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简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简释
常竑恩译作
编者按:今年是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建院60周年。

12月1日,是联大师院即今云南师大校庆日,届时,附中校友合唱团将与师大“师之声”合唱团同台演唱《西南联大校歌》。

为此,我们特向广大校友介绍何予先生新编的联大坟歌合唱曲谱(见第二版),并发表刘琨校友根据常竑恩老师1992年6月28日在附中校友合唱团的演讲整理的《〈西南联大坟歌〉歌词简释》及陈天权校友编写的《关于〈西南联大校歌〉的史料》。

西南联合大学于1938年5月4日在昆明正式上课,8月6日便成立了校歌校训委员会,聘请冯友兰、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诸名师为委员进行创作。

最后由罗庸教授完成校歌歌词,由联大中文系张清常教授谱曲(张先生亦是联大附中校歌的曲作者和联大附小校歌的词曲作者)。

1939年7月11日,《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正式公布,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记录了西南联大从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的奋斗历程,歌词悲壮激昂,曲谱悠扬曲折,师生传唱,催人奋进。

一、校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衅燃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

当时,我是北大二年级学生;正与几位同学在京郊活动,就听到这罪恶的枪声,有位同学的腿上还中了日本强盗的子弹。

至此,华北沦亡已为期不远。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奉命南迁长沙,合组新校,取名“长沙临时大学”,分理、工、文、法商4个学院,于11月1日分别在长沙和南岳(今衡阳)上课。

年底,南京、上海相继失陷,武汉岌岌可危,长沙动荡。

1938
年2月20日,经教育部批准,三校师生千余人又告别长沙,奔赴云南继续办学,这便是歌词所云:“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于质”:…”其中,有几百名体魄较好,思想坚定的师生是徒步长征的(其间也搭乘过便车),他们终于在4月20日胜利进入昆明,学校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祖国的这批栋梁之材(桢干)于5月4日在遥远的边疆(绝徽)昆明(理工学院)和蒙自(文法学院)开始上课了。

(一个学期后,蒙自文法学院也迁昆明)。

三个月后,8月4日,联大决定增设师范学院,其1938年度第一学期于12月1日开始上课,这便是今天云南师大的前身。

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宜告结束,北大、南开、清华三校复员北返。

西南联大在昆8年半,岁月虽短,却为祖国育出成千上万的优秀革命干部和专家学者。

在8年抗战中,西南联大一直是祖国大后方的学术重心和民主堡垒,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现在,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探讨形成这段历史的原因。

我认为,其原因有三条:第一,中共地下组织的正确领导;第二,师生艰苦奋斗矢志救国的精神;第三,云南省主席龙云先生的开明与支持。

联大3000多师生坚持“刚毅坚卓”的校训,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发愤工作与学习,矢志报国,人贫志坚,战胜困难险阻,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龙云先生是当时省级官员中较开明和有见识的一位,联大在8年中创造的奇迹,应有他的一分功劳。

我清楚地记得,联大每次集会游行,他从未阻止过,有时还设法加以保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孔祥熙垄断香港民航飞机,抢运其家眷甚至洋狗,而丢下许多政府要员和知名人士不顾,联大学生于1942年1月6日发动了“讨孔示威大游行”,由联大出发,经过
昆明主要街道,历史4小时,队伍不下3000人,游行顺利结束,影响及于全国。

这是龙云派出大量军、警、宪兵加以保护,防止蒋介石特务破坏的结果。

难怪游行时前面的学生高呼:“打倒孔洋熙!”后面有人应声:“拥护龙主席!”在联大复员北返之际,龙云提出,师范学院要留给云南;优秀的老、中、青教师要留下一批;北大的图书要留下一些;清华的仪器设备要留下一些;三校北返的交通工具由云南尽力提供。

可见,龙先生是旧政权中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他为云南做了许多好事,特别是教育事业。

二、校歌的主题
校歌的主题思想可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冯友兰撰)中的三句话概括之:“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

”歌曲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无私地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战胜侵略者,重返故土的坚定信心。

三、校歌的形式
联大校歌的歌词是按《满江红》词牌创作的,《满江红》极富音乐性,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慷慨激昂,悲壮感人。

词牌《满江红》又称《上江虹》,是双调,即分为上阕(八句)和下阕(十句),标准字效是93字(上阕47字,下阕46字),非标准的则有89、91或94字的,每阕的偶数句押韵,标准情况是押入声韵或仄声韵,非标准的押平声韵。

联大校歌歌词采用标准的93字,押入声韵。

四、词语简注
1、五朝宫阙……指北京。

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都以北京为都城,辽代称上京,金代称中都,明、清两代都称北京,宫阙,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见宫阙甚壮,怒。

”阙,宫门两
边的望楼。

2、衡山湘水……衡山即南岳(今衡阳),湘水指长沙,都是长沙的临时大学所在之地。

3、绝徼……绝,远;徼(音叫),边界,边陲。

绝徼指遥远的边疆云南。

4、桢干(或干桢)……桢(音真),坚硬的木头;干(音赣),树干。

桢干,古时筑墙所用的木板和立柱,喻具有真才实学,能胜重任的人才,比栋梁更优。

5、九州……《尚书、禹贡》称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为九州。

这里的九州泛指中国。

6、黎元……黎,众多的;元,人类;黎元即黎民百姓。


7、尽笳吹弦诵……尽(音紧),纵然,尽管;笳,即胡笳,古代塞北和西域流行的管乐器,笳吹,泛指音乐活动或文化生活;弦诵,古代学校里用弦乐器和歌唱配合学生朗诵诗词,泛指学校的教学活动。

8、山城……当时系指昆明。

解放后才称昆明为“春城”,称重庆为“山城”。

9、情弥切……弥,更加;指联大师生虽然生活在环境安定的昆明,但报国之情更加迫切。

10、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便,即使。

成,古时称方十里之地为一成。

三户,犹言只有几户人家。

此句的意思是:即使战斗到只剩几里土地,几户人家,我们打败日寇的雄心壮志仍不折服动摇。

11、多难殷忧新国运……殷,深切的、深情的;殷忧,即深忧。

新,更新(动词)。

此句含义是:祖国灾难无穷,忧患深重,我们一定要更新祖国的命运。

12、动心忍性希前哲……动,打动,激励,振奋;动心,激发理想,振奋精神。

忍,克制;忍性,行事时能控制情绪,不任性,喻目标坚定。

动心忍性,精神振奋而行事坚定。

希,通睎,仰慕,崇敬;哲,志士仁人,才能识见超常之人。

此句含义是:值此国家危亡,人民多难之秋,必须振奋精神,坚定方向;学习前辈志士仁人,踏着他们的足迹,跟敌人斗争到底。

13、复神京……复,收复,光复;神,神圣的;神京,指北京。

14、燕碣……燕(音烟),北京附近的燕山;碣,天津附近的碣石山。

燕碣,代表京津地区。

五、回忆赘语
北大南迁,我因无路费,未能成行,直到1938年7月18日才借足路费,离开老家唐山市乐亭县,循海路经越南到达昆明,那天是9月4日。

我在西南联大复学后,一面读书,一面在中学兼课,自谋衣食,勤工俭学,敌机又频频轰炸,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当时,政府称我们是“流亡学生”,老百姓叫我们是“花子学生”,我们身上穿的是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脚上的鞋子,前头、后跟和鞋底都磨破,大家戏称这是“空前绝后,脚踏实地”,穿得起袜子的人也不多。

可我们的精神生活是非常充实的,尤其是当唱起校歌时,仿佛危难中的祖国在呼唤我们:要奋起,要战斗,刻苦学习,枕戈报国。

女同学誓作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男同学随时准备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今天我们重唱这支校歌,更要继承“刚毅坚卓”的联大校训,为改革开放,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进行新的万里长征,以“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的精神继续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