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篇1
论文题目 试论宋元时期潮州瓷器的盛衰及其原因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潮州地区于唐朝中期已经有瓷器的生产。北宋时期,则是潮州瓷器的鼎盛时期,其产量与工艺,技术水平都居两广地区前列。但是潮州瓷器历来不为世人所重视,究其原因,在于地方志很少涉及,传统史籍和有关专著也未见介绍。随着二十世纪以来,在潮州各地以及海
外出土了众多的潮州瓷器,潮州瓷器才渐为世人所重视,但总体而言,研究成果不多。本文目的是通过考察宋元时期潮州瓷器的盛衰情况以及剖析原因,揭示其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分析宋元时期潮州瓷器的盛衰,对于填补瓷器史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现代潮州瓷器的发展和壮大,促进潮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潮州瓷器的研究,应当始于20世纪。1922年10月,在潮州城西洋皮冈地区挖掘四尊刻有铭文的宋代青花白瓷佛像,但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1940年,一个名叫麦康(MalcomF〃Ferly)的西方人,亲自到福建、广东做了考古学调查之后,在《亚细亚杂志》上发表《中国古代窑址(An Ancient Chinese Kiln-Site)》一文,专门介绍了在潮州笔架山考察的情况,可惜仍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第一个让学术界真正关注起宋代笔架山潮州窑的,是著名的潮籍学者饶宗颐先生。1955年,饶先生所著《潮瓷说略》,由长谷部乐尔翻译成日文,发表在日本陶瓷协会出版的《陶说》上。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介绍宋代笔架山潮州窑,肯定了宋代笔架山潮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文章发表后,屡屡为学者们引用,宋代潮州窑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
基本内容
1前言
2被埋没的“明珠”
2.1隋唐及以前的“潮州窑”
2.2宋代的“潮州窑”
3 宋代潮州瓷器的繁盛
3.1窑炉多、规模大
3.2瓷土好、质量优
3.3品种多、外销为主
4元代潮州瓷的衰落
5元代时期潮州瓷器盛衰的原因
5.1宋元之交的战乱
5.2地理环境的变迁
5.3潮州窑的民营性质
6结语
预期结果:
达到广州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个案分析法;
比较归纳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法
3.研
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就主观条件而言,本人通过四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结构,具备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就客观条件来讲,可以找到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不需要做相关的调查和访问。
“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潮州瓷属于地方性文物,只能依赖考古文物进行分析和推断,但考古发现不多,会给论证带来困难;又由于有些资料不易查找,整个过程无法展开考察和调查,也会加大本文论证的难度。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 选题、定题:这个学期结束前(12月下旬)
(2) 收集资料:下个学期开学的第1、2周
(3) 撰写开题报告:下个学期开学的第3周
(4) 撰写写作提纲:下个学期开学的第4周
(5) 初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5周
(6) 第二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6周
(7) 第三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7周
(8) 定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8周
2.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庄义青.宋代潮州陶瓷生产及外销综述[J].韩山师专学报,1995.16~23.
[2]黄挺、陈占山.潮汕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陈历明.潮汕文物志[M].汕头: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85.
[4]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5]黄玉质、杨少祥.广东潮州笔架山宋代瓷窑[A].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文物考古资料选辑[C].广州:广东省博物馆,1983.208~214.
[6]庄义青.宋代的潮州[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7]广东博物馆.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8]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篇2
论文题目 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
本文试图以明代市舶司制度演变为线索,考察由唐宋元明四代市舶司制度向清代行商与海关制度的转变过程。市舶司是中国在唐、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清朝反复
“海禁”。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
明代的市舶司制度,不仅是朱明王朝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也是锁国政策的有力工具。明代沿袭前朝之制﹐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市舶司隶属于布政司,税收大权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长官手中。直至明末﹐采取了定额的
包税制﹐才改由提举负责征收。终明之世﹐市舶司无大变动。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我们对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史缺乏足够的注意和研究。
本文试图以明代市舶司制度演变为线索,考察由唐宋元明四代市舶司制度向清代行商制度与海关制度演变的过程。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
1、基本内容:市舶司是我国唐宋元明四代封建王朝在主要通
商口岸设立的,用来检查出入海港的贸易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买品、管理进出口货物贸易以及其它对外事务的专门机构。
1、前言:明代的市舶司制度,不仅是朱明王朝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而且也是它用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力工具。因此,从明初始,市舶司制度就已与宋元时期的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明前期市舶司制度演变的特点。
3、明前期市舶司制度对于明代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4、从正德初年开始,明王朝在市舶司制度方面的特点
5、明后期市舶司制度的演变对明代海外贸易及财政产生的作用。
6、明代市舶司制度在前、后两个时期发生变化的原因
7、结语:朱明王朝自土木堡之变以后,北部边防与海防相继出现危机,农民起义此伏彼起,财政也因此而空匮。随着这种危机的加深,海外贸易也日益成为朝野关注的重要问题。于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主张修改海外贸易政策。经过一番争论与酝酿,统治阶级不得不“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开放海禁,改变前期那种海外贸易政策。而主持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机构,也不得不改变前期的那种规章办法。
二、预期结果:
达到海南师范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个案分析法;
比较归纳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就主观条件而言,本人通过四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结构,具备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就客观条件来讲,可以找到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不需要做相关的调查和访问。
“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舶司属于政府机构,需要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记载进行分析和推断,但实地考察不易,会给论证带来困难;又由于有些资料不易查找,整个过程无法展开考察和调查,也会加大本文论证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