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执教的概念
教师依法执教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依法执教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做到为人师表。
教学重点:1. 依法执教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依法执教原则。
2. 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依法执教的概念,提问学生:什么是依法执教?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依法执教的含义- 教师讲解依法执教的定义,强调依法执教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依法执教对教师来说如此重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2. 依法执教的意义-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依法执教的意义:a. 维护学生权益:依法执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b. 提高教师素质:依法执教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c. 促进教育公平:依法执教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保障每个学生的发展机会。
-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3.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师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讲解其主要内容。
- 学生阅读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其基本要求。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依法执教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法执教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法律的基本要求。
2.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依法执教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依法执教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依法执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依法执教案例
教师依法执教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分析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
3. 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培养他们尊重教师、理解教育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行为。
2. 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性:维护教育公平,保障学生权益,提升教育质量。
3. 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案例分析:案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案例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原则,不得随意改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案例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评价学生,给予学生合理的奖惩。
案例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的隐私权,不得泄露学生个人信息。
案例五: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重要性和具体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教师依法执教的看法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及相关资料。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案例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教师依法执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师依法执教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师依法执教的看法和体会,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师依法执教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教师依法执教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和重要性:详细解释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强调其在维护教育公平和学生权益方面的重要性。
3. 分析具体案例:选取几个典型的教师依法执教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浙江省教师招考名词解释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行政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或国家开发的课程,是国家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而设计的,并依据公民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接受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
校本课程:学校在确保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优势,传统和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教学过程:德育目标:受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培养受教育者修养的统一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疏导性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结合工作职责,谈谈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理解
结合工作职责,谈谈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理解1. 引言1.1 概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保障学校、教师及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依法治校,学校能够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确保学校运行秩序和质量;通过依法治教,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与素养,有效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依法执教,教师能够运用合理的法律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素质。
本文将结合工作职责,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会介绍依法治校的理解,包括其定义与背景以及与工作职责之间的关系。
其次,会阐述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意义。
接下来,将详细讨论依法治教的理解,包括教师的法律意识与素养培养、法律教育在学校中的作用以及组织实施依法治教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在依法执教的理解部分,将就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法律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培养以及推动教师合规行为发展的措施和支持机制建设进行讨论。
文章最后将总结对于工作职责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理解,并强调落实这些理念的重要性。
同时,也会提出发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具体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结合工作职责下对于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理解,通过分析这些概念与工作职责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学校管理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建议。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并将其付诸实践,我们才能确保学校内部秩序井然、师生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 依法治校的理解:2.1 定义与背景:依法治校是指在学校管理中遵循法律、尊重法律、推动发展的原则。
它强调学校行使权力及其工作职责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
依法治校的理念来源于中国国家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社会对学校管理要求提升的必然结果。
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教师如何依法执教教师是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教。
本文将从合法合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一、合法合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并严格遵守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
教师要树立法治意识,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和权利。
教师不得承诺或执行任何与教育规范、标准和教学大纲相冲突的任务。
此外,教师还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设备和教材,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四有”先进教师。
首先,要坚定政治立场,遵纪守法,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
再次,要爱岗敬业,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态度。
最后,要团结同事,确保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人权益。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方式教师在依法执教的过程中,评价方式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采取多种评价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重积极正面的评价,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师的评价应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歧视任何学生。
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专业素养教师作为依法执教的关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幼儿园招考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概念(广义)凡是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的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
(狭义)幼儿园内(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幼儿教育目标的内容: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教育任务,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进行领导和调控。
幼儿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发展方针、实施方法等各种规定和设施的总和.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幼儿德育: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幼儿智育: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环境的求职兴趣和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幼儿体育:幼儿体育即身体的教育,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动作协调发展的教育。
幼儿美育: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他说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的地位: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精神,“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儿童观: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幼儿园环境:广义:幼儿园教育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以及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作者:解明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05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全国教育总工会于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首次提出了“依法执教”的概念。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教书育人的职责。
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依法执教具有重要意义,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之必需。
一、英语教师应当具有法定身份或资格教育是一种专业化活动,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公民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才能当教师,没有资格或者已经丧失了教师资格就不能当教师。
1995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也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与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因此,英语教师自身资格是否合法是衡量英语教师是否依法执教的首要标准。
二、英语教师应当学法、知法、懂法英语教师应当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基础。
要重点学习以《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英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法规的作用和意义,权利和义务,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教育教学。
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到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英语教师要自觉杜绝各种违法行为,为学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英语教师应当守法、护法、执法英语教师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法律为准绳去规范自己,让守法、护法、执法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学校依法执教规章制度
学校依法执教规章制度学校依法执教是指学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门规定、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保障教师的教学权利和义务,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依法执教的核心是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法律保障。
只有依法执教,才能确保教学秩序井然,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权益。
一、学校依法执教的价值与意义学校依法执教的意义在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师生权益。
依法执教能够促使教师遵守法律法规,不偏离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方针的原则,培养遵纪守法的教师队伍,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 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依法执教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发挥示范作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门规定、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得有违法违纪行为,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其他侮辱性对待。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升教学质量。
依法执教规章制度,明确了教师的教学职责和教学要求,规范了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落实了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只有依法执教,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3. 保障师生权益。
依法执教规章制度,为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保障。
教师享有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权利和义务,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保障师生的权益,才能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依法执教的基本原则学校依法执教的基本原则是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保障、依法监督。
依法管理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行为的基本依据,依法执教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是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依法监督是规范教学行为、保障师生权益的制度保证。
教师依法执教案例
教师依法执教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分析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案例,提高法律意识。
3. 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学生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职责,实施教育教学行为。
2. 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性:保障学生权益,维护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案例分析:案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案例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案例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侵犯学生的隐私、名誉等权益。
案例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重要性和具体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师依法执教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提供教学内容和案例。
2. 法律法规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重要性和具体案例。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意义。
4. 小组分享:每组汇报案例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讨论。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教师依法执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七、教学要点1. 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案例,提高法律意识。
3. 学会分析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律基础知识题库]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题库]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篇(1):教育法规基础知识依法执教:教师应具备的法律素质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⑦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
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育法律基本知识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教师依法执教案例
教师依法执教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教师、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3. 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与意义2. 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原则3. 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原则和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2. 收集教师依法执教的成功案例和反面案例。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教师依法执教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概念与意义介绍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概念,解释其重要性。
3. 讲解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原则讲解教师依法执教应遵循的原则,如尊重学生权益、合法合规等。
4. 分析教师依法执教的成功案例呈现一个个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5. 分析教师依法执教的反面案例呈现一个个反面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性。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教师依法执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尊重教师、遵守法律法规。
8. 布置作业9. 板书设计教师依法执教概念与意义基本原则成功案例分析反面案例分析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教师依法执教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教师依法执教在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困境。
2. 邀请律师或法律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解答关于教师依法执教的法律问题。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教师依法执教的宣传方案,如海报、宣传片等。
2. 让学生选择一个学校或社区,将宣传方案付诸实践,提高社会各界对教师依法执教的关注度。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是()。
A、政治性与原则性B、目的性与可行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合法性和权威性正确答案:A解析:政治性与原则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
参见教材P3。
2、教育政策、法规的()是由政策、法规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一种政策文本,它提供的是一种行动标准。
A、保障性功能B、规范性功能C、激励性功能D、制约性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政策、法规的规范性功能是由政策、法规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一种政策文本,它提供的是一种行动标准。
参见教材P7。
3、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功能是()。
A、激励性功能B、制约性功能C、保障性功能D、管理性功能正确答案:C解析:保障性功能是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功能。
参见教材P7。
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相比,调整范围()。
A、相同B、更大C、更小D、不具可比性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法规一般就教育活动的根本方面和教育的基本关系加以约束、规范,其调整的范围要比教育政策调整的范围小。
参见教材P11。
5、对于教育法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法规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B、教育法规的实施方式带有强制性C、对于教育法规,公开是例外,不公开是原则D、教育法规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正确答案:C解析:对于教育法规,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参见教材P11。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发展D、统筹兼顾正确答案:A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参见教材P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以上。
A、60%B、70%C、80%D、90%正确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
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本文概述《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篇探讨教师职业道德与依法执教之间关系的文章。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文章将从依法执教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理解依法执教的重要性,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将从依法执教的概念入手,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依法执教,确保教育教学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接着,文章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教师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文章将阐述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和保障,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依法执教的具体体现和支撑。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依法执教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优质发展。
《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篇旨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依法执教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文章。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更加重视依法执教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依法执教的概念与内涵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遵循教育法律的原则、规范和要求,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依法执教的内涵丰富,涵盖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依法执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法律意识,了解和掌握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将法治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名词解释62123
1.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2.幻想: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3. 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5.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8.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9. 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0.习惯化: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11.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
12.记忆:记忆是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13.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学前班: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2020教育法律法规笔记
天生炕分场学校法律学习笔记学习时间:2016年1月学习形式:自主学习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学习内容:教育法的渊源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是: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
一、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二、教育性质与方针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三、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二)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三)教育公益性原则(四)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五)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六)帮助特殊地区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七)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原则(八)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原则(九)推广普通话原则(十)奖励突出贡献原则四、教育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的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五、教育基本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制分学前教育、初中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等级。
(二)义务教育制度(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四)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五)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我国的学业证书制度包括两大类: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
(六)扫除文盲教育制度(七)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构成要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以上四项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二)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和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_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一、从意识上看,教师比一般的职业道德有更高的水准。
这里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和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相比,当今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有更高的要求。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贯穿于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各个方面,是主线和灵魂。
另一层意思是:在社会上各个行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要求比其它行业更高些。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肩负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的重任。
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教育后代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境界应更高。
这就是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原因所在。
第二、从行为上看,它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有典范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
因此说,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而且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千年来,尽管社会制度几经变迁,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教师在道德上应起表率作用的观念却代代相传。
当今时代的教育是全新的、开放的、立体的教育,为实现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科学”、“面向未来”的新要求,人民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建立起更高的威望和形象,成为社会的楷模和典范。
第三、从影响上看,它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有广泛性和深远性。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所谓广泛,就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直接的影响着在校学生,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教师对外的联系也越来越广,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将广泛地作用于社会。
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一件牵动千家万户和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
所谓深远,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直接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心灵、性格与品质,进而影响其终生,甚至影响到整个会的进程。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要依法执教(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教师要依法执教教师要依法执教教师要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所谓‘以德治教’就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具体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第一正确处理好依法与执教之间的关系:要做好依法执教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好依法与执教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执教过程中要坚持法律意识,禁忌按照主观意愿随意对学生处罚;其次要灵活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避免盲目的教条式的按照法律文字执教,畏首畏尾从而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敢过问。
第二加强对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单位组织培训、业余时间自学等)结合目前自身的特点,逐步开展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避免出现问题时还不清楚是否违法。
第三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好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总结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应对措施。
措施的核心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关键是不断的总结和完善。
第四建立健全老师—学生—家长互动联系机制:合理的教育体制应将家长纳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
这样来一方面可以通过家长来管理学生,弥补家长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职责缺失,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在处理某些事情时要违法的尴尬处境。
第五学习老教师依法执教经验:充分的吸收老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不断的反思执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自身依法执教的水平。
第二篇:教师如何依法执教教师如何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人民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我们教师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重要的思想启蒙阶段,是一个人的身心成长、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规基础》知识点第一讲依法执教1 1999年3月15日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管理教育,它是指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是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方略。
2 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特点有A执教主体的特定性,B执教依据的专门性C执教性质的特殊性D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3 七部教育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行政法规有:《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条例》〈教师资格条例〉等部门规章有〈幼儿园工作规程〉〈小学管理规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4 当代教师如何依法执教:A 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B 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C注重培养和提高依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讲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上)5 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前者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后者是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 教育法狭义:特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
教育法的特点有a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b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的体现d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e是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的本质a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b教育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1.14补充材料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考试范围与要求(一)识记1.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概念。
2.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结构及特征。
3.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本概念。
(二)理解1.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调控与教育法规的制定、执行(适用)、监督等过程程序。
3.有关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2.能够运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小学教育中的政策、法律问题案例。
一、教育政策概述1.教育政策的概念和类型教育政策是指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教育行动准则,是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统称。
(形式:决议、决定、纲领、通知、报告、声明、号召、口号等政策性文件中;或者以党报、党刊、社论等。
)其中,教育路线是核心教育政策。
2.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体系结构(1)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政治性与原则性、目的性与可行性、稳定性与阶段性、合法性与权威性、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其中,政治性是其根本特性。
(2)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是指政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
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党的政策性文件、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定发布的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和指示。
3.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二、教育法规概述1.教育法规的概念和类型教育法规是指为调整国家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行使受教育权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教育法规体系教育法规体系一般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所谓横向结构是指教育法规划分出若干处于同一层次的部门教育法,形成法规调整的横向覆盖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有关教育的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
• 而公民的培养,恰恰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职责。 •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除了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要有
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本意义上的法律教育,一个非常 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 默化中受到法律的熏陶,成为一名懂法守法、尊重他 人、有权利意识的现代公民。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由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规章构成的教育法制体系。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宪法是指导我国教育的根本性大法 •对我国教育的社会性质、目的任务、结构系统、办学体 制、管理体制的规定;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 定;对少数民族、妇女和有残疾公民在教育方面予以帮 助的规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规定;对学校在教育 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的规定;对宗教与教育之间关系 的规定。
• 教师应该明确地意识到,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尚未成形的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他 们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 在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情况下,教师依法 执教显然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依法执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
第二章 守法用法履职责
学习目标
1.理解依法执教的概念。 2.认识依法执教是时代的需要。 3.懂得如何践行依法执教。
第二章 守法用法履职责
案例 教师侮辱学生致其自杀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依法执教体现出时代要求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依法执教的理念逐步深 入人心。在依法执教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重要责任。 而教师这种责任的履行,取决于教师法律素养的水平。
• 一是教师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身的教育 、教学活动。
• 二是注重国家法律对自身权利的相关保护。
Thank You!
成年人保护法》) • 《中华 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 在这些教育法律,我们尤其需要了解《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在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学生的权利、教师的权利和义 务等方面所做出的规定。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 依法治教是家长和学生的强烈要求 •在保障人权已经写入宪法的今天,在学生和家长权利意 识日渐高涨的今天,教师确实应该首先懂法、守法,培 养起尊重学生权利的法律意识。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实例 超八成中小学生消费不满会维权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认识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交流讨论 •上述教育法律法规,你了解多少?请就其中的一个法规 ,介绍其主要内容。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培养具备现代法治意识的公民是教师的重 要使命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出具备 现代法治意识的公民。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颁布的全国性教育行政法规, 如《教师资格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学校体 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等。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四)地方性教育法规 •与教育法律、行政法规相比,地方性教育法规有三个特 点: •一是地方性教育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 触,具有从属性;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 依法执教顺应了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时代新发展做出的正确 选择,是当前的国际潮流和时代趋势。 •依法治国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要依法治教,包括依法进 行教育法制建设、依法进行教育行政和依法执教。 拓展阅读 依法治校将有章可循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 二是地方性教育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具有区 域性;
• 三是地方性教育法规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 要制定的,它在调整对象、权利义务、罚则等方面规 定得更为具体,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
(五)教育规章 •教育规章包括由国务院部委(通常是教育部)根据宪法 、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和发布的与教育工作相关的部门 行政规章,也包括由省级地方政府、省级地方政府所在 地的市政府,以及国务院批准的直辖市的市政府制定和 发布的与教育工作相关的地方行政规章。
(二)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只有以带有普遍性、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才 有可能规范、提升现代社会规模化教育的品质。 •只有每个教师在心目中牢固确立了依法执教的观念与意 识,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 拓展阅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节 依法执教,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