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周雷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周雷

15
民营 19%
20
买方
交易金额的主体分布较去年而言都更为均衡 央企一方面持续了海外收购的势头,另一方面加紧了对
央企在2008年上半年仍扮演重要角色 地方国企交易额显著降低,尤其是地方国企之间的交易 由于政府政策控制等因素,外资企业作为买方的交易持
国内同行业的整合,成为2007年并购市场最大的买家
交易对价和交易宗数2005-
单位:百万美元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0亿美元以上 1-10亿美元 0.5-1亿美元
91,424
102 100
7,075
2007 年在各对价区间的并 购交易总额均保持了强劲 的增长势头
2008 年上半年,交易金额
20,000
42.7%
56.5%
10,000
28.8%
0 电信 矿产 金融 房地产 电力 煤炭 制造业 交通 有色金属 钢铁
平均交易对价前十大行业
单位:百万美元
1000 750 500
5,693
801
774
766 647 599 355 353 290
303*
250 0
电信
汽车
矿业
金融
钢铁
电力
房地产

在法律政策、市场操作、估值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执行经验不足 文化与语言障碍有可能阻碍交易完成后的业务、管理整合
内部挑战
¾

缺乏成熟业务模式的经验:完成重组改革后的中国企业刚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 业组织,可能尚未完全掌握海外目标资产的商业模式,以及相关风险
14
第一章 海外并购业务介绍
二、跨境并购业务流程和要点简介

评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造假--信任危机考验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

评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造假--信任危机考验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

中资反 向收购企业 “ 营养不 良”
求 。 此 外 , 美 国投 资 者 渴 望 找 到 多 种 国 软 件 企 业 — — 东 南 融 通 涉 嫌 财 务 造
月 7 方 式 , 抓 住 持 续 增 长 的 庞 大 中 国 市 场 假 。 5 1 日 , 由 于 被 指 控 存 在 欺 诈
I PO公 司 的 总 市 值 为 2 2 美 元 。总 计 Z p n )认为 ,中国公司的反 向收 7亿 up 0 e 这 些 公 司 的 股 价 也 随 之 大 幅 下 跌 。擅 4 0 美 元 的 市 值 , 在 今 年 “ 任 危 购确 实 成 了 华 尔 街 的 软 肋 。 0亿 信 长 于 狙 击 中 国 概 念 股 的 民 间 调 查 机 机 ”弓发 的 中国概 念股 集体 下 跌 中 , I 美 国 市 场 对 中 国 概 念 股 的 信 任
假 ” 、 “ 诈 美 国 ” 的 传 言 在 美 国 舆 所 。至2 1 年 ,在上 交所 和深 交所上 欺 OO 论 界 的持 续发 酵下 ,正有 演化 为 对 中 市 的企 业 共 计 融 资5 1 美 元 , 已超 过 8亿 国 公 司 集 体 信 誉 质 疑 。涉 嫌 造 假 的 中 纽 约市 场 3 7 美 元 的 融 资 额 。 同 时 , 4亿
数 ( CH XN)8 5 月 日报 收于 1 2 4 国 已 经 不 再 将 其 最 优 秀 的 公 司 送 到 海 9 .4
点 , 单 周 下 跌 1 . %。 仅 仅 半 年 , 中 外 上 市 。 而 安 永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的 数 据 21
09 国 概 念 股 在 美 国 股 市 遭 遇 “ 火 两 重 显 示 , 在 美 国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后 的 2 0 冰 PO 天 ” 的 变 局 。 关 于 中 国公 司 “ 务 造 年 ,上 海证 券 交 易 的 I 规 模 超 越 纽 交 财

中国xx公司IPO尽职调查报告全案

中国xx公司IPO尽职调查报告全案

二、公司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2.8 请介绍公司业务的主要业务流程2.8.1 包括新客户入网、服务提供的过程、投诉处理等(可提供有关规章制度)1、固定电话新装业务流程:有线2、数据DDN业务入网流程:3、客户投诉处理流程:三、全省经济及电信市场(若某些情况无法提供,请予注明)3.2 请介绍贵省电信市场(包括固定电话、寻呼、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出租电路、互联网业务、卫星通信等)的发展状况。

在过去5年中,促使贵省电信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介绍贵省“十五”规划中关于电信市场的展望。

电信市场发展状况:●固定电话业务从高速成长期步入稳定增长期,1998-2000年(用户or业务量?)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

至2000年12月31日,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31万户,约占全国总用户数的十分之一;●移动通信十年来以超前的速度增长,用户规模以年增长率70%的速度增长(含储值卡用户?)。

至2000年11月底,广东移动业务总量达到337亿元,用户数为1058。

5万,广东联通业务总量为62亿元,用户达到145。

46万户;●数据通信业务呈爆炸式增长,(从1995年起?数据多媒体)用户数至少每年翻一番。

至2000年11月底,广东电信的基础业务用户数为75440户,多媒体(互联网)用户达到1916291户;●电路出租业务市场需求随着电信运营商和通信量的增多呈现大幅度增长。

至今年11月底,广东电信共出租2M电路21500条,网元出租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7。

8%;●寻呼业务由于受到移动电话业务的强烈替代正在逐渐萎缩。

寻呼业在经历了合并重组后,中小寻呼台逐渐倒闭或被兼并、收购,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被保留下来,并逐渐从单一的寻呼业务向提供丰富的资讯信息发展。

过去5年中,促使我省电信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广东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过去5年,广东经济虽然由于宏观调控增长速度减慢(增长率保持在8%-11%之间),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可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前未所有的发展。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风波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风波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吴中超刁军3 32011 年第 54 期( 总第 23 98 期 )
有完成� 由于企业内部改制不彻底导致经营管 理水平落后, 企业业绩必然难以长期支撑海外资 本市场股价, 导致很多海外上市的中国国企股价 较发行价跌去很多, 持续走低 � 所以说, 一个不 经历长期扎实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不可能在海 外资本市场取得持续成功� 二� 一些中小型国内企业存在非融资性的海 外上市目的� 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 多数企业规模较 小, 往往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进军国外资本市场, O ) 的审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避开首次公开发行( IP 查程序�国内主板市场门槛较高且监管严格, 上市 周期较长, 对借壳等上市方式的监管审批时限也较 长,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上市机会�而国外一些资本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为这些企业创造了上市的条 件�此类企业重点追求挂牌, 以获得上市企业的特 殊待遇� 赢得政府重视� 享有国际企业声誉等, 而不 会在意上市后的融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 国内企业股改尚没有彻底完成, 企业 股份不能实现全流通, 特别是国内上市企业发起 人股份的限制性条件使得国有企业上市的选择 也偏向境外上市� 同时 , 管理者期权激励因素也 是一个重要的非融资性海外上市驱动因素� 企 业选择国内上市, 管理者不能享受期权待遇, 作 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利益攸关方 " 的特殊利益 集团, 出于自身利益出发而选择境外上市� 以上这些非融资性企业的海外上市目的, 由 于眼光的短视性和管理者的功利性 , 造成很多中 国企业当局仅仅注重企业的短期财务包装, 忽视 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可持续性, 引起国外投资者 对中国概念股从上市之初的短期追捧到后来的 纷纷做空抛弃 � 三� 上市企业缺乏持续竞争力维持企业形象� 企业持续竞争力是企业在动荡且不确定的 生存环境下, 为适应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而构建� 整合与重组企业内外部各种战略资源, 从而具有 的能够持续为其所处的复杂生态系统中各利益 相关方面带来价值增值的动态能力� 从这个定 义, 我们看到持续竞争力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 "持续性 " , 指这种能力是持续的能力, 而不 "价值型" , 是短暂的; 二是 指这种能力是能为企 业利益相关方面带来价值增值的能力, 不能带来 价值增值的其他能力不是可持续竞争力 � 深入考察一些国有海外上市企业, 尤其是中 小型国有企业 , 其往往缺乏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企业形 象不稳定 � 一方面, 企业的 核心能 力不 强, 创新水平不高 , 企业的竞争力更多的是表现在 成本和价格优势, 但在近年来国际原材料价格的 大幅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条件下, 中国 一些国有企业在同国外同行业企业比较中, 逐渐 丧失了竞争优势, 产品与服务缺乏竞争力, 加上技 术与管理水平落后, 上市之初的竞争力昙花一现, 缺乏竞争能力的持续性� 另外一方面 , 一些国有 企业由于改制时间不长, 受传统体制等因素影响, 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多价值 �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 债权人� 政府� 员工� 管 理层和社会公众等�由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投 资者很成熟, 他们不仅仅看重企业的财务报表数 字, 而且从价值回报层面考察企业, 因而他们对那 些利益相关者, 特别是投资者价值回报低的中国 企业采取打压和冷落也就情有可原了� 四� 许多海外上市企业缺乏可持续的企业发 展战略规划 � 不少中国国有企业高管认为企业成功在海 外上市了就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终 极目标 " , 在 企业上市成功后对海外上市后的后续工作重视 不够, 在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扩大企业影 响力等方面没有后续跟进措施 �实际上, 国有企 业海外上市仅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 新的开始, 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如果这个时候企 业不进行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规划设计 , 很有可能 在面对更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下, 企业经 营业绩迅速滑坡 , 甚至达不到国外资本市场的监 管门槛而被停牌或退市� ( 申明摘自 �国有资产管理� 2 01 1 年第 8 期 �中国 企 业海外上市风波的原因剖析与对策� )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简介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简介

5
SPAC 特殊目的并购公司
SPAC是出于完成一个商业并购的目的而成立的公司,它的合并对象是一个未确定的运营中的商业实体 SPAC通过IPO筹集资金,其唯一目的是并购一家运营中的商业实体。 并购行为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商业合并方式进行,包括:现金,股权,债权或者这些方式的结合 优点:费用少, 时间短(3-6月),直接利用SPAC 资金,无需审批 流程
2
红筹模式
大红筹模式 境内企业履行行政审批或者备案程序,采取收购,换股或行政划拨等方式,将境内企业权益注入到境外上 市实体之中。一般为我国内地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是具有国务院各部位或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如中国五 矿,中国粮油,上海实业 小红筹模式 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履行行政审批程序 1. 设壳:境内企业实际控制人在开曼群岛,维尔京,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 2. 并购境内企业:SPV基于评估价格,收购境内企业股权,境内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此时尚无须支付 股权转让款) 3. 境外基金增资进入SPV 4. 支付收购对价。SPV 获得境外基金后向境内企业股东支付并购对价(3个月内,特殊情况可延至6个月60% , 1年内全部付清) 5. 控股股东将所得款再借给境内企业。基金不允许股东“落袋为安” 6. SPV将从境外基金处获得的其余资金增资或提供股东贷款投入境内企业 7. SPV 上市,基金退出
24
目录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简介
严格保密
2010年11月 年 月
目录
境外上市方式 境外上市基本流程 美国上市要求 香港上市要求和流程 常用的美国上市公司公告 纳斯达克网站的应用
1
境外上市的方式
直接上市 IPO 需报证监会审批 间接上市 买壳上市 境内公司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的境外上市公司(壳公司)取得上市地位 “反向收购”,壳公司向境内公司 定向增发股票, 境内公司的资产注入壳公司 手续简单,无需审批,时间短(6-8月),成本低,费用少 ,成功率高 募集资金有限; 壳不够干净 红筹模式

【精品】境外上市及外资并购所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

【精品】境外上市及外资并购所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

境外上市及外资并购所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境外上市及外资并购所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一、境外上市简介境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

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

境外直接上市即直接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的登记注册,并发行股票(或其它衍生金融工具),向当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

即我们通常说的H股、N股、S股等。

H股,通常,境外直接上市都是采取IPO(首次公开募集)方式进行。

境外直接上市的主要困难在于是:国内法律与境外法律不同,对公司的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也不同。

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公司需通过与中介机构密切配合,探讨出能符合境内、外法规及交易所要求的上市方案。

由于直接上市程序繁复,成本高、时间长,所以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以间接方式在海外上市。

间接上市又称红筹上市,即国内企业在境外注册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取得国内资产的控制权,然后将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

间接上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

买壳上市又称反向收购,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融资能力已经相对弱化的上市公司来取得上市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境外上市的目的。

造壳上市是指公司在境外注册公司,或收购当地已存续的公司,用以控股境内资产,而境内则成立相应的外商控股公司,并将相应比例的权益及利润并入境外公司,以达到上市的目的。

两者本质都是通过将国内资产注入壳公司的方式,达到拿国内资产上市的目的,壳公司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拟上市公司。

间接上市的好处是成本较低,花费的时间较短,可以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

二、境外直接上市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一)境外直接上市的主体及设立1、主体:股份有限公司《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第二条】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批准,可以向境外特定的、非特定的投资人募集股份,其股票可以在境外上市。

企业境外投资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境外投资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境外投资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境外企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

今年5月份以来,市政协海外联络委员会先后走访了市工商联、市外经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查看了相关资料,并多次组织委员到江苏胜阳集团和江苏春兴集团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中,委员们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在企业境外投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成功经验,同时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当前我市境外投资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指导和引导企业搞好境外投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海外企业在我市的发展**市境外企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至1997年**市经贸委共批准境外投资企业17家,注册资金1万至195万美金不等,规模较小,加之审批时要求不严,到1997年底对境外投资企业调查清理时,已批准的企业没有一家存活下来。

至此,境外投资企业的审批权收回到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从1998年至今,我市共获得外经贸部及商业部批准的境外投资企业4家,即江苏胜阳集团的赤道几内亚胶合板厂、江苏春兴集团的印尼铅合金厂、江苏永业集团的孟加拉纯净水厂及**市一建集团的柬埔寨分公司。

目前,这这四家企业经营良好,积累了一定的海外投资经验,为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多年来境外办企业的经验教训加以认真回顾和总结,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从盲目被动到理性化思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春兴集团开始去境外投资,走过一些弯路。

此后,集团在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在泰国、印尼建立了两个分厂,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铅再生企业。

二是选择与我国关系较好的国家投资办厂。

如东盟、南非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

春兴集团的泰国分厂被我国驻泰大使馆誉为中泰企业友好合作之典范,享受泰国政府授予的免税权,成为我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访泰必观的企业。

中国化工旗下埃肯公司挪威上市

中国化工旗下埃肯公司挪威上市

动 埃肯公司转型升 级 成 为一家全 球化 、高 价值 的硅产业
专业 公司,上市也是其 中重要一 步。此次 上市后,蓝 星将
继 续支持 埃肯 业务发展 ,强 化其 在所 有细 分业务 领域 的
市 场地位 ,为 客户提 供全方位 服务。
(本刊讯 )
“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评估指南发布
近 日,国 家 制 造 强 国 建 设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印 发 ((“中国制造 2025”国家 级 示范 区评 估指 南 (暂 行 ) ,
员单位职责 分工。
(本刊讯 )
我对进口苯酚反倾销调查
商务 部3月26日发布公 告,即 日起 对原 产于 美 国、欧
盟、韩 国、日本 和泰国的进 口苯酚 进行反倾销立 案调查 ,
倾销 调 查期 为2016年 10月1日至 2017年9月30日,产业 损
害调查 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
78 Ⅲ flIl和I化 l:2018·04

照 “中国制造 2025”中有 关定 量指 标 ,主要 考察 创新 驱
动 、质量 为先 、绿色发展 、结 构优化 、人 才为本等 方面;
定性 指标主 要考 察 创新 驱 动 、结 构优化 、人 才为本 、工
作保 障等方面。
(本刊讯 )
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发布
根 据 关于重 大 海 上 溢 油应 急 处 置 牵头部 门和 职
引导 地方 围绕 当地制 造 业优 势产业 发展 ,形成一 批 “中
国制造 2025”标 志性成 果 ,输出一批 有效破 解制造 业 发
展 瓶 颈 的典 型 经验 和 成 熟 模 式 ,示范 引 领全 国 加快 制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企业在国内与海外上市的比较一、国内上市要求:(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二、海外上市的标准要求:(一)、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可以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两个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要求。

1.主板上市的要求:(1)上市前三年合计溢利(溢利是指利润总额)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2)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为25%(如发行人市场超过4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0%);(4)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6)信息披露: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7)包销安排:公开发售以供认购必须全面包销。

2.创业板上市的要求:(1)业务纪录及赢利要求:不设最低溢利要求。

但公司须有24个月从事“活跃业务纪录”(如营业额、总资产或上市时市值超过5亿港元,发行人可以申请将“活跃业务纪录”减至12个月);(2)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3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5%(如市值超过40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量可减至20%);(4)管理层、公司拥有权:在“活跃业务纪录”期间,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信息披露:按季披露,中期报和年报中必须列示实际经营业绩与经营目标的比较;(6)包销安排:无硬性包销规定,但如发行人要筹集新资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列的最低认购额达到时方可上市。

(二)、美国——纳斯达克标准一:(1)股东权益达1500万美元;(2)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最近3年中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3)110万的公众持股量;(4)公众持股的价值达800万美元;(5)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6)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7)3个做市商;(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标准二:(1)股东权益达3000万美元;(2)110万股公众持股;(3)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达1800万美元;(4)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5)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6)3个做市商;(7)两年的营运历史;(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融资路径分析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融资路径分析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融资路径分析一、美国上市特点(一)中国企业在香港、美国和新加坡上市比较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主要为香港、美国和新加坡。

下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将亚洲总部设在香港,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具有地理、文化与资金方面的优势。

香港联交所为鼓励内地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赴港上市,于2004年初专门修改了上市规则,放宽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在赢利与业绩连续计算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型国有企业赴港上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与香港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因此新交所鼓励中国内地的中小民营企业赴新加坡上市,近年来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较快。

美国投资者对网络等高科技股票的认同度极高,且美国新上市市盈率一般高于香港和新加坡,融资额也较高。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2004年三地公开发行的普通股平均融资额美国是香港的2.23倍、新加坡的21倍。

另一方面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相对严格,上市成本较高。

(二)美国资本市场特点1、巨大的资金来源。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总市值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

2、较高的公司市值。

全球主要股市“市盈率”比较(截止2006年底)美国证券市场崇拜高品质、高成长率的企业。

企业在美国上市能以更高的市盈率筹到更多的资金。

多数成长型企业选择美国股市,尤其是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比如雅虎、亚马逊等,均享有近200亿美元的市值。

3、极大的市场流通量。

美国股市是世界上流通量最大的市场,2006年平均日交易额超过800亿美元。

4、成熟而有经验的投资者。

基金是美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散户作用较小。

企业在美国上市能够获得一批成熟和有经验的股东,并拥有相当稳定的高市值。

5、严谨的法律,极高的透明度。

美国股市的法律保障和透明度,不仅能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内部文化,而且能吸引更多世界级投资者。

6、良好的退出机制。

根据不同的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情况,美国证券市场退出方法主要有:二级发售、限制性股票出售、职工股权分配计划等。

中国企业如何到美国上市

中国企业如何到美国上市
发行公司需聘请一家股票交易登记商,年费用为 1500 美元-3000 美元。发行 公司还需聘用公关公司负责宣传,费用取决于公关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股票发行 后,发行公司需定期向美国证券管理部门提交年报,遇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应及时 按规定管道和程序披露,发行公司需与咨询公司签定长期咨询合约,在咨询公司 严格的指导下行事。咨询费通常为每月 5000 美元左右,按月支付。
NYSE
〖纽约证券交易所〗
流 通 110万 股
股 东 2000人
税 前 净 收 入 250万 美 元〔 上 一 财 政 年 度 〕或 税 前 净 收 入 200万 美 元〔 前 两 年 〕
流 通 市 值 900万 美 元 或 股 东 权 益 180万 美 元
近日中国证监会规定,企业在海外主板市场上市必须达到净资产四亿元 人民币,是指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主要证券交易所, 而 在 美 国 NASDAQ、 新 加 坡 证 券 交 易 所 等 地 上 市 则 不 需 要 。 特 此 说 明 。
1 发行规模:一般而言,发行规模越大,相对发行成本越低。 2 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着企业是否有条件上市,而且也 影响着企业的发 行费用。管理水平高,企业包装工作量就小,企业包装的费用就相对少一些。 3 重组难度:我国的企业通常拥有许多子公司、孙公司,有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产 权不明,业务混杂。为了在海外上市,通常需要对企业进行重组。重组难度大小将直接影响到 上市的各种费用。 4 发行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如果发行企业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股票很容易发行, 发行企业在与承销商的谈判中就可以要求适当降低承销费用(承销折扣)。反之,如果发行难 度很大,承销商就会要求较高的承销费用。
企业
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 关产业部门

中概股做空动因分析

中概股做空动因分析

中概股做空动因分析
中概股指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做空报告和做空机构对中概股的做空行动。

做空动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会计问题:中概股做空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对其财务报告的质疑。

一些做空机构指责一些中概股存在财务造假,如虚增营业收入、高估资产价值、通过关联交易来虚增利润等。

这些财务问题如果被证实属实,会影响到公司的信誉和股票价格。

2. 法律风险:中概股上市在境外,受境外法律和监管机构的监管。

一些做空机构会对中概股公司是否遵守当地法律和监管规定进行调查和评估。

如果发现中概股有违法和违规行为,会引发做空行动。

3. 商业模式:做空机构也会对中概股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查和评估。

如果发现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或存在漏洞,会对股票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中概股公司依赖于低价劳动力和廉价原材料,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或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4.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中概股做空动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或出现经济下滑,会对中概股的盈利和发展造成压力。

一些做空机构会根据经济预测和判断,选择做空那些在经济不稳定时容易受到影响的中概股。

5. 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中概股做空的一个动因。

一些中概股公司的业务受限于政治和地缘政治因素,如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关系紧张等。

做空机构可能会抓住这些政治风险,认为这些因素会对中概股的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对我国互联网海外上市潮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互联网海外上市潮的几点思考
中心特邀 研 究 员 , 克 思主 义研 究 网总编 辑 。 马
解读 :9 9到 2 1 互联 网企 业经 历 了五 波上 市潮 , 1波 :9 9 2 0 19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第 1 9 - 0 3年 , 表 企 业 : 代 中华 网 、 新浪 、 易、 网 搜孤 : 第
2波 :( 4 2 0 2 0  ̄ 0 5年 , 表 企 业 : 大 、 讯 、 度 ; 3波 :0 7年 , 表 企 业 : 里 巴 巴 、 ) 代 盛 腾 百 第 20 代 阿 巨人 : 4波 :( 0年 . 表 企 第 2) 1 代 业 : 考 林 、 当 网 、 酷 。 ht:/ ww. e. m. /mc / 0 /5 7 A 0 5 7 57 7 hml 麦 当 优 t /w p e t o c a l 2 1 0 0 / 2 1 0 8 5 0 . t n c n e 1 1 0 s
次 于 腾 讯 和百 度 。
期扎 堆在美 国上市 , 有人称此为 “9 9 2 1 年互 19 — 0 1 联 网企业第五波海外 上市潮 ” , ① 这再次 引发人 们 对 中国互联 网企业 为何集体海外上市的思考。
二 、 资控 制 中 国互 联 网 外
2 1 年 5 5日, 0 1 月 中国领先 的移动安全 服务
对我 国互联 网海外上市潮 的几点思考
口谭扬芳
( 中国社会 科 学 院 马 克思 主义研 究 院 , 北京 10 3 ) 0 7 2

要 : 文从 中国互联 网纷 纷海 外上 市 的现 象入手 , 本 分析 了外 资控 制 中国互联 网的现状 、 因和 未 来 , 出 原 提
高度 关 注境 内互联 网纷 纷 海外 上 市对我 国意识 形 态和文化 安 全的 潜在威 胁 。

在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监管门”之解析

在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监管门”之解析

1背景。在 O C B上市的中国公司高峰时有数百家 . TB
之 多 , 均 股 价 只 有 0 9 元 ,基本 无 法 融 资 ,大 多 数 平 . 美 0 公 司都被 套 在那 里 。而这 几年 通过 A O方 式 融资 并上 市 P
样 ,也是 良莠 不齐 的。P A B在 2 1 年 7月 1 C O 00 2日指 出 , 国有 4 家会 计师 事务所 为 中 国企业 出具 审计 报告 , 美 0
的一个 交易中介系统。
■ 计0 新 2 会 1 1 . 6
Moe A cu t g d m coni 探 索 论 坛 n
民 币 )让 一些 原本 想凭借 真实 财务 数据上 市 的优质企 业 , ,

索取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的股份。而有这种需求的国内公
司确 实有 很 多 ,这些 企 业 老 总 听说 能 帮助 融 到钱 或 能 上
穷 尽 的 审查 、投 资人 的质 询 、媒 体 的追 踪 、美 国证 交会
资金。A O模式能在借壳上市 同时实现私募融资 ,已经 P
逐 渐 取代单 纯反 向收 购 ( T B ,成 为赴 美上 市 的主流 O C B)
和股民的起诉 、高昂的律师费用 、做空基金 “ 猎杀” 、高
额 的罚 款 、停 牌 ,甚 至勒 令 退 市 。从 这 一 两 年起 诉 数 量
的大量成功案例 ,引发了中国企业借壳上市和海外融资
的热 潮 。而 AP O方 式最 吸 引人 的一点 就是 能够 快 速帮 助
这些事务所 的合伙人数量都在五人以下。 目前大都是 以
国外会 计 师 事务 所 承接 审计 业务 后 转包 给 中国 国 内会 计 师事 务所 , 由双 方合作 进行 。为节 约成 本 ,审计现 场和 审 计 底 稿基 本 都是 由 国 内的会 计 师事 务 所 完成 ,再 以邮 件 形 式 发 给美 国的会 计 师 进行 审 核 ,有 些项 目美 国 审计 师

经济法真实案例

经济法真实案例

经济法真实案例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法领域涌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真实案例。

我认为其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案例是马云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集团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关于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一事的纠纷。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IPO之一。

然而,阿里巴巴上市后不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阿里巴巴的财务报告和会计实践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SEC怀疑阿里巴巴的财务报表存在虚报销售额和利润的情况,并指控阿里巴巴未能披露足够的风险因素。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因为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是中国新经济的代表。

此案件的结局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和法律合规程度有重要影响。

阿里巴巴与SEC的纠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法问题。

首先,虚报销售额和利润违背了《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相关规定,该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真实、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其次,阿里巴巴被指控未能披露足够的风险因素,这违反了披露要求,并可能误导了投资者。

最后,此案件还涉及到阿里巴巴在跨国经营中的税务和会计策略是否符合国际规范。

阿里巴巴与SEC的纠纷最终在2016年得到解决,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协议,阿里巴巴同意支付2050万美元的罚款,并改进其会计和披露实践。

这是美国SEC迄今为止对中国公司的最大一笔罚款。

这个案例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和经营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这个案件表明,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并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另一方面,这个案例也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运营时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合规挑战,尤其是在财务报表和披露方面。

这个案例对于中国的经济法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促使中国加强国内经济法制建设,提高公司的法律合规意识和能力。

同时,这个案例也为中国经济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案例,为未来的案件审理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马云公司阿里巴巴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之间的纠纷是中国经济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案例之一。

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为什么不理想

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为什么不理想

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为什么不理想张同功;赵雪霞【期刊名称】《国际融资》【年(卷),期】2010(112)002【总页数】4页(P34-37)【作者】张同功;赵雪霞【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金融领域是中国与日本今后加强合作的重点,但是就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来看,主要上市地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等传统市场,新兴市场中伦敦证券交易所也已形成中国板块。

而在日本上市的公司仍然非常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在障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日本资本市场适合中国企业上市吗?日本资本市场发达,具备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基本条件日本是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证券市场,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国各类企业日本上市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一层次是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广岛、福冈、新泻、札幌八家交易所的主板市场。

东交所创设于1878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证券市场。

从股票总市值和上市公司家数来看,东交所都具备较强的实力,从股票总市值来看,是仅次于纽约交易所的第二大交易所。

如下图所示:第二层次是东交所的市场二部,即中小板,中小板借助一板市场的监管和组织模式,其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开设的板块;第三层次为新兴的“MOTHERS(Market of the high-growth and emerging stocks) 创业板市场”。

MOTHERS在融资功能、流动性两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面向新兴企业的市场,它以具有高度成长潜力的企业为上市对象,不论行业种类,只要拥有独特的先进技术和技能、并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均可成为MOTHERS的上市对象。

相对于中小板,MOTHERS专注于具有高度成长潜力的企业;第四层次为OTC市场,即JASDAQ市场,也称为店头市场、柜台交易市场,是风险性企业筹资的主要市场。

日本OTC市场以吸引中小公司挂牌为主。

有些被交易所摘牌的公司也进入OTC市场交易。

此外,日本资本市场资金量非常充足,目前,日本散户个人资金高达140000亿美元,此资本池(capital pool)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又有70000亿美元为现金,这是单一国家中绝无仅有的。

审计案例——绿诺科技财务舞弊分析

审计案例——绿诺科技财务舞弊分析

审计案例——绿诺科技财务舞弊分析“审计案例”最终案例分析报告学院会计学院专业会计学生编号姓名13141301朱宏13141305周敏13141306甄199海外借壳上市审计问题——基于绿色和平国际金融诈骗事件1、案例背景的分析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主要有两种方式:首次公开募股和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基本方法是,非上市公司的股东通过收购空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来控制空壳公司,然后空壳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其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与首次公开发行相比,借壳上市具有门槛低、耗时短、程序简单等优点,受到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青睐。

近年来,已有350多家中国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在美国上市,最大市值超过500亿美元。

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对美国资本市场缺乏了解,一个由美国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机构组成的利益链条应运而生。

这种商业模式的故事很容易讲:向中国企业家推销这一特殊的“美国梦”,然后向海外投资者推销中国的经济理念和工业理念,如新能源和环保。

华尔街投资者曾将“中国制造”公司(即在海外上市、在中国注册的公司,或在中国内地拥有业务和关系的中国概念股)的“市场容量”理解为“定量数据”,因此它们的溢价高于平均市场水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底,当时大连鲁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诺科技)因财务欺诈成为第一家从美国撤出的中国公司。

从咨询公司的查询到退市只花了23天。

中国概念股被推到风口浪尖,信任危机爆发。

9 XXXX年初,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潜在的财务问题将340家中国企业纳入调查范围,并向做空研究机构提供了“黑名单”。

其中一些中国企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外财务报表不一致;经常更换审计师或使用不知名的审计师;公司的利润趋于完美,这令人难以置信。

企业利润持续增长,违反了股票市场波动规律。

缺乏股息和反复发行股票和债券,公司运营不透明等。

在“猎取”中国概念股的过程中,也有一个由券商、对冲基金、市场研究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利益链。

美国上市的优劣

美国上市的优劣

一、美国上市的优劣概述一)、优势:1,上市快在美上市最快1年挂牌,上市成功率达99%。

在中国,一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想要在国内主板上市,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证监局“辅导期”,从申请到正式挂牌平均需要1-2年时间。

如果不幸需要“动大手术”,企业则随时可能折腾上3年才得以在国内主板上上市。

因此,急于融资的企业大多选择海外上市。

在境外资本市场中,中国人最热衷新加坡、香港和美国,而美国又是近10年来最受中国企业青睐的地点。

据统计,2010年共有42家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占全年美国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近25%;与此同时,却有超过1200家企业在A股排队,艰难等待上市。

美国有三大证券交易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此外还有纳斯达克另设的“公告板市场”(OTCBB)。

在美上市的成功率超过99%,只要严格遵守正确步骤,上市准备过程还会很短:在最受中国企业青睐的纳斯达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个月就可以搞定,在OTCBB上市最短只要5至6个月便能完成手续。

2,门槛低财务状况真实即可上市,公司优劣“无关紧要”。

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纳斯达克最大海外市场。

除了解决“远水不解近渴”的烦恼,上市门槛低,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当初选择在美上市的重要原因。

与国内主板实行的审批制不同,美国对新股上市实行注册制,即对发行人发行证券,事先不作实质性审查,仅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这意味着发行证券的公司业绩如何并不在监管范围内,仅需要对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无权对证券发行行为及证券本身作出价值判断。

同为创业板,纳斯达克却并不像中国创业板“好中选优”、而是让市场自己去选择和淘汰。

正如有业内人士评论,不久前在美国受热捧的当当网和优酷网,若以登陆中国创业板的定量业绩指标衡量,很可能“连门都摸不到”。

赴美上市三大风险

赴美上市三大风险

赴美上市三大风险作者:令静来源:《人民文摘》2014年第07期人物简介何鲤,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该所创建于1849年,是华尔街的顶尖律师事务所。

何鲤曾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信达、汉庭酒店、爱康体检、“去哪儿”网站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提供法律服务。

郭冰娜,纽约大学法学硕士,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该所创建于1885年,是世界最大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

郭冰娜曾多次在美国的证券集团诉讼中,代表中国企业应诉。

随着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电商赴美上市步伐的加快,到美国上市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财经话题之一。

据悉,今年已有4只中国概念股在美上市,还有一些企业在等待。

然而,赴美上市的风险也随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鲤和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冰娜就此话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诉讼风险难以规避记者:中国企业为何纷纷赴美上市?何鲤:美国市场有其特别的吸引力。

第一,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对上市企业收入、规模等有些硬性要求,美国市场要求则没那么多,相对比较自由和开放。

中国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不盈利,但有非常吸引人的业务模式。

这些企业也许无法在A股和香港上市,但在美国可以上市融资。

第二,对企业来说,在美国上市时间可控性比较强。

中国的监管机构对上市时间有绝对裁量权,而在美国,只要你符合它的标准,走完流程,没有特别的问题,都会让你上市。

第三,在美国上市对有些企业估值比较有利。

特别是高科技类企业,美国硅谷有很多类似企业已经上市,投资人比较容易做估值。

第四,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后,将来要在美购买知识产权和进行并购,特别是要通过发行股票完成并购,比较方便。

记者:在美上市存在什么样的风险?何鲤:诉讼是一个主要风险。

在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没有集团诉讼,但在美国上市,假如你招股书中披露的东西有问题,美国股民可以和律师联合起来起诉公司及参与上市的承销商。

这可能产生重大赔偿,管理层也可能面对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

企业资产尽职调查报告

企业资产尽职调查报告

企业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使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终极目标或资产的全部情况。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企业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一、我国企业海外企业并购现状随着全旗我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

根据德勤发布的《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的报告。

报告中称,20**年下半年至20**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境外并购大宗交易总共有143宗,总金额达342亿美元。

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企业并购投资者中排名第三,居首位美国和法国。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增速极快。

但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海外海外并购的实践经验,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调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财务尽职的流于形式、财务尽职调查不到位。

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主要对尽职规章调查的调查方式的规范性、调查内容的完整性、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是完善尽职调查,风险防范企业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缺少财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一)财务调查报告只是对于目标企业所有的资料开展简单大力开展的罗列(二)对于并购方的投入产出价值调查不准确,容易落入海外并购陷阱我国企业的许多海外并购案被媒体进行大肆宣传,但其并无结果并没有如预期的提高流通股股东的价值。

这主要是由于对并购的投入产出调查分析不准,未能判断有没有灵活性控制并购风险的能力,对并购所要代价的成本和企业并购承担的风险估计不足,未能准确评价企业并购并购投资业务的回报率,未能有效地回避海外并购陷阱,导致并购失败。

(三)财务尽职报告过于高估企业的发展潜力在并购亏损企业之时,许多企业对于目标的产业发展情况盲目乐观。

缺乏对企业财务承担责任能力的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调查与只停留在账目表面,没有结合企业的市场份额、人力资源和销售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导致诚然目标企业的发展潜能,分散借壳方的资源,甚至使并购方背上沉重的包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标志着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

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书写长袖善舞的历程。

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

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图1 2003年与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与筹资额比较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1美元。

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

图1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

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111.5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

(见图2)图2 2004年中国企业海内外IPO数目与筹资总额对比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尽管2004年国内首发上市的公司数量大于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但是中国公司海外新上市募集的资金量远远大于国内(近3倍)。

这说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为大型企业,募集的资金量较大。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大型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

这与国资委的支持态度、海外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存量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融资渠道的进一步减少。

自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很多过热行业得到了抑制,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

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上升。

由于国内上市的审批与时间上的难度并没有丝毫的降低,加上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企业由此走上海外上市之路。

尽管市场热盼多年的国内中小企业板在2004年中终于推出,但是由于上市的标准与主板完全相同,加之随后暴露出的新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中小企业板并没有真正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前不久,在询价制下的第一支新股华电国际开始招股,经过77家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其发行价最终定为2.52元,发行市盈率约为14.8倍,与询价期间华电国际的H股价格相差无几。

询价制的采用,使国内发行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削弱了国内证券市场在发行市盈率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回顾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成绩确实喜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2003年相比,虽然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保持高速增长(75%),但筹资总额的增长速度(59%)却低于数量的增长速度。

很多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为了取悦精明的国际投资者,不得不降低招股价,减少筹资额。

同样在2004年发生的中国人寿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创维事件等等给所有的中国海外上市企业敲响了警钟,上市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上市后也同样应该严格按照海外的监管要求披露信息,保证上市公司的相对独立性。

香港、新加坡还是美国?当大量的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面对各地市场不同的上市标准、监管要求与文化特色,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总结了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最多的香港、新加坡与美国三个资本市场的不同特色,结合2004年三地新上市中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对三个资本市场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力争帮助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市地点。

1、三地新上市数量比较图3 2003年与2004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IPO中国公司数量比较通过与2003年三地中国新上市公司数量的对比(见图3),我们发现美国与新加坡市场由于以往中国上市企业不多,因此2004年的增长较为迅猛,分别为400%与138%,而香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为30%。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2004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其次是新加坡市场,再次是美国市场。

2、三地新上市筹资额比较图4 2004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IPO中国公司筹资总额与平均单笔IPO筹资额对比从图4可以看出,2004年香港新上市中国公司的总筹资额最多,其次是美国,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筹资总额最小。

对于在三地市场新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平均单笔筹资额,美国排名第一,香港第二,新加坡第三。

由此说明,美国资本市场汇聚的投资资金最多,大规模的筹资往往需要到美国市场挂牌。

3、三地新上市行业比较图5 2004年香港IPO中国公司的行业分析图6 2004年新加坡IPO中国公司的行业分析图7 2004年美国IPO中国公司的行业分析从图5、6、7,我们可以看出:2004年在香港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制造业与通讯/IT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45%,其次是食品/农业、药业/保健品与电子类的企业,分别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12%、9%、7%。

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食品/农业、制造业与通讯/IT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63%,其次是环境、消费品、药业/保健品、包装、纺织等行业的企业。

2004年在美国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通讯/IT(互联网)类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90%,其次为电子类企业。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通讯/IT(互联网)类的企业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较高。

而香港与新加坡市场,制造业与通讯/IT行业的上市公司均占较大比例,只是新加坡上市的食品/农业类中国公司所占比重高于香港较多,可能的原因是此类公司大多属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更偏向于在新加坡上市。

同理,新加坡2004年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没有金融、能源、房地产类股票,此类公司多选择在规模相对较大的香港市场上市,而环境、纺织类股票在新加坡较受欢迎。

4、三地新上市时间比较图8 2004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各季度IPO中国公司数量对比从图8可以看出,香港市场第三季度新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较少,而相对来说第四季度是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的旺季。

2004年第三季度全球股市的状况低迷,因此新上市数量相对较少。

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与观察,每年年底各个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较多,市场环境较好。

5、三地新上市市盈率比较表1 2004年中国公司IPO三地市盈率汇总表(其他:属于该企业上市前一会计年度亏损或盈利极少的情况,市盈率无法正常揭示企业的投资价值)从表1可以看出,2004年在香港新上市的大部分中国公司市盈率在10—20倍之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大部分中国公司市盈率在10倍左右;而在美国新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市盈率分布并不规律,但总体上,在美国新上市市盈率比香港与新加坡略高。

图9 2004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IPO中国公司平均市盈率对比从图9可以看出,在美国新上市的平均市盈率最高,其次是香港、然后是新加坡。

6、三地新上市企业性质比较2004年,三地市场中香港与美国均有中国国有企业新上市,而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基本为民营类企业(见表2)。

表2 2004年国企在香港、美国IPO情况上市地点国企新上市数量(家)国企新上市占中国企业新上市数目比重国企新上市筹资额(百万美元)国企新上市筹资额占中国企业筹资额比重香港13 30%5608 80%新加坡0 0 0 0 美国 2 20%2740 77%图10 2004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IPO中国企业性质比较从图10可知,国有企业尽管只占2004年所有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的18%,其筹资额却占筹资总额的75%。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推论出: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案例中,比较大的IPO项目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

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尽管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崛起,但是其规模与质量还不能与优秀的国有企业抗衡。

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一般首选香港,并会考虑在香港与纽约两地挂牌。

2004年没有国有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说明新交所因自身规模与地位所限,暂时对中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吸引力。

7、三地新上市的特点与区别总结图11 2004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IPO中国公司数量比重图12 2004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IPO中国公司筹资总额比重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香港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联交所已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展示自己的窗口。

与新加坡、美国相比,香港具有地理、文化与资金方面的优势。

因为靠近中国大陆,香港与内地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传统。

香港历来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联交所全球排名第8,在香港的资金来自全球,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将亚洲的总部设在香港,因此,从香港筹资等于是从全世界筹资。

所以,很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首选香港。

香港联交所为了鼓励内地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赴港上市,于2004年初专门修改了上市规则,放宽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在赢利与业绩连续计算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大型国有企业赴港上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中芯国际由此成为新的上市规则下香港上市的第一支国内股票,尽管上市前的会计年度没有盈利,但由于市值与现金流等指标符合修订后的上市规则,中芯国际得以在港顺利上市。

相对来讲,新加坡与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企业比较陌生。

但是,从我们分析的数据来看,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极其迅猛(2002年为0,2003年为14家,2004年为31家)。

近两年新交所加大了其在国内的宣传力度,鼓励内地的中小民营企业赴新加坡上市。

新交所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泛亚州的证券市场,中国企业自然成为其招募的主要客户群。

与香港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的整体规模较小,因此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

2004年在美国市场新上市的中国企业以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企业为主。

这是由于美国投资者对网络等高科技股票的认同度极高,而美国新上市市盈率一般高于香港和新加坡,筹资额较高。

但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是三地市场中最为严格的,而且在美国上市的成本相对较高,上市后的维持费用也不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