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046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需履行的职责如下:
①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必要性在于:
第一,为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以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具备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
第二,有助于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三,强化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中央银行职能主要以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是一个“管理金融活动的银行”,同时,还有以下职能:
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权的货币发行机构。
①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
第一,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是货币正常有序流通和币值稳定的保证。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货币的发行权主要是指银行券的发行权。要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和货币金融的稳定,银行券必须能够随时兑换为金币,存款货币能够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为此,中央银行须以黄金储备作为支撑银行券发行与流通的信用基础,黄金储备数量成为银行券发行数量的制约因素。银行券的发行量与黄金储备量之间的规定比例成为银行券发行保证制度的最主要内容。在进入20世纪之后,金本位制解体,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不兑现的纸币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国家信用货币。在信用货币流通情况下,中央银行凭借国家授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而成为垄断货币发行的机构,中央银行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货币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发行货币。
⑥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中央银行处社会资金运动的核心,能够掌握全国经济金融活动的基本信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职能变化
①由一般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中央银行的认识有所深化,从而强化了对它的控制。这大大加快了中央银行的国有化进程,由此实现了中央银行由一般的发行银行向国家垄断发行即真正的发行银行转化。
b.对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活动和运行机制进行监督管理。
②监督职能的主要内容:
a.制定有关的金融政策、法规,作为金融活动的准则和中央银行进行监管的依据和手段。
b.依法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置统筹规划,审查批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设立、业务范围和其他重要事项。
c.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
服务职能
①为政府服务的主要内容是:
a.代理国家财政金库,执行国家预算出纳业务,代理政府发行和销售政府债券,并办理还本付息事宜;
b.作为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有关金融业务,如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
c.根据政府需要,通过贷款或者购买政府债券的方式为政府筹措资金;
d.代表政府参加有关国际金融活动和为政府充当金融政策顾问。
③为政府融通资金。在政府财政收支出现失衡、收不抵支时,中央银行具有为政府融通资金以解决政府I临时资金需要的义务。中央银行对政府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a.第一种,为弥补财政收支暂时不平衡或财政长期赤字,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为防止财政赤字过度扩大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应尽量避免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d.管理信贷、资金、外汇、黄金、证券等金融市场,包括利率、汇率。监督检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清偿能力,资产负债结构准备金情况。
e.督促、指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依法开展业务活动,稳健经营等。
调控职能
中央银行以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身份,通过金融手段,对全国的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其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政府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具体体现在:
①代理国库。
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经办具体业务,而是交由中央银行代理,主要包括按国家预算要求代收国库库款、拨付财政支出、向财政部门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等。
②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中央银行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办理债券到期还本付息。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类别:网教专业:金融理论与实务2016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金融理论与实务【0466】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要求:本大作业共有5题,学生选择至少2个题目,每题50分,每题答案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一、阐述利率的决定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二、阐述中央银行的业务及其职能。
b.第二种,中央银行直接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包括外汇、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尚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等。
第一,对储备资金总量进行调控,使之与国内货币发行和国际贸易等所需的支付需要相适应;
第二,对储备资产结构特别是外汇资产结构进行调节;
创建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商业银行按规定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交存存款准备金,各金融机构之间可利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资金清算,这加快了资金流转速度,节约了货币流通成本。于是,中央银行成为银行业的清算中心。
外汇头寸调节。中央银行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进行外汇买卖,调节商业银行外汇头寸,为商业银行提供外汇资金融通便利,并由此监控国际收支状况。
②由代理政府国库款项收支向政府的银行转化。随着中央银行国有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对国家负责,许多国家的银行法规明确规定了中央银行作为政府代理的身份,从而实现了中央银行向政府银行的转化。
③由集中保管准备金向银行的银行转化。进入20世纪中叶,中央银行不与普通商业银行争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银行的职能并成为金融体系的中心机构,这标志着它向银行的银行转化。
②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内容:
a.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保管准备金;
b.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债务关系办理转账结算和提供清算服务;
c.当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需要资金或者资金周转困难时,对其提供贷款或者信用,以及其他形式的融资服务。
③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主要内容是:
a.依法发行国家法定货币并维护货币的信誉和货币币值稳定;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保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公平和效率矛盾方面各有侧重,其配合效应体现在:货币政策偏重于效率优先。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首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变化:货币政策主要掌握流通领域,又参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积累活动,是制约和调节再分配活动重要杠杆,而商业银行偏重于从盈利目标考虑信贷投向,要求货币政策对信贷结构与利率的调节能基本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从而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好的领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财政政策偏重于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本身就是竞争经济和效率经济,竞争的结果必然在市场竞争者之间的效率上产生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表现在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合理的效率和收益差距是提高效率的动力,而过于悬殊的效率和收益差距,则会激化矛盾,也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财政政策是影响和制约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主导环节,以其调节力度和广度,完全能够建立起调节经济利益差别、防止差别过于悬殊的收入分配机制,即运用税收和社会保障手段,限制收入分配的过分集中和过快增长,适当缩小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别,防止两级分化,确保社会稳定。只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在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社会效率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收入差别,保证收入分配的适度公平,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二,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的需要。币值稳定是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若存在多家货币发行银行,中央银行在调节货币供求总量时可能出现因难以协调各发行银行从而无法适时调节银根的状况。
第三,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统一货币发行使中央银行通过对发行货币量的控制来调节流通中的基础货币量,并以此调控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第三,对储备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负责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基本稳定。
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磋商,积极促进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参与国际金融重大决策,代表本国政府与外国中央银行进行两国金融、贸易事项的谈判、协调与磋商,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管理与本国有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办理政府间的金融事务往来及清算,办理外汇收支清算和拨付等国际金融事务。
②统一货币的必要条件:
第一,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二,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应适当掌握货币供给增量,处理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销毁货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
第四,为商业银行之间进行非现金清算创造条件。
充当银行业的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无法进行即期支付而面临倒闭时,中央银行及时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以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②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为商业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其一,票据再贴现,即商业银行将持有的票据转贴给中央银行以获取资金;
其二,票据再抵押,即商业银行将持有的票据抵押给中央银行获取贷款。
三、
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的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等。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以及政策传导机制几个部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实现经济目标而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国家调控社会总供求最为有力的两大经济手段,在协调社会总量与结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诸项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导政策。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依据,科学界定两大政策协调的目标、途径、有效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及调控合力,进而实现财政货币政策在深层次高水平基准上的协调配合。
b.通过货币政策、信用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和活动,使之配合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
c.搜集、整理和反映有关经济资料以及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并定期公布,为各有关方面制定政策、计划、措施提供参考;
d.为维护银行客户存款安全所进行的其他活动等。
监管职能
①中央银行行使监管职能的对象:
a.商业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四、阐述信用含义、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五、阐述货币市场的含义、特征及构成。
二、
答: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④由货币政策的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离不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在具体运用中大大加强并注重其综合功能的发挥,即由过去的一般性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
⑤各国中央银行的金融合作加强。随着各国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保证各国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共同抵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彼此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在其相互关系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原理是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理论依据。“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评导言》中的精辟论断;分配和交换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是生产与消费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社会再生产在分配和交换环节出现问题,继而,或因分配的比例与消费需求难于有效衔接,或因产品适销不对路,不能提供足够货币资金以适应流通扩大的需要,部分社会产品难以顺利进入消费环节,延缓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周转时间,导致社会简单再生产无法延续和扩大再生产得不到实现的严重问题。因此,有效地调节和管理社会产品在分配、流通环节出现的种种矛盾,包括结构性矛盾与总量平衡矛盾,便显得尤为重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分别施用于分配和流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政策调控手段,对克服分配和流通领域中的各种矛盾举足轻重,使社会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作用于社会再生产两个不同环节,仅限于单纯某一政策手段的调节,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对加快和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运行是不可缺少。
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需履行的职责如下:
①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必要性在于:
第一,为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以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具备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
第二,有助于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三,强化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中央银行职能主要以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是一个“管理金融活动的银行”,同时,还有以下职能:
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权的货币发行机构。
①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
第一,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是货币正常有序流通和币值稳定的保证。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货币的发行权主要是指银行券的发行权。要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和货币金融的稳定,银行券必须能够随时兑换为金币,存款货币能够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为此,中央银行须以黄金储备作为支撑银行券发行与流通的信用基础,黄金储备数量成为银行券发行数量的制约因素。银行券的发行量与黄金储备量之间的规定比例成为银行券发行保证制度的最主要内容。在进入20世纪之后,金本位制解体,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不兑现的纸币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国家信用货币。在信用货币流通情况下,中央银行凭借国家授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而成为垄断货币发行的机构,中央银行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货币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发行货币。
⑥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中央银行处社会资金运动的核心,能够掌握全国经济金融活动的基本信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职能变化
①由一般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中央银行的认识有所深化,从而强化了对它的控制。这大大加快了中央银行的国有化进程,由此实现了中央银行由一般的发行银行向国家垄断发行即真正的发行银行转化。
b.对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活动和运行机制进行监督管理。
②监督职能的主要内容:
a.制定有关的金融政策、法规,作为金融活动的准则和中央银行进行监管的依据和手段。
b.依法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置统筹规划,审查批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设立、业务范围和其他重要事项。
c.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
服务职能
①为政府服务的主要内容是:
a.代理国家财政金库,执行国家预算出纳业务,代理政府发行和销售政府债券,并办理还本付息事宜;
b.作为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有关金融业务,如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
c.根据政府需要,通过贷款或者购买政府债券的方式为政府筹措资金;
d.代表政府参加有关国际金融活动和为政府充当金融政策顾问。
③为政府融通资金。在政府财政收支出现失衡、收不抵支时,中央银行具有为政府融通资金以解决政府I临时资金需要的义务。中央银行对政府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a.第一种,为弥补财政收支暂时不平衡或财政长期赤字,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为防止财政赤字过度扩大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应尽量避免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d.管理信贷、资金、外汇、黄金、证券等金融市场,包括利率、汇率。监督检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清偿能力,资产负债结构准备金情况。
e.督促、指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依法开展业务活动,稳健经营等。
调控职能
中央银行以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身份,通过金融手段,对全国的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其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政府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具体体现在:
①代理国库。
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经办具体业务,而是交由中央银行代理,主要包括按国家预算要求代收国库库款、拨付财政支出、向财政部门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等。
②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中央银行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办理债券到期还本付息。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类别:网教专业:金融理论与实务2016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金融理论与实务【0466】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要求:本大作业共有5题,学生选择至少2个题目,每题50分,每题答案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一、阐述利率的决定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二、阐述中央银行的业务及其职能。
b.第二种,中央银行直接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包括外汇、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尚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等。
第一,对储备资金总量进行调控,使之与国内货币发行和国际贸易等所需的支付需要相适应;
第二,对储备资产结构特别是外汇资产结构进行调节;
创建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商业银行按规定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交存存款准备金,各金融机构之间可利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资金清算,这加快了资金流转速度,节约了货币流通成本。于是,中央银行成为银行业的清算中心。
外汇头寸调节。中央银行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进行外汇买卖,调节商业银行外汇头寸,为商业银行提供外汇资金融通便利,并由此监控国际收支状况。
②由代理政府国库款项收支向政府的银行转化。随着中央银行国有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对国家负责,许多国家的银行法规明确规定了中央银行作为政府代理的身份,从而实现了中央银行向政府银行的转化。
③由集中保管准备金向银行的银行转化。进入20世纪中叶,中央银行不与普通商业银行争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银行的职能并成为金融体系的中心机构,这标志着它向银行的银行转化。
②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内容:
a.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保管准备金;
b.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债务关系办理转账结算和提供清算服务;
c.当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需要资金或者资金周转困难时,对其提供贷款或者信用,以及其他形式的融资服务。
③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主要内容是:
a.依法发行国家法定货币并维护货币的信誉和货币币值稳定;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保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公平和效率矛盾方面各有侧重,其配合效应体现在:货币政策偏重于效率优先。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首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变化:货币政策主要掌握流通领域,又参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积累活动,是制约和调节再分配活动重要杠杆,而商业银行偏重于从盈利目标考虑信贷投向,要求货币政策对信贷结构与利率的调节能基本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从而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好的领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财政政策偏重于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本身就是竞争经济和效率经济,竞争的结果必然在市场竞争者之间的效率上产生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表现在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合理的效率和收益差距是提高效率的动力,而过于悬殊的效率和收益差距,则会激化矛盾,也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财政政策是影响和制约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主导环节,以其调节力度和广度,完全能够建立起调节经济利益差别、防止差别过于悬殊的收入分配机制,即运用税收和社会保障手段,限制收入分配的过分集中和过快增长,适当缩小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别,防止两级分化,确保社会稳定。只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在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社会效率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收入差别,保证收入分配的适度公平,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二,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的需要。币值稳定是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若存在多家货币发行银行,中央银行在调节货币供求总量时可能出现因难以协调各发行银行从而无法适时调节银根的状况。
第三,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统一货币发行使中央银行通过对发行货币量的控制来调节流通中的基础货币量,并以此调控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第三,对储备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负责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基本稳定。
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磋商,积极促进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参与国际金融重大决策,代表本国政府与外国中央银行进行两国金融、贸易事项的谈判、协调与磋商,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管理与本国有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办理政府间的金融事务往来及清算,办理外汇收支清算和拨付等国际金融事务。
②统一货币的必要条件:
第一,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二,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应适当掌握货币供给增量,处理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销毁货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
第四,为商业银行之间进行非现金清算创造条件。
充当银行业的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无法进行即期支付而面临倒闭时,中央银行及时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以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②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为商业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其一,票据再贴现,即商业银行将持有的票据转贴给中央银行以获取资金;
其二,票据再抵押,即商业银行将持有的票据抵押给中央银行获取贷款。
三、
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的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等。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以及政策传导机制几个部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实现经济目标而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国家调控社会总供求最为有力的两大经济手段,在协调社会总量与结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诸项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导政策。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依据,科学界定两大政策协调的目标、途径、有效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及调控合力,进而实现财政货币政策在深层次高水平基准上的协调配合。
b.通过货币政策、信用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和活动,使之配合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
c.搜集、整理和反映有关经济资料以及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并定期公布,为各有关方面制定政策、计划、措施提供参考;
d.为维护银行客户存款安全所进行的其他活动等。
监管职能
①中央银行行使监管职能的对象:
a.商业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四、阐述信用含义、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五、阐述货币市场的含义、特征及构成。
二、
答: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④由货币政策的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离不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在具体运用中大大加强并注重其综合功能的发挥,即由过去的一般性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
⑤各国中央银行的金融合作加强。随着各国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保证各国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共同抵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彼此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在其相互关系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原理是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理论依据。“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评导言》中的精辟论断;分配和交换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是生产与消费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社会再生产在分配和交换环节出现问题,继而,或因分配的比例与消费需求难于有效衔接,或因产品适销不对路,不能提供足够货币资金以适应流通扩大的需要,部分社会产品难以顺利进入消费环节,延缓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周转时间,导致社会简单再生产无法延续和扩大再生产得不到实现的严重问题。因此,有效地调节和管理社会产品在分配、流通环节出现的种种矛盾,包括结构性矛盾与总量平衡矛盾,便显得尤为重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分别施用于分配和流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政策调控手段,对克服分配和流通领域中的各种矛盾举足轻重,使社会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作用于社会再生产两个不同环节,仅限于单纯某一政策手段的调节,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对加快和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运行是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