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谷鸭疾病及防治
樱桃谷种鸭脚底溃烂病的诊治
3 防治方法
种 鸡 网室应设 在 高燥 、 风 向阳之 处 。网室周 围 背
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 网室要严密 , 防止昆虫滋生和老
鼠的 活动 。春 、 季 用 生石 灰 水 喷洒 整 个 网室地 面 , 秋
2 诊 断
对病鸡 剖检 , 发现腹膜 、 肠浆膜均有小点出血 , 心冠脂肪出血 , 肺充血出血 , 肝稍肿 , 质脆呈黄棕色 ,
合投 喂 , 喂 5天 , 果显 著 。 连 效
,
见有 两 端 色
将 肝 脏组 织病 料接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 005
旨 养基 , 培 经
适 当控食 , 减慢增生速度 , 对种鸭群适当控制食
量, 并按 日 龄标准配合相应营养水平的饲料。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 个月后该鸭群完全恢复正 1 常 , 到 了预 期效 果 。 达 .
一
起 雉 鸡 禽 霍 乱 的 病 例 报 告
孙 继 光 ( 宁省鞍山市动物疫病控制 中心 14 4 ) 辽 10 1
靛基 质 阳性 , 产生 少量 硫化 氢 。
至 10日龄时 , 4 部分 病鸡精神沉郁 、 食欲下降 、 羽毛 蓬乱 、 呼吸困难 、 饮水量增加 。少部分废食 、 口鼻流粘
经上述检验 , 诊断为雏鸡禽霍乱病 。
液、 鼻孔附有很多干涸物 。腹泻 、 粪便 由稀软到水样 便, 开始黄色、 灰绿色后转为绿色 ,— 天后死亡率升 23
经对 肝 脏抹 片 , 性 碱
深 的短 小 杆菌 。
进行 】 次大消毒。食具 、 饮水器要经常清洗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 , 除饲料营养全价外 , 网室应高大 些, 以便雉鸡能经常飞行。春、 秋易发病 , 肉注射 可肌
[课件]樱桃谷肉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PPT
防治:改善圈舍卫生,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 内干燥;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3日龄时,对小鸭皮下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灭
活苗,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此杆菌耐药性强,可用磺胺、林可霉素、壮观
霉素等药物。
© Cargill.Incorporated.All Rights Reserved.
PURINA ® and the Checkerboard design are licensed trademark of Nestle Purina PetCare Company
临床表现为小鸭步态不稳,呼吸困难;临死之
前头颈反向,呈角弓反张。肝肿大,颜色暗淡,
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 Cargill.Incorporated.All Rights Reserved.
PURINA ® and the Checkerboard design are licensed trademark of Nestle Purina PetCare Company
PURINA ® and the Checkerboard design are licensed trademark of Nestle Purina PetCare Company
(一)鸭瘟
由鸭瘟病毒引起,一般发生在20日龄以
上的鸭。
病鸭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泪,排绿
色稀粪,头和颈部肿胀 ,俗称“大头 瘟”。
临床症状:肿头症,解剖可见肝脏出血,
脾肿大出血,胸腺出血,肌、腺胃出血。
© Cargill.Incorporated.All Rights Reserved. PURINA ® and the Checkerboard design are licensed trademark of Nestle Purina PetCare Company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措施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症状及预防医治措施鸭短喙侏儒综合征是我国肉鸭业危害严重的一种疾病,多发于樱桃谷鸭雏鸭。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喙萎缩,舌头外伸,平时若能做好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预防,可减少此病的产生。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1、临床症状发病早期体温及大群均正常,随着病情发展,病情表现出精神不振、站立不稳,双脚向外岔开呈“八”字状,严重者显现跛行、瘫痪和拉稀,部分病鸭因拉稀脱水导致卧地不起,病鸭背部着地,挣扎后难以站立,个别显现蹦高、翻跟头现象。
随后鸭舌头伸出,眼圈周围羽毛湿润、流泪等,大群中显现呼噜、咳嗽声,呈蹲坐、瘫痪或侧卧,站不起来,采食困难或没法采食导致鸭体瘦弱。
2、病理变化解剖无特定病理变化,病鸭一样表现为上下喙较短,舌头突出外翻1~3厘米,僵硬而不灵活,鸭嘴产生器质性病变后很难复原;全身骨质疏松,表现为骨质脆弱容易断裂。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如何预防?1.健康的鸭苗是关键。
挑选健康的鸭苗,健康鸭苗一样活泼好动、眼大有神、叫声嘹亮、反应灵敏、腹圆脐平、大小平均、色彩一致。
2.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全价的营养和饲料。
公道调剂饲养密度,加强透风,保持适宜温度避免温差过大;提供优质全价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以及复合氨基酸等,适当添加脱霉剂,避免饲料霉变。
3.避免长时间运用含氟较高的抗生素。
尽量不要长期服用与光敏有关的药品,如喹乙醇类、氟苯尼考等。
4.大环境定期消毒。
病毒对0.2%的次氯酸钠溶液,2%的NaOH溶液和0.5%的甲醛溶液较为敏锐。
5.生物制品的运用。
就全国范畴来看,目前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小鸭出壳后接种鹅小鹅瘟抗体制品;免疫种鸭,对后代雏鸭进行被动免疫。
樱桃谷鸭(父母代)免疫预防程序
剂量
2倍量
免疫途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1:1混合后皮下注 射 饮水 肌肉注射 分两点肌肉注射 胸肌注射 饮水 肌肉注射 分两点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胸肌注射 饮水 肌肉注射 分两点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1、42天免疫时可同时进行称鸭、挑鸭减少应激 2、产蛋期每月加一次大肠杆和默里氏杆菌的药物,并根据与天气气温变化酌情添加抗病毒 药和抗菌药物 3、产蛋中后期根据产蛋情况和饲养情况酌情进行免疫但必须免疫流感
日龄 2 5 9 13-16 21 28 42 44-140 150 160 163-166 170 产蛋中期 产蛋后期 产蛋末期 注:
樱桃谷鸭(父母代)免疫防疫程序 疫苗及药品名称 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液 永健杀菌精针+鸭来福 禽流感(H5)油乳剂灭活苗 水禽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 用头孢、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 鸭瘟弱毒苗 禽霍乱灭活蜂胶苗 葡萄球菌油乳剂灭活苗 禽流感(H5、H9)油乳剂灭活苗 根据天气、气温变化加抗菌和抗病毒药进行预防 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 禽流感(H5、H9)油乳剂灭活苗 鸭瘟弱毒苗 永健杀菌精针+鸭来福 水禽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 头孢、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 鸭弱毒苗 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 禽流感(H5、H9)油乳剂灭活苗 水禽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
樱桃谷种鸭坏死性肠炎防治
THANKS.
定期消毒
定期对鸭舍进行全面消毒,包括饮水设备、食槽、墙壁等,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减少应激
在转群、运输、接种疫苗等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樱桃谷种鸭的应激刺激,避免诱发坏死 性肠炎。
饲料与饮水管理
饲料质量
保证饲料质量稳定,避免突然更换饲料,以减少对樱桃谷 种鸭消化系统的刺激。
01
饮水清洁
定期更换饮用水,保持水源清洁,避免 细菌滋生。同时,要确保饮水器不漏水 ,避免潮湿环境促进细菌繁殖。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鉴别诊断
该病需要与鸭瘟、鸭霍乱病理机制
02
病因分析
饲料因素
饲料中营养不均衡,如蛋白质、脂肪含量过 高,纤维含量过低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引发坏死性肠炎。
环境因素
养殖环境恶劣,如湿度、温度不适宜,卫生条件差 等,易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坏死性肠炎。
气候因素影响
研究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影响,预测 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疾病风险。
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疾病风险,预防疾病爆发。
国际合作与交流展望
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际同行在樱桃谷种鸭坏死性肠炎防 治领域的合作研究,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 防治水平。
学术交流平台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 和合作,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易感动物与抵抗机制
易感动物
樱桃谷种鸭、肉鸭等易感性强,而其他 品种鸭相对抗性较强。
VS
抵抗机制
鸭的免疫系统可分泌抗体,抵抗坏死性肠 炎的发生。同时,肠道菌群也可分泌抗菌 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樱桃谷鸭常见腿部疾病防治
案例二:某樱桃谷鸭养殖场关节肿胀的防治
关节肿胀是樱桃谷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感 染引起。
该养殖场的樱桃谷鸭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 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是因为感染了细菌,引起了关节 炎。采取措施: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饲养 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案例三:某樱桃谷鸭养殖场趾部损伤的防治
提高樱桃谷鸭的存活率
通过防治腿部疾病,可以延长樱桃谷鸭的寿命,提高养殖效益。
保证樱桃谷鸭的品质
健康的腿部有助于保证樱桃谷鸭的品质,提高其市场价值。
注意事项
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提供适宜 的饲料和养殖环境,以减少腿部 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现腿部疾病,应及时采取 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定期检查 科学养殖 防疫措施 及时治疗
关节肿胀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
多因关节炎症引起,如细菌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等。
症状
关节肿胀、僵硬、疼痛,运动障碍,触摸时疼痛敏感。
趾部损伤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
多为外伤导致,如踩踏硬物、锐利边缘划伤等。
症状
趾部疼痛、肿胀、出血,运动障碍,触摸时疼痛敏感。
腿部麻痹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
多因神经损伤或压迫引起,如腰椎间盘突出、脊髓 炎等。
樱桃谷鸭常见腿部疾病防治
2023-11-10
目录
• 腿部疾病概述 • 常见腿部疾病类型 • 腿部疾病病因与症状 • 腿部疾病防治措施 • 防治效果与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腿部疾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腿部疾病是指影响樱桃谷鸭腿部正常生理功能的疾病,如关 节炎、扭伤、骨折等。
趾部损伤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樱桃谷鸭疾病及防治
一鸭瘟鸭瘟(Duck plape0)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 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早在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本病,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
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
鸭瘟在我国流行的正式报道是黄引贤1957年在广东首先提出的,随后武汉、上海、浙江、江苏、广西、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现,至80年代传播到东北各省。
1957年以来,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养鸭业较发达地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规划会议将防制鸭瘟作为重点课题,其后许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防治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了各类预防用疫苗,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力地保障了养鸭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各兽药厂生产的疫苗是由南京药械厂(1964)研制成功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
该苗的种毒是用广州毒株鸭胚强毒9代,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尿囊腔传代,经过25~26代适应和减毒而育成的,对鸭安全而有确实的免疫力。
在病鸭群中采用这种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如能运用及时而又恰当,仍可取得很高的保护率,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损失。
1病原学病原为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属(Herpesvirus)中的滤过性的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
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
病毒能在9~12胚龄的鸭胚绒毛尿囊上生长,初次分离时,多数鸭胚在接种后5~9d死亡,继代后可提前在4~6d死亡。
死亡的鸭胚全身呈现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脏有坏死灶。
江苏丰县樱桃谷肉鸭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江苏丰县樱桃谷肉鸭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作者:迟兰,王士祥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09年第12期疫病的综合防制是指从建场、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和卫生保健等各个环节上采取综合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菌孳生而有利于家禽生长生的良好环境,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规模化肉鸭养殖场必须贯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方针,疫病综合防制是落实方针的综合配套措施,必须贯穿于整个饲养管理过程。
具体说来,肉鸭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选址,合理布局。
鸭场选址的时候必须“三通”即:电通、水通和路通;远离居民点、屠宰场和交通要道;地势较高,最好坐北朝南。
此外,鸭场内生产区与生活区要分开,进入生产区之前有消毒管理设施。
(2)建立健康雏鸭群。
选购健康鸭苗,有条件的鸭场可以做到自繁自养。
育雏期间应有合理的温度,确保育出健壮的雏鸭。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防止成年鸭感染疫病康复后,可能携带的病原体成为疫病的传染源,这样疫病就会一批一批传下去。
(3)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①供给充足、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注重饮水卫生,必要时可以对鸭场的饮水进行消毒;控制鸭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因为温度的忽冷忽热是引起疾病流行的直接原因,尤其在育雏阶段;勤换垫草,保证通风,以避免鸭舍内氨味激发呼吸道疾病。
②日常消毒要把好入口关,即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携带入病原体;鸭舍及时清除粪便,保持休息场地干净、干燥并进行全场和带鸭消毒;喂料器及饮水器要经常清洗消毒。
③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防止野鸟及其他家禽进入鸭场;及时清理病死鸭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④空舍消毒:鸭群整群出栏后,彻底清理舍内粪便、垫草等杂物后,舍内用季胺盐络合碘消毒剂、复合酚(又名菌毒敌、畜禽灵。
药效持续7d,也可以抑制蚊、苍蝇等昆虫和鼠害),地面消毒也可以用3%~5%火碱或者10%~20%的石灰水,有条件的可以在上述消毒后进行一次密闭熏蒸。
樱桃谷种鸭脚垫肿病的防治
病程了解
了解鸭子病程的长短和病 情的发展,判断是否伴有 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 状。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其他鸭群或禽类是否 存在类似疾病,有助于对 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诊断
细菌培养
采集病死鸭的脚垫组织,进行 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的类
型和敏感药物。
病理学检查
对病死鸭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脚 垫组织的病理变化,有助于疾病的 诊断。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鸭的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 测,有助于确定病原菌的感染情况 。
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其他脚垫疾病如葡萄球菌感染、丹毒等鉴别,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
与其他病原菌的鉴别
对于病原菌的鉴别,需要结合细菌培养、病理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04
案例二:鸭场流行病例
发病情况
某地区多个樱桃谷种鸭场出现脚垫肿胀、行动不便的情况,且发 病率逐渐上升,流行趋势明显。
诊断结果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樱桃谷种鸭脚垫肿病的流 行。
防治措施
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同时加强种鸭疫苗接种 和生物安全措施,以控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案例三:个体养殖户病例
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樱桃谷种鸭对该病的易感性较高,其他品种 的鸭也可能感染。
地区性
该病在集约化养殖场中更为常见,散养户较 少发生。
季节性
该病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更容易发生。
传染性
该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鸭群,也 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传播。
02
临床症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病时间
通常在1-3日龄 偶尔在7日龄以后发病
樱桃谷鸭常见病有哪些防治技巧
樱桃谷鸭常见病有哪些防治技巧樱桃谷鸭抗病力强,但在养殖过程中,也依然要做好疾病预防,避免有疾病发生,抗病力强不代表不会生病。
那么,该如何做好樱桃谷鸭的疾病防控工作,本文在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樱桃谷鸭疾病,平时养鸭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治。
一、樱桃谷种鸭坏死性肠炎樱桃谷种鸭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为A型或C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均能产生A毒素,C型还可产生B毒素,引起特征性的坏死性肠炎。
治疗:加强管理及时挑选病鸭,隔离饲养,彻底清扫鸭舍,及时更换垫料,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通风、干燥。
严格消毒用具、饮水器及料槽用2%苛性钠溶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使用。
鸭舍用百毒杀和过氧乙酸交替使用,以喷雾法消毒。
定期带鸭消毒,环境消毒每周一次。
药物治疗用肠复宁(硫酸安普霉素)按100克对水200公斤上午集中一次饮水,用肠安康(主要成分地克珠利和阿莫西林)按120克对水200公斤下午集中一次饮水,连用4天。
水溶性鱼肝油每袋500克对水200公斤,多维电解质每袋对水300公斤,连用5天。
晚上用肾宝每袋拌料200公斤,连用4天,消除肾肿。
预防:应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不要随便更换饲料,有必要换料时,要有计划地过渡;避免在全价日粮中额外添加鱼粉、小麦、大豆、动物油脂等高能量或高蛋白原料,以防止饲料营养不平衡造成对肠道的刺激;有计划、正确地使用抗生素,防止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行定期驱除蠕虫工作,减少肠道黏膜受损;在气温多变、高温潮湿的夏秋季节一定要严格控制小肠球虫病的发生。
二、樱桃谷鸭关节炎综合征病鸭以关节性肿胀为主,以跗关节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和趾关节。
发病关节肿胀,呈紫红色,触诊有热感,病初局部较软,而后逐渐变硬,表现严重跛行或不能走动,采食量减少,体质逐渐消瘦,死亡率增加。
治疗:因该病是多种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所以要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土霉素、卡那霉素等。
对轻度感染和症状较轻的鸭群,可把药物混入饲料或饮水中;病情严重时,可全群进行肌肉注射。
樱桃谷鸭养殖技术
樱桃谷鸭养殖技术樱桃谷鸭是一种优质的家禽,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
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关注樱桃谷鸭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提高养殖效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樱桃谷鸭养殖技术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选址选址是樱桃谷鸭养殖的第一步,选址不仅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因素,还要考虑市场因素。
首先,需要选择水质好、没有污染、水源充足的地方,以满足樱桃谷鸭生活所需要的水分。
其次,需要选择空气新鲜、无污染、光线适宜的地方,以保证鸭子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市场因素,选择距离市场近、道路网畅通的地方,以方便销售及物流操作。
二、饲料饲料是樱桃谷鸭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料比例及配方,可以提高樱桃谷鸭的生产效率,并提高其肉质的品质。
在樱桃谷鸭的日常饲料中,需要控制好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比例和含量。
在笼养环境中,可以将活鸭子用小盒子分别放在鸟能进出的饲料机上,并设定饲料喂食时间,饲料机可控制喂食量,避免饲料浪费。
三、环境环境也是樱桃谷鸭养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合适的环境能够有效地保障樱桃谷鸭的生长发育。
首先,需要保持鸭舍的卫生,定期清理杂物和鸭粪,并消毒鸭舍。
其次,需要保持鸭舍内部的适宜温度,室内温度的控制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
如果环境温度较低,需要提高保温能力,增加保暖设备。
四、疾病防控疾病防控也是樱桃谷鸭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鸭群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
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鸭子的体质抵抗力。
五、管理技巧在樱桃谷鸭的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管理技巧。
首先,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注重饲料的配方与习惯养殖方式较好,以减少粗放式饲养的管控成本。
其次,需要严格控制饲料投放量和时间,避免浪费和过度饲养。
最后,需要做好销售计划和营销策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调整销售策略,更好地推广樱桃谷鸭的品牌。
综上所述,樱桃谷鸭的养殖技术需要对选址、饲料、环境、疾病防控和管理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掌握。
樱桃谷种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治
2007年5月10日,河北省河间一养殖户饲养的5000只樱桃谷种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为病鸭衰弱、缺乏食欲、不能站立,拉稀粪,户主以为是大肠杆菌病,用恩诺沙星饮水,病情不见好转,并出现死亡,产蛋量迅速下降。
后经笔者治疗,效果较佳。
现将诊治方案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临床症状鸭群突然发病,患病后,产蛋量迅速下降。
病鸭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闭目呆立,食欲减退,驱赶行动迟缓,嗉囊内有积液,倒提病鸭可从口腔流出黏性液体。
排红色、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有的粪便混有血液和肠黏膜组织。
二、病理变化病鸭呈严重脱水状态,打开腹腔可闻到尸腐臭味。
主要病变集中在肠道,尤以空肠和回肠严重。
小肠因充气而明显膨胀增粗,是正常的2 ̄3倍。
病变肠管浆膜呈深红色或淡黄色、灰色,且有出血斑点,切开增粗肠段其内容物有血色或灰黄色液体,个别有血凝块或豆腐渣样物,部分黏膜脱落而使肠壁变薄,肾脏稍肿。
有的病鸭输卵管内有干酪样物堆积。
三、实验室检查1.显微镜检查。
刮取病变肠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单在、成双或呈短链状、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2.细菌培养。
取病变肠黏膜和肠内容物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经37℃厌氧培养24小时,形成圆形、光滑、隆起、淡灰色、有光泽的大型菌落,有的菌落边缘呈锯齿状或放射状,菌落周围有双层溶血环,内层呈清晰透明的完全溶血状态,外环呈淡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状态。
菌落涂片检查,染色,镜检,结果所见细菌与刮取病变肠黏膜病料涂片镜检结果相同。
3.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硫酸安普霉素高敏,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低敏,对庆大霉素不敏感。
综合以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种鸭坏死性肠炎。
四、治疗1.加强管理。
及时挑选病鸭,隔离饲养,彻底清扫鸭舍,及时更换垫料,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通风、干燥。
2.严格消毒。
用具、饮水器及料槽用2%苛性钠溶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使用。
鸭舍用百毒杀和过氧乙酸交替使用以喷雾法消毒。
樱桃谷鸭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05
饲养设备与器具管理
饲养设备
鸭舍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 风等。
饲养栏
根据鸭的年龄和生长阶段,设置适宜的饲养 栏,确保鸭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饲料加工设备
根据饲料种类和需求,配备相应的饲料加工 设备,如粉碎机、搅拌机等。
饮水器具
水槽
提供清洁、充足的水源,定期清 洗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
温度监测
定期检查温度计,确保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并根据需要调整。
湿度调节
湿度范围
适宜的湿度范围为50%-70%,湿 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鸭子的生 长和健康。
加湿与除湿
在干燥季节或干燥地区,要采取适 当的加湿措施;在潮湿季节或潮湿 地区,要适时开启除湿设备进行除 湿。
湿度监测
定期检查湿度计,确保湿度控制在 适宜范围内,并根据到新鲜的水。
喂料器具
食槽
根据鸭的食量和生长阶段,设置适宜的食槽,确保饲料充足 且不浪费。
自动喂料器
适用于规模化养殖,能够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提高饲养效 率。
06
饲养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
饲养管理优化
01
02
03
04
饲料管理
根据樱桃谷鸭的生长阶段和营 养需求,合理配置饲料,确保
提高养殖效率
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 和管理水平。
控制疾病
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减少治疗成本和损失 ,提高养殖效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饲料质量和营养均衡。
饮水管理
提供清洁、充足的饮用水,定 期检查饮水设施,确保水质和
水量符合标准。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适宜 的饲养空间,有利于鸭只的生
如何避免樱桃谷种鸭脚底发生溃烂?
如何避免樱桃谷种鸭脚底发生溃
烂?
樱桃谷种鸭的用户在28日龄饲养之后发生行走困难,鸭脚底化脓溃烂出血的情况,不能自己采食、饮水这就是鸭脚底溃烂病。
这种病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防治的措施?
一、有机樱桃谷种鸭脚底溃烂病因分析 1.增重特快。
种鸭从进场开始一直用营养水平较高的鸭料饲喂,采食量也未得到控制。
所以此批种鸭生长特快,到4周龄时个体均重已达1.5千克,超过标准体重400克(按英国樱桃谷种鸭育成标准)。
2.在水泥地面上活动量大,创伤脚底。
由于饲养人员驱赶过猛,次数频繁,致使部分鸭子脚底踩到尖锐物受伤。
3.细菌感染。
由于部分种鸭脚底部角质层受伤后未得到及时处理,而造成发炎、肿大、化脓、溃烂,少数种鸭踝关节也被细菌侵袭感染,发炎肿大。
二、有机樱桃谷种鸭脚底溃烂防治措施 1.将病鸭隔离饲养。
经逐只检查,凡是脚底溃烂
的鸭子集中起来饲养于草地上,并用双氧水清洗溃烂面,然后涂擦碘酒;对少数能行走病鸭除进行上述处理外,还应消炎包扎,并喂服磺胺类药物等。
单笼饲养,有脓肿的病鸭须手术切开脓肿,排除脓液,清除坏死组织,用3%的硼酸液洗净后,再涂上鱼石脂软膏,同时内服消炎药物。
2.清除活动场地上的尖锐石子,减少鸭群活动量,缓慢驱赶鸭群进出鸭舍。
3.适当控食,减慢增重速度。
对种鸭适当控制食量,并按日龄标准配给相应营养水平的饲料。
4.淘汰重病鸭。
对不能行走,且脚底溃烂,踝关节严重发炎肿大的病鸭予以淘汰。
樱桃谷种鸭坦布苏病的防治
1 . 2 产 蛋 期 种 鸭
3 5 周 龄左 右 产蛋 期种 鸭先 发病 , 1周后 6 0周龄
左 右产 蛋 期 种 鸭 发 病 且 影 响 更 严 重 。 主要 症 状 : 3
~
7 d采 食 量 下 降 5 O , 产蛋率从 9 0 下 降 到
1 O , 有 几 栏 甚 至休 产 , 病鸭体温 升高、 饮 水增加 , 发病 3 d后拉 黄 绿 色 稀 便 , 产 蛋 下 降 后 蛋 壳 质 量 不 变( 这 点与 其他 类 似 病 引起 的 畸形 蛋 、 薄壳蛋 、 破 壳 蛋, 蛋壳表 面粗糙 等症 状不 同) , 种 蛋 受 精 率 下 降
断, 结 果 为感 染 鸭坦 布苏病 毒 。
1 . 1 l 0周龄 左 右 育 成 期 种 鸭
公 鸭先 发 病 , 3 d以后 母 鸭 开始 发病 , 主要 表 现
为体 温 升高 、 食 欲下 降 、 喙部 发 绀 、 精神 沉 郁 , 5 d后 病重 鸭 开始死 亡 , 总 体死 亡率 低 于 5 %。
《 上 海 畜牧 兽 医通 讯 》 2 0 1 4年 第 5期
・ 9 3 ・
樱 桃 谷 种 鸭 坦布 苏病 的 防 治
陈 又 新
(安徽 省 宁 国市 畜 牧局
2 4 2 3 0 0)
樱 桃 谷 种 鸭 坦 布 苏 病 是 近 年 来 常 见 的一 种 病 毒性 疾 病 , 在各 品种 的 产 蛋 期母 鸭都 有 发 生 。该 病
病毒 利用 P C R试验来 区分鸭 副粘病 毒病 、 禽 流感 等
病毒。
3 . 2 血 清 学检 查
随 机抽 取 2 O份血 清样 本进行 坦 布苏病 毒 的 H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鸭瘟鸭瘟(Duck plape0)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 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早在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本病,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
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
鸭瘟在我国流行的正式报道是黄引贤1957年在广东首先提出的,随后武汉、上海、浙江、江苏、广西、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现,至80年代传播到东北各省。
1957年以来,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养鸭业较发达地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规划会议将防制鸭瘟作为重点课题,其后许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防治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了各类预防用疫苗,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力地保障了养鸭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各兽药厂生产的疫苗是由南京药械厂(1964)研制成功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
该苗的种毒是用广州毒株鸭胚强毒9代,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尿囊腔传代,经过25~26代适应和减毒而育成的,对鸭安全而有确实的免疫力。
在病鸭群中采用这种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如能运用及时而又恰当,仍可取得很高的保护率,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损失。
1病原学病原为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属(Herpesvirus)中的滤过性的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
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
病毒能在9~12胚龄的鸭胚绒毛尿囊上生长,初次分离时,多数鸭胚在接种后5~9d死亡,继代后可提前在4~6d死亡。
死亡的鸭胚全身呈现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脏有坏死灶。
此病毒也能适应于鹅胚,但不能直接适应于鸡胚。
只有在鸭胚或鹅胚中继代后,再转入鸡胚中,才能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
此外病毒还能在鸭胚、鹅胚和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上生长,并可引起细胞病变,最初几代病变不明显,但继代几次后,可在接种后的24~40h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透明度下降,胞浆颗粒增多、浓缩,细胞变圆,最后脱落。
据报告,有时还可在胞核内看到嗜酸性的颗粒状包涵体。
经过鸡胚或细胞连续传代到一定代次后,可减弱病毒对鸭的致病力,但保持有免疫原性,所以可用此法来研制鸭瘟弱毒疫苗。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温热和一般消毒剂能很快将其杀死;夏季在直接阳光照射下,9h 毒力消失;病毒在56℃下10min即杀死;在污染的禽舍内(4~20℃)可存活5d;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5~7℃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生石灰作用30min 亦可灭活。
在-10~20℃约经1年仍有致病力。
2流行病学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
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
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
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
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
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
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
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
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
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
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
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
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自然感染的潜伏期3~5d,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2~4d。
病初体温升高达43℃以上,高热稽留。
病鸭表现精神萎顿,头颈缩起,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脚麻痹无力,伏坐地上不愿移动,强行驱赶时常以双翅扑地行走,走几步即行倒地,病鸭不愿下水,驱赶入水后也很快挣扎回岸。
病鸭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停食,渴欲增加。
病鸭的特征性症状:流泪和眼睑水肿。
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使眼睑周围羽毛粘湿,而后变成粘稠或脓样,常造成眼睑粘连、水肿,甚至外翻,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
病鸭鼻中流出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并发生鼻塞音,叫声嘶哑,部分鸭见有咳嗽。
病鸭发生泻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沾污或结块。
肛门肿胀,严重者外翻,翻开肛门可见泄殖腔充血、水肿、有出血点,严重病鸭的粘膜表面覆盖一层假膜,不易剥离。
部分病鸭在疾病明显时期,可见头和径部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触之有波动感,俗称“大头瘟”。
病变的特点是出现急性败血症,全身小血管受损,导致组织出血和体腔溢血,尤其消化道粘膜出血和形成假膜或溃疡,淋巴组织和实质器官出血,坏死。
食道与泄殖腔的疹性病变具有特征性。
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呈条纹状的黄色假膜覆盖或小点出血,假膜易剥离并留下溃疡斑痕。
泄殖腔粘膜病变与食道相似,即有出血斑点和不易剥离的假膜与溃疡。
食道膨大部分与腺胃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层充血和出血。
肠粘膜充血、出血,以直肠和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位于小肠上的4个淋巴出现环状病变,呈深红色,散布针尖大小的黄色病灶,后期转为深棕色,与粘膜分界明显。
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黄色病灶区,在其外表或切面均可见到。
雏鸭感染时法氏囊充血发红,有针尖样黄色小斑点,到后期,囊壁变薄,囊腔中充满白色、凝固的渗出物。
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
胆囊肿大,充满粘稠的墨绿色胆汁。
心外膜和心内膜上有出血斑点,心腔里充满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
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卵泡的形态不整齐,有的皱缩、充血、出血、有的发生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病鸭的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在“大头瘟”典型的病例,头和颈部皮肤肿胀,紧张,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即可做出诊断。
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中和试验加以确诊。
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注意与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败)相区别。
鸭出败一般发病急,病程短,能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而鸭瘟自然感染时仅仅造成鸭,鹅发病。
鸭出败不会造成头颈肿胀,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不形成假膜,肝脏上的坏死点仅针尖大,且大小一致。
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等方法,通常可加以鉴别诊断。
5 防治本病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行早期治疗,每只成鸭肌肉注射1毫升,3日1次,连用2-3次,也可收到一定疗效;但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对鸭瘟无效果;因此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预防鸭瘟应避免从疫区引进鸭,如必须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并经隔离饲养2周以上,证明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
还要禁止在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区域放牧。
平时对禽场和工具进行定期消毒(被病毒污染的饲料要高温消毒,饮用水可用碘氯类消毒药消毒。
工作人员的衣、帽等及饲养所用工具也要严格消毒)。
在受威胁区内,所有鸭,鹅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
产蛋鸭宜安排在停产期或开产前一个月注射。
肉鸭一般在20日龄以上注射一次即可。
发生鸭瘟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要时剂量加倍,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现本病时,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并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
集体病鸭发病,可采取隔离或扑杀。
二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 DVH)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
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949年春,美国长岛研究所研究了幼龄北京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首次用鸡胚分离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其后在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印度、法国、苏联、匈牙利和日本等国家陆续报道了该病的流行。
1963年,黄均建等报道了该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1980年,王平等在北京的一个鸭场分离到病毒,从实验室诊断到免疫预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此后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及北京等地,都有本病发生。
1病原学病原为鸭肝炎病毒,分类上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属。
有三个血清型,即I,II,III型鸭肝炎病毒。
死亡率为10%~25%,6~14日龄的雏鸭损失率高达50%。
三个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性,均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和肾细胞上生长增殖,对各种动物的红细胞均无凝集作用。
I型鸭肝炎病毒又称古典株,此病毒株流行甚广,很多国家的流行病例均属此型。
我国流行的鸭肝病毒属哪个血清型,目前尚无全面调查的报告,但郭玉珍等(1984)、李劲松等(1987)先后调查证实,京、沪、苏、川等地的流行毒株均属I型。
而DHV-Ⅱ型和DHV-Ⅲ型病毒分别于1965年发现于英国诺福克和1969年发现于美国长岛,DHV-Ⅱ型至今尚无其他国家的报道。
DHV-Ⅱ型归类于星状病毒,该病毒所引起的肝病变与DHV-I型和DHV-III型相似。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了DHV-Ⅰ型的变异情况,Barnhardt株是在美国一个农场分离到的一个明显的血清学变异株,与DHV-Ⅰ型在中和试验中呈部分交叉反应。
在福州地区发现不能被标准DHV-Ⅰ型疫苗保护的鸭肝炎。
苏敬良等从疑似鸭肝炎的病死鸭体内分离到1株与Ⅰ型、Ⅲ型鸭肝炎病毒无血清学交叉免疫反应的小RNA病毒,暂时将其病毒称为新型鸭肝炎病毒。
本病病毒在自然界中,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在污染的雏鸭舍内可存活10周以上;在潮湿的粪便污物中能存活1个月。
对一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也较强,例如在56℃时加热1小时仍可存活;2%漂白粉、1%甲醛、2%苛性钠需要2~3小时才能杀灭。
2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3周龄以内的雏鸭群为多发阶段,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迅速传播,死亡率20%~60%不等,个别鸭群可高达90%以上。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24小时,死亡多集中发生于24-96小时。
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