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国内英语语言测试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英语语言测试研究综述
1 引言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应运而生,起步虽晚,发展较快。为了让研究者了解我国英语语言测试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深入国内的测试研究,笔者对过去三十年核心期刊上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2 研究综述
2.1 文献检索范围及基本趋势
笔者以语言测试作为关键词和篇名在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范围限核心期刊及CSCI)上联合检索,从过去30年(1984-2013)所发表的论文中筛选出共291篇相关论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英语语言测试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初期的成果较少,从84到93这十年中共有19篇论文,占研究总数的6.5%。94-98年情况略为发生改变,论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8.2%,说明此类研究逐渐为学界重视。从99年以来,研究者热情高涨,论文发表的数量突然大幅攀升,5年内年平均发表超过12篇,此后的研究依旧如火如荼,从04年开始,该研究数量稳步上升,年平均量接近20篇。由此可见,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英语语言测试,中国的研究也步入了系统的、稳定的、科学化研究英语语言测试的阶段。
2.2研究内容
第一类,英语语言测试理论的阐释介绍。
从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界开始关注英语语言测试,出现了介绍美国和英国的语言测试研究的综述型文章,引领国内语言测试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如桂诗春1989)。韩宝成,(1995;2006)介绍了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测试模式,分析了语言能力和如何对其进行测量,并讨论语言测试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有影响的几个语言能力量表(标准),建议研制我国统一的学生英语能力标准。有学者介绍了经典测试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这两大语言测试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杨惠中等(2011)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证研究检验制定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第二类,测试回顾、改革、问题与发展趋势。有学者(如杨满珍2002)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语言测试的研究成果,给学界以启发。杨惠中等(2007)从考试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国内重大考试,认为决定考试社会权重的因素常常超出语言测试工作者的控制范围,此时改进考试后效需要更高层次的决策。邹申(2010)回顾英语专业四、八级历年考试效度研究及其对考试发展的意义及价值,并提出加强新题型的研究和开发。有研究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效度、设计理念等,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具体建议,也有研究提出人们对四、六级的质疑源自自身对考试的认识偏差,坚信该项考试会在实践中走向完善。
第三类,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中既包含某类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也有对信度和
效度以及效度验证模式的理论层面介绍。陈晓扣(2006)从受试答题过程的角度对 TEM-4 完型填空测试进行了结构效度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计算结构效度系数的公式。金艳(2013)对比了具有不同任务类型特征的培生英语考试和大学英语六级网考,探索了技能综合对语言测试构念效度的影响。
第四类,测试中计算机的应用。随着语言测试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以及测试手段的不断更新,计算机逐渐融入到了语言测试中,此类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方向: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研究以及语料库与语言测试。一些研究介绍了国外的测试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以及计算机自动组卷的实验。现代语言测试已经从过去对测试结果的关注慢慢开始深入到测试的过程,从而使得语言测试能够更为精确地反映测试对象之间细微的个体差异,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研究应运而生。何莲珍(1999)设计了一个认知计算机适应性考试模型,且证明了该测试方式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精确度。张武保(1999)对50名本、专科学生进行了计算机顺应性测试和自适应性测试,发现自适应性测试可降低学生对考试的忧虑感。语料库自从建立以来,为语言测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研究梳理了语料库在语言测试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和前景,并指出其应用的局限性。
第五类,测试反拨作用。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广义的反拨研究,二是某项测试具体反拨作用研究。相关学者做了国内外反拨效应的理论和研究的回顾(如亓鲁霞2012)。邹申(2003)通过回顾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设计与实施,探讨语言教学大纲与语言测试之间的互动关系。金艳(2006)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并申明了考试后效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的重点、手段和方法。
第六类,测试成绩解读与评价。许多学者撰文介绍偏差的概念、来源,并提出探测考试偏差的方法。杨惠中(2001)说明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分数解释和分数使用,也有学者针对我国目前外语考试种类过多的现象提出了要参考国外语言测试评估模型并以先进的理论为依托建立外语考试评估体系。
第七类,测试的其他研究。语言测试的其他研究包括了测试真实性、语用、翻译等能力的研究和测试中不同题型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面较广,因此笼统归纳到此类研究。有学者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研究了测试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方法,研究中发现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没有随其语言能力的提高而提高;也有学者分析了国外对真实性的研究,提出了在真实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构更全面的理论框架并进行更多的实证性研究。有研究者介绍了多项选择题的设计原则与干扰模式,也有研究者梳理现行翻译测试的主要方法。
2.3研究方法
英语语言测试相关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综述介绍、理论分析及应用与实证研究。综述介绍类和理论分析及应用型研究及实证研究分别为22.3%、65.3%和12.4%。国内关于英语测试的研究最早始于80年代,大多是综述介绍国外关于语言测试的理论、测试方法等等,引导我国的语言测试逐步走向科学化的轨道。到了21世纪,综述类文章除了分析归纳国外的研究,同时更多地关注国内日益增多的研究,对各项研究进行梳理。理论分析及应用逐渐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该类研究通常介绍某一测试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模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其与国内的语言测试相结合,此时慢慢出现了国外测试理论的本土化应用研究。该类研究补充了国外测试理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极大推动了国内语言测试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