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考古:四 关中地区的秦墓
秦景公大墓介绍
秦景公大墓介绍秦公大墓是整个秦公陵园中最早发现、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秦公一号大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凤翔境内,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畤原。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历经十年开掘,直到1986年,在墓室中部,主棺棺顶才露出土面陵区一号大墓呈现在人们眼前。
墓中发掘出了一块铭文,上面记载了秦王族是黄帝之后。
秦公一号大墓虽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
其中最重大的刻有290多个篆文的石磬有“天子郾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的字样。
帝颛顼号高阳,是黄帝的孙子,这有力地证明了秦人的族属为华夏族,与《史记》的记载是一致的。
此外,出土的3000余件极为精美的金器、玉器、铁器、石器和骨器,充分反映出秦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从而否定了历来认为的“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论点。
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秦国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秦景公?~前537年汉族,嬴姓,名石,是秦桓公的长子,治理秦国长达39年;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诞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两人差着300年左右,按备份算应当是老祖宗了。
后子针秦景公同母弟:“秦公无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秦始皇陵墓历史资料
秦始皇陵墓历史资料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
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
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秦始皇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帝王陵墓,它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科技的最高水平。
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
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
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
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
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
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
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
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
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
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
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
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
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验笔记整理)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第二章——秦始皇陵第三章——秦代官吏与平民墓葬第四章——秦各项统一措施第五章——汉代都城第六章——秦汉地方城邑与长城第七章——汉代帝陵与王侯大墓第八章——汉代官吏与平民墓第九章——秦汉时期农业第十章——秦汉时期工商业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铭刻第十二章——秦汉时期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第十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地区的联系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秦都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约15km的窑店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塬。
秦孝公十三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秦惠文王时期,对咸阳城宫室进行了扩建,后直至秦统一全国前,秦咸阳城从渭河北岸向渭河以南发展,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渭北咸阳城与“渭南”宫室苑囿的格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开展40多年,已发现战国时代中晚期秦代大量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址和墓地,以咸阳塬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大显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殿遗址,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发现有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东部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西南部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陵区。
宫城城址内发现有西北区、中区和东北区共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属战国中晚期至秦代,位于亲都咸阳遗址中部地势较高的咸阳塬上。
秦咸阳宫发掘的一、二、三号三处大型建筑遗址中,出土遗物主要包括砖、瓦、瓦当、丝绸等。
“渭南”有秦国的南宫(甘泉宫)、章台、诸庙、阿房宫、上林苑等建筑,其建设始于战国晚。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说明,秦咸阳城的宫殿区安排在都城的高亢之地,宫城宫殿区居东西居中位置,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邻近渭水;秦都咸阳置南宫、北宫是就其方位而言,南、北宫建筑功能不同,秦北宫当为秦咸阳城之王宫或皇宫,亦秦咸阳宫,为都城之宫城,大朝正殿所在,一直作为秦咸阳城的政治中枢,渭南甘泉宫即为南宫,秦王政上台后,甘泉宫取代了作为外交活动场所的章台,并安排太后居住,使之成为太后之宫,因此甘泉宫与咸阳宫才有南、北宫之称,异于西汉长安城的两宫制,秦代都城“两宫制”是初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都城的布局特点之一。
战国秦汉考古:五、战国、秦的陵园
B 陵城外 东部主要是从葬区和陪葬区,分别有兵马俑坑、
马厩坑和陪葬墓区等。
2.秦始皇陵的主要发现
(1)陵城内发现铜 车马、铜鼎、石铠 甲
在封土的北侧、 西侧和南侧都发现 有陪葬坑,其中封 土西侧的巾字形陪 葬坑出土了两乘铜 车马。
(4)马厩坑群:
在陵园外墙东侧。
共3排,每一排南北长150 米左右,估计原有400个 坑,已发现了93个情况比 较清楚的坑,共清理了51 个。有马坑、跽座俑坑、 人马同坑。有28个坑中都 埋一匹马,3个坑中埋有 跽坐俑,6个坑中人马同 坑,马头前放一个小陶罐、 小陶盆,内有饲料痕迹。
马厩坑出的跽座俑
陵园包 括陵城、 陵墓、 地面建 筑和庞 大的从 葬区、 陪葬区 等。
A 陵城
为南北长、东西窄、
平面呈回字形的双重陵
城,外城南北长2165
米,东西宽940米,四
寝
面各一门;内城南北长
殿
1355米,东西宽580米,
南、东、西各一门,北
面二门。
铜车马坑
内城南部为陵墓所 珍禽异兽坑
在,在地表夯筑有高大 马厩坑
古代称墓地四周的界域为兆域,《周礼·春宫·冢人》中记载:
“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其图。”
这种兆域图应该有两份,一份从葬,
一份收藏于府中。但是中山王 的墓地
性质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公墓。
根据文献记载和青铜器铭文分析,中山王 于公元前327-311年在位,公元前296年中山国 被赵灭。哀后为早逝的一位王后的谥号。现陵地 中除了发现王 (M1)、哀后墓(M2)及一些陪葬的 小墓之外,图上的王后堂、夫人堂、内外宫垣等 则毫无踪迹。说明王 死后,新主已经无力将陵 园依据兆域图建成,而后由于亡国的原因,另一 个王后和两个夫人也没有进入兆域之内。
《秦汉考古》读书笔记
《秦汉考古》赵化成,高崇文PDF版阅读时间:2011-1-6至2011-1-21一、秦都咸阳、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自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历经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庄襄王、秦始皇、秦二世共七代。
·墓葬以以前在雍城的“集中公墓制”变作了以一代君王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
据推测,秦孝公可能追随其父葬在栎阳附近陵区,而昭襄王、庄襄王及历代秦君多葬在芷阳陵区(秦惠文王和秦悼武王的陵区尚不知晓),而秦始皇则选择在与芷阳一山之隔的骊山北麓。
·秦都咸阳附近还分布有多处平民墓葬区。
其中面积较大,并且进过较多次发掘的有黄家沟墓地、任家嘴墓地、塔儿坡墓地。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的考古发现1、秦始皇陵:A陵园与陵区:两重城垣,并形成南北长、东西宽的“回”字形陵园;内城墙厚8.3m,外城墙厚14m;内城墙北面有两门,其余东西南各一门,外城墙各面各一门;两重城垣以内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多于葬制和葬仪有关,外城垣外遗址遗迹分保护分散,除了兵马俑和马厩坑等特殊设施意外,大多数遗迹属于修建陵墓的从属性遗留。
B坟丘和地宫:坟丘为三层回状阶梯状;墓室(地宫)为口大底小的多级台阶状的竖穴长方坑,长方向墓穴四边皆有斜坡墓道。
测土东侧弹出五条墓道,中间一条长友60m,西侧墓道呈“巾”字形,北墓道有两条。
每条墓道皆有多个大型耳室,埋藏丰富。
-------秦始皇真狠啊,不过确实有意义在,那么多的汞他哪来的怎么炼的呀,再者,怎么做到司马迁说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C寝殿与便殿。
2、陵园内外的陪葬坑A石质甲胄坑(胄zhou,四声,和头盔同义,或者指帝王家族的后代):石铠甲和石头盔都用质地均匀颜色青灰的石灰岩片和铜条编连而成,四领一排有规律地摆放,大小比例按真人而制,非常笨重,应属于明器。
B马厩坑:秦始皇陵的马厩坑主要有两处,一在陵西内外城之间,一在陵园外墙东侧。
前者规模较大,但只有两座,一座是“双门道马厩坑”,一座是“曲尺形马厩坑”。
考古学战国秦汉考古
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一、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1.“历史时代”:文字大量用于文献记载和史书的大量出现;简牍、帛书大量出现,成为重要的考古材料;2.进入到考古学上的铁器时代:铁器在生产领域取代了铜器和石器,铁器和畜力(牛马)犁耕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3 .在社会经济方面,冶铁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青铜器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主要作用,漆器制作技术崛起,陶瓷业也获得相应发展;4、城市和商业发展迅速,金属铸币开始出现;5、墓葬形式除流行三代以来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以外,新出现横穴的砖石墓和崖墓,玉衣随葬代替以前的用鼎制度。
二、战国文化(一)燕下都遗址1.位于河北易县城东南。
2.该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约4000米,东西长约8000米。
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城是主体,西城是军事性的附郭。
宫殿区出土有高达74.5厘米的青铜铺首及兽面纹半瓦当、陶排水管道等。
3.“人头墩”的发现:燕下都遗址城南2.5公里处,有14个高约10米、直径达几十米的圆形夯土墩台,其中均埋葬着大量人头骨,(2000余个)距今约有两千多年。
(可能是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大胜时从战场带回的齐军首级。
)(二)邯郸赵城遗址1、位于河北省邯郸市。
2、由位于西南的宫城(习称赵王城)及东北的郭城组成。
宫城包括东、西、北3座小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
西城中部偏南的龙台,南北长296米,东西宽265米,现高19米,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夯土台基。
郭城为居民区,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800米,东西宽约3200米,城内发现有冶铁、制陶等手工作坊遗址。
(三)楚都纪南城1.东周时期楚国郢都遗址,因在纪山之南,俗称纪南城,从公元前689年到前278年一直为楚国都城。
位于荆州古城(江陵)以北5公里处。
2、纪南城是战国七雄之都保存最为完整者,被史学界誉为不可多得的“完璧”,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3、纪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城垣保存完好,高出地面3.9—7.6米,城墙底宽30—40米,墙外有城濠,城墙上有城门。
秦国中小型墓葬葬式演变及秦墓渊源研究
Jan. 2021Vol. 24 No. 12021年1月第24卷第1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 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历史文化研究】秦国中小型墓葬葬式演变及秦墓渊源研究林泽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根据众多秦国墓葬考古材料发现,秦人墓葬葬式有直肢葬和屈肢葬,其葬式与社会等级密切相关,贵 族多采用直肢葬,平民多采用屈肢葬。
随着考古资料发现的增多,可以发现战国时期秦国中小型墓葬中的直肢葬 逐渐增多,意味着秦国葬式中的等级色彩逐渐消失。
各种研究表明,嬴秦墓葬习俗来源于东方,而中小型墓葬习俗 与辛店等文化相似,其下层平民族群是否来自辛店文化,还有待更多的考古资料证实。
以秦国中小型墓葬为例,研究秦墓在春秋到战国时期葬式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并探索嬴秦与平民墓葬的渊源。
关键词:直肢葬;屈肢葬;等级制度;葬俗;葬式中图分类号:K878.8文章编号:1008 - 777X (2021) 01 - 0049 - 05屈肢葬是秦墓中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分秦国 与山东诸侯国墓葬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屈肢葬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直肢葬。
这两种葬式同时并 存,屈肢葬多见于中小型墓葬,大型墓葬多为直肢 葬。
韩伟先生在《试论战国秦的屈肢葬仪渊源及其 意义》⑴204—文中,认为秦国奴隶主贵族阶层采用直肢葬,而屈肢葬是奴隶或解放奴隶的葬仪。
赵化城 先生在《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口“中提到嬴秦王室成员即高级贵族可能采用的是宜肢葬,而中小 贵族及一般平民则采用屈肢葬。
战国中期以后,小型秦墓中宜肢葬迅速增加,屈肢葬相对减少,到了 西汉屈肢葬渐渐消失。
腾铭予先生《论秦墓中的直 肢葬及相关问题》⑶一文中指出:从春秋早期到战 国中晚期葬式有明显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在A 类墓中发现直肢葬到在C 、D 类墓中以宜肢葬为主。
优课秦汉考古答案
优课秦汉考古答案秦汉考古-河南大学-学堂在线1.单选题(2分)近年来,以()的方法,对秦始皇陵地宫结构进行了探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A自然科学B科技考古C多学科结合D田野考古正确答案:C2.单选题(2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秦始皇陵陵园之内的()遗址、园寺吏舍遗址、陵园门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至关重要。
A便房B便殿C寝殿D地宫正确答案:C3.单选题(2分)中原地区汉代官吏与平民墓葬墓室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发展,墓室高度渐次增高,满足了合葬和()的丧葬习俗的需要。
A二次葬B墓中设奠C迁葬D单人葬正确答案:B4.单选题(2分)()是西汉时期规模仅次于帝陵的大型墓,其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
A亲王墓B诸侯王墓C列侯墓D太子墓正确答案:B5.单选题(2分)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时期()国的诸侯王墓。
A楚B吴C齐D鲁正确答案:A6.单选题(2分)江苏盱眙大云山一号墓的墓主最有可能是()。
A吴王刘濞B江都王刘建C江都王刘非D楚王刘戊正确答案:C7.单选题(2分)汉代东西方陆路绿洲之路的交通主要干线东起()。
A洛阳B长安C敦煌D阳关正确答案:B8.单选题(2分)()发现数量居秦汉铁器之首。
A车马机具B兵器武备C生产工具D日用器具正确答案:C9.单选题(2分)关中地区汉代官吏与平民墓葬的形制方面,()流行时间早,形制多样。
A砖室墓B砖石合筑墓C洞室墓D竖穴土坑墓正确答案:C10.单选题(2分)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刘邦从()迁都长安。
A栎阳B咸阳C洛阳D彭城正确答案:A11.单选题(2分)山东长清双乳山一号墓出土的()属全国同类器中最精美的之一。
A玉枕B金缕玉衣C玉覆面D金饼正确答案:C12.单选题(2分)秦都咸阳的市府和民营手工业作坊,基本集聚于一处,它们主要分布在城址()部。
A西南B东北C东南D西北正确答案:A13.单选题(2分)河北保定满城一号汉墓的墓主是()。
A中山简王刘焉B窦婉C中山靖王刘胜D中山穆王刘畅正确答案:C14.单选题(2分)()以后,秦国诸秦王陵均置于秦咸阳城东南部的骊山西麓,形成秦“东陵”陵区。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战国秦汉考古:战国秦汉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左右)这一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包括城址、墓葬、手工业遗址、出土文物等,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揭示战国至秦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面貌。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于1974年被发现。
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地下陶俑军阵,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军事组织形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 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西汉时期的一件青铜灯具,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而得名,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该灯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既能照明又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智慧。
4. 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葬群,主要包括三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
其中以一号墓最为著名,出土了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尸体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如丝绸服饰、帛书、漆器等,为研究西汉早期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及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5.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高级贵族死后殓服的一种,用金丝将各种形状的玉片联缀成形似人体的衣服,象征着死者在阴间的尊贵身份与永恒不朽。
目前我国已发现多套金缕玉衣,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证据。
二、填空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________的统一。
答案:度量衡2. 西汉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________中包含《老子》甲乙本等珍贵文献资料。
答案:帛书3.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以错金银铜版“兆域图”闻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________。
答案:建筑平面设计图4.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是新疆________出土的汉代织锦,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_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李世忠
地区。迄今遗存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为数众多的古 臧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2]。秦始皇陵工程浩
墓葬群。其中,尤以西周至明清时期的帝王陵寝及 巨,葬品奢侈,其陵园面积约为茂陵的 4.7 倍 。 [3]
高等级王侯将相墓葬最为著名。这些古墓葬有哪些
(2)因山为陵。西汉文帝霸陵创其例。史载汉
类型、其空间布局受那些因素影响?本文拟就这些 文帝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陵西北),宣帝许皇后“少陵”(杜陵正南)、王皇后陵
(杜陵东南),王皇后陵(渭陵西北)、元帝傅皇后陵
2012 年 7 月 第 27 卷 第 4 期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Jul.2012 Vol.27 No.4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地理分布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世忠,杜忠潮
(咸阳师范学院 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咸阳 712000)
Key words: Central Shaanxi Area; tomb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收稿日期:2012-05-18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060103);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9XSYK101)。 作者简介:李世忠(1969-),男,甘肃庆阳市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
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
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
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
第三节东周时期秦墓葬制
第三节秦墓的埋葬制度一秦墓的分布与分类••• 东周秦墓主要分布于关中和陇东地区,到1994年,在已被发现的上千座秦墓中,关中及陇东地区的就有622座(1)•。
如今,随着咸阳塔儿坡墓地(2)和陇县店子墓地(3)资料的发表,关中及陇东地区东周秦墓已达900余座。
本文所探讨的即是关中和陇东地区的东周墓葬。
••• 虽然到了战国晚期,随着秦人的进军步伐,包括山西、河南等地在内的关东地区亦开始出现秦墓,但东周秦墓仍主要以关中及陇东地区为代表,尤其是关中秦墓最能体现秦文化本色(4)。
有学者将关中秦墓划分为四个集中区域和四种类别(5),四个区域是宝鸡地区、西安地区、铜川地区、大荔地区,这四个地区分别位于关中平原的西部、中部、北部、东部,在前两个地区发现的秦墓较多,而后两个地区则较少;四种类别是随葬青铜礼器的A类墓,随葬仿铜陶礼器的B类墓,随葬日用陶器的C类墓,无随葬品的D类墓。
亦有学者根据随葬鼎制,将铜、陶礼器墓分成三类,即五鼎墓、三鼎墓、二鼎墓和一鼎墓,另外,再加上实用陶器墓以及无容器墓,共分成五类(6)。
也有仅将陵园大墓定为大型墓,余者皆划分为小型墓的(7)。
••• 在这里,我们参照上述划分法,经综合而细分为六类,第一类是有“中”字形或“甲”字形墓道的大型青铜器墓;•第二类是随葬青铜器的竖穴或洞室墓,即中小型青铜器墓;第三类是仿铜陶礼器墓;第四类是日用陶器墓;第五类:无随葬容器墓;第六类:无随葬品墓。
〖注释〗(1)王学理、尚志儒、呼林贵等:《秦物质文化史》第302—303页,三秦出版社,1994年。
(2)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儿坡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
(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陇县店子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
(4) 叶小燕:《秦墓初探》,《考古》1982年第1期。
(5) 滕铭予:《关中秦墓研究》,《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
••(6)李进增:《关中东周秦墓与秦国礼制兴衰》,《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1期。
关中古代帝王陵寝选址与分布的地理影响因素探索
关中古代帝王陵寝选址与分布的地理影响因素探索作者:王德耀郭玲霞刘宇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9期摘要:关中古代帝王陵寝众多,选址与分布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在自然地理方面,华夏始祖陵寝呈散点状分布在关中北部地区,这是生产力低下,被动适应当时自然环境的一种表现。
第一,关中地理位置居中、封闭、易守难攻、面积大、水热条件良好、物产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全国是十分独特的,是冷兵器时代封建王朝难得的最佳生存场所,历史上多次建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二,政治地理中心迁移对帝王陵寝建筑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人口的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商业的发展等经济地理因素,为关中古代都城及帝王陵寝建设提供了保障。
第四,传统风水理论、天人合一思想等文化地理方面影响因素。
关键词:帝王陵寝;关中;选址与分布;地理因素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9.028黄河中游地理环境独特的关中地区是华夏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历史上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有大量帝王、先贤陵园分布,这些陵园的选址、分布、设计与建造是一个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是时代标志性建筑,它们的建成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关于这一问题前人研究也比较多,大部分是运用风水经典理论来阐述解释。
本文侧重于从地理科学角度来探讨关中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地理因素对关中古代帝王陵寝选址与分布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及科学内涵。
1 关中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关中从地形地貌上看是中国三级梯级地形中第二级梯级地形的前缘部分,处于黄河的中游,南侧是秦岭山地,北侧是黄土高原南缘,俗称“北山”,西侧为秦岭、陇山封闭,东侧以黄河与中条山、崤山相接,形成以三门峡“漏水”的“破盆地”,从西向东顺渭河流向地势越来越开阔。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温度12~13.6摄氏度,年降雨量500~800毫米,7—9月降水相对集中。
考古学通论(下)-秦汉
(1)长江中游江淮地区。西汉后期楚文化的因素已趋于 消失,但由于自然环境与中原不同,仍有许多自身的 文化特点。 (2)长江下游地区。原有的吴越文化传统仍然得到十分 强烈的保留,长期存在的几何印纹陶仍有大量发现。
3、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
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 东地区和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沱江流域。 墓葬方面,在秦和西汉时期流行竖穴土坑木椁墓,东汉 时期流行砖室墓和崖墓。
第二节
秦汉考古的年代分期与分区
一、秦汉考古的分期
第一种,分为六期。秦代一期,西汉早、中、晚三期, 东汉前、后二期。
第二种,分为五期。即以汉武帝元狩五年为界,将西汉 分为前期和后期。
第三种,分为四期。将汉代文化分为三期,即汉武帝元 狩五年以前为第一期,元狩五年以后至东汉和帝为第
二期,东汉殇帝至献帝为第三期。
这一地区秦汉墓葬的发掘和编年研究,铜镜、货币的演 变分期的研究,对其他各地的墓葬分期都有不同程度 的参考意义。
(1)关中地区。西汉时期是汉文化的中心区域,东汉 时期的地位有所下降。
(2)三河、东郡、颖川和南阳诸郡。西汉时期受到关 中地区较强烈的文化影响,东汉时期成为文化中心。
(3)青徐幽冀等州。西汉后期与关中地区的差别缩小, 但仍有许多地方的文化因素。
2、东平陵县城
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阎家村北。 城址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1900米。 城墙夯筑而成,夯层厚0.12~0.22米。西城墙保存最好, 地面以上残存高度约5米、宽24米,墙基宽约40米。 城门
遗迹、遗物: 冶铁遗址 制陶遗址 建筑基址
3、午汲古城
河北省武安县。 城址平面近方形,长、宽800米左右。夯土墙尚高出地 面3-4米、宽 8-13米。 东、西、北三面城门的遗迹清晰可见。 连接东、西城门的大路宽6米,长近1000米,直通城外, 城内还有4条南北向的道路。
专题01 先秦至秦汉: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分层练)(原卷版)
专题01先秦至秦汉: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内容概览A·高考真题争满分【命题点0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命题点0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命题点03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B·核心素养拿高分【命题点0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2023·辽宁高考·1)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
“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
这反映了()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2.(2023·广东高考·1)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3.(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4)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4.(2022·天津高考·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
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5.(2022·北京高考·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6.(2021·福建高考·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_焦南峰
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6期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研究部陕西的秦汉考古工作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肩负巨大的历史重任。
据20世纪末统计,全省范围内共发现早期秦、秦代和汉代文物遗存达5300多处¹。
五十年来,经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重点围绕着秦都雍城、秦都栎阳、秦都咸阳、秦始皇陵、汉长安城、西汉十一陵等开展了大规模、密集型的调查、勘察和发掘,同时对遍布全省各地的其它秦汉遗存也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陕西秦汉考古的历史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前,我国古代和近代就有许多历史学家、金石学家对陕西的秦汉帝陵、都城等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帝陵、都城等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形制规模和附近出土的铜器、玉器、瓦当、钱币等进行了记述、著录或考证º。
20世纪初,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关野贞、足立喜六、水野清一,法国汉学家沙畹、谢阁兰及美国学者毕安祺等先后对西安附近的古代建筑、陵墓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其中1906年1月至1910年2月应聘为/陕西高等学堂教习0的足立喜六进行了较为广泛地实地踏查和简略地勘测。
1933年足立喜六根据其踏查、勘测和研究结果,由东洋文库出版了5长安史迹之研究6一书。
书中对秦始皇陵、汉长安城、西汉帝陵等秦汉遗迹进行了记述和初步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学者陆续开始对陕西古代遗迹、遗物进行考古调查,其中以/西京筹委会0/陕西考古会0/北平研究院0 /西北史地考察团0和/教育部西京艺术文物考察团0开展工作较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¼。
其中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对宝鸡斗鸡台秦墓的发掘研究½和徐旭生、石璋如等的考古调查,应是现代科学意义上陕西秦汉考古研究工作的滥觞。
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是陕西秦汉考古研究真正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期。
在这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察工作,确认了汉长安城的规模、形制及大体布局,发掘了/王莽九庙0等建筑遗址,奠定了秦汉都城考古的基础。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3_1 秦代墓葬
3.建筑遗址 • 新发现的城垣内的地面
建筑遗址根据调查和钻 探情况获知,秦始皇陵 园内外城垣内的建筑遗 址主要分布为四区:一 是内外城垣上的门阙基 址及城垣四个转角处的 角楼建筑基址;二是位 于内城南区封土北侧的 寝殿建筑基址;三是位 于内城北区西半部的便 殿建筑基址;四是位于 内外城西垣之间稍偏北 部地区的寺园吏舍遗址。
• 所谓飤官,就是掌管宫廷饮食的官吏,是秦代九卿之一奉 常的属官。“丽山飤官”就是丽山园的食官,掌管陵寝祭 祀的膳食之事,供应始皇陵的祭品。他们如同侍奉活着的 皇帝一样,负责每天四次皇帝灵魂享用及祭祀活动的膳食。 “六厨”、“八厨”反映了陵园供厨数量的众多,膳食供 应规模巨大,供厨内服务人员一定很多。
•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 两坑相距25米。坑的形制平面 呈“凹”字形,面积约520米。
坑的结构复杂,三号坑是军队 的指挥部(古名军幕)。
• 秦俑坑出土的战车模型和骑兵、步兵俑。 通过对一、二、三号兵马俑坑的试掘及发 掘,已出土木质战车二十辆,拉车的陶马 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二十九匹,各类武士 俑四百余件,青铜兵器万余件。估计三个 俑坑内当有战车一百三十余辆,拉车的陶 马五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一百三十余辆, 拉车的陶马五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一百一 十六匹,车兵、骑兵和步兵俑近七件。车、 马俑的大小,高矮和真的相似,车、马、 俑的排列也完全仿照当时军阵的编列,是 秦国军队的形象记录。为我们研究秦国军 事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验笔记整理)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第二章——秦始皇陵第三章——秦代官吏与平民墓葬第四章——秦各项统一措施第五章——汉代都城第六章——秦汉地方城邑与长城第七章——汉代帝陵与王侯大墓第八章——汉代官吏与平民墓第九章——秦汉时期农业第十章——秦汉时期工商业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铭刻第十二章——秦汉时期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第十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地区的联系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秦都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约15km的窑店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塬。
秦孝公十三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秦惠文王时期,对咸阳城宫室进行了扩建,后直至秦统一全国前,秦咸阳城从渭河北岸向渭河以南发展,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渭北咸阳城与“渭南”宫室苑囿的格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开展40多年,已发现战国时代中晚期秦代大量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址和墓地,以咸阳塬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大显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殿遗址,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发现有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东部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西南部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陵区。
宫城城址内发现有西北区、中区和东北区共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属战国中晚期至秦代,位于亲都咸阳遗址中部地势较高的咸阳塬上。
秦咸阳宫发掘的一、二、三号三处大型建筑遗址中,出土遗物主要包括砖、瓦、瓦当、丝绸等。
“渭南”有秦国的南宫(甘泉宫)、章台、诸庙、阿房宫、上林苑等建筑,其建设始于战国晚。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说明,秦咸阳城的宫殿区安排在都城的高亢之地,宫城宫殿区居东西居中位置,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邻近渭水;秦都咸阳置南宫、北宫是就其方位而言,南、北宫建筑功能不同,秦北宫当为秦咸阳城之王宫或皇宫,亦秦咸阳宫,为都城之宫城,大朝正殿所在,一直作为秦咸阳城的政治中枢,渭南甘泉宫即为南宫,秦王政上台后,甘泉宫取代了作为外交活动场所的章台,并安排太后居住,使之成为太后之宫,因此甘泉宫与咸阳宫才有南、北宫之称,异于西汉长安城的两宫制,秦代都城“两宫制”是初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都城的布局特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秦统一六国过程中与东方六 国文化的相互影响(秦文化的流)
•
在甘谷毛家坪西周中期开始的墓葬中已经使用
屈肢葬,一直到进入汉代才基本绝迹。
•
• 对这种弯曲很甚的屈肢葬,有三种解释:
• ⑴ 胎儿在母亲腹中的形状。
• ⑵ 在火膛边睡觉的姿势。
• ⑶ 怕鬼魂跑出来骚扰活人。
• 但是并非所有的秦墓都是屈肢葬,也有直肢葬。 春秋早期就发现:墓主为直肢葬,殉人为屈肢葬。 这种屈肢葬与三晋两周的自然屈肢葬截然不同, 胫骨与盆骨的角度小于40度。
• 3 战国晚期至秦
• • 青铜礼器中已经没有秦式器物,均为 • 中原列国式。新出现蒜头壶、鍪(来自巴
蜀文化)以及上甑下簋的圆甗。
•
仿铜陶礼 器以中原 式为主, 出鼎、盒、 壶等。
• 日用陶 器中普遍出 釜,几乎不 见秦式鬲。 常见茧形壶。 有些墓中出 现了一种铲 脚袋足鬲.
• 4、秦统一后到汉初
•
洞室墓和铲脚袋足鬲也曾被认为是秦文化源于 西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们在秦 文化中出现的年代已经晚到战国中期以后, 很难将其与秦文化的起源联系在一起。
• 一般认为秦首先继承了商、周文 化,后又吸收了西戎的文化,最后形 成了秦文化。
(二)战国时期秦墓的特点
• 1 屈肢葬
• 可以认为是识别秦人的标志,也是区别 秦墓与其它墓葬的标志。
马坑、殉奴、多重棺椁等,有的随葬陶
囷。——高级贵族墓葬。
甲类秦墓举例
• B类墓: • 不见有青铜礼器,随葬仿铜陶礼器
(与同时期的青铜礼器组合一样),或共 出日用陶器,墓室边长在2-3米之间,一 般有棺有椁。
• 50%-60%的墓都出陶囷。战国晚期 的墓也出中原式仿铜陶礼器(鼎、盒、 壶)。墓主是小贵族。
四 关中地区的秦墓
中潏(西垂) → 大骆(犬丘)——非子(秦,号秦嬴)——庄公(西犬丘) 成(犬丘)
(一)关于秦文化起源的讨论
1.关于秦人来源的讨论
• (1)秦人来自西北地区(今甘肃东部)
•
持该观点的人主要依据有:《史记·秦本纪》记
载,秦的一个祖先中潏(yu4),在商代时是“在西
戎,保西垂。”秦的另一个祖先非子,在西周时(孝
• D类墓:
• 不随葬以上任何一类器物,但是或有 带钩类的服饰用器。墓穴边长2米以下,仅 有棺。
(四)战国时期秦墓的分期
• 1 战国早期: • 随葬的青铜礼器小且薄,一组青铜礼器甚
至可以握于一掌之中,近乎明器化,流行素面。
宝 鸡 地 区 秦 墓 分 期
• 仿铜陶礼器也越来越简化,假腹簋的腹深 几乎近于没有。
•
毛家坪遗址的秦文化还可上推至殷墟晚期,文化面貌与郑
家坡类型接近,后者是分布于关中平原的商代晚期的先周文化。
• 因此也可以说以甘谷毛家坪为代表的早期秦文化应 源于先周文化。
• • 近年早期秦文化探索项目课题组,在甘
肃清水县李崖遗址发掘了西周早、中期的遗 址,发现具有明显商文化特征的墓葬,当地 土著的寺洼文化墓葬与之相邻,两种陶器共 出于一个墓葬。该墓地很可能是目前发现最 早的秦人墓地,并且已经与当地的西戎关系 密切甚至可能通婚。
• 这种特定的埋葬习俗应该与特定的族群 相关。
2 洞室墓 战国中期晚段
出现,与竖穴墓 相对应。
同时,在关东地区也都 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洞室 墓。洞室墓在秦墓中的 流向是由东向西。目前 还不能肯定洞室墓是发 端于秦文化。●
• 3 随葬器物 • 青铜礼器组合:鼎、簋(豆)、壶,与
中原一致,但形制上有自己的特点。
• 礼县大堡子山的大墓和祭祀遗址,春秋 时期秦立国之后的公族墓葬和祭祀遗址。
甘
谷
毛
李崖
家
坪
礼县大堡子山
郑家坡类型
• 由此可证明秦文化不可能起源于西部,秦
人也不可能来自西部。 ●
• 甘谷毛家坪早期秦文化墓葬已经使用屈 肢葬,这种葬式也是关中地区东周时期以后 秦人墓的最重要标志。
•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半山、马厂、齐 家等文化使用屈肢葬。但是与毛家坪早期秦 文化基本同时的当地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都 很少有屈肢葬。
王)“主马于汧(qian)渭之间(今宝鸡一带)”,
且周孝王又封他于秦地(今甘肃东部天水附近)。秦
人早期活动的地区在西部,甚至有人提出秦人是西戎
的一支。
• (2)秦人来自东方
• 《史纪·秦本纪》记载秦的祖先为 嬴姓,而徐、姜、莒、黄、唐这些国 家也都是嬴姓,分布于山东沿海地区。
• 据传,秦的祖先大业,系其母女 修吞鸟蛋后怀孕所生,虽是神话,但 也说明当时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以及以鸟为图腾的原始宗教。
宝鸡地区秦墓分期
日用陶器中釜的数量有所增加,大口罐的 口径变小,并出现明显的颈部;鬲的口部变小, 出现肩部。
• 2 战国中期:
• 随葬的青铜礼器已经极度明器化, 鼎更像一只浅底的盘子。有的墓同时随 葬中原式铜礼器。
仿铜陶礼器中也出现中原式的鼎和壶.
日用陶器中的鬲肩部突出,裆部 变平,有的墓中出茧形壶。
• 与三晋两周地区的乙类墓接近。
囷
战国秦墓乙类墓
任家嘴M111 出中原式仿铜陶礼器的战国秦墓乙类墓
• C类墓:
• 仅随葬日用陶器,墓室边长在3米以下- 1.8米左右,或有棺椁或仅有棺,不出囷。出 鬲、盂、罐组合,春秋早期还出釜、鬲并行使 用。——平民的墓葬。这类墓春秋时期数量少, 战国时期数量多,与中原的情况恰好相反。
• 以鸟为图腾的古代部落早期活动 的地域也都在东部。历史学家认为, 秦人分别在三个时期进行迁徙,即夏 末商初、商末、西周初。●
• 2.关于秦文化起源的讨论与研究
•
•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只局限于从屈肢葬、 铲脚袋足鬲来研究秦文化。后来甘肃甘谷县毛 家坪遗址第一次确认了西周时期(中晚期)的 秦文化与关中地区的西周文化有紧密联系。
• 陶器:出成套的仿铜陶礼器,且形态上各具 特点。
• 日用陶器有鬲、大口罐、茧形壶等。
(三)秦墓的分类
• A类墓:
•与三晋两周地区的甲类墓基 Nhomakorabea相同,• 是出铜礼器的铜器墓,随葬有青铜礼器 (战国中原式的有带盖的鼎、圆壶),或
同时出有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墓葬规
模较大,墓室边长多在4米以上,有的有车