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 下层空着或放杂物、 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 上层住人,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东南亚的高架屋 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在炎热的沙漠地区, 在炎热的沙漠地区,白天炎 昼夜温差大, 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 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 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透过墙体传 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 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风 沙。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水城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巴特农神庙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天坛
应该加以保护的北京四合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城市聚落的发展
01
02
03
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聚 落的发展,因为经济活动 需要人口聚集,同时也需 要各种设施和服务。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的发 展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
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提高,这也 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城市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04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态和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山地地区的聚落多位于山谷 地带,而河谷平原地区的聚落则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聚落发展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如土地、水源、矿产等,对聚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 作用。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农业,从而形成较大的村庄或城 市。
聚落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聚落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例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许多农村聚落逐渐演变为城市聚落。
聚落类型与社会经济特征
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城市聚落的居民往往拥 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教育水平。
聚落与文化的关系
护和修缮。
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的 同时,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实现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
扬光大。
政府规划与建设
政府对乡村聚落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和幸福感。
乡村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乡村聚落规模较小,人口较少,房屋建筑多为木结构或土胚 房,居民职业以务农为主,生活节奏较慢。
分布
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呈分散或集聚 的分布形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二)聚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源自自然资源丰富这是什么??
举例说明(自然因素):
1.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源 很充足。 (水源)
2.上海、北京、广州位于冲积平原;厄瓜多尔的人口3/4以 上居住在平均高度25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墨西哥城1979 年 达1475万人,就位于2356米的高原平地上。 (地形)
3.我国的大庆,原来是“北大荒”的一个小居民点,开 采石油以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举世文名的大油田和石 油化工城市。 (资源)
平原——村庄的住宅聚集、轮廓整齐 黄土高原——黄土坡上开凿窑洞 江南水乡——聚落散布在竹林、稻田、鱼塘间 热带丛林翠竹——竹楼
湿热
干热
竹云 楼南
傣 族 山 寨 的
开平碉楼
关于聚落的发展和保护问题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落人
类 的 居 住 地
聚
-------
(一)城市与乡村 同学们看课本78页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说出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越多越好!
小结:
聚落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城市 和乡村两大类。再具体一些,乡村聚 落又可分为农村、渔村、牧村、林场 等不同类型。而且,居住在这些地方 的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不一样;不同聚 落所呈现出来的景观也不一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 耕作 、 放牧 、
捕鱼等生产活动。
3.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 、
服务业 等工作。
返回
地理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 地形 、 气候 、 资源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
聚落。 5.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 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团块 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 麓、谷地等呈 条带 状。 6.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 墙厚 、 窗小 的特点。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 木楼 或
返回
地理
4.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 顶帐篷(图4.14),分析这种民居风格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的。 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
返回
地理
【探究小结】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
A.我国总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 B.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 C.我国城市聚落的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小 D.我国乡村聚落的规模可能会缓慢扩大
图4.16
返回
地理
4.图4.17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图示传统民居 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D )
A.①“冰砖”盖屋—终年严寒 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
返回
地理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 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 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有美学价 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借鉴意 义。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神溪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 统村落名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聚落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了解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聚落图片和案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关注,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分析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资源•聚落类型图片和多媒体展示。
•案例分析材料,包括城市、乡村聚落的例子。
•小组讨论题卡。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聚落图片和案例。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不同聚落(城市、乡村)的短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哪些类型的聚落?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聚落?聚落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会如何发展变化?”引出新课主题。
新课教学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简述聚落的定义,强调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场所。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并分类(如城市、乡村、集镇等)。
•逐一介绍每种聚落的特点,包括人口规模、建筑风格、经济活动等。
3.聚落的形成条件4.•提出问题:“聚落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有哪些条件促成了聚落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如交通、资源、政策等)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具体聚落,分析其形成条件。
5.聚落的发展变化6.•简述聚落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初期形成、逐渐扩大、功能分化等阶段。
•利用多媒体展示聚落发展变化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小组讨论:预测一个聚落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不同类型的聚落及其特点,认识聚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聚落案例可能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不同类型的聚落及其特点,认识聚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关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过程,不同类型的聚落及其特点,聚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聚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案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聚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引导学生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聚落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总结聚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聚落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以及聚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总体设计主题: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
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生存教育,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开拓谷”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