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四章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⑵人口的增长速度: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3、人口问题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⑶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本章整合

B
答案
知识建构导图
1 2 3-4 5 6 7 8 9 10-11
5.“骑楼”是岭南(南岭以南)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它是在楼房前座 跨入人行道横空而建,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 廊。长廊的突出作用是( )
A.体现当地民族特色 C.节省建筑材料
D
B.体现房屋的建筑美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当地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的资源直接影响 建筑材料的选择。如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当地居 民就是利用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建造了冬暖夏凉、干 湿宜人的窑洞。再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雪建造 了冰屋,屋外冰天雪地,屋内却很温暖。
专题归纳复习
一二
保文护化这、些民古俗建等筑信的息,主所要以有原重因要是的( 研究)价值。
关闭
A1.它0.D能适11应.D当地的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解价析值 答案
专题归纳复习
一二
【例1】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一二
专题归纳复习
(1)①②③所表示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
,当地有哪
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比较稀疏的
是
,因为当地的自然条件是
。
(2)除了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分布的另一重要因素是
。
解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亚
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
关闭
①第地1形0题,从②图气上候看,聚③落河分流布在④山间交的通平地上,反映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A有.①公②路穿B过.②聚③落,反C映.③了④交通D对.①聚④落的影响。图片没有显示河流,也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67张PPT)

②厚墙小窗的房屋
③水城
D.威尼斯
E.北京 F.西亚地区
④高架屋
⑤冰屋 ⑥窑洞
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
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 要因素是(
C
)
A.平坦的地形 B.优越的气候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资源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 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 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团块状
条带状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道路 学校、商 有无 农田、 其它 房 修建 店、医院 果园、 屋 差异 鱼塘 的多少 情况 自然景观 改变的大 小
低 而 村疏
乡
窄, 少, 简单 落后
少
有
人少 农业为主, 聚落规模 小
小
高 发达 而 完善 市 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
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乡村聚 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 点是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 B 是 ,理由是 该地处在两河
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 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述,属实的是(
C
)
A.乡村人口稀少,村落中房屋比较密集
B.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C.低矮的石墙草房,比较密集、原始
D.双层木楼或竹楼,长达200米
乡村聚落类型与人们从事的生产活
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C
)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一: 城市发展要将小洋楼
等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 1 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
城市发展要整齐
划一,拆除低矮古旧
建筑,建成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2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二:
小洋楼附近建钢铁 厂,工人上下班方便。
1 企业家
我要出资开个小洋楼 历史展览馆。
企业家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则根,砖据将因选地择制什冰宜么、材经料济、石实头搭用建的成原草什 么样式的房屋呢?
……
毛毡
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三:
小洋楼应该重新翻盖、 粉刷,让它焕然一新。
1
对小洋楼进行修补或
添加时,要保持其原貌,
修旧如旧。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候
雪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添加标题
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聚落的形成背景、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
聚落的历史遗迹:介绍聚落中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村落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发展趋势
新型聚落形态的出现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乡村聚落的逐渐消失
聚落发展的可持续性
03
聚落的分布与特点
聚落的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
分布特点:沿河流、山麓、海岸线等分布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交通等
分布规律:不均匀分布,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乡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聚落的特点与优势
聚落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聚落的文化特色:分析不同地区聚落的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聚落文化的影响:分析聚落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聚落文化的形成:介绍聚落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聚落文化的传承:探讨聚落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和演变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合生存的地点定居
聚落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乡村城市融合型聚落:兼具乡村和城市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聚落

都城北京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华 北
平
原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土壤肥沃
归纳:影响我们选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归纳:影响我们选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密度大
密度小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大
人口密度小
这里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农村→耕作
牧村→放牧?
乡村的生产方式不尽相同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农村→耕作
渔村→捕鱼
生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 集的居民点,居民以非农业 人口为主。目前全世界约有 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重点一本过 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重点列表:重点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要点解读】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1)黑种人,黑种人分布在非洲大陆热带赤道地区,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在新大陆、印度和斯里兰卡也有分布,黑种人又分为非洲黑人、印度黑人和美洲黑人,由于太阳辐射很强,而人体色素较深的黑皮肤对人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非洲大陆是地球赤道线横穿中部的大陆,因此,那里的气候炎热,慢慢的就形成了黑色人种集聚区。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人种的分布也与人类的发展有关系,在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欧洲的殖民者瓜分了非洲大陆,然而,贫穷的非洲并不能给欧洲殖民者带来财富,于是黑奴贸易风行了两个世纪,这期间无数的黑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农场,其中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为主要的地区,这些黑人再也没有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非洲。
(2)白种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与北部,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主义者不断的扩张,把白种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因此还包括美洲、澳大利亚、东方的印度、以及西亚的许多国家,白种人又可以分为雅利安语族、含族和闪族三部分。
欧洲人生活的地区太阳斜射,光线和紫外线都较低,气候寒冷,云量多而日照少。
所以,人体的肤色的黑色素含量比较低、发色、眼睛的颜色都较为浅淡。
(3)黄种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亚,其中几乎有一半的是中国人,黄种人生活的地区,不像非洲那样的炎热,也不像欧洲地区那样的严寒,而是较为适中的环境,因此人的特征也显得比较适中。
他们的皮肤是黄棕色;体毛少,毛发直而黑;眼睛棕色,脸宽平,宽额;鼻子为中等高度。
【考向1】三大人种的特点【例题】1. 区分三大人种的主要依据是()A.宗教信仰 B.风俗习惯 C.分布地区 D.体质特征2. 从三大人种的特征来说,身材比较高大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人种.【答案】1.D 2.白色人种黄色【解析】1.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故选D.2.从三大人种的特征来说,身材比较高大的是白种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及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都属于黄色人种.【考向2】三大人种的分布【例题】1.关于三大人种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只有黑色人种分布 B.黄色人种都分布在亚洲东部C.印度南部分布着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南极洲2. 世界三大人种中,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的人种是()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人种【答案】1.C 2.B重点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要点解读】1.世界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核心笔记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含义:人们的聚居地——__乡__村____和___城__市___,统称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规模
劳动生产方式或类型
乡村 较___小_____ 主要有农村、___牧__村___、渔村等不同类型 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4.聚落的分布:目前,在一些河流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地区或 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密集;在___高__山___、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核心笔记
5.聚落的形态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
平原地区 落规模较____大____,人 口众多,房屋密集
练能力
(3)观察和分析此图,说出下列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__增__加____。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___扩__大___。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增__多___,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 ④聚落的交通将越来越___完__善___。
练能力
【点拨】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及聚 落的形态。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受劳动生产方式的影响,在 景观上有很大的差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早期聚落大多选择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 条件优越的地方,并且随着聚落的发展,城市聚落往往成为 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并成为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受地形、水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 影响,聚落的形态多种多样。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多呈团块状。
城市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 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单元总结
要点图解
一、世界人口
1.人口增长率:
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²)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
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
1.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
四、世界宗教
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五、世界的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
城市和乡村。
聚落规模大小,生产等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西双版纳竹楼—气候湿热,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黄土高原窑洞—降水少、黄土直立性强。
2.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因素。
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考题中出现世界人口分布的问题,一般以图表的形式进行考查。
1.用世界(或区域)人口分布图考查人口密度或人口分布情况。
此类型的考题,如果图中给出图例,应结合图例看某个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如果没有给出图例,应该结合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山区、雨林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人口稀疏)判断人口密度大小。
2.用世界人口分布与海拔、纬度的关系统计图考查人口密度或人口分布情况。
此类型的考题,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人口分布。
读图时,关键要看清图示所表示的内容。
【典例分析】
例1. 【2018•赤峰】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2)A处人口稀疏,原因是。
(3)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
(4)B大洲除了严寒外,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因此该大洲还被称为地球上的“”。
【答案】(1)平原;(2)气候过于湿热,是原始的热带雨林;(3)北;(4)白色荒漠;
【解析】(1)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的平原地区,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交通运输便利,地形平坦。
(2)A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该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气候过于湿热,是原始的热带雨林。
(3)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4)B是南极洲,该大洲除了严寒外,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因此该大洲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故答案为:(1)平原;(2)气候过于湿热,是原始的热带雨林;(3)北;(4)白色荒漠;
二.世界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题一般借助漫画或某个国家的实例考查世界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人口问题的表现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环境方面: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②资源方面: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等;③社会方面: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2)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2.解决措施
各国针对本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
境、资源相协调。
【典例分析】
例 3. 【2018•湘西州】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近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引起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下列不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困难
B.劳动力短缺
C.国防兵力不足
D.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答案】A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解答】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教育医疗落后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近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引起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压力增大等。
故选:A。
三. 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考题中一般以景观图出现聚落建筑的形式,考查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民居特点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是潮湿还是干燥,是炎热还是寒冷,都决定了民居的构造。
如我国云南在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搭建双层木楼或竹楼,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上层风大凉爽。
再如在西亚的热带沙漠地区,因气温高,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小窗的特点。
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热量,小窗可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典例分析】
例3. 【2019•无锡】五一节期间,5名驴友穿越虎山时遭遇大暴雨,被困在深山中等待救援。
如图为虎山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根据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5名驴友被困在山中的溶洞口下坡约200米远的地方,那么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都发源于(地形部位)。
(3)图示区域最高处的海拔在米之间,E处的地形类型。
(4)图中民居点分布特点,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
(5)图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点的方向,若两山峰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千米。
如果要在图示区域建一个视野广阔的瞭望台,那么瞭望台应该建在哪座山峰上。
【答案】(1)A;(2)山谷;(3)900﹣1000;高原;(4)分布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地形平坦;(5)西北;1;上方山峰。
【解答】(1)读图可得,A点位于溶洞口下坡约200米远的地方,则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的A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都发源于山谷,其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3)图示区域等高距是100米,最高处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E处的地形类型是高原,该地海拔高,地面较平坦。
(4)图中民居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地形平坦。
(5)图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点的西北方向,若两山峰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5×200=1000米=1千米。
如果要在图示区域建一个视野广阔的瞭望台,那么瞭望台应该建在上方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