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旅游
--《达芬奇密码》的文化折射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09届XXX
指导教师 XXX
【内容提要】
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在为我们呈现着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的同时,也将我们带入了一段难忘的西方文化之旅。
书中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座教堂、每一幅画、每一个仪式都是现实存在的。
史实与悬疑、艺术与惊悚在巧妙融合的同时,也带着我们游览了法国的多处景点。
阅读《达芬奇密码》之后,人们纷纷的跑到法国去追寻书中主人公的脚步。
由此刮起了席卷全球的《达芬奇密码》探佚热。
文化带动旅游,旅游带动经济。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许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一种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的方法。
本文研究的目的,也在于在解读西方古典文化画作建筑的同时,引发我们自己的思考。
通过对文化带动旅游的分析,找到适合我们的古典文化的出路。
【关键词】达芬奇密码文化艺术旅游
目录
一、引言
二、《达芬奇密码》中的画作赏析
三、《达芬奇密码》中的建筑
四、关于《达芬奇密码》的思考
一、引言
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一经问世就席卷全球,他在小说中带我们走上的巴黎之旅,
其历史可追溯到中世纪。
从巴黎丽兹酒店到卢浮宫的倒金字塔,从圣叙尔皮斯教堂到圣诞教堂再到罗斯林教堂;从《维特鲁威人》到《蒙娜丽莎》到《岩间圣母》再到《最后的晚餐》,从达芬奇到拉斐尔到米开朗基罗再到贝尔尼尼,文化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显现。
史实与悬疑的巧妙融合,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得文化旅行。
《达芬奇密码》席卷全球之后,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他们纷纷拿起《达芬奇密码》重新走上了罗伯特的道路···
一本书带来的价值非同小可,它不仅是法国的古典文化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且意味法国赢得了不菲的旅游收入,更重要的是使得法国能够更好的保护他们自己的古典文化,以便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
从这本书中或者说从这件事中我们也许会收获很多,如何发扬我们的古典文化,如何让世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值得我们深思。
二、《达芬奇密码》中的画作赏析
当你走进万国大厅时,你或许不知道,这里人头攒动镁光闪烁,竟是为了这样一幅画作。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长77厘米,宽53厘米,是
西方备受争议的一幅著名的油画。
它之所以著名,
原因之一是画中人物若有若无的微笑,但更主要的
原因应该是达芬奇突破了人们对于神的崇拜,画作
上的人物形象和以往的圣母耶稣的形象截然不同,
平凡的人
物出现在
画作中,是
对当时的
作画理念
的冲击。
不
仅如此,这
幅画的现
实主义的
运用在肖
像绘画史
上也是史
无前例的。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窥得其内部生命。
《蒙娜丽莎》《达芬奇密
码》一书中关于他的应用更是玄乎其玄。
O,
Draconian devil!Oh,Lame Saint!
改变一下顺序,恰好可以拼成Leonardo da Vinci 《维特鲁威人》
The Mona Lisa!
“五芒星、《维特鲁威人》、达·芬奇、女神以及斐波那契数列——这些线索的象征意义
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所有的一切结合的天衣无缝。
”这是《达芬奇密码》中的一句话。
卢浮馆馆长被暗杀后,把自己的身体摆成画作中的样子,向世人传达一个即将消失的信息。
他在以自己的身体向人们传达着第一个密码···
画幅高34㎝,宽25㎝。
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此画的构图由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裸体男人构成。
丹布朗从中解读出了五芒星,从而找到了女神崇拜,解开这个密码的同时,也就里那个古老的秘密更近了一步···
当兰登与破译密码专家索菲跑去看《蒙娜丽莎》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了隐藏在《岩间圣母》中的线索。
1483年,列昂纳多达芬奇在米兰受命为圣灵感
孕派画《岩间圣母》。
十字形的部分显示了婴儿时的
施法者约翰正在向婴儿耶稣祷告圣母玛利亚正伸手
做保佑状,天使长乌列正指向施法者约翰。
最靠近
观赏者的是婴儿耶稣,他正抬头做着一个看起来极
象和平象征的手势。
岩间圣母为兰登也为读者开启了古老的秘密的
大门——郇山隐修会。
《岩间圣母》
《最后的晚餐》并没有参与
密码的设计,但是他却是在兰
登在描述抹大拉的玛利亚时出
现在读者的脑海中的,而且他
对于最终破解密码也起了很大
的作用。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在
1494年至1498年完成的。
此画描
绘了有名的圣经场景――最后的
晚餐,当时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前不久,他与他的信徒们共进晚
餐,因为他预知有一个信徒会出《最后的晚餐》卖他。
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
达芬奇巧妙地将他的门徒分成四组,每组三人,构成了三角形,这在兰登看来,是 的标志,也就是达芬奇在这幅画中所表达的对玛利亚对耶稣古老秘密的态度···
二、《达芬奇密码》中的建筑赏析
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卢浮宫内的小金字塔兰登叹了口气,他太累了,不想演戏了。
“你们的金字塔真宏伟。
”
法希咕哝了一声,然后说:“巴黎脸上的一块疤。
”
这是书中兰登和法希探长的一段对话,当贝聿铭设计出来这个卢浮宫的标志建筑时,为数不少的法国人持反对态度。
这个玻璃做的庞然大物怎么看都是巴黎的败笔。
卢浮宫的金字塔不仅在地面上吸引眼球,而且在地下也有一个小的金字塔与之对应。
兰登最初被叫到了卢浮宫,之后他被迫逃走,经过一点一点的密码破译,最终他却发现那个古老的秘密竟然就隐藏在他最开始来的地方,就在这个小金字塔的下面···
圣叙
尔皮斯教
堂位于叙
尔皮斯广
场帕拉丁
路的街
角。
它有
两座塔,
整座教堂
看上去坚
实庞大。
左面的塔
上,是或
许并不醒
圣叙尔皮斯教堂目的希伯来罗斯林教堂
语铭文“JAHWE”。
该教堂的规划和大小,都与巴黎圣母院相同。
它于1646年始建于一座小教堂的废墟上。
由于建设过程中时有中断,它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
代表巴黎子午线或叫“玫瑰线”的那条铜线,贯穿教堂的高台。
电报的前身即所谓“沙普”系统——巴黎与卢昂间的可视信号联络线——就装设在教堂房顶,并且一直使用到1850年。
《达·芬奇密码》将郇山隐修会的秘密地点设在圣叙尔皮斯教堂,正是因为玫瑰线就穿过该教堂,而玫瑰线与全书有首尾呼应的重大关联缘故。
罗斯林教堂,又被称作"密码大教堂"。
罗斯林(Rosslyn),最早的拼法是Roslin,就是从那条被神化的"玫瑰线"得来的。
和欧洲其他天主教堂相比,罗斯林教堂的规模并不大,四周的自然风景也远不及苏格兰其他地方那么令人陶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这里都一直是一个游人稀少的冷清之地。
然而,自2003年3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向冷清的教堂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来罗斯林的游人骤然增多,当年的后三个季度就接待游客38000人;2004年游客上升到了6万人;到2005年,访客人数直逼12万。
而在2003年前,教堂每年接待游客不到1万人。
罗斯林今天能够名扬天下,成为令各地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除了教堂本身的传奇色彩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丹·布朗把《达·芬奇密码》故事高潮部分推到了这里,无意中为教堂做了效果绝佳的广告。
三、关于《达芬奇密码》的思考
当然,《达芬奇密码》中的画作、建筑并非仅此,《达芬奇密码》所带来的效应真可谓是全球性的,他不仅使法国的文化一次又一次的曝光,更使得法国在他的身上但旅游一项便赚的盆满钵满。
利用文学作品去传播文化,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达到经济效益。
或许我们也可这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打造一番,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出去,让世人了解,让世人追崇,这样,不紧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有利于中国的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1)罗伯特兰登:《达芬奇密码》中的主人公,著名符号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2)法希:法国国家安全局警官。
(3)郇山隐修会:《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神秘组织,其真实存在过。
参考文献:[1]彼得·凯恩著杨振同等译,《追寻达芬奇密码》,作家出版社,2006.6 第一版第17页
[2]珍妮弗·波尔克里斯托弗编张颖译,《达芬奇密码之旅》,人民
出版社,2007.1 第一版第34页第36页
[3]奥利弗·米特尔巴赫著陈莹译,《跟着丹·布朗去旅行》,人民文
学出版社,2006,第14页
[4]丹布朗著朱振武吴晟周元晓译,《达芬奇密码》,上海人民出版
社, 2008年10月第一版
[5]/view/87381.htm
[6]/datalib/Opus/2007/2007_11/opus.20
07-03-01.292125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