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总复习方略
中考记叙文复习要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复习要点及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⑴从描写的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⑵正面描写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⑶侧面描写作用: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三种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⑴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手段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A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B与……形成对比,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C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对情节起补充作用。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
⑴第一人称作用: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⑵第二人称作用:给人以亲切感,情感抒发更加直接自然。
⑶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5、记叙线索:A以物件为线索(看题目)、B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找文中感情变化鲜明的词语,)C 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A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B一语双关。
作用: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指题目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示例:运用……修辞,把……比作……7、如何分析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
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二、考点归纳及解题思路(一)概括内容,归纳主旨。
考试说明:(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2)理清文章的思路。
1、概括内容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感知,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一般以概括题的形式出现。
它涉及对文章的要素、段落层次和脉络线索等知识的把握和应用。
主要有三种类型:概括全文,概括片段,概括场面。
(1)全文概括解题思路:这类题目所涉及的文章以写人记事居多,学生答题时首先要明确主人公是谁,可以用“谁干什么”,;有些文章内容比较多的话,也可以用“起因叙述侧重点结果”来组合答案。
这种题多是简答形式,目前看在中考的使用率不高。
(2)片段概括解题思路:这类题目更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是目前考试中使用率比较高的题型。
做这种题目时,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
思考顺序:概括的是什么内容的片段——是文章的哪些段落(分层)——怎样概括。
指导学生做这类题目,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如何用短语或简单的句子来概括。
一定要把握好短语和句子中关键词的选择,可以从叙述的重点、主题或者出现的频率等方面来综合判断。
(3)场面或场景的概括。
解题思路:场面描写是指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
这类题目的概括要强调时间地点(场所)众多人物及活动。
所以答题的思路可以概括成“什么时候在哪里哪些人干什么”。
2、归纳主旨包括结合全文直接概括主旨(思想感情),概括主要人物(性格品质)/景物(特点)解题思路:这类题以概括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居多。
第一,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第二,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学生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错,主要是概括不全或不准确。
究其实质,还是对文章描写的重点把握不准。
建议老师在训练学生做这类题目时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在概括主旨及思想感情时,要重点注意议论抒情句,开头结尾要尤其注意。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备考攻略
中考记叙文文复习备考攻略中考要求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学习目标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3.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5.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订)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分类:1、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等;2、按记叙的内容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
二、记叙文的特点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写人物或事件,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记叙文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记叙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便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拉近感情距离,便于情感交流。
3、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顺序指记叙文材料的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风筝》《背影》《永久的悔》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跌宕起伏,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等。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囚绿记》《孔乙己》作用:a补充交代……情节,丰富文章内容;b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c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分辨方法:一般情况下,倒叙看开头,插叙看中间,补叙看结尾。
(四)记叙线索及作用:1、线索类型(1)以时间变换为线索;《森林和草原》(2)以地点变换为线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3)以人物的行踪(见闻)为线索;《孔乙己》(4)以事件为线索;《山中避雨》(5)以物品为线索;《风筝》(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记叙文复习提纲
记叙文复习提纲第一步:速读语段、把握内容一般来说,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阅读全文,了解语段大体内容,明白作者在文章里记了哪些事,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
总之,在第一遍速读全文后要有一个总体印象,对语段内容要有一个大致了解,以便更深入地研习语段,解答问题。
第二步:仔细品味、归纳中心散文可分为多种,有叙事的,有抒情的,还有写景的;有叙事抒情的,也有借景抒情的等等,但不管哪种散文,一般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要很好地解答问题,必须先归纳文章的中心,这对解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这是在速读语段,弄清大体内容、归纳中心之后。
为了能方便快捷地解答语段后的题目,应先将所有习题浏览一遍。
好处有二:一是可以粗略地了解有哪些问题需要解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浏览习题时有时会激活语段中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某一点的记忆,而这个印象往往就是某道题的答案或答案来源,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速度。
第四步:再读语段、逐一解题前三步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但不是全部。
接下来要做的是再读语段、逐一解题。
在了解语段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浏览所有习题之后,我们对该语段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了。
有了这些前期工作,再解起题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具体如何解题呢?一、寻找寻找是解决某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寻找呢?也就是对一些就某个句子提出来的诸如“××句的用意是什么”“××句是什么意思”、“××句有什么作用”等一类问题,常可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二、变通我们虽然可以从语段中直接找到某些问题的答案,但有时找到的内容如果照搬下来是不合适的,需要作相应的变通。
可在有些语段中,保留关键词语作些变通却是很有效的,三、概括不少时候,我们不能直接地从语段中找到我们我需要的答案,这时只有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了。
例如如果是叙事性的记叙文。
对这类文章,要弄清它的六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复习指导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复习指导中考语文复习要讲究方法,同样多的内容,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教会学生复习巩固知识,会使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更高,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复习指导,希望有所帮助!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①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②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③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①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②一个好故事(好布料);③一个好结构(好设计);④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①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②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③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④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中考记叙文写作总复习
5、记叙文得主要特点:真实性、文学性,即对真实得内容作必要得艺术加工,力求文 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1、来自课本得材料。 ③写社会生活 : 《春天得脚步》、《炊烟》、《小院》、《小镇》这些丰富得材料,有得颂扬改革开放以 来农村得巨大变化;有得表现青少年强烈得求知欲;有得则表现了人民得纯朴、热情、好客,展示了 我们这个时代浓厚得生活气息。
第一步:梳理作文材料
1、来自课本得材料。 ①写学校生活。②写家庭生活。③写社会生活。 2、来自课外得阅读得材料
第三步:强化训练
(一)选材训练: 记叙文写作时,学生往往有材料,但不知选哪个,应试作文选材首先应“小”。 其次选材要
“新”。我们都是平平凡凡得人,做得也是平常小事,但仔细思索,可以在平凡中发掘新得价值。 如有位小作者写《母亲》:下雨天,母亲给我送伞,又把自已得雨衣给了我得同学,从而把母爱 由对自己孩子得爱上升为对祖国下一代得爱,突出了文章得中心。
第一步:梳理作文材料
1、来自课本得材料。 ②写家庭生活 : 《散步》、《那不是一颗流星》、《走一步再走一步》、《外婆和鞋》,这些文章有得写对 父母、对子女真挚得爱;有得写敬老爱幼、和睦相处得家庭生活;有得写家庭给子女得影响,教会孩子 如何战胜困难得方法,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首爱得颂歌。
第一步:梳理作文材料
请你比较下列每组题目有何异同?
1、《一件有趣得事》2、 《一件有意义得事》 3、《难忘得一件事》4、《值得回忆得一件事》
1、《十年后得我》2、《我向往这样得环境》 3、《我得心愿》
2023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内容梳理与概括题答题思技巧”复习笔记
记叙文(1)从文章的线索入手一篇文章的材料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
围绕文章线索,即可梳理出行文的思路。
寻找文章线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线索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事情发展顺序,连缀成文。
②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以某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某人为线索。
在这类文章中,某人往往是贯穿全文的人物,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如《孔乙已》中的“我”。
⑤以见闻为线索。
《故乡》就是一例。
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⑥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⑦以感情为线索。
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①梳理全文的思路,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②梳理文章局部的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在段落内划分层意。
(3)从标志词入手①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
②抓住地点转移的词语。
③抓住特殊词语。
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
(4)从关键句入手①每一段段首或段末的关键句、中心句。
②过渡句。
这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暗示行文思路。
③议论句、抒情句。
记叙文中的这类句子往往很重要。
(5)从内容入手①抓住情节转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起因—经过—结果)②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
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总复习doc资料
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总复习记叙文复习知识点记叙的顺序和作用:记叙的人称及作用: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句段的作用:标题作用:小说情节作用:写作手法:常用表现手法特点及作用:一.整体感知故事情节:A.写出文章内容: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一般用主人公做主语)__________(做什么事),__________(结果怎么样)。
(注意:若是特殊时间,特殊情况要点明,结果一般不会是一帆风顺,其中的曲折适当点明)。
B、补充故事情节:先找出已给出情节段落,再概括归纳其它段的内容,概括时注意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或句子)。
抓住主要人物、扣住中心概括全面。
C、找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第一遍读时,先拿出笔在文中划出表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厌恶、高兴、感动、惊喜……)。
方法同B,先找出已给出的词在哪个段落(找范围,再找词语,要体现前后变化)注意这样的文章常涉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D、概括文章中心:这篇文章通过记叙___________(事情),鞭挞/表现了________(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情感)。
二、文题的作用、含义A.含义:从修辞方面理解,语意双关,联系文章内容,表层意义+深层含义(1.结合内容 2.结合人物特点 3.结合文章情感)如:《爸爸的花儿落了》、《阳光照葵花笑》。
B.作用:(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如:《最后一课》《散步》; (2).指出文章主要人物; (3).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4).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关注)。
三.文章开头段的作用结构:(1).点题. (2).引出下文(3).奠定文章基调(4).总领全文 (5).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 (6).留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7)如果发现问句.:(考虑引发读者思考.激起阅读兴趣等内容)。
四、文章结尾作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旨,深化文章中心,前后呼应/照应。
结尾句子好处:A结尾戞然而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中考记叙文复习》
《中考记叙文复习》中考记叙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要素。
首先,在复习记叙文时,要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能够为我们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故事背景。
清楚地认识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品质、行为特点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
而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则能让我们完整地把握整个故事的脉络,从而在答题时能够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要注重对记叙文线索的梳理。
线索就像是串起珍珠的那根线,它能把文章中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
常见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及以感情为线索等。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就是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通过找出线索,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对于记叙文的主旨把握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作者通过记叙一件事或多件事,往往想要表达某种情感、揭示某个道理或者反映某种社会现象。
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意图。
例如《散步》一文,通过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小分歧,展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情节更加生动。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等;环境描写则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比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外貌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的穷酸和迂腐。
另外,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记叙文的一大特色。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一、新课标规定的记叙文阅读局部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归纳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进展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评价感情倾向品味文章语言考察题型主要有:〔整体感知〕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格式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哪些人+干什么〔起因+表达侧重点〕+结果注意系列事件:时空上有变化,句前加时空间转换词语。
如我看到一条河〔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1:故土一课,可分为三局部,段意分别是:〔1〕回故土〔2〕在故土;〔3〕离故土。
根据各局部段意可归纳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土后在故土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土时的复杂心情。
例2:06年河北我看到了一条河21小题:文章表达了“我童年记忆中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答案:〔1〕四岁时单独回家迷路。
〔2〕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
〔3〕回家的路上,在河里学会了游泳。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一、记叙文的分类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记叙中的描写。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6、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7、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考查要点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中考记叙文复习策略.
温故而知新 ⑦对
偶
答题格式: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 音节匀称,音律和谐。
温故而知新 ⑧反 复
答题格式:强调了……意思,突
了……(语气)感情。
举一反三
议论文:比喻论证
说明文: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比喻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说理)更
为形象生动,使人容易明白。
• 打比方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的说明
了……(事物或事理)……的特性。
第三部分 开放性试题
• 感知全文,把握主旨的基 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中考记叙文复习策略
第一部分 句子或文章的语言特色
请对画横线的两句的语言特点作具 体分析。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年岁最大、使用人口最多 使用地域最广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字。
汉字能否万岁万万岁?不会的,它总要变。
分析句子的语言特点或表达技巧 • 回答的角度:
• (1)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分 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②比 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对象的+状态,表达作者…感
情。(使……人格化)
学而时习之 江苏淮安市卷: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
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
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答案要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
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
爱情态,表现出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描写句答题格式
•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情景(画
面),烘托了……气氛,衬托人 物……的心情。
• 通过……描写,表现出人物…… 的特点。
她说话的时候,鹤发鸡皮的脑袋
摇个不停,脖子上的项圈就宝石相撞, 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 用“精光四射、电焊的火花”生动 形象的写出了老奶奶的项圈异常耀眼, 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不得不赞美他 的项圈。(通过描写老奶奶佩戴的宝 石项圈晶莹璀璨和她的动作描写,表 现出老奶奶急于炫耀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总复习方略发表时间:2011-10-25T08:53:31.2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徐桂时[导读] 初三备考复习过程中,阅读方面的复习是难点,其中记叙文阅读又是难中之难。
徐桂时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实验学校110121摘要:文章主要讲记叙文复习中的有效操作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谈中考复习的经验,从而和各位教师朋友共同提高记叙文阅读总复习方面的效率(本文最适合使用语文版教材的沈阳市教师使用)。
关键词:记叙文高效复习方法初三备考复习过程中,阅读方面的复习是难点,其中记叙文阅读又是难中之难。
一些没经验的老师就采用题海战术,让师生都苦都累,且事倍功半。
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一、要了解考纲内容考纲要求:(1)能根据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养成默读习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能够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体味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4)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5)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6)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多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把这些内容领会于心才能更好地指导平时教学。
二、了解中考记叙性文体的考点1、写作思路:线索;记叙顺序。
2、布局谋篇:照应、铺垫、过渡;开头结尾的特点、作用;标题的作用。
3、主题把握:理解文章内涵;围绕中心内容谈体会和启示;结合背景把握写作意图。
4、人物形象:性格、心理感受、精神品质、生活状况。
5、语言: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运用;赏析与品味语言。
三、结合教材和近四年中考原题具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1、对主人公的判断与形象的概括对主人公的判断:(1)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刻画;(2)人物形象鲜明突出;(3)塑造这个人最有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例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背影》中的父亲就是主人公。
但有时也有例外。
例如:(旧教材中)《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文中写他的笔墨并不多,《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叔叔,文中写他的语言也不多,但这两人恰恰是文章的主人公,因为塑造这两个人物最能突出中心,所以说只看字数多少不足为凭。
2、对主人公形象的概括(1)尽量从多方面来概括;(2)运用具体准确的词语或短语。
例如《百合花》中小战士的性格:天真可爱、充满青春活力、憨厚朴实、忠诚革命、不怕牺牲、羞涩、拘谨、腼腆。
3、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描写方法及作用: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心理、外貌、动作、环境、场面、细节描写(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服务)。
作用:运用了______描写,表现了(谁)______的特点和状况(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运用了______的神态描写,反映了人物______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了人物______的特点,表现了______的中心思想。
例如11年6题画线句:“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与身后。
”其作用: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
10年18题:“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慈祥地笑着。
”作用是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慈爱。
4、通过鲜明的写作手法来突出刻画人物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人物______的特点,揭示了______的中心。
例如:《范进中举》中通过前后的对比来塑造人物、揭示中心;《巨人和孩子》中通过巨人的花园前后对比,使巨人最终醒悟。
衬托(正衬和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事物或反面的稍有区别的事物作陪衬,从而突出主题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用:衬托了(谁)______的特点(或心情),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骆驼寻宝记》中作者用其它许多动物衬托骆驼,突出骆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大公无私的好品质。
欲扬先抑:先对描写的对象的一个侧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贬低,而后着重描写要赞扬的方面。
作用:能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突出表现(谁)______的特点,表现______的中心。
例如(旧教材中)杨朔的《荔枝蜜》,作者本是要赞美蜜蜂,可文章开头作者却极力写自己如何讨厌蜜蜂。
他通过自己对蜜蜂的情感变化过程来揭示中心,这就是欲扬先抑。
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既渲染了(或衬托了)人物______的心情,又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情节交待得紧凑明白。
例年18题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心情。
《背影》、《风筝》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也类似。
5、语言赏析可以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也可以让你找出精彩的语言进行赏析。
赏析的三要素是:运用了______(怎样的效果),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______,从而______。
赏析的角度:修辞角度、准确用词角度、描写角度等。
(1)修辞角度: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谁、什么)______的特点,从而表现了______。
例如08年是18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二人合奏时的默契、音乐使他们心灵相融的美妙感受。
”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增强文采,一气呵成,强调了______,突出了______。
设问:突出强调了______,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苏珊·安东尼》中“法庭辩论”那场就有许多设问句、反问句和排比句。
反问:突出强调了______,加强______的语气。
反复:强调了______,突出表达了______。
例如《我有一个梦想》的结尾:“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强调了黑人们对自由平等的渴望,突出地表达了他们争取自由平等的决心。
(2)准确用词角度:扣住准确用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具体分析每个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中所发挥的作用。
例如《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 的“排”字,表现了孔乙己经济拮据但又在表明自己做人清白。
(3)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6、布局谋篇:开头、结尾的特点和作用;线索、标题的作用(1)线索和题目:线索:贯穿文章始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大体可分为三类:实物线索、过程线索、感情线索。
例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风筝》以风筝这一事物为线索。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能是对文章内容和中心的高度概括,也可能是线索穿针引线。
(2)开头、结尾的特点和作用:记叙文开头的特点和作用:总领全文——《回忆我的母亲》、《忆读书》。
开篇点题——《忆读书》、《山中避雨》、《石榴》、《白鹅》。
交待时间地点,引起下文——《山中避雨》、《鹤群》。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风筝》、《小巷深处》。
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回忆我的母亲》、《风筝》、《石榴》、《北京喜获奥运主办权》。
设悬念吸引读者——《“两弹”元勋邓稼先》、《犟龟》。
记叙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点明中心——《忆读书》、《山中避雨》、《我的老师》、《地毯下的尘土》。
深化中心、升华主题——《回忆我的母亲》。
总结全文——《回忆我的母亲》、《忆读书》、《我的老师》。
照应开头——《风筝》、《回忆我的母亲》、《白鹅》。
点题扣题——《小巷深处》、《回忆我的母亲》、《白鹅》、《地毯下的尘土》。
使结尾更耐人寻味——《勇气》、《心声》、《蟋蟀在时报广场》、《小巷深处》。
7、具体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两者兼顾注意侧重)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在文中:总结上文、突出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呼应前文、作铺垫、埋伏笔、充当线索。
在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结束全文引人思考使文章更耐人寻味。
例如:10年19题末段“我泪流满面”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8、内容概括、段落归纳、中心归纳内容概括:谁在______情况下,怎样地做了______事,结果______。
例如:有一次中考题,要求概括事例,满分是3分。
学生答“供我读书”,得1分;答“母亲供我读书”,得2分;答“母亲东挪西借、历尽艰辛供我读书”,得3分。
由此可见,答这种类型题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即:谁在——情况下,怎样地做了______事,结果______。
例如11年14题、09年15题、10年16题、08年13题。
中心归纳:通过记叙______,表现了______。
常见题型:找出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或自己归纳作品主题)。
读了本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启迪、体会)结合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或某一问题的理解与看法。
主题把握的技巧: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也可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还可以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主题。
以上复习方法,再结合教学中生动鲜活的例子,希望对迎接中考的教师朋友有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1、沈阳市08年至11年的中考语文试卷。
2、“百度”网上“语文轩”——《小说阅读与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3、语文版的全套初中语文课本。
4、《初中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