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下列气体中,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A. H2
B. O2
C. N2
D. CO2
2.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A. 铁
B. 钙
C. 碘
D. 锌
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N
B. 2H
C. O2
D. Fe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A. Ag
B. Fe
C. Zn
D. Al
5.如图所示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液体加热
B. 氧气验满
C. 量取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食盐做调味剂
B. 碳酸钙做补钙剂
C.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D. 氢氧化钠做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7.工业上可用氧化钛和金属镁反应制取钛金属,化学方程式如下:TiCl4+2Mg−△Ti+2MgCl2,该化学方程
式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8.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 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C. 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9.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红磷的量可多可少
B.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 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持续减小
D. 最终集气瓶内的液面上升至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10.用如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证明是CO2使石蕊变红
B. ②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C. ③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D. ①②③只能验证CO2化学性质
11.进行如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气泡现象的实验有②和⑤
B. 溶液变色现象的实验有④和⑤
C. 由实验②和⑤,可证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在Fe前
D. 实验③是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
12.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元素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甲、乙的质量比为28:2
D. 物质甲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0分)
13.水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物质,如图显示了家庭净水器工作原理。
(1)含有杂质少的出水口是______(填“出水口a”或“出水口b”)。
(2)净水器产生的废水,进行再利用的建议是______。
14.“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
(1)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使用下列烧烤炉既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又节约能源的是______。
A.燃煤烧烤炉B.木炭烧烤炉C.太阳能烧烤炉
15.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______(填序号)。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酵素食品富含大量的酶、乳酸、乙酸及少量乙醇等物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体肠道与抗氧化等功效。
研究人员对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西兰花酵素制备过程如下:
西兰花酵素在发酵过程中 pH 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发酵过程中添加的糖原为苹果汁,主要为葡萄糖与果糖。
实验中,以葡萄糖与果糖之和表示西兰花发酵液中的总糖消耗情况。
总糖、乙醇、乳酸和乙酸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
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主要被酵母和乳酸菌消耗,醋酸杆菌主要利用乙醇进行代谢,因此糖在前期消耗快,后期平缓减低。
监测发酵过程中西兰花酵素抗氧化性变化情况。
发现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前7 天增加,7 天后趋于平稳,其抗氧化性测定指标相较于抗氧化性高的桑葚酵素高,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酵素食品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3)依据图1,判断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液体2的酸碱性______(填序号,下同)。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4)结合图 2,分析发酵液 pH 值不断降低的原因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被不断消耗,最终为零。
B.西兰花酵素食品中含有少量乙醇。
C.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持续增强。
D.西兰花酵素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17.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名称是______。
(2)关于工业制备蔗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物理变化
B.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A、C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不同
C.为得到更多的蔗糖固体,进行操作C时应将水分蒸干再停止加热
18.工业烟气脱硫中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如图:
(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则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沉淀室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从19-A或19-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9-A计分。
19-A 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制取O219-B 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 。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______ 。
20.如图所示,用细线系住宽1cm 的铜片使之平衡,然后在铜片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1)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片不能保持平衡,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原因______。
(2)若想用如图装置证明铜具有导热性,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
21.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设计A、C的目的是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
22.t2℃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1,
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的证据是______。
(2)下列关于t2℃时,甲、乙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甲<乙 B.乙为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将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3.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研究:
(1)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乙同学依据图2,认为甲同学实验无法确定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其分析的原因是______。
(3)丙同学用传感器测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请判断40s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4.Na2CO3溶液具有碱性,可清洗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Na2CO3溶液碱
性的因素展开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
实验二:将的
[解释与结论]
(1)碳酸钠俗称是______。
(2)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最佳的一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编号),其结论是______。
(3)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小菁将Na2CO3粉末洒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再加适量热水,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______。
(5)解释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反应如下,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 +H2O=NaHCO3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根据氧气的性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判断其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最基础的考点之一,同学们只要抓住要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此类考点就迎刃而解。
2.【答案】B
【解析】
解: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故选:B。
根据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分析解答。
对生命健康的关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因而六大营养素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知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热点,特别是其生理作用、缺乏症、食物来源、代谢过程等内容,更是重要的热门考点。
3.【答案】D
【解析】
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可表示2个氮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
解:A、Ag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B、Fe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5.【答案】A
【解析】
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
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
解:A、食盐具有咸味,食盐做调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钙做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做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食盐具有咸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钙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熟石灰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
解:TiCl4+2Mg Ti+2MgCl2,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D。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TiCl4+2Mg Ti+2MgCl2,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单化变单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
解:
A、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错误;
B、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故正确;
C、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正确。
故选:A。
根据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结合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
解:A、使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减小,但反应停止后,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终集气瓶内的液面上升至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
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
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
解:A、①不能证明CO2使石蕊变红,A错误;
B、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B正确;
C、③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C错误;
D、③中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D错误;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D、实验三中,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分析;
本题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考查,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需要排除水的干扰。
11.【答案】C
【解析】
解:A、产生气泡现象的实验有②、③和⑤,A 错误;
B、溶液变色现象的实验有①、④和⑤,B错误;
C、由实验②和⑤,可证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在Fe前,C正确;
D、胃酸的主要成分不是稀硫酸,D错误;
故选:C。
A、根据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碳产生分析;
B、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分析;
D、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分析;
酸和活泼金属和碳酸盐及碳酸氢盐都产生成气体,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的,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12.【答案】C
【解析】
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反应
的方程式是:CO+2H 2CH3OH。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C.该反应中反应物甲、乙的质量比为28:4=7:1,故错误;
D.物质甲(即C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3:4,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
解答。
13.【答案】出水口a 浇花
【解析】
解:(1)净水器是通过过滤、吸附最后出来的水,为了使水得到充分净化,进水口应该在下边,
出水口在上边;
(3)净水器产生的废水可以浇花等。
故答案为:(1)出水口a;(2)浇花。
根据净水后出来的水能被充分净化考虑;根据废水的处理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净水器净水的过程。
14.【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解析】
解:(1)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2)A.燃煤烧烤炉,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等,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木炭烧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烟尘等对空气造成污染。
C.太阳能烧烤炉,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C。
(1)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特征分析回答;(2)根据烧烤炉的特点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烧烤的特点。
15.【答案】AC Fe2O3+3CO−高温2Fe+3CO2
【解析】
解:(1)A、氧化铁是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碱式碳酸铜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属于氧化物;
C、氧化铝是由铝、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填:AC;
(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
2Fe+3CO2。
(1)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根据炼铁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铁锈蚀的条件与防止锈蚀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混合物使加入的酵母、乳酸菌与液体1混合均匀,使反应更充分 A 酵素发酵过程中,乳酸和乙酸等酸性物质含量增加BD
【解析】
解:(1)酵素食品富含大量的酶、乳酸、乙酸及少量乙醇等物质,故属于混合物;
(2)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使加入的酵母、乳酸菌与液体1混合均匀,使反应更充分,提高反应速率;(3)依据图1,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液体2为酸性,且酸性逐渐增强;
(4)发酵液 pH 值不断降低的原因是生成了乳酸和乙酸等酸性物质;
(5)A.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被不断消耗,但最终有剩余,故错;
B.根据题中信息,西兰花酵素食品中含有少量乙醇,故正确;
C.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前7 天增加,7 天后趋于平稳,故错;
D.西兰花酵素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故正确。
故选:BD。
答案为:(1)混合物;
(2)使加入的酵母、乳酸菌与液体1混合均匀,使反应更充分;
(3)A;
(4)酵素发酵过程中,乳酸和乙酸等酸性物质含量增加;
(5)BD。
依据题中信息和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知识便可顺利完成。
本题难度较小,理解题中信息和酸碱性和酸碱度的相关知识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17.【答案】过滤AB
【解析】
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2)A、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正确;
B、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A、C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引流,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正确;
C、进行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再停止加热,故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过滤;
(2)AB。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A、根据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B、根据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A、C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引流,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进行分析;
C、根据进行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再停止加热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8.【答案】+4 Ca(OH)2+Na2SO3=CaSO3↓+2NaOH
【解析】
解:(1)在化合物中钠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3=0,x=+4;故填:+4;
(2)沉淀室内,氢氧化钙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
2+Na2SO3=CaSO3↓+2NaOH。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化合价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答案】2KMnO4−△K2MnO4+MnO2+O2↑ 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CaCO3+2HCl=CaCl2+H2O+CO2↑ CO2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解析】
解:A:(1)装置中是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2)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时表示氧气已经收集满了;B:(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因此只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1)2KMnO4 K2MnO4+MnO2+O2↑;(2)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
B:(1)CaCO3+2HCl=CaCl2+H2O+CO2 ↑;(2)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A:(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2)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B:(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分析;
书写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条件和箭头的搭配。
20.【答案】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测量加热前后右边铜片的温度【解析】
解:(1)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片不能保持平衡,原因: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
故填: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
(2)若想用如图装置证明铜具有导热性,还需要的操作是:测量加热前后右边铜片的温度,或用手感知加热前后右边铜片的温度。
故填:测量加热前后右边铜片的温度。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A中红磷燃烧,B中红磷不燃烧;
【解析】
解:(1)实验A和实验C中其他条件都一样,只有A中是给铁板加热,而实验C中没有给铁板加热,因此设计A、C的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A中红磷在热的铁板上,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由于接触空气达到燃烧的条件A中红磷燃烧,而B中红磷尽管在热的铁板中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接触空气,没有氧气的参与,不能燃烧,因此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A中红磷燃烧,B中红磷不燃烧;
故答案为:(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A中红磷燃烧,B中红磷不燃烧;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结合实验进
行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
缺一不可。
22.【答案】t2℃时,溶解度a>b,A中固体全溶,B中固体有剩余AC
【解析】
解:(1)t2℃时,溶解度a>b,A中固体全溶,B中固体有剩余,所以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
(2)t2℃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所以
A、溶剂质量相等,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有剩余,所以溶质质量:甲>乙,故错误;
B、乙固体有剩余,所以乙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错误;
D、将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1)t2℃时,溶解度a>b,A中固体全溶,B中固体有剩余;
(2)A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酚酞溶液在pH为8.2时显无色氯化钠和氯化氢
【解析】
解:(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乙同学依据图2,认为甲同学实验无法确定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其分析的原因是酚酞溶液
在pH为8.2时显无色。
(3)40s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2)酚酞溶液在pH为8.2时显无色;
(3)氯化钠和氯化氢。
(1)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
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酚酞溶液在pH为8.2时显无色,进行分析解答。
(3)40s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纯碱或苏打a1、b1、c1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探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弱的影响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
强NaOH
【解析】
解:(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填:纯碱或苏打;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a1、b1、c1,结论是: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pH越大;故填:a1、b1、c1;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3)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弱的影响;故填:探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碱
性强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