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影像迅速成长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成为电视综艺节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呈现出来的视觉信息丰厚且富有层次的递进变化,恰恰是现代科技赋予的神奇力量。正是由于多媒体影像的高度参与,电视综艺节目的整体风格脱离了传统的一般性特征,日渐呈现出现代感浓郁的丰富多变的样貌。当然,任何新技术在给原有的艺术样式带来新风貌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即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原有艺术样式的稳定性,如何将新技术融入艺术,使之化为新鲜的艺术语言呢?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呈现多元化发展
影像运用于舞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文献剧”的创造者——德国导演欧文?皮斯卡托让新闻纪录片成为戏剧中解释事件的背景,其动态和静止的图景成为所演戏剧的一种视觉形象的评论和视觉的扩大与延伸,并帮助演员创造出了所要求的客观性,自此打开了舞台影像运用的大门。此时的影像还是以电影投影与幻灯投影为主,因受到技术与观念的限制,此后的几十年并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舞台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影像的呈现手段日趋多样化,并逐渐满足了电视摄录的技术要求,开始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甚至成为一种必备的视觉元素。中国率先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并产生较大影响的首推央视“春晚”。从2005年首次将LED视频影像引入、2009年投影技术的运用,到2013年虚拟植入(又称Augment Reality-AR增强现实)技术大规模的使用,再到2015年全息投影技术的尝试,
视频技术的运用越来越丰富且精致,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LED大屏幕以显示视频画面为主,可以展现节目所需要的图片、信息、资料、活动影像等以串联整个节目,还可以插播第二现场的画面,与第一现场实时互动,增强节目的戏剧性,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此外,LED大屏幕高亮度的优势,对于以电视转播为基础的综艺节目来说至关重要,其画面的逼真性越来越得到凸显。目前,充分利用亮度与逼真性明显两大特点,营造梦幻般、奇观化效果,强化视频美学的艺术张力,已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常用手法。
投影技术的运用,是将数字媒体灯将影像投射到物体表面。在2014年央视其身上出身着白色衣裙开始旋转,化身为“时间使者”的小彩旗,“春晚”中,
现了象征四季轮回和时间流转的影像画面,便是投影技术运用的实例。运用投影技术制造多媒体影像在造型上不受约束,且画面无颗粒,能够给观众带来沉浸其中的体验效果。不少综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都将投影影像与灯光设计、LED屏幕有机配合,营造一种整体的画面效果。
虚拟植入是将节目现场的摄像机信号与三维的虚拟场景同步合成在一起,同时运用跟踪技术使植入的三维场景随摄像机的景别同步变化,以呈现出无缝衔接的完美画面。2013年蛇年央视“春晚”对虚拟植入的运用可谓大放异彩。此届“春晚”中,央视利用三个虚拟机位包括一个传感摇臂、一个全景机位和一个位于看
台二层的俯拍机位,采用全景包围式的植入设计,用植入场景替代、打破现场原有的舞美格局,把观众带入到节目特定的情景中,实现传统舞美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奇幻效果。李玉刚演唱《嫦娥》时模拟的月宫仙境以及孙俪、李健合唱的《风吹麦浪》将整个舞台变成一片金色的麦田,都充分体现了虚拟技术在综艺节目中的魅力。此外,虚拟植入技术还常常运用在电视节目的直播中,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而这种强烈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现场观众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Display)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2015年,羊年央视“春晚”《蜀绣》节目成为科技含量最高、造价最高、关注度也最高的节目。“春晚”剧组利用该技术“复制”出李宇春的三个“兄弟”,营造出立体的空中幻像和震撼人心的效果,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这种全息影像可以让现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共同领略到特效画面的独特魅力。
科技的发展开拓了艺术思路,设计思维的创新反过来促进了技术手段的革命,这可以说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多媒体技术对电视综艺节目艺术表现力的挖掘与重塑
1. 时空——瞬间的跨越与转换
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都是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但是舞台艺术区别于电影,由于舞台环境和角色的限制,其在叙事上较难处理同时间、大跨度的时空变换。而多媒体影像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影像本身能够创造化入化出”“悄然无息、以多媒体影像投射出来的场景和环境,出一个新的维度。.
的形式,完成了荧屏上瞬间的时空跨越和转换。首先,从多媒体影像的运用对“舞台时间”的影响上来看,在传统的舞台演出中,时间是线性的、连续的,而影像则可以在舞台剧情的表述中,在情节的时间线上利用闪回、跳接、升格、降格以及蒙太奇手法,为舞台上的时间调度提供帮助,将“舞台时间”放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另外,影像的切换也可以帮助舞台瞬间完成空间上的跨越,提供表演情境,完成场景迁换,从而实现舞台空间的多元与立体呈现。2009年央视“春晚”舞蹈《城市变奏曲》,通过LED大屏幕和柱屏、投影成像等综合运用,以巨大的多媒体效应,演绎了从清末至今的上百年历史,在城市雕塑、芭蕾、探戈的转换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节目中,整个舞台环境是根据戏剧情境的需要,瞬间完成了时空转换,这是传统舞台单一的背景所无法做到的事情。
2. 叙事——蒙太奇语言的“双重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提出“戏剧电影化”的口号,强调戏剧在叙事等方面要借鉴电影的观点。可见,艺术家们很早就已经看到了两种艺术形态结合的可能性。当多媒体影像技术介入到电视综艺节目中时,也将其独特的电影语言——蒙太奇引入到了舞台表演中。
蒙太奇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艺术领域,意指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镜头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是影视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和最突出的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谢尔盖?爱森斯坦认为,两个画面的组合相加,生成一种大于两个画面本身的新内容。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大屏幕内的影像不断以蒙太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