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声调第二节汉语的声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话:“抱” [p‘ou13] “报” [pou33] “暴” [pou22]
普通话的音节总数,除一些文言专用音节(如“黁 nún,堧rúan”等)和方言土语专用音节(如“cèi, 夼kuǎng”等)以外,约有1,250个左右。
2. 普通话四声的特点 (1)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平分阴阳) 汉语绝大多数的方言都和普通话一样,平
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类。 阴平声:古代清声母平声字, 少量次浊音声母字,如: 妈、猫、捏、妞、拉、捞、扔 这类都是口语常用字,属于语音演变的
至于入声,在北京话里已经完全消失,阴入和阳入两类 都合并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之中去了,例如“压, 择,笔、目”。
古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
古今调类比较
清 平浊
清 上 浊 次浊
全浊
去
清 浊
入
清 浊
次浊
全浊
平
分
阴平
阴
阳平
阳
上声
浊 上
变
去
去声
入
派
三
声
苗瑶语族声调的演变过程和汉语非常相似。
古代苗语的声调也可以分为平、上、去、 入四大类,也可以根据声母清浊的不同进一步 分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阴入、阳入八类。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调类比较表
普通话调类古调
类
古声母
平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上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去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入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阴平
边低初婚
割织积哭
阳平
麻龙娘油 房田雄锄
泊责急革 白毒浊局
上声
普短古展 买暖老有
百铁塔谷
去声
妇稻市旱 变对社盖 帽漏让望 病大助共 必室客制 木纳日叶
古代的全浊声母在现代汉语大多数方言里都已 经变成了全清或次清声母,只有吴方言和湘方 言还保存着全浊声母,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出声 母清浊和调类的关系。
下面是苏州话平声和去声各分阴阳两调类的例 子:
苏州话阴平[44]和阳平[24]两调类不同,声母的清浊也不一样: 阴平全是全清和次清声母,阳平全是全浊和次浊声母。
各方言在全浊声母清化后阴阳调类分合的情况很不一致, 这里只以北京话为例。
北京话平声仍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类,但是读阳平声的字 除“明.泥、来、人”等次浊声母的字以外,还包括 “皮、台、极、浊、形’等等一大批清声母的字,这些 字中的大多数原来都属于全浊声母。
北京话上声和去声都不分阴调和阳调,原来的阳上和阳 去都合并到去声,上举苏州话分属阴去和阳去两调类的 “试~示”“辈~倍”“栋~动”在北京话都读成了同音。
普通话去声已经包括了阴去声和阳去声两类,再 加上全浊上声,成为普通话四声中字数最多的 声调,上声由于全浊声母分化出去,成为字数 最少的声调。
下面分三类列出例字,这三类在普通话是读成同音的:
全浊上声: 抱 待 受 部 动 断 阴去声: 报 戴 兽 布 冻 锻 阳去声: 暴 代 售 步 洞 段
保持这三个调类分别的方言如广州话、绍兴话、 温州话。
阴去[412]和阳去[31]两调类的情况也是这样: 阴去全是全清和次清声母,阳平全是全浊和次浊声母。
在全浊声母已经消化的大多数汉语方言里,
(1)原来的阳调类随全浊声母的清化而合并到 阴调类中去;
(2)原来的阳调类保持独立的调类,但属于 这些阳调类的声母不再都是浊声母,也包括了 许多清声母,其中大多数是原来全浊声母清化 的结果。
在现代苗语中,有不少方言整齐地保存这 八个调类。也有一些方言合并了一些调类,最 少的合并成三个调类;有的方言则进一步分化, 最多的可以分化十一类。
现代苗语各方言的调类数日虽然并不完全 一样,但是各调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整齐, 这点也是和现代汉语非常相似的。
二、普通话的四声
1.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普通话的声调根据北京话的调类和调值分为
普通话共约410个音节,并非每个音节都四声俱备。
(1)四个声调都有意义的音节实际有160多个。 (2)只有三个调类有意义的约130多个,如
ku [k‘u] (枯、O、苦、库) tou [t ‘ou] (偷、头、O、透) 这种音节以阳平声有音无义的居多。 (3)只有两个调类有意义的约70个左右,如 shuo [ uo] (说、O、O、硕) min [min] ( O、民、敏、O) (4)只有一个调类有意义的约40个左右,如 hei [xei] (黑), neng [n ] (能), gei [kei] (给), te [t‘ ] (特)。
例外。
阳平声:古代浊声母平声字;
一些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字,如“答、 得、急、足、菊、博、阁、洁、决”等。
(2)全浊上声并入去声。(浊上归去) 这可以说是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
古代阳上声在这些方言里分为两类: 次浊声母和清声母上声仍读上声, 全浊声母上声和去声合并成一类。
(“上”字现在读成shàng,就是随着全浊声 母分化到去声的,在用做调类名称“上声”时, 为了名实相符,仍旧保持shǎng的读法。)
第五章 声调 第二节 汉语的声调
一、平上去入和阴阳 早在公元五世纪末,南北朝时的沈约等人就
已经发现了汉语有声调,并且把当时的声调分 为“平、上、去、入”四类,从此奠定了汉语 声调分类的基础,为历代所沿用。
声母的清浊影响到调值。 阴调:由清声母形成的调类 阳调:由浊声母形戊的调类
“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可以根据声 母的清浊进一步分为八类:
四类,举例如下:
四声简表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5 高 5—5高平
5中升
降升
调 4半高
4
值 3中
3
2半低
2
1低
调号
─
1
/
∨去声 Biblioteka 全降1 \以上调值是单说一个音节时所表现的音高 变化,和其他音节连在一起说时,音高还会产 生种种变化。
阴平调值:高调,也可以读成[54]或[44]; 阳平调值:升调,也可以读戊[24]或[25]; 上声调值:低调,也可以读成[212]或[213]; 去声调值:降调,也可以读成[41]。
阴平、阳平、阴上、阳上、 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古今调类演化关系
古
平
上
去
入
现 阴平 阳平;阴上 阳上;阴去 阳去;阴入 阳入 普 阴平 ;阳平; 上声 ; 去声
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调类都是由这八个调类演变来的,都可以根据这八个调 类考察调类的分合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名称。
传统用汉字四角加半圈的办法标明调类: 平声圈在左下角,上声圈在左上角, 去声圈在右上角,入声圈在右下角。 阴调只圈半圈,阳调在圈下加一短横。 例如:
普通话的音节总数,除一些文言专用音节(如“黁 nún,堧rúan”等)和方言土语专用音节(如“cèi, 夼kuǎng”等)以外,约有1,250个左右。
2. 普通话四声的特点 (1)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平分阴阳) 汉语绝大多数的方言都和普通话一样,平
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类。 阴平声:古代清声母平声字, 少量次浊音声母字,如: 妈、猫、捏、妞、拉、捞、扔 这类都是口语常用字,属于语音演变的
至于入声,在北京话里已经完全消失,阴入和阳入两类 都合并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之中去了,例如“压, 择,笔、目”。
古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
古今调类比较
清 平浊
清 上 浊 次浊
全浊
去
清 浊
入
清 浊
次浊
全浊
平
分
阴平
阴
阳平
阳
上声
浊 上
变
去
去声
入
派
三
声
苗瑶语族声调的演变过程和汉语非常相似。
古代苗语的声调也可以分为平、上、去、 入四大类,也可以根据声母清浊的不同进一步 分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阴入、阳入八类。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调类比较表
普通话调类古调
类
古声母
平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上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去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入声
清声母
浊声母
次浊
全浊
阴平
边低初婚
割织积哭
阳平
麻龙娘油 房田雄锄
泊责急革 白毒浊局
上声
普短古展 买暖老有
百铁塔谷
去声
妇稻市旱 变对社盖 帽漏让望 病大助共 必室客制 木纳日叶
古代的全浊声母在现代汉语大多数方言里都已 经变成了全清或次清声母,只有吴方言和湘方 言还保存着全浊声母,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出声 母清浊和调类的关系。
下面是苏州话平声和去声各分阴阳两调类的例 子:
苏州话阴平[44]和阳平[24]两调类不同,声母的清浊也不一样: 阴平全是全清和次清声母,阳平全是全浊和次浊声母。
各方言在全浊声母清化后阴阳调类分合的情况很不一致, 这里只以北京话为例。
北京话平声仍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类,但是读阳平声的字 除“明.泥、来、人”等次浊声母的字以外,还包括 “皮、台、极、浊、形’等等一大批清声母的字,这些 字中的大多数原来都属于全浊声母。
北京话上声和去声都不分阴调和阳调,原来的阳上和阳 去都合并到去声,上举苏州话分属阴去和阳去两调类的 “试~示”“辈~倍”“栋~动”在北京话都读成了同音。
普通话去声已经包括了阴去声和阳去声两类,再 加上全浊上声,成为普通话四声中字数最多的 声调,上声由于全浊声母分化出去,成为字数 最少的声调。
下面分三类列出例字,这三类在普通话是读成同音的:
全浊上声: 抱 待 受 部 动 断 阴去声: 报 戴 兽 布 冻 锻 阳去声: 暴 代 售 步 洞 段
保持这三个调类分别的方言如广州话、绍兴话、 温州话。
阴去[412]和阳去[31]两调类的情况也是这样: 阴去全是全清和次清声母,阳平全是全浊和次浊声母。
在全浊声母已经消化的大多数汉语方言里,
(1)原来的阳调类随全浊声母的清化而合并到 阴调类中去;
(2)原来的阳调类保持独立的调类,但属于 这些阳调类的声母不再都是浊声母,也包括了 许多清声母,其中大多数是原来全浊声母清化 的结果。
在现代苗语中,有不少方言整齐地保存这 八个调类。也有一些方言合并了一些调类,最 少的合并成三个调类;有的方言则进一步分化, 最多的可以分化十一类。
现代苗语各方言的调类数日虽然并不完全 一样,但是各调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整齐, 这点也是和现代汉语非常相似的。
二、普通话的四声
1.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普通话的声调根据北京话的调类和调值分为
普通话共约410个音节,并非每个音节都四声俱备。
(1)四个声调都有意义的音节实际有160多个。 (2)只有三个调类有意义的约130多个,如
ku [k‘u] (枯、O、苦、库) tou [t ‘ou] (偷、头、O、透) 这种音节以阳平声有音无义的居多。 (3)只有两个调类有意义的约70个左右,如 shuo [ uo] (说、O、O、硕) min [min] ( O、民、敏、O) (4)只有一个调类有意义的约40个左右,如 hei [xei] (黑), neng [n ] (能), gei [kei] (给), te [t‘ ] (特)。
例外。
阳平声:古代浊声母平声字;
一些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字,如“答、 得、急、足、菊、博、阁、洁、决”等。
(2)全浊上声并入去声。(浊上归去) 这可以说是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
古代阳上声在这些方言里分为两类: 次浊声母和清声母上声仍读上声, 全浊声母上声和去声合并成一类。
(“上”字现在读成shàng,就是随着全浊声 母分化到去声的,在用做调类名称“上声”时, 为了名实相符,仍旧保持shǎng的读法。)
第五章 声调 第二节 汉语的声调
一、平上去入和阴阳 早在公元五世纪末,南北朝时的沈约等人就
已经发现了汉语有声调,并且把当时的声调分 为“平、上、去、入”四类,从此奠定了汉语 声调分类的基础,为历代所沿用。
声母的清浊影响到调值。 阴调:由清声母形成的调类 阳调:由浊声母形戊的调类
“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可以根据声 母的清浊进一步分为八类:
四类,举例如下:
四声简表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5 高 5—5高平
5中升
降升
调 4半高
4
值 3中
3
2半低
2
1低
调号
─
1
/
∨去声 Biblioteka 全降1 \以上调值是单说一个音节时所表现的音高 变化,和其他音节连在一起说时,音高还会产 生种种变化。
阴平调值:高调,也可以读成[54]或[44]; 阳平调值:升调,也可以读戊[24]或[25]; 上声调值:低调,也可以读成[212]或[213]; 去声调值:降调,也可以读成[41]。
阴平、阳平、阴上、阳上、 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古今调类演化关系
古
平
上
去
入
现 阴平 阳平;阴上 阳上;阴去 阳去;阴入 阳入 普 阴平 ;阳平; 上声 ; 去声
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调类都是由这八个调类演变来的,都可以根据这八个调 类考察调类的分合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名称。
传统用汉字四角加半圈的办法标明调类: 平声圈在左下角,上声圈在左上角, 去声圈在右上角,入声圈在右下角。 阴调只圈半圈,阳调在圈下加一短横。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