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要说明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db6a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6.png)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转换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杠杆、滑轮、齿轮等;3. 学生能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功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简单机械系统: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 力学计算: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5. 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机械原理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与分类1.2 力的作用效果1.3 功与能量第二章:简单机械系统2.1 杠杆原理2.2 滑轮组2.3 齿轮组第三章:力学计算3.1 力的合成与分解3.2 功的计算3.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第四章:实践操作4.1 实验一:杠杆实验4.2 实验二:滑轮组实验4.3 实验三:齿轮组实验第五章:应用与创新5.1 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机械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5.3 创新设计探讨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93cd6c804a1b0717ed5dd02.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码头吊车机构的设计及分析班级:机械0908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2011 年9 月23 日目录1.设计题目 (2)1.1机构简图 (2)1.2已知条件 (2)1.3设计要求 (3)2. 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 (4)2.1连架杆O3C摆动范围的确定 (4)2.2曲柄摇杆机构尺寸的设计 (7)3.运动分析计算及动态静力分析 (8)3.1整体机构运动分析 (8)3.1.1实虚参对照表 (8)3.1.2程序 (8)3.1.3运行结果 (10)3.1.4线图 (10)3.2整体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11)3.2.1实虚参对照表 (11)3.2.2程序 (12)3.2.3线图 (14)3.2.4运行结果 (15)4.主要收获 (18)码头吊车机构的设计及分析一、题目说明图示为某码头吊车机构简图。
它是由曲柄摇杆机构与双摇杆机构串联成的。
已知:l o1x=2.86m, l o1y=4m, l o4x=5.6m, l o4y=8.1m, l3=4m, l3'=28.525m, a3'=0.25°,l3´´=8.5m, a3´´=7°, l4=3.625m, l4´=8.35m, a4'=184°,l4´´=1m, a4´´=95°, l5=25.15m,l5'=2.5m, a5'=24°。
图中S3、S4、S5为构件3、4、5的质心,构件质量分别为:m3=3500kg, m4=3600kg, m5=5500kg,K点向左运动时载重Q为50kN,向右运动时载重为零,曲柄01A的转速n3=1.06r/min。
二、内容要求与作法1.对双摇杆机构O3CDO4进行运动分析,以O3C为主动件,取步长为1°计算K点位置,根据K点的近似水平运动要求,依据其纵坐标值决定O3C的摆动范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de88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d.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力学基础、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力学知识分析简单的机械结构;训练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技术和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运动、力学基础、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运动: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分析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
2.力学基础:介绍力学的基本定律,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3.机械零件:讲解常用的机械零件,如轴、齿轮、弹簧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4.机械传动:介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链传动等,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5.机械设计: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等,训练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121d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9.png)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使学生了解各类机械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机械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系统(如齿轮、带、链传动)的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4. 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介绍常见机构和控制系统的类型、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讲解机械系统动态平衡的条件、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1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第2-3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第2章;3. 第4-5周:机械传动系统,教材第3章;4. 第6-7周: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教材第4章;5. 第8-9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教材第5章;6. 第10-11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材第6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2e5c33767ec102de2bd89b9.png)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5 学号:20090201198学生:李哲指导老师:张虹丽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务处2011年0 6月30 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评阅书题目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学生姓名李哲学号20090201198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评语及成绩答辩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总成绩: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摘要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1-1a。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 – 3 – 4 – 5 – 6 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常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 – 9 – 10 – 11 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做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图1-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关键字:导杆机构、行程目录摘要 (III)1设计任务 (V)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V I3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6)3.1运动副反作用力分析 (6)3.2曲柄平衡力矩分析 (6)4 方案比较 (7)总结 (8)参考文献 (9)(目录自动生成,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级别改完2级,然后按一级标题用加黑四号宋体,二级标题用小四宋体调整格式1设计任务1.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2feddb1eb91a37f0115c20.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压床机械方案分析班级:机械1414班姓名:刘宁指导教师:李翠玲成绩:2016 年 11 月 8 日目录目录一.题目:压床机械设计二.原理及要求(1).工作原理压床机械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
图1为其参考示意图,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传动装置(齿轮传动)带动六杆机构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滑块克服阻力F冲压零件。
当冲头向下运动时,为工作行程,冲头在内无阻力;当在工作行程后行程时,冲头受到的阻力为F;当冲头向上运动时,为空回行程,无阻力。
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a)机械系统示意图(b)冲头阻力曲线图(c)执行机构运动简图图1 压床机械参考示意图(2).设计要求电动机轴与曲柄轴垂直,使用寿命10年,每日一班制工作,载荷有中等冲击,允许曲柄转速偏差为±5%。
要求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应在许用值[α]之内,从动件运动规律见设计数据,执行构件的传动效率按计算,按小批量生产规模设计。
(3).设计数据推程运动角δ60°70°65°60°70°75°65°60°72°74°远休止角sδ10°10°10°10°10°10°10°10°10°10°回程运动角δ'60°70°65°60°70°75°65°60°72°74°三.机构运动尺寸的确定转速n2 (r/min)距离x1(mm)距离x2(mm)距离y(mm)冲头行程H(mm)上极限角Φ1 (°)下极限角Φ2(°)884013516014012060(1.以O2为原点确定点O4的位置;2.画出CO4的两个极限位置C1O4和C2O4;3.取B1,B2使CB=CO4*1/3,并连接B1O2,B2O2;4.以O2为圆点O2A为半径画圆,与O2B1交于点A1;5.延长B2O2交圆于A2;6.取CD=*CO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b1e32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7.png)
应用领域
摆线传动广泛应用于机械钟表、工 具机床、精密仪器以及自动化设备 等领域。
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和现代发展趋势
1
实际应用
机械原理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到工程、
现代发展趋势
2
生产制造、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建设、 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
械原理在智能化、微型化、高速化、网络
分类和特点
• 常见的齿轮有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齿 轮等。
• 齿数和齿形不同,齿轮的传动特性和功用也不 相同。
• 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抗载能力强、使用 寿命长等特点。
摆线传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摆线齿轮装置
利用圆弧作为齿形,使齿轮与摆线 齿条啮合运动。
工作原理
摆线传动的运动轨迹为摆线曲线, 利用手柄或电机搭载摆线齿轮来实 现旋转运动。
机械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提 高,优化设计方案和解决方 案,从而实现更多的价值和 应用。
案例分析和优化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案例:为一个大型机械制造公司设 计了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上料、分 料、加工、检测和出料等环节。
智能化加工工具设计
案例:利用智能化传感器和控制系 统,实现加工工具的自适应调整和 精准控制,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化和节能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
3
创新需求
广。
在机械原理的研究和应用中,创新非常重
要,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创新
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机械设计流程和方法论
1 流程规范
2 方法多样
3 创新导向
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开 展机械设计的各个环节,确 保设计结果符合要求和标准。
机械设计方法和工具多种多 样,如CAD、CAE、CAM等 软件,还有设计原理、创新 思维、专利申请等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要说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要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2347fc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a.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要说明机械原理是机械学科的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简要说明机械原理课程的设计要点及其重要性。
机械原理课程的设计要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我们将逐一分析。
一、课程目标机械原理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机械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械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从而为后续的机械设计、制造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原理的学习,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因此,机械原理课程的设计应该针对这些目标进行。
二、教学内容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机械力学的基本原理、受力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机械力学的基本原理是最基础的知识点,也是后续内容掌握的重要基础。
受力分析是设计机械结构的基础,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运动学和动力学则是机械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知识点,通过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结构的合理性和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取。
传统的讲授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但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可能不太适合。
因此,我们应该引入一些实践性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受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实际设计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机械结构的实际组装和运行测试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评价体系机械原理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针对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考核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考试应该考察学生对机械原理的掌握程度,实践实验可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业和小组讨论可以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机械原理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工作中,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也是机械制造和设计的基础。
因此,机械原理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c96d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4.png)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f6fd5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3.png)
课程设计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这将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必修前置课程
力学
学生需要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便在 课程设计中应用。
机械制图
学习机械制图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
材料力学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对机械设计至关重要。
电子技术基础
了解基本的电子技术对一些特定的机械设计项 目很有帮助。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通过必修前置 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行一系列有趣的机械设计项目。
课程目标
1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接触到实际机械问题,并学会创新地解决这些问题。
2 提升工程实践技巧
学生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用他们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技巧。
结项和总结
4
审和反馈。
学生将完成结项报告和总结。
评分标准
设计创新性
评估设计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成果展示
评估学生对设计成果的展示和沟通能力。
技术实现
评估设计的技术实施和工程可行性。
团队合作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
课程实施计划
1
项目选择和组队
学生将选择项目和组建设计团队。
设计过程
2
学生将进行设计、制造和调试。
3
项目展示
学生将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并接受评
课程设计主题
机械传动机构
机械连杆机构
学生将设计不同类型的机械传动机构,如齿轮传动、 链传动等。
学生将设计各种连杆机构,并探索其运动特性和应 用。
凸轮机构
学生将研究不同凸轮机构的设计原理和运动规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f73bc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5.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机械原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该装置实现特定的功能。
2. 设计要求,装置的设计要求符合机械原理相关知识,能够有效地完成所规定的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零部件选型、装配调试等具体步骤。
4. 设计报告,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关键技术参数、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设计对象的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奠定基础。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3. 零部件选型,根据所选方案,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和材料,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装配调试,按照设计要求,将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5. 设计报告,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的装置功能明确,能够有效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2. 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3. 设计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4. 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造成人身和设备的损害。
五、设计评分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占20%。
2. 设计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占30%。
3.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占30%。
4. 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占20%。
六、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原理相关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f672cf9f61fb7360b4c65a9.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专业班设计者:完成日期:年月日xx大学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1.1、课程设计题目1.2、工艺动作分解1.3、设计要求2.课程设计题目分析2.1、总功能要求2.2、总功能分解2.3、书本打包机设计参数的选择2.4、各部分执行机构的设计2.5、书本打包机整体机构简图2.6、整个机构的运动循环图3.各部分机构的设计方案说明4.执行机构的设计和传动比的计算4.1、电动机到主轴间的减速机构计算4.2、推书机构的连杆机构计算4.3、推书机构中的槽轮机构分析4.4、凸轮机构的计算5.课程设计心得体会6.参考资料1课程设计题目1.1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自动压片成形机书本打包机主要是用在印刷厂里,在大量的书本印刷出来后,将其以一定的数量为一堆,用牛皮纸将其包装起来,以便于销售和运输。
这种功能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比如:包糖机,饭盒包装机等凡是涉及到要将东西分堆包装的地方,都可以将其稍微改动即可用于其它地方。
1.2工艺动作分解书本打包机的用途是要把一摞书(如20 本一包)用牛皮纸包成一包,并在两端贴好封签(图 1-1)。
包、封的工艺顺序如图 1-2 所示。
图1-1图1-2其工艺过程如下所述:①横向送书(送一摞书)。
②纵向推书前进(推一摞书)到工位 a,使它与工位 b ~ g上的 6 摞书贴紧。
③书推到工位 a前,包装纸已先送到位。
包装纸原为整卷筒纸,由上向下送够长度后进行裁切。
④继续推书前进一摞书的位置到工位 b,由于在工位 b 的书摞上下方设置有挡板,以挡住书摞上下方的包装纸,所以书摞推到 b 时实现包三面,这个工序中推书机构共推动 a ~ g的 7 摞书。
⑤推书机构回程时,折纸机构动作,先折侧边(将纸卷包成筒状),再折两端上、下边。
⑥继续折前角。
⑦上步动作完成后,推书机构已进到下一循环的工序④,此时将工位 b 上的书推到工位 c。
在此过程中,利用工位 c两端设置的挡板实现折后角。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5cba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c.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知识的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其能够应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协作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力矩、力的平衡、运动学基本概念等;2. 运动分析,包括平面机构、空间机构、连杆机构等的运动分析方法;3. 动力学分析,包括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功与能等的动力学分析方法;4. 动力传递,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动力传递原理。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知识;2.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3. 项目式教学,通过项目设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 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测试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项目评价,通过学生的项目设计和实践成果,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六、结语。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通过合理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他们未来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a2335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3.png)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动力与阻力:阐述动力、阻力的概念,分析二者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能量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转化过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简单机械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关联课本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2)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第四课时:动力与阻力第五课时:能量转化与守恒第六课时: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1)、(2)第二周:机械效率、动力与阻力第三周:能量转化与守恒、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e1bb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a.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3.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及力的作用效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3. 培养学生利用图示和模型表达机械原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对机械原理的认识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 内容列举:力的作用、运动形式、能量转换。
2. 常见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简单机械- 内容列举: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传动、斜面及螺旋。
3.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效率- 内容列举: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合成:-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力与运动- 内容列举:力的合成、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平衡条件。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内容列举:动手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分析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概述第二周:常见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第三周:机械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第四周: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合成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核心内容,培养其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fe409f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1.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一、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和能力。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部件设计等。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相关设计任务。
2. 设计原则。
在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合理、可靠、经济、安全。
设计方案应符合工程实际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设计流程。
课程设计的完成需要经历项目调研、方案设计、计算分析、制图和报告撰写等多个环节。
学生需要按照设计流程,逐步完成各项任务,确保设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以某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为例,对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项目调研,了解项目背景和需求;然后进行方案设计,确定传动比、传动方式等关键参数;接着进行计算分析,对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评估;最后进行制图和报告撰写,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任务。
四、课程设计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设计方案不合理、计算结果不符合要求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及时调整设计思路,重新进行方案设计和计算分析,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符合要求。
五、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高了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未来,学生可以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参考文献。
[1] 王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 张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分析[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5): 30-35.以上就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们在完成课程设计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书](https://img.taocdn.com/s3/m/7438edf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5.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书一、课程设计概述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原理的知识,我们设计了一套具体可行的课程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机械原理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原理相关问题的求解;2.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实验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a. 研究和分析传动链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b. 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四杆机构;c. 进行四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实验;d. 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进行四杆机构的仿真分析;e. 根据仿真结果对四杆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2. 实验要求:a. 熟悉机械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传动链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b. 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 具备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仿真分析的能力;d. 熟练掌握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技能。
四、设计步骤1. 方案设计:a. 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了解机械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b. 选择合适的传动链研究和仿真分析;c. 设计四杆机构的结构和参数,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进行建模。
2. 实验准备:a. 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b. 进行实验设备的校验和调试。
3. 实验操作:a. 制作四杆机构的零件;b. 装配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实验;c.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分析与优化:a. 使用PRO/E或者SolidWorks进行四杆机构的仿真分析;b. 分析仿真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机械原理有关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有关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16de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2.png)
机械原理有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括杠杆原理、齿轮传动、摩擦力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杠杆原理:介绍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类型、特点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齿轮传动的应用。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在机械传动中的影响,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如杠杆、齿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原理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将涵盖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面,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084aa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a.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如杠杆原理、轮轴原理、滑轮系统等。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现象。
3.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3. 能够运用图表、计算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机械效率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价值。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机械现象。
2. 学生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并评估其效率。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
4.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原理的热爱,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 杠杆原理:包括一等臂杠杆、二等臂杠杆和不等臂杠杆的特点与应用。
- 轮轴原理:介绍轮轴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 滑轮系统:探讨滑轮系统的原理、类型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摩擦力、机械重量和结构对效率的影响。
-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计算和比较不同机械装置的效率。
3. 机械原理应用与实践:- 设计简单机械装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际可操作的机械装置。
- 实验教学: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观察和验证机械原理。
- 机械效率优化:探讨如何优化机械装置以提高效率。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一周:介绍杠杆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杠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简要说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指导老师:彭晓君
组员: 谢克成 08机械2班( 24123234)
陈远强 08机械2班( 24123235)
陆世杰 08机械2班( 24123238)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其要
求 (3)
二、题目分
析 (4)
三、运动方案简
介 (4)
3.1垫圈检测装置功能原理方案 (5)
3.2拟定机构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循环图 (8)
3.3执行机构选型 (9)
3.4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 (14)
四、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16
五、三大机构的设
计 ................................................
(16)
5.1、推料机构设
计 (16)
5.2压杆运动机构设
计 (17)
5.3止动销运动机构设
计 (19)
六、总机械运动方案评
价 (20)
七、设计小
结 (21)
八、团队小
结 (21)
九、参考书
目 (24)
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
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形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图中未给出),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c),微
—微动开关
a)内径尺寸合格 b)内径尺寸太小 c)内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