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

姓名:林旭
摘要:本文是一例针对某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适应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依据资料做出诊断,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采用有针对性的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及行为主义疗法进行咨询的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最后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

通过咨询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认知,并能够利用咨询中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迁移,调整认知方式,充分实现潜能。

使求助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其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适应困难、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
一、基本资料:
求助者李某,男,23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某乡镇中学教师,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

独生子,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求助者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一直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生活中为遇到较大的挫折困难,大学期间表现优秀,但由于求助者个性要强,曾经与同学发生过冲突。

工作之后觉得周围的人都针对自己,难为自己,因而情绪十分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

心理测量结果:EPQ测验,E=65,N=65,P=60,L=25,测量结果显示为外向不稳定型个性;SAS量表测量标准分55分,为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绪不宁,情绪不稳定,变得懒散,对待工作积极性不高,容易生气,不愿与人多交流,持续时间接近两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师范本科毕业生,经过努力通过了教师选拔考试,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刚参加工作时,一切都觉得新鲜,浑身充满活力,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

不曾想到才工作不久,就到处碰壁,和领导、同时吵架三次,经常心绪不宁,紧张、
惶乱、焦虑。

我觉得大家都不理解我,领导同事都看我不顺眼,越来越讨厌学校的坐班制,而且学校的领导作风特别严重,我也曾经想过辞去工作或者调离,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那么难,重新选择一个岗位不容易,而且家里都非常满意我现在的工作,如果要辞职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有时候遇到跟领导或者同事意见不合,就会非常的苦恼,尝尝想自己的女朋友发脾气,但是事后自己也觉得自己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然后主动道歉。

希望能够通过咨询能够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唤起对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与同事领导正常的交往。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自己独自来进行咨询,穿戴整齐,面露倦容,陈述自己问题的过程中,语言流畅,逻辑清晰,但经常叹气,在讲述自己与领导同事关系时面部流露出痛苦不被理解的表情,讲述与女朋友的事情时,充满愧疚但又表示无可奈何。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
根据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初步交谈以及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观察,基本确认了来访者不属于精神病患者、脑器质性损伤者和人格障碍者,心理冲突是由于环境的转换,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职业生活,人际关系紧张,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就业适应问题。

2.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求助者在初步交谈过程中表现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对自身问题具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心理过程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所以属于心理正常.
(2)根据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①由于现实生活中对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焦虑心绪不宁等不良情绪
②求助者不良情绪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③求助者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④求助者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人际交往未产生泛华。

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意愿和行为。

(3)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就业适应困难、社交笨拙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小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

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

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着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

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内心冲突为常形,可以排除焦虑神经性神经症。

4、排除躯体疾病
根据求助者提供的体检报告,该求助者各项指标正常,可排除与心理有关的躯体疾病。

五、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提高认知能力,理性分析不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原因,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改善情绪状况,能够正常的与领导及同事交往。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使求助者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积极的面对工作与生活。

调整认知方式,充分实现潜能。

使求助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促进其成长。

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六、制定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本例综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
适用原理:
(1)认知行为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个人自我叙述的重组将带来行为上的相应改变这一假设之上的,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T)的基本加试是人们的具体症状和心理问题是由他们对事件和情境的解释方式造成的。

埃利斯认为,人的观念中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特征,故在治疗过程中应使用理性的思考来对抗或消除非理性思考的治疗方法,亦即借助理性的思考来对抗或消除非理性思考导致的情绪困扰。

埃利斯吧其REBT法归纳为ABC理论,根据ABC理论,治疗者的任务就是采用积极的、说教的、指导性的语言,指出患者认知系统中的非理性成份,促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自我说明”,达到治愈消极情绪的目的。

(2)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以行为学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一词首先是斯金纳等人于1953年提出。

行为疗法认为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好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理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某种不适当学习的结果。

通过发现和改变不理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训练等治疗措施,即后天的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人的不良或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心量测验收费:艾森克人格问卷(EPQ):60元
焦虑自评量表(SAS):2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阶段;
2.咨询阶段;
3.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第1次咨询(2015年8月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学资料)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会谈法
过程: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况、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

第2次咨询(2015年8月12);
目的:
(1)确定主要问题
(2)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
(3)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

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新年贺错误认知模式。

(2)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后,回忆在求助者的工作经历中,与领导及同事发生不愉快摩擦的情景,起因及过程。

(二)咨询阶段(第3-5次咨询)
第3次咨询(2015年8月19);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
方法:认知领悟法
过程:
(1)反馈上次咨询的作业:求助者诉说与领导同事产生矛盾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看法不同,觉得他们方法不对。

(2)根据求助者表现出的就业适应困难问题,咨询者首先采用认知领悟法,让来访者明白与心得环境不相适应,往往是自身的一些原来并不明显的弱点造成的。

比如缺少社交经验,但职业环境并不因此而关照你;大学毕业生感情易于冲动、浮躁,但复杂的教师工作却需要认真、负责、冷静、沉着;大学毕业生虽然书本知识较多,但实际的业务工作却常常以感性知识为先导;一些毕业生自视清高,以文凭学位作为傲慢的资本,但实际经验却常常告诉我们:文凭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能力。

大学毕业生都要经历一个对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适应期,选择任何一个新岗位,也都如此。

因此正视自己,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是解决就业适应困难的关键。

(3)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回忆大学的生活,并与工作之后的生活做比较,找到之间的差距与联系。

第4次咨询(2015年8月26日);
目的:
(1)介绍合理情绪疗法
(2)通过分析与辩论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想法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通过回忆比较大学时期与现在生活的变化,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自身的要求有所不同,应该学着改变自己的认知。

(2)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非理性的想法“别人都应该理解我”,改变认知。

“别人都应该理解我”属于不合理新年中绝对化要求,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直接进行辩论,例如向求助者直接提问“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的对待你”“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会怎样”等,同时利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或周围换的绝对化要求。

以下是咨询中的对话节选: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出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来访者:还不是因为单位的领导跟同事,那还能因为什么我觉得他们都看我不顺眼,针对我,一点都不理解我,我刚刚参加工作三个月,就要求我这,要求我那。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领导跟同事都要理解你
来访者:对啊,我刚刚大学毕业,哪能什么都会,犯个小错误,就揪着不放。

咨询师:按照你的说法,你刚刚毕业,领导跟同事应该要理解你。

那在你周围,你的同学或者单位里其它刚参加工作的同事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吗
来访者:当然也不全是啦,我有几个同学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都很出色啊,单位其它的刚参加工作的同事好像也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咨询师:那他们刚刚参加工作的反应为什么与你不同呢
来访者:还不是个人想法看法不同呗。

咨询师:对啊,这样看来你之所以情绪有波动是与你的想法有关啦。

来访者:可能吧,可是他们为什么都不理解我呢
咨询师:你是说领导跟同事必须要理解你吗
来访者:对啊,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这么做吗
来访者:(沉默)难道是我的要求过分了吗
咨询师:你说领导跟同事不理解你让你情绪受到影响,其实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

来访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一些看法。

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

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会控制你的情绪。

来访者:哦(微笑)这样啊,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
(3)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心理咨询。

(4)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回忆记录自己过去两个月来与领导同事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分别写出诱发事件A,不适感的具体结果C 和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

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

第5次咨询(2015年9月2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采用行为疗法进行社交训练
方法: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就上次的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

引导求助者学会自己运用ABC理论,调整自己非理性的行为。

(2)针对求助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常常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方法,结果脾气一来就会和领导、同事、朋友吵架,而且自己也感到
无法控制。

为此,采用行为疗法对来访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和自我控制训练,调整好生活节奏,这不仅有利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

(3)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将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社交技巧运用的工作生活中,并记录反馈。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第6-7次咨询)
第6次咨询(2015年9月9日);
(1)巩固咨询效果
方法:谈话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根据上次的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谈谈自己的感受,求助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运用社交技巧后,在与他人交流跟沟通时,有了一定改进。

(2)主要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够利用ABC理论来解决今后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7次咨询(2015年9月16日);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
过程:
求助者自己反映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不合理、不现实的地方,并且积极的改善人际关系情绪也好了很多。

能够明显感觉到求助者与第一次咨询相比开朗了许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到日常生活中。

咨询结束。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通过咨询,改变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的信念,情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够与领导、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情绪稳定,能够积极的对待工作于生活。

3.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今天刚过7次的咨询后,情绪明显比刚来咨询时好,更能理性的看待人际关系和工作。

4.心理测量结果与咨询前相比,趋于正常。

具体是:SAS量表测量标准分44分。

参考文献:
[1]Gerald corey着.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郭念锋,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3]郭念锋,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4]郭念锋,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