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居民与聚落精品系列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PPT
合集下载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0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任务二: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 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请说明 理由。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资源
平坦 充足 肥沃 适宜 丰富
思考:
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 么?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密集。 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什么叫做聚落? 2.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有什么特点?(重点) 2.聚落的形成条件有哪些?(重、难点) 3.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4.完成练习册自主式知识预习(P88)。
任务一:
阅读课本P81,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一般分为哪两种?划分聚落的依据是什么?乡村聚落 又可以根据生产方式划分为哪些类型?
练一练
2021年2月14日,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翁丁老寨不 幸遭遇火灾,百余户房子只剩几户未被烧毁。读翁丁老寨及传统民居 景观图,完成1~2题。
A 1.翁丁老寨( )
A.属于乡村聚落 B.属于城市聚落 C.建筑高楼林立 D.商业活动发达
C 2.关于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风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寒潮多发一木质结构利于保暖 B.冬季降雪一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C.湿度较大一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D.光照不足一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读“聚落景观图片”,回答3~4题。
C 3.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4.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 )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房屋更集中密集
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 智慧,创造出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遗产。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品PPT(共31张PPT)
A.a、b、c
B.d、e、f
C.a、b、d
D.a、b、f
【点拨】当城 市聚落不断扩 大时,容易出 现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环 境质量下降等 问题。
练能力
3.[中考·连云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苏、内蒙古、云南和东 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A )
A.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B.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C.③地冬季严寒Hale Waihona Puke 降雪较多 D.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2.[中考·贵港]下列自然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
展的是( A )
A.水资源短缺
B.气候温暖湿润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3.一般来说,山区的聚落比平原地区的聚落( D )
①规模大
②规模小
③平面形态“团块状”明显
④平面形态“条带状”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在山区,由于受地形等因素限制,聚落规模一般比
4.人3类人的类聚的居聚地居—地——聚—落聚—落——人—教人版教七版年七级年上级册上地册理地课理件课( 件共(31共张31P P张T)PPT)
城市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 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练能力
2.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C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核心笔记
一、聚落与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居民与聚落PPT
辩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人多好……
人少好……
你对辩论双方提出的观点 有什么看法?你能否提出自己 的观点,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人口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 人口越多,劳动力也就越多 人多力量大 人口多意味着人才多
你倾向于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人口越多,消耗的资源和财富越多 人口越多,对环境的压力越大 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就会少 人口多未必人才就多
人口/亿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0
30
时间趋短
人口增长
15
速度趋快
12
趋于稳定
12
12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 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 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分析世界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措施。 2.了解世界人种的划分依据及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
新课导入
世界人口从10亿增至20亿,经历了100年;从20亿增 至30亿,经历了30年;从30亿增至40亿,经历了15年;从 40亿增至50亿,经历了12年;从50亿增至60亿,经历了12 年。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预测,2011年世界人口将增至75 亿,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5 亿。
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为何越来越快?
医疗水平提高 人类寿命延长 婴儿死亡减少 生活水平提高
想一想: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来衡量?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PPT
•
7.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 辞优美 ,字里 行间透 着灵气 ,迸发 出勃发 向上的 追求与 热情, 展示了 作者与 众不同 的个性 。要在 反复"读" 中用心 去体会 。
•
8.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分析 其结构 ;更重 要的是 要认识 文学作 品对青 少年成 长的意 义,从 而养成 自觉主 动地阅 读优秀 文学作 品的习 惯。培 养热爱 大自然 、热爱 生活、 热爱祖 国的思 想感情
异 生产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
方式 动
产生
早晚
早
城市 范围大,建筑物高, 道路密集,人口稠密, 汽车流量大等 大城市、中等城市、 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 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晚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历史文化、生 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自然资 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拉萨布达拉宫
就布达拉宫的旅游开 发与保护,谈谈个人
的观点。
人类的聚 居地—— 聚落
类型 形成 发展
课堂小结
乡村 城市
区别与联系
条件:水源、土壤、地形、气候、 交通、资源等
特色民居
分布
稠密区 稀疏区
聚落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
视野拓展
气候与房舍拾趣
“叶子房” 赤道两侧的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房屋要尽量通风和降温。例如,太平洋上的 岛国西萨摩亚,农村住房是用一根根树干围 起来,呈圆形或椭圆形,顶上覆盖着椰子叶, 房子没有墙,四面通风。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目标导航
1.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 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理解聚落的形成 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其聚落的主要形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PPT
八年级地理上册(RJ)
七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课导入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 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 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 捕猎(考古发现被捕猎的动物种类就有42种)。
或是寒风料峭,或是身子每况愈下,时序渐近严冬,阵阵寒意从脚底直往上窜, 我回家从门后取下尘封已久的布鞋,掸掉蛛网,拍去灰尘,穿在脚上, 顿觉舒适、温暖,股股暖流遍布全身。穿上布鞋,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计难以保障,著衣穿鞋更难以讲究,不能讲究。华丽的衣裳,漂亮的鞋子是我们 孩子梦中的奢望,我的母亲却能想方设法,把我们兄弟姐妹装扮得漂漂亮亮。家中上有年迈的祖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每天的劳作很辛苦,但 是母亲总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我每每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母亲年轻时是方圆几个村落有名的针线活能手,年轻情侣赠送情物往往是布鞋、鞋垫,大多出自母亲之手,寿酒上的礼物,也有我母亲的杰作。那 时一到天黑,母亲在忙完家务后,就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乐此不疲。我们几个村落有嫁女娶媳的人家,从十多里的地方,提着火把,赶到我家里求我母亲, 不上两天就乐呵呵地拿走布鞋、鞋垫,在人家赞不绝口声中,母亲退下人家的重礼。
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形平坦
成都平原
沿江沿海城市群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农 果 鱼 人 密集 高 路乡
七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课导入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 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 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 捕猎(考古发现被捕猎的动物种类就有42种)。
或是寒风料峭,或是身子每况愈下,时序渐近严冬,阵阵寒意从脚底直往上窜, 我回家从门后取下尘封已久的布鞋,掸掉蛛网,拍去灰尘,穿在脚上, 顿觉舒适、温暖,股股暖流遍布全身。穿上布鞋,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计难以保障,著衣穿鞋更难以讲究,不能讲究。华丽的衣裳,漂亮的鞋子是我们 孩子梦中的奢望,我的母亲却能想方设法,把我们兄弟姐妹装扮得漂漂亮亮。家中上有年迈的祖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每天的劳作很辛苦,但 是母亲总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我每每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母亲年轻时是方圆几个村落有名的针线活能手,年轻情侣赠送情物往往是布鞋、鞋垫,大多出自母亲之手,寿酒上的礼物,也有我母亲的杰作。那 时一到天黑,母亲在忙完家务后,就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乐此不疲。我们几个村落有嫁女娶媳的人家,从十多里的地方,提着火把,赶到我家里求我母亲, 不上两天就乐呵呵地拿走布鞋、鞋垫,在人家赞不绝口声中,母亲退下人家的重礼。
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形平坦
成都平原
沿江沿海城市群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农 果 鱼 人 密集 高 路乡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优秀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8张)
___灌_______和____水__运____,地形以___平__原_____为主。 溉
(3)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一个? 简要分析其优势。 B。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素养提升 结合图4-3-7中“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请你推测古代的聚 落分布地具有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省的“良渚古城 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个世界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 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 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 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 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据此读图4-3-4,完成10—11 题。
3. 由于____劳__动__生__产__方__式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____景__观____有较
大的差异。
4. 一般来讲,在____地_______、____气_______、____资__源_____等自然条
形
候
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5. 目前,在一些河流_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__地区或河口、___沿__海_____
3. 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1)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 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 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 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3)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一个? 简要分析其优势。 B。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素养提升 结合图4-3-7中“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请你推测古代的聚 落分布地具有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省的“良渚古城 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个世界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 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 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 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 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据此读图4-3-4,完成10—11 题。
3. 由于____劳__动__生__产__方__式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____景__观____有较
大的差异。
4. 一般来讲,在____地_______、____气_______、____资__源_____等自然条
形
候
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5. 目前,在一些河流_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__地区或河口、___沿__海_____
3. 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1)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 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 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 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2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39张PPT)
城市 集镇
村庄
聚落是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
聚落的主要形式
乡村 城市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交通各有什么 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各有 什么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各有什么 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生产方式各有 什么特点?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建筑特点生产活动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金字塔
雅典卫城
故宫
二、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 化建筑物。 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4、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
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 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埃及与苏丹交界处的尼罗河西岸,是古 埃及规模宏伟的岩窟建筑,已有3 000多年历史。在修建阿斯旺 水坝时,埃及政府为了保护文化免遭水淹,决定搬迁神庙。迁建 工程耗时18年,终于在 1980年完成。人们先用 钢板把神庙围起来,把 里面的河水抽干,再用 电割的方法把石体建筑 侵害成块,运送到离原 址不远、地势较高的地 方重新装嵌,使古老的 神庙矗立在波光粼粼的 纳赛尔水库旁。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民居, 高脚、窗大、 墙体薄。有利 于排水散热, 在热带地区的 海岸或河边造 房,方便乘船 生活。
村庄
聚落是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
聚落的主要形式
乡村 城市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交通各有什么 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各有 什么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各有什么 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生产方式各有 什么特点?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建筑特点生产活动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金字塔
雅典卫城
故宫
二、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 化建筑物。 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4、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
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 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埃及与苏丹交界处的尼罗河西岸,是古 埃及规模宏伟的岩窟建筑,已有3 000多年历史。在修建阿斯旺 水坝时,埃及政府为了保护文化免遭水淹,决定搬迁神庙。迁建 工程耗时18年,终于在 1980年完成。人们先用 钢板把神庙围起来,把 里面的河水抽干,再用 电割的方法把石体建筑 侵害成块,运送到离原 址不远、地势较高的地 方重新装嵌,使古老的 神庙矗立在波光粼粼的 纳赛尔水库旁。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民居, 高脚、窗大、 墙体薄。有利 于排水散热, 在热带地区的 海岸或河边造 房,方便乘船 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PPT优质课件
第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节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聚落包括 乡村聚落 和 城市聚落 两大类。一般先有 乡村聚落 ,后 有 城市聚落 。
2.由于 劳动生产方式 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3.目前,_河__流__的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地__区__或__河__口__、__沿__海__地__区__,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 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 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差 异
划分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等
生产方式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 业生产活动
产生早晚
早
晚
找一找: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试归纳: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气候、土壤、自然资源等 社会因素:经济状况、交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
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成条带状;
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
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节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聚落包括 乡村聚落 和 城市聚落 两大类。一般先有 乡村聚落 ,后 有 城市聚落 。
2.由于 劳动生产方式 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3.目前,_河__流__的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地__区__或__河__口__、__沿__海__地__区__,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 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 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差 异
划分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等
生产方式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 业生产活动
产生早晚
早
晚
找一找: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试归纳: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气候、土壤、自然资源等 社会因素:经济状况、交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
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成条带状;
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
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47张PPT)
亚、欧、非?
欧洲-----人口密 度小,房屋分散
亚洲-----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 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 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甲
●
丙
●
乙
●
2 3
1
猜想
1处可能演变为城市
验证
世界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你还能想到其他自然因素吗?
古希腊罗马 印度河流域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我们生活的城市——南昌
一、乡村和城市 聚落的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人们
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聚落的分类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牧渔林 村村村场
半地穴 呈半球形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2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古朴自然, 兼有水乡之荣,山城之貌。它作为悠久的少 数名族城市,建筑融合汉、白、彝、藏各民 族的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 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 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 天下。
思考
不同在的这自些然自环然境环下境的下房的屋房为屋何应不该同设,计主成要什考么虑样何?种因素?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寒一试 可选择的建筑材料:
木头、草、冰、土、石头、毛毡、砖、竹子…… 建房原则: 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欧洲-----人口密 度小,房屋分散
亚洲-----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 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 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甲
●
丙
●
乙
●
2 3
1
猜想
1处可能演变为城市
验证
世界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你还能想到其他自然因素吗?
古希腊罗马 印度河流域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我们生活的城市——南昌
一、乡村和城市 聚落的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人们
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聚落的分类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牧渔林 村村村场
半地穴 呈半球形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2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古朴自然, 兼有水乡之荣,山城之貌。它作为悠久的少 数名族城市,建筑融合汉、白、彝、藏各民 族的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 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 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 天下。
思考
不同在的这自些然自环然境环下境的下房的屋房为屋何应不该同设,计主成要什考么虑样何?种因素?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寒一试 可选择的建筑材料:
木头、草、冰、土、石头、毛毡、砖、竹子…… 建房原则: 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世界人口的分布)精品课件
2.人口的稠密区与稀疏区
分组讨论( 限时5分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 ➢ 找出人口稠密区,并结合
书本解释原因
第二组: ➢ 找出人口稀疏区,并结合
书本解释原因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2.人口的稠密区与稀疏区
欧洲西部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洲东部
结论呈现( 限时5分钟) 人口稠密组
结论 四个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配套人教版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2.能够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3.能够对照地图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表示人口疏密程度的量值,指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数。
A 稀 疏
25人/平方千米
B 稠 密
50人/平方千米
原 自然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非常恶劣,寒冷、 因 湿热、干旱、高寒
1.人口分布疏密的程度,可用下列哪一项表示 ( )
A.人口的数量
B. 人口增长数量
C.人口密度
D.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祖国的首都北京市面积16410平方千米,人口2154.2万人,根据数据计算出北京市的人口密 度是( )
A.1313人/平方千米
B.13130人/平方千米
干旱沙漠地区
严寒高纬地区
高海拔地区 湿热雨林地区
结论呈现( 限时5分钟) 人口稀少组
结论 四个人口稀少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2.人口的稠密区与稀疏区
南极地区 气候严寒
分组讨论( 限时5分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 ➢ 找出人口稠密区,并结合
书本解释原因
第二组: ➢ 找出人口稀疏区,并结合
书本解释原因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2.人口的稠密区与稀疏区
欧洲西部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洲东部
结论呈现( 限时5分钟) 人口稠密组
结论 四个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配套人教版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2.能够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3.能够对照地图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表示人口疏密程度的量值,指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数。
A 稀 疏
25人/平方千米
B 稠 密
50人/平方千米
原 自然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非常恶劣,寒冷、 因 湿热、干旱、高寒
1.人口分布疏密的程度,可用下列哪一项表示 ( )
A.人口的数量
B. 人口增长数量
C.人口密度
D.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祖国的首都北京市面积16410平方千米,人口2154.2万人,根据数据计算出北京市的人口密 度是( )
A.1313人/平方千米
B.13130人/平方千米
干旱沙漠地区
严寒高纬地区
高海拔地区 湿热雨林地区
结论呈现( 限时5分钟) 人口稀少组
结论 四个人口稀少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2.人口的稠密区与稀疏区
南极地区 气候严寒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
(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 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 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多集中在绿洲上。 材料二 黑龙江省的大庆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城市。 材料三 河北省的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 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材料四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成团块装,且规模较大;而山谷 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9. 下列地区中,属于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A )
A.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极地地区
10. 读图4-3-5,该聚落景观是(D )
A. 北欧的房屋 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C.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D. 西亚的民居
知识点②: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1.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 )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读图4-3-6,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反映了__城__市__聚落的特点,图乙反映了__乡__村__ 聚落的特点。 (2)图丙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乡__村___聚落,这三个 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_位__于__河_流__附__近__的__平__原_地__区__,__交__通_便__利_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____B____处,理由是 _位__于__河_流__交__汇__处__,__交_通__便__利__,__有_利__于__人__和__货_物__的__集__散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__乡__村__ (填“城市”或“乡村”)聚落。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36张PPT)
利用黄土挖掘成 窑洞,冬暖夏凉
屋顶坡度陡, 下部通风隔潮
民居欣赏
土蒙家古竹包广楼福西乔建干家窑土栏大洞楼式院房屋
新疆碉楼
画画看 达成学习目标2
我是小小设计师(任选其一)
1、我国云南南部炎热多雨,较潮湿,有大面 积的森林和竹林,请你设计当地的建筑。
2、白雪公主生活在白雪的世界里,你能为她 设计一座宫殿吗?(提示:白雪公主生活的 地方经常下雪,而且积雪很深。)
课程标准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图片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
观的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3.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色
的传统的聚落建筑。
学习方法
返回
材料三:我国黄士高原上的窑洞
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直立性 强,再加上气候比较干旱。居民就 地取材而建的窑洞,即节省成本, 又冬暖夏凉,形成陕北地区粗犷豪 放的独特风格。 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返回
Exercises: 达成学习目标1 做做看
1、关于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 市聚落
3、阿苏达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你能为他设 计一个温暖的家吗?
山澳西门云平历南遥史省古城安水丽城区徽城江省威法古的国尼城皖塞斯纳南河古岸村落 福国寺
活动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教材中资料一、资料二的内容,并在课 下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 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 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 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 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
屋顶坡度陡, 下部通风隔潮
民居欣赏
土蒙家古竹包广楼福西乔建干家窑土栏大洞楼式院房屋
新疆碉楼
画画看 达成学习目标2
我是小小设计师(任选其一)
1、我国云南南部炎热多雨,较潮湿,有大面 积的森林和竹林,请你设计当地的建筑。
2、白雪公主生活在白雪的世界里,你能为她 设计一座宫殿吗?(提示:白雪公主生活的 地方经常下雪,而且积雪很深。)
课程标准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图片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
观的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3.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色
的传统的聚落建筑。
学习方法
返回
材料三:我国黄士高原上的窑洞
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直立性 强,再加上气候比较干旱。居民就 地取材而建的窑洞,即节省成本, 又冬暖夏凉,形成陕北地区粗犷豪 放的独特风格。 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返回
Exercises: 达成学习目标1 做做看
1、关于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 市聚落
3、阿苏达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你能为他设 计一个温暖的家吗?
山澳西门云平历南遥史省古城安水丽城区徽城江省威法古的国尼城皖塞斯纳南河古岸村落 福国寺
活动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教材中资料一、资料二的内容,并在课 下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 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 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 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 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55张PPT)
、意大利威尼斯城
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 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
、 澳门历史城区
、
和
等
二、选择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人类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和服务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林业等工作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 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55张
PPT)
2020/8/26
一、聚落
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 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
二、乡村聚落类型 :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住在乡村的人们 主要从事什么样 的生产活动?
三、城市聚落类型 :
❖城市聚落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 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 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 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 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 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 涵而闻名天下。
活动: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教材中资料一、资料二的内容 ,并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以 下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 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 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 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 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 么呢?
以南京的长 江上游城市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 江三角洲城市群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四、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 利条件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 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 1、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 2、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3、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4、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5、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6、澳门历史城区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51张PPT)
院无 无 的农 果 多田 园
无 鱼 塘
少 少少
乡 村
小
低
差
少 少 少有 有 有
城 大高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市
你肯定知道
人口 人员 经济 住房 交通 聚落 密度 职业 特点 结构 方式 规模
构成
城市 大 复杂 以工业 楼 房 复杂 大
为主
乡村Leabharlann 小简单以农业 为主
平房
简单
小
过渡:假如你 要选择你的居住地, 你会选择这些地方 吗?
蒙古包
圆形结构 封闭严密 容易拆卸
避开强风 昼夜温差大 适合游牧生活
日本的轻木质房屋 可以减少地震伤亡
北京四合院
“北京如果变成纽约, 100年就可以,但是想要把纽 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 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为 什么会这样评价北京? 拆
? 留 ?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 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从不 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 民俗等信息。所以我们不能只把传统 聚落看成是破房子、旧房子,而应该 把它们看成是我们人类的优秀的文化 传统,应该大力保护。
的生产活动连接起来)
农村 渔村 林场 牧场
捕鱼 伐木 放牧 种植
布置作业 : 完成配套练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刘家峡中学 李春发
B A
1、这两幅图片都叫做聚落。根据他们,你能描述一下什么 是聚落吗?
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 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 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 动、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 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据图 3 中的信息分析,A、B、C 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 是 地势平坦,位于河流沿岸 。 (4)图 3 中 A、B、C 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B ,理 由是 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 。
专题1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专题一 教材重点地图回练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世界人口分布图
核心填图
世界人口分布图
(1)世界人口稠密区:A 亚洲 东部和南部,B 欧洲 , C 北美洲 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填大洲名) (2)世界人口稀疏区:D 干旱 的沙漠地区,E 气候湿热 的 雨林地区,F 终年严寒 的高纬度地区,G 地势高峻 的高 原、山区。(填自然特征)
•
1.小彼得 是一个 商人的 儿子。 有时他 得到他 爸爸做 生意的 商店里 去瞧瞧 。商店 里每天 都有一 些收款 和付款 的账单 要经办 ,彼得 经常被 派去把 这些账 单送往 邮局寄 走。
•
2.写故事 一定要 有头有 尾,完整 地叙述 一件事 。要想 将故事 叙述完 整具体 ,各要 素必须 交代清 楚,揭 示故事 发展变 化的原 因和内 在联系 ,才能 使读者 对整个 故事有 全面完 整的印 象。
•
7.“微云 一抹遥 峰,冷 溶溶, 恰与个 人清晓 画眉同 。”纳 兰容若 的这几 句词, 将这泼 墨写意 般的景 色,描 绘得淋 漓尽致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5.黄山的 云真长 啊,长 得无法 用眼睛 望到边 际,只 让你感 觉到它 是那样 浩瀚, 像一张 大幕把 天地都 罩起来 了。
•
6.伏在岩 石上侧 耳倾听 ,耳朵 里彷佛 有一种 不可捉 摸的声 音,极 远的又 是极近 的,极 洪大旳 又是极 细小的 ,像春 蝉在咀 嚼桑叶 ,像野 马在草 原上驰 骋,像 山泉在 流动, 像大海 在澎湃 。
专题1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专题1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三、聚落
(1)图 1 所示为 城市 聚落,图 2 所示为 乡村 聚落。
(2)农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C )
A.纺织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
专题1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专题1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比较图中所示各地的主要语言。B 地主要讲 汉 语,C 地 主要讲 英 语,D 地大部分国家主要讲 西班牙 语,E 地所在 国家主要讲 俄 语,F 地主要讲 阿拉伯 语。 (2)A 地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基督 教,F 地主要信仰伊斯兰 教。
•
3.当然, 各要素 交代清 楚了并 不是故 事就精 彩了。 故事不 能叙述 太简单, 看了开 头就能 猜出结 局;也 不能平 铺直叙 、平淡 无奇,否 则无法 引起读 者的阅 读兴趣 。
•
4.黄山的 云可真 白啊, 白得就 像一匹 白纱缎 ,又犹 如刚下 的白雪 ,那么 洁净, 那么润 泽,别 有一番 神采。 黄山的 云真静 啊,静 得让你 感觉不 到它在 飘动, 看上去 会使你 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