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观察是否客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观察是否客观
针对观察观察是否为客观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近代自然科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发现与科学家的个人偏爱及社会因素无关,而是客观的、中性的、价值无涉的。

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总是与某位科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

当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延伸外推到人的宏观感知范围之外,进入宇观与微观层面时,科学实验不再是直观测量和简单观察,而需要借助复杂精密仪器进行科学研究。

此时科学事实的提出不再是对中性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要受科学家的世界观、理论信念、科学训练甚至社会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科学进步不再是个别科学家创造的结果,而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科学发现的形成与认可,则需要给出重新评价与全新的理解。

而在现阶段,科学观察不再是中性的,而是由科学家的理论背景决定的。

在科学观察活动中,外部刺激与内部感知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多元而复杂的,其中,科学家的理论背景与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科学发现并不是对中性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由科学家的理论背景所决定的。

或者说,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科学家对同样的观察现象作出的解释与理解就会不同,因而形成的科学发现也会不同。

所以,科学发现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的结果,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做出解释的产物。

而针对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我认为首先,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渗透着理论。

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在科学的研究中,人们都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

科学观察基本上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科学观察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作出新的发现或检验已有理论或假说。

用观察来检验一个理论,即是看是否能观察到理论所预言的现象。

其次,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

在观察中如果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

理论可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察。

并且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

一种情况是,有些观察陈述明显地用到一些理论术语,而离开了有关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理解这些观察陈述。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概念,实际上过去曾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术语,只不过它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长期广泛使用,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忘记了它们的来源罢了。

第三种情况,虽然观察陈述中没有任何形式的理论术语,但它所表达的意思仍以某种已经形成常识的理论为前提,与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

此外,在不同理论和信念的指导下,可以得出不同的描述。

任何观察语言总是同某种背景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其语义随着背景知识的变化而变化。

并且,观察陈述所利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越精确,观察陈述所表达的意义越精确。

最后,观察陈述也是可以出错的。

一是观察本身可能产生错觉;二是观察依赖了错误的理论。

如何知道一个观察陈述是否正确?还是要依赖于理论。

而且检验越严格,要求的理论越多,知识越广泛,并且永远达不到绝对的确实无疑性。

任何完全独立于理论的“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观察陈述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理论的因素。

所以,观察陈述并不能像逻辑经验主义者设想的那样,通过观察陈述来给理论提供绝对可靠的基础。

总之,观察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

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然依赖观察。

观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的辩证统一。

3、如何看待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之间的关系?
答: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
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另答: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1)逻辑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接受了经验确定标准 ,以逻辑语言分析改造传统思辩性哲学为己任 ,拒斥形而上学 ,提出经验证实标准 ,即凡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 (知识 )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提出:任何理论或命题 ,凡在逻辑上可证伪的 (可反驳的 ) , 便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2)相对主义学派,操作主义者布里奇曼提出了操作意义标准 :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科学问题和每一个科学命题对应于一组操作 ,凡可操作的 ,包括仪器的和智力的操作 ,就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逻辑实用主义者奎因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化 ,认为科学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 ,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 ,否则是非科学的 ;科学理论只有有用无用之分 ,没有真假好坏之别。

3)库恩的标准(相对主义):库恩认为分界标准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演变、科学共同体的不同,有不同的标准。

标准只是科学共同体具有的“意见一致。

标准更主要地由社会、心理等因素决定,而不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