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3

设计日期:2011年05月30 日—06月12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2. 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3)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4)

4. 设计内容 (5)

5. 凸轮机构设计 (14)

6. 参考资料 (17)

7. 总结与体会 (17)

附图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

附图2:摆动从计动件凸轮机构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机械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以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法,其中包括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整体设计等,并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以及查阅和使用文献的综合能力。

2、任务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牛头刨床的机构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对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飞轮转惯量,设计牛头刨床上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

二、设计正文: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会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3)曲柄转速在60r/min,刨刀的行程H在300mm左右为好,切削阻力约为8000N,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2、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5H的空刀距离,见图4-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小电动机

容量。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1)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切削。此时要求速度较低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此刨床采用急回作用得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机构带动螺旋机构,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装飞轮来减小株洲的速度波动,以减少切削质量和电动机容量。

2)设计数据

4、设计内容:

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已知:曲柄每分钟转数n

2

B所作的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要求:做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的动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

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取1和8’为工作形成起点和终点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位置,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

方向将曲柄圆周

2

作12等分的位置。

机构位置2和9的运动简图

1、选择表Ⅰ中方案III。

2、曲柄位置“2”做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

取曲柄位置“2”进行速度分析。

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

有ω2=2×π×72/60=7.5360rad/s,其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υA3=υA2=ω2×l O2A·μl =7.5360×110×0.001=0.8290 m/s ,方向:A→O2 。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A4 = υA3 + υA4A3

大小? √ ?

方向⊥O4A ⊥O2A ∥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μv=0.02(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

图1-1

则由图1-1知,

υA4=pa4·μv=20×0.02 m/s = 0.4000 m/s 方向p→a4

υA4A3=pa3a4·μv=36×0.02m/s=0.7200m/s方向a3→a4

ω4=υA4/ l O4A·μl =0.4000/0.4680 =0.8547rad/s

其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υB5=υB4=ω4·l O4B·μl =0.8547×810×0.001=0.6923m/s方向p→b5

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C = υB5 + υCB5

大小? √ ?

方向∥XX ⊥O4B ⊥BC

其速度多边形如图1-1所示,有

υC=pc·μv=33.4×0.02 m/s =0.6680m/s方向p→c

υCB5=pb5c·μv=7.4×0.02 m/s =0.1480m/s方向b5→c

取曲柄位置“2”进行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加速度分析.

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 A4 = a A4n + a A4t = a A3+ a A4A3k+ a A4A3r 大小? √? √√?

方向?A→O4⊥O4B A→O2 ⊥O4B(向右)∥O4B a A4n=ω42×l O4A·μl=0.85472×468×0.001=0.4000m/s2

a A3=ω22×l O2A·μl =7.53602×110×0.001=6.2470m/s2

a A4A3k=2ω4υA4A3=2×0.8547×0.7200=1.2308m/s2

方向a3′→k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μa=0.05(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

图1-2

则由图1─2知,

a A4t=n1· a4′·μa =85×0.05=4.2500m/s2方向n1→ a4′

a A4A3r = ka4′·μa=51.0×0.05=2.5500m/s2方向k→ a4′

a A4 = p′a4′·μa = 85.2×0.05m/s2 =4.2600m/ s2方向p′→ a4′

a A4A3=a3′·a4′·μa=57.0×0.05=2.8500 m/s2方向a3′→a4′

取5构件的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 C= a B5 n + a B5τ+ a CB5n+ a CB5τ

大小? √ √√ ?

方向∥xx B→A ⊥AB C→B ⊥BC

a B5n=ω42l O4B·μl=0.85472×810×0.001=0.5917m/s2 方向p′→n′

a B5τ=a A4t·l O4B/l O4A=4.2500×810/472=7.2934m/s2 方向n′→a B5′

a CB5n=υCB52/l BC·μl=0.14802/0.2916=0.0751m/s2 方向a B5′→n

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2所示,有

a B5 = p′a B5′·μa =146.0×0.05m/s2 =7.3000m/s2

a CB5t= nC′·μa =18.2×0.05m/s2 =0.9100m/s2方向n→c′

a C= p′C′·μa =142.2×0.05m/s2 = 7.1100m/s2方向p′→C′

2、曲柄位置“9”做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取曲柄位置“9”进行速度分析。

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

有ω2=2×3.14×72/60=7.5360 rad/s其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υA3=υA2=ω2×l O2A·μl =7.5360×110×0.001=0.8290m/s 方向:A→O2

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A4 = υA3 + υA4A3

大小? √ ?

方向⊥O4A ⊥O2A ∥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μv=0.02(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

图1-3

则由图1-3知,

υA4=pa4·μv=21.0×0.02 m/s =0.4200 m/s 方向p→a4

υA4A3=a3a4·μv=35.0×0.02m/s=0. 7000m/s方向a3→a4

ω4=υA4/ l O4A·μl =0.4200/0.3576 =1.1745rad/s

其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υB=ω4·l O4B·μl =1.1745×0.81=0.9513m/s方向p→b

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C = υB + υCB

大小? √ ?

方向∥XX ⊥O4B ⊥BC

其速度多边形如图1-1所示,有

υC=pc·μv=46.8×0.02 m/s =0. 9360m/s方向p→c

υCB=bc·μv=10.1×0.02 m/s =0.2020m/s方向b→c

取曲柄位置“9”进行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加速度分析.

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 A4 = a A4n + a A4t = a A3+ a A4A3k+ a A4A3r

大小? √? √√?

方向?A→O4⊥O4B A→O2 ⊥O4B(向左)∥O4B a A4n=ω42×l O4A·μl=1.17452×0.3576=0.4933m/s2 方向p′→n

a A3=ω22×l O2A·μl =7.53602×110×0.001=6.2470m/s2 方向p′→a3′

a A4A3k=2ω4υA4A3·μv=2×1.1745×0. 7000=1.6443m/ s2 方向a3′→k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μa=0.05(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

图1-4

则由图1─4知,

a A4t=n1· a4′·μa =73.0×0.05=3.6500m/s2方向n→a4′

a A4A3r = ka4′·μa=77.0×0.05=3.8500m/s2方向k→a4′

a A4 = p′a4′·μa =73.2×0.05=3.6600m/s2方向p′→a4′

a A4A3=a3′·a4′·μa=83.03×0.05=4.1500 m/s2方向a3′→a4′

取5构件的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 C= a B + a CB n+ a CBτ

大小? √ √ ?

方向∥xx B→O4C→B ⊥BC

a B= a A4×l O4B/ l O4A =3.660×810/357.6=8.290 m/s2

a CB n=υCB2/l CBμl =0.20202/0.2916=0.1399 m/s2

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4所示,有

a C = p′C′·μa = 161.2×0.05m/s2 =8.075 m/s2

2)导杆机构机构“2”位置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曲柄2、滑块3、导杆4和连杆5的重量都可忽略不计)及切削力P的变化规律。要求求各运动副中反作用力及曲柄上所需要的平衡力矩。以上内容做在运动分析的同一张图纸上。

动态静力分析过程:

取“2”点为研究对象,分离5、6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阻力体如图1─5所示,选取长度比例尺μl=4mm/mm,选取力比例尺μP=100N/mm

图1—5

已知P=8000N,G6=620N,又a c=7.1100m/s2,那么我们可以计算

F I6=-m6×a c =- G6/g×a c =-620/9.81×7.225N=-449.3578N

又ΣF = P + G6 + F I6 + F45 + F RI6 =0

方向:∥x轴∥y轴与a c反向∥BC ∥y轴

大小: 8000 620 -m6a6 ? ?

作力多边行如图1-7所示,选取力比例尺μN=100N/mm。

图1-6

由图1-6力多边形可得:

F R45=CD·μN=84.2×100N=8420N

F R16= AD·μN=11.2×100N=1120N

取构件6为受力平衡体,并对C点取距,有

分离3,4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杆组力体图如图1-7所示。

图1-7.

已知:F R54=F R45=8420N

取构件4为受力平衡体,对A点取矩得:

ΣF = F R54 + F R34 + F R14 =0

方向: ∥BC ⊥O4B(三力汇交可得)

大小:√ ? ?

作力的多边形如图1-8所示,选取力比例尺μN=100N/mm。

图1-8.

由图1-8得:F R34=pr34·μN=140.58×100N=14058N

F R14 =pr14·μN=62.54×100N=6254N

因为曲柄2滑块3的重量可忽略不计,有F R34 = F R23= F R32

对曲柄2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组力体图如图1-9示:

图1-9

由图1-9知,曲柄2为受力平衡体,对O2点取矩得:F R12= F R32 ΣM O2= Mb-F R32 sin28。l O2 Aμl=0即Mb=725.9814 N·M

5.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一)已知条件、要求及设计数据

1、已知:摆杆9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推程运动角Φ,远休止角Φs ,回程运动角Φ',如图8所示,摆杆长度l O9D ,最大摆角ψmax ,许用压力角〔α〕(见下表);凸轮与曲柄共轴。

2、要求: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rT ,画出凸轮实际廓线。

3、设计数据:

(二)设计过程

选取比例尺,作图μl=1.0mm/mm 。

1、取任意一点O 2为圆心,以45mm 作基圆;

2、再以O 2为圆心,以l O2 O9/ μl =150mm 为半径作转轴圆;

3、在转轴圆上O 2右上方任取一点O 9;

4、以O 9为圆心,以l O9D /μl =130mm 为基圆交于D 点。O 9D 即为摆动从动件推程起始位置,再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转轴圆上分别画出推程、远休、回程、近休,这四个阶段。再以12.5?对推程段6等分、10.833°对回程段等分(对应的角位移如下表所示),并用A 进行标记,于是得到了转轴圆山的一系列的点,这些点即为摆杆再反转过程中依次占据的点,然后以各个位置为起始位置,把摆杆的相应位置

ψ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凸轮理论廓线上的一系列点的位置,再用光滑曲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凸轮的外轮廓。

5、凸轮曲线上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及滚子半径的选择

(1)用图解法确定凸轮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m in ρ:先用目测法估计凸轮理论廓线上的min ρ的大致位置(可记为A 点);以A 点位圆心,任选较小的半径r 作圆交于廓线上的B 、C 点;分别以B 、C 为圆心,以同样的半径r 画圆,三个小圆分别交于D 、E 、F 、G 四个点处,如下图9所示;过D 、E 两点作直线,再过F 、G 两点作直线,两直线交于O 点,则O 点近似为凸轮廓线上A 点的曲率中心,曲率半径OA ≈m in ρ;此次设计中,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min ρ 26.7651mm 。

图1-10

(2)凸轮滚子半径的选择(r T )

凸轮滚子半径的确定可从两个方向考虑:①几何因素——应保证凸轮在各个点车的实际轮廓曲率半径不小于 1~5mm 。对于凸轮的凸曲线处T C r -=ρρ,

对于凸轮的凹轮廓线T C r +=ρρ(这种情况可以不用考虑,因为它不会发生失真现象);这次设计的轮廓曲线上,最小的理论曲率半径所在之处恰为凸轮上的凸曲线,则应用公式:mm r r T T 7651.2155min min =--=ρρρ;②力学因素——滚子的尺寸还受到其强度、结构的限制,不能做的太小,通常取0)5.01.0(r r T -=及mm r T 5.225.4<<。综合这两方面的考虑,选择滚子半径为r T =5mm 。

得到凸轮实际廓线,如图1-11所示。

图1-11

三.参考资料:

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葛文杰主编——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罗洪田主编

理论力学Ⅰ————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编——六版

四.总结与体会:

本次设计试验我们主要以牛头刨床的设计为主,囊括个构件在任意两个角度的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动态的静力分析,凸轮的设计。将各种常见的机械设计整体复习与整理了一遍。不仅加强了对本学期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还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学到了查询各种资料,参考各种相关书籍和短时间掌握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每个组员都受益颇丰。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且有初步的机械选型与组合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开发和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运动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进一步提高运算,绘图,表达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编写说明书,答辩与及课后思考,培养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圆满完成并达到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并热切期望能得到毕老师

的肯定。对平时给您带来的麻烦深表抱歉并对您的无偿付出深表感谢!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摇摆送料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摆式送料机构总体设计 姓名:冯帅 学号: 专业: 班级: 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2013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2)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2) 三.课程设计步骤 (2) 四.基本要求 (3) 五.时间安排 (3) 六.需交材料 (3) 第二章摆式送料机构总体设计过程 (3) 一工作原理 (3) 二设计方案 (5) 三利用解析法确定机构的运动尺寸 (6) 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0) ⑴速度分析 (10) ⑵加速度分析 (12) 第三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第四章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个进行自动机械总体方案设计、运动方案设计、执行机构选型设计,传动方案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利用用计算机对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川练过程。其目的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得到拟定机械总体方案、运动方案的训练,并且有初步的机械选型与组合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开发、设计、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自动机械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个较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绘图、表达及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纳及总结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1)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 (2)拟定该自动机械系统的总体、运动方案(通常拟定多个),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作为个设计的方案,绘出原理简图。 (3)传动系统设计,拟定、绘制机构运动循环图。 三.课程设计步骤 1.机构设计和选型 (1)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确定原理方案和工艺过程。 (2)分析工艺操作动作、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 (3)拟定机构的选型与组合方案,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佳的。 (4)设计计算。 (5)结构设计、画图。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自动机械总体方案设计 (1)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确定实现功能要求原理方案。 (2)根据原理方案确定工艺方案和总体结构。 (3)拟定工作循环图。 (4)设计计算。 (5)画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在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实际(如工程设计方法、工程设计资料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设计。因此,它的基本要求是:提出设计方案、选用机构类型及其组合,确定运动学尺寸、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等等。完成必要的计算机三维绘图或编程、图纸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作图求解或解析的方法均可采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可根据专业要求从以下项目中选定: (1)运动方案设计 (a)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b)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c)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或轮系设计、其它基本机构设计); (d)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e)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2)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a)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b)机构运动简图; (c)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d)机械动力性能的分析计算。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2.时间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完成后,安排2周时间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根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进行成绩评定,不再考试。 2.成绩评定:由1~2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设计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及设计内容,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分。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牛鸣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郑文纬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朱理主编.《机械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纲撰写人签字:学院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山东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成员 指导教师 目录

任务与要求 .............................................................................................................. - 3 -方案一 ...................................................................................................................... - 3 -设计要求 ............................................................................................................................. - 3 - 机构类型 ..................................................................................................................... - 3 - 结构特点 ..................................................................................................................... - 3 - 尺寸特征 ................................................................................................................... - 11 - 分析条件 ................................................................................................................... - 12 - ADAMS软件建模.............................................................................................................. - 4 - ADAMS软件仿真.............................................................................................................. - 5 - 最终输出构件的压力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方案二 ...................................................................................................................... - 6 -设计要求 ........................................................................................................................... - 11 - 机构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特点 ................................................................................................................... - 11 - 尺寸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属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DAMS软件建模............................................................................................................ - 12 - ADAMS软件仿真............................................................................................................ - 13 - 输出构件压力角 ............................................................................................................... - 20 - 方案三 .................................................................................................................... - 21 -设计要求 ........................................................................................................................... - 21 - 机构类型 ................................................................................................................... - 21 - 结构特点 ................................................................................................................... - 21 - 尺寸特征 ................................................................................................................... - 21 - 质量属性 ................................................................................................................... - 22 - ADAMS软件建模............................................................................................................ - 22 - ADAMS软件仿真............................................................................................................ - 23 - 输出构件压力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分析 ................................................................................................................ - 38 -小组总结 ................................................................................................................ - 38 -参考文献 ................................................................................................................ - 38 -致谢 ........................................................................................................................ - 39 - - 2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凸轮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编程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凸轮机构指导教师:王琦王春华设计者:雷选龙 学号:0807100309 班级:机械08-3 2010年7月15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二) 姓名雷选龙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机械08-3班学号 五、要求: 1)计算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并绘制线图。 2)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画出凸轮实际廓线,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以上内容作在A2或A3图纸上。 3)编写出计算说明书。 指导教师: 开始日期:2010年07月10日完成日期:2010年07月16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2 二数学模型的建立-----------------------------------------------2 三程序框图--------------------------------------------------------5 四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6 五设计总结-------------------------------------------------------14 六参考文献-----------------------------------------------------15

一 设计任务与要求 已知摆杆9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推程运动角φ=70,远休止角φs =10,回程运动角φ?=70,摆杆长度l 09D =125,最大摆角φ max =15,许用压力角[α]=40,凸轮与曲线共轴。 (1) 要求:计算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并绘制线图(用方格纸 绘制),也可做动态显示。 (2) 确定凸轮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画出凸轮的实际廓线, 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 (3) 编写计算说明书。 二 机构的数学模型 1 推程等加速区 当2/0?δ≤≤时 角位移 22max /21?δ?=m 角速度 2max /4?δ?ω= 角加速度 2max /4??ε= 2 推程等减速区 当?δ?≤<2/时 角位移 22max max /)(21?δ???--=m 角速度 2max /)(4?δ??ω-= 角加速度 2max /4??ε-= 3 远休止区 当s ??δ?+≤<时 角位移 max 1?=m 角速度 0=ω 角加速度 0=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洛阳理工学院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班级:z080314 设计者: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老师:张旦闻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名称:干粉压片机的机构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 设计成员: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教师:张旦闻 指导教师评语: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前言 干粉压片机装配精度高,材质优良耐磨损,稳定可靠,被公认为全国受欢迎产品。特别是现在的小型干粉压片机,市场前景很好。很多小型企业不可能花高价去买大型的,而且得不尝试,所以小型压片机更少中小型企业青睐。例如蚊香厂、鱼药饲料厂、消毒剂厂、催化剂厂都相继使用。本机还可改为异形冲模压片。由于该机型相对于其他机型压力较大,压片速度适中,因而受到生产奶片、钙片、工业、电子异形片的厂家欢迎。相信本厂品会给您带来良好的企业效应。 编者:洛阳理工学院第二小组 日期: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目录 一. 设计题目 (5) 1.工作原理以及工艺过程 (5) 2.原始数据以及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题目的分析 (5) 1. 总功能分析 (5) 2. 总功能分解 (5) 3. 功能元求解 (6) 4. 运动方案确定 (7) 5. 方案的评价 (9) 6. 运动循环图 (10) 7. 尺度计算 (11) 8.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 (13) 9.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的位移曲线 (13) 三. 干粉压片机各部件名称以及动作说明 (14) 四. 参考书目 (14) 五. 新得体会 (1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完整图纸)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部名称: 机电系 专业班级: 04机制三班 姓名: 学号: 0405110057 目录

概述 (3) 设计项目...............................1.设计题目 (4) 2.机构简介 (4) 3.设计数据 (4) 设计内容...............................1.导杆机构的设计 (5)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2) 3.齿轮机构的设计 (17) 设计体会 (20) 参考文献 (21) 附图····························· 概述

. 一、机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 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基本目的在于: (1)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3)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设计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机械的主体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机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并根据给定机器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凸轮、齿轮;或对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绘制必要的图纸,编写说明书。 三、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几何概念较清晰、直观;解析法精度较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设计主要应用图解法进行设计。 [设计名称]牛头刨床 一.机构简介: 机构简图如下所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考答辩题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答辩参考选题 1.机构选型? 2.何谓何谓机构尺度综合? 3.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4.何谓机构运动循环图? 5.机构运动循环图有哪几种类型? 6.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串联式组合? 7.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并联式组合? 8.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反馈式组合? 9.平面机构的构件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10.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可以实现将转动变成直线移动。 11.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可以实现将转动变成摆动。 12.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能满足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13.对于外凸凸轮,为了保证有正常的实际轮廓,其滚子半径选取有什么要求? 14.要求一对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略

小于标准中心距,并保持无侧隙啮合,此时应采用什么传动? 15.在凸轮机构中,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时,有何冲击? .. . 16.蜗杆的标准参数在何处,蜗轮的标准参数在何处? 17.平面四杆机构共有几个瞬心,其中有几个绝对瞬心、几个相对瞬心? 18.在平面机构中,每个高副引入几个约束、每个低副引入几个约束?; 19.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位于何处?当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何处? 20.机械效率可以表达为什么值的比值? 21.标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22.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哪几个? 23.从机械效率的观点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什么?

24.试叙机构与运动链的区别? 25.试计算所设计机构的自由度。 26.试说明所设计机构的工作原理。 27.四杆机构同样可以将旋转运动的输入变为直线运动的输出,为什么有的摇摆式输送机要采用6杆机构? 28.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可分为几个部分? 2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几类? 30.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1.执行机构按运动方式及功能可分为几类? .. . 32.做匀速转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3.做非匀速转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4.分析凸轮机构在本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35.做往复移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6.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7.凸轮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8齿轮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9.分析影响行程速比系数K值大小的几何尺寸。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对产品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 高,因此,机械设备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 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本指导书旨在根据高校工科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 求: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训练,并能对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即工艺动作过程 较简单)进行机构运动简图设计。 设计过程指从明确设计任务到编制技术文件为止的整个设计工作的过程,该过程一般来 讲包括四个阶段:1)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原理方案设计;3)技术设计;4)施工设计。本 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完成前两个任务,完成的步骤如下; 设汁任务I神服文现礴足列施的罐本原现-T星本T艺劭怦的即是I-二选揮执行机构亍■ 绘制机构运功祁画I_ 黴新瓦标詡示直图I一匹苻机狷矗尺可金豕迄功学设审一I绘制机购运动简圏I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If进行评价比较优选I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设计结果体现创新精神。 2.方案设计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讨论,分析机器的结构、传动方式、工 作原理,给出至少两种运动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方案确定以后,进行机构尺寸综合和机构运动分析时,每个学生的参数不同,独自 设计。若发现尚未达到工作要求,应审查方案,调整机构的尺寸,重新进行设计。 4.每个学生绘制一张图纸,应包括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和机械运动循环图,一两个 主要机构的运动分析及设计程序。 5.写一份设计说明书,最后进行答辩。 6.成绩的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评定。应以设计说明书、图样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 参考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内容 1?功能分解 机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种机器都要完成某一工艺动作过程。将机械所需完 成的工艺动作过程进行分解,即将总功能分解为多个功能元,在机械产品中就是将工艺动作 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执行动作。设计者必须把动作过程分解为几个独立运动的分功能,然后用 树状功能图来描述,使机器的总的功用及各分功能一日了然。 例如,设计一部四工位专用机床,它可以分解成如下几个工艺动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服务的。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1) 通过课程设计大跨度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概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 通过对某些机构的发明构思,锻炼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资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 4) 通过对课程设计中某些计算内容编程上机运算,使学生更清楚认识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陆凤仪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 师忠秀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使学生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原理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多练多想,运用一般的机械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机构和机器的具体设计与分析问题。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 机构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机构简介 图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为主体机构。图中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三对齿轮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再经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工作阻力r F而运动。为了减少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柄轴A 上装有大齿轮6z并起飞轮的作用。在曲柄轴的 另一端装有油泵凸轮,驱动油泵向连杆机构的供油。 (a)压床机构及传动系统 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 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凸轮机构构设计 已知:从动件冲程H,许用压力角[α].推 程角δ。,远休止角δ,回程角δ',从动件的运 动规律见表9-5,凸轮与曲柄共轴。 要求:按[α]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求 出理论廓 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选取滚子半径 r,绘制凸轮实际廓线。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 上 .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符号 单位mm 度mm r/min 数I 50 140 220 60 1201501/2 1/4 100 1/2 1/2

据II 60 170 260 60 1201801/2 1/4 90 1/2 1/2 III 70 20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 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δ] G2 G3 G5 N 1/30 660 440 300 4000 1/30 1060 720 550 7000 1/30 1600 1040 840 11000 凸轮机构设计 [a]ΦΦS Φˊ0mm 0 16 120 40 80 20 75 18 130 38 75 20 90 18 135 42 65 20 75 二、压床机构的设计 .传动方案设计 优点: 结构紧凑,在C点处,力的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传动 γ=?,传动效果最好;满足 角90 急回运动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送料机设计说明

12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步进送料机 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付振强 学号8011208217 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械12-2 指导教师张涵 日期2010-06-30 前言 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愈加需要各种各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效率高、能耗低的机械产品,而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设计。机械产品设计中,首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这要求设计者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原理、工作特点、设计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知识,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选择合理的工艺动作过程,选用或创新机构型式并巧妙地组合成新的机械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实用性强的机械产品。 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必须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其中设计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因此,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我设计的是步进送料机,以小见大,设计并不是门简单的课程,它需要我们理性的思维和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步进送料机的设计进一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流程,为我们今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目录 前言 (1)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理解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概念。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物理概念。机构自由度计算。 本章难点: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掌握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讲授) 本章重点:三心定理及应用 本章难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加速度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压

力角和传动角、急回特性、机构的死点等主要特性。 掌握用图解法对刚体导引机构、函数机构(包括按急回特性)的设计方法,了解函数机构的解析法设计、轨迹机构和用连杆图谱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本章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本章难点:按巳知运动规律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了解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 本章重点: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本章难点:求作凸轮压力角 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掌握直齿圆柱渐开线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无侧隙啮合条件和齿廓工作段。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根切现象、无根切现象的最少齿数。 掌握齿轮变位的原理、最小变位系数、无侧隙啮合方程和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端面、法面及轴面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基本尺寸计算,当量齿数,重合度、主要特点。 了解蜗轮蜗杆机构:形成、分类、正确啮合条件、主要参数和特点。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背锥、当量齿数和基本尺寸计算。 本章重点:平面直齿传动原理及尺寸计算 本章难点:变位齿轮传动 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牛头刨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一位置和位置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_________xxxxxxxxxxxxxxx__ 班级:x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xxxxxxxxxxx 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___xxxxxxxxxxxxxxxxxx ____________ 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牛头刨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2015年7 月10日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设计数据 (2) 1、概述 1.1 牛头刨床简介 (3) 1.2 运动方案分析与选择 (4) 2、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2.1 位置4的速度分析 (6) 2.4 位置4的加速度分析 (7) 2.3 位置9的速度分析 (11) 2.4 位置9的加速度分析 (12) 3、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3.1 位置4的惯性力计算 (15) 3.2 杆组5,6的动态静力分析 (15) 3.3 杆组3.4的动态静力分析 (16)

3.4 平衡力矩的计算 (17) 4、飞轮机构设计 4.1 驱动力矩 (19) 4.2 等效转动惯量 (19) 4.3 飞轮转动惯量 (20) 5、凸轮机构设计 (22) 6、齿轮机构设计 (26) 1.概述 一、机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 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基本目的在于: (1)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 题的能力。 (2)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3)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设计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 传动方案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 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机械的主体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 构以及其他机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并根据给定机器的工作要 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凸轮、齿轮;或对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 务,绘制必要的图纸,编写说明书。 三、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几何概念较清晰、直观;解析法精度较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设计主要应用图解法进行设计。 1.1牛头刨床的简介 一.机构简介: 机构简图如下所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压床机构设计 自动化院(系)机械制造专业 班级机制0901 学号20092811022 设计者罗昭硕 指导老师赵燕 完成日期2011 年1 月4日

一、压床机构设计要求 1 .压床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1.1压床机构简介 图9—6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1-z2、z3-z4、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r而运动。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1.2设计数据

1.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E /CD、EF/DE,各构件质心S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设计连杆机构, 作机构运动简图、机构1~2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l号图纸上。 1.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1.3飞轮设计 已知:机器运转的速度不均匀系数δ.由两态静力分析中所得的平衡力矩Mb;驱动力矩Ma为常数,飞轮安装在曲柄轴A上。 要求:确定飞轮转动惯量J。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 1.4凸轮机构构设计 已知:从动件冲 程H,许用压力角 [α ].推程角δ。,远 休止角δ?,回程角δ',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 表9-5,凸轮与曲柄共 轴。 要求:按[α]确定 凸轮机构的基本尺 寸.求出理论廓 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 率半径ρ。选取滚子 半径r,绘制凸轮实际 廓线。以上内容作在 2号图纸上 压床机构设计 二、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制Z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环节类别:课程设计学分:1 周数:1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代码: F10004 先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就要求设计者除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作用外,还要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适用性强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所学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开发创新机械的能力,实现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完成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设计。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的理论和机构结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方法;熟悉各类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及设计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提高运算、绘图及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表达能力。此外,还应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具备工程的观点,养成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和科学的、一丝不苟的作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的第一次比较全面、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机械原理知识和技能,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样例模板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评定等级 评阅签字 评阅日期 6月 课程任务设计书 题号12自动打印机设计

一、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在某商品包装好的纸盒上, 为了某种需要而在商品上打印一种记号。它的主要动作有三个: 送料到达打印工位, 然后打印记号, 最后将产品输出。 二、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 (1)纸盒尺寸: 长100~150mm、宽70~100mm、高30~50mm。 (2)产品重量: 5~10N; (3)自动打印机的生产率: 80次/min; (4)要求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运动灵活可靠、易于制造加工。 三、设计方案提示 ( 1) 实现送料——夹紧功能的机构能够采用凸轮机构或有一定停歇时间的连杆机构。当送料、夹紧机构的执行构件将产品推至指定位置, 执行构件停止不动, 维持推紧力(前有挡块挤压), 待打印机构执行件打完印记后, 被推走。

( 2) 实现打印功能的机构能够采用平面连杆机构或直动(摆动)凸轮机构。 ( 3) 实现输出功能的机构能够采用与送料、夹紧机构相类似的机构。为简化结构, 可考虑固定定位挡块, 而将输出运动与送料运动的方向互相垂直。 ( 4) 自动打印机系统采用一个电机驱动主轴控制三个机构的执行构件完成各自的功能运动, 如何将三个执行机构的主动件均固定在主轴上而达到设计要求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四、设计任务 ( 1) 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 2) 进行送料夹紧机构、打印机构和输出机构的选型; ( 3) 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和选择: (至少两个以上), 进行方案评价, 选出较优方案。 ( 4) 按选定的原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 分配传动比, 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方案图; ( 5) 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 ( 6) 绘制系统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 7) 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画出运动线图; ( 8)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