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2000)-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2000)-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https://img.taocdn.com/s3/m/911fcb3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1.png)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2000)正文:----------------------------------------------------------------------------------------------------------------------------------------------------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2000年3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第一条为了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加强技术市场管理,保障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贯彻落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订立的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订立的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申请认定登记。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管理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划的技术合同认定记工作。
地、市、区、县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设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具体负责办理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应当通过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加强对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市场统计和分析工作。
第五条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所订立的技术合同,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应当申请对相关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并依照有关规定提取奖金和报酬。
第六条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国家对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规定的税收、信贷和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七条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当事人可以持认定登记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贵州省科技创新券申请发放和兑现工作的通知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贵州省科技创新券申请发放和兑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4.07.22•【字号】•【施行日期】2024.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贵州省科技创新券申请发放和兑现工作的通知各市(州)、贵安新区科技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根据《贵州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黔科通〔2024〕13号)(以下简称《办法》),现就2024年度贵州省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申请发放和兑现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请方式企业通过贵州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网址:https://)进行网上申请发放和申请兑现,无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
8月19日9:00开放系统填报,常年受理创新券申请发放和兑现。
未注册账号的单位,需通过贵州政务服务网进行账号注册并登录管理系统完整、如实填写相关信息。
已注册使用账号的须核实更新基本信息。
二、申请发放流程企业在管理系统提交《贵州省科技创新券发放申请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技术合同原件扫描件等材料后,各市(州)、贵安新区科技管理部门对创新券项目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推荐到省科技厅进行审核,省科技厅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发放科技创新券(电子券,可下载);对未通过审核的,通过管理系统向企业告知理由。
对附件材料填写失误或不完整、缺失导致审核未通过的可以补正。
三、申请兑现流程企业在管理系统提交《贵州省科技创新券兑现申请表》、企业支付科技创新机构的资金凭证(包括银行回执单、银行交易流水账单等)、技术合同完成情况的佐证材料、双方诚信承诺书、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后,省科技厅对材料进行审核,对未通过审核的,通过管理系统向企业告知理由。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0>06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实施,加强技术市场管理,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0年7月6日原国家科委发布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了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加强技术市场管理,保障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贯彻落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订立的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订立的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申请认定登记。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管理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划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地、市、区、县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设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具体负责办理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应当通过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加强对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市场统计和分析工作。
第五条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所订立的技术合同,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诤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应当申请对相关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并依照有关规定提取奖金和报酬。
第六条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国家对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规定的税收、信贷和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理须知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理须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理须知》
嘿呀,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这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理的事儿。
就说我上次吧,我有个朋友搞了个超厉害的技术发明,想着去办这个认定登记。
他呀,一开始啥也不懂,就懵懵懂懂地去了。
到了那地方,看着一堆文件表格,直接傻眼了,这都啥呀!
然后呢,就开始各种打听,问这个问那个,才慢慢搞清楚一点门道。
办理的时候,那真叫一个仔细呀,每一个条款都得看清楚,每一个信息都不能填错。
我朋友那紧张的呀,就怕出一点差错。
工作人员也特别认真负责,一点点给他解释,告诉他这里该怎么填,那里要注意啥。
我朋友就像个小学生一样,乖乖地听着,记着。
等填完了所有的东西,交上去了,心里还一直忐忑呢,生怕有啥问题。
后来呀,等了一段时间,终于通过啦!他那高兴的呀,跟中了大奖似的。
所以呀,大家要是去办理这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可别马虎大意哦!一定要认真仔细,多问问,多看看。
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来。
别嫌麻烦,这可是关系到咱的技术成果能不能得到认可呢!好啦,就说到这儿啦,大家可都记住咯!。
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最新(3篇)

第1篇一、概述技术合同是指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事项所签订的合同。
为规范技术合同的管理,促进技术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国制定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随着技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对《办法》进行了多次修订,最新版本于2023年发布。
本文将对最新版《办法》进行解读。
二、最新《办法》的主要内容1. 适用范围最新《办法》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签订的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同。
2. 认定登记机关最新《办法》规定,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由国务院科技行政部门负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3. 认定登记程序(1)合同签订。
当事人签订技术合同后,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认定登记机关提交申请。
(2)提交材料。
申请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应当提交以下材料:①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申请书;②合同文本;③合同签订双方的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明;④合同标的的技术成果鉴定文件;⑤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3)审查。
认定登记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
(4)登记。
经审查,合同符合认定登记条件的,认定登记机关予以登记,并向当事人颁发认定登记证书。
4. 认定登记证书认定登记证书是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证明文件。
认定登记证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①合同编号;②合同签订日期;③合同标的;④合同金额;⑤合同双方名称;⑥认定登记机关名称及印章。
5. 认定登记期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有效期为5年。
合同期满前,当事人应当向认定登记机关申请延续登记。
6. 违规处理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认定登记证书的,认定登记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最新《办法》的特点1. 简化程序。
最新《办法》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程序进行了简化,提高了办理效率。
2. 强化审查。
最新《办法》明确了认定登记机关的审查职责,确保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公正、公平。
贵州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

Y(采用标识)
1(级别)
(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以法人名义签订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三)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的,或标的属于国家规定应当淘汰或限制其继续发展技术的;
(四)个人转让非职务发明而无所在单位证明的;
(五)有关审批手续、证明材料或印章不完备的;
(六)没有技术合同特征或缺少标的、价款、报酬及其支付方式等主要条款的;
第十一条 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以当事人提交的技术合同文本和有关材料为依据,以技术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准绳。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如实反映技术交易的实际情况。
第十二条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技术合同应分类登记和存档,向当事人发给技术合同登记证明,并在合同文本上加盖技术合同登记专用章。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登记:
(五)对技术合同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按时报送省科委;
(六)保守国家和当事人的技术秘密;
(七)接受上级及有关执法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技术合同登记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登记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公正、文明服务、正确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不得从事技术交易活动。
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布单位)
19960821(颁布时间)
19960821(实施时间)
20020330(失效时间)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文号)
贵州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规范技术交易行为,促进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和《贵州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2024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操作手册:详细流程与指南

20XX 标准合同模板范本PERSONAL RESUME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操作手册:详细流程与指南本合同目录一览1.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目的与意义1.1 认定登记的范围与对象1.2 认定登记的基本条件1.3 认定登记的好处与作用2.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申请主体2.1 申请主体的资格要求2.2 申请主体的权利与义务2.3 申请主体的注册与登录3.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申请流程3.1 准备阶段3.1.1 收集相关资料3.1.2 填写申请表格3.1.3 准备必要的文件3.2 提交申请阶段3.2.1 在线提交申请3.2.2 纸质申请提交3.2.3 申请材料的审核3.3 认定登记阶段3.3.1 专家评审3.3.2 认定登记的决定3.3.3 认定登记的公示与公告3.4 申请结果查询与领取3.4.1 查询认定登记结果3.4.2 领取认定登记证书4.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注意事项4.1 申请时间的把握4.2 申请材料的准确性4.3 申请过程中的沟通与咨询4.4 认定登记证书的使用与管理5.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变更与撤销5.1 变更认定登记的条件与程序5.2 撤销认定登记的条件与程序5.3 变更与撤销认定登记的相关规定6.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常见问题解答6.1 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2 认定登记后的疑问与咨询7.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管理与监督7.1 认定登记管理机构与职责7.2 认定登记的监督检查7.3 认定登记违规行为的处理8.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法律法规依据8.1 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与内容8.2 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9.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9.1 国际合作的领域与方式9.2 国际合作的相关协议与规定10.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案例分析10.1 成功案例的特点与启示10.2 失败案例的原因与教训11.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前景与发展趋势11.1 行业发展对认定登记的影响11.2 政策调整对认定登记的影响11.3 认定登记的未来发展趋势12.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宣传与推广12.1 认定登记的宣传材料制作12.2 认定登记的推广活动组织12.3 认定登记的宣传与推广效果评估13.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培训与指导13.1 认定登记培训的内容与方式13.2 认定登记指导的机构与职责13.3 认定登记培训与指导的效果评估14.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其他相关事项14.1 认定登记与其他相关业务的衔接14.2 认定登记与其他相关业务的协调14.3 认定登记与其他相关业务的合作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目的与意义1.1 认定登记的范围与对象1.1.1 认定登记适用于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技术开发、转让、许可和咨询服务等活动的各类技术合同。
技术合同认定规则(试行)[全文废止](2024精)
](https://img.taocdn.com/s3/m/0049ac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a.png)
技术合同认定规则(试行)[全文废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根据《技术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为了明确技术合同的认定,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境内以及涉及法律管辖的技术合同的认定。
第三条定义技术合同指在技术咨询、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活动中,合同双方约定实施、开发、利用和/或转让技术的合同。
技术指已经实现或可实现的技术信息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图纸、照片、录音、录像、电子数据和其他表达手段。
技术标准指在特定条件下,为实现确定目标而确定的技术上的规范。
第二章技术合同认定原则第四条根据法律和合同约定认定技术合同的认定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及合同各条款的约定。
第五条实质内容优先认定技术合同的实质内容应当是认定技术合同的主要依据,合同的名称、形式等不宜作为认定依据。
第六条根据交付内容认定技术合同的认定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技术交付内容进行。
第七条根据费用支付方式认定技术合同的认定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费用支付方式进行。
第八条根据专有权转让与否认定技术合同的认定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技术专有权是否转让进行。
第三章技术合同认定程序第九条合同申请当合同当事人认为合同为技术合同的,应当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合同认定申请。
第十条资料审核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合同认定申请的材料进行审核,并要求合同当事人补充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认定决定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审核结果,作出是否认定为技术合同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合同当事人。
第十二条期限与收费合同认定申请的期限和收费标准由相关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章技术合同认定结果的法律后果第十三条产生的权利和义务技术合同认定结果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由认定结果作出后生效。
第十四条法律保护在技术合同认定结果确认之后,双方享有根据法律保护其在合同中约定的权益的权利。
第十五条纠纷处理对于涉及技术合同认定的纠纷,应当依法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其他规定对于特定类型的技术合同的认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服务流程指南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服务流程指南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技术合同登记服务概述1.1 服务内容1.2 服务目标1.3 服务周期第二条服务流程2.1 合同签订2.2 合同审核2.3 技术合同登记2.4 合同备案2.5 服务结束第三条合同签订3.1 双方协商一致3.2 签订合同3.3 合同生效第四条合同审核4.1 审核内容4.2 审核时间4.3 审核结果第五条技术合同登记5.1 登记资料准备5.2 登记申请5.3 登记审批第六条合同备案6.1 备案资料准备6.2 备案申请6.3 备案审批第七条服务费用7.1 费用标准7.2 费用支付7.3 费用退还第八条保密条款8.1 保密内容8.2 保密期限8.3 保密违约责任第九条违约责任9.1 双方违约情形9.2 违约责任承担9.3 违约赔偿第十条争议解决10.1 争议解决方式10.2 争议解决机构10.3 争议解决费用第十一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1.1 变更条件11.2 解除条件11.3 变更和解除的程序第十二条服务条款的终止12.1 终止条件12.2 终止程序12.3 终止后的权利义务处理第十三条一般规定13.1 合同的有效期13.2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3.3 法律法规的适用第十四条附则14.1 合同附件14.2 合同修改14.3 合同解除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技术合同登记服务概述1.1 服务内容本服务包括对贵方提供的技术合同进行审核、登记和备案,以及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1.2 服务目标本服务的目标是确保贵方的技术合同合法有效,便于贵方在技术交易中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3 服务周期本服务的周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合同备案完成之日止。
第二条服务流程2.1 合同签订贵方应向乙方提供拟签订的技术合同,乙方对贵方提供的合同文本进行审核。
2.2 合同审核乙方应在收到合同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向贵方反馈审核结果。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科学技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科学技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0.29•【字号】筑府办发[2010]211号•【施行日期】2010.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科学技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筑府办发〔2010〕211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贵阳市科学技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贵阳市科学技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09〕71号)和《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09〕6号),设立贵阳市科学技术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三)研究拟订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规划与政策,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四)加强研究拟订民生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
(五)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的管理和统筹协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六)承担省科技厅下达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职责。
(七)增加贵阳地区地震防震减灾综合管理工作。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牵头拟订市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与工程;负责统筹协调应用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工作,牵头组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贵州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6.15•【字号】•【施行日期】2022.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考核评价正文贵州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建立健全我省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教育厅2022年6月15日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进一步健全我省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3年,初步建立起全省科技成果评价管理机制,基本实现科技成果分类评价。
引进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库。
到2025年,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机构超过2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00亿元。
建立起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模式,配套政策措施完备,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成果评价人才,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
二、重点任务(一)构建科技成果评价分类指标体系。
根据科技成果的不同特点和评价目的,分类制定成果评价指标。
基础研究成果以同行评议为主,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把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
应用研究成果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注重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品种、新设备样机性能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21•【字号】黔府办发〔2024〕6号•【施行日期】2024.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府办发〔2024〕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3月21日贵州省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贵州省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聚焦聚力推动《贵州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落地落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全面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1.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根据机构改革方案,调整优化政府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完善权责清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及时动态调整。
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实现一批高频、面广、问题多的“一件事”高效办理。
(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服务中心、省有关单位、各市〔州〕政府)2.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严格公平竞争审查。
持续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3.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2.06.17•【字号】黔人社通〔2022〕100号•【施行日期】2022.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考核评价正文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贵州省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2年6月17日贵州省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条件第三章备案流程第四章工作要求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技能人才评价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是指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以下统称“评价标准”),从事技能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机构。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评价机构的设立、管理、退出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评价机构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实行备案管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设立,按照“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原则,对技能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分用人单位(企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社会评价组织”)两类。
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可结合实际面向本单位职工(含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各类用工人员)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指南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指南
一、引言
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基本要求
1.合同成立
2.技术性质
3.合同对象
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程序
1.填写申请材料
2.申报登记
申请人将填写完整的申请材料提交到相关部门,经核实无误后,办理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手续。
根据相关规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需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3.审核认定
审核机关将对申请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包括合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
要求、合同内容是否真实有效等。
如合同存在问题,审核机关将要求申请
人补正或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4.发放证书
经审核认定合格后,审核机关将发放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书,并记录
登记信息。
申请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领取证书,并留存相关备案文件。
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注意事项
1.合同审查
在填写技术合同申请表和提交申请材料之前,申请人必须认真审查合
同的内容,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技术合同的真实性和
有效性。
2.材料准备
申请人在申报登记前应完整准备好申请材料,确保文件的齐全和准确性。
遗漏或填写错误的文件将会延缓审核进程或被拒绝认定登记。
3.时效管理
五、结语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对于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申
请人在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手续、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申请顺利进行。
合同当事人在签订技术合同时,也要注意合同条款的
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减少后续认定登记的困扰。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
为有关当事人提供一份实用的指南。
2024技术协议认定登记流程图详解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技术协议认定登记流程图详解本合同目录一览1. 第一条技术协议的定义与范围1.1 第二条技术协议的认定条件1.1.1 第三条认定流程的启动1.1.2 第四条认定流程的终止1.2 第五条认定流程的中止1.2.1 第五条第一项中止认定流程的情形1.2.2 第五条第二项中止认定流程的处理方式2. 第六条认定流程的步骤2.1 第六条第一项第一步:准备认定材料2.1.1 第六条第一项第一步第一小项准备技术协议文本2.1.2 第六条第一项第一步第二小项准备认定申请表2.1.3 第六条第一项第一步第三小项准备相关证明材料2.2 第六条第二项第二步:提交认定申请2.2.1 第六条第二项第二小项提交认定申请表及相关材料2.2.2 第六条第二项第二小项提交技术协议文本及相关证明材料2.3 第六条第三项第三步:认定机构受理与审核2.3.1 第六条第三项第三小项认定机构的受理程序2.3.2 第六条第三项第三小项认定机构的审核程序2.4 第六条第四项第四步:认定结果公示与异议处理2.4.1 第六条第四项第四小项认定结果的公示2.4.2 第六条第四项第四小项异议的处理方式3. 第七条认定结果的应用与效力3.1 第七条第一项认定结果的应用范围3.2 第七条第二项认定结果的效力期限4. 第八条认定费用与支付方式4.1 第八条第一项认定费用的计算方式4.2 第八条第二项认定费用的支付方式5. 第九条认定流程中的保密义务5.1 第九条第一项保密义务的内容5.2 第九条第二项保密义务的期限6. 第十条认定流程中的权利与义务6.1 第十条第一项申请人的权利6.2 第十条第二项申请人的义务7. 第十一条认定流程中的争议解决方式7.1 第十一条第一项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7.2 第十一条第二项调解解决争议的方式7.3 第十一条第三项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8. 第十二条认定流程中的违约责任8.1 第十二条第一项申请人的违约情形8.2 第十二条第二项认定机构的违约情形9. 第十三条认定流程中的不可抗力9.1 第十三条第一项不可抗力的认定条件9.2 第十三条第二项不可抗力的处理方式10. 第十四条认定流程的最终解释权10.1 第十四条第一项认定机构的解释权10.2 第十四条第二项申请人的解释权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 第一条技术协议的定义与范围1.1 第二条技术协议的认定条件1.1.1 第三条认定流程的启动1.1.1.1 第四条第一项中止认定流程的情形1.1.1.2 第四条第二项中止认定流程的处理方式1.1.2 第四条第一条认定流程的终止1.1.3 第四条第二条认定流程的中止1.2 第五条认定流程的步骤1.2.1 第五条第一项第一步:准备认定材料1.2.1.1 第五条第一项第一小项准备技术协议文本1.2.1.2 第五条第一项第二小项准备认定申请表1.2.1.3 第五条第一项第三小项准备相关证明材料1.2.2 第五条第二项第二步:提交认定申请1.2.2.1 第五条第二项第二小项提交认定申请表及相关材料1.2.2.2 第五条第二项第三小项提交技术协议文本及相关证明材料1.2.3 第五条第三项第三步:认定机构受理与审核1.2.3.1 第五条第三项第三小项认定机构的受理程序1.2.3.2 第五条第三项第四小项认定机构的审核程序1.2.4 第五条第四项第四步:认定结果公示与异议处理1.2.4.1 第五条第四项第四小项认定结果的公示1.2.4.2 第五条第四项第五小项异议的处理方式2. 第六条认定结果的应用与效力2.1 第六条第一项认定结果的应用范围2.1.1 第六条第一项第一小项认定结果在技术领域内的应用2.1.2 第六条第一项第二小项认定结果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2.2 第六条第二项认定结果的效力期限2.2.1 第六条第二项第一小项效力期限的起始时间2.2.2 第六条第二项第二小项效力期限的结束时间2.2.3 第六条第二项第三小项效力期限的延长条件3. 第七条认定费用与支付方式3.1 第七条第一项认定费用的计算方式3.1.1 第七条第一项第一小项基础费用计算方式3.1.2 第七条第一项第二小项其他额外费用的计算方式3.2 第七条第二项认定费用的支付方式3.2.1 第七条第二项第一小项支付方式的选择3.2.2 第七条第二项第二小项支付时间的确定3.2.3 第七条第二项第三小项支付过程中的问题处理8. 第八条认定流程中的保密义务8.1 第八条第一项保密义务的内容8.1.1 第八条第一项第一小项保密信息范围的界定8.1.2 第八条第一项第二小项保密信息的保护措施8.2 第八条第二项保密义务的期限8.2.1 第八条第二项第一小项保密期限的起始时间8.2.2 第八条第二项第二小项保密期限的结束时间9. 第九条认定流程中的权利与义务9.1 第九条第一项申请人的权利9.1.1 第九条第一项第一小项申请人的知情权9.1.2 第九条第一项第二小项申请人的陈述权9.2 第九条第二项申请人的义务9.2.1 第九条第二项第一小项提交真实信息的义务9.2.2 第九条第二项第二小项配合认定的义务10. 第十条认定流程中的争议解决方式10.1 第十条第一项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10.1.1 第十条第一项第一小项协商的启动程序10.1.2 第十条第一项第二小项协商的结果效力10.2 第十条第二项调解解决争议的方式10.2.1 第十条第二项第一小项调解的启动程序10.2.2 第十条第二项第二小项调解的结果效力10.3 第十条第三项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10.3.1 第十条第三项第一小项诉讼的启动程序10.3.2 第十条第三项第二小项诉讼的结果效力11. 第十一条认定流程中的违约责任11.1 第十一条第一项申请人的违约情形11.1.1 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一小项申请人未履行保密义务的违约行为11.1.2 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二小项申请人未履行其他义务的违约行为11.2 第十一条第二项认定机构的违约情形11.2.1 第十一条第二项第一小项认定机构未履行保密义务的违约行为11.2.2 第十一条第二项第二小项认定机构未履行其他义务的违约行为12. 第十二条认定流程中的不可抗力12.1 第十二条第一项不可抗力的认定条件12.1.1 第十二条第一项第一小项不可抗力的定义12.1.2 第十二条第一项第二小项不可抗力的证明方式12.2 第十二条第二项不可抗力的处理方式12.2.1 第十二条第二项第一小项不可抗力事件的应对措施12.2.2 第十二条第二项第二小项不可抗力事件的后果处理13. 第十三条认定流程的最终解释权13.1 第十三条第一项认定机构的解释权13.1.1 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一小项认定机构解释权的范围13.1.2 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二小项认定机构解释权的行使方式13.2 第十三条第二项申请人的解释权13.2.1 第十三条第二项第一小项申请人解释权的范围13.2.2 第十三条第二项第二小项申请人解释权的行使方式14. 第十四条认定流程的终止14.1 第十四条第一项认定流程终止的情形14.1.1 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一小项认定完成后的终止14.2 第十四条第二项认定流程终止后的处理14.2.1 第十四条第二项第一小项终止后的资料归档14.2.2 第十四条第二项第二小项终止后的权利义务处理第二部分:其他补充性说明和解释说明一:附件列表:1. 附件一:技术协议文本描述:技术协议的正式文本,详细记录了技术协议的内容和条款。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0.10•【字号】黔府办发[2000]108号•【施行日期】2000.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黔府办发[2000]108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十月十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贵州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2000]59号)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贵州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2000]省通字第29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省科学技术厅是主管全省科技工作的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出的职能。
1、原省科委管理的贵州省专利管理局已更名为贵州省知识产权局,改由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
2、原省科委管理的专利技术合同仲裁、专利行政执法工作职能交由省知识产权局承担。
(二)划入的职能。
原由省计委承担的组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计划、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重点实验室项目计划及相关经费安排的职能交由省科学技术厅管理。
(三)下放的职能。
1、将举办各类技术交易信息发布会、开展各类技术交易活动、组织参展事宜等事务性工作交给所属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2、将一般性的国际参展、科技人员出国培训、进修、访问、交流、举办学术报告、外语培训、接待等事务性工作,下放给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承担。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 国科发政字 2000 063号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实施,加强技术市场管理,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0年7月6日原国家科委发布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加强技术市场管理,保障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贯彻落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订立的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订立的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申请认定登记。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管理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划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地、市、区、县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设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具体负责办理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应当通过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加强对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市场统计和分析工作。
第五条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所订立的技术合同,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诤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应当申请对相关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并依照有关规定提取奖金和报酬。
第六条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国家对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规定的税收、信贷和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科学技术局(遵义市知识产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科学技术局(遵义市知识产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1.04•【字号】遵府办发〔2014〕109号•【施行日期】2014.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科学技术局(遵义市知识产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遵府办发〔2014〕109号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遵义市科学技术局(遵义市知识产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2014年11月4日遵义市科学技术局(遵义市知识产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遵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14〕32号)和《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遵党发〔2014〕8号),设立遵义市科学技术局(遵义市知识产权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下放和整合的职责。
1.取消、下放已由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公布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
2.取消对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
3.将技术合同认定和登记交由科技服务机构承担。
(二)加强的职责。
1.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宏观管理政策的研究、制定及统筹协调,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评估。
3.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4.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5.推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和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6.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一)填报入口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加盖公章)到就近技术合同登记点进行“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基本信息注册,同时获取登陆的“用户名”和“密码”。
(二)合同文本和相关附件按以下两种办理方式之一进行提交:1.通过现场办理时,需提交书面合同文本和相关附件文本一式三份,包括合同原件二份,复印件一份,复印件需加盖公章,其中,合同的封面(无受理编号)和封底(无登记编号)需通过业务系统打印,材料提交后,符合收件条件的,由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合同封面上手工加盖红色受理编号,经认定登记的,再在合同封底加盖蓝色登记编号;2.通过网上办理时,需在业务系统上传合同原件和相关附件扫描件,经认定登记的,需另现场提交或者邮寄合同原件和相关附件文本一式一份(以下同),其中,合同的封面(系统已生成受理编号)和封底(系统已生成登记编号)需通过业务系统打印,加装到书面合同文本;(三)视不同情况,申请人还需补充以下材料:1.非法定代表人或组织负责人签名的合同,应提交其法定代表人或者组织负责人授权签订合同的书面授权证明;2. 涉外合同需提交中文合同或者双语对照合同,合同为外文的,应当同时提交中文翻译件,并书面承诺与原外文合同表述一致的承诺说明(均需法人代表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名);合同中金额为外币的,按结算日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申报,并附上相应的财务收入说明(盖财务专用章);3.涉及知识产权转让或实施许可的合同,需附上相应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证书、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转让与实施许等)证明文件复印件(现场办理时,验原件)或者原件扫描件(网上办理时),合同条款需明确知识产权归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4.涉及提成支付或者分期支付(月、季度或年度)的技术合同,按实际发生金额填报,并附上当期财务收入说明(盖财务专用章);5.涉及人力资源外包的技术开发项目,除合同(包括框架协议书)外,需附上当期财务收入说明(盖财务专用章)、所开发项目内容情况及人工时计算说明;7.合同中涉及购置设备或外购软、硬件产品等费用者,需附上详细费用清单(盖财务专用章),列清不属于技术性收入部分的合同价款;8.对于合同内容有不明晰、不完整,有关附件不齐全的,或者申请材料存疑时,需按要求补充相应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技术合同
【发文字号】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6.08.21
【实施日期】1996.08.2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政策措施的决定》(发布日期:2002年3月30日实施日期:2002年3月30日)废止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
(第23号)
《贵州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8月16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代省长吴亦侠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贵州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规范技术交易行为,促进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和《贵州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技术合同是指:
(一)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与合作开发合同);
(二)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与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
(三)技术咨询合同(包括委托咨询合同与常年咨询顾问合同);
(四)技术服务合同(包括技术培训合同与技术中介合同)。
第三条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科委)是本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主管机关。
其职责是:
(一)负责审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并对其业务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负责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
(三)负责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统计数据的汇总、分析,并按时向国家及本省有关部门报送;
(四)其他有关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管理工作。
科技、工商、财政、税务、金融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同做好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管理工作。
第四条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由省科委批准并依法设立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办理。
第五条设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设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和证件;
(二)有固定的场所;
(三)有2名以上合格的专(兼)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人员。
第六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技术合同法及有关规定,审核、认定技术合同;
(二)技术认定;
(三)对审核、认定的技术合同进行分类、登记、归档;
(四)核定技术性收入和奖酬金金额;
(五)对技术合同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按时报送省科委;
(六)保守国家和当事人的技术秘密。
(七)接受上级及有关执法部门的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