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作业—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具备以下三个要素时,就有了犯罪机会:
⊙具有能力及倾向的犯罪者
⊙有合适的犯罪目标物
⊙足以抑制犯罪发生的保卫人员不在场h
8
(二)青少年犯罪理论的新进展
一般犯罪理论(Gottfredson&Hirschi) 2、家庭教养与低自我控制 不良的家庭教养会导致低自我控制,而良好的教养方式必须具备四个条: ⊙依恋 ⊙监督 ⊙辨识子女的偏差行为 ⊙惩罚
如M.Wolfgang,暴力负文化理论
⊙以社会的不均为主要原因 ⊙以帮伙为主要中介 ⊙强调帮伙规范和价值观与社会主文化的差异。
h
6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理论观点
2、心理学取向 母爱剥夺论——出生后头五年中与母亲的长期分离,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 最大原因。(J.Bowlby)
家庭紧张论——产生犯罪人的家庭成员中,存在比非犯罪少年家庭普遍得 多的不健康的情绪氛围,也就是家庭紧张。(D.Abrahamsen)
h
11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主要特征
2、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
⊙MMPI:苏月桐等人对16~17岁的男女少年犯的研究发现,犯罪少年表现出 爱社交,精力充沛的特点,但是道德意识欠缺,做事不考虑社会规范、轻率、 缺乏目的性,易发怒,利己主义,即主要人格特征是精神病理性高分和社会 责任感低分。
⊙16PF:研究发现,青少年犯具有高忧虑、高紧张、高敏感以及低稳定性、 低自律性、低实验性等人格特点。
同一性危机论——青少年在成长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同一感,将会产生同
一性混乱,导致犯罪的产生。
h
7
(二)青少年犯罪理论的新进展
一般犯罪理论(Gottfredson&Hirschi)
1、低自我控制与犯罪机会
各种犯罪都是为了追寻立即、明确、简单利益
犯罪者只不过是向追求立即满足、不顾长远后果、行动缺乏计划,即低自 我控制。
杀人犯罪型(崔燕平)
⊙杀人动机多数为已久动机,且有较长时间的反复斗争过程。
⊙情感压倒一切,心理失去平衡状态。 h
17
特殊人群心理分析
31
h
18
特殊人群犯罪——以腐败犯罪为例
权钱交易
行使职务之便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 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
发展:⊙从自然人发展到法人。
h
4
(一)青少年犯罪状况
2、我国青少年犯罪状况
李薇薇,中国教育报,2005-12-1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 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至18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 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h
5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理论观点
1、社会学取向——犯罪负文化理论
⊙犯罪低龄化趋势。
⊙暴力犯罪增多,大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随意性。
h
12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21
h
13
(一)女性犯wk.baidu.com状况
1、世界女性犯罪状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犯罪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1953年,大约每12名人犯中有一名女性,而在1974年,每4.7个 人犯中就有一名女性;1966年到1977年间,女性严重犯罪案件增加了80%, 而男性同类案件只增加了35%。(王海燕)
⊙文化程度对女性犯罪者的E和P没有明显的影响,对N有明显的影响。
⊙已服刑时间的长短对女性犯罪者的E和N没有明显影响,对P有明显的影响。
h
16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2、具体类型
黎雪梅、况利、陈建梅,2008
⊙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异。
侵财型—王锐,2004(16PF)
⊙因素B(聪慧性)低;因素F(兴奋性);因素O(忧虑性)高;因素Q4(紧张性) 高
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赵宇
h
1
目录
C ONTENTS
01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02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03 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h
2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11
h
3
(一)青少年犯罪状况
1、世界青少年犯罪状况 ⊙青少年犯罪已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燕妮,1995 ⊙美国联邦调查局《罪案统计报告》:1992年,每10万名18岁以下的美国少 年儿童中,就有197.6人因涉嫌杀人、抢劫、重伤他人或以暴力强奸妇女而被 捕。1980年则是162.5人。 ⊙如果把4种重罪分别计算,在这5年中,因杀人罪被捕的少年儿童增加了 51%,抢劫增加了50%,重伤他人增加了49%,暴力强奸妇女增加了17%。
h
15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1、总体特征
秦素琼、赵春玲,2007
⊙四种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者的内外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 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掩饰性(L)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具有高外倾性,高神 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的特征。
⊙不同犯罪类型和不同年龄的女性犯罪者的人格特征没有明显差异。
⊙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
⊙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公开化、广泛化。
上升趋势:持续上升;大案、要案猛增;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
手段:手段狡猾;目的多样;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h
19
案主A,1987年生,家里五口人:父母、兄妹和她。家里的经济条件 从小学四年级时开始下降,但在南京还是属于中上水平。A在初中之 前学习较好,从六年级(11岁左右)接触网络后就急剧下降,此后跟 随不良朋友吸毒、勒索、飚车。该案主现因聚众斗殴和抢劫罪被关押。
h
9
(二)青少年犯罪理论的新进展
一般犯罪理论(Gottfredson&Hirschi) 3、学校与低自我控制 学校是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化机构: ⊙学校的监督功能更强 ⊙老师更能辨识偏差行为 ⊙更能控制孩子的违规行为 ⊙更能处罚不守纪律或缺乏自我控制的孩子
h
10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主要特征
1、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犯罪类型多元化,但侵财犯罪仍最为突出,犯罪手段日益成人化。 ⊙团伙犯罪突出。 ⊙犯罪低龄化趋势。 ⊙暴力犯罪增多,大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随意性。 ⊙家庭经济状况不良者居多。
⊙根据台湾“法务部”2000年发布的统计资料,1900年各级检察署已经执行的
女性人犯数仅有11438人,其后呈现渐增趋势。到1999年增加19616人,其中
增幅达171%。(杨士隆)
h
14
(二)女性犯罪特点
1、年龄结构低龄化。 2、文化层次普遍低下 3、职业类型趋于集中化。 4、犯罪种类以普通刑事犯罪为主。 5、犯罪手段具有非暴力性和隐蔽性。 6、与家庭关系密切。 7、犯罪过程中的“恶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